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一些優秀的教學工作計劃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教學設計的靈感和思路。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一
狹義上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氫元素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鹽、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鹽、碳化物、碳硼烷、部分有機金屬等主要在無機化學中研究的含碳物質。
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所有的生命體都含有機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質、糖、血紅素、葉綠素、酶、激素等。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物的遺傳現象,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此外,許多與人類生活有密切相關的物質,如石油、天然氣、棉花、染料、化纖、塑料、有機玻璃、天然和合成藥物等,均與有機化合物有著密切聯系。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二
1.了解什么是有機物及與無機物的區別,了解食物中常見的有機物。
2.初步認識有機物的有關特點及生活中的有機物,養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教學重點。
1.了解什么是有機物及與無機物的區別。2.初步認識生活中的有機物。
教學難點。
1.有機物及與無機物的區別。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調查廚房中常見的食品、調味品、廚具等中所含物質分別屬于哪類物質,是否有分類不明確的,請記錄下來。
教學過程。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對有機物的概念有初步認識。
板書:有機物的概念(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少量含碳化合物外)無機物的概念。
學生理解概念并記住特殊的例子。
培養學生用對比的思維來記憶和理解概念。并注意一般和特殊的關系。
創設問題:展示三種有機物的結構圖,請同學來說明為什么有機物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學生看圖,進行思考。并結合課本中的內容回答問題。
培養學生空間智能,通過圖分析從而得出結論。創設問題:請同學們比較三種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教師講解,并展示蛋白質分子結構模型。引出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自我設計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通過實驗獲得知識的能力。
活動1:我們的廚房中有許多物質,你能找出哪些物質里含有有機物嗎?我們來比比看誰找得多?學生搶答。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活動2:在廚房中有許多物質都是食品,許多食品中含有有機物。你知道這些食品中都含有哪些有機物嗎?投影(食品圖片)。學生分組活動并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以及科學素養的培養活動小結:先將食品進行分類,然后再討論其含有的成份。
教師講解:食品中的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等是人體所需的有機營養素,不同的食品中含量不同。
使學生知道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是有機物。創設問題:
1、你知道人體需要哪些營養素?
2、哪些食品富含這些營養素?投影(各種各樣的食品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對有機物存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有所認識。
教師講解:糖類、蛋白質、油脂、維生素、礦物質、水是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因此,要想營養均衡,我們必須合理使用膳食。尤其是青少年不能偏食,不能挑食。保持健康,并學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三
1.通過學生親自收集體會學習和社會與生活及經濟建設的密切聯系。
2.通過探究實驗體會探究過程的樂趣,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的性質。
3.通過列舉應用,培養學生關心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并學以致用的思想。
設計流程。
教材分析。
學
生
分
析
1、學生以前未學過有機物,雖然接觸到的有機物較多,但并不知道有機物的概。
念,對性質也不甚了解,所以安排本節,對今后學習很有幫助。
2、我校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家庭,家庭經濟狀況不佳,寄宿在學校對現代化信息。
課
程
目
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認識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機化合物,在性質上有一些共同特點。
過程與方法:
1、進一步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能自主設計實驗方案。
2、初步學會從實驗中做出正確結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體會動手實驗的樂趣,感受實驗過程,進一步認識實驗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探究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2、認識有機物在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難點。
實驗方案的設計。
教學手段。
實驗與多媒體。
[4][5]。
教學教案錄入:admin責任編輯:admin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四
1、學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種顏色的物體,并進行歸類。
2、促進幼兒比較,綜合能力的發展。
1、環境創設:創設春天花園的情景,花園里有紅、黃、白、三種顏色的花若干朵。
2、 物質準備:花籃若干個,紅、黃、白蝴蝶頭飾各幼兒人數的三分之一,錄音機,音樂磁帶。
(一)幼兒伴隨著輕柔的音樂,自由地到春天的花園里參觀。
提問:花園里有幾種顏色的花?都有哪幾種顏色?
(二)教師講訴故事《三只蝴蝶》(經過改編)
提問:
1、故事里有幾只蝴蝶?她們是什么顏色的?
2、她們喜歡什么顏色的花?
