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優秀作文時,我們要注重選擇合適的詞語和句式,以提升文章的表達力和文采。以下是一些優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在寫作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飲雄黃酒、賽龍舟等等。
今年端午節,姑姑也包起了粽子。只見姑姑熟練地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腌好的五花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然后用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很快一個個又大又好看的粽子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好后,大家都坐在桌子旁,吃起了香噴噴粽子,感覺太好了!
這真是一個!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二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一大早,爸爸就買回了一束艾草。長長的個艾草比我的個子還要高,靠近一聞,有一種淡淡地清香味。爸爸說:“艾草能消災祛病,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其實是表達了人們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上午,我剛做好語文作業,媽媽為我買來了五色絲線,給我帶在左用腕上。只見五種不同色彩的線擰成小一股小繩,繩上系著三個銀色的小鈴鐺。我輕輕晃一下小手,鈴鐺嘩啦嘩啦地響,真是悅耳動聽。媽媽又把五色線編成織的鴨蛋網,掛在我的脖子上,爸爸把一個鴨蛋裝在里面。媽媽說,這些五色線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祝我健康成長。只是鴨蛋太重了,爸爸摘一把艾葉放在網中,既能聞到清香味又能驅蚊,真是一舉兩得。
節日里,我不僅品嘗了五芳齋的棕子,第一次吃到了高郵的雙黃蛋,還又一次聽爸爸講起了愛國詩人屈原《天問》的故事。更令我難忘的是,在晚上睡覺之前,爸爸不知從何處抓來一只螢火蟲,放在蚊帳的上面。螢火蟲一眨一眨地閃著光,就像天上的.一顆星星伴著我進入了夢鄉。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三
“五月五,是端陽。吃粽子,喜洋洋。”大家都聽說過這句話,這句話和一個節日有關,你們猜到了嗎?答案,當然是端午節了。今天,我度過了這個有意義的節日。
早上,我早早地起來,刷過了牙,突然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饞得直流口水,心里一想:難道是爸爸、媽媽和奶奶給我做了好吃的?我“跟”著香味走了過去。噢,原來是爸爸、媽媽和奶奶在煮粽子,怪不得那么香呢!我奇怪地問:“爸爸,今天為什么要煮粽子呀?”爸爸說:“兒子,今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聽了,一下子就高興得一蹦三千尺。只見爸爸他們把紅豆先放到泡好的糯米之中,再加入醬油、味精、胡椒等作料,攪好拌勻,又抓了一點五花肉切成幾塊,拌在糯米之中,再用荷葉一點一點地把它們包起來,一個精致的粽子就完成了!
粽子終于煮好了,我想也不想就抓了一個,剛一碰到粽子,“啊!”地大叫一聲,就把粽子丟到了鍋里,真是太燙了!我只好小心翼翼的提起粽子,揭開葉子,哇!一顆顆紅豆猶如瑪瑙一般鑲嵌在粽子之中,香味充滿了整個房間,咬一口,糯糯的,香香的`,味道好極了!
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到集市上去買東西。剛一進集市,爸爸就像被什么東西吸引住似的,噢!原來是艾草!我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買這個干什么呀?”爸爸說:“這是端午節的風俗,人們把它掛在家門口,驅除毒蟲,避邪氣。”爸爸還給我買了香包,猶如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散發著股股香草味,可愛極了。我戴著香包,扛著艾草回到家里,把艾草放在大門兩邊,它們就像兩把利劍,守衛著我們的家。
很快過去了,我期待著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文檔為doc格式。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四
今天是端午節,昨天和前天都是潑水節。
今天,媽媽從明水帶著我和我弟弟、有我姨、還有我叔叔去了百脈泉,走啊走啊,走了不久看見了個牌子上面只有兩個字叫墨泉,我說:“媽媽我們去墨泉吧?”媽媽說:“這就是要去墨泉。”到了墨泉,我姨說:“誰怎么倒著流呢?”忽然。我一抬頭,看見了潑水節的照片,下面寫著好多小字,讓人看不清楚。我就不給大家講了。叔叔說:“我們出去吧,不早了。”于是我們就出去了。這一次打的字很少。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五
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它們各有各的習俗或傳說。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開始忙著包粽子的活動。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等名稱。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在門上插艾葉,來趕走瘧疾。另外,還要喝雄黃酒,在額頭上畫個王字。
到了中午,姑姑,姑父和表哥回來了。我心里特別開心,他們一進門,我就迎接他們:姑姑,姑父,哥哥,端午節快樂!婷婷,端午節快樂!奶奶高興的走過來,看著表哥那高高的身子,滿臉笑容,似乎無視了我。爺爺從廚房里一邊端著飯菜,一邊對我們說:哎呀,你們都回來了呀!快過來吃飯吧!我一聽,和哥哥跑到飯桌前,凝視著桌子上的`飯菜,哇!好多菜呀!而且,都是我喜歡吃的。我心里想著,飯菜把桌子都放滿了。
飯后,奶奶看了看我們,全都吃飽了。之后,再拿了許多粽子放在桌子上。哇!這就是傳說中的團圓粽子吧!
