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展示作者思想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我們在寫作中應追求優秀。以下是一些備受好評的優秀作文,希望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一
任村鎮中心小學四(2)班石鎧寧。
輔導教師:張海飛。
3月23日,我們任村鎮中心小學組織四年級全體師生去參觀了林州市氣象局。在參觀氣象局的這半日里,讓我終身難忘,因為在這短短的半日里,讓我真切的感受到知識是多么廣泛,更是讓我了解了科技帶來的無限樂趣。
那天上午我們坐著大巴來到林州市氣象局,一路上風景優美,同學們在路上興高采烈,有說有笑、路邊的野花不住的點頭,好象是知道我們去氣象局而祝賀吧!大樹也挺著腰桿顯出一副威風鼎鼎的樣子,不知不覺,林州市氣象局就顯現在我們的眼前。
“啊,到了,到了!”我們興奮地喊道,走進氣象局,一陣微風吹來,我感到特別愜意,一路上的勞累似乎早已消失到九霄云外了。
來到氣象觀測站,一位叔叔為我們大概地講述了每天天氣預報的來源。首先要會使用氣象儀器,來準確的判斷天氣如何,還要工作人員們親自觀察自然界各種景觀來進行推測,從而獲得天氣預報。
為了讓我們對氣象了解的更深度一些,那位叔叔領著我們來到了氣象觀測臺,帶我們認識了一下氣象儀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根大鐵架子,叔叔向我們介紹:“這個大鐵架的名字其實叫做‘風向塔’,風兒從哪一方吹來,上面箭頭便清楚指向那一方,我們就可以知道風向了。”同學們聽了,連連點頭。
叔叔旁邊的一個同學指著一個好似箱子的東西,好奇地問:“這是什么呀?叔叔。”只見叔叔笑呵呵地說:“這個呀,叫‘百葉箱’。”我仔細觀察,“百葉箱”就像一架小空調。叔叔接著說:“‘百葉箱’作用可大了!它能防止太陽對儀器的直接輻射,保護儀器免受風、雨、雪的影響,而且啊,它有許多通風口,可以適當通風,能夠準確地感應空氣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情況……”
“哇!”同學們驚喜地喊道,“這不是百葉箱,簡直百寶箱嘛!”
隨后叔叔又向我們詳細地介紹了溫度測量儀、地表測量儀等許多氣象儀器。
這次活動讓我了解了遇到一些自然災害該怎么處理,天氣預報的制作方法,還有一些神奇的機器令我大開眼界,增長了知識,收獲了快樂,領略了大自然的無窮奧妙!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天,老師帶我們去渭南氣象局去參觀。
隨著社會行業的多樣性和社會經濟結構的日益復雜化,不同的行業,不同的人群對天氣預報和氣象信息的需求差異越來越大,所要求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各不相同。專業氣象服務中心一直致力于為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及時、準確、詳細的各種氣象專業服務,服務面涉及工農業、商業、建筑、旅游、保險、交通運輸等諸多不同行業。
通過這次去渭南氣象局的參觀,我了解到很多氣象科普知識。等我們到氣象局時,氣象局的阿姨早已在門口等著我們了。先跟我們合了影。又跟我們講解了有關氣象的知識。阿姨又帶我們到了5樓氣象值班室,看了一些有關氣象的知識。比如像三七高炮、高空火箭炮這些能把冰雹分解的機器,非常壯觀。我們還了解到了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先把全國的天氣測量數據衛星接收,再把數據整理發送。由衛星發送到網上,再由網上發送到電視臺。我們平時以為制作天氣預報很簡單,沒想到制作天氣預報這么復雜。
通過這次參觀氣象局的活動,不僅使我增長了不少的氣象知識,懂得了許多氣象道理,又使我大飽了眼福,真是一舉多得!我們利用這些氣象知識用于指導日常的生產和生活,氣象預測無時無刻在為我們服務著。特別是預測出像冰雹球形閃電這種氣象災害,提前告訴人們做好預防工作,盡可能地消災減災,把損失與災害降到最低的程度,使人們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天氣、氣候和水與人們是息息相關的,與環境也是息息相關的。
所以,同學們,關注天氣,保護環境,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關注天氣,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日子,我早在上上周就報了學校組織的氣象局實踐活動。一大早我和同學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中國氣象局。
首先,講解員先給我們放了一個短片,講述了中國氣象局的.工作。中國氣象局專門負責預警或預報天氣以及突發自然災害,為了減少人民財產損失。看完短片后,講解員給我們介紹了一款機器人――rokid,這款機器人定位為家庭機器人,它可以幫助人們用語音查詢全球的天氣情況。你可以問它一些奇怪的問題,它的回答非常有趣。它可以放在家里,既可以隨時查詢天氣,也可以用它聽歌,聽笑話,真是方便。我在想,如果我們把這個機器人用漁船上面,漁民就可以跟進天氣進行出海的工作,這樣就會減少很多危險。
