讀后感的寫作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路,并提升自己的自我表達能力。在下面,小編給大家推薦了一些感人至深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引起大家對這些作品的共鳴和思考。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一
總的來說,這篇短篇小說寫得是一個少女對一個等徒浪子一見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這篇文章是通過陌生女人的來信展開的。她在信中訴述她對他的愛慕,從她還是個孩子那時起,她就是他的了,一生中從未改變過,還為他生了個孩子,他給她最寶貴的禮物,然而孩子死了,她的世界也就坍塌了,她沒有守護好對他們的孩子,他不能原諒自己,也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因為他不曾記得過他,雖然她對他無所求,但孩子就是她對他的寄托,孩子死了,就更沒有活下去的力量了。
“不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想幸福地、愜意地生活,我把自己埋進一個晦暗的、寂寞的世界里,自己折磨自己”,這表明女主人公對男主人公偏執(zhí)的愛,在她得心里,她是為他所活的,沒有了他,她的世界就不應(yīng)該也不可能會是幸福愜意的,她為了他,愿意過痛苦的生活,把折磨自己當做是一種享受,她樂意折磨自己。尋求痛苦的刺激,來證明自己還愛著。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我悲傷,我要悲傷,看不見你,我就強迫自己過著清淡的生活,并且還以此為樂。”
“我幸福地承受著你嫻熟的溫存和情意,并且看到,你的激情對一個情人和一個妓女是沒有區(qū)別的,你縱情恣欲,毫不在乎消耗掉自己的大量元氣。”“我陶醉在往日的幸福之中,我又感覺到了你這種獨一無二的心靈上的兩重性,在肉欲的激情之中隱含著意識的、亦即精神的激情,這種激情當年就已經(jīng)使我這個女孩對你俯首聽命,難舍難分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人在柔情蜜意之中,在那片刻之際是如此不要命,如此一覽無遺地暴露自己的靈魂。”女主人公會愛上作家,可以說是巧然,但也是必然。這是因為作家身上有深深吸引女主人公的地方—肉欲與精神的激情,他人格上得兩重性。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二
一直錯誤的認為寫情感類流行小說的都是一些嘩眾取寵,低俗、無病呻吟的作家,寫的多半是富家子弟與才女的浪漫故事,終日無所事事,以感情為生計的一批人物。看到嚴歌苓這個名字是在楊瀾的《一問一世界》這本書里,百度她,發(fā)現(xiàn)《小姨多鶴》、《鐵梨花》都出自她的手,內(nèi)心便多了一份敬重,想要看看她的作品。她寫的都是以女性為題材,寫盡了各色女性的各樣人生,“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小說的女性多是剛?cè)岵⑦m應(yīng)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有極強生命力。她的語言很凝練、思維慎密,同時不乏詼諧幽默。
《一個女人的史詩》寫的是田蘇菲從14--46歲這段最美好年華的愛情故事,無非也是你愛的人他不愛你,愛你的人你不愛這樣的俗套故事。最感興趣的是人物鮮明的個性形象。田媽媽說女兒“就你那樣算唱戲呀?人沒上臺胸脯子先上臺,人下臺屁股還撅在臺上”,一下子就蘇菲結(jié)實、豐滿、青春活潑、健康、單純、膽大的形象勾勒出來了。她一生就這樣一個形象,心眼好但迷糊,只會化笨笨的功夫,笨笨的愛人和做事。一輩子實實的愛一個人---她的`丈夫,一個在她看來是十個女人十個愛的男人,完美、需要她低到塵埃的人,一生所下的功夫就是管好他的胃、管好他的人,至于他的需求她是不懂的,也不想下功夫去弄懂,她也弄不懂。所以一生的精力化下去,也得不到他的愛,換來的只是他的憐憫。
田媽媽這樣的舊式女人很了不起,無論生活怎樣困苦總也不能叫人看低了去,外里精致內(nèi)里清貧,精打細算過好日子,但對人生對世事又有極高的領(lǐng)悟力。
小伍這個女人則是個內(nèi)心強大的女人,有主見,有果敢的行動力,認定的事,沒有人能攔住她,難住她。又是那么的堅定和有計劃。所以無論怎樣的打擊,她總能翻轉(zhuǎn)過來。一切皆因她精神獨立,人格獨立,感情獨立。人生路上,雖然她也吃過敗仗,也曾經(jīng)被命運捉弄,但每次面對困境,她都沉著冷靜,很少失態(tài)。她獨自打掃一片狼藉的戰(zhàn)場,她為自己包扎傷口,歇息之后,她總是重新上路。有句話寫到“因為無情,所以她年輕”,內(nèi)心強大的女人你讓她愁腸百結(jié),憔悴不堪如黃臉婆?不可能的。
孫百合是男人夢中的情人,她的修養(yǎng)、情調(diào)、審美、志趣、智力等等足以讓一個男人為她著迷,無論是外形還是精神層面,但是紅顏薄命,飽受凄苦。但她四十幾歲的年紀還是高雅美麗,風情萬種。
