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學習更加有序、系統。最后,祝愿大家能夠制定出一份科學合理的教學工作計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一
1、觀察秋天的花草樹木,感受秋天的樹葉飄落的景象,認一認、說一說秋天的花卉。
2、親近大自然。
3、體驗與同伴分享的樂趣。?。
1、家長準備:為幼兒穿合適、便于活動的服裝;幼兒用小背包一個,內含濕巾紙、1-2樣小零食。
2、教師準備:水果、飲用水、餐巾紙等物品。?。
一、各班集合,點名。二、帶領幼兒去兒童公園活動。
1、撿樹葉:寶寶在樹葉多的草地上自由撿樹葉,教師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我撿到了樣的樹葉”,并把樹葉放到教師拿的筐里。
2、小樹葉飛呀飛:老師扮“風婆婆”,小朋友扮“小樹葉”,“風婆婆”帶著“小樹葉”到處飛,模仿小樹葉飛舞的動作。
3、找找秋天的花:認識菊花和一串紅,老師問問寶寶:這是什么顏色的花?像什么?并引導幼兒說說。如:菊花,你好!菊花真漂亮!我喜歡你!
4、分享活動:寶寶圍坐在一起,分享食物。?三、各班集合,點名,回幼兒園。和孩子交流去兒童公園后的感受。
1、在主題活動中,充分發揮家長資源,如請家長一起收集各種水果,帶孩子多去大自然中感受秋天的氣息等。
2、在活動中,鼓勵孩子樂意開口表達是最重要的。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二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通過詠讀兒歌,培養學生珍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關愛小伙伴的親情、友情。在動手做、做中學中發展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愛好。
2.行為與習慣: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意識,樂于參加各種科技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
3.知識與技能:認識自然界常見的植物,了解它們的葉形、花朵、果實和種子;認識一些常見的小昆蟲。學習一些簡單的葉子畫、果皮畫、種子畫、花瓣畫的制作方法,在小制作和辦展覽中動手、動腦。
4.過程與方法:在各種小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嘗試用多種方法來進行制作。在舉辦“秋色博覽會”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分享,體驗成功。
教學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學做小桔燈》、《葉畫》、《多彩的秋天》、《秋蟲低吟》以及兒歌《剪秋葉》等。
2、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小制作的原料,如:秋葉、花瓣、種子、桔子等;準備好剪刀、小刀、膠水、透明膠等制作工具。
3、制作好“最佳創意獎”、“心靈手巧獎”等獎章。
4、課前布置學生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圖片、實物,與父母和同伴一起捕捉、飼養并觀察秋蟲或制作成標本。
5、預先布置好幾塊“秋色博覽會”的場地,為放置各組展品作好準備。制作好若干“秋色博覽會”優秀獎徽章。
教學過程:
活動(一)——秋娃娃來信啦。
1、多媒體出示秋天落葉紛飛的畫面為背景,學唱兒歌《剪秋葉》。
2、小朋友,大家收到秋娃娃的來信了嗎?我們除了收到秋娃娃寄來的秋葉之外,還收到了什么?(先組織小組交流,然后各小組推派代表參加集體交流。)。
3、秋天到了,秋娃娃給我們寄來了這么多禮物。下面就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我們靈巧的雙手把這些禮物制成小制作,使它們變得更漂亮。
活動(二)——學做“小桔燈”
1、看小女孩提著點著小蠟燭的小桔燈,認識小桔燈。
2、觀看制作小桔燈的錄像,學習制作方法。
3、教師講解制作小桔燈的注意點。(包括使用工具時的安全等)。
4、學生制作小桔燈。(教師一邊巡視,一邊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
5、玩小桔燈。(可以讓學生離開各自的座位,找幾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玩小桔燈。)。
活動(三)——我來“露一手”
1、指導學生看圖了解葉畫、桔皮畫、種子畫、花瓣畫等,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2、教師示范制作葉畫,幫助學生了解葉畫的基本制作過程。
3、學生運用與秋天有關的不同的原材料進行創作。
4、小小交流會:
(1)小組內進行交流,選出三到四個作品準備參加班級集體交流。
(2)集體交流,評出“最佳創意獎”、“心靈手巧獎”等獎項,并頒發獎章。
活動(四)——秋娃娃向我們招手。
1、今天,老師要給布置大家一項特別的作業,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中,請大家想辦法收集一些與秋天有關的圖片(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或者是錄像、實物(如:秋葉、秋天成熟的果實、種子、花兒等);與爸爸媽媽一起捕捉秋蟲,可以飼養,觀察它的生活習性,也可以制成標本。準備在下一節課上參加展覽。
2、提出捕捉秋蟲的方法和注意點。
活動(五)——小小“秋色博覽會”