接下來,我們去了新聞演播間,在這里我也過了一把主持人癮。我還上臺拍攝了自己的天氣預報新聞節目。在拍攝的過程中,我竟然發現在攝像頭上有題詞,只要翻動鼠標或讓他讓幫著翻,就可以看著念了,而且正對著攝像頭。我覺得他們這樣也有點算作弊,但細想想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一天播出那么多節目,主持人也不可能把每一篇新聞都背下來的,這樣是為了播報不出錯誤,原來平常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電氣預報節目是這樣錄制的。
活動最后我們還和著名主持人拍了合影。因為一會氣象局有直播節目,我們只能戀戀不舍地回去了,我頭一次覺得時間過的這么快,還沒有參觀夠,就這么快的結束了。
經過這次氣象局的參觀,我既體驗了主持人,又增長了見識,真是一舉兩得啊,希望有機會還能再來體驗一次。
5月15日上午,我們交通小記者參觀了一個美妙的地方―――滄州市氣象局。
一進大門,我們就看見了高聳入云的旗桿矗立在我的眼前,緊接著是那威武的高樓,好壯觀啊!
進了大廳,我們就去了廣播天氣預報的地方,我們是由一位美女阿姨帶著我們進去的,我們一進去就東摸摸、西看看,這局面簡直無法想象。
阿姨向我們簡單介紹了怎樣報天氣預報,方法特別簡單:首先先從電腦上復制一個地圖,在粘貼到大屏幕上就可以了。
看!老師讓我上臺做了自我介紹和今天的天氣:“大家好!我叫姜禾,來自……今天天氣萬里無云,十分晴朗,不過今天較熱,溫度大約在二十四度左右,出門在外,一定要多涂些防曬霜,以免曬黑,謝謝大家!”就這樣的幾句簡短而明了的話語,使我變得更加開朗了。
隨后我們又去了幾個地方,講到了遇火災和地震時怎樣逃生。
雖然參觀時間十分短暫,但這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滄州市實驗二小五班。
姜禾。
2016-5-20。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二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醒了,怎么也睡不著了。你想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興奮嗎?因為今天聊城晚報茌平小記者團要組織我們去參觀氣象局,了解一些氣象知識。
一路上,我高興地又蹦又跳。微風吹過,仿佛在給我們引路;柳條搖曳,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來到氣象局,我發現了幾個熟悉的身影,原來是我的幾個好朋友,我們禁不住歡呼雀躍。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站成四列,稚氣的臉上寫滿了好奇與期待,說笑著走向二樓。踏上一級一級的臺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大屏幕,有一位老師正等待著我們。
面對這些圖片,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聽老師講解完以后,我們又參觀了“百葉臺”。了解到“百葉臺”里有四支溫度計,其中一支是記錄當時的溫度,一支是記錄最高溫度,一支是記錄最低溫度,最后一支是把它們結合起來精確計算的。這次參觀氣象局,讓我明白了氣象的重要。如“草船借箭”背后的氣象知識、對農業生產和飛機的起飛、著陸的影響等。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三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蒙老師要組織我們四年級的小記者去氣象局參觀學習。我高興極了!因為是下午去,我覺得時間過得好慢,好不容易才等到下午。
午讀后,大家集中大隊室,蒙老師帶我們出發了,我們一路上歡聲笑語。從學校出發大約20分鐘就到了氣象局。
我們跟著蒙老師到會議室看錄像,從錄像中我們看到氣象技術的發展,如何預報天氣等等。
看了錄像,蒙老師和氣象局的叔叔、阿姨帶我們進自動觀測站。蒙老師說:“請大家小心點,有很多重要儀器埋在地下!”我們小心翼翼地走著,生怕踩到“地雷”。我們看到地面上平放著三支溫度計。阿姨說:“這是地表溫度計,可以測量地表的溫度。”阿姨又指著插在旁邊泥土里的三支溫度計,告訴我們:“這是地溫計,一支是測量5厘米深的地溫,另外兩支分別測量10厘米和15厘米深的地溫。”我指著一個箱子問:“那是什么?”她說:“那是雨量筒,下雨時測量降雨量用的。”我過去看了看,箱子的中間有一個玻璃瓶是裝雨水的,旁邊還有一個自動雨量筒。聽阿姨說,自動雨量筒下雨時能自動測量雨量。我們又來到一個像照相機一樣的設備前,阿姨介紹說:“這叫輻射器,用來測量太陽的輻射,如果太陽光越強,里面的`紙顏色就越深。”這時,叔叔把手指向天空,說:“這是風向標,用來測量風向和風速,你們看,那個很像一個個湯勺啊!”大家不約而同地叫道:“是啊,還真像湯勺呢!”我們又往右邊走,阿姨大聲說:“大家看這是百葉箱,你們猜猜這是拿來干什么的?”不知哪個同學說:“是用來測量氣溫和濕度的!”她高興地說:“你好聰明啊,猜對了!”
