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小編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學工作計劃,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硪恍┬碌慕虒W思考和方法。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一
春游芳草地,夏賞荷花池,秋觀菊花景,冬吟白雪詩。《美麗的紋樣》是五年級上冊的課,這是一堂匯集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綜合課。紋樣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它裝點了我們的生活,美化了我們的心靈。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guī)律,知道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動手設計能力。
在《美麗的紋樣》這一課中,我讓學生欣賞紋樣作品,同時從我們身邊找一找這樣的圖案,使學生聯系到我們生活中的紋樣,順理成章揭示了課題。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什么是適合紋樣?基本形有哪些?可以有哪些填充圖案?適合紋樣外形和骨架可以有哪些變化?繪畫時應該按照什么步驟進行?使學生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guī)律。在欣賞書本作品和教師范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嘗試表現適合紋樣外形和填充圖案骨架變化,并針對學生嘗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提示和引導,從而使學生在作業(yè)時能較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
這節(jié)課,我深切的體會到:必須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有效的調動起來,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互動,讓學生自主學習,嘗試體驗,針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不足的部分提出建議,以便他在繪畫的時候會不犯同樣的錯誤。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慣,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學習“抓住事物特點,將事物寫具體”的方法,并領會“用具體數字”和“相比較”的方法去說明事物特點的好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鯨的種類和生活習性,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難點:鯨的進化過程。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問激趣,引入新課。
1、投影圖片,齊讀課題。
2、師: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鯨”而不叫“鯨魚”呢?看上去明明是魚,怎么又不叫魚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解謎。
二、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讓學生看插圖,問:你覺得它的體形怎樣?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用筆畫下來。
(2)出示句子。
最大的鯨有重,最小的也有。我國捕獲過一頭鯨一條舌頭就有大肥豬那么重。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用“舉數字”和“相比較”的方法來說明鯨的大的好處。
(3)學生朗讀以上的句子。
(4)小結。
作者抓住鯨“非常大”這個特點,運用了舉數字、做比較、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這個特點,具體清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2、學習第二段。
(1)設問:大家看,鯨的身體十分像魚,又在海洋里生活,那它為什么不叫“鯨魚”呢?
(2)學生默讀第二段,思考上述問題。
(3)指名回答。
(4)鯨是魚類還是哺乳動物,它為什么會在海洋里生活?
告訴學生什么叫哺乳動物,并舉例說明。
抓住“陸地”--“淺海”--“海洋”三個詞,讓學生懂得鯨為了生存下來,就得適應這個變化的環(huán)境,隨著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自身體形及器官也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所以鯨漸漸地變成了魚的樣子。
(出示句子二)。
在,鯨的祖先生活在。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里。又經過了,鯨適應了的生活。
學生填空。抓住“很遠的古代”、“經過很長的年代”、“漸漸”等詞語,讓學生看出鯨進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
(5)齊讀句子。
(6)學生練習復述“鯨的進化過程”。
3、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說說鯨可以分幾類,是根據什么來分的?
4、指導朗讀。
二、作業(yè)。
1、寫課文生字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22課,齊讀課題。
二、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鯨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你能告訴大家鯨可以分哪兩類嗎?(須鯨、齒鯨)。
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來,我們繼續(xù)看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三、學習課文。
(一)學習第四--七自然段。
1、出示學習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作者介紹了鯨的什么特點,他是怎樣介紹的?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哪組先來說,你們一組都讀懂了哪部分的內容。
吃食。
(1)須鯨和齒鯨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從中你體會到鯨吃食有什么特點?(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3)分男女生讀課文。
呼吸。
(1)鯨呼吸時有什么特點?(用肺,噴水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形狀也不一樣。
(3)畫一畫鯨呼吸時噴出的水柱。出示學生的畫,判斷說明原因,用上“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4)師引讀。
睡覺。
(1)鯨睡覺時是什么樣子的?(聚、頭朝里、圍成一個圈)。
(2)對鯨睡覺的樣子感興趣的同學站起來讀。
生長。
(1)通過這一段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3)齊讀課文。
(二)學習進化過程。
你們知道嗎?很早以前鯨并不是這樣的?(師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找找(陸地--淺海--海洋)。
鯨的進化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指導朗讀。
默讀全文:說說為什么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四、片段練習。
1、通過課文,我們了解了鯨的體形、進化、生活習性方面的知識,課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識,如果你是鯨,最想告訴大家哪些方面的知識?請寫下來。
投影出示:
鯨的自述。
(從你所收集的資料中,選擇一個方面進行介紹,注意運用適當的說明方法,將特點介紹具體,詳細。)。
2、學生練筆。
3、出示學生作品,集體評講。
五、作業(yè)。
1、《同步》22課練習。
2、
板書設計。
22、鯨。
體形特點:像魚、大、長。
進化過程:陸地--淺海--海洋。
須鯨。
種類。
鯨齒鯨。
吃食。
生活呼吸肺。
習性睡覺哺乳動物。
生長胎生哺乳。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會六個生字,理解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1、通過自學、合作,掌握生字新詞。
2、通過朗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獨立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中的新詞。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用具: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誰知道“天下第一關”指的是什么關口?
今天我們就隨作家峻青一起領略一下山海關的風光。
介紹山海關。
二、初讀課文,理解新詞。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熟悉一下課文內容。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理解詞語。
名不虛傳氣勢磅礴廣袤無垠干戈擾攘渾然一體捍衛(wèi)忠貞慷慨悲歌。
3、指導學生規(guī)范書寫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練。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讀了課文之后,你對山海關有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談讀課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關氣勢雄偉,歷史悠久,想一想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山海關?
