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一個全球性的慶?;顒?,人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向過去告別,迎接未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精彩的新年總結范文,或許可以給大家一些寫作上的啟發。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一
過年啦!過年啦!要過年了,空氣里到處充滿著新年的味道。
人們有的和朋友出國玩,有的回老家給長輩們拜個年。大年初一,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就回老家拜年了。爸爸從小就在鄉下長大,他很熟悉鄉下的路,所以他帶路。我跟著大人們一家一家的去拜年,村里的鄰居給了我們很多各種各樣的食物。吃年夜飯了,我發現每年桌上大概都有甜飯,餃子,開心果等等,我想這就是年的味道吧!
晚上的天空可美了,家家戶戶都在放煙花,我和哥哥拿著煙花在夜晚揮舞,煙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我們的手中跳躍。我們喜滋滋地等著新年的到來!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二
如果不是舍友噴了滿屋子的桂花味兒香水,又恰逢手機自動更新了節日壁紙,我差點忘記馬上就是中秋節了。
新學年換了新校區,離我越來越近的是銀山塔林、天龍之源;漸行漸遠的是東河西柳、七十二泉。郊區的環境固然適合潛心學習,但回鄉的路卻也愈加曲折了。
沒課的傍晚,我喜歡到新校小樹林的石凳上坐著,閉上眼睛,一股潮濕的泥土青草氣息夾雜著絲絲秋風清冽的甜味兒沁入心脾。此刻的我,仿佛置身于家附近森林公園。這似曾相識的氣味兒,包裹著我,竟給予了一個在外的游子莫大的安全感。
史鐵生曾在《我與地壇》中寫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蔽覐男ξ兜朗置舾校诮疴O之年患了鼻炎,喪失了一段時間的嗅覺。痊愈后,對事物偏向于從味道認知。比如四季里最喜歡秋季,不是因為它的金風送爽,而是因為它的瓜果飄香。
兒時記憶里的中秋節,是飄著桂花香的,空氣中還夾雜著些許合歡花的味道。每年中秋,我們一家三口都會回鄉下,陪爺爺奶奶一起過節。院子里一棵根深葉茂的合歡樹,過節時恰值盛放,滿院子的合歡精靈擎著粉色小傘立在枝頭,調皮的幾個就順風飄然而下。我和爺爺坐在搖椅上賞花,奶奶和爸媽正在廚房熱火朝天地忙活著。不久,從屋里傳出了濃郁的甜香,不需回頭張望,只一嗅,便知道餐桌上添了一道桂花糕,多了兩盞桂花釀。腦海里忽地冒出古詩一則:“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庇滞蝗幌肫饏莿偡ス鸬膫髡f,心里不禁暗自擔心起來,若是他終有一日成功伐樹,失去了桂花香氣的嫦娥月宮,該是多么清冷寂寥??!
后來二老搬進城里,焚香和月餅的味兒便取代了曾經濃郁的花香,平添了幾分“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的閑愁。拜月祈福之后,一家人在檀香繚繞下吃著團圓飯,月餅便是餐后甜點。我曾經偏愛五仁餡兒的月餅,覺得別的味道的月餅都有些過于甜膩。后來月餅不再拘泥于甜口,鮮肉餡、蛋黃餡月餅成為了大家餐桌上的新寵。偶然間嘗試了蓮蓉蛋黃的口味,紅油的鮮香味兒在舌尖綻開的'那刻,我的腦子里只剩下汪老的那句“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
今年中秋節,又會是何種味道呢?我推開陽臺的門,秋風乍起,未干的衣服隨之起舞,一陣洗衣液的檸檬清香。憑欄遠眺,點點繁星伴著空中皎皎月輪。不由得低吟一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轉身回屋,手機鈴聲恰好響起。此刻,幽香不知甚處……。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三
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就到了新年。每年新年,媽媽總是忙前忙后,做好豐盛的飯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享受著幸福的年味,每當這時我總會打趣說:“這是媽媽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今年春節與往年不同,我要親手給爸爸媽媽做道菜,讓他們嘗嘗我的手藝。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就給大家做一道我的拿手好菜酸辣土豆絲。
先準備好土豆、刮皮器、清水、菜刀等基本用具。用刮皮器將土豆的外皮刮去,再切成條狀放入清水中浸泡,來來回回泡三次就可以了。
再準備好辣椒、蒜、姜、蔥等調料,并且切成小段兒,接下來就可以炒菜了。
將鍋里倒入油,然后放一點小尖椒、辣椒、蒜、姜、蔥,再用鏟子翻炒幾下,放入土豆絲再翻炒幾下,最后放入鹽、花椒粉、耗油、醬油,炒熟之后就可以出鍋了,這樣,一盤美味的酸辣土豆絲就做好了。
我把菜盛入盤中端上餐桌,媽媽遲疑了一下,拿起筷子嘗了一口,笑著對我說:“這是你做的菜,味道不錯哦!我會記住這個味道你的年菜味道。”聽了媽媽的話我很開心,這是我第一次做菜,雖然比不上美味佳肴,但看著全家人吃著自己做的菜,心里美滋滋的,因為它不僅是一道菜,更是我新年的祝福,讓這帶著幸福味道的菜肴伴隨我一路成長。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四
有人說:飽嘗痛苦,才能真正品味快樂。我愿意經歷寒冬,是因期盼呼吸過新年的味道。
過新年,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又叫春節,是人們為歡慶春天的回歸而舉行的節日。
每歲,還未到年底,還是農歷冬月的時候,故鄉的大人們就都積極地行動起來,或打掃衛生,或漿洗衣物,或宰殺年豬,或添置物品;娃娃們呢,內心也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構思起一個個過新年計劃。還記得那時的我,常常會在想到激動處忍不住地笑起來。就這樣,抬頭,就能準確地嗅到空氣中的年味漸漸濃烈了起來;張目,周圍的一切事物雖然十分寒冷,可也變得不盡的可愛。
春節一到,故鄉自然是四處張燈結彩,炮仗聲聲,人來人往,隨處可見洋溢著幸福的臉??諝庵械哪晡稘獾綐O致!