都漢,曾經(jīng)出生入死,可以擔當?shù)囊粋€男人、他的愛象陽光般發(fā)射出光茫,忠實、明明白白。他愛蘇菲的“三分憨厚,七分俏皮”,在感情上是個簡簡單單的人,所以愛上簡簡單單的菲。他的愛很高尚,在想到自已可能會犧牲時,他對菲說:“對不起,我不能娶你了”,她一生都是他的夢中情人。可惜的是,對于珍惜自已的人,反而不去珍惜他,借著他的寵愛,反而用去拿捏。
歐陽于: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一個男人,既叛逆、清醒、孤獨、有才華、有美好的志向和抱負、菲根本無法抵達他的心靈、進入他的精神世界。他追求的是豐鐃的精神生活和世界,所以身邊總是充斥著異性的追求者,追求的人是如此之多,他對她們的態(tài)度只能是讓她們自行燃燒干凈,回歸自然。一生都游離于婚姻外的感情,不能不說他也是真的痛苦。
所以說有時候自已手中的草卻是別人心中的寶,這事兒永遠是一道越解越難以解開的結(jié)。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三
她出生于清末,是中國社會的一個轉(zhuǎn)型時期。在她出生后直到結(jié)婚的30多年時間里,時代的風云變幻給她打上了深刻的烙印:1889年出生時,正是晚清所謂同光中興的回光返照時期,雖然一出生就被指腹為婚,但因為祖父楊仁山的開明,楊步偉一直沒有纏足,這似乎就預(yù)示了她終將獲得解放;1895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家人談?wù)撐鞣剿枷霑r,幼小的她接觸到了人權(quán)、自由等觀念;1898年戊戌變法消息傳來,全家上下也跟著感到振奮,這在楊步偉心里也種下了革命的種子;祖父支持她在新式學堂里接受教育,讓楊步偉越發(fā)養(yǎng)成了獨立自主的性格,最終在20歲時解除了封建家庭指腹為婚的婚約,同時,還成為了中國同盟會的會員。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她不僅投身革命事業(yè),還在21歲時擔任民國第一所女子學校的校長。一年半后,二次革命失敗,學校解散,她去日本學醫(yī),并獲得日本東京帝國大學醫(yī)學博士。1919年回國后,她在北京開設(shè)了西式醫(yī)院,并擔任院長。這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件壯舉,要知道,著名的林巧稚在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做婦產(chǎn)科醫(yī)生,都是10年后的事情了。
正當醫(yī)院經(jīng)營蒸蒸日上的時候,她遇到了趙元任。當時,楊步偉和趙元任兩人的婚姻沒有婚宴,沒收禮金,只有包括胡適在內(nèi)的兩個親友證婚,這種做法在當時也是非常前衛(wèi)的。
婚后的楊步偉退出了醫(yī)院工作去了美國,自己從醫(yī)的夢想也終結(jié)了。對于個人選擇而言,當然我們不能給予評判對錯,如果她繼續(xù)堅持并擴大醫(yī)院的經(jīng)營,甚至婚后選擇留在國內(nèi),可能中國醫(yī)學事業(yè)的歷史,都要改寫了,這也可以算是不小的遺憾吧。也許,即使在這樣一個自強獨立的新女性心里,還住著一個根深蒂固的相夫教子的小女人夢想吧。而她后半生在美國的生活經(jīng)歷,也被她寫進了另一本書《雜記趙家》當中。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四
在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以為整本書都是說那個陌生女子的來信,就是整封信,這么長啊,到后來看到最后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是的,就只是這本書中的一個短篇小說啊。
但我并沒有感覺失望的,同時,覺得里面的故事挺精彩的,不錯,描寫很細膩,很深刻,很多都是內(nèi)心的活動描寫,無奈,悲傷,各種情感的表現(xiàn)都是那樣描寫得獨到啊。看完這本書時,就發(fā)現(xiàn),原來我也挺喜歡這種風格的文學作品啊,所以呢,要多看些書,才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是喜歡啥種風格的書籍的嘛,就這樣的,以后也要多接觸下這種書的,所以就小小決定了一下,自己要把這個作者的書籍都去看一下的,了解下這種風格的書籍啊,就算自己不是很會形容作者,和作品的,我可以上網(wǎng)去搜索一下,其他人是如何評論與評價的,找出同自己意見相符的觀點啊,久而久之的話,自己就會學會原來來準確評價自己的正確觀點的呢。哈哈,覺得好開心啊,找到一個方向讓自己去奔向啊。
