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模板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下面是一些教案模板的案例分析,通過學習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教學設計。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一
1、能不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復習鞏固目測接數的方法。
3、能用自己的語言較清楚的回答問題。
4、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
5、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幼兒認識過數字10,感受過10以內的數量、螃蟹頭飾、卡紙制作的各種顏色的泡泡每人一個、教具:圖片一張(上面有三只螃蟹在吐泡泡,每只螃蟹吐的泡泡數量分別為:8、8、10、兩朵小紅花、幼兒操作材料、數字卡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學習興趣1、瞧,螃蟹正在進行吐泡泡比賽呢,看看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樣多?給泡泡一樣多的螃蟹身上貼上小紅花。
2、你是怎么知道這兩只螃蟹吐的泡泡是一樣多的?它們都吐了幾個泡泡?
3、引導幼兒用目測接數的方法數出每只螃蟹吐餓泡泡,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二、游戲《螃蟹吹泡泡》
1、老師扮演螃蟹吹泡泡,當說到:吹出一個綠泡泡時,扮演綠泡泡的幼兒走到前面,集體數一數有幾個綠泡泡。
2、到老師說:吹出一個黃泡泡時,扮演黃泡泡的幼兒走上前,請各別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黃泡泡,集體驗證對不對。
3、請一幼兒扮演螃蟹吹泡泡,并數一數有幾個紅色的、藍色的泡泡。
三、幼兒操作活動現在老師要來看看誰的小腦袋最聰明了,看這張圖告訴我們做什么呢?
1、給螃蟹發紅花。請幼兒判斷哪些螃蟹吐的泡泡一樣多,然后給它們身上的小紅花涂上紅色。
2、變成一樣多。想辦法使兩邊實物的數量一樣多。
1、評價幼兒的操作情況。
2、表揚活動中能動腦筋把自己想法說清楚的幼兒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二
1、親近與觀察小螃蟹,激發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2、通過觀察螃蟹,發現螃蟹的顯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3、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征方式大膽表現螃蟹。
4、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重點:通過觀察螃蟹,發現螃蟹的顯著特征、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
難點:鼓勵幼兒運用多種表征方式大膽表現螃蟹。
1、每組螃蟹一只,水盆一個;
2、吸管若干,各種廢舊材料;
3、背景圖畫一幅;
4、《小螃蟹生活習性》的錄音。
(一)說一說
你能說說螃蟹是什么樣的嗎?大家說了很多,讓我們來親眼看看這位朋友究竟是什么樣的?
(二)看一看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
提出觀察要求:用吸管去碰碰螃蟹,不用手去觸摸螃蟹,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
(1)螃蟹的身體是怎樣的?身上有什么?
(2)螃蟹的衣服是什么顏色的?身體的反面呢?
(3)螃蟹是怎樣爬?
2、觀察螃蟹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指出其中的錯誤。
“我們剛才看到圖片上的螃蟹不是少了腿就是少了鉗子,那我們現在來組合一只完整的螃蟹。”
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依次拼出螃蟹的身體。
3、聽一聽
提問:螃蟹的家在哪里?螃蟹喜歡吃什么?
4、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通過拼粘、涂色的方法表征螃蟹。
教師和幼兒共同檢查制作的螃蟹,鞏固對螃蟹的認識。
將制作的螃蟹掛在身上,在海浪的音樂聲中進行表演。
《小螃蟹》是一節科學活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愉悅、平等、自由的平臺,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感知螃蟹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整個活動中幼兒都在自主探究、都在“玩中學”,活動氣氛很活躍。通過觀察、講述、表征的過程,幼兒對螃蟹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一、活動的設計遵循幼兒認知的特點,從猜謎語、觀察螃蟹、講述發現、糾正錯誤、表征幾個環節中,層層遞進,讓幼兒充分運用各種感官來進行認知。二、“以音代物”,孩子對螃蟹的生活環境的了解較少,而且這一環節也不宜表現,給幼兒提供一個聽“小螃蟹”自述的環境,并通過提線紙偶進行表演,讓幼兒能在近似環境中感受,從而了解螃蟹的生活習性。三、將原來的在紙上給螃蟹涂色改為在小的一次性餐盤中涂色,這樣可以減小幼兒涂色的難度,從而更多關注螃蟹的特征。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三
1、小螃蟹各種印法。
2、讓幼兒喜歡印畫。
3、擴展印畫的思維。
1、各種顏料水分別裝盆
2、印畫紙若干
師:寶寶們五顏六色的顏色漂亮不?