(三) 引導幼兒進行按顏色分類。
1、以“送花”的游戲,引導幼兒進行顏色的分類,并請幼兒自行檢查是否送對了花。
(1) 請幼兒給紅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2) 請幼兒給黃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3) 請幼兒給白蝴蝶送它喜歡的花。
2、以“避雨”的游戲,引導幼兒進行把顏色分類。
(1) 教師講解游戲玩法
玩法: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蝴蝶的頭飾,扮演蝴蝶,在花園里自由飛翔玩耍。當聽到打雷的`聲音后,趕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花朵避雨。當太陽出來后,蝴蝶高高興興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游戲。
(2) 幼兒游戲,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是否找到對顏色。
(四)幼兒在游戲中自然結束活動。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五
[摘要]針對目前我校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分別從實驗課程的設置、考試方式及教學模式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實驗課程;考試方式;教學模式。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是制藥、藥學、中藥等藥學類專業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專業基礎課。
本課程主要講述紫外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譜的基本理論與一般解析方法及四大光譜的綜合解析方法。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有機化合物結構波譜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并能應用光譜法對有機化合物進行結構解析。
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們發現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學生普遍反映波譜解析中各大光譜學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內容過于抽象,難以理解,更不用說讓他們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去識圖、解圖,最終推測出未知化合物的結構,因此學習波譜的熱情并不高漲,而且還引不起足夠的重視。
經過調查發現,上述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我校有機波譜解析課程內容設置中沒有實驗內容,由于和實踐脫鉤,學生不能把抽象復雜的知識具體化、簡單化,所以覺得難度較大且枯燥無味,也意識不到該門課程的重要性;第二,波譜解析課程內容涉及到分析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等多學科的知識,知識點多、難而且系統性不強,如果學生基礎沒有打好,很難把這門課學好,所以大部分學生沒有興趣,有的就干脆放棄;第三,因為考試壓力較大,學生沒有心情培養興趣。
因此筆者認為要提高我校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教學模式的改革。
1開設實驗課程,加強實踐教學。
目前國內大多數中醫藥院校都開設了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理論課,但對于波譜解析實驗課程國內高校幾乎未有獨立設課的先例,更沒有統一的參考教材。
由于僅從課堂上講授理論對于波譜解析課程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加大實踐課堂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技能。
學校可根據自身開設相關波譜實驗的條件,自行編寫《波譜解析綜合實驗》講義。
講義中盡可能包含基礎型、綜合型和設計型三種實驗類型。
基礎實驗可編排紫外光譜、紅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譜及質譜的`實驗內容,讓學生掌握如何應用每種波譜進行已知簡單化合物的定性和結構分析;綜合實驗是利用“四大光譜”進行綜合分析的實驗,讓學生懂得如何應用現有波譜學知識進行未知化合物結構分析;設計實驗是設計型開放實驗,集分離及結構表征為一體,可以以我校教師科研項目內容為基礎,發表科研論文,以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際科研能力,為他們后續從事科學研究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實踐基礎。
2改變考核方式,培養綜合能力。
考試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而不僅是評價教與學效果的一種手段,它對整個教學活動有強化功能、檢測功能和反饋功能。
更重要的是,適宜的考試方式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其應用所學知識的實際能力。
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作為一門難度較大的課程,大多數院校均采用一次性閉卷考試,這種考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質量,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目前我國高校均實施學分制教育,有機化合物波譜解析作為我校藥學專業的限定選修課,既能防止學生避重就輕,同時有一定的選擇余地,但傳統閉卷的考試方式使學生由于害怕考試不及格而把這門課拒之于門外,有的學生即使選了,也覺得壓力很大,根本沒有精力去培養興趣。
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應采取一種積極的、合理的考試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他們學習波譜解析的積極性。
筆者認為在開設實驗課的前提下,可以把實驗作為一部分考試內容記入總成績,同時參考平時表現,具體操作如下:理論部分采用閉卷或開卷考試,占總成績的40%;實驗部分占總成績的40%,主要是培養學生波譜分析實驗技能,拓寬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應用基礎理論知識去解決化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這部分主要以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態度、平時行為表現等為基準。
3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波譜分析課程由于內容比較抽象、信息量大、內在規律性不強且有大量的經驗數據,對于初學者往往枯燥無味,常有不知所措。
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各類有機化合物“四大光譜”特征信息及內在規律的理解,以便讓學生能從中找出一些內在聯系,避免死記硬背,在課堂教學中應始終貫徹一條從同一類化合物某一光譜特征出發,抓住共同特點,領悟同一類中不同化合物的光譜相關特征峰;而且要善于運用聯系對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系統掌握更多光譜知識,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識圖、解圖的能力。
由于波譜解析課程中涉及到許多數量巨大、內容復雜而非文字形式的圖片信息,采用傳統的“粉筆+黑板”的教學模式很難將信息準確地表達出來。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六
1、在活動中體驗根據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嘗試同時按兩種特征分類。
2、提高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養成有序整理的好習慣。
3、體驗分類活動的樂趣。
1、教具準備:“吹泡泡”。
2、學具準備:“吹泡泡”;印有不同數量、顏色、種類的植物(水果、蔬菜)和交通工具的實物圖片若干;白紙、鉛筆;玩具柜放置具有明顯特征的玩具(材料、顏色、大小等)。
3、《操作冊》第四冊第1―2頁。
1、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
走線,線上游戲:按要求做動作。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和教師一起走線。音樂結束后,教師可同時說出幼兒的兩種外部特征,請具備這兩種特征的幼兒做一些動作,如:請扎了辮子的女孩子原地轉個圈,請穿黃色衣服的男孩子跳進圈子里等。
2、集體活動。
(1)幼兒操作教具,感受分類。
創設情境:請兩名幼兒玩吹泡泡的游戲,看,他們吹的泡泡真多呀!