參觀結束了,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氣象局。在路上,我默默地想,今天的收獲真不少,我懂得了許多有關于氣象方面的知識。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四
日前,我參加了邵陽市小記者協會組織的氣象局探秘之旅。這之前,我還從沒見過氣象局是什么樣,今天終于可以掀開這神秘的面紗了,我興奮得手舞足蹈。
14時30分,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懷著好奇的心情走進了邵陽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師給我們講解了天氣知識以及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的。他說:這些儀器和裝置都跟天上的衛星相連接,衛星把整個云層的變化過程全面記錄了下來,傳送到這些裝置中,再經過工作人員對資料進行整理后,就變成我們每天看到的天氣預報。但天氣是瞬息萬變的,而我們的氣象站又太少,所以天氣預報也有不夠準確的時候……聽著叔叔的精彩講解,看著周圍電腦上顯示的風級、雨級等數據庫,真讓我們眼花繚亂。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奧秘真是無處不在!然后,小記者們還提出了各種問題,叔叔都細心地為我們一一解答,讓我們學到了許多神秘的氣象知識。
接著叔叔又帶我們參觀人工造雨炮臺。哇!雄偉的大炮,昂首向天,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神威。叔叔介紹,其中一種人工降雨是利用高炮、火箭從地面上發射,炮彈在云層中爆炸,把炮彈中的碘化銀燃成煙劑撒在云層中,云兒遇冷又變成小水珠落下來,就產生了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可以給大地帶來滋潤、緩解持續的高溫,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多大的便利!
不知不覺中,活動結束了,可我們還意猶未盡地看著這些神奇的儀器,心中眷戀著有機會再來看看它們。這一次氣象局探秘之旅真是一堂有意義的課外科技課!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五
3月30日,我們來到了昆山市氣象局,當了一回小小氣象員!
接著,我要帶大家參觀防雷科普館a館和b館。a館主要展示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富蘭克林是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他的風箏實驗為人類第一次捕捉到了天電。氣象局的工作人員給我們模擬演示了風箏實驗。當我用手去摸“富蘭克林”手中的鑰匙時,我感覺到手指麻麻的,這說明鑰匙上帶電了。
b館內有雷電災害劇場、人工引雷劇場等。通過視頻和解說,我們能直觀地了解雷電可能引發的災害。最后,工作人員還給我們展示了“法拉第籠”“怒發沖冠”實驗。“法拉第籠”實驗最為神奇。放電桿與籠面接觸時,籠里的人仍能安然無恙,即使他手摸籠體也不會觸電。
在這里,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天氣預報的制作流程:觀察、資料收集、分析、預報、發布。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天氣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能讓我們做到未雨綢繆。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六
今天,萬里無云、天高云淡。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蕭山區氣象局。路上,我有些疑惑不解,我心想:氣象局里是什么樣的?有哪些設備?這些問題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來到了氣象局,老師把我和其他小記者們帶到了科普廳。我走進科普廳,廳內有很多顯示屏,可以看到雨、雪、霜形成的過程。旁邊還有一個模擬水蒸氣的'儀器,像空氣凈化器一樣,大家都在圍著玩呢!
接著我們去了氣象觀測臺實地考察。在氣象觀測臺里先進的測量儀器應有盡有,有風向標、風速儀,還有測量溫度、濕度的儀器等等。老師依次給我們講解,我們聽得可認真了。
我們還去了影視廳、演播廳。參觀完之后,我仔細想了想,關于氣象的學問還有很多,還要等我們去探索。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七
參觀氣象局的半日里,讓我終身難忘,因為在這短短的半日里,讓我真切的感受到知識是多么廣泛,更是讓我了解了科技帶來的無限樂趣!