師:寶寶的小手是最棒的。
師:我們今天用自己的小手來作畫吧!
師:寶寶們跟著老師學印小螃蟹一步步的來。
師:寶寶們選著不同顏色的顏料印小螃蟹。
師:寶寶們印完后,作品欣賞。
1、小心寶寶誤喝顏料。
2、不要讓寶寶把顏料盆弄翻。
3、印完畫后要趕快洗手。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四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能跟隨音樂做相應動作。
2。能隨音樂與同伴分角色配合做動作。
3。體驗扮演螃蟹和小蝦米的樂趣。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5。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螃蟹和小蝦米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
物質準備:《螃蟹歌》音樂,螃蟹、小蝦米圖片,螃蟹、小蝦米頭飾若干。
場地準備:幼兒圍成一個弧形坐好。
開始部分(教師扮演螃蟹,情境導入)
t:(教師頭戴螃蟹頭飾)哇!今天天氣真好,我要出去找好朋友玩。(播放音樂,教師隨音樂做螃蟹的動作)評析:教師扮演螃蟹隨音樂做動作,可以讓幼兒對音樂先有個初步印象,為下面學習動作做好準備。
基本部分學習螃蟹的動作t:誰能用動作來表現螃蟹的樣子?
(根據幼兒做的動作,規范練習:兩只大鉗子,八只腳,兩只大眼睛,一個硬硬的殼。)t:好,現在我們跟著音樂把這些漂亮的動作來做一做。
(教師帶領幼兒跟音樂節奏做螃蟹的動作,特別強調rap部分螃蟹大鉗子一開一合的節奏。)評析:在掌握動作的基礎上讓幼兒馬上跟著音樂把動作做一遍,既起到鞏固作用,又能把零散的動作組裝起來。
t:它們到底在玩什么呢?請你們仔細看好了。
(引導幼兒做小蝦米的動作,強調手縮回來的時候要速度快。)評析:教師請一位幼兒配合,在示范的同時,還可以檢查幼兒對于螃蟹動作的掌握情況,如果幼兒有錯誤,可以指出并糾正。
師幼配合表演t:現在我們一起來玩這個游戲好不好?請你們都當小蝦米,老師當螃蟹,當我的大鉗子打開的時候你們就把手往我這邊伸,當我的大鉗子關起來的時候你們要怎么樣?(把手縮回去)好,我們跟著音樂開始吧!
(教師帶領幼兒做描寫螃蟹外貌部分的動作,然后rap部分教師做小蝦米把手伸進幼兒大鉗子中,再逃出來,在音樂的結束部分,教師用語言提醒:螃蟹和小蝦米玩累了,打打哈欠,伸伸懶腰,睡覺休息了,并引導幼兒做打哈欠和伸懶腰、睡覺的動作。)評析: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玩的非常開心,當老師這只大螃蟹的.鉗子打開的時候都搶著把手伸進來,當鉗子關閉的時候又迅速把手藏到背后,幼兒在這你抓我躲的過程中情緒高漲,使這節課達到了高潮。
結束部分幼兒集體表演。
t:我們戴好螃蟹和小蝦米的頭飾找一個好朋友一起來玩吧!