請幼兒拿出學具“吹泡泡”,將兩名幼兒吹的泡泡分成兩類,說說是按什么特征分的,再將這些泡泡分成四類,說說是按什么特征分類的(顏色、大小)。
(2)猜猜他是誰。
幼兒2人一組,一名幼兒說出班上某個小朋友的兩種明顯特征,另一名幼兒猜猜他是誰。交換角色玩游戲。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兩種特征給班上小朋友分類,如:梳辮子的女孩子分一類,其他小朋友分為另一類等等。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做《操作冊》第1頁的活動“分餐巾”。
第二組:對食物圖片進行分類。可同時根據類別、顏色、數量等兩種特征分類,并記錄下來。
第三組:將玩具柜的玩具按兩種特征分類并擺放好。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交流小結,引導幼兒將學具及分組操作材料收拾整齊。
1、完成《操作冊》第4冊第1―2頁的活動。
2、建構區活動結束后,請幼兒按新的分類特征收拾整理玩具,如按材質、屬性、顏色、大小等。每周可調整一次分類的特征。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七
1、常識性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及性質上的一些共同特點,能夠判斷生活中的有機物;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物理性質及其可燃性。
2、了解酒精學名、化學式、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重要應用;分辨甲醇及乙醇性質的異同,認識甲醇的毒性;常識性介紹醋酸。
3、常識性介紹煤和石油既是重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能力目標。
1、學生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化學式的過程中,了解科學發明的過程和方法: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法—實施方案—結果分析—得出成果,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2、提高學生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技能。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古代對天然氣、沼氣的'利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聯系甲烷燃燒放熱,說明甲烷可作重要能源以及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意義。
2、通過介紹我國在釀酒造醋工藝方面的重大發明和悠久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3、樹立環保意識、能源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甲烷的教學材料分析:
化學科學的發展,增進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某些化學現象可能影響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
甲烷是繼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鈣等含碳化合物以后又一種含碳化合物,所不同的是,甲烷屬于有機物。有機物知識的增加,是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的一個重要特點。
甲烷作為一種簡單的有機物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但學生卻未必注意到它的存在、它在生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更難與化學聯系在一起。因此經過提示,極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甲烷的廣泛存在,使學生容易收集到相關資料,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
本節教學材料分成“有機化合物”、“甲烷”兩部分,甲烷是重點,有機物的應用是選學材料。前一部分著重介紹有機化合物的初步概念。教學材料在列舉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含碳化合物后,又列舉了蔗糖、淀粉、蛋白質等另一類含碳化合物,使學生對這兩類含碳化合物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接著給后一類有機化合物下了定義。在初中化學里簡單介紹一些有機化合物的知識,有利于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為學生參加社會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的化學基礎。教學材料第二部分著重介紹了最簡單的有機物甲烷,列舉了甲烷的自然存在,對于這些內容,只需要學生有個粗略的了解,在教學中不宜引申擴展。教學材料通過甲烷的燃燒實驗,引導學生思考甲烷包含哪些元素,進而確定甲烷的化學式,這樣有助于辨證唯物論的認識論,而且有益于學生能力的培養。要做甲烷驗純點燃的實驗,并聯系氫氣、一氧化碳也要驗純的知識,說明甲烷在點燃前也要驗純。聯系甲烷燃燒放出大量熱量來說明甲烷可作為重要能源。
本節教學可采用自學、討論、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關于甲烷的教法建議:
可以通過實驗探究甲烷的元素組成,通過甲烷燃燒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引導學生查找有關有機物和甲烷的資料來使學生對有機物有一定的認識,并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組織材料、信息加工的能力。
關于煤和石油的教學建議:。
本節課是常識性介紹內容。
強調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接著又闡述了煤和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通過教學材料的圖片使學生對“煤是工業的糧食”及“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形成較為具體的認識。結合實際介紹我國的煤炭工業和石油工業的發展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并教育學生養成節約能源的意識及環境保護意識。
可在課上播放vcd視頻“煤的綜合利用”、“石油化工產品”等增加直觀性,使學生更易于接受。
關于乙醇醋酸的教學建議:
本節教學材料分為乙醇和醋酸兩部分,乙醇屬于了解內容,甲醇和醋酸屬于常識性介紹內容。