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粽子。但是,它凝結著我們的美好心愿!
文檔為doc格式。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六
2023年6月7日,我和我爸去劃船。
在去龍舟之前,我遇到了一個好朋友。他的名字叫黃。我以為她可以和我一起去劃船。但她告訴我女孩不能下船。一點鐘,我終于可以下船了。這是我第一次下船。我太激動了!一上手,就用最大的力氣劃龍舟。可惜我不會劃龍舟,怎么劃龍舟還在。這時,我發現了原因。原來船頭船尾都在拉繩子!
我們開始劃龍舟。我們竭盡全力劃船。我們首先從董楠村滑到董楠村的河口。然后我們去了白塘村。然后我們穿越到了東西小學。在那里上岸后,我們去那里吃蛋糕。那里有很多蛋糕,包括我最喜歡的蛋糕。吃完蛋糕,我們繼續劃龍舟。
然后我們開始原路返回。我們原路返回的原因是我們要去水門橋寫。在去水門橋的路上,我們使勁劃啊劃,因為水門村入口太小,我們掉了很多次頭才掉進去。在去水門橋的路上,我遇到了兩個班長。當我們到達水門橋時,那里的人們瘋狂地燃放鞭炮!過了橋,傳來一陣地震般的鞭炮聲。抓撓,那我呢?我鉆進了羅玉軒的肚子。我跟羅玉軒說這件事的時候,羅玉軒又打我了!我們又要下去吃蛋糕了!到了橋上,我沒吃多少蛋糕,只喝了一瓶水,又要下船了!下了船,我爸抱著我,我就抱著我爸。當我收到第一艘船時,我準備把它轉移到第二艘船上。突然,船動了,嚇得我跳進了安全的船里。
之后,我們回到了東南村。下了船,我仔細觀察哪條船像龍。有一個龍頭,一個龍尾。怪不得叫龍舟。
我今天過得很開心。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七
人們常說“五月五過端午”在我的記憶中已經過了許多端午節,但20xx年的端午節讓我記憶深刻,讓我為你們講講在20xx年端午節我們是怎樣過的。
在那一天,我們走進了夢寐以久的民族文化村,雖然我這是第二次來,但是我還覺這里變成了新的城堡,我們早上看了,龍舟比賽,下午就看了端午節的知識講座。
到看完講座,我們就去包粽子了。我會包長方形,三角形,愛心形……。
我會包粽子讓媽媽大吃一驚,媽媽以為我在開玩笑呢,其實我在說真心話,媽媽不信,我就跟她比,我不服。規則是半小時后,看誰包的多,又精致誰就贏,比賽開始雖然我速度沒有比媽媽快,反而慢了,但我包的比媽媽包的精致多了,我穩贏。
但是意料之外,我輸了,爸爸安慰我“你還很小”怎么能比得過大人呢?但我還是很傷心,如果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這我一定能贏,只要我多多練習的就能贏,我希望在今年的端午節我能贏。我自己默默的鼓勵我。
回到家我們把包好的粽子帶回家中蒸好,就可以開動了,我看著我香噴噴的粽子就想一口就吃掉。
這是我記憶中的端午節,你們記憶中的端午節是哪樣的呢?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八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
每到端午節,我們兒童的手上、腳上,會系上五色絲線,又稱長命縷。脖子上戴著香囊。端午節還要吃“五黃”:有黃魚、黃豆醬、黃瓜、雄黃酒、咸鴨蛋黃。門上還要掛上菖蒲和艾葉,因為可以驅邪。
商店里有許多的粽子如:豬肉餡、芹菜餡、梅干菜餡、紅棗餡……但是我還是最喜歡吃媽媽和外婆包的。每逢端午節來臨前,我會去外婆家包我最喜愛吃的粽子,先準備好材料:糯米、粽葉、紅棗或肉。我看見外婆先用左手的五個手指捏住粽葉,然后再用右手的四個手指捏住粽葉,將粽葉輕輕卷成圓錐形,里面加入泡好的糯米,接著中間加入紅棗,再將上面加入一些糯米,再用一片粽葉將上面蓋好,最后用又長又細的繩子將粽子扎緊。我照著外婆的樣子做了一下,可粽子里的糯米像一粒粒淘氣的小娃娃接二連三里地滾了下來,幸好,外婆幫了我一把,最后我的第一個粽子誕生了!外婆把粽子煮好了,我嘗了嘗,哇!美味極了,吃起來粘粘的、甜甜的,像吃了棉花糖一樣,好吃極了!