(請幼兒選一個頭飾扮演螃蟹或小蝦米,找一個好朋友跟隨音樂表演。)評析:戴上頭飾后幼兒能更好的融入角色,并與同伴一對一進行表演,這節課也在孩子們精彩的表演中落下帷幕。
活動延伸:將小蝦米和螃蟹的頭飾投放到小舞臺中,讓幼兒在游戲的時候可以復習鞏固。
:《螃蟹歌》這首歌曲節奏段落清晰,動作簡單易學且富有童趣,符合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特點,特別是在師幼配合表演的環節,教師扮演螃蟹,幼兒扮演小蝦米,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想把手伸進老師鉗子中的期盼和怕被老師這只大螃蟹抓住的緊張感,這兩種復雜的情感完全的調動了小班幼兒的情緒,為了能伸到大鉗子里來,有的小朋友還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當我把大鉗子關上的時候,他們又激動的把手縮回去,他們玩的可開心了!由于小朋友的節奏感弱,所以在與同伴配合的時候,扮演螃蟹的小朋友常常一看到小蝦米把手放進來就拍上去,而不按照節奏來,所以也造成小蝦米不敢把手伸進去,但這也正體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小朋友把這個韻律活動看作了游戲,或許對于他們來說不要被螃蟹的大鉗子抓到,比按音樂的節奏做動作來的更重要。
螃蟹外貌部分:螃呀么螃蟹哥【雙手模仿螃蟹的兩只大鉗子放在頭頂,隨節奏左右晃動四次】八呀八只腳【雙手置于腰前,大拇指藏于手心,四指活動并隨節奏整體左右移動】兩只大眼睛【雙手拇指與食指相抵其余手指打開(即ok手勢)放置兩只眼睛前面隨節奏畫圓圈四次】,一個硬殼殼【雙手在肚子前面環抱成一個圓形并隨節奏上下擺動四次】。
rap部分:一個螃蟹八只腳,兩只眼睛那么大的殼,兩把夾夾尖又尖,走起路來么攆也攆不著。
一個螃蟹八只腳,鉆進水中攆也攆不著,兩把夾夾尖又尖,夾著哪個甩也甩不脫。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五
1、練習同伴合作運動走,發展動作的靈敏度和協調能力。
2、知道螃蟹橫著走,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安全教育:提醒幼兒注意活動安全。
1、球四個、場地。
2、音樂:一起走。
1、引導幼兒回憶,喚起有關螃蟹的已有經驗。
螃蟹長得什么樣子?它是怎樣走路的?請幼兒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
2、鼓勵幼兒與同伴自由結合,探索學習螃蟹走路的樣子。
3、教師示范講解螃蟹走路的動作要領。
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或背靠背夾球,兩臂側平舉,兩手相握,模仿螃蟹橫著走。
4、幼兒自由結伴扮演螃蟹,教師或幼兒扮演狐貍捉螃蟹,皮球被打落或自己掉落既被捉住。
螃蟹也可用夾子夾狐貍,阻止狐貍靠近。
5、教師小結:幼兒放松活動。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六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能吐字清楚地朗誦兒歌。
2。愿意用肢體表現小螃蟹走路的姿態,體會模仿的樂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螃蟹圖片、螃蟹走路的視頻,螃蟹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螃蟹真有趣
1。出示螃蟹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2。螃蟹長什么樣?
3。觀看小螃蟹走路的視頻。
4。小螃蟹是怎么走路的?誰來走走看。
5。我們一起學一學。
(二)小螃蟹兒歌
1。教師邊表演邊完整地念兒歌,對內容進行提問。
2。你聽到了什么?
3。小螃蟹喜歡吃什么?
4。你愿意做螃蟹媽媽的小螃蟹嗎?
5。師幼共同朗誦兒歌。
(三)小螃蟹,爬呀爬請幼兒拿出胸飾和教師一起表演。
附兒歌《小螃蟹》
大螃蟹,沒尾巴,不會走,橫著爬,八只腳,尖又尖,兩把鉗子手里拿。
愛吃小魚和小蝦,啊嗚,啊嗚,啊嗚,味道頂呱呱。
在活動中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從整堂活動來看,為其他動物找工作的這個部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還沒有完全體現,沒有過多的討論與協商,整個活動幼幼互動沒有充分地體現。
如果要針對這一環節作調整的話,可以在每組設置一個職業介紹所,里面有2—3只小動物要找工作,這樣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想要找的小動物,有同一意愿的小朋友就可以在一起商量討論,既增加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又促進了孩子間的交往、合作等,也可以避免大家設計得都一樣。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七
1.借助圖譜,嘗試用新穎有趣的說唱形式學唱歌曲。
2.體驗方言說唱的快樂,提高喜說方言的興趣。
1.多媒體課件、電腦、白板。
2.幼兒有“捉螃蟹”的游戲經驗。
1.出示螃蟹圖片,說說螃蟹長得什么樣?
2.根據歌詞描述螃蟹外形特征。
1.看圖譜進行練習,熟悉歌詞。
師:誰會看著圖譜有節奏地念一念?
2.學唱歌曲,嘗試表現歌曲的情緒。
師:這幾句不僅可以念,還能唱呢!怎樣唱更好聽呢?
3.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1.方言念白介紹螃蟹。
師:能不能用昆山話來介紹螃蟹?跟著節奏試試!