乙醇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物,可以制造醋酸、飲料、染料、香精,還可以做綠色能源——燃料。聯系生產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充分了解乙醇。對我國的釀酒工藝做介紹,使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酒文化歷史。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強調甲醇的毒性,并熟練掌握甲醇、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常識性介紹的醋酸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調料——醋的主要成分,學生對醋酸并不陌生,醋酸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接觸到的唯一一種有機酸,教學材料介紹了醋酸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對醋酸的化學性質只涉及了使指示劑石蕊試液變色,建議議增加課外家庭小實驗:醋與蘇打或小蘇打反應制取二氧化碳。還可用制得的二氧化碳進行滅火實驗。
對課后選學內容的學習,因與生活實際聯系的較緊密,建議利用課上時間組織學生學習為好。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八
教學目標: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歸納能力和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有機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與簡單有機分子的空間構型。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
引入。
有機物種類繁多,有很多有機物的分子組成相同,但性質卻有很大差異,為什么?
結構決定性質,結構不同,性質不同。
明確研究有機物的思路:組成—結構—性質。
設置情景。
思考、回答。
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到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逐漸深入的。
交流與討論。
指導學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機物的球棍模型并進行交流與討論。
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在探究中認識有機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歸納板書。
有機物中碳原子的成鍵特征:1、碳原子含有4個價電子,易跟多種原子形成共價鍵。
2、易形成單鍵、雙鍵、叁鍵、碳鏈、碳環等多種復雜結構單元。
3、碳原子價鍵總數為4。
不飽和碳原子:是指連接雙鍵、叁鍵或在苯環上的碳原子(所連原子的數目少于4)。
師生共同小結。
通過歸納,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碳原子的成鍵方式與分子空間構型的關系。
觀察與思考。
分別用一個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個氫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與原結構有什么關系?
從二維到三維,切身體會有機分子的立體結構。歸納碳原子。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九
《高等有機化學》是化學各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理論課。本課程主要研究有機化學領域內的結構理論與反應理論,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為學生以后的科研工作與繼續深造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通過對該領域內某些重大成果的`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的分析,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課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高等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
掌握有機結構理論和反應理論。
掌握研究有機物的基本方法與基本思路。
具備分析影響反應活性的因素的能力。
三、教學內容、學時分配及講授方法。
建議學時:12學時。
第一節共價鍵。
1-1價鍵理論。
1-2共振論。
1-3分子軌道理論。
1-4雜化軌道。
第二節有機化學中的電子效應和空間效應。
2-1有機化學中的電子效應。
2-2有機化學中的空間效應。
第三節酸堿理論。
3-1無機化學中的酸堿理論。
3-2酸堿質子理論。
3-3酸堿的lewis理論。
3-4軟硬酸堿的概念。
3-5超強酸和超強堿。
授課方法:課堂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輔以討論與提問。
第四節芳香性理論。
芳香性、非芳香性、反芳香性、同芳香性及反同芳香性的判斷。
y芳香性。
方克酸類(選講)。
二茂鐵類物質。
授課方法:學生查閱資料的基礎上,以學生講授討論為主輔以教師講授、總結。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
認識圓形,并說出其名稱,能從眾多圖形中辨認圓形,體驗與圓形寶寶游戲的愉悅。
認識圓形,并說出其名稱,能從眾多圖形中辨認圓形。
1、老師帶領小朋友從圓形城堡門口進去,吸引小朋友的興趣,引出今天的主題,讓小朋友初步感知圓形的概念。
2、老師讓小朋友觀察圓形城堡的環境,通過觀察和比較進一步直觀感受圓形的特征。
3、老師鼓勵小朋友說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體是圓形的,同時老師也要告訴小朋友圓形的基本特征,鞏固加深對圓形的認識。
4、小朋友根據操作材料進行創作,老師在旁邊進行指導,進一步更加直觀的認識圓形的.特征。
本次教案活動是通過帶著小朋友一起參觀圓形城堡,讓小朋友對圓形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然后請小朋友想一想、說一說他們看到了什么。借助故事情節激發了小朋友的學習興趣,并且通過圓形國王送禮物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圓形有一個深入的認識——了解它的特征。在這個環節中,小朋友們都能踴躍的參與進來,并且動手去體驗圓形的特征從而為下一個環節——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奠定基礎。緊接著進入操作環節——給圓形國王送禮物。向小朋友提供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大、小不同的圓),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小朋友不受任何限制保持開放的心態,是小朋友個性化潛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活動目標:
1、感知幾何圖形的外形特征,能分辨不同的圖形。
2、樂于動腦筋,進行創意建構。
3、能按幾何圖形的特征進行拼圖建構。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組。
活動過程:
1、經驗準備游戲:蹲蹲樂,幼兒分組,給每組幼兒命名。
2、操作探索幼兒操作學具幾何圖形,教師提問:請你仔細觀察圖形的顏色、形狀、大小,哪些圖形是一樣的?請將它們擺放在一起。
幼兒給圖形分類,教師個別指導。
3、分享交流發給幼兒學具,請幼兒進行分類。
教師提出拼搭圖形的要求,請小朋友進行自由拼搭。
分享一下誰是圖案最有趣。
4、實踐應用幼兒合作拼搭作品展示與交流幼兒收學具。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如何讓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是我們數學老師一直思考的問題。"按特征分類"這一知識點是小班年齡段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針對孩子們喜好游戲的特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動手參與,調動著孩子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來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們玩中學、學中樂。
1.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分類。
2.能根據物體的特征選擇相應標記,并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3.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顏色、大小有一定的`認識。
物質材料準備:ppt;大小不同的紅、綠糖果卡片;"小貨架"人手一個;標記圖若干。
1.東東的新店開張了,我們一起進去看一看吧!
2.哇,店里有什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3.小結:店里的糖果可真多呀,它們不僅顏色不同,大小也不同。
1.初步探索,糖果分類。
貨架上的糖果看上去有些凌亂,怎樣排放會整齊些呢?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將一樣的糖果放在一起吧!
2.交流講述,分類方法。
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糖果是怎么放的?
小結:你們可真能干,原來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來放糖果。可以把顏色一樣的糖果放在一起,或者把大小一樣的糖果放在一起。
3.探索嘗試,選擇標記。
為了讓顧客挑選時看得更清楚,我們還可以為糖果送上標記。
請你看看你的糖果是怎么放的,然后選擇合適的標記。
4.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5.集體交流,總結評價。
今天小朋友們幫助東東將一樣的糖果放在了一起,為了感謝你們東東拿來一些糖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快去品嘗一下吧。
根據教材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想形狀對于小班幼兒應該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設計了幾個環節讓幼兒通過不同的游戲來反復認識形狀,并分類。通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活動目標:
1、鞏固圓形、三角形、方形的主要特征,能排除大小、顏色的干擾進行。
圖形的分類。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初步的歸類能力。
活動準備:
大的圓形、三角形、方形的胸飾各一個,圓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型積木搭建的圖形王國區域。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到圖形王國,引出課題。
“圖形王國里,有許多的圖形寶寶在搞大聯歡……這時,有三個。
圖形媽媽來了,你們認識它們嗎?(教師逐一帶領幼兒復習鞏固圖形。
的主要特征)。
2、送圖形寶寶回家。
分別讓幼兒拿一種圖形送給相應的“圖形媽媽”,教幼兒說:
“我把xx形寶寶,送給xx形媽媽。”
3、請幼兒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親親“圓形媽媽”的臉,拍拍“方形媽媽”的肩膀,給“三角形。
媽媽梳梳頭,捶捶背,跳到圓形寶寶家,飛到方形寶寶家,游到三角。
形寶寶家等……。
活動延伸:小朋友與各種圖形媽媽分別做游戲(方形、圓形、三角形)。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27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分類的過程,初步體會分類的思想,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培養初步的分類能力。
2、通過操作學會分類方法,能選擇一定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對分好的物體進行簡單的統計。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3、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理的生活習慣,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重難點:
學會按不同分類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具準備:課件、氣球卡片。
學具準備:氣球卡片,白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上課,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數學課,希望大家積極配合,共同上好這節課。
(亂七八糟)。
師:他的家該整理整理了,誰能幫助他。
(生回答,師適時評價)。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們是想把服裝鞋帽放在一起,玩具放在一起,文具用品放在一起。
生活中,我們把同類的物品放在一起叫做分類。分類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整潔方便。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分類與整理(師板題,生書空)。
二、過程。
師:你們問完了,老師又有想問的了,老師想知道每個氣球有幾個,怎么辦?