這書是由一個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寫的。簡介說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曾流亡瑞士,由于目睹了戰(zhàn)后人民的災(zāi)難和社會道德淪喪,開始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探求人類的靈魂。他的作品匠心獨具,充滿人道主義精神,也充滿著對社會的批判,尤其是“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高爾基語)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作品集:詩集《昨日的世界》《人類星辰》,散文及小說方面,著重心靈的探討,對復(fù)雜感情的描述有神來之筆《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看不見的收藏》《象棋的故事》《熱望的秘密》,傳記作品:《三大師》《羅曼。羅蘭》《同魔鬼作斗爭》《自畫像的名手》《精神療法》《瑪麗亞。安托萬內(nèi)特》《瑪麗亞。斯圖亞特》。不限于史實,而著重刻畫人物的心態(tài)和性格。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里有四個短篇小說: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看不見的收藏,一顆心的沉滅,熱望的秘密。
一封陌生女子的來信:講述的是一個女子從小就喜歡上一個鄰居的男人,那人是雙重性格的,風流不羈與對文學的執(zhí)著,但這男人卻從來都不記得這個女人,不認識她的,就算在人生中有過那么幾回的相遇和相處啊,而且這個女人還幫他生了個孩子,把自己的愛都全注入到這個孩子身上,但他卻死了,連同這個女人的心也一樣跟著死了,所以再最后一刻寫上這封沒備注的信來向女人深愛的男人訴說自己的一直以來的心事。“我感覺眼前發(fā)黑,也許我連這封信都不能寫完---但是我要集中所有的力量,與你談一次話,僅這一次,與你---我的愛人,那個從來都不曾認識我的你。”
看不見的收藏:講述的是一個已經(jīng)盲的軍人,很愛惜自己的收藏,但他卻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已經(jīng)變成怎樣的,是那么的貧困和艱難,他的太太和女兒,為了瞞著他,偷偷地把他的收藏拿去賣了,換些錢回來啊。但這位收藏者卻還是把這本繪畫作品當珍寶,每天都會拿出來看,回憶和訴說繪畫上的內(nèi)容,他記得是那么的清楚和訴說時,是那樣的神采奕奕的。而有個古董家來找上門時,也幫忙他的太太和女兒來騙他,并表現(xiàn)很喜愛,就像看到真的作品一樣的。“這個古怪的,可笑的小氣鬼,卻是個繪畫作品的收藏家,他對藝術(shù)品顯示出非凡的聰明,豐富的知識和精致的口味。我想到那句古老的至理名言----我想是歌德說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一顆心的沉滅:講述的是一個父親的多疑,自己可愛漂亮愛護的女兒,竟然做這種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妻子也是如此的。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就是讓她們這樣的么,社交活動啊。而自己呢,就慢慢地被她們忽略啦,不再留意自己了,從而讓自己把自己的心冰潔起來,孤獨,變得不愛說話,怪怪的,就這樣,慢慢地死去了。“不一定非得受命運強烈的打擊和突來的暴力挫折,才會使一顆心產(chǎn)生決定性的震撼;一個匆促草率的原因而造成的毀滅,也能激起命運之神更大的樂趣。”
熱望的秘密:講述的是一個生病孩子的故事,這個孩子很想當大人,不要總讓人覺得自己是孩子。其中有個懷著詭計的色狼男人,想接近他的母親,卻是先從孩子的身上開始接觸來認識他的媽媽,從而讓他覺得不開心,覺得被騙的感覺。而且媽媽的改變也讓他覺得討厭,所以他決定要找出他們到底藏著什么秘密的,經(jīng)常搞亂媽媽和男爵之間的計劃,被他們覺得討人厭的孩子。最后自己跟媽媽吵架,不小心打了一下媽媽,因為害怕,所以逃走了,去找自己的祖母。在這個過程中,自己認識到這個世界有很多是自己不懂的,有很多秘密的,所以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要開始覺得自己做小孩是個好事來的。“黑暗,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多么可怕,又多令人意亂情迷!是獸,是人亦或是風?像幽靈似的使一切沙沙聲,劈啪聲,隆隆聲全混在一起。”
哇,好努力地來寫了這樣一篇讀后感呢,真是佩服自己呢,以后也差不多要這樣啦,寫寫讀書筆記啊,對自己易遺忘東西的人來說,是件好事啦,記住自己曾經(jīng)看過的東西,和里面大概的內(nèi)容是怎樣的啊!感覺好好窩啦啦啦。接著就是把它發(fā)到自己的博客上啦,永遠保留下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五