2.引導幼兒學習方言念白。
1.老師示范完整演唱,感受新穎有趣的說唱形式。
2.引導幼兒逐步學習完整演唱。
1.回憶游戲“捉螃蟹”,明確玩法。
2.引導幼兒將捉螃蟹游戲遷移歌曲中,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快樂。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八
1、能跟隨音樂的節奏變化做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2、積極參與表演活動,體驗韻律活動帶來的樂趣。
3、嘗試創編螃蟹走路、吐泡泡、洗澡等動作并跟隨音樂律動。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螃蟹圖片、音樂《捉螃蟹》場景布置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可愛的小朋友們,跟著老師到海邊去玩咯,走,出發。
二、欣賞樂曲,感受樂曲的節奏
1、幼兒傾聽音樂第一遍感知樂曲的旋律
提問:聽完了,有誰來說說看,小螃蟹聽了這段音樂會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兒遷移生活經驗,自由表達)。
教師:哦!有的說螃蟹在洗澡,有的說螃蟹在游泳,說的好,那是不是像你們說的那樣呢?我們再來聽一遍,這次要用自己動作表現出來。(幼兒聽第二遍音樂)
三、肢體動作感應樂曲的節奏和不同樂段。
教師通過肢體動作的變化引導幼兒感應不同樂段。例如:a段拍手、b段跺腳、c段拍肩、d段拍腿,注意強調聆聽前的準備。
(1)播放音樂,放慢速度,肢體動作感應
(2)引導幼兒隨音樂的不同樂段變換肢體動作,感應樂曲結構
四、分段創編動作
(1)創編a段
教師:小螃蟹走起路來可愛極了,你們知道它是怎樣走路的?(引導幼兒模仿螃蟹橫著走路的動作,集體模仿。除了可以這樣走還可以哪樣走,試試看)
(2)創編b段
教師:螃蟹在沙灘上快樂的走著,它還做了什么事情?(引出吐泡泡,創編吐泡泡的動作)你看我的泡泡可以往上吹,你的呢?可以倆倆小朋友對著吐泡泡,可以跑著吐泡泡等。
(3)創編c段
教師:真是一群可愛的螃蟹,哎呀呀?玩得一身臟兮兮的,去洗個澡吧。洗澡的動作,幼兒學習洗澡的動作,還有沒有和老師不一樣的。
(4)創編d段
教師:螃蟹洗完澡真舒服呀?我要和小伙伴跳舞去咯,找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學學它是怎樣跳舞的。創編跳舞的動作。
小結:剛才小螃蟹做了這么多動作,我們把這些動作串起來,一起來做游戲吧。準備開始咯!(播放音樂第四遍)
(5)完整的跟隨音樂來一遍
教師:小螃蟹在沙灘上玩得可真高興啦!忽然發生了一件事情,有一個捉螃蟹的人來了,他來干什么的呢?他是來捉螃蟹的?小螃蟹們遇到了捉螃蟹的人該怎么辦?怎樣才不會被螃蟹人捉到。組織幼兒討論如何躲避捉螃蟹人(,快快跑、躲開等)教師:我們一起來玩游戲,當老師喊捉螃蟹了,小朋友要趕緊避開捉螃蟹人哦。
五、游戲“捉螃蟹”
請幾個幼兒當螃蟹,老師扮演捉蟹人,游戲開始幼隨音樂自己律動,當音樂結束,聽到“捉螃蟹咯”幼兒四處散開躲避捉蟹人。想辦法保護好自己,被抓住的幼兒當下一輪的捉蟹人,游戲人數由少增多,游戲3-4遍。
六、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小結:今天玩得開心嗎?你們可真厲害耶,都會隨著音樂做游戲了,還想不想玩呀,跟著我走我們到別處去玩咯(隨音樂退場)
整節活動的流程比較清晰,幼兒也很感興趣,選材適合中班年齡特點。活動的目標基本都能達到。活動中孩子嘗試創編螃蟹橫著走,吐泡泡、洗澡等動作時,有點亂,沒有考慮到幼兒動起來的參與度強,如果分組進行創編效果可能會好些,最后游戲環節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適當的調整玩法。活動的內容太多,參雜的太多,如果以律動的形式貫穿整節活動會更好也更簡單,孩子更容易學。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九
1.練習同伴合作運動走,發展動作的靈敏度和協調能力。
