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在一段時間內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需求,編制的針對性強、策略明確的書面計劃。在這里,我們提供了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范例,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歡用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完美情緒。
2.學習和正確運用波音、上滑音,充分發揮其在歌曲中的表現作用。
教學重點:感受和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教學難點:多變的節奏和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段由緊湊的節奏和明快跳躍的旋律,形象地表達了螺號聲聲以及海邊兒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時的急切情緒。第二樂段將節奏拓寬,尾音拉長,給人以舒展優美之感。波音的運用營造了寬闊的沙灘和遼闊的大海這一景觀。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教具準備:琴、網絡資源。
學具準備:海螺、小螺號、瓶罐等。
教法思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課程整合,創設環境,引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用心性和主動生,透過引導學生認真地聆聽。模仿,合作、探究與創造音樂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到達實現本課教學目標的愿望。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常規檢查。
移調練聲《練習曲》。
二、引入新課。
出示海螺,啟發學生說出它的名稱和生長的環境,介紹海邊的人們就地取材,將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號以及小螺號的用途。
這天我們將要學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號”。(同時板書課題)。
欣賞歌曲《小螺號》的錄音錄像,感受并說出歌中的“景”是怎樣描繪的?歌中的“情”是怎樣表達的?(我仿佛見到了寬闊的沙灘,遼闊的大海,海邊還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吹小螺號)。
跟著錄音學唱歌曲,輕聲地模唱幾遍。
講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學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將其涂上顏色并唱一唱。
三、難點練唱。
大跳音程。
切分音及長音。
逐句教唱(側重難點)。
學生跟琴聲練唱。
歌曲處理:
第一樂段(1~16小節)歡快、跳躍有彈性,表達出螺號聲聲和孩子們期盼的情緒。
第二樂段(17~28小節)舒展優美、親切自然。
整體情緒:歡快、活潑、甜美地。
分男女生演唱,點唱。
學生試吹瓶罐,模仿螺號聲,在歌曲適宜處加入奏(將學生分成兩大組,交換唱奏)。
分小組唱,奏練習。
各組推薦兩名學生作唱,奏表演。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的學習,大家的用心性高,主動性強,進步很快,還期望你們多利用課余時間練習,必須要背熟歌詞。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二
一、教材簡析:
歌曲《小螺號》這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透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完美情緒。歌曲為2/4拍、羽調式、二段體結構。第一樂段由四個樂句組成,每樂句4小節,曲調規整。第一樂句的節奏型貫穿于四個樂句之中,緊湊的節奏使得旋律明快而富于彈性,情緒歡快跳躍。第三、四樂句采用了旋律的重復變化,尤其是第三樂句句中的七度大跳,形象地表達了螺號聲聲,盼望阿爸快回時的急切情緒。第二樂段節奏拉寬,每句的尾音音調拉長,使人感到旋律舒展而又優美,波音的運用更營造了沙灘的寬闊和湛藍的海水這一情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然后曲調從“6-5-?3-?0”逐漸下移。最后結束在“1”音上。抒發了少年兒童對幸福完美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唱歌課。
第二課時:創編課。
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
1、指導學生學唱歌曲,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出明朗歡快的情緒和富有朝氣的精神面貌。
2、透過學習歌曲,了解反復記號的使用。
3、指導學生用旋律模擬的方法進行視唱,掌握歌曲相似的節奏型的演唱。
4、透過對歌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第二課時。
1、復習歌曲,在歌聲中體現歌曲表象的歡快的情緒。
2、指導學生對歌曲進行課堂樂器伴奏、舞蹈動作的創編。
3、在新穎的教學環境中,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潛力,提高學生的學唱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用輕快而富有彈性的歌聲表現出明朗歡快的情緒和富有朝氣的精神面貌。
教學難點:對歌曲進行課堂樂器伴奏、舞蹈動作的創編。
教學準備。
教具。
學具。
多媒體課件、掛圖、旋律卡片、海螺、電子琴、斗笠。
教學過程:(兩個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出示節奏卡片,讓學生用不同的節奏卡片上的節奏型問好!
