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的分析和反思對于教師自身的成長和提升也非常重要,它能夠幫助教師發現問題并改進教學方法。接下來是一些中班教案的編寫要點和示范,歡迎大家交流和討論。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一
1、引出話題:
教師有班級點名活動引出今天的教學活動。
"這些天,xx小朋友為什麼沒來呀?"幼兒相互交流各自對感冒的感受與體會。
"你得過感冒嗎?感冒的時候人會有什么感覺?"。
教師小結:感冒的時候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涕、鼻塞等癥狀。
2、了解感冒的傳播途徑:
教師介紹患感冒的原因及感冒傳播的主要途徑。
四、教師歸納。
不注意冷暖或身體抵抗力差的人容易得感冒。另外,流行性感冒還可以通過吐沫、痰等傳播。
五、掌握預防感冒的小常識。
教師與幼兒一起交流預防感冒的方法。
我們應該怎么來保護自己,盡量不讓自己和別人患上感冒?教師出示圖片,幼兒了解預防感冒的具體方法,師生一起進行歸納小結。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二
一、腳步律動導入,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用小腳來跳個舞,好嗎?
二、赤足坐在地毯上,認識雙腳的結構。
1、脫襪子(兒歌)。
2、初步認識腳趾、腳背、腳心。
3、小腳為什么會有臭味?怎樣讓我們的小腳變得香香的呢?
三、通過體驗和感受,引導幼兒認識腳的功能。
1、小腳有什么本領呢?請幼兒去小腳丫樂園走一走、踩一踩會是什么樣的感覺。
2、幼兒赤腳體驗踩在沙地、海綿、鵝卵石、地磚上的感覺。
3、活動后談話小結:我們的小腳真有用,除了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還能感覺冷、暖、硬、軟、光滑和粗糙等。
四、通過小組操作,引導幼兒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分別送到它們的身邊。
2、幼兒小組合作操作送卡片。
3、和幼兒一起講述。
4、引導幼兒討論在生活中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腳。
五、結束活動。
1、穿襪子(兒歌)。
2、摸過腳,腳上的細菌都到手上了,怎么辦?我們一起去洗手吧!
活動延伸:組織幼兒印腳印。看看自己的小腳印和別人的小腳印有什么不一樣,可以告訴老師和你的好朋友。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三
本次活動來源與近期班級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表現——愛生氣,活動開始通過繪本《我變成一只噴火龍》,讓幼兒初步感受“生氣”的情緒,再通過“看一看”別人眼中自己生氣的樣子,從側面感受生氣的表現;用畫筆“畫一畫”自己生氣的樣子;用折紙游戲“比一比”生氣臉和笑臉的不同;最后“說一說”讓自己變開心的方法。讓幼兒在感受和體驗的過程中學會遇到事情不要變成會噴火的'“噴火龍”!
1.感受生氣帶來的影響,知道生氣是不好的。
2.學會調節情緒的辦法,讓自己變開心。
《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繪本、爸爸媽媽對于孩子生氣樣子的視頻、畫筆和紙若干、ppt。
1.閱讀繪本《我變成一只噴火龍了》導入,感受生氣帶來的影響。
(1)師:阿古力為什么會變成一只噴火龍呢?