華北平原是抗日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這里的廣袤鄉(xiāng)村,日軍入侵時是繞不開的前沿陣地,僵持階段則是日軍駐守的核心地帶。小說《懦者》描述的韓王村,就是這片平原的一個普通村落,不遠處即是鬼子炮樓,再遠處仍然是炮樓。于是,這里陷于戰(zhàn)爭之苦而又不得不留守的百姓,提心吊膽地在鬼子的眼皮底下討生活。小說的主人翁王文琪就是韓王村的一名知識分子。
圍住韓柱兒的柴垛就要被點燃的緊急關(guān)頭,誰也沒想到鄉(xiāng)親們組成的人墻里會發(fā)出一聲響亮的日本話。王文琪本是被村民當作保護對象而刻意擁在人群中間的,大家一方面感激王家對村民的善待,另一方面也確實需要有一個文化人為孩子啟蒙。可這一聲日語喊話,打破了敵我雙方對峙中的寧靜,又像撕破了另一層面紗,開始了新的演繹。
鬼子兵壓根沒想到會有人用日本話請求他們“不要”。王文琪其實也是怕得要命,弱弱地喊那一聲全是出于保護同胞的本能。為了保命,他非常麻利地做出種種下作的行為,卑躬屈膝地為鬼子兵擦皮鞋,甚至于只要鬼子答應(yīng)放人,即便去舔也未嘗不可。在日軍統(tǒng)治區(qū),中國人的生命可謂朝不保夕,別說只是擦皮鞋,就是整日圍著他們轉(zhuǎn)的漢奸,也未必都能保得住自身的安全。鄉(xiāng)親們知道,王文琪的下作之舉是為了救人,更何況這樣做也不一定救得了人,說不定還白搭上一個。誰也沒想到的是,王文琪的留學經(jīng)歷贏得了轉(zhuǎn)機,對于那些長年征戰(zhàn)的日本兵來說,還從沒聽到過這么有魅力的日本話,當提及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文化大師曾是王文琪的老師,鬼子頓時對眼前的文弱書生刮目相看了。
王文琪當然知道,守炮樓的日軍不會有真正的善心,他們既要用武力使村民怕他們,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村民供應(yīng)他們的生活補給,而在遇到他們認為威信受到挑戰(zhàn)的時候,殺人是毫不客氣的。從此,王文琪憑著他的機智和淵博的學識,以討好日軍為主要手段,不斷周旋于鬼子兵和鄉(xiāng)親們之間,盡可能減少鬼子兵與村民的直接沖突,減少日軍對中國人的直接傷害。用他的話說,只要能阻止鬼子殺中國人,他干什么都行。確實,他干了不少他自己都覺得很惡心的事,如教鬼子們?nèi)绾巫龈吡恢喔贸裕榭h城守軍池田大佐按摩、煮藥治病,與軍妓佐藝子以及鬼子兵們裝作很開心的樣子唱日本歌,等等。
因為老鬼子的喜歡和信任,王文琪謹小慎微地活著,一邊繼續(xù)著他的討好,爭取在日軍看來他是可以利用的親日派;與此同時,他又充滿著對日軍的仇恨,伺機傳遞情報,最大限度為村民和武工隊提供保護、減少犧牲。這兩方面他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極其具有藝術(shù)性,連當?shù)匕寺奋姷纳霞夘I(lǐng)導(dǎo)聽到羅隊長的匯報后,都充分肯定王文琪這種靈活機動的斗爭方式。但這種“肯定”只限于極少數(shù)的“內(nèi)部人”當中知悉,而韓柱兒那樣的“二楞子”們,一心想著寧死不屈,卻很少舍身處地感受王文琪的所作所為。在村民眼里,王文琪從開始的身不由己,到后來已是徹頭徹尾成了標準的漢奸。于是,即使剛剛被王文琪救過一命,他們也還群情激昂地仇視著這個文質(zhì)彬彬的恩人。
中國人痛恨漢奸,有時勝過痛恨日本鬼子。痛恨鬼子那是理所當然的,可痛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有時連想想都覺得害怕。但痛恨漢奸則不同,漢奸們原本是他們中的一分子,在熟人社會里,也極可能就是曾經(jīng)的親朋或鄉(xiāng)鄰。正因如此,痛恨起來尤其期待著一場生吞活撥的群眾派對。多次救人、防范日軍傷害村民于無形的王文琪,雖然心里恨著日軍,卻又時常與鬼子們混在一起,有時看起來還春風得意的樣子,尤其是穿著池田老鬼子給的那套軍服公開亮相,漸漸就鐵定成了村民們要生吞活撥的對象。
勝利的曝光漸漸明朗,而在八路軍接收縣城日軍受降遭拒擬將強攻時,王文琪再一次利用了他在人們眼里“漢奸”的特殊身份,只身來到池田老鬼子身邊,取得信任,順利取得炊事班的掌勺權(quán)。王文琪是名醫(yī)后代,讓日軍瞬間稀里嘩啦地跑廁所不是難事,致使日軍戰(zhàn)斗力銳降。加之他與八路軍里應(yīng)外合,一舉擊敗日軍,并釋放了事前被日軍關(guān)押的縣城百余名男人。在一間屋里,王文琪以當時老鬼子教他的刀法,砍下了老鬼子的頭顱。
應(yīng)該到了英雄史詩的收官之筆。事實卻不是這樣,那些親眼見證他無私無畏壯舉的人離開后,縣城開始了“肅奸”行動,他又成了理所當然的“漢奸”。在后來的“反右”中,如韓柱兒說的那樣,連王文琪都不是右派,這反右運動就沒法搞了。他又成了“右派”。再到后來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既定的軌跡中上演。
不知是不是代表革命一方的韓柱兒在批斗王文琪時,一腳踏向他一邊低聲告訴他“忍”這句忠告起了作用,王文琪夫婦倆終于忍到雨過天晴。