(設計意圖:為學習歌曲,體會歌曲中相同旋律、不同節奏所帶出的表現力)。
二、情境導入。
播放海邊的海水漲潮、退潮的畫面以及海螺吹出的聲音。
1、師:誰能根據看到的視頻,講講你看到的大海,和帶給你的情緒。
2、揭示課題:這天就讓我們跟隨著《小螺號》這首歌曲,感受海邊愉悅的情緒。
三、歌曲學唱。
1、初聽歌曲,感受音樂情緒。
2、再聽歌曲,分析段落,以及每段的音樂情緒。
3、隨琴演唱第一部分的曲譜,找出旋律的規律。
4、隨琴演唱第二部分的曲譜,找出曲譜中的相似和不同。
5、隨音樂伴奏填詞,講解反復記號。
6、歌曲演唱中,滑音的演唱方法的介紹及學習。
7、歌曲的藝術處理,強調用歡快跳躍、富有朝氣的歌聲進行演唱。
8、分組演唱,生生評價,而后教師評價。
9、邀請學生單獨演唱。并給與發聲上的指導,以教一個學生,帶動全體的方式,進行發聲的教學。
10、引導學生描述對大海的認識,引出環保的口號。
四、第二課時。
1、復習歌曲15分鐘。
2、音樂活動。
(1)讓學生自由選取方式為歌曲創編。
a、選取節奏型、課堂樂器,為歌曲伴奏。
b、為歌曲編創適宜的、簡單的舞蹈動作。
(2)請各組進行表演,而后進行生生評價、教師評價。
(評價方向:節奏型選編、課堂樂器的編配是否適宜、學生之間的配合程度、舞蹈動作是否貼合歌曲的主題、能否表現音樂的情緒)。
五、小結。
蔚藍的天空、金色的陽光,金黃的沙灘、碧藍的海水,多美的海南島呀。讓我們保護這么美麗的環境,讓我們的童年踩著海浪襯著愉快的笑聲,不在是回憶,而是一輩子。唱起這首歡快的歌曲,結束我們的這節課吧!
板書設計。
以多媒體課件為主。
課外活動。
能夠去海邊走走,在唱唱這首歌曲,親身感受歌曲的意境。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三
聆聽《劃龍船》。
課型:唱歌綜合課。
1、能準確流暢的演唱歌曲。
2、認識并掌握上滑音、波音的唱法。
3、了解掌握聲樂的演唱形式。
音樂知識的掌握教學用具:鋼琴、教學光碟、海螺等教學方法:聽唱、視唱、聽賞法。
一、組織教學:聽曲入室,師生問候。
1、情景導入:也許大家沒有海邊打漁人家的生活經歷,但是我們可以從影視的畫面中,書本的描述中想像漁村的孩子們就地取材,吹奏小螺號的情景。
2、欣賞范唱。
設問:歌曲的“景”是怎樣描繪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樣表達的?
3、學唱歌曲:
(1)曲調的學習可分為兩部分,先學唱第一部分四句,關鍵是第一樂句4小節,因此這4小節一定要準確無誤,在四句都能流暢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記號,講解上滑音唱法。
(2)在第二部分曲調中,由于長音的時值是三拍半,如何唱準?最好的辦法是用指揮劃拍,因一個完整的二拍指揮是1小節,這樣既控制三拍半的'時值,又有樂感。同樣在四句12小節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礎后,再加上波音記號,講解波音記號的唱法。
(3)填上歌詞唱歌。注意前后兩個樂段的對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風格、特色。
4、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種形式,集體(齊唱、領唱)要顯示群體合作,個人(獨唱、領唱)要發揮個性特長。總之要表現漁家兒童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三、音樂知識:上滑音、波音記號。
1、上滑音記號記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從該音起音調向上滑,沒有固定落音。
2、波音記號記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3、以上兩音樂知識結合歌曲《小螺號》教學中穿插進行,不單獨進行理論講解。
四、聆聽《劃龍船》。
1、民間風格導入。
設問: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端午節)在這一節日許多地方有賽龍船的民間風俗,你見過嗎?這一節日是為了紀念哪一位愛國詩人?(屈原)。
2、討論:賽龍船時,船上這么多人怎樣才能劃得動作一致、整齊?我們來實踐兩種形式比較一下,哪種更有利于調劑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使動作劃一?a.口令;b.演唱號子(教師范唱《劃龍船》)。
3、初聽《劃龍船》。
設問: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講解:上節課講了獨唱與合唱。這首歌是領唱與齊唱。什么叫齊唱?(許多人唱同一曲調)請看教材上的圖解。《劃龍船》是一首勞動號子,這種體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領眾合”,能統一節奏、齊心協力參與勞動,提高勞動效益。
4、復聽《劃龍船》。合著歌曲做劃船動作,在齊唱襯詞處合著音樂用打擊樂器加強其氣氛。注意動作的統一、整齊。
5、分組討論設計表演,每組要選出一位“指揮”擔任“領唱。
6、表演展示。各組出一位評委委員組成評委會。合著音樂,各組同時表演,評委打分。
(評分標準:氣氛緊張熱烈,精神面貌奮發向上,動作整齊。)。
7、評委點評,宣布評比結果。
8、分組設計自選(自定)勞動項目,編創節奏及號子。
9、小結:中國民間“水上的歌”
五、小結下課。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四