1、指導學生分小組布置收集的與秋天有關的圖片、實物、小制作及昆蟲等,同時教師同學生一起展示收集到的資料,以及學校自然室中的昆蟲標本、有關秋天的錄像資料。然后給每組展品命名,并貼上小標題。
2、每組選派“小小講解員”介紹本組展示的資料,組織學生有秩序地參觀“秋色博覽會”,欣賞秋娃娃帶給大家的.禮物。
3、組織學生舉行小小“秋裝表演會”。(教師指導學生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充分地表現出孩子對秋裝的感受,對秋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4、觀看錄像《多彩的秋天》、《秋蟲低吟》。
5、評出“秋色博覽會”優秀展示小組,并頒發獎章。
活動(六)——我的新發現。
2、捕捉、飼養秋蟲或制作標本的學生拿出自己的昆蟲或標本交流自己捕捉(做標本)的過程,飼養、觀察所得。
活動(七)——留住秋色。
1、教師播放多媒體課件,背景為美麗的秋天。同時組織學生每人對秋娃娃說一句話,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2、布置學生繼續仔細觀察秋天,捕捉秋天里的新發現,然后把它帶進教室,補充到“秋色博覽會”中來,讓大家繼續與秋天交朋友,從秋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三
1.情感與態度。
通過圖片,感受秋天的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在動手做、送禮物中發展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愛好。關愛他人的親情、友情。
2.行為與習慣。
增強學生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行為意識,樂于參加各種科技活動和實踐活動。
3.認識自然界常見的植物,了解它們的葉形、花朵、果實和種子;學習一些簡單的葉子畫、果皮畫、種子畫、花瓣畫等制作方法,在小制作活動和送禮物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能力。
4.過程與方法。
在各種小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嘗試用多種方法來進行制作。
二、活動準備。
1.制作多媒體課件《秋景圖》《雕刻圖》。
2.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小制作的`原料,如:秋葉、花瓣、種子、蘋果等;準備好剪刀、小刀、膠水、透明膠等制作工具。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學生談看后的感受?
2.學生交流在哪里找到的秋天。
3.教師展示秋姑娘寄給的禮物。
4.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材料。
活動(二)我來“露一手”
1.學生欣賞雕刻圖片和實物及作品展示。
2.學生制作作品。
活動(三)送禮物。
1.學生將作品送給秋天。
2.學生將作品送給親朋好友。
3.教師總結。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四
一大早,媽媽陪著我來到林大校園,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撿落葉。
?校園里非常安靜,秋風習習,樹上的葉子有的變黃了,有的變紅了,還有的'葉子依舊是綠色的。很多黃色的葉子隨著一陣秋風吹來,如同漂亮的蝴蝶從樹上飄落下來。地上鋪一層落下來的樹葉,好像蓋上了薄薄的被子。我撿了好多樹葉,有馬褂葉、有銀杏葉、有梧桐樹的葉子,還有很多我叫不上名字的葉子。
?回家后,我看著一大包撿來的落葉,對媽媽說:“媽媽,不知道老師用樹葉給我們上什么課?我覺得很奇怪。”媽媽說她也很好奇,不過到上課的時候就知道了。吃過飯后,媽媽跟我說,發揮你的想象力,我們用撿來的樹葉做剪貼畫好嗎?我很贊成,我拿來膠棒、剪刀和紙,開始忙活了,我用樹葉做了金魚、松鼠、蝴蝶、帆船、太陽、大山、大公雞、小鳥、孔雀、樹、草、花、還有跳舞的女孩。媽媽說,你太棒了,用你的巧手剪秋天。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五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8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1、能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2、初步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說一段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情導入。
1、板書課題:4、秋天。
2、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秋高氣爽秋風蕭瑟秋實累累秋雨綿綿秋風習習一葉知秋春華秋實秋桂飄香)。
3、教師適當講解。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呢?你能用幾句話描繪一下嗎?可以用上上面的詞語。
5、詩人王宜振寫的這首《秋天》的詩歌將告訴我們秋天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跟著詩人的腳步去感受。
二、自讀課文,感知大意。
1、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注意長句子的停頓。
(2)你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把它畫出來。
(3)每小節的只要意思是什么?全文主要寫了什么?