2.知道螃蟹橫著走,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1.球兩個、場地。
2.音樂:
1、謎語導入課題:
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謎底:螃蟹)2.引導幼兒回憶,喚起有關螃蟹的已有經驗。
螃蟹長得什么樣子?它是怎樣走路的?請幼兒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
3.鼓勵幼兒與同伴自由結合,探索學習螃蟹走路的樣子。
4.教師示范講解螃蟹走路的動作要領。
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或背靠背夾球,兩臂側平舉,兩手相握,模仿螃蟹橫著走。
5.幼兒自由結伴扮演螃蟹,教師或幼兒扮演狐貍捉螃蟹,皮球被打落或自己掉落既被捉住。
螃蟹也可用夾子夾狐貍,阻止狐貍靠近。
6.教師小結:幼兒放松活動。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
2、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能兩人協調一致側身走,提高動作靈敏度和協調能力,發展合作運動能力。
呼啦圈若干、場地,音樂。
1、謎語導入主題: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出。
2、跟音樂模仿小螃蟹做準備活動。
3、請幼兒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然后鼓勵幼兒與同伴自由結合,探索學習螃蟹走路的樣子。教師示范講解螃蟹走路的動作要領;幼兒兩人一組,背靠背,兩臂側平舉,兩手相握,模仿螃蟹橫著走。并進行練習。
(1)小螃蟹分成兩隊魚貫練習一個接一個快速繞過呼啦圈,看哪一隊最先全部走回終點。
(2)師:“我這里還有許多呼啦圈,每一組可以拿去幾個,去用它擺障礙,可以繞過障礙,也可以跳過障礙,你們組自己商量如何擺放。”幼兒自主設計用呼啦圈作為障礙,自由擺放,或繞過或走過障礙,看哪一組最快、最安全的完成。
4、游戲:《捉螃蟹》:幼兒自由結伴扮演螃蟹,教師吹一下哨子,小螃蟹出來玩(繞場地走),吹兩下哨子,小螃蟹快速找家,看哪一組小螃蟹既快又安全。可以用手擋主捉蟹人,不被捉到。如果被捉到就到旁邊休息區休息。重點提示兩個小朋友不能分開,與同伴動作一致,而且注意安全。教師可隨機拿走幾個呼啦圈,引導幼兒共用一個家,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5、小結:
帶領小螃蟹跟音樂做放松活動。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一
1、學習比較6以內數量的多少。
2、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的東西變成一樣多,體驗其中的樂趣。
1、紅螃蟹、黃螃蟹圖片若干。
2、小籃子(貼有點子數)人手一個。
3、包裝袋人手一個(貼有數字和顏色)。
4、記錄紙一張。
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的東西變成一樣多。
情景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師活動幼兒活動設計
意圖一、捉紅色螃蟹
1、游戲:捉紅色螃蟹
提出要求:捉紅色的螃蟹,看清自己小籃子上的點子數,捉到和自己籃子上的點子數一樣多的螃蟹。(引導幼兒在音樂聲中開始捉螃蟹,音樂停,游戲結束)
數數自己捉了幾只紅色的螃蟹?并交流。
2、螃蟹變多
教師出示自己捉的紅色小螃蟹(數量為6只),引導幼兒比較誰的多?有什么辦法把自己的螃蟹變得跟老師一樣多?小結:原來只要添上一些螃蟹就可以跟老師的一樣多了。根據老師的要求,按照點數捉螃蟹。
知道添上幾只螃蟹,才能保持數量一致。通過游戲的方式,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讓幼兒自由發現螃蟹的數量不同,從而更好地感知“添上”的意義。二、捉黃色螃蟹
1、捉黃色螃蟹
要求,聽著音樂捉螃蟹,音樂停就結束,數數自己捉了幾只黃色螃蟹?