1、引導學生用歡快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學習運用好滑音、波音裝飾演唱的《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有活力更動聽。
3、用身邊常見的音樂素材進行多元化創編。
(1)、感受和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趣。
(2)、準確地表現上滑音、上波音記號。
教學難點設計:
多元化創編。
《小螺號》這首歌曲是第四單元《水上的
歌》中的教學內容。是一首曲調歡快活潑的少兒歌曲。歌曲富有童趣的通過“小螺號嘀嘀嘀吹”抒發了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它以兒童天真、活潑的語氣歌唱海邊美麗的景色,抒發心中無限歡樂的感情。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孩子來說,《小螺號》已經是耳熟能詳了,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欣賞、創編能力,所以如何讓學生通過欣賞、二聲部演唱、節奏創編、表演等一系列藝術活動中感受藝術所帶來的美好情感,從而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藝術活動,增強他們對音樂課的興趣。教法設計:
小學音樂課應真正實施素質教育,以感悟音樂為核心,把培養、提高學生的音樂基本素質作為教學追求的首要目標,所以音樂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藝術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在教學中為了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對學生藝術能力的培養,所以我根據四年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了以下教法:
1、情境創設法:通過給學生講述美麗的情境,尋找演唱的感覺,
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聽唱法:《小螺號》是一首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在學習歌曲中用聽唱法,在聽一聽、唱一唱等環節中反復感知、強化,不知不覺中自然掌握。這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便于學生學會歌曲。
3、對比法:可以更直觀的感受音樂記號的作用。
4、小組討論法:讓學生自己當指揮家,創意演唱、創編節奏、二聲部的片段、小情景劇等,讓學生在表演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學法設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投入到學習情境中才有利藝術能力的培養,因此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聽唱法:通過學生聆聽樂句后模唱樂句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2、小組合作法:分小組討論如何創編,讓每個學生都互動腦筋,團結、協作的進行創編。
3、創造法:選出領唱和齊唱樂段、創編節奏、二聲部的合唱、劇本、等,不僅讓學生動起來,更加關注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的培養。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小螺號、粉筆、磁性黑板、小磁鐵。教學過程:
1、師生互唱問好歌(設計意圖:凸顯學科特點)
同學們,我們先來聽聽這是什么聲音?感受大海:(設計意圖: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大海的印象,激發學習的主動性。)板書:畫出大海。
2、非常好,老師今天要介紹兩位新朋友給大家認識。一位叫上滑音,一位叫波音。
3、教師講解上滑音、波音:(先來認識第一位好朋友,上滑音,老師唱兩個相同的樂句,同學們自己聽,想想哪一句是有上滑音記號的樂句,激勵性評價語:太好了,你們的耳朵真靈。第二位好朋友叫波音,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上波音和下波音),今天我們主要認識這對雙胞胎的老大~上波音。(教師列舉上波音在哪個音階上的唱法,學生模仿,過渡到今天歌譜中的樂句)
4、聽唱法教唱:直接加入歌詞演唱,對演唱表情好的學生進鼓勵性評價。(老師剛才聽到xxx唱的非常動聽,表情特別好,你們想不想聽聽她的表演啊?獎勵小貝殼)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音樂記號,準確的演唱歌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老師剛才聽到xxx唱的非常標準,音樂記號很準確,咱們請她來表演。獎勵小貝殼)完整、準確地表演歌曲一遍。
5、二聲部的練習:同學們,濤濤來到了大海邊拿出了小螺號吹了起來,咱們看看第一、第二樂句咱們試著用海螺的聲音來給歌曲伴唱一下。
咱們把這個“彈舌頭”用到第三第四樂句,看看效果怎么樣?
