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的作文往往能夠用簡練而又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精彩的作文范文,相信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和靈感。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一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無比。“年”獸一等到過年就從水里跑出來吃小孩,大人們受不了啦,就個個都跑出來躲到樹林里。有一次,有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走到人群中說:“不要害怕,我會幫你們引開它的`。”有些人相信,就留下來了,有些人不相信就走了。老爺爺和大家先躲在家里,怪獸像往常一樣出來吃人,老人趕緊放起了鞭炮,怪獸最怕鞭炮了,馬上跑了。后來,走了的人們回來看老爺爺他們出事沒有,發現一點事都沒有。
從此以后,人們過年的時候就放鞭炮。
小學生作文(中國大學網)。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二
過年了,過年了!人們都在自我的家門口貼上了紅紅的春聯,個個臉上喜氣洋洋的。不時聽到噼里啪啦的爆竹聲,空氣中彌漫著煙火味。
吃完團圓飯,夜幕已經籠罩了大地。小明一家來到家門口的空地上。茫茫的夜色中,只見天空已煙花四濺,美麗極了。小明一家也不甘示弱。小明找來一根竹竿,把鞭炮綁在竹竿上。他握著竹竿,叫爸爸來點火。爸爸點著了引火線,捂著耳朵跑開了,只聽見鞭炮發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響聲。媽媽被嚇得趕緊捂上了耳朵,哥哥也被嚇得趕緊躲到小明背后,連他家的小貓小狗也被嚇得躲到門口。只有小明一點兒也不怕,還咧開嘴笑了。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三
過新年嘍!新年里最好玩的事兒就是放鞭炮,這不,老爸老媽為我買了許許多多好玩的鞭炮,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太棒了!這些鞭炮夠我玩一個正月了!
可是新年里一天到晚都要拜年,拜完了這家拜那家。一眨眼四五天都過去了,可鞭炮動也沒動。我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看看老爸老媽那張熱情的面孔,我又收住了到嘴邊的話。
我實在忍不住了。大年初六晚上,大家都上樓休息了。我拿出幾根鞭炮,又從廚房里偷偷拿出打火機,跑到奶奶家的陽臺上,準備放鞭炮。一,二,三,我小心翼翼地點燃鞭炮;啪!啪!啪!隨著一陣巨響,五彩繽紛的焰火在夜空中綻放、散開,真是美麗極了!我越玩越帶勁,一手拿著一根點燃的鞭炮在空中亂舞,五彩的焰火在院子上空閃耀!我看著焰火,心中無比開心!
這時,我又拿著兩根點燃的鞭炮玩起來。正當我玩得最高興時,意外發生了:焰火飛過院門,直沖對門人家的衛生間。我慌了,急忙收手;可是,已經晚了;焰火穿破了玻璃窗,還燒了人家一卷衛生紙巾。父母知道后,一邊向人家賠笑臉,一邊忙著教訓我。唉,我真是后悔死了,可又有什么用呢?我想,我以后再也不敢放鞭炮了。
這個新年,既驚心動魄又讓我記憶猶新;但最后,我還要說一句:鞭炮啊鞭炮,都是你闖的禍,讓大家吃盡了苦頭!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四
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過年放鞭炮的意義是什么?鞭炮的起源很早。放鞭炮作為春節的最重要民俗儀式之一是任何人都必須尊重的。下面本站小編為您介紹過年放鞭炮的來歷。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踏壯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于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所以過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現,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后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
對聯。
在門上,電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因為紅色喜慶呀,所以鞭炮也做成紅色的.
鞭炮與桃符、
春聯。
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形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惡鬼。”這也是后來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藥發明之后,人們不再燃燒竹子了,而是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燒,產生“爆仗”。不過,這時人們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歷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后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拍鮮紅的顏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后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
明清兩代,爆竹的種類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時間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開始,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這時,無論貧貴賤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引《壺天錄》說:“京師人煙稠密,甲于天下,富家鄣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家即謀食維艱,索逋孔丞,亦必爆響數聲,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沿類然也。”清朝謝文翹《教門新年詞》中的:“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升平。”反映了當時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五
一大早,我和爸爸也拿著鞭炮在樓下放了起來。首先是“一串紅”登臺亮相。爸爸把“一串紅”平攤在地上,小心翼翼地點燃引線,突然,像炸開了鍋似的,噼里啪啦直響,火花在引線上舞蹈起來,像一個個小精靈在歡蹦亂跳,上下翻飛。
接下來出場的是“雙響炮”,爸爸讓“雙響炮”穩穩當當地坐在雪地上,爸爸用煙頭點燃引線,我趕忙捂住耳朵,只聽“叮――咚”兩聲,像一顆定時炸彈引暴,腳下的大地都震動了,要不是我捂耳朵及時,可能會耳鳴的!