(學年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3、指導理清課文脈落。
(1)城樓(2)山海關所處地理位置(3)在歷史上起到的作用(4)現在的作用。
學生交流。
四、課堂練習。
出示問題(小黑板)。
比一比,組詞語。
囑泳搶員。
矚脈滄貞。
給帶橫線的字注音。
錚錚響嗬渤海嘉峪關縱韁馳馬。
廣袤盔甲干戈擾壤殷紅。
五、作業(yè)。
熟讀課文。
搜集中華兒女與外族入侵作斗爭的故事。
板書設計:
城樓。
2、山海關地理位置。
歷史作用。
現在的作用。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四
1.初步了解裝飾紋樣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以花卉、動物等為題材設計一幅或多幅裝飾紋樣,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
3.激發(fā)學生設計紋樣的熱情和興趣,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單幅紋樣(花卉或動物)的裝飾設計。
難點:同題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裝飾紋樣的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圓規(guī)、尺、繪畫鉛筆、紙。
(教師)范畫、課件等。
教學過程。
1.欣賞引入。
(1)課件出示各種裝飾紋樣,提問:這些紋樣給我們以怎樣的美感?
(2)學生交流觀摩裝飾紋樣后的感受。
(3)說說裝飾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
(4)教師:裝飾紋樣是運用夸張、變形、概括和修飾等手法繪制而成的圖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們稱它為經化裝、打扮出來的圖形。
(5)出示課題:《裝飾紋樣》。
2.交流探討。
(1)欣賞教材中大師的作品(畢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裝飾變化作品)和同齡人的作品等。
(2)師生共同交流。
3.學生設計。
(1)教師演示形的裝飾紋樣創(chuàng)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點,讓學生提出從幾個繪制手法更好的建議。
(3)引導學生說己的想法,教師補充建議。
4.嘗試創(chuàng)作。
(1)教師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設計單幅紋樣作品或多幅同題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裝飾手法的靈活運用,用、圓規(guī)、尺子,使你的圖案更工整、漂亮。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5.課外延伸。
本課內容,并要求學生課外收集自己喜歡的裝飾紋樣的圖片資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常用的色彩畫工具。
(教師)課件、范作(色彩的裝飾變化作品)等。
教學過程。
1.設計。
(1)評畫:評一評前一節(jié)好、中、差三檔水平的作業(yè),師生共評。
(2)教師:指出普遍性作業(yè)存在的問題,表揚設計獨特、美觀的作業(yè)。
2.構法。
(1)欣賞學生資料和教師的作品:請學生說說這些作品的色彩裝飾特點和涂色的技巧。
(2)學生交流,教師。
(4)學生介紹自己帶的色彩畫材料,以及準備創(chuàng)作哪種色調的色彩裝飾的構思。
(5)指名學生介紹創(chuàng)作思路,師生評議并作適當的補充。
3.學生創(chuàng)作。
(1)創(chuàng)作意見:盡量考慮工具材料的特性,使作品完善;構圖飽滿,富有創(chuàng)意;給作品起一個合適的名字,要把自己的名字設計進去。
(2)教師巡視指導,共同合作。
4.拓展延伸。
(1)學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周圍張貼作品,并填寫教師發(fā)給學生的一張問卷調查表。
(2)教師組織學生根據調查表進行自評和互評。
(3)課內。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五
知識與技能:認識寫生,了解寫生與紋樣設計之間的關系,結合上節(jié)課紋樣知識點,學習紋樣設計的基本方法,設計適用于生活的紋樣。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比較、思考、討論等方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教學實踐與學習。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形成初步的設計思維,并愿意將自己的個性結合設計的理念運用到美化生活與環(huán)境中來。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知道紋樣設計中概括、夸張、想象的方法等基本知識點。
教學難點:結合紋樣設計的基本知識點,設計具有自己個性的適用于生活的紋樣。
3、教學策略。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程,主要在于學生能夠運用基本方法完成紋樣的設計。首先,對于紋樣與寫生基本知識,學生是已知的,所以主要目的是放在怎樣設計紋樣上來的。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避免因為知識點太集中,學生消化不了的問題,我們還可以采取闖關等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輕松的吸收本課知識點。本課在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多設計幾款紋樣,或是由教師出示幾款紋樣,讓學生能在欣賞的過程中知曉怎樣設計會更巧妙。同時,教師應該對學生多鼓勵為主,目光可以放遠一點,讓學生在能將課堂上所學能用于生活中才好。本課的學習可以做一個小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課后能更多地去了解關于紋樣知識點,提高自己對于紋樣的美的感受。
四、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學生交互自己搜集的關于紋樣設計資料。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資料并說一說你所搜集的紋樣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學生交互自以便獲得更多資料。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紋樣設計,讓學生能輕松的進入本課。
2.發(fā)展階段寫生與紋樣設計的關系:
1.在紋樣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先確定一個素材,這個素材來源于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各個題材,我們將這種為創(chuàng)作搜集題材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對象繪畫的方式稱之為寫生。寫生也是紋樣創(chuàng)作的前提。寫生的方法:線描寫生、鋼筆淡彩寫生、影繪寫生、水粉色限色寫生。
2.紋樣的寫生與變化注意:寫生時需要選擇事物的.最佳角度,抓住事物的特點表現。荷花:實物-線描寫生-影繪寫生學習寫生的概念,了解寫生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結合教材了解寫生的方法及其特點。展示寫生的步驟及其最佳角度,學生感受不同寫生方式下的同一事物不同效果。
1.概括:對自然、生活中的形與體進行提煉、簡化。突出原形象的特征,決不能因為概括而失去原有形象的主要特征,必須保持形神兼?zhèn)洹?/p>
2.夸張:對原對象最典型、最突出外貌等特征進行夸張。
3.想象:將不同元素組合、添加、再創(chuàng)造,從而產生新形象。設置一個交流平臺,并通過對比、欣賞等方法讓學生在交互中分析、討論得出紋樣設計的基本方法。
4.教學實踐、檢測選擇設計一枚簡單的紋樣圖案:
1.選擇一個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對象形象寫生,思考確定設計單獨紋樣還是連續(xù)紋樣。
運用概括、夸張、想象的方法設計紋樣圖案。
3.調整初稿,定稿后進行顏色搭配并上色。鞏固知識點、學生自由表現,體驗紋樣設計的樂趣。
4.展示、評價以組為單位或學生間自評、互評。推薦你較為欣賞的作品,說一說你欣賞的地方。鞏固知識點,及時檢測并評價。
5.課后拓展除了以上方法,紋樣設計還有哪些方法?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六
1.初步了解裝飾紋樣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以花卉、動物等為題材設計一幅或多幅裝飾紋樣,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
3.激發(fā)學生設計紋樣的熱情和興趣,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單幅紋樣(花卉或動物)的裝飾設計。
難點:同題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裝飾紋樣的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圓規(guī)、尺、繪畫鉛筆、紙。
(教師)范畫、課件等。
教學過程。
1.欣賞引入。
(1)課件出示各種裝飾紋樣,提問:這些紋樣給我們以怎樣的美感?