7、咱們的濤濤呀已近遠遠地看到阿爸的漁船向這邊開過來了,你們說他高不高興啊?對,他高興得都唱了出來:茫茫的海灘。藍藍的海水。老師想請一位唱歌特別好聽的小朋友來唱這兩句,誰來試一試??哎呀,他唱的可真動聽啊,浪花也跟著一起合唱呢,老師想給大家表演一下浪花,你們想不想聽啊?來“濤濤”繼續唱。
一、拓展創編:
思考:假如你是一個指揮家,你會怎樣去設計這首歌曲?咱們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二、綜合性表演:(五分鐘的小組合作)
分組討論,教師環顧指導后,表演展示。
4、情景劇:
大導演畢健榛老師聽了《小螺號》的故事呢,決定要要招聘兩位演員,出演最新的電影《小螺號的故事》,請學生上臺來表演。
同學們,今天學的小海螺好聽嗎?咱們還認識了兩位新朋友:上滑
音和波音,還一起用“響舌音”為兩個聲部的歌曲伴奏,拍了一部電影叫《小螺號的故事》,今天的作業就是把你學會的認為最拿手的東西帶回家表演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了,美好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請你們唱著《小螺號》走出教室吧!
該教案參加20xx年.4月.17日在阜康市電教中心舉辦的“阜康市20xx年小學音樂教學能手活動”,被評為小學音樂教學能手。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五
1、能正確理解歌詞,并感知音樂的節奏,培養對音樂的節奏感。
2、樂意參與音樂欣賞活動,并體驗歌唱過程中的快樂。
3、能夠運用簡單的身體動作來表達歌曲的意思。
1、活動前一天要求幼兒把家中用貝殼或海螺制成的工藝品帶回園,進行分享觀賞。
2、音響及《小螺號》的音頻,輔助感知節奏的打擊樂器(木魚、小鼓、三角鐵、沙球等),手寫歌譜一份。
重點:用歡快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并體驗歌曲的情緒、情感。難點:準確把握節奏,正確唱出音樂的高低起伏。
1、把收集到的貝殼風鈴、貝殼船、海螺等工藝品裝扮教室,讓學生摸摸看看聽聽,營造海邊的氛圍。
2、教師導入,“小朋友們,看看課室里擺滿了你們帶來的貝殼風鈴、海螺船,漂亮極了。那你們知道這些貝殼、海螺是從哪里來的嗎?”(海灘)“那有沒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海灘上都有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海鷗、浪花、船等詞)“哇,海灘上有那么多東西,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師今天教小朋友們一首歌曲《小螺號》,讓‘小螺號’帶你們去看看海灘好嗎?”(好)
教師第一次播放《小螺號》的音樂旋律,并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及韻律展開想象。(第一遍)
1、發聲練習:先讓幼兒進行發聲練習,打開喉嚨,以免歌唱時傷及聲帶。
2、歌詞朗誦:老師教幼兒按歌曲的節奏進行逐句朗讀。
例:a第一句老師拍手讀:xxxxx
師: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
b:幼兒模仿老師有節奏地讀。
生: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
3、老師第二次播放音樂,引導幼兒注意歌曲的節奏。(老師一邊在旁打節奏)
4、老師逐句教幼兒唱并使用打擊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老師邊用樂器拍打節奏,邊唱歌詞,幼兒跟著老師的節奏拍掌唱詞。(第三遍)
5、“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用手來拍打節奏,現在你們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打節奏?(跺腳、拍腿、拍肩、點頭)(第四遍)
6、用動作表現音樂:(律動)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號、海鷗、浪花、船等。師:“小朋友們,歌曲里面‘滴滴滴’的聲音是誰發出來的呀?誰在飛啊?誰笑啦?”