最漂亮的要屬“大地開花”了!我先是把它放在雪地里,點燃引線,它吐著紅紅的火舌在雪地里掙扎了幾下就熄滅了。我想,這叫什么大地開花嗎?接下來,我找了塊沒有雪的空地,把一個“大地開花”放在中間,點燃引線,只聽“嗖”的一聲,一團彩球直飛云霄,炸開五顏六色的光芒,就像一朵朵盛開的鮮花讓人眼花繚亂。
最后閃亮登場的是鼎鼎大名的“魚雷王”,“魚雷王”和我小母指般大小,可是它的威力可不小!我把“魚雷王”點燃扔進水塘,過了一會,只聽“砰”地一聲悶響,水塘里濺起了水花像下雨了似的,我趕緊逃開,但還是淋到我的衣服上。真像一個水雷呀!
歡笑聲伴著鞭炮聲開始了新的一年!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六
除夕晚上,我和媽媽在樓底下放鞭炮。(因為爸爸要值班,救助生病的人)在放的時候,我想放,但是我又很害怕,就讓媽媽放鞭炮,我就看媽媽放。媽媽點著了,我就想去看看,我就去看了,我一去看,就噼里啪啦的響開了。我就又回來了,媽媽也跑著回來了。我和媽媽都跑到儲藏室里去看,我捂著耳朵,媽媽也捂著耳朵,但是我和媽媽還能聽見聲音,就是聲音有點小。我問媽媽為什么過年?過年為什么放鞭炮?媽媽告訴我,傳說中,有一頭兇猛的怪獸,叫做年,他在每一年的除夕,就會從山上跑下來,吃人,吃房子,大家都很害怕,都在想辦法打跑怪獸,但是他們的辦法都打不過怪獸,直到有一個小朋友,點燃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把怪獸嚇跑了。所以每年大家都放鞭炮,用來嚇跑怪獸。鞭炮放完之后,大家都互相慶祝,年過了,年過了,一年平安,順利。哦,原來這就是過年和放鞭炮的由來呀!我們也放完鞭炮了,今年也一定平安,順利!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七
過年放鞭炮,在我國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最早的鞭炮是爆竹,即燃竹而爆。過年放鞭炮來源于傳說。傳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獸,非常兇猛,并且沒到除夕這天就會出來危害百姓。后來人們發現,用在家門口燃燒竹節(或者用紅色的物品貼在房外),年獸就會被嚇跑。從此以后,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便成了最為隆重傳統節日。而隨著火藥的發明,火藥爆竹取代了過去的竹節爆竹,因此,從前許多人家過年都會燃放鞭炮。
放鞭炮有著辭舊迎新之說,寓意對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八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歷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這一個秘密,以后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拍鮮紅的顏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后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九
今天就是年三十了,也就是我盼望之久除夕之夜,讓我最期待的,就是今天晚上的放鞭炮了。
我剛剛吃完晚飯,就直奔家門口,外面早已有滿地的鞭炮碎粒了,只見天空中的煙花像一朵朵奇特的花兒,地面上的鞭炮聲“噼哩啪啦”的扔在地上就可以爆,有的需要點一下,有的噴出的火花像一棵小樹,有的聲音震耳欲聾,有的可以噴出紅色和綠色的火焰,并且旋轉起來,像一個陀螺,還有一種稱為“開心果”的鞭炮,只要點炮,就可以射出幾粒小東西。
到了十二點,只看見一大堆煙花射向天空,“轟”的一聲開了花,瞬間把寂靜的黑夜照的通亮通亮,絢麗的煙火開滿了天空,道路上的那一串串的鞭炮“噼哩啪啦”的響個不停,我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充滿了色彩,充滿了響聲,大家一起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每一年的除夕都可以讓我十分難忘,可是今年的卻不一般,這個難忘的除夕,將永遠刻在我的腦子里。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十
今天,我與表妹懷著愉快的心情到奶奶家去吃年夜飯。盡管奶奶燒了一桌的菜,但是我與表妹的心早已不在吃飯上了,而是一心想放鞭炮了。
于是我與表妹三下二下地吃完了飯,就迫不及待地奔向小店買鞭炮。因是過年嘛,爸爸媽媽也不會責怪我們,但是總會說一聲小心一點注意安全。我們在小店里買了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鞭炮。有的像糖果一樣,有的裝飾成一個個小地雷似的,還有的像一根根長長的回馬。品種可多啦!