還記得在很小的時候,我最最期望的事情就是過新年了。雖然那時還小,不啥懂事,但我就知道,一年中的那幾天,爸媽會給我買許多好吃的零食,還會給我買不少嶄新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還可以得到壓歲錢,讓我在小朋友面前著實地去炫耀幾番。當然,炫耀完了之后,我也不會忘記把自己是怎么從一個“小乞丐”變成“小地主”的方法分享給小朋友們。這些感覺,應該是我幼小時留戀年的味道的最大理由吧。
在我的故鄉,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春節的習俗。
比如,過新年那一天,要先去祭奠祖先,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敬重。正月初一,一整天都不能掃地,不能夠往外倒垃圾。因為,如果這樣做,就等于是在掃除、傾倒家中的財富,新的一年將不會賺到任何錢財。正月初二,深受小孩喜歡,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小孩就可以和大人們一起去走親戚了,同時也就會聽到許多關于長輩們小時過新年的故事。然后就有紅包收獲了,再然后就是不斷地和小朋友們比紅包。再然后的然后,自然也就是不斷地收獲小伙伴的羨慕、贊美或鄙視、嘲諷。
以上所說,就是我童年底版的年的味道,較之父輩、祖父輩不知甜蜜多少倍的年的味道。這些味道值得新時代的我一輩子去咂摸。
想你——年的味道,我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加有味道的!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五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過“小年”對我們中華民族來說,如舞臺上的序幕正式拉開,開始過年的“演出”。
此文的題目是《新“年味兒”》,之所以把“新”與“年味兒”用引號分開,是我想說的“新”,不是以一年之始的新為起點,而是以五十歲至六十歲以上的人們認定的新年味兒為區別。我這樣說還讓您一頭霧水,我再用新“新年味兒”與舊“新年味兒”的說法,您可能就懂了。現在的報紙副刊和雜志寫年味兒,大多是對小時候或十幾年以前過年的回放和睠憶:“一過小年兒,就覺得連空氣里都飄著幸福和香甜。”從精神層面看,過去在農村人們過年,那真是“吃一月玩二月連吃帶玩到三月”。扭大秧歌是過年才有時間開展的“集體活動”,平時舍不得占用勞作時間享受,因為那就成為奢侈了;現在是每天扭大秧歌外加集體舞健身舞,玩就是勞動,勞動就是玩。過去好吃的要“粉條留著雞蛋擱著豬肉瞅著”,現在天天想吃就吃,過去只有過年才能吃的“好嚼谷”(北方話,意為好吃的食物)。過去只有過年才能換一身新裝新帽新鞋,現在看好的新潮時裝立馬買下,毫無囊中羞澀之感;女性外出,往往都為到底穿哪套時裝、配什么首飾、足入一雙什么樣式的鞋時髦而發愁。就連兒童喜愛的小鞭和“二踢腳”,都進化成名目繁多的.聲、色、景象令人眼花繚亂的煙花家族了。過去初一這天,男女長幼必須出門相互拜年,見面行拱手禮下跪禮磕頭禮,長輩還得給晚輩壓歲錢,現在電話拜年、信息拜年、視頻拜年,或一條微信、一個紅包瞬間全部搞定;就連年夜飯都由過去讓父母準備幾天、十幾天,變成手指輕輕一點,通過網絡平臺下單,一小時之內直接送到家里。其它過年所要之物,也大有“足不出戶,購買全球”的輕松。年味變了,真的變了,變得在傳統的喜慶中,有“秒殺”的味道兒。
男人天天能像王子一樣喝酒,女人天天會像公主一樣打扮,男女天天可以大肆饕餮美味大餐,年味兒與過去相比,你說能不變嗎?當然,既然說年味兒從遠古延續至今日,那必有自身的特殊之味是亙古不變的,那就是身心歸鄉的團圓之味,憧憬未來、砥礪前行的執著之味沒變。讓我們在回憶舊年味兒中,享受新年味兒的美妙,向著幸福、向著未來攜手共進。未來,永遠朝著今天的渴望和奮斗招手!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六
年味兒,像炎炎夏日的`晚霞,又像雨過天晴后的彩虹,五彩繽紛,而又稍縱即逝。當它走來時,只是在心頭輕輕一拂,我就知道年來了??墒牵晡秲壕烤谷绾?,我也說不清楚。
爸爸對我講:年味兒在唇邊。
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日子里,各家各戶都忙忙碌碌,準備著各種美食:炸油食、煮白肉、剁肉餡、剁素餡……肉的香味兒,刀剁的聲音不斷從各家各戶傳出來,準備了那么長時間的各種美食,如同生旦凈末丑一起在鑼鼓聲中隆重登場。而其中的餃子,是必須在鞭炮齊鳴聲中最后亮相,那是年夜飯這出戲里梅蘭芳的壓軸戲。當然,最后再吃點素餃子(其中幾個包有洗干凈的硬幣),誰吃到誰有福,新的一年走鴻運。
年夜飯是團圓飯,就是這頓飯,召喚著天南海北的家庭成員聚在一起,此刻的杯中酒,碗中菜都飽含著濃濃的親情味兒和舌尖上的家鄉味兒。
媽媽對我說:年味兒在耳畔。
大年初一,天剛麻麻亮,拜年的敲門聲已在左鄰右舍響起,在歡樂的鞭炮聲中,互相祝福:“新年快樂!”初二到初五,大街小巷,鑼鼓聲震耳欲聾,響徹云霄;廣場上,商販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綿延冗長;文化廣場上,戲曲聲,聲聲入耳……這些聲音凝聚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和諧美。
“爆竹聲聲辭舊歲。”它在驅走舊年厄運的同時,歡迎著新年的吉祥,那是圓夢的鞭炮聲。
我感覺著:年味兒在眼前。
新年里,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屋子,新的年畫,新的窗花……隨處可見“抬頭見喜”“身臥福地”的春聯。因為新年的到來,一切日常所見的平常東西都好像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都在眼中變得美好。
新年是大地回春,生命、發達、富貴復歸的節日,此時,張燈結彩,圓圓滿滿,吉慶有余。
風雪夜歸,闔家團圓,圍爐夜話,守歲至明。逛街燈,趕廟會,看大戲。只要細心品嘗,隨處都能嚼到年味兒。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七
新年是怎樣的味道呢?不妨用文字將其描述出來,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年味道。
作文。
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鞭炮響亮的“歌聲”吵醒了沉醉于美夢的人們,他們慢慢地睜開了眼,看著那刺眼的太陽“新的一年又來臨了”臉上掛滿了笑容。
過年對于人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這一天既是人們的活動日,也是人們的團圓日。
活動日,人們可以暫時放下肩上沉重的擔子,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無憂無慮;小孩子們更是開心,新的一年對他們來說是很愉快的,他們可以吃好多好吃的東西,玩好多好玩的游戲,還可以拿壓歲錢。瞧!他們滿面笑容,多可愛!