2、檢查自學。
(1)檢查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2)檢查自讀課文的情況。
a、同桌互查自讀課文的情況。
b、指名朗讀課文。
c、說說大意。
d、交流質疑。
3、那么,這首詩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
根據回答板書:
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
4、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園里你能看到什么?詩人又看到了什么?
對比:(1)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蘋果葡萄……。
(2)金黃的稻穗成熟的向日葵五彩繽紛的野菊花漲紅了臉的蘋果紫色的葡萄……。
5、小結:課文用擬人的手法,優美的詞語來展現秋天的美,很有情趣,也飽含感情。
三、賞讀第一部分。
1、讀。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
2、說。
一首好的詩歌它的語言是有生命力的,這一小節你們覺得哪些詞充滿生命力?說說你的理由。
3、小結。
4、讀背。
四、布置作業。
1、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評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我們也知道了語言其實是有生命的,今天我們就來細細品讀這首詩歌。
2、指名朗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
(一)2—5小節。
出示:秋風來到____,在那兒_____。
2、是呀,她所到之處都留下了秋的足跡,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出示:秋風飄到_____,______。
3、小結:看來同學們也能當詩人,因為你們也有讓語言充滿生命與活力的本領。我們來看課文,用你詩人一樣的眼光來欣賞這首詩的某一句或某一段,將自己的欣賞所得和大家做一次交流。
4、學生默讀課文,準備。
5、引導交流。
6、學生選擇其中一段練習感情朗讀。
7、指名學生分小節朗讀。
(二)6小節。
1、面對著這樣美麗的秋景,詩人的心又涌出怎樣的想法呢?我們來看詩歌的第六小節。
2、指名朗讀。
3、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句話的?
(1)“柔韌的梳子”、“井井有條”——許多植物的果實成熟了,高低錯落,顏色分明,讓人賞心悅目,顯得井井有條。
(2)“發亮的汗珠”、“閃耀”——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里,人們在田野上辛勤勞動,灑下勤勞的汗水,然而內心卻是喜悅的,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成熟的果實,更是一種希望。這句話也暗含著: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獲累累碩果。
4、小結:詩人就是詩人,他們的詩句往往是“話中有話”,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讀出這種“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三)7小節。
1、詩歌的最后一小節作者又蘊含著怎樣的“言外之意”呢?
2、指名讀,交流。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三、寫作實踐,拓展延伸。
1、秋天是美麗的,它在每個人的心中又是各不相同的,選擇詩歌中所描繪的一種景象,以“走進秋天”為題,將描繪這種景象的詩句改寫成一段話。
2、交流。
四、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六
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讓幼兒認識水果蔬菜的基礎上認識一些農作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農作物,知道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體驗秋天豐收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兒愛惜農作物,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難點。
鼓勵幼兒圍繞話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農民伯伯田間勞作場景錄像。
2.每位幼兒帶1-2個水果或蔬菜。
活動過程一.提問激發幼兒談話興趣。
小朋友你們喜歡秋天嗎?
那你最喜歡秋天的什么?
二.引導發現。
1.觀看錄像。
提問:小朋友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干什么?(收割玉米.摘棉花等)。
農民伯伯是怎樣勞動的,我們來學學好不好。(幼兒分組。
進行表演)。
小朋友你們看農民伯伯在勞動的時候累不累呢?(累)。
那我們要怎樣做呢?(愛惜糧食)。
2.小朋友秋天還有許多的水果和蔬菜,你們最喜歡吃什么?為。
什么?