(2)學生交流觀摩裝飾紋樣后的感受。
(3)說說裝飾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
(4)教師小結:裝飾紋樣是運用夸張、變形、概括和修飾等手法繪制而成的'圖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們稱它為“經化裝、打扮出來的圖形”。
(5)出示課題:《裝飾紋樣》。
2.交流探討。
(1)欣賞教材中大師的作品(畢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裝飾變化作品)和同齡人的作品等。
(2)師生共同交流。
3.學生設計。
(1)教師演示形的裝飾紋樣創(chuàng)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點,讓學生提出從幾個繪制手法更好的建議。
(3)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補充建議。
4.嘗試創(chuàng)作。
(1)教師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設計單幅紋樣作品或多幅同題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裝飾手法的靈活運用,用、圓規(guī)、尺子,使你的圖案更工整、漂亮。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5.課外延伸。
小結本課內容,并要求學生課外收集自己喜歡的裝飾紋樣的圖片資料。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明白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教學過程:
一、板畫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板畫鯨)同學們,看看老師畫的是什么動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
學習第九課《鯨》,進一步了解這種巨大的海洋生物。
二、回顧課文:
師:請同學們把書打開,翻到四十頁,回憶一下,這篇課文從那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鯨?(生匯報,師相機板書:形態(tài)、進化、種類、習性)(這些詞語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表達方式改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作者究竟怎樣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呢?
1、我們來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動筆畫出描寫鯨的體形特點的語句。
相當于一百個成人體重。讓學生算算它們的倍數關系,從而深切體會鯨的巨大。體現學科整合)。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讓我們感受到鯨的體形巨大呢?(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研究作者的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假設)。
四、總結學法:剛才我們是采用三步讀書法來學習第一段的,一讀課文,二抓特點,三學方法。以后大家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其他的說明文。
五、鯨這么大,他們是怎樣生活的呢?請同學們參照自學提示,按照三步讀書法自主學習四到七自然段,了解鯨的生活習性。(小黑板出示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
1、讀課文,說說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鯨的生活習性?
2、鯨吃什么?哪些語句介紹了鯨的進食特點?
3、鯨怎樣呼吸?你能根據鯨呼吸特點辨別鯨的種類嗎?
4、鯨睡覺有什么特點?你能畫出鯨睡覺的示意圖嗎?
5、鯨的生長有什么特點?
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由讀書,圈畫,然后匯報。
學習呼吸特點時引導學生學習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以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鯨的進食特點重點指導朗讀,鯨的呼吸特點重點指導辨別鯨的種類)(小黑板出示四種不同的水柱形狀,讓學生辨認鯨的種類和大小)。
六、鯨的生長特點告訴我們鯨不是魚,課文還有哪些地方告訴我們鯨不是魚呢?學習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鯨為什么不是魚嗎?(強化識記,解決重點)。
七、回顧課文:通過本課學習,你對鯨有了哪些了解?
八、拓展延伸:
1、除了課文介紹的知識,你還知道關于鯨的知識嗎?
