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可愛的企鵝篇一
1、幼兒認識企鵝的外形。
2、了解企鵝簡單的生活習性,懂得企鵝為什么不怕冷。
3、豐富詞匯:脂肪、潛水、軟體動物。
1、vcd盤、vcd機、電視、錄音機、錄音帶各一個。
2、鵝分體圖片一套、企鵝模型一個、背景圖一張。
3、兒每人一套拼圖(6—8塊)。
1、 重點:幼兒認識企鵝的外形特征并了解一些簡單的生活習性。
2、 難點:幼兒懂得企鵝為什么不怕冷。
1、 幼兒觀看錄像,引入主題。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一位朋友,我們看看它是誰?放vcd盤,幼兒觀看錄像。
2、 教師提問:它是誰?(企鵝)它長的什么樣?
小結:企鵝有尖尖的嘴巴、白白的肚皮、黑黑的背、兩只翅膀、兩條腿、一雙眼睛、一個短短的尾巴。(幼兒回答,教師小結)。教師出示企鵝分體圖片。
1、 它的翅膀像三角形,尖尖的樣子,像魚(鯨)的鰭一樣。
它的翅膀可以滑雪、可以游泳、可以飛(教師提示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海鳥)、翅膀可以在企鵝走路時保持平衡、在潛水時緊縮不動。(教師提示:在水中不露頭地向前行叫潛水。)
2、 它的腳像什么?
像鴨子的蹼,可以用來游泳(幼兒也可以講述別的有蹼動物)。
3、 企鵝喜歡吃什么?
企鵝喜歡吃魚、蝦、軟體動物(教師提示:軟體動物身體中沒有骨頭很軟,像貝殼、河 蚌)教師出示圖片一張,加深幼兒印象。
4、 企鵝生活在什么地方?
很冷很冷的、有冰、有雪的南極,在幼兒講述同時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加深印象。
5、 企鵝為什么不怕冷?
通過幼兒想象的出它皮很厚、脂肪很多(教師提示:脂肪是皮肉內一種油質的東西,它儲存熱能,發(fā)出熱量)幫助企鵝保持體溫。教師出示企鵝模型讓幼兒感知。
幼兒繼續(xù)觀看vcd的出企鵝不怕冷的正確答案:脂肪厚、群聚在一起防寒。
1、 幼兒每人一份拼圖(企鵝)6—8塊。
根據幼兒認知能力,分別發(fā)6塊或8塊的拼圖,在很短的時間內,憑借自己對企鵝已有的了解進行拼圖練習,使幼兒對企鵝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2、 幼兒在歌曲《小企鵝真漂亮》的伴奏下,做小企鵝走路的樣子退場,活動結束。
1、幼兒繼續(xù)看vcd,了解其他關于企鵝的生活習性。
2、將企鵝的圖片和模型放于自然角,便于幼兒充分感知企鵝的外形特征。
3、將企鵝拼圖放于操作區(qū),幫助幼兒鞏固企鵝的外形特征。
可愛的企鵝篇二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系.
一、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1)
3.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說出圖意.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一)活動一:觀察討論、學習新知
1.(觀察圖片:可愛的企鵝1)
教師:仔細觀察圖,說說圖的意思,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2.教師提問
(1)想一想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么?問號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這幅圖的意思嗎?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板書:6+3=9
(二)活動二:加深理解,強化新知.
1.(出示圖片:可愛的企鵝2)
教師: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有多少只小企鵝藏起來了?
2.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1)仔細看圖,完整地說一遍圖意.
(2)圖中的大括號表示什么意思?問號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樣算出藏起來多少只企鵝呢?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嗎?
3.小組匯報
教師板書:9-5=4
教師提問: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呢?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現在海爾兄弟想請你們幫助解決兩個數學問題.
(三)活動三:動手操作,探究規(guī)律.
1.(出示圖片:)
教師:爺爺送給海爾兄弟兩人8支鉛筆,都可以怎么分?
2.(出示圖片:猴子吃香蕉)
教師:有一把香蕉共9根,分給兩個小猴吃,都有哪些分法?
要求:
(1)看圖說說圖的意思.
(2)怎樣填表?把數填在書上.
(3)觀察討論:從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組匯報
4.同學們真能干!現在海爾兄弟在大家的幫助下又登上熱氣球出發(fā)了.(輕快的音樂)
三、練習鞏固、啟發(fā)思維
1.教師:很快,海爾兄弟來到了熱帶森林,在那里他們看到了什么?
(出示圖片:猴子蕩秋千1、2)
要求:(1)觀察這兩幅圖,在小組內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觀察后在書上獨立列出算式.
(3)結合算式說說圖的意思.