那天下午我們步行來到揚中市氣象局,一路上風景優美,同學們在路上興高采烈,有說有笑、路邊的小草不住的點頭,好象是知道我們去氣象局而祝賀吧!大樹也挺著腰桿顯出一副威風鼎鼎的樣子,就連小河也是清澈見底,河里的魚兒在不停的嬉戲著,好不自在!
至此我們又瀏覽了工作人員們的工作室,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然后我們告別了工作人員們。
這次參觀氣象局雖然結束了,但令我回味無窮!也令我們受益匪淺,所以我們在今后的學習里一定要加倍努力才是啊!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八
11月12日上午,我和同學們一起興高采烈地來到氣象局,參加小記者協會的采訪活動。
我們在院子里等了一會兒,聽到管理員叔叔說:'可以進去了。'我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噌'的一聲竄到里面。采訪開始了,首先管理人員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工作機制:即每縣一個氣象站,檢測本地的天氣數據,然后報到北京統一發布。接著,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工作場所、工作流程。看著電腦上錯綜復雜的線,我心想:原來叔叔阿姨們的工作這么不容易啊!通過向他們提問,我還明白了在電腦里云層顯示圖上云層用顏色表示,顏色越深云層越厚,還有溫度、雨量等許多氣象知識。
他們還向公眾承諾:
一,氣象數據發布及時、準確;
二、使用規范的天氣預報用語和統一的天氣符號;
三、解說詞通俗易懂并體現出季節和本地特色;
四、主持人手勢合理、語言自然流暢、著裝適宜;
五、畫面生動、可視性強;
六、自覺接受公眾監督,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他們這種嚴謹的工作態度深深打動了我,我要向氣象局的叔叔阿姨們學習,一點一滴地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態度。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九
今天,鬧鐘還沒響,我就醒了。知道我為什么這么激動嗎?因為,我要去參觀市氣象局。
到達目的地后,老師把我們分成兩隊進行參觀。我們隊先參觀防雷科普館b館。一走進去,我們就被一個奇怪的球吸引住了,那個球里面閃爍著五彩的曲線,特別漂亮!聽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輝光球,而彩色的.曲線就是電流。我把手放上去,感覺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推手掌。接著,我們組又來到a館。一進門,我看見一尊卷發的外國人雕塑,他好像在放風箏。工作人員給我們演示了風箏實驗后,讓我們摸摸雕塑手中的鑰匙。我感覺自己被電了一下。聽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外國人是富蘭克林。他出生于美國波士頓,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在電學發展過程中,他為全世界解答了“電為何物”,并第一個提出正電、負電概念。他用風箏實驗發現了雷電的放電現象,并發明了避雷針。原來,我們家樓頂上的那根針就是避雷針呀!
我對富蘭克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有一股迎難而上的拼搏精神。我要向他學習,遇到困難不放棄,為了理想和目標堅持不懈。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十
好久沒有聽到這樣激動人心的消息了:今天下午(星期五),學校組織五年級全體學生,到氣象局去參觀。
好消息像風一樣,吹遍了五年級的六個班。
下午來了,大家排著隊伍來到操場上集合,那穿著黑白相間的校服,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的少先隊員,紅領巾隨風飄揚,迎著和煦的春風向氣象局出發。
來到氣象局,這兒美極了!繁花似景,綠草如茵,并且還有熱情的叔叔阿姨們,在叔叔阿姨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監測基地,這是塊25×25平方米的草地,這兒有井然有序的“井”字形地磚小路,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很多氣象儀器。如風向塔、百葉箱等測量儀器。可別小看它們,它們可是叔叔阿姨工作的好幫手哦!
風向塔乳白色的長桿似乎碰到了白云姐姐,它們兩快活地交談,咦,那是什么在轉動,近一看,是“小杯子”呀!講解員叔叔告訴我們,風一吹過,“小杯子”就歡快地跳起“舞”來,叔叔阿姨根據“小杯子”的“舞姿”來測量風速。我不禁自言自語地說:“原來這個小不點的作用這么大呀!”
咦,那個小房子是干什么的呀!哦,那是百葉箱,叔叔告訴我們百葉箱是來測量一天當中最高以及最低溫度的儀器。呦,那我可真小看它呢!