小說中的故事并不復(fù)雜,但對人性深處的微妙刻畫入木三分,尤其是鄉(xiāng)親們的心理變化更具有藝術(shù)和現(xiàn)實的真實性,讓讀者深信這樣的種種變故都是可能的。特別是后來的簡史般敘事,在轉(zhuǎn)瞬而過的一幕幕人生變故中,讓后人和讀者更加深入到王文琪這位“漢奸”內(nèi)心,探窺到其內(nèi)心對這個國家以及身邊的鄉(xiāng)親們篤定的、深沉的愛。(1月21日星期日)(圖片選自網(wǎng)絡(luò))。
作者:馮德利。
公眾號:半日隨筆。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六
老話怎么說的?要嫁給喜歡你的人,而不要嫁給你喜歡的人。說起來誰都懂,試問誰又能做到呢。特別是風華正茂正值20的年輕人。
很多人在看了這本書對田蘇菲的感情選擇嗤之以鼻,但我敢保證,大部分年輕男女面對漂亮的小女生,可愛的小白臉都是沒有抗拒力的。不然這個社會也不會用那么多只有臉蛋和身材的人來圈錢,整什么偶像文化了。
我們看書,作為一個旁觀者對小菲指指點點是極不道德的。這也是嚴歌苓本書的成功之處。
話扯遠了,書歸正傳,小菲嫁給了她喜歡的歐陽萸,現(xiàn)在看來,小菲的成功應(yīng)該感謝那個時代,但也承受了以后的代價,她為了愛人付出了全部,也不斷的改變自己,直到大結(jié)局也在改變自己,想讓自己成為歐陽萸喜歡的女人,多可憐,多自卑。老媽搭進去了還不夠還要把自己搭進去。當然了,女兒也搭進去了,因為那個孩子就是小歐陽萸,只可惜小歐陽萸有了媽媽的愛情觀,也在重復(fù)著媽媽的可悲戀情。
再看看歐陽萸,現(xiàn)在統(tǒng)稱渣男。娶了個喜歡自己的女人,和小菲不同,人家該瀟灑瀟灑,從不為老婆改變自己,還一直沒瞧得起這一家人。由始至終的沒瞧的起。也是那個時代妨礙了歐陽萸肉體上的放縱,要不小菲還不知道的養(yǎng)多少不是自己的孩子。
嚴歌苓只是在告訴讀者,長的好就是社會資本,把自己天天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沒毛病,因為古往今來,中國就是一個看臉的國家。至于誰能上你這條賊船,那就看你造化了。當然了,你也不要替田蘇菲的選擇感到遺憾,叫你你也會選渣男萸的。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七
一個女人的史詩,從解放前講到了文革結(jié)束,也講述了一個十四歲少女到中年的故事。
田蘇菲,一個活得很簡單的女人,她的一生都是這樣:一顆好心,滿腦糊涂。
本來她可以嫁給深愛著她的都旅長,從此她的生活也便衣食無憂,深受寵愛,也沒了以后的那么多痛苦和委屈。
然而她并沒有,她選擇了她愛著的那個男人---歐陽庾。
很多女人都愛歐陽庾,愛他的外表,愛他的才華,愛他的為人,愛他的地位……唯獨沒有一個人能像田蘇菲那樣愛著他的所有,連他的缺點都深愛不已,這樣深刻的愛注定是會被長期受折磨的。
田蘇菲她愛得深沉,也愛得卑微,慶幸結(jié)局是好的,她終于等到了能和歐陽庾長相廝守的那一天了,但過程太煎熬了,愛著太揪心。
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是田蘇菲的母親,一位刀子嘴豆腐心的好母親。她性格強硬,一心一意為自己的女兒好,她自尊心很強,寧死也不會低頭,但是為了女兒和女兒一家,七十多歲時學會了低頭,把自己最喜歡的紅木家具都可以作為抵押,偷偷借錢接濟自己的女兒及女婿一大家子人,這也是一位偉大的女人啊。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八
田蘇菲:單純天真、勇敢直率,卻也執(zhí)著固執(zhí)。她愛上歐陽萸,只是愛他的人,無關(guān)任何外界利益,更無關(guān)她的付出是否有回報。只要可以愛他,可以令他開心,可以守在他的身邊,那一切都無所謂,一切都值得。如果他偶爾對她給予愛的回應(yīng),那么她會開心得永遠像個少女。她的要求那么卑微,卻又那么難得。她在愛情里雖然飽受折磨,但這份折磨因為是歐陽萸給的,折磨中又帶著一份甜蜜。有關(guān)于他的一切,都令她癡迷,癡狂,都讓她愛得奮不顧身,飛蛾撲火。
歐陽萸:文藝青年,有才華有樣貌有思想,一名理想主義者,追求精神交流和情感共鳴。他會為了責任,為了孩子與小菲結(jié)婚,但卻無法停止追逐精神上的紅顏知己的腳步,無法落入柴米油鹽醬的俗世人間,無法愛上小菲,他只會在沉默、忍耐和精神反叛中去尋求解脫。
都漢:一介武夫,一往情深,愛得寬容。對小菲一見鐘情,勇敢追求小菲,把最好的都放到小菲面前。我相信,如果小菲和他在一起,那么一定衣食無憂,備受關(guān)愛,被都漢捧在手心,含在口里,也許會生活得無憂無慮,也許會更加幸福,也許更值得,卻小菲要放棄自己第一選擇,不愿做個感情中的凡夫俗子。
小菲為了愛付出一生,歐陽萸也反叛了一生,他們戰(zhàn)勝了時間,依賴了彼此。他們的愛讓人遺憾,讓人不甘,卻也讓人感動。雖然歐陽萸不愛小菲,但他知道,他已經(jīng)深深依賴著她,離不開他,當他在面對生活與現(xiàn)實的迫害時,是小菲支撐著他,庇護著他,給他生的力量,活下去的勇氣。對于小菲更不用說,歐陽萸就是她的支點,她的太陽,沒有歐陽萸,她就失去力量,失去光亮。