2、螃蟹變少
教師拿出自己捉的一只黃色小螃蟹,引導幼兒比較誰的多,誰的少?有什么辦法把自己捉的黃色小螃蟹變得跟老師的一樣多?小結:只要去掉一些螃蟹就可以變的跟老師一樣多了幼兒根據游戲要求捉黃色螃蟹。
幼兒練習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紅色螃蟹和黃色螃蟹變得一樣多。
要求要看清袋子上的數字和顏色,袋子上的數字是幾就是裝幾只螃蟹?(互相檢查是否裝對)幼兒按照數字和顏色包裝小螃蟹。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二
1、練習同伴合作運動走,發展動作的靈敏度和協調能力。
2、知道螃蟹橫著走,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安全教育:提醒幼兒注意活動安全。
1、球亮個、場地。
2、音樂:
1、謎語導入課題:
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謎底:螃蟹)2、引導幼兒回憶,喚起有關螃蟹的已有經驗。
螃蟹長得什么樣子?它是怎樣走路的?請幼兒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
3、鼓勵幼兒與同伴自由結合,探索學習螃蟹走路的樣子。
4、教師示范講解螃蟹走路的動作要領。
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或背靠背夾球,兩臂側平舉,兩手相握,模仿螃蟹橫著走。
5、幼兒自由結伴扮演螃蟹,教師或幼兒扮演狐貍捉螃蟹,皮球被打落或自己掉落既被捉住。
螃蟹也可用夾子夾狐貍,阻止狐貍靠近。
6、教師小結:幼兒放松活動。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三
1、練習同伴合作運動走,發展動作的靈敏度和協調能力。
2、知道螃蟹橫著走,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4、增強合作精神,提高競爭意識。
1、球兩個、場地。
2、音樂:
1、謎語導入課題:
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謎底:螃蟹)
2、引導幼兒回憶,喚起有關螃蟹的已有經驗。螃蟹長得什么樣子?它是怎樣走路的?請幼兒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
3、鼓勵幼兒與同伴自由結合,探索學習螃蟹走路的樣子。
4、教師示范講解螃蟹走路的動作要領。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或背靠背夾球,兩臂側平舉,兩手相握,模仿螃蟹橫著走。
5、幼兒自由結伴扮演螃蟹,教師或幼兒扮演狐貍捉螃蟹,皮球被打落或自己掉落既被捉住。螃蟹也可用夾子夾狐貍,阻止狐貍靠近。
6、教師小結:幼兒放松活動。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四
1、幫助幼兒熟悉樂曲旋律,感受音樂的結構變化。
2、遷移生活經驗,啟發幼兒隨音樂創編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撓癢癢”的動作。
3、在做螃蟹橫行、躲藏動作時不影響同伴。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1、螃蟹胸飾每人一個。
2、錄音機、磁帶。
3、圖片。
1、欣賞音樂,導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音樂,請小朋友們欣賞。”
(1)請幼兒欣賞一遍音樂。
(2)提問:音樂的名稱是什么?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
(3)請幼兒再欣賞一遍音樂。提問:音樂一共有幾段?這幾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么?
(4)再次欣賞音樂,讓幼兒找出正確的答案。
2、教師講述音樂情節,讓幼兒感受音樂。
(1)讓幼兒聽音樂看圖片,教師講述故事情節。
(2)通過圖片,讓幼兒分清a、b、c段音樂所表現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撓癢癢的動作。
3、讓幼兒逐段創編跳舞、吐泡泡、撓癢癢的動作。
4、聽音樂完整地做動作。
5、游戲
(1)傾聽尾聲音樂,讓幼兒猜測故事的結尾。
師:聽了這段音樂,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讓你想到了什么?
(2)師生共同討論游戲方法。
(3)請教師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動中幼兒聽音樂完整地進行表演。
提醒幼兒,在橫行躲閃時不碰撞別人。
螃蟹是幼兒喜歡且所熟悉的小動物,音樂活動《捉螃蟹》就是讓幼兒在音樂中學習、模仿小螃蟹吐泡泡、橫行的樣子,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在活動開始前,我畫了整個音樂的圖譜,幫助幼兒用圖畫來識記抽象的音樂。活動中孩子們顯得很興奮,很感興趣,跟著我所設置的情境學習螃蟹長出大鉗子,長出腳,吐泡泡、橫行等,孩子們都能進入那個情境。到最后的音樂,他們有害怕的感覺,知道是令熱害怕的東西來了,但是我還是覺得這節課有很大的不足。
1、在音樂感受性方面,大部分都是我在帶著他們做,脫離了我,小朋友的能力還有所欠缺。
2、在感受音樂含義的.時,基本都是我在設置情境,基本都是我在為他們創設,小孩子們的主動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五
幼兒園數學活動的學習比較枯燥單調,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及指南要求,孩子們適合在游戲中獲取經驗,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本次活動的設計以游戲貫穿始終,設計了捉螃蟹的情景,從而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由易到難。
1、學習比較6以內數量的多少。
2、能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樣多的東西變成一樣多,體驗其中的樂趣。
活動流程:捉紅色螃蟹——捉黃色螃蟹——變的一樣多——包裝小螃蟹
活動過程:
一、捉紅色螃蟹
1、游戲:捉紅色螃蟹
——提出要求:捉紅色的螃蟹,看清自己小籃子上的點子數,捉到和自己籃子上的點子數一樣多的螃蟹。(引導幼兒在音樂聲中開始捉螃蟹,音樂停,游戲結束)
——數數自己捉了幾只紅色的螃蟹?并交流。
2、螃蟹變多
——小結:原來只要添上一些螃蟹就可以跟老師的一樣多了。
二、捉黃色螃蟹
1、捉黃色螃蟹
——要求,聽著音樂捉螃蟹,音樂停就結束,數數自己捉了幾只黃色螃蟹?