(2)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吹螺號、海鷗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動作,老師可以幫忙引導。)
7、讓幼兒跟著音樂邊唱邊打節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唱起《小螺號》,一起去撿小海螺吧!”老師跟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下結束活動。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六
1.能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用歌聲表達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2.在演唱歌曲《小螺號》的過程中,掌握上波音和上滑音的演唱方法。
3.運用打擊樂等形式來表現歌曲,在參與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增加學生的興趣。
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準確的演唱帶有上滑音和上波音的旋律。
課件手風琴自制打擊樂器(雙響筒、沙錘)
一、導入部分
歌曲《請到天涯海角來》,就是美麗的海南島,生活在那兒的小朋友時常會用一種樂器來吹奏,以此表達自己心中的快樂之情。
螺號
生活在海邊的孩子們,就用小小的螺號吹出了動聽的音樂,請聽歌曲《小螺號》
二、學唱歌曲
1.熟悉歌曲旋律及內容
(1)初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教師示范歌曲
師:請你認真聽在歌曲中,當小螺號吹起來的時候,都發生了什么事兒呢?
學生自由回答:海鷗聽了展翅飛;浪花聽了笑微微;阿爸聽了快快回。
(3)朗讀歌詞:學生跟老師一起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4)學生跟音樂旋律輕聲跟唱。
2.教唱難點樂句,強調上波音。
2/466.5︱326.︱6-︱6
6.5︱325.︱5-‖
茫茫的海灘,藍藍的海水,
(1)上波音的處理
師:我們來看這個符號它有什么特點?
師:它有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上波音。下面我們來看老師用豎笛或手風琴對比旋律,聽一聽加上它和不加它的時候有什么不同?(教師演奏)
學生用豎笛模仿上波音.
(2)長音的處理
師: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聽從“海”字開始處共有幾拍?(老師邊范唱邊用手打出拍子)
生:4拍。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劃拍子,現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生跟老師一起演唱第二樂段的后兩句)
3、進一步加強歌曲的學習。
(1)師生合作演唱歌曲
上滑音在演唱的時候要自然的向上滑動,找甩出的感覺。現在我們一起來試一試。(生齊唱有上滑音的地方)
(2)學生跟范唱的音樂來演唱歌曲
覺得有難度的地方可以問老師
(3)學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一遍學生齊唱;第二遍老師領唱、學生接唱。
(4)找一名學生領唱,其他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來接唱,教師伴奏。
4.歌曲情感處理
引導學生能提出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三、拓展部分
1、引導學生用身體語言表現或用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欣賞藝術家們編排的舞蹈《小螺號》
3、欣賞學生校園舞蹈《小螺號》
(四)小結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七
1、能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
2、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要素的感知,感受和體驗音樂的情緒,聯想音樂所表達的意境,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能力。
:
指導學生用歡快跳躍的聲音正確有感情地演唱《小螺號》。
:
指導學生為歌曲配以伴唱與輪唱的表現方式,初步培養合唱的基本技能技巧。
:
錄音機、歌篇、小螺號、打擊樂器、素材磁帶、琴。
1、播放《小螺號》伴奏音樂,學生踏著音樂的節奏進教室,然后教師帶領學生隨音樂做律動。
2、師生歌唱問好。
[設計理念]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音樂律動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用肢體語言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
1、播放海浪聲錄音師問: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海浪聲、海鷗叫聲、螺號聲),師:聽到這些聲音使你聯想到了什么地方?(出示掛圖)。
2、你能模仿這些聲音嗎?指名分別模仿。
a指導學生模仿螺號聲(加入適當的動作模仿)鼓勵求異思維,出示曲譜指導視唱后再模仿。
b指導學生用動作、聲音模仿海浪,可以分組進行,師模仿后出示曲譜指導視唱,啟發學生用什么方式表現海浪的此起彼伏(用輪唱的形式)。
[設計理念]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教師應有機地整合教學內容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一環節我首先用音效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海天一色的美麗意境,繼而啟發學生分別模仿螺號、海浪、海風、海鷗的聲音,激發了學生參與音樂模仿和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并在模仿中培養了學生基本的輪唱技能,實現了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
1、師用拍手的方式為這段音樂伴奏(第一遍)學生模仿(第二遍)。
2、隨著音樂做游戲。規則:和老師一起隨音樂節奏踏步并且每樂句變換一次方向,注意每樂句老師的動作變化,請你來模仿。然后數數共有幾樂句?感受樂曲的速度。
[設計理念]重視音樂實踐活動,在生動形象的活動中使學生充分感知音樂要素(速度、情緒、樂句),為歌曲的表現奠定基礎。
1、師導言: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一首和大海有關的歌曲《小螺號》。
2、初聽引導學生用動作感受幾拍子?