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小菲沒有遇上歐陽萸,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歐陽萸沒有和小菲結(jié)婚。既然沒得選擇,那么一切可能就是人生最好的安排。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九
第一次看完后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言語來形容我的感覺,剛開始感覺她沒有勇氣去對愛的追求。后來發(fā)現(xiàn)我錯了,文中的她已經(jīng)不能用一個簡單的勇氣來形容,否則愛對她來說就是一種輕易到了莫名其妙的程度。
或許是個老套的話題,不過一種在卑微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愛,真的很難去界定,很難去發(fā)展,即使是女人本身她也在迷茫無助,只是希望自己不要打擾到作家,不要為自己愛的人帶來麻煩。她默默地生活在自己編制的愛情世界里,孤獨的相思,靜靜的守候,期盼奇跡的發(fā)生。
當然,從另外的角度講:一個女人,可憐的女人,錯誤的“成就”了自己的心中的愛,也算是功德圓滿,并不能算是什么奢侈的妄想。只是其中讓人感覺到悲哀或者是感傷罷了!
我明白了為什么有人說看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后,會先有那種慘淡和寒冷的感覺,背后的穿堂風,而不是奮不顧身的熱情,也許這就是佛祖給我們的指引吧!
現(xiàn)實的生活中,最起碼是現(xiàn)在基本上沒有這種愛情或者確切說是一個人的愛,只是暗戀的結(jié)局罷了!希望大家伙有空的話,沒看過的一定要看看!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十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有種宿命論的感覺。女主人公從十幾歲開始便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男主人公(作家),一輩子矢志不渝,為其生,為其生。哪怕這個男人從來也沒有真正認識她。
她說,她的一生是從初遇那個男人的那一剎那才開始的。那時她還是個孩子,毫無閱歷,毫無準備,一頭栽進命運里,就像跌進一個深淵。之后她經(jīng)歷了少女的癡迷,青春的激情,獨自承擔著暗戀的心里重負。為了撫養(yǎng)與心愛之人三日歡愉而誕生的小生命,她不得不去做權(quán)貴的情人,或去賣身。即便如此,也未曾改變她對這個男人的愛。直到疾病奪走了她的愛子,她也即將在貧困、孤單、無助中離開人世,她才飽蘸著一生的癡情,寫下了一封長信,向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
或許是因為閱歷太少,或許是因為年代不同,我始終無法理解這樣的一份愛。如此卑微,如此執(zhí)著。
她說,“要是我還活著,我會把這封信撕掉,繼續(xù)保持沉默,就像我過去一直的沉默一樣。”她愛了他一輩子,卻不曾向他訴說。她始終在他的周圍,和他的世界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希望他能認出自己。可是,作家一次都沒有想起過她。即使有了作家的的孩子,她也沒有以此來要挾作家和她在一起,因為風流的作家是不會相信一個投懷送抱與之有過短暫溫存的無名女人對他的忠貞不渝的。他們之間會因猜疑產(chǎn)生隔閡,甚至仇恨。這并不是女人想要的。她寧愿獨自承受這一切,也不愿成為作家的負擔,而是希望當作家想起她來,會懷有愛戀和感激。這是她僅有的驕傲,也是她揮之不去的悲哀。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你是我一生唯一的愛情。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十一
這是一件所有女孩都做過的事情,我可以保證。
不同的只是自我折磨得程度而已。
誰會忘記那些青澀萌動日子,扎著馬尾辮的你經(jīng)常會假裝不經(jīng)意去某個地方,做某件事,為某個人,重復(fù),一遍又一遍,好多年。
在特定的人山人海中你早已經(jīng)練就神功,可以一眼就撲獲他的身影,
然后神采飛揚,裝模做樣,詞不達意的和朋友聊天;
片刻回眸,身影已去,黯然失落,你接著裝模做樣,詞不達意的和朋友聊天;
如若這一次苦尋未果,你會一直左顧右盼,裝模做樣,詞不達意的和朋友聊天……。
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美。
親愛的們,請千萬不要做的就是——嘗試走進他的生活,就讓這段苦戀去做你少女時代的紀念品,切莫讓現(xiàn)實把你作為純真年代的犧牲品。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十二