團圓日是遠方打工的人們最盼望的,他們長期在外地打工賺錢,很辛苦!一年里也只有這一天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他們匆匆趕回老家與父母團圓。父母看見兒女回來,都高興地流淚了。全家圍著一張大圓桌,一邊吃一邊談著孫子和生活怎么樣……,有說有笑的,吃完飯后,便拿著寫東西去親戚家拜訪,還包了些壓歲錢給親戚的兒女或孫子,兩家也坐下聊了一會話,又匆匆地去另一家拜訪……,家家戶戶都充滿了歡笑。
最熱鬧的當然是晚上了,人們打折方桌或圓桌,擺上拜祭的東西,小孩子們則和朋友嘻戲,扯著爸爸的衣服說:“爸爸,給我買小煙花棒吧!”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在春節過得開開心心的,自然會給孩子買。小孩子一般都是買那種較小的煙花,叫父母點一下火,這煙花點起來后很漂亮,小孩子就喜歡在街上走來走去,所以街上不時出現小煙花棒的影子。比較大的孩子就玩那種大煙花棒,他們小心翼翼地點起火,煙花猛沖上天,給黑色的天空點綴了色彩??粗@寫漂亮的煙花,人們的心情更加好了。這樣的氣氛,當然少不了一場好戲。大家都和親人、朋友結伴到看戲的地方,哪里更加地熱鬧,看戲前的觀眾真不少,那里沒有座位,站著久了,腳也酸了。他們從自家搬來了椅子或凳子,看到老人站著,也很熱心地讓座;小孩子不夠高,也會搬只小椅子給小孩子墊腳,戲一出接著一出,越來越精彩!這是免費,那些戲是祝賀大家新年快樂的,安排了很多出。那里還有很多的小賣部,賣一些冰糖葫蘆,還卷著些白色的糖,很好吃!,還有很多好吃的……。小玩意也很多,那些閃閃發光的球,很漂亮,還有很多很多……。人們沉浸在歡笑中,笑聲籠罩著兩英鎮。
這是潮州的新年,過年為的就是喜慶、熱鬧的。
父親用哥才買的新手機給我打來電話,興奮地告訴我,哥也買手機了,父親說這玩意兒還真怪,他在那邊輕輕一按,我在這邊就有了反應,父子倆就像面對面在說話了;接著又問我何時回家過年,到時要不要他去車站接我。父親的電話將我從繁忙的“年終總結”中拉回到了現實,時間過的真快,轉眼又該回家過年了。記得去年回家過年時,村里已經出現幾部手機,看來,哥今年干的不錯,過年也用上手機了。
故鄉小山村的上空炊煙縷縷,肉香四溢,過年的味道于剎那間變得出奇地濃郁了,只是,我還在這濃濃的味道中聞出了一絲淡淡的鄉愁,我的心早已飛回故鄉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了。故鄉的父老鄉親,大概已經在忙著殺豬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無論男女老少,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對方的年貨辦的如何,不等對方回答,自己卻先笑出聲來;家有出門在外打工的人員,也開始陸續返鄉,他們背著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煙發糖,講講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鮮見聞,令沉悶了一年的村莊又熱鬧起來;我那頑皮侄兒,已將一個很大的爆竹點燃燒,只聽得“轟”的一聲,鐵皮碗飛出二十幾米,宛如一只展翅飛翔的小鳥,將孩子們過年的歡樂捎向廣闊的天空。
有時,人們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圍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贏的拿來紙,讓輸的一方撕下一塊兒貼在臉上,每當這時,圍觀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聲起哄,十分熱鬧。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與糖果來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與正月初一早晨的兩頓飯稱為年夜飯,必須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吃,飯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氣陰冷一點,爐火生大一點,鞭炮放多一點,一家人圍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飯,傳統過年的氣氛與味道從濃濃的酒香菜香中飄溢出來了。換句話說,所謂過年的味道,在這里其實就是指的一家團聚與親情的味道,正是有了這種味道,才孕育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鄉愁。
年三十一大早,媽媽突然提議要給我們這一單元所有的鄰居在初一早上送餃子。我詫異地問媽媽為什么這樣做?媽媽面帶幸福地說:“我小時候六、七戶人家住在一個大院子里,每到春節的時候,你的姥姥就會帶著我挨家挨戶送熱氣騰騰的素餃子,意在一年都過得平平安安。而鄰居們也會給我很多好吃的。大家有說有笑,好東西一起吃,這年也似一起過,多幸福啊!可現在……”我忍不住說:“我們搬來這里都一年多了,鄰居家姓什么我都不知道,見了面也最多打聲招呼,猶如陌生人一樣??墒沁@一單元一共有十幾戶,得包多少餃子呀?”媽媽說:“有志者事竟成。”“媽媽,還有我呢?!蔽遗呐男馗f道。
說干就干,我和媽媽來到菜市,買來了包餃子的材料。來到家里,媽媽利索地調好了香噴噴的韭菜雞蛋餡。幸虧我平時跟媽媽練習過搟餃子皮,這次可派上大用場了。我搟餃子皮,媽媽包餃子。將近下午五點,我們終于包好了預計的餃子數。
為了讓大家一起床就能吃到餃子,我和媽媽一大早就起來煮餃子,并把餃子盛在碗里。我們來到第一位鄰居家,我負責敲門。當鄰居開門后,我首先禮貌地說:“叔叔,新年好!我們是樓上的鄰居,特意給你們拜年。祝你們新年快樂!”媽媽接著說:“這是我們包的餃子,請嘗嘗?!编従邮迨逑仁且汇?,然后像是回過了神,連忙接下餃子,連聲說謝謝。雖然鄰居叔叔有些意外,但明顯看出他很驚喜。就這樣,用了兩個小時,終于挨家挨戶送完了餃子。
當送完了最后一碗餃子,我和媽媽對視一笑同時坐在了沙發上。媽媽有些擔心地說:“不知道我們包的餃子大家喜不喜歡吃?”我說:“餃子的味道并不是很重要,關鍵這餃子里代表我們的心意?!?/p>