2.小組匯報
3.(出示圖片:小兔子)
教師:在不遠處,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在小組內先說說圖的意思,再列算式計算.(比比哪個小組說得多)
四、全課小結
《課標》在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實現一年級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進行了嘗試。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體現了情境性和活動性。學生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感受到加減法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也有助于知識的遷移,提高學習的效率。
可愛的企鵝篇三
本課內容在教材第36—37頁。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后的一節(jié)練習課,圖中所安排的企鵝活動情境,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由于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的講解,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學習狀態(tài)分析:
學生基本上已經理解8、9的加減法的意義,但對于首次出現的大括號比較陌生,不容易理解其意思。對南極的情況有少數學生有些了解,大部分學生不知道企鵝的生活情況。
教學目標:
1、鞏固“8”和“9”的加減法,并能夠正確計算。
2、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根據圖示正確提出并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熟練解決加減法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1、第36頁主題情景圖2幅。
2、“試一試”中的兩張表格。
3、8支彩筆和兩個筆筒。
學生準備9根小棒。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并解決
3、講解“{”表示“合起來一共是多少”的意思。
4、提問:誰能連起來說一說這幅圖的意思?你能解答這個問題嗎?(聽回答板書算式:6+3=9)
5、出示企鵝圖2。提問:這幅圖是什么意思?你能說一說并列式解決嗎?請和同桌互相交流。
6、引導學生匯報交流,進行適當點撥。
1、看圖交流圖意:左邊有6只企鵝,右邊有3只企鵝排成一隊。
2、看板書,猜測并試著提出問題。
3、聽講解,進一步認識“{”的含義。
4、看圖,敘述圖意,并列式解決:6+3=9
5、看圖,同桌交流圖意,并列出算式。
6、集體匯報交流:一共有9只企鵝,左邊站3只,右邊有幾只?算式:9-3=6。
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更容易激起學習的興趣。而且也由此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目的。
在與同桌的交流中,可以使學生逐步清晰自己的思維,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動手操作,鞏固8、9的加減法
2、提出要求:請用8根小棒代替彩色筆。將8根小棒分成兩堆,看看可以怎樣分,并把分得的結果填在書上。
3、引導學生進行匯報交流并板書。
4、談話,創(chuàng)設分香蕉情境。提問:請你用9根小棒代替9支香蕉,幫兩只小猴分一分,看看香蕉能有幾種分法,把結果填在書上。
5、引導學生交流、填表。
1、仔細觀察,并依次回答:(1)有8只彩筆。(2)紛紛交流自己的分法。
2、要求數出8根小棒,邊分、邊填空。
3、看書,匯報分8根小棒的結果。
4、分9根小棒,填書上表格。
5、集體匯報、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
借助于半抽象的物來幫助學生理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三、鞏固練習
1、提出要求:獨立完成第37頁第1題,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巡視指導。
2、提問:第2題是什么意思?你能列出一個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嗎?把它寫在書上。
3、引導學生進行訂正。
4、出示第3題,根據題意編一個故事,再根據故事列一個算式。
1、獨立完成第1題。
2、思考并回答,并把算式寫在書上。
3、交流算式,并說出列式的理由。
4、編故事,根據故事列式。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審題,獨立完成作業(yè),及時訂正。
四、數學游戲
1、提出要求:4人為一組。每人分別拿出6、7、8、9的點子圖卡片一張,蓋住其中的幾個點,其余成員搶答蓋住了幾個點,并說出一個算式,輪流進行。
2、巡視,并進行個別指導。
1、分4人為一組,按要求開展數學游戲。
2、熟練地進行計算。
在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在生生之間的互動中進一步鞏固知識。
板書:
教學反思1:徐含萍
1、在組織學生操作學具時,教師應講清要求,并加以指導,讓學生明白動手操作的意圖。同時讓學生學會規(guī)范操作學具,養(yǎng)成操作學具的良好習慣。(如:專心操作,用完小棒應歸位等)
2、本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大括號,所以在教學中,應重點講明大括號和問號在圖畫中的意思和作用,以便學生正確理解題意。
不同意義。
可愛的企鵝篇四
教學內容:可愛的企鵝(8和9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8和9的加減法,并能夠正確地計算。
2、過程與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看圖,述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鞏固8和9的加減法,并能夠正確地計算。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地計算8和9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課件:教材第41頁情景圖)
1、師:這些可愛的小企鵝非常調皮,你看這是怎么了?(出示課件:教材第41頁第二幅圖)
師:是啊,冰山后面有幾只呢?列式算一算,告訴老師。
2、引導學生畫圖,列式。
3、說一說。
課本42頁“練一練”
可愛的企鵝篇五
我最喜歡的動物是企鵝。企鵝有一張扁扁的嘴巴,小小的眼睛,烏黑的背,雪白的肚皮和金黃的腳。
企鵝生活在寒冷的北極,餓了就吃海中的魚,渴了就喝海水。走起路來一搖一擺的,真討人喜愛。
大家知道企鵝嗎?企鵝是一種可愛的動物。它們生性溫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是一個喜歡群棲的大家庭。
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比如在企鵝族群稱王的帝王企鵝,獨一無二的小藍企鵝,生活在非洲的非洲企鵝……南極與亞南極地區(qū)約有8種企鵝,其中在南極大陸海岸繁殖的有2種,甚至在炎熱的非洲大陸也有企鵝。
和鴕鳥一樣,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企鵝有翅膀但不能飛翔,身體為流線型,以便在水里游泳。它們的背部是藍黑色的,腹部是與背部顏色反差較大的白色,看著就討人喜愛。雖然現在的企鵝不會飛,但根據化石顯示,最早的企鵝能夠飛翔。因為環(huán)境的影響,直到65萬年前,它們的翅膀慢慢演化成能夠下水的鰭肢,成為目前我們所看到的企鵝。看到企鵝望著藍天,撲扇著翅膀的照片時,我就會想:大概現在的企鵝有重回藍天的夢想吧!