很早就聽說過《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本小說,不知道當你聽到這本書名時的第一感覺是什么?我當時猜這本書的內(nèi)容一定很枯燥乏味,畢竟,一封信能有什么可吸引人的,更何況還是一個陌生女人寫的信。
但是,當你讀進去的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陌生的女人就是曾經(jīng)的你我,那個陷入愛情的瘋狂傻女人,對,既瘋狂又傻的女人。
這篇小說茨威格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一個身患重病的癡情“少女”,在即將離世前,向自己喜歡的人道出了這么多年對他的愛戀和為他所承受的辛酸,讓這個她生命中最重要,卻從未想起她的男人,了解了她的一生,更讓這個男人明白,她這一輩子都是在為了他而活,可他卻從未想起過她,從始至終她只是他生命中的過客而已。
說起愛情這種東西,我們都曾擁有過,也許你還記得,又或許你已經(jīng)忘記了,但誰沒有過青春年少?誰沒愛過人?誰沒有過怦然心動呢?如果你想重拾刻骨銘心的愛情,可以在故事中來打開塵封已久的記憶。
從13歲開始,從女人還是女孩開始,直到臨死前,她依然熱情不減地回憶著與你有關(guān)的所有事情,每個細節(jié)都不愿放過,她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聽別人談?wù)撃銜r的事情,也記得初次見到你時那天的場景,她把見到你的`這一天稱為是自己“人生的開始”,是上帝對她的眷顧。
不管你喜不喜歡她,知不知道她,她只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的喜歡著你。每天守在門口,緊張的盯著門洞,渴望看見你,又害怕看到你,因為只要你出現(xiàn)在門前,她的心就會跳個不停,也許我們都曾體會過這種心臟快要停下來的感覺,喜悅又怯懦,是那個年紀純真不摻雜情欲的喜歡。
為了喜歡你,她知道你日常的所有習慣,記得你的每條領(lǐng)帶,可以輕松認出你的每件衣服,你的每個朋友。而且還曾經(jīng)為了你干了很多傻事。
“因為愛慕你,親吻了你摸過的門把手,還偷了你丟在門前的煙頭,這個你嘴唇碰過的煙頭是我眼中的寶物。晚上,她不知多少次找個理由跑下樓去,只是為了到胡同里看看你屋子里是否亮著燈,以此來感覺你的存在,進入想象的世界,和你親近一點。而你不在的日子里,她就像個活死人一般,沒有一點意義。”
后來因為母親的原因,她不得不搬家,與你分開。可即使這樣,她也無法忘記你,只好每天都沉浸在悲傷、自我折磨和對你的思戀中。本該跟家人快樂的日子,卻度日如年。
直到她終于可以獨自生活,再次來到你所在的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她才覺得自己活了過來,雖然與你分開只有短暫的三年,可她卻日夜期盼這一天早日到來。而在這之后,她又再次過上了默默愛你的生活。白天工作,晚上來到你的窗戶外,感受你的存在,即使辛苦,卻甘之如飴。
她以為這樣的日子會一直這樣下去,或許某一天,可以遇到別的他,過上簡單平凡的日子。可一切的一切,卻被和你的再次相遇打亂。此時她已不再是曾經(jīng)的孩子,而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雖然你依舊沒認出她,可她還是忍住了內(nèi)心的失落,將自己獻給了你。
因為得到過,所以就不想再失去。所以,情愿默默忍受你的記不得,默默忍受你的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默默為你生兒育女,默默忍受被你拋棄的“幸福”。
即使這樣,但她還是渴望著你能再次呼喚她,哪怕只是1小時,為此她拒絕了所有的求婚者,她“相信,哪怕自己死了,你呼喚時,依舊能從躺尸床上站起來,跟著你走。”因為,她始終記得你的生日,記得每年送你白玫瑰,記得你說的那句“美好的東西是永存于心的,我是不會把你忘掉的”。多么美麗的謊言,可她卻依然堅信著,至死不想忘。
她真的不曾抱怨過嗎?不,她抱怨過,因為除了你之外,每個人都對她好,寵愛著她,唯獨你卻把她忘得一干二凈,或者說你從未記起過她。
有一段時間,她曾經(jīng)天真的以為自己抓住了你,抓住了你的血脈,就像所有狗血劇中的劇情一樣,奢望用孩子拴住你,可是,“這孩子到底是你的兒子,有著和你一樣的作風,在一夜之間,就殘忍地離開了,永遠不再回來。”是的,你們的兒子死了,鏈接你與她血脈的紐帶,從這個世界消失不見了。可笑的是,從始至終你都不曾記得她。
可她最后留給你的話還是“謝謝你……我愛你……永別了……”
這個傻女人永遠的離開了,可世界上還有千千萬萬個傻女人存在著,她們?yōu)榱俗约合矚g的人背井離鄉(xiāng)、與家人鬧掰、放棄自己的理想,甚至放棄了自己。可男人們呢?假裝不知,只是自由自在的過自己的日子,不愿意為家庭分擔,不愿意承擔責任,甚至不愿意接受這份沉甸甸的愛。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雖然不能把風花雪月作為常態(tài),可最起碼也該在柴米油鹽中幸福吧?