三.交流討論(給水果.蔬菜找家)。
1.幼兒向小伙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是什么?
2.把帶來的水果或蔬菜放到水果區或蔬菜區。
3.幼兒自由交談,學會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蔬菜名稱。
外形.味道.及用途,然后進行分類。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七
一、教學要求:
1.認識秋天的特點。
2.學習9個生字,理解“那么、熟了、黃澄澄”等詞語。了解“金子、運動場、傘、電報”所比喻的事物。
3.學習由上到下、由遠到近的觀察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初步了解比喻句;“稻”的字形分析。
三、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四、教學時間:
四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現在是什么季節?我們一年級學過《秋天到了》一課,哪位同學能背誦一下課文?(學生背誦)今天我們再學習一篇描寫秋天景色的課文。板書《秋天》。
二、指導學生觀察圖畫,初步了解圖意,學習觀察方法。
1.出示掛圖,指導學生從上到下、從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哪些景物?(天空、云朵、燕子、稻田、池塘、梧桐樹、落葉、小魚、螞蟻)(梧桐樹、落葉喬木)。
2.仔細觀察天空、云朵、稻田、梧桐樹是什么樣的?(藍藍的天空,幾朵淡淡的白云,金黃色的稻田,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一片一片飄落下來)。
3.仔細觀察燕子、小魚、螞蟻都在干什么?(燕子邊飛邊叫,小魚在水里游,小螞蟻跪在地上)。
三、借助漢語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不準的先拼讀再直呼。保證中差生有時間讀完課文。
2.再自由小聲讀課文,速度稍快一些,讀準字音,并標上自然段的序號。
3.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不準的字音。(“一”的變調:y@y3ny0d@y0pi4n;前鼻音:云y*n金j9n;輕聲字:么、著、了、的、子等)。
4.指導讀好長句,在需要停頓的地方畫“/”。(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藍天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5.讀好感嘆句。(“電報來了,催我們趕快到南方去呢!”體會小燕子愉快的心情)。
6.聽錄音,在腦子里浮現秋天圖畫。
四、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八
編創表演課《巧巧手》是小學音樂課改教材第二冊《巧巧手》單元中的一節綜合課,它綜合了本單元中的歌曲、欣賞曲,把學生帶到勞動情境中去感受、體驗、創造勞動美,將勞動動作提煉成富有節奏感和美感的`舞蹈動作,體現藝術來源與生活,更高于生活。讓學生體驗勞動的愉快,懂得勞動是光榮的,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勞動的意識和情感。
本課所體現的教學基本理念:
1、以審美為核心。
以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為主線開展教學。
2、以興趣為動力。
創設情境,富有童趣,進行歌舞、游戲。
3、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面向全體,發展個性。
4、教學方法、手段新穎。
情境法、啟發引導、演示法、小組討論法、形體動作法等。
多媒體課件、錄像片段、錄音機等。
5、評價形式多樣。
師評(指導)、生評——互評、小組評、集體評。
6、學科綜合,體現多元文化。
音樂本學科綜合,繪畫、建筑、雕刻、剪紙等多元文化。
7、合作交流——小組編創表演,評價。
文檔為doc格式。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九
全詩一共七小節,以自然空行為標志。作者用兒童化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美。
作者走進田野,來到小路上,來到果園里,來到莊稼地,看到了秋天一、特有的情景。桂子飄香,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玉米高粱都成熟了,所以覺得這樣的秋天更紅更嬌,這樣的空氣更甜更好。更重要的是他還看到了忙碌的人們,是這些勤勞的人們“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使“秋光閃耀”。而對于孩子們來說,物美比較形象,但物因人更美酒很難體會了。
如此美好的甜蜜的豐收的秋天,讓作者覺得應該珍藏秋天,其實想珍藏的還有農民伯伯辛勞的身影,想珍惜的還有悄悄流逝的歲月。當然孩子不一定要能體會到作者“時光易逝需珍惜”的內心。