(2)幼兒自由討論。
(3)小結:原來愛生氣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這么多的不便。
2.看一看:觀看爸爸媽媽眼中寶貝生氣的樣子。
3.畫一畫:畫出自己生氣的樣子。
(1)幼兒自由作畫。
(2)同伴間作品欣賞。
(3)小結:原來我們生氣的樣子不僅有點丑,還有點恐怖呢。
4.比一比:比較生氣臉和笑臉的不同,知道生氣是不好的。
(1)折紙游戲:把自己的畫對折與自己的笑臉比較。
(2)小結:原來笑臉比生氣臉好看。
5.說一說:說說讓自己變開心的方法,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四
1.了解嬰幼兒服裝的特點。
2.嘗試設計嬰幼兒服裝。
3.欣賞歌曲,感受旋律美,并用動作加以表現。
1.師幼共同收集小時候的服裝。
2.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等。
3.準備紙、筆等美工材料。
3.出示班級某一幼兒小時候的照片,引發幼兒對嬰兒服的興趣。
4.讓幼兒欣賞一些嬰兒服,引導幼兒討論嬰兒服的特點。
5.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設計一套嬰兒服。
6.組織幼兒欣賞歌曲《娃娃的衣服》,鼓勵幼兒隨音樂的旋律進行動作表演。
7.請幼兒面看同伴的表演,并評議哪一組的表演有創意,哪了組的'表演很認真。
1.在美工區投放制作服裝的美工材料,讓幼兒繼續為娃娃設計服裝。
2.在角色游戲中增設“嬰兒服裝店”。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五
幼兒進入中班當前,交往的圈子越來越大,他們渴望和更多的朋儕在一齊,捉住這一機遇,引導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會合作,學會關心別人,從而為康健個性的構成奠基基礎,這是很有須要的。
二、活動目標。
一.在學一學、聽一聽、說一說的基礎上,讓幼兒懂得笑笑臉能給人帶來歡樂。
二.學會關心別人,初步體驗當把歡樂帶給別人的同時本身也能得到歡樂。
三、活動準備。
心境圖四張(微笑、哈哈大笑、哭泣。
喜、怒、哀、樂之情人皆有之,但歡樂作為一種進取情緒倒是生理康健的重要標記之一。對于幼兒的發展尤為重要。高興的情緒既來自于成人的眷注呵護,更取決于幼兒自身的主觀體驗。在教誨中,我們要讓幼兒學會如何連結高興的心境,并采取多種方排解以往呈現的消極情緒,為歡樂的人生奠基基礎。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六
1.聽清錄音中的故事。
2.創設情景進行說話訓練。
3.通過活動,激起對童年生活的回憶。
錄音機、投影片。
1課時。
一、聽錄音。
i.聽錄音。
ii.說說故事的主人公是誰?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iii.交流。
iv.再聽錄音,說說對于狗,“我”的心態前后有什么變化?
v.聽了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二、質疑提問。
1.對沒聽清的部分進行提問。
2.再聽錄音。
三、分組講述。
1.分小組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要求:耐心地聽同學講,然后提出自己的疑問,講述的同學要耐心回答。
2.選出一個內容好、講得也好的同學進行集體交流。
四、小故事會。
舉行“小故事會”。評選“最佳故事”和“最佳故事員”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七
知識:學習正面向前雙腳并攏側身跳,使跳躍同協調。
能力:探索并感受拼版的不同玩法,萌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情感:勇于接受挑戰,并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兩腳并攏跳。
教學難點:在拼版的兩邊跳,動作協調,輕輕落地。
教學準備:拼板、音樂。
設計意圖:帶領幼兒做準備運動,活動前熱身。
開始部分(3分鐘)。
(一)熱身運動。
1、讓我們帶著好小拼板去郊游吧。(播放音樂,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如頭頂、左右側身、膝蓋頂拼版、舉在胸前走等)。
2、音樂停止后問:剛才把小拼板變成什么?除了可以變成小汽車,還可以變成什么?請小朋友們在空地上玩玩,拼板變成什么?(幼兒分散玩)。
3、停止個別交流動作,集體學學做做,教師配上一些簡單的動作兒歌)帽子頂在頭上、拖地板、小馬(得兒駕,小馬小馬騎騎騎)飛盤(轉、接、高點接)蹦蹦床(1、2、3、4,跳得高,用力跳,輕輕跳、單腿跳)。
幼兒主體活動:跟著老師做熱身運動。
基本部分(25分鐘)。
(二)、增加難度,練習雙腳并攏側身行進跳。
1、教師發出指令:把拼板直直的放在右邊,教師檢查每個幼兒拼板的方位。跳過來,跳過去。(練習兩次)跳的時候注意什么?(輕輕跳、并攏跳、輕輕落地、不碰板)。
3、幼兒分成四組接力跳。(教師用雙手扶的方法幫助膽小的孩子)。
教師:有沒有碰到困難?教師提出觀察到的一些問題:跳的時候站在拼板的哪里?從頭跳到尾。再玩一次。
(三)、在豎擺的拼板前方,出示豎擺的.圍成方形的拼板,練習原地縱跳動作。