就在我和媽媽討論的時候,我聽到敲門的聲音。我趕快開門,原來是鄰居。一開門鄰居就說:“你們的餃子真好吃,我們也做了麥芽糖,你們也嘗嘗?!眿寢屨堗従舆M來坐。一會又來了好幾位鄰居,他們都帶著親手做的麻葉子、丸子、年糕、春卷等春節傳統美食。不大一會兒,客廳里就坐滿了人。“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贝笕藗兇藭r猶如多年不見的朋友,談論著小時候過節的故事。雖然我不太能聽明白他們的談話,但從他們臉上分明看到了不同尋常的幸福。這是我記憶中媽媽過得最快樂的一個春節,讓我也感到比往年更濃的年味。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八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一陣喜慶熱烈的爆竹聲中,新的一年拉開帷幕,而春節也隨之開始了。
過年的頭等大事,應該是拜年了。提著大包小包的年貨,禮包,煙酒等等我們開始了”旅程”。車上,媽媽又開始了她的叨叨:“這拜年啊,是每年都要拜的。而且不能隨便哇哇幾句,將東西一放就走人,新年賀詞一定要說得清晰響亮,還有,告訴你們在別人家禮貌點……”。每次跟爸爸媽媽出去百年他們都要講半天話才會走。雖然是平常的菜價呀,孩子的成績啊等等。但是每個人臉上都喜氣洋洋的,“恭喜發財”“新年快樂”這幾句話是逢人必說。像這樣,一拜就得拜幾天才能拜完所有親戚,而我們幾乎都累趴了。但這還沒有完,我們這還得給先人拜年。
一提到給先人拜年,我就想起來小時候令人痛苦的回憶。我家先人的墳并不在公墓里,而是在一片山上,那片山上幾乎全是我們那個地方的人。首先得開車上去,那山路不但曲折,還十分顛簸,好不容易到達半山腰還得走一段不是人走的路。噢,不能說是山路,走在那片山中,頭上是參天大樹,腳下是層層落葉。不下雨還好,一下雨就是一腳一步的爛泥。而那瘋狂生長的花草樹木也是一大阻礙,基本上每年我們都會帶幾把刀,將一些雜草,新樹砍到,清出路來。到了墳前,基本是一個套路,現插上紅燭,香,然后再放一卷鞭炮,據說這樣是為了將亡靈喊過來,然后燒紙錢他們才收得到。然后是磕三個頭,再燒紙錢。小時候,我認為這件事十分無聊,繁瑣。而如今,我站在墳頭,望著那幾乎每次燒紙錢時都會出現的風將那紙錢的灰吹散。我并沒有了過去的煩躁,而是感覺到了如同年夜飯時家中的溫馨。小時候對鬼魂的畏懼已經蕩然無存了,我如今只覺得過年的快樂與家人團聚。我也不清楚是什么讓我的變化如此之大,但我真的十分享受。
如今想媽媽說有關拜年的話(也許是家里老人跟她說的):“這拜年,不只要拜活人,還要拜去世的人,這不像是平日里串門,這是要拜出親情,拜出年味?!睍r候也不早了,拜完年該去吃團圓飯了。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九
臘月過年,憶起小時的記憶,很有味道。
鞭炮的味道、蒸煮的味道、新衣的味道、果糖的味道;太多太多,難忘難了。這個回憶屬純感觀范疇,沒有一點現代文化的積淀,下意識的。當時也不懂年文化,只是個孩子,單純的僅可以憑嗅覺或味覺或觀感決定自己的喜惡,喜歡就是喜歡,討厭就是討厭。
年味道的消失,是在自己以為長大的時候,也是在自己自以為了解了一點年文化之后才出現的。這個過程是漸進式的,從丁點兒到小塊,直至整塊的剝離,如同一個人的老逝,如同日復一日的大日西沉,如同荷葉上一滴露珠的離去。文化,最能浸人,再頑固再堅韌的東西在它面前都會不堪一擊,有所變的,至多也就是時間、空間的炯異。所以有人說,消滅一個民族,重要是消除她的文化;文化沒了,這個民族也就沒了?,F在,年這個老人依然按時而至,和我每一次的重逢相遇,我仍舊認真,或許更虔誠,但當年的味道卻在我思想的味蕾中徹底沒了?,F在想起來,當初我所能感覺的味道,也許父母親當年也是沒有的,在他們歷史的年輪中,也應有自己的文化,只是我當初太小了,無法深入他們心底去體味。
現在說年,如果說還要味道這個詞來包容,約莫有孩子的味道、老人的味道、社會的味道;等等。對老人和孩子的味道是歉疚,因為要掙錢養家,一直要為別人忙活,只有到年了,才有時間酸酸的進入角色。社會的味道,大音稀聲,大象無形,我非智者,一直是懵懵懂懂的,東一頭西一頭,撞了南墻痛了才知回頭,回過頭再去一而再再而三的撞,直至撞出繭子來,麻木的將針刺當做疚癥。想起小時候送灶之后,進入年關,家里講究說好話、說吉利話,我們小孩子本來就沒有什么心事,加上這個時候不要防備父母訓斥,每逢家里有了點好吃的東西,想偷嘴又不敢的時候,甚至可以故意說一兩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父母拿好東西堵嘴,這種味道,真的好美好美。
文化的對撞是殘酷的。現在看看乾隆通寶的設計,真的很經典,清后搖錢占卜說陰陽用的就是它,外圓內方。小時的味道,是有形的,無論是鞭炮,還是蒸煮的物事,可觸可摸,猶如在錢的里面?,F時的味道,感性,更像是錢的周長、那纏繞的圈,有股弧線之美!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
初一早上就被噼噼啪啪的鞭炮聲給驚醒了,昨天晚上看春節聯歡晚會到十二點,真郁悶,過年也不是很快樂嘛,連頓好覺都不讓睡,不過這種心情在出門的時候就不見了,看見了每個路過的人手中都拿著鞭炮,天上各處是絢麗多彩的煙花,前所未有的熱鬧,不管走到哪都見人面帶著微笑,街邊的店面也沒開,都回家過年去了,過年真的很快樂。
走在大街上,向兩邊張望,發現只要是公共場合,都擠滿了人,比如商城、書店、超市,因為現在是過年,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減價了,尤其是商城和超市,人們都在買年貨和送給親朋好友的新年禮物。手機上的聲音一直沒停過,都是不認識的人發來的,內容都是關于新年好的和拜年的。街上上充滿了火藥的味道,以前聞到這股味道都要屏氣,現在卻越聞越想聞,因為這味道里面充滿了新年的氣味,充滿了全家團圓的氣氛。好了,時間也不早了,不知不覺,我已經在外面過了一個上午了,該去外婆家幫忙包粽子了,這是每年必做的事情。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我在這里給大家拜個年!