企鵝可以說是最不怕冷的鳥類。它們全身羽毛密布,并且皮下脂肪厚達2至3厘米。這種特殊的保溫設備,是它們在零下60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夠自在生活。企鵝的胃口不錯,主要吃小魚和磷蝦,每只企鵝每天平均能吃0。75公斤食物。企鵝喜歡群棲,一群有幾百只,幾千只,幾萬只,最多甚至達10至20多萬只。在南極大陸的冰架上,或在南大洋的冰山和浮冰上,人們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企鵝。有時,它們排著整齊的隊伍,面朝一個方向,好像一支訓練有素的儀仗隊,在等候和歡迎遠方來客;有時它們排成距離、間隔相等的方隊,如同團體操表演的運動員,陣勢十分整齊壯觀。
企鵝的本領也不少。成年企鵝的游泳時速為20至30公里,比萬噸巨輪的速度還要快。企鵝的跳水本領可與世界冠軍相媲美,它能跳出水面2米多高,并能從冰山或冰面上騰空而起,躍入水中,潛入水底。因此,企鵝稱得上游泳健將、跳水高手和潛水能手了。
讓我敬佩這些小小的、可愛的企鵝的是雄企鵝孵蛋時的毅力。在孵蛋期間,為了避寒和擋風,幾只雄企鵝并排而站,背朝著風面,形成一堵?lián)躏L的墻。雄企鵝來承擔孵蛋這個重任。孵蛋時,雄企鵝雙足緊并,肅穆而立,竭盡全力、不吃不喝地站立60多天,一直到小企鵝脫殼而出。這些堅持,需要多大的毅力呀!
小小的企鵝讓我敬佩,讓我尊敬。甚至當我聽到企鵝這個神圣的名字時,會肅然起敬。
可愛的企鵝篇六
(一)教學內容
這節(jié)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復習8和9加減法的內容,通過前部分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9以內的加減法”。本節(jié)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情境圖,進一步體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豐富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有關8和9的加減法并能正確地計算,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結合畫圖、操作等具體活動。經歷表達自己想法的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
教學難點: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比較濃厚,大部分學生對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guī)培養(yǎng),學生有較好的聽課習慣,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前邊補充了數的組成的知識,學生每節(jié)課都在練習,所以對于8、9加減法的計算基本沒有太大困難,而大部分孩子出現困難都在解決問題上。低段孩子認識物體都是由直觀再到抽象,所以我準備充分運用簡單易懂的兒童化語言幫助孩子初步認識加減法問題。
1、設計教學法
設計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實際活動的學習方式。進行這種教學活動之時,一定要先設立一個實際的問題,然后由學生去擬定學習計劃與內容,而后運用有關的具體材料,從實際活動當中去完成解決問題。
設計教學法不僅活潑,而且也會有許多創(chuàng)意的學習活動從中產生。設計教學是有目的的學習活動;學生在有明確的目的及強烈的意愿中學習,必然能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熱誠。再者,當一個設計由學生自己去思想,去擬訂計劃時,更可訓練他們的思考。組織和搜集資料的能力;一切手,腦并用的活動,對于他們精通知識與培養(yǎng)純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處的;學生們由始至終獲得完整的經驗,更是寶貴。在本節(jié)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企鵝的情景圖,讓學生獨立思考,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利用系統(tǒng)的步驟,指導學生解決問題,藉以增進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必須認真地去設計各種問題,以使學生達到有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去思考和參與討論等的目的。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學條件下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是和被動學習相對而言的。專家們認為自主學習應體現在"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等方面。這是一個理想的境界,最終的目標。在義務教育階段,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感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愿意學習,熱愛學習。
2、合作學習
1、兒歌導入
剛入學的孩子正處于幼兒園和小學銜接,7歲的孩子特別喜歡兒歌、游戲等活動 。兒歌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開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2、新授過程
我采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再說算理,自己用喜歡的方法來計算,教師做適當補充和糾正。讓孩子自己參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獲得親自經歷的經驗。
3、練習
這一過程我安排了:
(1)、說一說,運用本節(jié)課的內容解決問題,做到課堂內容復習。
(2)、計算,安排了口算比賽練習。
(3)、游戲動腦筋,鍛煉孩子的實際生活經驗應用能力,學習根據具體情況來解決問題。
4、課堂總結
學生自己談收獲,談自己的疑問。
教師總結,由對企鵝的喜愛情感升華為從自身做起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注意環(huán)境保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