2、閱讀資料袋內容,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九、總結升華,讀寫結合:
鯨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可是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它們正在日益減少。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大家可以采用本課學習的說明方法寫一篇《鯨的自述》,既向人們介紹鯨,又呼吁人們保護鯨,可以嗎?老師代表鯨家族謝謝你們。
板書設計:鯨。
形體:大、重、長。
哺乳動物。
種類:須鯨齒鯨。
鯨吃什么。
生活習性呼吸。
睡覺。
生長。
一、優(yōu)點:
1、思路清晰。首先,我通過板畫帶著學生自然而快速地走進文本,然后與學生共同學習第一段抓住鯨的特點,了解說明方法。再借助自學提示讓學生采用讀,畫,猜等多種方式自主學習第四部分,這使得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然后借助一個問題,“鯨是魚嗎?”很自然地把學生帶進探究文本的氛圍中,完成第二部分的學習的同時,也解決了課文的一項重點知識。
2、重點突出。這篇課文,最重要一點是要讓學生感知說明的方法。我重點指導學習第一段,就是因為課文的說明方法在這段里體現最明顯,也最集中。我先讓學生自己找,自己讀,自己體會。學生從不同的句子中體會到鯨的大和重,也讀懂了作者的說明方法。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雖說寫作技巧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通過“訓練學生采用喜歡的方法介紹一種事物”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看到大多數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這三種說明方法了。
3、方法靈活。在理解鯨的體重時,我采用數據對比,讓學生把“十六萬公斤”“六噸”“六十千克”三個數據進行計算和比較,感受鯨的體型龐大和超重。并在理解“呼吸”“睡覺”時采用簡筆畫幫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文。做到了語文與美術、語文與數學的整合。
二、不足:
1、教材細節(jié)處理不到位。如:對鯨進食多而快的描述,鯨呼吸的不同形狀的描述,以及鯨睡覺方式的特別,鯨生長之快等方面,都沒能進行細細品讀和體會,這主要是前面預設不到位,由于學生不熟悉計算方法,所以在鯨與大象、人的體重對比計算時耗費了很多時間,還有后面自學匯報時,顯得過于流程化,缺少適當的點撥。
教學設計的一處遺漏,從這也看出自己駕馭教材的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3、忽略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雖然學生匯報時已經說到這一處,可是我沒有及時點撥,留下了一處遺憾。
我想,任何一節(jié)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只有遺憾才能使自己進步,所以,我一方面享受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也珍視缺失的遺憾,因為,我要在快樂與遺憾中繼續(xù)研究和探索,爭取上出更加精彩的語文課來。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八
本課的教學在上一節(jié)課寫生“鳥和家禽”的基礎上,學會進一步抓住鳥的特征,學習運用夸張、變形、簡化、添加等裝飾方法學會對鳥類的形象進行裝飾提煉,設計鳥的紋樣。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直觀的比較分析,發(fā)現鳥的紋樣比現實生活中的鳥更美麗、更豐富、更生動。并對各類鳥的紋樣的經典作品進行欣賞、分析、比較,從而感受鳥紋樣的裝飾美,并學習用各類裝飾方法來完成作品。在設計制作鳥紋樣的過程中體驗創(chuàng)作帶來的樂趣。
紋樣設計教學涉及到的技法比較多,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些趣味游戲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聯系學生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點,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融入各個小游戲或小問答之中,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使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積極地為鳥設計紋樣。有效推進了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單純的教師示范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在本課示范朱雀紋樣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將教師示范和漢瓦當紋飾相結合進行設計。通過與現實鳥的比對,指導學生提煉概括的方法。并通過動態(tài)演示,進一步說明如何運用點線面元素來設計紋樣。教師在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嘗試等環(huán)節(jié)后,進行裝飾方法的示范,使得整個示范過程有了層次和遞進為接下來的學生創(chuàng)作打開了思路。反思整節(jié)課,在表現鳥的紋樣時,多欣賞古代傳統(tǒng)紋飾以及民間藝術中的各類紋飾顯得十分重要。
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科技法知識,更要開拓眼界,關注經典作品,提升審美情趣。在后續(xù)的課程中,可進行進一步拓展,通過不同的工具材料來實現對不同風格的紋樣的表現,學生可以實現個性化多元化的紋樣表現。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理解魚的紋樣的裝飾美感以及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紋樣的普遍特征和魚的紋樣的獨有特征。