文字是抽象的,情景是熟悉的,要讓孩子揣摩其情感及寫作的妙處卻是不容易的。
在蹲下來解讀教材的基礎上,我有了初略的教學設計:
1、與自己初寫的文章比較,指導觀察:
作者為了寫好秋天,去了哪些地方?(觀察要全面)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觀察要細致)為什么不寫我們這里隨處可見的四季常青的香樟樹?不寫常開的月季呢?(觀察要有選擇)。
2、秋天,在作者的筆下特別美,請認真讀一讀,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寫的?(擬人、比喻和對偶)。
3、在感悟中,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想法。
導入貼近學生。早晨到校,我立即翻閱學生回家試寫的《秋天》,做到心中有數。一上課,就問學生昨天的寫作過程。有的說,我先進了自家的菜園看了看,再寫的。有的說,我在樓上遠看秋天的`田野,然后寫的。此時,沒有批評,只是拋了問題: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呢?讓我們隨作者的筆走進秋天。
巧妙突破難點。讓孩子品悟秋天里人們的勤勞與美是一個難點。我是承接著學生理解,這樣提問:蘋果嚷著我成熟了,葡萄嚷著我成熟了,玉米說,來摘下我吧,高粱說,快來豐收吧!他們這些急切的話語,農民伯伯聽到了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聽到了”。我神秘地對他們說:讀一讀上下文,在文章中找到相關語句證明你的想法是正確的。
思索片刻,有孩子說:農民伯伯聽到了,他們來到田野,快樂地打豐收,雖然汗流浹背,但很高興。詩中說:“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閃耀。”我贊賞她會讀書,然后,請大家讀一讀,這兩句話,說說從這兩句話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樣一來,大部分孩子,都從這兩句話中,感受到了秋天因為勤勞的農民伯伯而更美了。在此基礎上,請孩子們再讀第六小節,說說農民伯伯“聽到了”的其它理由。于是學生理解了“柔韌的梳子”,就是農民伯伯的鐮刀,就是農民伯伯的勞動工具。在理解“井井有條”時,我覺得很遺憾,孩子們沒有見過豐收后以壟壟整齊的莊稼地。所以只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如果此時能用上一張圖片展示一下,該多好啊!
課后作業有效。仔細觀察秋天,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去描寫你看到秋天。一課一得,寫話訓練與文章特色相連,我覺得應該是有效的作業。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十
教學目標:1、能理解勞動的愉快,并用輕松愉快的`聲音邊唱邊表演《粉刷匠》。
2、聆聽音樂《我有一雙萬能的手》,感受體驗,、審美。
教學重點:用輕松愉快的聲音邊唱邊表演。
教學難點:用輕松愉快的聲音邊唱邊表演。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
2、復習柯爾文手勢。
3、復習上節課內容。
1、導入。
2、聆聽《我有一雙萬能的手》。
(1)完整地聆聽歌曲。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會做什么事?你會做什么事?
(2)復聽歌曲,隨著歌曲做表演。
3、表演《粉刷匠》。
(1)完整聆聽范唱,盡量記住旋律的音調。
(2)復聽范唱,心理默唱,看誰記得的旋律多,試著唱唱,可分小組唱。
(3)隨錄音唱歌詞。
(4)邊聽錄音邊唱。
(5)跟著教師完整地像唱歌詞一樣唱歌譜。
(6)討論。準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小結。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十一
1、欣賞作品中豐富的色彩搭配,學習表現秋天的美。
2、通過觀察畫出印象中的秋天。
3、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
1、欣賞兒童詩。
秋風吹,引導幼兒回顧對秋天的印象。
2、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表現秋天景色的繪畫作品。
(1)教師:請你們看看這幅畫畫的是什么地方?路邊有什么?
(2)小結:這是畫家畫的秋天的美麗圖畫,他畫出了秋天晴朗的天空,彩色的樹木,以及落滿樹葉的街道,看起來秋天很美麗。
(3)教師:假如你要畫美麗的秋天,你會畫些什么?
(4)引導幼兒欣賞掛圖中的其他兩幅作品。
3、幼兒自由繪畫,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1)幼兒自由繪畫,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2)評價,展示幼兒作品:你最喜歡哪一幅畫,為什么?