吃完粽子后,外婆給我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在戰國時期,一位楚國人很有學問,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國國王身邊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就在五月初五的那一天,屈原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所以每到端午節,人們都包粽子,賽龍舟。為什么要包粽子呢?因為人們不想讓魚、蛟、蝦、蟹吃掉屈原的尸體,所以人們把包的粽子都投入江河,讓饑餓的魚、蛟、蝦蟹吃。
我喜歡端午節!愛它的粽子香,更愛它的習俗和傳說!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九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看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香”我輕輕唱起奶奶教的歌謠。
端午節在每年農歷里五月初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一樣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的豬肉,然后用糯米蓋嚴實。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我。可是當我想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使喚,接二連三的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把糯米弄掉了一點。我才松了一口氣,經歷了這小挫折后,總算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了媽媽。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看起來簡單,行動起來卻很難。
在端午佳節,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紀念屈原。一代代傳承下來,才逐漸形成了蘊含人們深情感、承載民族文化的傳統風俗。因此,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
2下一頁。
@_@我是分割線@_@。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
我走近一看,原來是在包粽子啊!我恍然大悟今天是端午節啊!我去洗了手,擠進媽媽和奶奶的中間,只看見一些綠綠的葦葉、黃黃的糯米、紅色的豆子和一捆捆線。我尋問奶奶粽子到底怎么做?奶奶用柔和的聲音說:首先把葦葉圍成一個漏斗形狀,把糯米放進去,然后按住再裹起來,最后用線捆起來。看一個粽子就做好啦!我看著奶奶的做法也隨手拿起了兩片葦葉開始包了,我好不容易把葦葉包成了一個漏斗形狀了,我把糯米放進了皺巴巴的葦葉里。咦,為什么糯米會從下面漏出來呢?我低頭一看原來底下有一個很小的洞,我輕輕地把葦葉收緊一些,可是天不從人愿葦葉破了。唉!我開始不耐煩了,媽媽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走過來對我說:寶貝,別灰心,多做幾次就會了。說著媽媽拿起葉子包了起來,看,小巧玲瓏的葉子在媽媽的手中變成了一個綠油油的大粽子。我驚呆了,媽媽包粽子的速度竟然這么快。我暗暗下決定:我一定要把這粽子給包好!
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我終于包出了一個像樣的粽子,不管它很難看,但是我還是很欣慰的,因為它是我經過幾十次的失敗才包好的。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一大早,母親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和她一起去超市買東西,我這很高興,走在路上一蹦一跳的,我發現今天路上的人特別多,每個人的手里拿著樹枝,從人們的笑聲中,我感受到了端午的神圣和美好,我問,母親買這樹枝干什么,母親說,這是到自己家的門口掛的,這是艾草,可以避邪,說著,母親也買了一捆艾草。
到了超市,母親買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有粽子,有水果,回到了家里,母親把生的粽子放到鍋里蒸一下,不一會,就聞到淡淡的竹葉的清香了,母親把蒸好的粽子放到了一個盤子里,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那長長的米都蒸的發黃,那里邊的餡有蜜棗的,還有豆沙的,輕輕的咬一口,香甜香甜的,我吃的很開心。
我只顧著吃粽子,可是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父親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每年的無月初五,全國各地都有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原來是這樣啊,我終于明白了。
晚上,母親做了一桌子豐盛的完餐,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吃著,笑著,喝著美酒,開心極了。
今年的端午節,快樂多多,收獲多多。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二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我過得可高興了!
昨天我高高興的寫完作業,就來到了爺爺、奶奶家。可是奶奶沒有包粽子,奶奶說:“今年咱們包餃子慶祝端午好嗎?”我說:“我喜歡吃粽子。”奶奶告訴我粽子很容易做的:“先把米和棗泡好了,再拿竹葉卷成圓筒形的,然后把糯米和大紅棗包在里面,用線捆好上鍋煮就好了。”
晚上奶奶果真給我做粽子吃了,我可真高興啊!