2、會運用簡化、夸張等手段設計不同魚的形態(tài),并運用點、線面以及色彩等元素裝飾魚,會合理、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廢舊紙盒等材料制作出魚的紋樣的裝飾品。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觀察各種魚的外形、花紋、色彩,及有關魚的形象的藝術品,引導學生掌握魚的紋樣的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在一定的形的范圍內,能抓住魚的形態(tài)特征,巧妙地運用點、線、面及色彩等元素創(chuàng)造出更美、更個性化的魚的紋樣。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通過課前的教室裝飾布置(鯉魚旗、魚紋掛件、板書:魚(美術變體字)的紋樣)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魚的紋樣的情境,。
2、讓我們先欣賞幾張有關魚的生活照片(圖圍網捕魚、手捧大魚笑開懷)師(輕松幽默地):說到魚,我可想到香噴噴的紅燒魚了!(圖紅燒魚)(問幾個學生)你喜歡吃魚嗎?喜歡吃什么魚?(生笑:喜歡)(調侃)怎么盡想著吃啊!(笑)。
3、民以食為天嘛,其實從遠古狩獵、采集時代起,魚甚至成為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一。五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魚的紋樣來美化生活用品了:圖(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魚紋彩陶盆)這足以說明,魚一直與人類有著密切的聯系。
4、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人們賦予了魚各種豐富美好的內涵,也表達著自己美好的愿望。比如說連(蓮)年有余(魚)的祝賀之詞,比如說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故事。你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它們的寓意嗎?(圖木版年畫《連年有余》、剪紙《鯉魚跳龍門》)(師或學生簡單介紹和鯉魚跳龍門故事和日本掛鯉魚旗的習俗:傳說鯉魚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黃河的龍門處如果能逆流而上,越過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頭地成為龍,所以日本人認為鯉魚是好運的象征,在五月五日男孩節(jié)這一天,家有男孩的,家家掛鯉魚旗,以祝愿家中男孩子像鯉魚般健康成長,朝氣蓬蓬,早日成材。圖:鯉魚旗)。
5、小結:人們在賦予魚各種美好愿望的同時,也描畫著魚的種種美態(tài)。所以,魚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一直是吉祥物、吉祥圖案的重要內容。讓我們一起來更深入地了解并學會表現“魚的紋樣”。
二、引導觀察,歸納總結(魚的紋樣的設計方法視覺思維表達訓練)。
(一)魚的外形觀察。
1、想一想你平時見到的魚從外形看,身體可分為哪些主要部分?(師隨時提出質疑:知道魚鰭有幾個嗎?生第一次回答可能不完整,),提示學生揭開報紙遮蓋下的玻璃杯里的鯽魚(驚喜地),要求帶著問題近距離地觀察:魚的身體有幾部分?重點觀察它有幾個魚鰭?魚在水中是怎樣游動的?(引導生觀察:頭、身體、背鰭、胸鰭、腹鰭、尾鰭、身上有魚鱗。)。
3、出示一條被描畫了頭和軀干部分的外形(除魚鰭的部分)的常見魚形(圖勾畫過外形的海洋魚類1),請同學們也像我這樣用食指或手握一支筆把看到的魚很快地空畫出來,師問:這條魚的身體主體部分呈什么形?(簡單介紹紡錘形,絕大多數魚類身體呈紡錘形,只是有的更長更瘦,或有的更短更胖、)再出示(圖勾畫過外形的海洋魚類2、3)用用相同的方法空畫出來。
4、用同樣的方法,空畫形態(tài)各異的魚鰭(圖海洋魚類1、2、3,用紅線勾畫部分變?yōu)轸~鰭)。可重復一次,但速度要快。
5、經過觀察我們發(fā)現,一條條看起來形態(tài)各異的魚兒,其實就是由簡單的.身體加上有變化的鰭組成的,它再怎么變,我們也可以用剛才的方法畫出它的關鍵。
6、把你印象較深刻的魚的外形記錄在草圖上,記住分兩步:魚的身體主體和各部分魚鰭。
(二)魚的外形的簡化、夸張、變形。
我們說到紋樣的裝飾方法,都會想到:簡化、夸張、變形、添加,我們先來說說前三個(出示簡化、夸張、變形)。
1、簡化:要設計魚的紋樣,外形要更規(guī)則、簡潔(將自制掛件翻過來)。
2、夸張:(出示真魚圖例)分析怎樣夸張,如,圓的更圓,方(棱角分明)的更方,長的更長,短的更短……相機出示魚的紋樣外形簡化夸張后的范作(注意魚的觜部和眼睛的夸張可以使作品更精彩)。
3、變形:夸張中就有變形,這里的變形可結合圓形(魚紋盤子、圖魚紋團花)和長方形(圖魚紋門簾)的適合紋樣來學習魚的動態(tài)的變化。
4、在視覺思維表達訓練專用紙上用黑水筆修改并最終確定魚的紋樣的外形。
(三)紋樣的點線面元素訓練小游戲。
1、做個點、線小游戲讓我們的身體放松一下:老師在黑板上任意畫出一些幾何形,如橢圓形或圓形、菱形、正方形等,學生在準備的舊報紙上用記號筆果斷地畫出任意一種形,注意同組的同學所畫的形要豐富多樣一些。然后像老師那樣輕松、迅速果斷地在自己認為合適的位置畫一些曲線、折線、圓點等。(老師的示范一定要隨意、自然,并暗藏代表性,旨在讓學生真正當作游戲在做,也為下一步的紋樣的設計作鋪墊)。
2、同組之間互相交流評價。
(四)魚的紋樣的設計。
1、師:完成了剛才的點線小游戲,我們已經為怎樣設計魚的紋樣作好準備了。這就是紋樣設計的基本元素“點線面”。“面”在哪里呢?其實點線線的組合、點的不同大小也就構成了不同的面。
2、將設計好的魚的外形中添畫與外形相之適應的點、線、面的紋樣,注意疏密的對比(學生在草圖上快速完成紋樣的設計,同組互相添加修改)。
(五)魚的色彩的設計。
1、可以用單色去表現,注意黑白灰的對比。(圖中國新石器時期的魚紋彩陶盆:簡潔單純的黑色配以土紅色的陶盆本色,顯得厚重、古老、神秘而大方)(圖魚紋青花盤魚紋門簾)。
三、魚紋藝術品的欣賞。
圖魚形布袋、魚形項鏈和耳環(huán)、魚形包和魚形碗、魚形花插等。
四、實踐創(chuàng)作要求指導。
1、根據草圖的設計,用我們學過的或自己喜歡的方法(1)油畫棒、記號筆和紙盒硬紙版(2)油畫棒、記號筆和蛋糕底盤(3)具體認真地畫一條裝飾魚,鼓勵在繪制過程中在草圖基礎上的再創(chuàng)造。
2、甚至可以將在報紙上的游戲作品結合草圖添畫完成,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五、教師巡回指導,學生實踐創(chuàng)作。
1、關閉大屏幕,播放背景音樂。
2、即時發(fā)現問題,做好協(xié)調工作。
3、開展組內和組間的競賽鼓勵為主,調動同組或其他同學的積極性。
六、展示評價,
將自己的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合適位置,互相欣賞評價。體驗裝飾美感和成功后的快樂。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
教師活動。
1.出示毛衣的圖片,同時提問:圖片中畫的是什么?