過年啦!過年啦!要過年了,空氣里到處充滿著新年的味道。
人們有的和朋友出國玩,有的回老家給長輩們拜個年。大年初一,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就回老家拜年了。爸爸從小就在鄉下長大,他很熟悉鄉下的路,所以他帶路。我跟著大人們一家一家的去拜年,村里的鄰居給了我們很多各種各樣的食物。吃年夜飯了,我發現每年桌上大概都有甜飯,餃子,開心果等等,我想這就是年的味道吧!
晚上的天空可美了,家家戶戶都在放煙花,我和哥哥拿著煙花在夜晚揮舞,煙花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我們的手中跳躍。我們喜滋滋地等著新年的'到來!
盼望著,盼望著,燈籠掛起來了,春聯貼起來了,新年的腳步近了,春節的味道濃了。
年的味道意味著小孩愛玩的煙花。我喜歡那種聲音響亮、刺激的“甩炮”。不時地從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聲大響。如果你正好從那兒經過,肯定會嚇得一個激靈。今年我又買了一些新奇的煙花,我和表妹搶著要放,全家人都站在門外觀看。有的花炮沖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紛紛揚揚灑落下來;有的花炮沖上天變成了牡丹花、菊花,猶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還有的花炮沖上天后變成大大的“笑臉”,仿佛在向大家說:“新年快樂!”年的味道就在這煙花中綻放開來。
年的味道就是餐桌上的各種美食。各種冷菜熱菜,海鮮魚肉,再配上熱氣騰騰的火鍋。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鍋中沸騰著,翻滾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歡快地吃著,真是回味無窮。年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擴散開來。
年的味道就是看春節晚會和走親戚。吃過除夕團圓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熱鬧的歌舞、幽默的相聲、高超的雜技、神秘的魔術讓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聲不斷。正月里家家戶戶走親訪友,人人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見面都相互說著祝福吉祥的話兒。小孩子則對大人們伸出手,嘴里大聲說:“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然后一邊清點著“戰利品”,一邊心里盤算著這筆錢怎么用?年的味道就在這歡聲笑語中彌漫開來。
年的味道就是春節的味道。無論你身在哪里,春節的味道永遠烙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一
大年三十,回到老家。只見門口貼著嶄新的春聯,掛著兩盞大紅燈籠。院子里傳來句句新年好的問候,四處都洋溢著過年的喜慶氣氛。
廚房里,媽媽和外婆正忙碌著。一雙熟悉的布滿了老繭的手,將攪拌好的粉漿仔細地倒入模具,進鍋蒸熟,不一會兒,一個個發稞就蒸熟了,廚房中氤氳著濃郁的香氣。絲絲入鼻,沁人心脾,勾起心底某處的悸動。
取出屜籠,那雙手用小松子蘸上紅米漿,在上面點一抹紅。一個個點過,頗有點上將授勛的感覺。
另一雙手在菜板上,執刀切茴香,那清脆的聲音,時而緊湊時而舒緩。叮叮當當,在空氣中悠長回響,雞蛋同豬肉拌在一起,調味攪拌,再裹上豆皮。“嘩啦”一聲,油星濺在空氣中飛舞,肉卷被倒入鍋中,看著那表皮變得焦黃酥脆,于是霎那間,噴香滿溢。
年的味道,是廚房美食的味道。
真好啊。
“噼啪”一聲巨響,煙花升上天空,在夜空中綻放,那一瞬的美麗迸發出奪目的絢麗,將整個夜空映得通明。星光璀璨,夜幕燦然。
“姐姐姐”清澈可愛的聲音傳來,轉身望去,是我幾個妹妹,手里提著大大小小的炮仗向我招手,童稚的小臉上洋溢著單純的喜悅。
“怎么了?”我嘴角微微上揚。這一幕,我盼了多久了?
小一年了吧。
沒有繁重的學業,沒有等著我的無窮無盡的補習班,有的只是,簡單的幸福,單純的快樂。
真好啊。
年的味道,是鞭炮與煙花的味道。
真好啊。
年的味道,是美食的味道,是煙花與鞭炮的味道,更是一家人幸福的味道。絲絲縷縷,纏纏綿綿,將心底的缺失空寂一點點填滿補充,將寂寥的夜空裝點完整。
“千門萬戶尤眨總把新桃換舊符。”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二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聲近了,學校也開始放假了。今年我們到奶奶家過年的,那里的年味可濃了,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貼春聯,置辦年貨,買新衣服,買爆竹煙火……,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這年貨是要提前置辦的,在年前十幾天家家戶戶就忙活開了,蒸饅頭、做糕點、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著為過年做各種準備,爺爺奶奶家的一只年豬有三百來斤重,爺爺請來師傅幫忙宰殺。
走在街上,到處一片喜慶的景象,行人個個興高采烈,路邊的商店也十分熱鬧,還有人拎著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趕回家過年。
除夕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著炒菜,因為今天要給祖先燒紙,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又忙著貼春聯、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品著美酒,互相干杯,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接著放炮竹、煙火,夜空在炮竹與煙火的交織中變成了一個絢爛的大花園,看著這些漂亮的煙火,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爺爺和奶奶都樂了。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和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說這是壓歲錢。