本次活動從目標的的完成情況來看,還是基本都完成了三條目標,但在前半部分幼兒欣賞秋天圖片時,我讓孩子表達的不夠多,應該多給孩子一些說的機會,讓他們多說說自己對秋天的理解以及他們眼中的秋天。在孩子作畫的過程中,應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作畫的過程,而我過多的強調了作畫的過程和步驟,以至于最后的作品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在今后的美術活動中我會在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上多下工夫。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十二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2、知識技能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3、過程和方法目標。
(1)誦讀法。
(2)品析語言美,想象畫面美。
(3)與課后《秋景》(美國?狄金森)及其他寫秋的詩句作比較閱讀。著重品析在內容、感情、語言、意境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教學重點]。
揣摩品味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品味優美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幻燈片、錄音機。
2、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吟詠古詩,走進秋天。
1、導入新課:秋天,是一個富于詩意的季節。多少詩人因秋的到來而獲得了靈感。同學們知道哪些詠秋的詩句?(學生背誦詩句。)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是豪邁的秋;“秋風秋雨愁煞人”是憂傷的秋;“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是寂寥的秋。秋天還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有清淡的神韻,深情的懷念,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何其芳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幻燈展示)。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重慶萬州人。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志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與卞之琳、李廣田合作出版詩集《漢園集》,1937年出版散文集《畫夢錄》。《秋天》選自何其芳早年創作的詩集《預言》。詩人將視野投向鄉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動場景,以觀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現一派明朗純凈的詩意詩風。
3、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幻燈展示)。
a、正音。
b、解釋詞語:
丁丁:伐木聲。
肥碩: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
棲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清洌:水清。
寥闊:高遠空曠。
枯涸:干涸,沒有水了。
夢寐:睡夢。
二、朗讀詩歌,聆聽秋韻。
要求:朗讀時要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要讀出感情。
1、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學生點評;
4、學生點評,老師隨機點撥;
5、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學生在小組內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
三、整體把握,暢覽秋光。
問題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詩共三小節,如三幅美圖,請你用簡潔的文字分別給它們擬個標題。學生討論合作完成。
師點撥:三幅圖,即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問題2:仔細閱讀,從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師點撥: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洌,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問題3: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師點撥:由遠及近的順序。
問題4: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師點撥:抒發了熱愛秋天、贊美秋天的感情。
四、欣賞佳句,細品秋味。
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從內容與修辭手法等方面分析)。說之前先在課本中寫出簡單的批注。
佳句賞析參考: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輕松、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此比喻似拙實妙,是一個倒裝句,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耐人尋味,與漁人生活聯系起來,實在而又能引起人的聯想。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五、展開想象,繪出秋色。
推薦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其余學生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1、小組交流:把自己想象的畫面說給四人小組的同學聽,其他三位同學適當給予補充或指出不當之處。
2、全班交流:請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然后描繪畫面。
3、學生點評,老師補充。
4、背誦比賽:齊讀――自背(先一段一段背,然后背整首詩)――齊背――個人或小組比賽背誦。
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六、遷移訓練,再譜秋歌。
1、秋天南飛的大雁是一首清遠的詩,秋天廣袤的天空是一首嘹亮的歌,秋天黃昏的大海是一幅遼遠的畫,秋天深情的叮嚀是一杯相思的酒。在你的心中,秋天是什么呢?請用你最具感情的語言描繪你眼中的秋。
2、全班交流,評選出優秀詩文。