2.肯定學生的回答,告訴學生毛衣的衣就是單韻母i的讀音,并讓學生自己試著發(fā)i的讀音。
3.請幾名學生來試讀,并對他們的表現進行評價,然后再讓學生試讀。
4.讓讀得比較好的一位同學充當小老師進行領讀,然后進行點評。
5.在學生基本掌握i的發(fā)音后,開始教學i的四聲,首先讓學生按照四聲的順序試著讀一讀,邊讀邊打手勢。
6.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和糾正,同時范讀一遍i的四聲。
7.打亂i的四聲的順序,分別讓學生個別讀、集體讀。
學習聲母y。
教師活動。
1.繼續(xù)導入:小朋友,前面我們學習了aoei四個單音節(jié)韻母,下面我們來學一個聲母,它就是y,它的讀音與i一樣,也讀衣。
2.讓學生觀察i和y的字形的區(qū)別,并試著在練習本上書寫。
3.講解i和y的正確寫法:書寫i時下面的小桿占中格,上面的小點占上格;在書寫y時,上面的小叉占中格,下面的尾巴占下格。
學習音節(jié)。
教師活動。
1.出示yi的示意圖,同時解說:前面我們學習了一個韻母的衣和一個聲母的衣,下面我們再來學習另外一個衣,大家看,大衣帶著小衣來了,它是一個音節(jié),也讀衣。
2.幫助學生練習讀yi的四個聲調,采用各種方法認讀,比如按順序讀、打亂順序讀等,同時提醒學生yi在標調時不用寫點,直接標上凋號就可以。
3.讓學生用yi的四個聲調分別組詞,幫助學生鞏固音節(jié)yi的應用。
背一背,連一連。
教師活動。
1.出示教科書上的情景圖,并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2.讓學生自讀兒歌,并找出本節(jié)課學習了音節(jié)。
3.教讀兒歌,重點教學比較難的字詞,可以采取領讀、齊讀、拍手讀等方式來教學。
4.出示教科書11頁上的讀讀連連的示意圖,讓學生試著連一連。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二、學生平日分析:
學生平日廣泛的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時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鯨的畫面,所以學生一定會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鯨的更多知識。
二、設計理念:
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采用讀書自悟,討論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初步感知鯨的幾方面的特點。
3、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鯨”教師告訴學生本課學習內容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鯨魚”
2、學生反駁教師“鯨是魚類”這一觀點。
3、學生匯報交流搜集的相關資料,并說明資料來源。
(這樣設計是教師故意給出錯誤的信息,這樣可以馬上調動學生已有的常識性的信息,加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鯨的資料,使學生急于表現交流,充分調到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熱情)。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出聲讀文,讀后畫出生字新詞。
2、讀后組內交流自學字詞情況。
3、全班交流本文介紹了關了鯨的哪些方面的知識?
(這樣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自學字詞)。
三、鯨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都有哪些特點?再讀課文了解。
(這樣設計整體把握事物的特點,培養(yǎng)了概括能力,為學習下文打下了鋪墊)。
四、課堂練習:
1、選擇正確讀音。
上腭(ee)哺乳(rulu)捕獲(bupu)立即(jiji)。
2、形近字組詞:
鯨()肢()濾()肺()。
魚()枝()慮()柿()。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因為鯨是用呼吸的,又因為鯨是,所以鯨不屬于魚類而是屬于。
(2)文章分別以鯨的、、、這幾方面具體介紹鯨的生活習性的。
(這樣設計練習讓學生掌握了生字詞,了解了鯨的幾方面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本文介紹關于鯨的哪些方面的特點?
(這樣設計導入新課,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為下文作鋪墊,使課堂教學活潑、生動)。
二、鯨和蝦將軍會找哪些理由作為自己的論據?充分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鯨的特點,然后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特點進行專門的學習,并交流學習所得。
(這樣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知)。
三、引導學生按順序匯報自己所學內容,在交流討論中學習課文。
第1段:
1、引導學生從鯨的特點是什么和作者怎樣來寫兩方面匯報。
2、如果鯨自己體形大,休重重作為論據和蝦將軍爭吵,想一想鯨會怎么說?請同學表演出來。
(這樣設計掌握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長,教師只是巧妙地點拔。而角色轉換練習的設計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進行了說話訓練,并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第2段:
1、學生繼續(xù)匯報自己所學。
2、如果蝦將軍把這段的內容作為自己的論據反駁鯨,那么他會怎樣說?請同學們繼續(xù)表演。
第3-7段:
(這樣教學既能放得開,又幫助學生總結一定的學習法,寫作方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
四、總結全文。
1、回憶課前的小故事,運用本課所學關于鯨的知識,通過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這樣設計再次回歸到貫穿全課的小故事并把課文的內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節(jié)展開中,使學生的積極性達到頂點,同時又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再創(chuàng)作)。
2、總結一課自己的收獲。
五、課堂練習:
根據你收集的鯨的資料,選擇感興趣的某一點,以“鯨的自述”為題進行口語交際。
(這樣設計練習,不僅要鞏固一堂課的知識,更要為學生的延伸性學習提供一個思路,創(chuàng)設一個空間,這樣設計作業(yè),才能使學生增長更多的知識。)。
板書:
1、外形:大列數字。
2、是哺乳動物:胎生做比較。
鯨3、種類:(1)須鯨(2)齒鯨說明方法:舉例子。
4、吃食:蝦小魚大魚海獸打比方。
5、呼吸:垂直傾斜分類別。
6、睡覺: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二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的,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了解翠鳥外形和動作上的特點。
體會翠鳥的外形與捕魚本領之間的關系,透過具體的語句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1.課文插圖或翠鳥圖片。
2.搜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在大自然中有許多美麗的鳥,像孔雀、畫眉、黃鶯等,下面請看看這是什么鳥?
(出示翠鳥圖片),這是翠鳥又名“釣魚郎”。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
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翠鳥的。
1.認讀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翠鳥的什么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分組討論。
過渡語:你們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翠鳥的樣子?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板書:色彩鮮艷或美麗、小巧玲瓏。
(1)那么,課文怎樣寫翠鳥的色彩鮮艷、小巧玲瓏呢?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看插圖,想象翠鳥的樣子,比如頭上什么樣,背上、腹部什么樣,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樣。(自由讀,指名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鳥圖片)翠鳥長得什么樣?你能像課文中那樣為大家介紹一下嗎?
請學生結合圖片介紹翠鳥。
(自己試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3)如果讓你用一兩句話來說說翠鳥的樣子,想一想,怎樣說比較合適?
快速瀏覽課文。
(1)指名說。
(2)自學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鳥的什么特點?