如果你是女人,請慎重做這樣的傻女人,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如果你的男人,請真愛你身邊的那個女人,做她雨天的傘,晴天的樹,為她遮風擋雨吧!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十三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終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癡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jīng)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
看完這篇中篇或者說是和男主人公一樣看完這封信后,相信我們的第一感覺都是情感的震撼。
但不一樣于《追風箏的人》等因自帶宏大社會歷史背景而震撼的震撼,這一封信給我的感覺就是,單純地因一段感情的至極純粹無私而頗為震撼。
在震撼之后,我就不禁會想:
這樣的感情在世界上真的存在嗎。
一個女人對一個男人有著超乎虔誠的癡迷,即使無數(shù)次痛苦至極,絕望至極,依然從未改變,從未埋怨,從未放棄。
而反過來,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男人都始終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shù)風流艷遇中的一個。
直到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都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只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
這讓我想到《追風箏的人》中的一句對白:
好的故事,一般都是杯具。
是啊,這是一個以絕筆信呈現(xiàn)的杯具。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十四
我看第一篇的時候,已經(jīng)知道這位奧地利的作家擅長刻畫人物細致的性格,就算鋪墊了很多,但是心里還是每每感嘆女主太傻。豆蔻年華的情竇初開到后面的刻意接近,一次次的邂逅換來的是一次次的遺忘。小心翼翼地愛著一個根本不愛自己,甚至不認識自己的人,也許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但是大部分人不會像女主一樣,為了這份不敢公開的愛情,默默地、獨自一個人守護這份愛,守護他們的結(jié)晶,直到臨死的一刻。愛情可以很偉大,但是我們終究是凡人。跟隨時間,主動選擇或者在時間的流逝中,心中的感情可以淡化,直到未來的某一天,再也記不起來。
第二篇講的是一位老太太的秘密。剛開始,我一直猜不到主角是誰,后來在一場激烈的討論中,引出了這個神秘二十四個小時的故事。在四十二歲那年,一個喪偶的女人在賭場邂逅了一位二十四歲的小伙子,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善心,也許更多的是出于母親的.慈愛,希望浪子回頭。就算后來兩人發(fā)生了關(guān)系,女人懊惱痛苦的時候,她也沒有選擇離開,而是希望能夠成功拯救這個年輕人。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小伙子騙了上帝,騙了女人的錢。雖然最后女人愛上了他,一個不符合常理的愛,但是也是令人充滿敬意的,一個人敢于順從自己的本心,追逐自己的愛,在本質(zhì)上是沒有錯的。
一個女人的史詩讀后感(精選15篇)篇十五
感情寫到小說里拍到電影里,男女主人公無論命運幾多坎坷,情仇愛恨幾多糾纏錯亂,過程中,一種姿態(tài)永遠要做的,那就是期待,期待另一個人的感情呼應(yīng)。一代代人做著同樣的實驗,好像吃盡千辛萬苦,好像孤獨感越來越強烈,這種幻覺最終成為藝術(shù)最原本的沖動與構(gòu)思。
故事的構(gòu)思源于某種真實的固執(zhí)。一個人明明白白地等著另一個人的聲音,可那聲音在流逝的每分每秒變得越來越飄渺,虛幻。期待變成一份蒼白的守望,守望的盡頭是一望無際的地平線。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構(gòu)思源于一個女人對愛的固執(zhí),她告訴我原先愛還有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放棄!
我輕輕地走進去,沉沉地走出來,始終被莫名的孤獨和感傷糾纏著。我曾嘗試用哭來發(fā)泄心中所被震撼的情緒,但這并不能體現(xiàn)我真正的感情。之后我明白,我惟有沉默,沉默而已。
沉默不是壓抑,而壓抑卻是沉默。
而我不停地在愛著的人寫一封信,訴說一個女人一生的故事。
她從十三歲就愛上了作家亞爾,可一向到臨死,他都不明白她的一切,在漫長的時光中,幾次在一齊,她充當著一個鄰居小女孩,委身給他的十八歲少女、舞廳中帶回來的女人等不一樣的主角。
她傾注一番從不要求回報、無限奉獻的真情。可悲的是她死后他才明白一切。她獨自撫養(yǎng)他們的兒子,把他看作他的再生,孩子意外離開后,這個女人也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從他那里,她什么也沒有得到,沒有一個孩子,沒有一句話,沒有一個字,甚至連記憶中的一點地位也沒有??。
一個比任何人都愛你的人,一個你不認識的人,一個等候你的呼喚而你從不呼喚的人,這是怎樣一種悲愴感情?再怎樣也沒有無私而不求回報的愛了。
情吧,最好的是生活在自我對愛的幻覺中吧。沒有什么能夠印證,虛的。可是所以覺得自我不自私,純潔,甘于獻身和守侯,原先自我還能夠那樣。
感情故事都會有某種結(jié)局,就像情到深處的男女都會脫口而出我愛你!但她從未向他說過,她毅然選擇了放棄。選擇是痛苦的,可放棄更痛苦。
如果愛得頭破血流才能證明愛得深的話,那放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