?。〖亦l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溫馨的、是幸福美滿的、是歡樂的!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年味!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三
新年,標志著辭舊歲,迎新春。它蕩漾著兩千年不曾間斷的精神漣漪,連系著泱泱華夏的繁衍生息。在過年的時候,人們要和自己的家人守歲,吃年夜飯。孩子們在這幾天可以暫時放下手中的書本,大人們也不用工作。大家都沉浸在一種幸福當中。這就是過年了。
過年的習俗也是從古至今一直傳承,習俗太多了。我們留下不談。我們來談一談年夜飯。
我國幅員遼闊,當人們在東北觀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時,南方是“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自然因素的差距最終造就了南北方建筑、飲食、出行的差距。年夜飯同樣差距很大。但是主打菜總是都占了一個“鮮”字。
這時就要感慨古代的人民是多么智慧!將南方的魚和北方的羊放在一起就是“鮮”。
雖然現在南方的食品在北方能買到,北方的食品南方也能買到。但是人們還是比較遵守老祖宗留下的古訓,“靠山吃山,靠海吃?!薄K栽诒狈剑壹覒魬舻哪暌癸埗忌俨涣搜蛉?,或粉蒸或清煮或炭烤或黃燜等等。在北方,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一份家傳的做羊肉的方法。
在我家,每年的年夜飯都有一道菜――一品羊鍋。羊鍋的做法很繁瑣,一般都要做一天。即使如此繁瑣,家人們還是每年都樂此不疲。為什么呢?因為食物只有長時間的烹飪才會散發出它原有的香味??墒茄蝈佋趺醋瞿??其實也并不難。
首先,要把羊肉切成比排骨小一點的肉塊,放入清水中焯去血絲,當羊肉變成白色的時候便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鹽、花椒、姜粉、辣椒,再放一點兒味精。然后開始長達幾小時的煮湯。在這期間,還要經??慈獾睦夏鄢潭群褪欠袢胛丁5搅讼挛缢狞c左右,將蔬菜切好,備用,尤其是那像棍子似的山藥和大朵大朵香菇切好后還要放鹽腌制一下。這時肉湯已經成了乳白色了,再將蔬菜放入,再放入蔥、姜、芫荽等等。過了大約十五分鐘,連砂鍋端上餐桌,羊湯還在咕咚咚的冒泡,羊肉已經十分慵懶地躺在湯中,蔬菜的香氣在整個房間中四散開來,羊肉入口即化,羊湯的味道一層層綻放開來。這就是一品羊鍋。
年味的記憶就像是刻在鐘表表盤上的刻度,雖然時間一次又一次經過它,刻度卻依舊十分清晰。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四
盼望著、盼望著,新年在期盼的眼神里,在紛紛揚揚的滿天大雪中,終于伴著春風姍姍而來了。
天氣雖寒,卻擋不住滿城迎新的喜氣:樹梢上飄著大紅氣球,臨街的商鋪都懸著紅燈籠、各家門口張貼著惹眼的春聯,滿地是鞭炮的碎片紙屑,大人們拎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小孩子們舉著冰糖葫蘆,一派喜悅的景象。
除夕之夜,大街小巷燃起“噼噼啪啪”的爆竹聲,天空中不時升起五彩繽紛的煙花。夜空里,偌大的led熒屏正在播放著精彩的節目,千家萬戶都溢出了歡聲笑語,真可謂:燈火輝煌慶佳節,歡聲笑語迎新年!
在我眼里,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那種喜樂的氣氛;就是家人圍坐在桌前,晚輩給長輩敬上的那一杯美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爆響飄進鼻腔的那一縷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后親手烹飪的那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就是看春晚、收紅包、守歲嘮嗑;就是大年初一拜年、逛廟會、看舞龍、吃糖瓜兒,就是......
記憶中兒時的年味真是給人一種無窮無盡的享受。
不過,現在的年味,似乎融進了高科技!人們用手機發紅包、搶紅包、用微信拜年,用手機看電影、聽音樂,甚至70歲的老奶奶也喜歡在淘寶上購物。
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年味從來都是家人團圓,回味過往,促膝談心,聯絡感情,暢想未來的最佳體驗。
我喜歡這樣的生活氣息,這樣美好的時光:漫天飛舞著雪花、大街小巷亮起高高低低的紅燈籠、鞭炮在夜空中此起彼伏地炸響、一家人品嘗著熱氣騰騰可口的水餃、到處是歡聲笑語。
喜歡過年,是因為我打心眼里喜歡家鄉濃濃的年味!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五
過年除了打掃,更少不了購物。吃的,玩的,喝的,穿的,每一樣都需要在除夕夜以前翻新。來到超市里,我瞬間變成了一只脫了韁的野馬,在超市里不停跑來跑去,見了什么都想要拿走。一會跑到水果的柜臺上拿走一些,一會又跑到零食的架子上帶走一點。我就像一只兔子似的,穿梭在人山人海之中,不肯放過任何一樣東西。
在我們一家人的努力之下,籃子也已經被裝的滿滿當當,我使出全身的力氣才可以推動它。掐指一算,這個過年可花了不少錢。管他呢,有了這么多東西來陪伴我這個新年,想必這個新年也就再也不會孤獨了吧!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六
過了正月初八,大家也就將開始工作了。許多親戚也將回到他們居住的地方,開始工作。畢竟我們在這幾天已經度過了一個愉快的新年,畢竟我們這幾天的感情也在不斷的加強,在面對前幾天還在一起玩的人,就將要離開的時候,難免心中會感到不舍。看著一輛輛車子承載著哥哥姐姐,在我的家門口駛去,看著原先熱熱鬧鬧的家頓時變得冷冷清清,我的心里酸酸的,說不出話來。
但是,我想到我我們明年又將會相見,心中不禁在期待我們下一次的相遇。
又是一年寒假,又是一年結束,快樂的時光終將逝去。我們每一個人,不論身份都將要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這個寒假我過得很充實,有我的親人們陪伴著我,在我的身邊關心著我。雖然有苦,有不開心的時候,但是這個寒假我收獲的快樂遠比憂愁還要多。
這個寒假,我很快樂。我期待,下一個假期的來臨……。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七
一年年的時光飛過,20xx已遠去20xx款款而來,不同的春節一代一個故事一代人的一種記憶,好像你我的生活,b管吹年年年都有,但他乘載的確實不同人不同時代的平凡世界。