辦公樓座落在監測基地的對面,片刻后,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二樓的氣象會商室,講解員阿姨向我們介紹了每天的工作流程。檢測后進行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意見,最后得出結論發布國家氣象局和電視臺,哦,原來我們每天看的“天氣預報”是這樣來的呀!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十一
又是一個周一,我們下午得了個通知,說是要去氣象局參觀。我幸運地被選中了,當然還有幸兒和府瞰代表5(6)前往。
路上我不住地想象意著氣象局長什么樣子,也許是高樓,也許和我們家差不多——————沉浸在想象中的我甚至破天荒地沒暈車,這興奮的狀態一直保持到下車。
到之后,我驚呆了。樹木簇擁著。一棟組合大型別墅,旁水流從平臺流下,擊打在石塊上,發出“啪啪”的聲音,在這一片綠蔭中顯得分外清脆。隱約看見不遠處有一地草地,上面擺滿了儀器。
我們主要就是在外觀察了解各種儀器,后又在內室看了短片,參加了問答。然而,我最敢興趣的就是參觀儀器。
可能是由于在學校也看過吧,也可能是更貼近生活,我對測氣溫的格外感興趣。所以我對這個記得格外清晰。它外面是百葉箱,中間是個架子,上面放著溫度計。當然,對這個溫度計我是有特別問,這溫度計也是有講究的,由于水銀溫度低了會凝固,所以它用來測最高溫度,而酒精溫度計就是用來測最低溫度的。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十二
4月21日,我參加了焦作日報校園記者工作中心組織的走進氣象局活動,了解了氣象知識,感受了天氣的變化莫測。
參觀了氣象臺,我們知道了氣象臺是制作天氣預報的,這里有語音大喇叭、電子顯示屏、電子氣象預警發布系統等。我還知道語音大喇叭發出的女聲并不是大姐姐說的,而是在電腦上語音合成的。
參觀完了氣象臺,我們又去了氣象站。一到那里,我們眼前一亮:“那個大桿子是什么?上邊像勺子一樣的東西是什么?那個箭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那個紅色的桿子呢?”一個個問題像噴泉一樣沖出我的嘴巴。面對問題,解說員叔叔不但沒有不耐煩,還微笑著一一解答:“那個大桿子叫風向桿,上邊像勺子一樣的東西叫風杯,用來測量風速;那個像箭頭一樣的東西叫風標,用來測量風向。瞧,現在箭頭的是西方,說明刮的是東風。而那個紅色的小桿子叫避雷針,是用來防雷的。”經過這一詳細講解,我懂了,原來那個就是我們科學書上學的風標、風杯和避雷針啊!從前總是記不住,現在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可比課堂上的死記硬背強多了!
接下來,我們又去看了百葉箱,那里有四個溫度計,那是什么溫度計呢?我問出了我的問題。解說員叔叔耐心地講道:“這四個溫度計分別是干球溫度計、濕球溫度計、最高溫度計和最低溫度計。干球溫度計用來測量氣溫,濕球溫度計用來測量濕度,而最高溫度計和最低溫度計分別用來測量最高和最低溫度。最高溫度一般會出現在當天12時到下午2時,最低溫度一般會在午夜12時到次日2時出現。”這個叔叔講得好詳細!
然后,我們又看了帶著“皇冠”的蒸發皿、像管子一樣的深層地溫表……。
參觀氣象局,讓我學到了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這使我更熱愛學習了!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十三
今天,我以小記者的身份來到了德州市氣象局。老師告訴我們,這里就是監測德州天氣,并播出天氣預報的地方,我聽了特別興奮。
我們首先來到氣象科普館,從外表看,科普館并不大,但是走進去才發現里面真是別有洞天。科普館兩側的墻面上張貼著許多天氣知識的圖片。比如,我們的地面和天空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等,人類就生活在對流層中。還有冰雹、龍卷風是如何形成的,惡劣天氣的預兆等。
此外,我還了解的天氣探測儀器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使用el型風向風速指示器,70年代使用濕度鑒定箱,80年代使用的遙測雨計、多普勒雷達以及cz-2f運載火箭等等。這些儀器都讓我大開眼界,也證明了我們科技在不斷發展進步中。
在參觀完科普館后,老師還帶我們去了天氣預報播音員工作的地方。為了讓我們體驗播音員的工作,我們幾名小記者還站到演播室里錄了簡短的天氣預報呢!