總結:同學們筆下的秋雖各不相同,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體現了美,我想,這都是由于我們受到了何其芳詩歌的美的熏陶,才有了這么耐人尋味的秋天。“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現在正值金秋十月,讓我們走進這碩果飄香的季節,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用一雙慧眼去發現美吧。
七、課外作業。
1、仿寫練習。
例句: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秋高氣爽,愛她的云淡日麗,愛她的香飄萬里。(排比)。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閱讀:欣賞美國詩人狄金森的《秋晨》,說說這首詩展現了什么樣的畫面;這首詩所展現的畫面和課文相比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板書設計:
農家豐收圖(棲息)。
秋天霜晨歸漁圖(游戲)表達熱愛贊美之情。
少女思戀圖(夢寐)。
《秋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現代詩,描寫的是多姿多彩的鄉村秋景。該詩語言生動,意境優美,詩中有畫,畫中有情,是一篇極適合朗讀的佳作。為實現《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審美素質”及培養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一目標,依據本詩的內容及特點,我設計了“吟詠古詩走進秋天”、“朗讀詩歌聆聽秋韻”、“整體把握暢覽秋光”、“欣賞佳句細品秋味”、“展開想象繪出秋色”、“遷移訓練再譜秋歌”六個教學環節,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課內向課外逐步提高學生對文本欣賞、創作、想象的能力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我立足文本,以朗讀貫穿始終,以品味語言為核心,以體會意境為重點,以學生活動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方法,真正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2、抓住景物的特點,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觀察,樂于與人交流。
3、能按照一定順序進行描寫,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語言通順,體現秋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學會有順序、抓特點地觀察和描寫。體現秋天的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入新課。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充滿喜悅與收獲的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我們的身邊。那么,日常生活中通過你對秋天的觀察,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你眼重的秋天嗎?(學生自由描述。)。
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到室外走一走,觀賞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這節課就讓我們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寫寫我們眼中的秋天。揭示課題。
二、有序觀察抓特點。
(一)、走進大自然。
(二)、走進田野。
1、學生仔細有序地觀察,在來抓住景物的特點來說一說,可以和同桌進行交流,互相補充,看哪桌合作得好?(學生自由觀察,互相交流。)。
2、指名匯報,同學之間互相補充,互相。
3、教師表達的優缺點。
(三)、走進田野。
2、全班匯報、交流。互相補充、。
三、用我筆寫我心。
1、學生動筆文,可以寫一段,也可以寫幾段。
2、指名讀,學生。
3、教師。
四、全課說收獲。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吧!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十四
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孩子們在秋天里是快樂的,他們有數不清的發現:形狀各異的秋葉、五顏六色的果實、金色的稻穗、紅紅的高粱、雪白的棉花等等。經過孩子們的一系列觀察、制作,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幼兒積極探索、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圍繞“金色的秋天”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帶孩子們去大自然尋找秋天,利用孩子們帶回來的秋天的自然物標本,進行剪剪、切切、拼拼、帖帖等各種操作技能,選擇各種材料自由表現,大膽想象、創作秋天豐收的景象、田野的美景,感受秋天的豐富性。在活動中充分地體現了綜合性、主動性、創造性。
1、感受、梳理秋天看到的景色,熱愛大自然。
2、能把觀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大膽的運用各種美術方式和材料表現出來。
3、能用較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秋天的一些主要特征,進一步加深對秋天的認識。
課件:搜集有關秋天的圖片及光碟。圖片:大樹、蘋果、梨子、柿子、樹葉。
字卡:金燦燦,紅彤彤,果實累累。
一、歌曲《小樹葉》導入活動,引出主題。
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秋天)。
那你們知道秋天有什么變化呢?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圖片,來去尋找多彩的秋天吧!
二、出示課件,引導幼兒欣賞畫面,感知秋天的變化。
1、欣賞第一幅圖感知楓葉的特征。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幅圖表現的是哪一個季節嗎?
那請你們仔細的觀察一下,小樹葉都有什么變化呢?
有沒有小朋友見過它,知道它的名字呢?
小結:楓葉的葉子很小,到了秋天葉子就會變成紅色,像我們的手掌。
2、欣賞第二幅圖感知梧桐樹葉的特征。
師:你們在這幅圖中,觀察到了什么呢?
小結:梧桐樹葉的葉子很大,秋天到了樹葉會變枯變黃,像手掌一樣。秋天有各種各樣的秋樹和秋葉,它們到了秋天就會變得枯黃,然后飄落下來,秋天呀!還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各種各樣的水果都成熟了。
師:你們知道秋天都有什么水果嗎?
3、欣賞第三幅圖秋天的水果,感知秋天水果的特征。
小結:秋天可真是果實累累呀!