1、教師:這是什么?怎么玩?請誰來挑戰(請一幼兒示范,教師在一旁用動作語言提示:雙腳并攏側身行進跳過小河,再原地縱跳進小筐跳出小筐,然后跑回起點與第二位幼兒交接)幼兒分組嘗試新玩法。
2、教師對幼兒進行評獎:勇敢獎、神氣獎、精神獎、堅持獎。
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讓幼兒學會按規則活動。
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大膽探索。
培養幼兒大膽表現自我。
鍛煉幼兒雙腳并攏的技能。
結束部分(2分鐘)。
(四)、結束部分的休息、放松操和小游戲。
1、幼兒跟著老師做放松操。(抖抖手、敲敲腿、彎彎腰、揮揮手、聳聳肩等)。
2、請幼兒坐在自己的拼板上。教師將豎擺的拼板站起來,問:“小筐豎起來變成什么?”(車輪)你們看什么來了?最后教師出示一個超大的車輪,請剩下的幼兒一起乘上車,在老師的幫助下開回教室。
幼兒隨老師做放松運動。
讓孩子從激烈的游戲中放松身體。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八
在一次晨間談話活動中,一個孩子告訴我:“老師,昨天晚上,我掉了一顆牙齒,爸爸說我長大了,老師你小時候掉過牙嗎?我接著他的話題告訴大家:“老師小時候也掉過牙。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些變化,說明自己長大了,你們能把它們找出來嗎?于是我和孩子們共同收集了小時候的相冊、小時候的衣物、玩具、以及用過的物品,孩子們對我帶來的物件充滿了濃厚的興趣。“老師你小時候穿什么樣的衣服?”“老師你小時候吃過麥當勞嗎?”“你是怎么變成老師的呢?”這些充滿童真的問題一下子讓我和孩子們的心貼得很近,在這個有關成長的話題中,我們共同分享成長的經歷,體會著愛和感激,體會著共同成長的快樂。
1、通過與老師分享成長的經驗,讓幼兒感知成長,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
2、培養幼兒愛老師、愛家人的情感,愿意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感受。
3、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一、導入課題,激發幼兒了解老師小時候的故事的愿望。
聽《大風車》的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我們剛才聽到的是什么歌曲?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大風車里的歌曲。
聽聽《小喇叭》節目的片頭曲,
二、觀察感知老師小時候的照片、玩具、衣物、食品。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
和幼兒講一講,說一說,鼓勵幼兒試穿老師小時候的衣服、玩一玩玩具、嘗嘗老師小時候的最喜歡吃的東西,說說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
師幼互相交流,分享成長的`經驗。
三、集體交流,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看到的、嘗到的、最喜歡的東西。
請小朋友說說剛才看到了些什么?玩了些什么?最喜歡什么?
結合幼兒感興趣的物件,老師有針對性地講自己的童年趣事,與幼兒分享。(例如偷吃薄荷糖、兒時表演新疆舞、萬花筒、小人書等故事)。
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趣事。
四、師幼訪談:
幼兒向老師提問,了解老師小時候更多的事情。
預設問題;
1、老師你小時候穿什么鞋子?
2、老師你小時候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呢?
3、老師你小時候穿什么衣服/。
4、老師你小時候吃麥當勞/。
6、老師你小時候家里有沒有電視和空調?
7、老師你小時候玩什么玩具?
五、師生一起玩童年的游戲隨音樂玩老師童年的游戲。“找朋友”、“丟手巾”、“摸瞎瞎”等。
選擇貼近幼兒生活而且令他們感興趣的事件作為教育內容,使這個活動進行得輕松有趣,在活動中我關注了三點:一是積極為幼兒創設一個想說、敢說、樂于說的輕松氛圍,讓他們敢于發問、踴躍表達。二是良好師生關系、同伴關系的建立和鞏固,活動中經常聽到的笑聲,說明了這兩種關系是融洽的、和諧的。三是師生間積極有效的互動,這主要體現在師幼訪談這一環節,幼兒因為對老師的童年生活好奇而發問,老師將問題接住又拋出,引發幼兒對他們的童年和老師的童年的一種比較,為他們感知成長搭建臺階。
不足之處是:
1、材料投放中,老師小時候的衣服和照片不足以吸引幼兒的興趣,還應在內容和形式上作適當的調整。
2、預設問題和生成問題的關系,老師在充分準備的同時還應該更關注孩子們即時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做出回應。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九
教師:青青草原要召開運動會,慢羊羊村長邀請我們參加,你們想不想去?那讓我們先準備準備、熱熱身身,再去給小羊們加油吧!(音樂起教師帶孩子做各種動作。)二、基本部分教師:(接聽電話)“你好,慢羊羊村長…好!好!再見!”孩子們慢羊羊村長剛才來電話說,為了防止灰太狼搗亂,它們設置了鐵絲網,我們必須練好本領才能安全通過!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