畫一畫表現翠鳥動作敏捷的詞句。
(1)指名說,要求:先讀所畫的詞句,再談自己的感受,
(2)順勢朗讀,評讀,適當范讀。
學生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
教師適時進行保護鳥類的教育(同學們的種種想法,都緣于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但是我們要愛護鳥類,和鳥類做朋友。)。
看來,和翠鳥零距離接觸的愿望不能實現了,我們只好遠遠地看著它,希望它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如果這時你也正在河邊,遠遠地看見美麗的翠鳥,你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帶著自己的體會自由讀后兩個自然段。
1.我們先來看描寫翠鳥外形的那一段。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一段,把你認為最能表現翠鳥外形特點的好詞、好句畫出來,并想一想你認為好的理由。
(1)指名談一談。重點抓住“顏色鮮艷”這個詞來體會,并感受運用擬人、比喻表達的好處。教學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并帶有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和課文上的比較一下,覺得哪個寫得更好一些。
(2)你還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說一說理由。
(3)帶著剛才的體會把這一段美美地讀出來。
(指名練習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4)配樂朗讀這段,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象畫面。
(5)借助圖或者板書上的重點詞語試著背誦這一段。
2.總結學法,遷移運用。
想一想我們剛才是怎么學習這段的?
師生共同總結學法。(1)先讀課文;(2)找出好詞好句并畫下來;交流認為寫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讀;(4)練習背誦。
3.運用總結的方法,學習描寫翠鳥動作的段落,學生交流體會。
(1)抓住“疾飛”、“一眨眼”、“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只有……還……還……”這些重點詞語體會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2)練習朗讀,讀出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3)從那些詞語看出翠鳥的機靈?讀出小魚的機靈,突出翠鳥的機靈。
(4)試著背一背。
課文最后兩段除了告訴我們要愛護翠鳥,和鳥類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達了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并把它讀出來。學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課文學完了,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那么美那么可愛的?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寫法:。
1、抓住事物的特點;。
2、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寫;。
3、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的表達方式。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三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
二、學生平日分析:
學生平日廣泛的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時常在影視作品中看到鯨的畫面,所以學生一定會對這種世界上最大的動物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鯨的更多知識。
二、設計理念:
依據教材自身的特點,采用讀書自悟,討論式學習方法。
四、教學目標:
1、了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的興趣。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寫的方法。
3、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初步感知鯨的幾方面的特點。
3、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交流資料。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在寬闊的海面;深海中各種海底動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嬉戲,一只龐大的巨鯨浮出海面。)在這美麗的藍色海洋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種號稱“海中之王”的動物,它的形體特別龐大,比大象還要大許多呢。知道這是什么動物嗎?(板書:鯨)。
課前同學們已經搜集了不少關于鯨的圖文資料,下面請大家借助資料先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對鯨的認識,然后將資料進行匯總,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匯總資料,做好匯報準備。)。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了解了鯨的許多知識,對鯨非常感興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鯨”這篇文章。(板書課題:鯨)。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用故事吸引學生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抓住要點。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寫:“哺乳”,“肺”,糾正讀音以及“肺”的寫法。結合人體部位,引導學習本課生字“腭”“肚”“肺”“胎”,左部都是月字旁;“肺”字右部注意不要寫成“市”。)。
剛才你們在讀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兩個詞,誰來讀讀?
2、交流:
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么?請用最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相機板書:
大小演變種類吃食呼吸睡覺胎生。
引導學生把“吃食、呼吸、睡覺”這三部分概括為鯨的生活習性。
通過列提綱的方法,抓住課文的要點,把握全文的脈絡,理清作者敘述的條理。
3、提出不懂的問題:
詞語理解難點:胎生哺乳動物。
4、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反復讀。老師相機指導點撥讀通,讀出特點。
三、合作學習,發(fā)現特點。
1、下面我們要要召開一個關于鯨的“科學新聞發(fā)布會”。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科學家,在發(fā)布會上向大家介紹有關鯨的研究成果。為了搞好本次的新聞發(fā)布會,咱們首先得讀懂課文。
2、分組合作學習研究,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演說家、表演家、小作家中的一個角色,采用演一演,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等方法,選擇其中一項來研究。
在分組學習過程中要提醒學生,為了能講得讓別人一聽就懂,像鯨的呼吸方法和睡覺姿勢等內容,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直觀形象地展示并加以說明。
3、各組可以補充課外收集到的關于鯨的學習資料,作好充分的準備,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作“科學新聞發(fā)布會”。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本課的生字組成的新詞。
2、課外繼續(xù)收集關于鯨的資料,適時地充實到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去,并根據自己選擇研究的一個方面,擬寫好自己的研究報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四
1、學會百以內退位減法,并能解決與此相關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立性。
3、培養(yǎng)學生估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退位減法算理、連續(xù)退位。
課間,你們常做的`一項活動就是跳繩,板書課題。跳繩也是我們體育課要測查的一項。說說你的跳繩成績。(請3-4名學生說一說)。
:這是三名同學跳繩情況統(tǒng)計表。
小東小紅小亮。
62下48下70下。
1、根據這張統(tǒng)計表,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1)小東、小紅共跳多少下?三人一共跳多少下?
(2)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比小亮少跳幾下?
2、這些問題你會解答嗎?
板書:62-48=。
咱們先估計一下,小東比小紅多跳幾下?
自由回答,追問:你這樣估計有什么根據?
3、62-48到底等于多少?你能準確的算出來嗎?試著獨立計算結果,小組交流后,全班匯報。
(1)62-40=22。
(2)62-50=12。
(3)62-42=20。
(4)68-48=20。
22-8=1412+2=1420-6=1420-6=14。
(5)用豎式計算:
板書:
62。
48。
強調:
14各位不夠減時從十位借1當十,十位上的6借走1還剩5,用5-4=1。
4、用豎式解答:70-4870-62。
板書:100-48。
學生試著自己解答,小組討論,匯報。
50+2=5251+1=5250+2=5260-8=52。
(5)豎式計算:
板書:
100。
48。
請學生把計算過程講一講。
52。
跳繩。
62-48=14100-48=52。
62100。
-48-48。
1452。
課后反思: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五
[學科教學目標]。
1.學會15個生字,能正確擴詞,自主積累詞語。
2.會寫8個字,做到書寫工整。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動腦筋,想好再做的道理。
[延伸滲透目標]。
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通過城市設計的練習,發(fā)展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重點與難點]。
認識15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幾幅漂亮的城市設計圖、錄音機、鋼琴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圖揭題。
1、(顯示一幅城市設計圖)小朋友們,這座城市美嗎?