對于七零年代的人來講,他們的春節都是在一聲接一聲的鞭炮的脆響中到來的。聽著鞭炮的捻子呲呲的輕響,使勁的甩出啪的一聲環繞耳畔。有些大膽的男孩子有時會等到手中鞭炮的捻子快燃盡時甩出。在空中啪的一下同時有一股白煙與酸味散發出來。這鞭炮聲聲不知是多少人童年的美好回憶。
在八零年代過年前給孩子準備新衣是一個老傳統。其中在過年前給孩子做一件,新衣是很普遍的。他們的款式設計,布料花色,都是父母需要花些力氣去思考的事情,這些新衣一定要是在大年三十之前到位。那時才是一身光艷拜年。而拜年也同時是孩子們的新衣show時間。在當時物質缺失的情況下,父母都給孩子們做大一號的衣服好來來年再穿。貨留給弟弟妹妹們穿那些穿的新衣服的孩子們自然內心充滿了對新年的憧憬。
現如今大年三十的團圓宴依舊是春年的重頭戲。一家子人圍坐開宴第一件事便是祝酒。談家常,對老人表示美好的祝福,隨后再品嘗家人費盡心思所做的珍饈美味。而人們的聚會不斷,人們與小學同學中學同學高中大學同學聚會,也會與三五家鄰居聚會。一時間大人們的朋友圈里擠滿了聚會時的照片,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了,趁著放假,時光好好聚聚,成了人們的首選沒有什么繁文縟節,有的,只是放松與開心。
春節年年都有,年味一直在變,但不變的,是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愿與向往。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八
春節到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煥然一新,洋溢著歡樂的笑聲,充滿了“年”的味道。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這條我熟悉的大街好像被披上了新裝,兩邊的樹也“穿”上了衣服,兩邊的廣告牌上都寫滿了對新春的祝福的話語,掛著一溜的大紅燈籠和中國結,路旁的店鋪張燈結彩,商家把折扣擺在最顯眼的位置,賣力地吸引著過路的人們。
商店門口的柱子包上了紅艷艷的廣告紙,許許多多的人不斷向商場里涌入。走進商場,商品琳瑯滿目,每個柜臺前幾乎都擠滿了人,都在購置新年的衣服,古話說得好:人靠衣裝馬靠鞍,人人都想自己看上去更精神百倍,更富有生氣,期待來年有美好的生活。
來到了安昌古鎮,一股濃濃的臘腸的氣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恨不得一次就吃個夠,在這里,你還可以見識見識手工制作糯米年糕,還可欣賞欣賞安昌古鎮獨特的漂亮的。風景。
農村里,村民們貼春聯,忙著準備豐富的菜肴款待客人,孩子們穿著新衣服,笑嘻嘻地拿過爸爸媽媽手中的炮竹,高高興興地點燃了它,看它那漂亮的煙火在天空中綻放。
到處都是年味,你感受到、找到“年”的味道了嗎?趕快去找找吧!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十九
我家人丁不興,母親是獨生女,父親那邊也只有兩位叔叔。與大家庭相比,我們的年顯得簡短了些。
我們過年的慣例一直是小年夜與大年夜這兩天,一天在爺爺奶奶家聚,一天陪著外公外婆過。大家聚在一起,每個人臉上都是盈盈的笑意,光是這氣氛就足以讓人覺得幸福了。我還小的時候,爺爺奶奶燒菜,后來爸爸和叔叔們上陣。再后來,圖個方便,爺爺早早訂好酒店,年夜飯就在外面吃了。外婆家也是一樣,從以前的外公外婆燒菜,到現在酒店聚餐。方便是方便了,年的味道卻淡了許多,仿佛一定要在過年前忙過一段才算是真的過了年了。在奶奶家,我和表弟是無事忙,跟著大人跑進跑出,有時也會招來責罵,可就連這責罵里都是滿滿的笑意和愛意。
高升、鞭炮響過之后,年夜飯就開始了。我從小不喜高升、鞭炮,甚至稱得上害怕。它們像最頑劣的孩子,肆無忌憚地吵鬧。更有鄰家調皮的小孩會在我走過的時候冷不丁扔來一個小鞭炮,“啪!”一下把我嚇一跳。表弟和我正相反,誰家鞭炮響了他就興奮,等響聲停了,他準會跑去撿沒點著的小鞭炮,如獲至寶地收在自己的口袋里。
年夜飯,我是說的是小時候自己家里燒菜的那種年夜飯,我所有的期盼都在八寶鴨這道菜上。這道菜平時吃不著,非得過年才有,家里的老人知道我愛吃,過年會多做幾個,讓我帶回家。先得選合適的鴨子,普通鴨子不行,要小種鴨。備齊火腿、蝦仁、冬筍、栗子、干貝、香菇等,切丁,加上玉米和豌豆,一齊拌進蒸熟的糯米,填入鴨腹,再煮,一直煮到鴨肉酥爛,香氣四溢。那種鮮美,到現在想起來都要流口水。家里的老人年紀大了不下廚之后,我再無這口福。無論酒店賣的,還是名店的真空包裝,都始終不及家中廚房做出來的味道。
吃完年夜飯,長輩會給我們小輩發紅包,老人會說句祝福語,我們要回一句吉祥話。這紅包從出生收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自力更生后就沒有了。
然后就可以下樓放煙火,爺爺和外公每年都買一大堆,要是愿意,我們可以從年夜飯當晚一直放到元宵節。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這邊的年就這樣告了一段落。對我來說,這是過年的第一波高潮。大年初一,我還要去嘉善太奶奶家拜年。
太奶奶有十位兒女,她又是初一生日,可想大年初一是何等熱鬧!客人太多了,我們嫌總是跑去開門麻煩,一整天都不關門,客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有時是熟悉的面孔,有時是沒怎么見過的親戚。我和小阿姨依在太奶奶身邊,有客人登門,太奶奶會告訴我們怎樣稱呼,我們一齊清脆地問好,來客必定對我們一通夸獎。堂哥淘氣,若有哪位客人行為舉止上有特色,他必定學了去,再用這個人說話的樣子和語氣逗我們。常常是我們笑得上氣不接下氣,而大人們卻完全不知道我們在笑什么,說我們是吃了笑藥。
年初一的中飯和晚飯豐盛非常,菜還沒上齊,我們已經吃飽了。大人們逗著我們給太奶奶表演節目。為博老祖宗一笑,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甚至未到過年,在學校學了什么,我都會暗暗高興——這下過年可有節目表演了!印象里,我和小阿姨一起唱過歌,跳過舞,還協助兩位哥哥表演過魔術。最絕的是小叔叔,表演了一段體育課上學的武術,把堂哥樂得從椅子上摔到了地上,坐在地上又哭又笑。
初三是外公一位妹妹的生日,我這個輩分稱她“阿婆”。其實她年紀并不比我母親大多少。太奶奶的生日一過,我們就開始緊鑼密鼓地為她準備生日禮物了。自制的賀卡必不可少,我們幾個孩子也曾湊錢為她買過化妝品,配飾之類的小物件。有一次母親從她上海的堂姐那得了個胸針,十分漂亮,我要了過來,在阿婆生日的時候送給了她。很多年以后,我都把這件事忘了,她還留著我送給她的胸針。
……。
太奶奶的老宅里,留下我們太多的歡笑和故事。
如今,阿婆已經滿頭白發,再也不用胸針了。
太奶奶已過世三年,我再也不會被她小而有力的手緊緊拉住,再也看不到她的笑臉,也聽不到她喊我的乳名了。好像太奶奶一走,整個大家庭也松散了,我今年都沒去嘉善拜會眾親戚。而這些親戚中的小一輩都長大不少,孩子們長得太快,我對他們的.印象卻還留在他們小時候,以至于見了面也未必認得出。