指導教師崔梅茹。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三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歷史。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四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老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老媽說:“老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老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老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兩顆小紅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老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老媽給我系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老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五
我最喜歡吃蜜棗粽子,一大早,我和奶奶、媽媽就圍著長桌包粽子。奶奶她包的最快,只見她先把兩片翠綠的粽葉飛快地團成圓錐形,接著放一勺糯米,再把甜甜的蜜棗放進去,然后把粽葉包起,最后用棉線纏幾圈綁緊,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和媽媽可真笨,包了幾個都是散開的,干脆在旁邊看奶奶包。一會兒,桌子上的小筐里就堆滿了粽子。我喊著要吃,奶奶就先煮一鍋,半小時后,香氣撲鼻而來,我饞的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我不停地催問奶奶:“可以吃嗎?”奶奶說:“別急,別急,糯米要煮軟,糯糯的才好吃"。
一家人邊吃邊笑,快樂極了。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六
重五山村好。柳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莆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詩,描寫了端午節一天的活動,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喝酒,祈禱一年的安康,從中也反映出南宋時,江南端午節的風俗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節,重五節、夏節、詩人節等20多個。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有紀念龍說、有紀念伍子胥說等。其中,受到廣泛群眾認可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屈原于五月初五投羅江自殺,死后為蛟龍所困,世是人哀之,每與此日投五色絲粽于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幣羅江后,當地百姓不舍屈原離去,許多人劃船追趕,爭先恐后,于是有了龍舟競渡的風俗,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緣由。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了辟邪消災,每到這一天,有的地方就家家戶戶掛艾草,菖蒲或石榴,當然,各家各戶也少不了包那美味的粽子,那透著濃濃粽葉清香的粽子,還真讓人垂涎三尺呢!
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不僅蘊含著祖國人民深深的情感,還承載著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七
端午節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關于這個節日的起源,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大部分人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屈原投江的傳說。在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掛香囊、賽龍舟。
我喜歡做香囊,準備材料有一條紅色的流蘇、一條五彩繩、兩個珠子、兩個鈴鐺、一瓶膠水、裁剪好的布料和面部表情。
這天早上,材料一下發,同學們紛紛按照圖片做了起來,有的同學努力地在做,有的同學在觀察材料,還有的同學拿起珠子把玩,教室里特別安靜。
我也迫不及待地開始做了。首先我把五彩繩、流蘇繩以及木珠穿好,接著用五彩繩將兩塊紅色主體穿好,留下五個孔,再把香囊封口。當我聞到香囊發出的香味時,特別高興。我心想:香囊真香啊!最后再把面部表情和裝飾貼好,一個香囊就做好了。
看到我的成品,老師笑著說:“鎵瑋做得真快。”
我小心翼翼地把小老虎香囊放到桌子上,笑瞇瞇地看著它。小老虎也歪著頭,眉開眼笑地看著我,好像在說:“你真是太棒了,只看一遍圖紙就把我做得這么漂亮!”
聞著香囊的香味,我不禁感慨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它不但可以做香囊,還可以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八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終于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每年的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到鄉下去和爺爺奶奶過端午節,到了鄉下那里的天藍藍的,小花小草都是五顏六色的,美麗極了。包粽子是奶奶的拿手絕活,首先她把粽葉放到熱水里浸泡,再準備好糯米、紅豆、棗和肉,把瘦肉切成小塊用醬油等材料拌好和米等放到用幾張粽葉卷成的“小斗”里,再用一張粽葉包一下,用線扎好,就這樣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眨眼功夫,一籃子粽子包好了。然后,再把它們放到鍋里煮熟。
記得有一次,也是端午節。奶奶照樣也做了非常多的粽子,我和弟弟比賽吃粽子,那粽子滾燙滾燙的根本沒法吃,但為了好吃的粽子,為了贏,我豁出去了,馬上大口的吃,啊!我的嘴快成兩根烤焦的火腿長了,再看看我的弟弟竟然非常悠閑的.唱起歌來了,這下可把我氣壞了,我看了看籃子里的粽子只有一個了,我拿著最后一個粽子慢慢的吃,這時弟弟看看裝粽子的籃子,啊!粽子已吃完了,哈哈!勝負已定。
這真的是一次啊!
快樂小端午(熱門19篇)篇十九
今年是第一個把端午節列入法定節假日的一年。那么,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起源的,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終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出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間》、《九歌》等不巧的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被稱為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了楚國的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京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于是在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著大石塊自投汩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聽說屈原死后,漁夫們劃起船只,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把飯團、雞蛋等食物放入江中。聽說讓魚蝦吃飽就不會吃屈大夫的身體了,百姓們也投了許多食物。一位醫師倒下了一壇雄黃酒,說是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怕蛟龍吃掉飯團,人們就用棕葉包起來,發展成粽子。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在很多節日里,它們都有很多傳說故事,同樣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