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用分類的方法來知道氣球有幾個,那么應該怎么分呢?
(生匯報,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師提醒)。
可以按形狀分(板書)可以按顏色分(板書)。
師:那我們今天就來動手分一分,好嗎?不過,分之前,大家要知道分的要求,(出示要求)。
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指導。
學生擺的過程可以找一名學生上前面擺。
出示學生整理結果。
生匯報,師相機補充并指導。師還要完善學生的整理結果,
可以按圖表示整理結果,還可以按表表示整理結果。
師:這兩種表示方法一樣嗎?為什么?(因為分類的標準一樣。)。
師:這是我們按形狀分類的結果,老師很滿意同學們的表現,給你們點個贊。
師:除了按形狀分類外,我們還可以按什么分類?(顏色)。
就請大家拿出剛才的學具重新按顏色分一分,和剛才的要求一樣,記錄并整理,一會向大家匯報。
生匯報。
師:這兩種分類方法的結果一樣么?為什么?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給物品分類可以用不同的標準來分。大家知道了嗎?
我們學習了數學知識,就是用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下面老師就來檢驗一下大家,老師設計了兩個關口,看看同學們能不能闖關成功。
出示檢測題。
師:在生活中,大家還見過哪些分類現象?(垃圾分類,滲透德育教育)。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小班幼兒對于生活中鮮艷的顏色非常感興趣,但由于年齡小,受生活經驗的限制,他們往往會把各種顏色張冠李戴,因此教師必須幫助幼兒梳理有關顏色的知識,使幼兒能正確認識常見的顏色說出其名稱并進行分類。本活動運以游戲的形式貫穿整個活動,采用啟發談話、觀察交流、實踐體驗的方法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邊學邊實踐操作,在情境中認識顏色、區分顏色、學習按顏色分類,在輕輕松松的過程中愉快地參與學習,在游戲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成為活動真正的主人。
1.樂意并愉快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2.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并能正確的.說出名稱
3.按物體的顏色進行分類。
1.課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貓各一只,房子各一座。
2.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小圖片若干。
重點難點:指導幼兒嘗試按物體的紅、黃、藍三種顏色進行分類。
1.準備活動:手指游戲
2.鞏固復習紅、黃、藍三種顏色,并學習分類。
今天,老師帶來了三位朋友,猜猜它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1)出示圖片,紅、黃、藍三只小豬,引導幼兒說出小豬的顏色并為三只小豬取名:小紅豬、小黃豬、小藍豬。
(2)依次出示紅、黃、藍三座房子,請幼兒說出房子的顏色,送小豬回家三只小豬各蓋了一座新房子,現在三只小豬要回家了。請小朋友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3)總結:小朋友們真棒,小豬們都回到自己的家,將相同顏色的物體放在一起這就是按顏色分類。
3.游戲“送禮物給小豬”。
今天小豬們搬新房子,我們一起送東西給他們吧,
(1)幼兒自由進行操作將顏色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送禮物。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將禮物送到小豬這里來。
4.延伸活動請小朋友看一看教室里還有那些玩具和物品是和小豬一樣的顏色呢?