4、出示字卡果實累累。
5、欣賞第四幅圖秋天的柿子樹,感知柿子樹的特征并認識詞語紅彤彤。
師:秋天到了紅彤彤的柿子掛在枝頭,好像一個小燈籠一樣,很美很美。你們覺得美嗎?
小結:秋天還有很多的顏色需要我們仔細的尋找,就請小朋友們跟著張老師一起去秋天的田野上看一看吧!
6、欣賞第五福圖秋天的田野,感知田野的美并學習詞語金燦燦。
提問:秋天的田野是什么顏色的呀?田野上都有什么?農民伯伯在田野上面干什么呢?
小結:秋天的田野是一片金黃色,金燦燦的稻穗都成熟了,農民伯伯正在收割稻穗。
三、出示大樹媽媽,讓幼兒運用手中的材料,來裝飾秋天里的樹。
幼兒一邊制作教師在一旁、指導。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瞧,大樹媽媽被我們裝飾的多美啊,樹上還結著各種各樣的水果,可真是一棵神奇的大樹啊。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十五
活動目標:
1.逐步增強遇到的心理素質,不斷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2.學會流鼻時簡單的自我救護方法。
重難點分析:
重點:學會流鼻時簡單的自我救護方法。
難點:意外事情不慌張,想辦法克服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鼻子出血我不怕》教學掛圖四張,餐巾紙、毛巾。
心理準備:幼兒已初步了解的特點及功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啟發談話“秋天的天氣”,導入課題。
2.請幼兒猜謎語:“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二)展開
1.講一講:鼻子出血怎么辦。
指導語:咪咪經常挖鼻孔,有一天挖鼻孔時鼻子出血了,他大聲哭著不知道怎么辦。請小朋友幫咪咪想個辦法。”
提問:咪咪為什么會流鼻血?流鼻血時應該怎么做?
2.學一學:鼻子出血能急救。
(1)結合掛圖,教師觀察講解。
(2)小結:鼻子出血時不能慌張、不害怕、不大聲哭鬧。首先要用手捏住鼻翼,頭稍向前傾斜,再請老師或家長幫忙處理。也可以用濕紙巾卷成條塞住留血的鼻孔,抬起另一側的手臂;還可以用毛巾冷敷。如果一直流血不止,要到醫院及時治療。
3.看一看:鼻子里面有什么。
提問:鼻腔內有什么?
小結:鼻腔內有很多細細的血管,如果不注意保護它、經常的挖鼻孔,鼻子就會出血。
4.說一說:保護鼻子有辦法。
提問:怎樣保護好我們的鼻子?應該養成那些良好的習慣?
小結:正確擤鼻涕;不挖鼻孔;不往鼻孔內塞東西;游戲時注意閃躲,避免不小心碰撞到鼻子;多喝水;少吃巧克力。
(三)結束
根據幼兒語言表述的連貫性、正確性以及掌握情況等方面進行評價。
2023年巧手剪秋天教案(匯總16篇)篇十六
1.了解月餅制作的過程,發展團、壓、切等技能。
2.學會利用工具創造性地裝飾月餅。
3.體驗中秋節做月餅的快樂情感。
1.每人一份橡皮泥、橡皮泥工具、蛋糕盤。
2.課件。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又圓又方,又甜又香,平時少見,中秋用上。
在中秋的時候吃月餅是咱們的習俗,但是在平時的時候都很少吃。
教師小結:月餅的花紋有很多很多,有直線的、斜線的、波浪線的等等。
3.今天咱們一起來制作一個圓形的月餅,怎么來做呢?之后教師演示:先搓圓再壓扁,然后在泥面上畫花紋。
4.小組討論:咱們可以用小刀在上面刻花紋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花紋?鼓勵幼兒說出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的方法。
5.幼兒利用各種道具創造性地制作月餅,教師巡回指導,對于做的好的幼兒要及時給予表揚,并隨時給其余幼兒展示,讓其余幼兒學習。
7.給幼兒展示各種不一樣的月餅圖片,比如:小魚的、憤怒的小鳥的、多啦a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