接著,我們來到操場上,拿著打火機點燃一個個小地雷。瞬間,它們就像一個個駝螺似的旋轉起來,閃出的火花猶如一朵朵絢麗的鮮花,漂亮極了!緊接著,我們又放了糖果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聲音可真好聽!瞧,表妹捂著耳朵像一只小老鼠似的躲來躲去,她既想親手放鞭炮,但又怕得非常,只好跟在我的屁股后時不時的探出腦袋來看一下,她的樣子又滑稽又可愛!最后,我們點燃了“回馬”,起初它沒一點動靜,我和表妹都非常好奇,是怎么了呢?想上前去看看,媽媽連忙阻止道:“危險。”結果等了一會兒,只聽“啪”的一聲,一顆“子彈”射了出來,天空中好象開了一朵大大的菊花,一片片花瓣像流星一樣灑了下來,整個天空染紅了一大片。哦,好高啊!隨著在黑暗的夜空中放出耀眼的火花,五顏六色,壯觀極了!
這時,爸爸媽媽也坐不住了,加入了我們的隊伍,頓時操場上充滿了鞭炮聲,歡笑聲。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十一
表哥從家里拿來一大口袋鞭炮,我們來到一塊空地上,我打開口袋,看見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鞭炮,有大紅鷹、太空人、芭蕉扇等等。我們每人拿出一樣鞭炮開始放,太空人用打火機點燃引線后嗤的一聲,轉著圈飛上了天,還會發出漂亮的火花,芭蕉扇會向前發射漂亮的火苗,大紅鷹則會發出噼里啪啦的'爆炸聲。一會兒功夫,我們就把一大口袋鞭炮放完了。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十二
童年是五彩繽紛的貝殼,記錄下了我們成長時的趣事。童年是人生里的一縷春風,雖然快活,但很短暫。童年是生命的果實,撒下一粒粒芬芳的種子!
還記得在我6歲那年,我們一家人到鄉下老家拜年,那時的我只是一個膽小如鼠的'孩子,但是我剛剛在幼兒園、學到了一個詞兒,叫——放鞭炮,于是呢,我就很好奇,死硬著要讓爸爸買一盒小鞭炮,爸爸經不起我的軟磨硬泡,只好答應了。買了之后他把鞭炮放在地上,我跑過去拿出了一個小鞭炮,忽然不知怎么的鞭炮的一頭“嘩嘩”的出現了一團小火苗,接著,一股既刺鼻又臭的白煙灌入我的鼻子里,我趕緊把鞭炮扔掉,就在地上的那一瞬間鞭炮炸開了“砰!”我被這突然一炸嚇得魂不附體,魄出七竅“哇”的一聲撲到媽媽懷里哭了起來。
之后爸爸給我示范了一遍:先用火點燃鞭炮紅色部位,然后趕緊扔到離你5米遠的地方。后來我又自己玩了好多次,都成功了,我破涕為笑,在一旁饒有興致地玩了起來。
童年就像是一幅水墨畫,或濃或淡,或哀傷,或快樂,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童年,去享受童年的樂趣吧!
過年放鞭炮的來歷(精選13篇)篇十三
放鞭炮和點明燈旺火的出發點是一樣的。但燈火只有光亮,卻沒有聲音。光亮能夠驅鬼避邪,聲音更能避邪驅鬼。
新年之際燃放爆竹,已成為人們代代送舊迎新的一樁盛事。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繪爆竹是:“能使妖魔膽盡摧,身為束帛氣為雷,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今天人們燃放鞭炮,已無驅魔逐鬼之意,全是為了歡慶節日,振奮精神,增添歡樂氣氛。爆竹也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而多種多樣,有單響、雙響、百子千子鞭炮等;名稱也越來越富有詩意,如飛雪迎春、仙女散花、白雪紅梅、金猴騰空等等。每到除夕之夜、春節降臨之零點時,中華大地與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齊放鞭炮,百花齊放,萬炮轟鳴,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萬家歡樂慶團圓,成了華夏民族一道獨特的風景。
相傳放鞭炮的來歷是從宋代發明火藥之后開始的,也有說火藥是魏晉時期道士煉丹發明的。魏晉時期紙張昂貴,不可能用紙做鞭炮,很可能是用竹筒填上火藥做成的。
放鞭炮與姜子牙有關。相傳姜子牙幫助周武王滅了商封王,就上封神臺去封神。一個個功臣都封完了,他老婆馬氏卻跑來了。姜子牙在渭水釣魚等待周文王時,老婆就嫌他窮,一跺腳走了。現在打了天下要封神了,她跑來要神位,就沒好氣地說:封你一個掃帚星,只有三十晚上可以下界,哪兒黑就往哪兒鉆。后來,過年放鞭炮就是為了崩掃帚星,讓她沒處躲藏。在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由于當地竹子很多,過年時就燒竹桿竹枝,發出一些聲響來。根據古書記載,鞭炮原來叫爆竹,就是燒竹子造響動。有了火藥之后,特別是造紙技術提高之后,用紙做炮才時興起來。特別是成串的小鞭,幾乎全是紙和火藥做成的,編到一起像一條鞭子,所以才有了鞭炮的說法。在南方還有大年夜搖毛竹的習俗。說是某座山上有一個山角精,它總是騙人吃人。春筍、冬筍弟兄二人,一個勤快懂事,一個好吃懶做。這天冬筍聽到外面有人喊他到后山去吃甜番薯,他就信以為真地跑去,結果被山角精抓住了。要不是春筍哥哥在家搖動毛竹,竹葉飛去遮住山角精的眼睛,冬筍就死定了。第二天山角精又喊冬筍,冬筍又受了騙,跑過去就被山角精噴出的毒氣毒昏了。這時春筍又搖動毛竹,并且和毛竹一起趕到,才把山角精壓住了。