通過參觀氣象局,讓我了解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以后有時間,我還要來參觀。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十四
2月23日,是氣象日。我隨著小記者團隊,一起來到了溫州氣象局。
首先我們觀賞了電影《超級臺風》,使我知道了臺風眼,在臺風眼里是最安全的。其次,老師把我們帶到了一樓的草坪上,我們看見了一臺人工降雨的發射器和一輛氣象應急車。我訪問了工作人員才知道這人工降雨是要在,許久沒下雨,干旱的情況下,才被迫實行人工降雨,而且這人工降雨不能在市區,而是要在郊區空曠的地方發射。還有氣象應急車上的功能那叫做一應俱全,有測量溫、濕度,以及氣壓、傳感器、雷達和風向標。
我們來到三樓這里是查溫州所有地方的氣象總部,如果要想辨別天氣情況,很簡單,只要查一下氣象衛星、雷達就能查到。我還知道霧和霾在氣象衛星里的標志區別。
我還了解一些氣象防災減災系列如:1沙塵暴、寒潮和霜凍、大雪、干旱、雷電等等。特別是雷電防御的要點:
1、在房屋上安裝防雷裝置,減少雷擊風險。
2、在雷雨時,人不要靠近高壓變電室、高壓電線和孤立的高樓、煙囪、大樹、旗桿等,更不要站在空曠高地上或在大樹下躲雨,應近快躲在低洼處,或盡可能找房屋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3、不要打有金屬立柱的雨傘。在郊區或露天工作時,不要使用金屬工具,如鐵鍬、鐵棒等,也不要使用手機。
4、關閉門窗,切斷室內一切電源,不要使用電話、電視等家用電器,,以防雷電入侵損傷。
這次活動讓我認識到了氣象信息對農村氣象災害防御,提高農民避災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民生命財產安全、農業生產等造成的損失對促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讓我深深得體會到了天氣的變化多端,更深的步入了天氣的世界。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十五
8月21日,小記者們又參加了活動—參觀氣象局。
上午9時,小記者們在氣象局門口集合。在那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先去參觀室外的觀測站。觀測站里的東西可多了!有量筒、風桿、小型蒸發皿、百葉箱等等。他們都有著各自的作用,有的是測當天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有的是測草地的溫度,有的是測雨水量和風向,還有的是測地面的溫度,真是讓小記者們大開眼界!
隨后小記者們來到了室內,進入制作天氣預報節目的`房間。原來播天氣預報時后面的背景只是一塊藍板,我們后期看到的整體效果是電腦制作完成的。
那里的工作人員熱情的介紹了播天氣預報的過程,并且讓愿意參與的小記者體驗了一回當天氣預報播音員的感受。大家都很高興!
這次活動讓小記者們了解了許多氣象知識,讓小記者們受益無窮!
參觀氣象局(通用16篇)篇十六
星期四上午,太陽暖陽陽地照耀著大地,學校大隊部組織部分同學去市氣象局參觀。
在車上,輔導員崔老師對我們說:“大家聽著,到了氣象局要認真做好記錄,了解一下氣象預報的知識。”經過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氣象局。
步入大門,在負責接待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徑直來到了觀測場。進入觀測場,衛豐愷就開朗地給阿姨打了個招呼,漂亮的講解員阿姨開始講解觀測場內的各項設施和功能:有測風速和風向的,有測地溫和草溫的,還有一個是測能見度的。阿姨一一為我們做著詳細的講解,而我們也認真地記錄著,這時你如果靠近我們,準能聽見筆和紙摩擦的“嗖嗖”聲呢!
猛然間,阿姨停止了講解,我們都抬起頭來,疑惑地看著阿姨。講解員阿姨說:“現在同學們可以來這里看一下云圖預報儀器。”看過了云圖預報儀,我們就走出了觀測場。
剛走到路中央,只見一輛火箭炮向我們迎面駛來,同學們見狀一個個被嚇得四散而逃。講解員阿姨十分鎮靜地笑著說:“別怕,別怕,這是人工增雨器。”一位叔叔接著給我們講解了人工增雨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衛豐愷調侃道:“叔叔,有了這東西,一會兒不會下雨吧!”我一聽配合著把本趕緊塞進了衣服里,把衛衣帽子戴在頭上,裝出一幅馬上要下雨的樣子。
叔叔見我們一唱一和就笑了起來,說:“真的,這里面還真的有干冰和碘化銀呢!這個只是模具,仿真的而已。”說完還調皮地做了個發射的動作,我嚇得趕緊堵住耳朵,半天也不見發射。“叔叔你逗我們吧!”陣陣笑聲飄蕩在院子里。
氣象局里竟然隱藏著這么多的知識,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來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