4、再聽問:按照什么順序演唱?dc反復記號的應用,介紹帶再現的單三部曲式aba。
6、歌曲處理啟發學生第一樂段用歡快、彈跳的聲音演唱,第二樂段氣息要長,并能夠保持,有感情地演唱。
7、男生唱,女生加入拍手伴奏,男女生再對換。
[設計理念]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之中。因此,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每一遍都帶著不同的問題去感受歌曲,增強音樂感知力,尤其是在歌曲學習中啟發學生運用動作表演來感受并體現歌曲情緒的變化,增強了審美體驗和音樂表現力。
1、師為a段配以伴唱,引導學生用聽唱法學習。
2、隨范唱磁帶師帶領學生演唱a段的伴唱。
3、啟發學生討論b段應該用怎樣的演唱形式能表現出海水此起彼伏的情景和滿懷期盼的美好心情。(輪唱或其它的方式)并指導演唱。
4、指導學生用動作、聲音形象地表現出海邊的場景,啟發學生還可以模仿海邊的哪些聲音?(如海鷗的叫聲、海風的聲音等)并能用合唱、表演的方式表現歌曲《小螺號》。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八
幼兒園小螺號音樂教案。音樂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讓幼兒體會不一樣的快樂,學會唱一首歌曲,可以讓幼兒增加自信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都有好處,幼兒參與音樂活動,體驗唱歌的快樂,可以讓幼兒體會歌曲中的情緒。
1、能正確理解歌詞,并感知音樂的節奏,培養對音樂的節奏感。
2、樂意參與音樂欣賞活動,并體驗歌唱過程中的快樂。
3、能夠運用簡單的身體動作來表達歌曲的意思。
重點:
用歡快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并體驗歌曲的情緒、情感。
難點:
準確把握節奏,正確唱出音樂的高低起伏。
1、活動前一天要求幼兒把家中用貝殼或海螺制成的工藝品帶回園,進行分享觀賞。
2、音響及《小螺號》的音頻,輔助感知節奏的打擊樂器(木魚、小鼓、三角鐵、沙球等),手寫歌譜一份。
3、活動教學ppt課件。
活動導入:
1、把收集到的貝殼風鈴、貝殼船、海螺等工藝品裝扮教室,讓學生摸摸看看聽聽,營造海邊的氛圍。
2、教師導入,“小朋友們,看看課室里擺滿了你們帶來的貝殼風鈴、海螺船,漂亮極了。那你們知道這些貝殼、海螺是從哪里來的嗎?”(海灘)“那有沒小朋友可以告訴老師,海灘上都有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海鷗、浪花、船等詞)“哇,海灘上有那么多東西,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啊!?”(想)“那老師今天教小朋友們一首歌曲《小螺號》,讓‘小螺號’帶你們去看看海灘好嗎?”(好)。
初步聽賞歌曲:
教師第一次播放《小螺號》的音樂旋律,并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及韻律展開想象。(第一遍)。
學習歌曲:
1、發聲練習:先讓幼兒進行發聲練習,打開喉嚨,以免歌唱時傷及聲帶。
2、歌詞朗誦:老師教幼兒按歌曲的節奏進行逐句朗讀。
例:a第一句老師拍手讀:
xxxxx。
師: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
b:幼兒模仿老師有節奏地讀。
生: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
3、老師第二次播放音樂,引導幼兒注意歌曲的節奏。(老師一邊在旁打節奏)。
4、老師逐句教幼兒唱并使用打擊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老師邊用樂器拍打節奏,邊唱歌詞,幼兒跟著老師的節奏拍掌唱詞。(第三遍)。
5、“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用手來拍打節奏,現在你們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打節奏?(跺腳、拍腿、拍肩、點頭……)(第四遍)6、用動作表現音樂:(律動)。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號、海鷗、浪花、船等。師:“小朋友們,歌曲里面‘滴滴滴’的聲音是誰發出來的呀?誰在飛啊?誰笑啦?……”
(2)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吹螺號、海鷗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動作,老師可以幫忙引導。)。