整個活動我以情景貫穿,這符合了孩子的年齡特點,也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導入部分我出示黃、藍、紅三只小豬,然后讓孩子們說說小豬搬新房,送禮物的形式順利地過度到給小豬按顏色分類送禮物給小豬,這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
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情景引入復習紅黃藍三種顏色,第二環節學會按顏色分類、第三環節游戲“送禮物給小豬”。環節清晰,層層遞進。孩子們在操作中掌握了分類的方法。單從目標的達成度、老師和孩子的互動性上看,這節活動是成功的。但在這節活動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需要自己好好的反思。
一、設計的房子,藍色與小豬的顏色不接近,容易產生混淆。
二、在操作環節中,教師的操作要求說的不夠清楚,導致幼兒在操作時比較沒有目的性。操作材料的選擇上,原本選擇了三只顏色的圖片,讓幼兒可以根據三種相同顏色不同的物品進行粘貼,如,黃色的花、黃色的汽車、黃色的氣球等。
三、最后延伸活動新增游戲環節,鞏固顏色的分類。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經過觀察操作學會分類方法,能選擇一定的標準會物體進行分類,并對分好的物體進行簡單的統計。
3、體會生活中有數學,養成有條理的生活習慣。
學會簡單分類。
學會分類的方法,并進行簡單的統計。
多媒體課件,氣球圖片。
一、情境導入。
1、用多媒體出示凌亂和整潔的房間對比照片,提問:你喜歡哪一個房間?為什么?
2、多媒體出示主題圖,聯系元旦用氣球布置教室,在黑板上貼出彩色氣球圖片。
3、提問:這些氣球一樣嗎?哪不一樣?我們試著給它們分分類。(板書分類)
二、感知,探究分類。
1、觀察有沒有一樣的呢?什么地方一樣?
2、操作分類過程,嘗試整理。
(1)先分在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把氣球按照形狀和顏色分成三堆,提問:那個最多?那個最少?
(2)象形統計圖
怎么樣擺放能一眼看出來那種氣球最多?(學上的回答一一對應的擺放)
(3)表格記錄法
多強調哪一類型有幾個
3、動手探究按顏色分類
(1)學生用準備好的氣球模型按顏色進行分類。巡視觀察學生會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指導。
(2)按照學生的分類,在黑板上也擺出顏色分類的象形統計圖。
4、初步感知“一類”和“一個”的區別。
搗蛋鬼來搗蛋
(1)拿出一個盧瑟的葫蘆形狀的氣球問,這是幾個?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據學生的回答擺放在葫蘆形狀氣球的一列的上面。
(2)再拿出一個綠色正方形問,這是幾個?可以放在什么地方?根據學生的回答單獨擺放一列。
(3)都是一個氣球,為什么擺放的位置不一樣個?(各代表的是兩類中的一個)。
把兩個綠色氣球拿下來到顏色分類處,問可以擺放在哪?為什么?根據學生的回答擺放。(代表一種顏色中的兩個)
三、課堂應用。
1、教材第29頁第一題。(把車涂上顏色,先找到車額,在開始涂)
2、教材第29頁第二題。(給水果和卡片分分類)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習了分類,同學們能根據形狀和顏色進行分類,而且還能整理的很有條理一目了然。
2、生活中有沒有用到分類和整理的情況呢?(學生舉例說)。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的菜店,超市,垃圾分類等。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常見的分類方法有:按組成元素分,按碳架分類,按官能團分類。
具體如下:
1、烴類物質:只含碳氫兩種元素的有機物,如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等。
2、烴的衍生物:烴分子中的氫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團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稱為烴的衍生物(或含有碳氫及其以外的其他元素的化合物),如醇、醛、羧酸、酯、鹵代烴。
根據碳原子結合而成的基本骨架不同,有機化合物被分為兩大類:
1、鏈狀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連接成鏈狀。(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發現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2、環狀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組成的環狀結構。它又可分為三類:
(1)脂環化合物:是一類性質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環化合物。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環的化合物。
(3)雜環化合物:組成的環骨架的原子除c外,還有雜原子,這類化合物稱為雜環化合物。
官能團:決定化合物主要性質的原子或者原子團。
1、烷烴:烷烴無官能團,特征是碳碳單鍵形成鏈狀,剩余價鍵全部與氫原子結合。
2、烯烴:官能團是碳碳雙鍵,—c=c—。
3、炔烴:官能團是碳碳叁鍵。
4、苯和苯的同系物:官能團是苯環。
5、鹵代烴:烴基與鹵素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鹵素,—x(x=f、cl、br、i)。
6、醇:脂肪烴基與羥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羥基,—oh。
7、醚:烴基或者氫原子與醚鍵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醚鍵,—c—o—c—。
8、酚:苯環直接與羥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羥基,—oh。
9、醛:烴基與醛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醛基,—cho。
10、酮:烴基與羰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羰基。
11、羧酸:烴基或氫原子與羧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羧基,—cooh或hooc—。
12、酯:烴基或氫原子與酯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酯基,—coor或rooc—。
13、胺:烴基與氨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氨基,—nh2或h2n—。
14、硝基化合物:烴基與硝基相連的有機物。官能團是硝基,—no2或o2n—。
15、糖: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以及能夠水解產生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的有機物。官能團是羥基和醛基或羰基,—oh和—cho或—co—。