活動目標:
在說說、玩玩的游戲中,繼續體驗開心、生氣和悲哀的情緒,幼兒園中班心理健康教案:情緒火車。
活動過程:
第一環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以邊念兒歌邊開火車的形式,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邊念兒歌邊開火車入場,引發幼兒的興趣。
2、認識情緒火車。
3、讓幼兒數數有幾節車廂。
第二環節:師生互動說說表情,感知開心、生氣、悲哀的情緒。第一次讓幼兒找自我的照片。第二次找好朋友的照片。體現了層次的遞進性。
1、坐上情緒火車,請幼兒找自我的照片,說說自我的照片。
2、第一次交流,說說自我的表情,并說出原因。
3、試著找到好朋友的照片,猜猜好朋友的情緒。
4、第二次分享交流:。
(1)你找到了誰的照片。
(2)他(她)的表情怎樣。
(3)猜猜為什么會這樣。
5、讓幼兒按哭、笑、生氣給車廂起名字。
第三環節:選取表情,鼓勵開心。以開火車的游戲離開活動室,鼓勵孩子做一個開心寶寶,起到了升華的作用。
請你選取最喜歡的車廂,歡樂的開火車退場。
活動準備:小朋友表情照片若干小火車。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一
1結合中班幼兒的心里特點,我覺得要理解布娃娃傷心與快樂是一個難點,所以我準備了娃娃哭聲和笑聲的錄音,這樣更便于幼兒理解。
2、通過幼兒討論布娃娃為什么會摔在地上,讓幼兒充分發表自己的想象力。老師引導幼兒討論怎么幫助布娃娃,讓幼兒邊說邊操作,在這一個環節上,幼兒想要發表自己的觀點的就有很多了。比我原先計劃的時間就多了很多。我適當的延長了這個環節的時間,可是學念兒歌環節的時間就不夠了。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一節課的話,我會讓幼兒討論怎么幫助布娃娃這一個環節的時間適當的延長,但還是要留足夠的時間讓幼兒學念兒歌。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二
1.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戲,趁小朋友不注意的時候把布娃娃放在地上,接的娃娃哭聲的錄音響起。老師暗示小朋友們安靜,問小朋友:“聽聽誰在哭呀?”老師的目光轉向了布娃娃,大家發現了角落里的布娃娃。
2.老師引導小朋友討論:布娃娃為什么會摔在地上?
3.現在我們來看看那個小朋友說的對,出示掛圖《小朋友生氣扔布娃娃》。
小朋友觀察掛圖后回答:“小朋友發脾氣把布娃娃扔在地上的”。這時再播放娃娃哭聲的錄音,老師說:“小朋友亂發脾氣把布娃娃扔在地上,布娃娃哭的多傷心啊,布娃娃好可憐啊,小朋友們幫幫布娃娃好嗎?”
4.老師引導小朋友們討論:“怎么幫助布娃娃”。小朋友在說的時候可以讓他們具體操作。
二.小朋友學念兒歌《布娃娃,別生氣》。
三.活動結束。
一個小朋友拿布娃娃做動作,其他小朋友齊聲念兒歌,念完后,播放娃娃笑聲的錄音。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三
1、出示圖片:你們看這是誰呀?(巧虎)。
巧虎在干嘛(做運動)。
二、聽故事《巧虎生病了》。
1、師:巧虎怎么了?它為什么會生病呢?
小結:手上有細菌,所以吃了東西肚子疼。
2、師:巧虎吃東西忘記了干什么?
小結:吃東西前我們要記得洗手。
3、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交流。
說說自己平時是怎么洗手的,進一步體驗洗手的重要性。
三、學習洗手。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師:看看圖片上的寶寶是怎么洗手的?
2、引導幼兒邊說兒歌邊模仿洗手動作,學習洗手的正確方法。
卷袖子——沖手——搓肥皂——搓手心手背——沖肥皂——擦手。
四、結束評價。
1、教育幼兒要認真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要養成良好的為什么習慣;
2、表揚講究衛生的好孩子。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四
1.通過對兒歌《布娃娃,別生氣》的朗讀,讀準(生你禮剛真使勁扔臉疼)等字的讀音。
2.利用游戲情景,引發幼兒對布娃娃的關心和愛護。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五
活動目標:
幫忙幼兒學會分享。
活動準備:
錄像機、木偶表演。
活動過程:
1.演一演。
(1)看木偶表演。
小熊正在草地上放風箏,一不留意風箏掛在樹上了,怎樣也拉不下來,急得小熊都快哭了。正在這時,小羊走過來了,它對小熊說:“別著急,我來幫忙你。”只見它從草地上撿起了一根很長的樹枝,對著風箏用力往上一頂。哈哈!風箏飛起來了,小熊真高興,對小羊說:
“多謝你,你真棒!”小羊說:“不用謝,上次我的風箏也掛在樹上了,是爸爸教我這樣做的quot;”哈哈!原先是這樣!“他們高興地笑了。
討論:小羊用什么方法幫忙了小熊它為什么會成功呢。
(2)看錄像。
留意翼翼地把圖書粘貼好。元元對小剛說:”你真能干,多謝你!“小剛說:”不用謝!你下次也能夠這樣做。"。
討論:小剛用什么方法幫忙元元的元元心里會有什么感覺?