7、讓幼兒跟著音樂邊唱邊打節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結束: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唱起《小螺號》,一起去撿小海螺吧!”老師跟幼兒在輕松的氣氛下結束活動。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九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感受音樂美感并愿意用舞蹈形式來表現;
2、豐富幼兒舞蹈動作、感知音樂內容;
3、幼兒能夠小組合作創編舞蹈組合。
活動準備:
1、音樂cd活動過程:
一、基礎訓練部分:
1、聽音樂進教室準備動作站立。
2、手位以及手眼協調動作練習。
二、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歌曲做動作。
1、幼兒欣賞完整歌曲。
2、你覺得這首歌分為幾部分?你可以用語言來描述一下嗎?(1)從歌曲節奏來說。
(2)從歌曲前奏、歌曲間奏來說。
3、節奏舒緩時候你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現?歡快時候呢?
(教師示范)。
4、歌曲前奏我們都可以怎樣舞舞蹈形式表現出來呢?間奏呢?
(教師示范)。
5、平時我們小朋友都自己跳自己我們今天要小組一起來跳舞那小組跳舞和自己跳舞有什么區別呢?(隊形、動作、商量)。
6、我們都會有什么隊形呢?(兩排橫拍、圓圈、開火車、前排蹲下后排站起來等)。
(教師講解并示范)。
三、幼兒分組練習舞蹈。
1、教師重點指導相對較弱組(通過語言來引導幼兒按照歌詞意思來記憶動作)。
2、當幼兒基本記住動作時教師為幼兒放音樂兩遍為其提供音樂完整正確感覺(兩遍音樂中間教師要邊做邊提示幼兒動作要領)。
1、表演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問題?(要有笑容、面向觀眾)。
2、文明小觀眾應該怎樣做?(注意看、鼓掌)。
五、活動結束:幼兒進入活動區。
2、音樂提示:幼兒站隊向老師行禮老師回禮。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十
1、認知目標:學習用上滑音、波音兩個裝飾音演唱《小螺號》、使歌聲更具活力更動聽。
2、能力目標:通過模仿、創編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根據歌曲旋律進行簡單的表演,表現歌曲的情緒。
3、情感目標: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情緒和甜美的歌聲演唱歌曲《小螺號》,抒發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有節奏地朗讀歌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根據歌曲的旋律創編自己喜歡的舞蹈動作。教學難點:
掌握上波音、上滑音在歌曲中的表現力。教具:課件。
四、說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
課前律動、師生問好《踏浪》。
(二)新課導入。
(三)欣賞范唱:帶著問題聆聽。1、初聽(播放動畫歌曲)。
(1)這首歌帶給你什么感覺?(歡快活潑優美抒情)(2)聽到了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大海蔚藍的海水和茫茫的海灘)。
2、復聽。
(2)、那歌曲應該分為幾部分呢?(兩部分)。
(四)、學唱歌曲。
(五)、表演歌曲(課件播放歌曲)。
1、根據學生的素質和表現,結合伴奏音樂即興利用齊唱、對唱等形式進行各種演唱。
2、在唱準歌曲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想象并能結合歌曲的具體情景進行舞蹈創編,先由個別同學展示,其他同學一起模仿,再由小組一起討論、選擇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創編。個小組匯報表演,及時鼓勵。
3、教師積極參與到學生豐富的舞蹈藝術中,大膽設計海邊嬉戲模擬場景。互相玩耍潑水等。使學生更深入地體驗到海邊孩子對生活的熱愛。
(六)、舞蹈律動,結束課程。
同學們,歡快熱鬧的海邊之旅就要結束了。我們在海邊無憂無慮的唱歌,在水上盡情地嬉戲。大自然的每一簇都那樣的生機勃勃。讓我們共同去熱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無限快樂!可在快樂的同時,我們不要忘記保護水資源,因為水是生命之源,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樣去珍惜水。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大聲喊出“保護水源,從我做起”!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十一