春筍冬筍便也長在了泥土里。據說現在大年夜時,當地人還讓孩子們去搖毛竹,既是為了避邪,也是要讓孩子學習毛竹的為人,還要孩子長得像毛竹一樣高大挺直。
春節放鞭炮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鞭炮,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聲聲爆竹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不要讓孩子放一些威力比較大的花炮。鞭炮威力大小不同,所產生的爆炸聲響不同,對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有的含炸藥量多、有的含炸藥量少,大人們應當讓孩子去放一些含炸藥量少的鞭炮。
盡量讓孩子每次少放幾個。鞭炮一般被編在一起,大人們應當告訴孩子讓其每次少放幾個,不可讓其一次齊放多個,這樣的話很有可能因為多個鞭炮爆炸而迸濺到孩子身上或臉上,造成嚴重疼痛感。大人應當做好看護工作。放鞭炮過程中,可能稍不注意就會傷著孩子。所以大人們應當時刻看護著孩子,指導其怎么玩、禁止去做哪些事情,都要及時告訴他或幫助他,防止安全事故發生。不要將鞭炮投放在易碎容器中。
孩子在玩的過程中,不要讓其將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若將鞭炮投放在易碎的容器中,很可能會因鞭炮爆炸將容器爆破,一些碎片可能會迸濺到孩子臉上、眼中等,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
不要將鞭炮向干燥的木柴中投放。鞭炮燃放后投入干燥的木材中很可能因為鞭炮的爆炸而引發木柴著火,假如木柴面積大,那么火災造成的危害那是相當嚴重的。不要讓孩子手拿著鞭炮燃放。鞭炮含炸藥量再小,在爆炸的那一瞬間都會對手部產生危害。所以大人們不要讓孩子親手拿著鞭炮燃放,應當將鞭炮在地面放好后再去燃放。點燃鞭炮導火索后立即遠距離躲開。有些孩子可能會在點燃鞭炮導火索的時候故意等待一會,這樣做很可能會因為鞭炮爆炸而傷著眼睛、手或炸破衣服。所以點燃鞭炮導火索后應當讓孩子立即躲開。
有一年,世上大亂。玉帝得知后,降下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去管理人間的衣食住行。可是,沒有神仙肯接旨。
這時候,南天門外傳來一聲吆喝:“這差事我干啦!”抬頭看時,是光頭頂、胖乎乎、笑哈哈的彌勒佛。卻說這彌勒佛來到人間,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們過一個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他還要大家把各路神仙都請到,香箔紙錁,準備齊全。到了初一,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
這樣又過了幾天,到了初五,天剛蒙蒙亮,忽然傳來一陣吵鬧聲。吵鬧者是姜太公的老婆(專管茅房、糞土的臟神),正在跟彌勒佛吵架呢。原來,人們請神仙時把她給忘了。彌勒佛只好說:“這樣吧!今兒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這就是“破五”的來歷。
不想這幾聲炮響傳到天宮,玉帝以為人間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財神去察看。財神來到人間一看,到處都是香箔紙錁,高興得就忘了回去。
玉帝等啊等,財神還是沒有回來,便親自到人間察看。他一看,人們啥活都不干,非常生氣,召來彌勒佛喝道:“你怎么盡讓人們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彌勒佛笑嘻嘻地說:“你要我管人們的衣食住行,可并沒有叫我讓人們干活呀!”玉帝一想,也對,既然已經這么辦了,那一年只能有此一次,開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
從那以后便留下了舊例,一年有一次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