2.說一說。
(1)小紅不愛吃青菜,你有什么辦法幫忙她嗎。
(2)洋洋不會拍皮球,你有什么辦法幫忙他嗎。
(3)濤濤愛打架,別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辦法幫忙他嗎。
(4)有個小朋友不愛睡午覺。你會怎樣幫他。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六
一、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健康的重要性。
1、教師:健康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你們知道健康是什么嗎?(健康就是我們的身體棒棒的,心情也很愉快)。
2、教師:健康為什么這么重要呢?(如果生病了,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到很難受,沒有力氣做事-------------)。
二、利用幼兒前期調查表格,引導幼兒討論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哪些。
1、教師:你們知道哪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呢?
2、教師出示幼兒前期調查表,并請幼兒討論后回答。
3、教師通過往大表格上粘貼相應的方法對健康的生活習慣進行匯總。
4、教師總結:健康的生活習慣有飲食均衡、不挑食、多做運動、看電視久了要休息一會,吃完東西后刷牙或者漱口、不亂挖耳朵等等。
三、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的生活習慣。
1、教師:平時你是怎樣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呢?想想看,你還有哪些沒有做到的?
2、請幼兒對照大表格對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行評價。
3、教師:請你們把自己還需要加強的方面記錄下來,回去后對照,對自己進行提醒。
四、師生共同跳“健康操”
1、教師:只要健健康康的,我們才會覺得最快樂。坐在這里討論了那么久,現在讓大家起來活動活動吧!
2、教師帶領幼兒跳“健康操”
現在學會來,我們回家去可以跳給家人,和家人一起健康、快樂起來!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七
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地根據聲音、表情圖表達自我的情緒體驗。
2.明白笑和哭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活動準備:
錄音機,笑聲、哭聲磁帶;表情圖1幅。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聽錄音,進行聯想。
(1)這是什么聲音?(笑聲)(2)猜猜看,他為什么會笑?
2.觀察笑的表情,引導幼兒表述自我笑的情緒體驗。
(1)人笑的時候,眼睛和嘴巴是什么樣貌的?
(2)你什么時候會高興地笑?
3.聽錄音機播放哭發聲音,觀察哭的表情,體驗自我哭的情緒體驗。(形式同前)4.出示表情圖,請幼兒對照一下不一樣情緒時臉部的表情。
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會笑和哭,高興、歡樂的事會讓我們笑,難過、害怕的事會讓我們哭,個性想哭的時候是能夠哭一會兒的,可是如果遇到了很麻煩、很難過的事,就應請爸爸媽媽和教師幫忙你。笑有利于身體健康。
最新中班健康小時候的我教案(通用18篇)篇十八
一、幼兒操作老師簡單介紹操作內容和材料,請幼兒操作,讓幼兒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是用什么來做這些事的?”
二、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提問:1.剛才你做了什么?是用什么做的?2.除了剛才做的事以外,你的小手還會做什么?(個別回答,與旁邊的幼兒交流)老師小結: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為什么會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細地看一看。
三、觀察認識手。
1.幼兒觀察手提問:你的手上有什么?(手指)。
2.認識手指名稱。
(1)介紹手指名稱。出示圖片,分別介紹五個手指的名稱。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讓幼兒伸出大姆指表揚表揚小朋友,也表揚表揚自己,最細最小的叫小指,讓幼兒伸出小指;中間最高的是中指,讓幼兒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間的叫食指,請幼兒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間的叫無名指,幼兒伸出無名指。
(2)鞏固認識手指。
a.老師分別將動物指偶戴在五個手指上,幼兒說:老師將**戴在**指上。
b.游戲:“戴指偶”老師說一個手指的名字,幼兒取一個指偶戴在相應的手指上。
3.認識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長在哪里?(手掌)。
(2)手還可以怎樣分?(手心、手背)老師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兒。
四、幼兒討論:如果沒有手會怎樣?怎樣保護手?討論后請個別幼兒回答,
老師小結: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潔,不玩刀和其它尖的東西,以防觸傷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護膚品等。
五、引導幼兒想想怎樣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兒多動手,勤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