爺爺奶奶身體尚好,外婆去年摔了一跤后就長期住院護理,外公也常在醫院陪護。今年的大年夜,我們是在醫院陪外公外婆過年的。
這年,可真是淡了。
年年祭祖,我都要在心里默念一句:只愿家人安好!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好好的,我在想念長輩的時候就可以去看他們,握著他們的手,像他們小時候逗我一樣逗他們開心,對我來說,很足夠!而我,也會好好生活,讓他們放心。
年是一種儀式,寫春聯也是。這兩年,我開始自己寫春聯了。一方面是從高師、許師習書法,不間斷的練習中,自己有了執筆而書的信心和愿望;另一方面,春聯對于我是用去年的心得過今年的日子,對新年的希望自己親筆寫下,會更容易實現吧!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保持讀書與思考,真實地書寫自己。過簡約的日子,有專注的內心。
把平凡的日子過好了,是最大的本事。這是我這些年最大的心得。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二十
小孩盼過年,大人盼農忙。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每年過年的時候,老爸老媽都會說這句話,年初一的早上,吃早飯時,母親也會說出:“今年平平過,明年買馬騎”的象征吉祥,富裕的言語。到現在我才明白以前父母說的話的含義。
小時候,由于家里貧窮,一年到頭難得吃得上幾頓肉,更談不上置辦新衣服了。每到過年的時候,就能美美的吃上幾天。還能穿上新衣服,拿上半斤白糖,紅糖,一塊肉去給長輩們拜年,既看望了長輩,增進了親人的感情,還能得到長輩的祝福,并有紅包,其樂融融。而父母卻發愁了,因為每到過年就要花費大半年的開支。年一過,又得為新年做準備了。盼望著來年的豐收。全家人過上好日子。
長大后,不甘于貧窮的日子,離開親人,背上行囊到南方繁華的都市打工。為了能節省資金解決家用,就連過年都放棄回去跟親人團聚的機會,留守在異鄉。雖是跨年夜,卻聽不到老家那樣此起彼伏的炮竹聲。吃不上各種口味的糍粑,看不到朋好友跟藹可親的容顏??吹角謇涞慕稚弦老〉淖哌^幾個行人,就連平時擠得水泄不通的小車也一下全多消失了,留下空曠的馬路跟空虛的城市。
如今,隨著祖國的惠民政策落實,改革開放的腳步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富足。很多在外打拼的人每到過年都匆匆回家。然而,即使回到家里,由于假期不長,親朋好友還沒來得及相互看望,又要匆匆的離開家鄉,只能通過現代化的智能手機發送祝福語給親戚朋友,表示拜年,有的也是用微信紅包發給朋友,表達自己的心意。即使去拜年,也不再提禮品,而是一個利是。既象征開門紅,也不會造成你把東西提我家,我又提到別人家,轉來轉去還是這份東西的陋習,這樣節儉過年的風氣理應提倡。但是,更應注重于情誼,因為,一年,兩年,甚至時間更長,親朋好友也見不上一面,親情,友情也慢慢的淡化了。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平時,因忙于工作,一年也很少有時間陪伴親人。過年這短短的幾天假期,應該充分利用在陪伴家人,看望長輩,鄰里相望中,讓那份親情,友情更純樸,深厚。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二十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歐尚超市購買年貨,走進超市,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讓我真真切切地感覺到——快過年了。
超市里到處掛滿了大紅的燈籠,琳瑯滿目的商品堆滿了大大小小的貨架。從日用商品、食品、飲料到各式衣物、玩具再到大小家電,全部分門別類地排放得整整齊齊。很多商品都用禮盒包裝好了,那一個個、一種種、一層層的精美包裝,令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
好不容易買完了年貨,到了收銀臺前,我不由傻了眼,幾十個收銀臺前全都排起了“長龍”,沒辦法,只能耐心等待了。
走出超市,我回頭看看熙熙攘攘的人群,再一次感受到強烈的年味。看著那一張張笑臉,我感受到了人們心中的那份幸福美滿與滿足。我心中默默祝愿大家——新年歡樂!
找年味新年(匯總22篇)篇二十二
“新年到,穿新衣,放鞭炮,小朋友們哈哈笑……”要說過年,最開心的就是我們小孩子啦,吃吃玩玩還能拿紅包。可是大人們怕過年,媽媽為選拜年禮物而絞盡腦汁,爸爸為喝酒、走親戚而糾結,外公外婆為燒不完的“拜年飯”而煩惱……可是今年,這些都不成問題,因為——我們實行了新的拜年禮!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大年初一,我們踩著鞭炮的鼓點,先到奶奶家拜年,緊接著,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往“水立方”大酒店,參加外婆家族的新年大聚會。今年輪到外婆請客,她早早地就在包廂門口等候啦!喲,親戚已經來了不少,我趕緊走上前:“祝姨婆婆和舅婆婆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她倆笑得嘴都合不攏,忙不迭地掏紅包:“潤潤真乖!學習進步哦!”
在包廂里坐定,各式菜肴已經陸陸續續端上桌啦,外婆和舅婆婆親熱地拉起了家常,小朋友們也在嘻嘻哈哈鬧著?!斑€是你想的辦法好,小輩們不用一家家跑去拜年,我們也不用準備那么多菜,少了怕人家說小氣,多了吃不完都浪費了!”舅婆婆不??洫勚牌拧!耙彩前?,這樣大家都省事,大大小小二十多人在飯店里聚齊了多熱鬧?。∪贻喴淮?,明年看你們的啦!”婆婆笑著說。阿姨樂呵呵地接上話:“我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用到處拜年,不用買禮物,小孩子們還能拿紅包!”“哈哈……”大家都笑了。
開席啦!飯桌上,我們舉起手中的飲料,時不時舉杯向大家送上祝福。不一會兒,隔壁包廂里的男士們過來敬酒了,大家一起站起來,白酒、紅酒、飲料、開水來了個“咣當”大聚會?!鞍职郑銢]喝酒?”我盯著爸爸杯子里的茶水疑惑了半天。他狡猾地咧嘴一笑:“爸爸今天開車,不能喝酒哦!”呵呵,自主選擇酒水,多好的創意!大家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歡樂的氣氛在酒店里彌漫開來。
大概是年夜飯太過豐盛,大家的胃口似乎都變小了,眼看聚會接近尾聲,可飯桌上的菜依舊堆成了小山,怎么辦?服務員笑著送上了保鮮盒,呵呵,大家一起出馬,選擇自己中意的菜肴,自個兒動手打包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