同學們,今天學的小海螺好聽嗎?咱們還認識了兩位新朋友:上滑音和波音,還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今天的作業就是把你學會的認為最拿手的東西帶回家表演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了,美好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請你們唱著《小螺號》走出教室吧!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十二
1.能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小螺號》,用歌聲表達對幸福美好生活的熱愛之情。
2.在演唱歌曲《小螺號》的過程中,掌握上波音和上滑音的演唱方法。
3.能夠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簡單的伴奏。
學習重點:學唱歌曲小螺號。
學習難點:上波音和上滑音的演唱。
學習用具:課件鋼琴打擊樂器。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十三
1.初聽歌曲《小螺號》,初步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學生回答。
3.學習曲調拍號及詞曲作者。
王付林,來自北大荒的一個小鎮,原來姓耿,后隨繼父改姓王。施光南曾為他多次譜曲,李谷一、關牧村都演唱過他作詞的歌曲。其中,《小螺號》的名聲最響亮,“小螺號滴滴滴吹,海鷗聽了展翅飛,小螺號滴滴滴吹,浪花聽了笑微微。”音樂是流行歌曲的寫法,詞句也很細膩,而且還是付林的作曲成名作,詞曲和編配都由他一人承擔。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十四
1.朗讀歌詞,學生跟老師一起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2.請同學們思考在歌曲中,當小螺號吹起來的時候,都發生了什么事兒呢?(海鷗聽了展翅飛,浪花聽了笑微微,阿爸聽了快快回)。
3.學生跟音樂旋律輕聲跟唱。引導學生用“啦”輕聲哼唱歌曲。
4.突破難點,認識上滑音、波音。
上滑音:從一音向上滑至另一音的唱(奏)法。
波音:是由該音向鄰音進行快速交替。
5.試填歌詞。教師彈奏旋律,大家加入歌詞。
6.完整演唱歌曲。(完整、準確、有感情地表演歌曲一遍,教師指出不足,引導學生從歌曲意境出發,用手擊打節奏)。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十五
1、發聲練習:先讓幼兒進行發聲練習,打開喉嚨,以免歌唱時傷及聲帶。
2、歌詞朗誦:老師教幼兒按歌曲的節奏進行逐句朗讀。
例:a第一句老師拍手讀:xxxxx。
師: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
b:幼兒模仿老師有節奏地讀。
生:小螺號嘀嘀嘀吹,海鷗聽了展翅飛。
3、老師第二次播放音樂,引導幼兒注意歌曲的節奏。(老師一邊在旁打節奏)。
4、老師逐句教幼兒唱并使用打擊樂器進行輔助教學。老師邊用樂器拍打節奏,邊唱歌詞,幼兒跟著老師的節奏拍掌唱詞。(第三遍)。
5、“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用手來拍打節奏,現在你們想一想我們還可以用什么方式來打節奏?(跺腳、拍腿、拍肩、點頭)(第四遍)。
6、用動作表現音樂:(律動)。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如小螺號、海鷗、浪花、船等。師:“小朋友們,歌曲里面‘滴滴滴’的聲音是誰發出來的呀?誰在飛啊?誰笑啦?”
(2)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表現吹螺號、海鷗展翅、浪花起伏等形象。(如果有些小朋友做不出動作,老師可以幫忙引導。)。
7、讓幼兒跟著音樂邊唱邊打節拍,完整地唱一遍歌曲。
小螺號教案(優秀16篇)篇十六
1.情境創設法:通過給學生講述美麗的情境,尋找演唱的感覺,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聽唱法:《小螺號》是一首孩子們耳熟能詳的兒童歌曲,在學習歌曲中用聽唱法,在聽一聽、唱一唱等環節中反復感知、強化,不知不覺中自然掌握。
3.對比法:可以更直觀的感受音樂記號的作用。
4.小組合作法:分小組討論如何創編,讓每個學生都互動腦筋,團結、協作的進行創編。
學習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