2、螃蟹變少
——小結:只要去掉一些螃蟹就可以變的跟老師一樣多了。
三、變的一樣多
——幼兒練習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紅色螃蟹和黃色螃蟹變得一樣多
——引導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
四、包裝小螃蟹
——要求要看清袋子上的數字和顏色,袋子上的數字是幾就是裝幾只螃蟹?(互相檢查是否裝對)
專家陳石靜點評:教師思路清晰,適合上數活動,但在今天的活動中可能對中班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還不是最清楚。建議:
1、進入中班,數數的方法可以采用默數、接著數等方法,不要再點數了,在檢測時可以用點數的方法檢測,但不要發出聲音,可以眼睛看,心中數,增加難度。檢測時,可以更加靈活,使用不同的方法。
2、去掉、添上的方法可以直接讓孩子在游戲中體驗感知,有生活邏輯經驗,更能幫助孩子理解。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六
1.練習同伴合作運動走,發展動作的靈敏度和協調能力。
2.知道螃蟹橫著走,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安全教育:提醒幼兒注意活動安全。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5.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活動準備1.球亮個、場地。
2.音樂:
1、謎語導入課題:
八只腳,抬面鼓,兩把剪刀鼓前舞,生來橫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謎底:螃蟹)2.引導幼兒回憶,喚起有關螃蟹的已有經驗。
螃蟹長得什么樣子?它是怎樣走路的?請幼兒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
3.鼓勵幼兒與同伴自由結合,探索學習螃蟹走路的樣子。
4.教師示范講解螃蟹走路的動作要領。
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或背靠背夾球,兩臂側平舉,兩手相握,模仿螃蟹橫著走。
5.幼兒自由結伴扮演螃蟹,教師或幼兒扮演狐貍捉螃蟹,皮球被打落或自己掉落既被捉住。
螃蟹也可用夾子夾狐貍,阻止狐貍靠近。
6.教師小結:幼兒放松活動。
今天這個科學活動《螃蟹》中張老師為小朋友們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索的空間,讓他們與同伴盡情的觀察與交流,讓他們與材料進行充分的互動,讓幼兒真正的成為活動的主人。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們的興趣點,適時的點撥引導,這樣才能激起孩子持續的探究欲望,發現有價值的探究點。
大螃蟹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七
1.借助圖譜,嘗試用新穎有趣的說唱形式學唱歌曲。
2.體驗方言說唱的快樂,提高喜說方言的.興趣。
1.多媒體課件、電腦、白板。
1.出示螃蟹圖片,說說螃蟹長得什么樣?
2.根據歌詞描述螃蟹外形特征。
1.看圖譜進行練習,熟悉歌詞。
師:誰會看著圖譜有節奏地念一念?
2.學唱歌曲,嘗試表現歌曲的情緒。
師:這幾句不僅可以念,還能唱呢!怎樣唱更好聽呢?
3.創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1.方言念白介紹螃蟹。
師:能不能用昆山話來介紹螃蟹?跟著節奏試試!
2.引導幼兒學習方言念白。
1.老師示范完整演唱,感受新穎有趣的說唱形式。
2.引導幼兒逐步學習完整演唱。
1.回憶游戲“捉螃蟹”,明確玩法。
2.引導幼兒將捉螃蟹游戲遷移歌曲中,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