16、油脂:多種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官能團是酯基,—coor。
基,—cooh和—nh2。
鍵,—cooh、—nh2和—conh—。
狹義上的有機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氫元素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鹽、氰化物、硫氰化物、氰酸鹽、碳化物、碳硼烷、部分有機金屬等主要在無機化學中研究的含碳物質。
有機物是生命產生的物質基礎,所有的生命體都含有機化合物,如脂肪、氨基酸、蛋白質、糖、血紅素、葉綠素、酶、激素等。生物體內的新陳代謝和生物的遺傳現象,都涉及到有機化合物的轉變。此外,許多與人類生活有密切相關的物質,如石油、天然氣、棉花、染料、化纖、塑料、有機玻璃、天然和合成藥物等,均與有機化合物有著密切聯系。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能把大小(顏色)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并能表達分類標準。
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能大膽表達分類標準。即分類后能說出是按顏色或大小分類的。
創設積木、雪花片、木珠,幾何圖形等。
分類活動屬于數前教育的內容,主要是為幼兒以后理解數概念作心理準備。如幼兒理解數的實際意義,需要對某數所表示的物體的數目進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礎是能夠排除物體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擾。這種能力是在分類活動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進行分類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操作擺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讓幼兒表達分類標準是小班幼兒開展分類活動的重點難點。這是一因為幼兒的概括能力比較差,同時語文表達能力也比較弱。因此,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語給幼兒適當的提示,還可以采用放標記的方法讓幼兒先把想法表示出來,然后再學習用語言說明分類標準。
1、操作經驗――討論歸納――復習鞏固操作體驗在活動區中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操作擺弄,積累有關物體的顏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經驗。
(1)分雪花片。材料:大小、顏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種顏色的雪花片4――5片。指導語:請你把顏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積木材料: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圓柱體積木各不相同4―5塊,每種形體的積木放在一起。指導語:請你把形狀相同的積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種形狀不同的木珠,每種4―5個,顏色不同。指導語:請你把形狀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請你把顏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積木、木珠、雪花片。指導語:請你把顏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討論歸納經過分組討論幫助幼兒提出和轉換分類標準。
(1)給每個幼兒一些不同顏色的,幾何圖形,每種都有大和小兩種。指導語:請你們把這些圖形放在兩個盒子里,每個盒子里要放入一樣的圖形。請幼兒介紹自己的分類結果。并證明為什么把這些圖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請其他幼兒猜猜他是按什么標準分類的。
(2)給幼兒再次分類指導語:剛才你們是按圖形的顏色(大小)分的,現在你們再用別的方法分一次。
(3)給幼兒兩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顏色不同的雪花片,四個空盒子。請幼兒給兩盒雪花片分別進行分類,兩次要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分完后用標記(大)、(小)表示。然后再讓幼兒證明分類標準。說明標記應在課前先讓幼兒認識。
3、復習鞏固在活動中投資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種材料的數量,繼續讓幼兒操作,學習分類。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2023年有機化合物的分類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4.1第一學時。
活動1【活動】物質的分類。
[思考與交流]。
[思考與交流]。
1.請嘗試對你所學過的化學物質和化學反應進行分類,并與同學交流。
2.請從其他方面收集一些應用分類方法的例子,討論對它們進行分類的目的和意義。
[歸納與整理]。
1.在分類的標準確定之后,同類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幫助我們做到舉一反三;對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們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運用分類的方法不僅能使有關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知識系統化,還可以通過分門別類的研究,發現物質及其變化的規律。
[思考與交流]。
[歸納與整理]。
一、簡單分類法及其應用。
1.化學物質的分類。
na2co3鈉鹽。
na2so4鉀鹽。
k2so4硫酸鹽。
k2co3碳酸鹽。
[歸納與整理]。
1.將事物進行分類時,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會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
2.在認識事物時,運用多種分類方法,可以彌補單一分類方法的不足。交叉分類法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3.對同類事物可以通過樹狀分類法進行再分類。
[思考與交流]。
1.對于化學物質,如果按照所含物質種類的多少,可以怎樣分類?
2.對于化合物我們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可以產生哪些分類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