2、小朋友,能說說美在哪里嗎?
3、這幅圖是浩浩小朋友設計的.。今天我們要學習21課《城市設計師》。
4、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小朋友想讀課文嗎?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2、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用鉛筆劃記不認識的字。
3、向同學、老師請教自己不認識的字。
4、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認真聽,評議。
5、指名分段讀課文,學生評議。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2、選擇你最喜歡的字教給大家。
3、教師領讀生字、新詞。
4、開火車認讀生字、擴詞。
5、今天你積累了哪些詞語?能用你最喜歡的詞說一句話嗎?
如:盛開公園里,鮮花盛開,美極啦!
6、送字寶寶回家。
在課文中劃出生字,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生字。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擴詞。
2、猜字游戲。
3、識字挑戰(zhàn)賽。
二、通讀課文。
1、小組合作讀課文,四人輪讀,互相評議。
2、小組展示讀。
3、齊讀課文。
4、書上哪幾句話寫的是浩浩設計的城市,請你劃出來。
5、齊讀這幾句話。
6、這座城市美在哪?我們生活的城市怎樣?
三、我當城市設計師。
1、師:拿出畫筆,把你心中的美麗城市畫下來吧!
2、教師里放著舒緩的音樂,同學們在自由設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
二、指導寫字。
1、(出示:才、市、臺、各、式、齊、計、列)指名讀,擴詞。
2、小老師帶讀。
3、(出示田字格)說說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什么?
4、師范寫,生書空。
5、學生在田字格中練寫。
三、說話練習。
1、(出示詞語卡片)指讀——齊讀——開火車讀。
2、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話。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生字抄兩個,組一個詞。
3、在電腦上設計一幅美麗的城市圖。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重視字詞教學,重視詞句的訓練。課文通俗易懂,不要過多地講解,要讓學生多讀、多體會。通過我們生活的城市與浩浩設計的城市的比較,使學生了解環(huán)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綠色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小樹立環(huán)保意識。并通過自己動手設計城市圖,發(fā)展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六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一)初讀課文。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說說振樾的意思。振振動樾樹蔭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捕捉)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1.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振欲捕鳴閉口立。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1.指導讀第一句詩。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指導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比較字形。振晨蟬彈忽物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設計紋樣教學教案設計(熱門17篇)篇十七
知識與技能:了解適合紋樣的概念、骨式、特點等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學習運用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夸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力求新穎。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運用所學的適合紋樣知識裝飾美化生活用品。
教學重點:適合紋樣外形和骨架變化的學習。
教學難點:適合紋樣的骨架分析和設計要領。
教具準備:課件(適合紋樣圖片資料)、繪有適合紋樣的實物。
學具準備:課本、彩筆、尺子。
一、組織教學:穩(wěn)定學生情緒,檢查學具準備及擺放情況。
二、導入階段:教師展示繪有適合紋樣的絲巾、瓷盤等生活用品,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
圖案,說說自己的感受。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像他們一樣有美麗的圖案呢?手帕、瓷磚、天花板、地毯、美食、園林、窗簾……美麗的紋樣裝點了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賞心悅目的視覺感受。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紋樣的精彩世界,感受美麗的紋樣。
三、發(fā)展階段:
(一)發(fā)現適合紋樣的特征。
(二)探尋適合紋樣的規(guī)律。
【課件展示不同的適合紋樣】。
思考:適合紋樣有哪些外形?可以用哪些圖案內容來設計裝飾?發(fā)現了哪些圖案規(guī)律及設計方法?共同總結出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及規(guī)律:
2、設計圖案可有動物、人物、植物、點線面的組合等。
3、兩種不同形式:【課件展示紋樣骨式】。
(1)適合紋樣有規(guī)律,同樣的設計圖案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重復排列,表現了美術的韻律美與節(jié)奏美。(適合紋樣的骨架可分為離心式、旋轉式、向心式、綜合式等)。
(2)適合紋樣也有不對稱的均衡式。
(三)嘗試紋樣的繪制方法:同學們和教師在動手嘗試的過程****同總結出設計步驟:
1、首先要選擇一個外形,一般選擇幾何形體。
2、接下來設計圖案(設計的圖案要適合選擇的圖形)。
對稱式:先畫出基本骨架線,再進行圖案的設計。
均衡式:將圖案根據裝飾形狀的不同進行相應的變形。
(教師根據學生的操作進行提示并適當示范圖案細節(jié)設計:設計時主體圖案構圖飽滿、巧妙利用點線面的結合、紋樣可進行適當變形夸張。)。
3、將設計的圖案涂上顏色。(合理運用色彩搭配。)。
(四)欣賞同齡學生作品,交流欣賞感受,吸取同齡同學作品的`優(yōu)點。
四、創(chuàng)作階段:選擇自己喜歡的形狀,根據形狀,設計相適應的圖案,并搭配上適當的色彩。
五、教師輔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將自己的所感所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教師根據需要給予適當適時的指導。
六、展評作品:學生展示作品,引導欣賞評價。
七、課堂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圖案,適合紋樣更為人們所喜愛,讓我們細心地去觀察、去尋找、收集,在下一節(jié)課中我們將更深入地學習,嘗試用更多的方法、材料去制作適合紋樣。布置學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