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的編寫可以引導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選擇適合的教學活動和教具。這些小班教案范文來自各地的優秀教師,通過他們的實踐經驗和總結,希望能夠為您的教學工作帶來一些啟發和改進的思路。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一
活動目標:
1、知道餅干的種類,形狀很多,能按形狀對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餅干的形狀。
3、樂于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重點:
知道餅干的種類,形狀很多,能按形狀對物體進行分類。
活動難點:
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餅干的形狀,并樂于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干(圓形、方形餅干的'小包裝),食品盤子5或6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里有3或4個幾何圖形片),瓶子娃娃(雪碧瓶子制作的瓶娃娃,嘴巴分別是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凈。
活動過程:
一、認認、嘗嘗餅干。
2、教師:餅干寶寶真多呀!看看餅干寶寶長得一樣嗎?(幼兒打開小包裝餅干,仔細觀察。)。
4、教師:聞一聞餅干香不香?嘗一嘗餅干是什么味道的?餅干吃在嘴巴里有什么變化?
二、瓶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瓶寶寶嘴巴的形狀。
老師出示瓶寶寶:我們班來了許多可愛的瓶寶寶,看看這些瓶寶寶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瓶寶寶,發現瓶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三、瓶寶寶吃“餅干”,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干”。教師出示圖形片:瓶寶寶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喂它們吃“餅干”吧!這是瓶寶寶吃的“餅干”,看看有些什么樣的“餅干”?(幼兒觀察、發現“餅干”有圓形的,還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
2、喂瓶寶寶吃“餅干”。教師:這么多的瓶寶寶要吃什么形狀的“餅干”呢?
3、幼兒根據瓶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干”。幼兒邊喂邊說:瓶寶寶,給你吃“xx”餅干。
4、幼兒自主地選取一個小盤子和幾塊餅干,根據瓶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應形狀的“餅干”。(幼兒把小盤子里各種形狀的“餅干”喂完)活動延伸:
在家里和爸爸、媽媽做分餅干、嘗餅干的游戲。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二
一、談活引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捉迷藏嗎?(喜歡)在森林里,也有許多的小動物在玩捉迷藏,它們會是誰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出示黑板)。
二、玩“捉迷藏”,找一找。
1,你們找到什么動物啦?
(4)我們再來找一找,有多少只大公雞?
三、給小動物喂食。
1,小動物們玩啊玩啊,他們好餓了,要吃東西了,這里有這些小動物們最喜歡吃的食物,(用手指黑板貼的小動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食物)是什么動物最喜歡吃的?把它送給小動物吃。
2,小結(教師出示4盤食物)這里有小兔喜歡吃的蘿卜,大公雞喜歡吃的蟲子,小貓喜歡吃的魚,還有小狗喜歡吃的骨頭。
3,教師示范小貓找食。(裝和盤子圓點數量一樣多的食物)。
4,幼兒示范小狗找食。(裝和盤子圓點數量一樣多的食物)。
5,今天還來了許多的小動物,他們正躺在你們小椅子下面休息呢?我們把小動物請出來!
6,小動物們的椅子下有裝食物用的盤子,請你們拿出來。
7,請小動物們去找你們喜歡的食物吧!
四、集體檢查、反饋。
1,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都找對食物了沒有:他們都找到自己喜歡的食物沒有?那他們裝的數量和盤子上的圓點數一樣嗎?(如不對,糾正)。
幼兒積極的參與及集體反饋。
教師們在進行點評。
教學反思。
1,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手口一致地進行4以內的點數,并說出總數。
2,認識常見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3,在找一找,喂一喂小動物的過程中,體驗幫助動物的快樂。
本次活動以游戲貫穿活動的始終,孩子在活動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的被激發出來。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創沒了有趣的游戲情境,從捉迷藏到給小動物送食物再到給小動物喂食,整個游戲情境非常流暢、有趣。孩子在游戲化的活動中,自然而然的學習了4以內手口一致的點數并正確地說出總數。此外,活動中游戲的使用,動物角色的選擇,都有效的激發了孩子更主動的參與到活動中,使活動一步步推向**。我認為在教學活動中,達到了教學活動的目標。
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簡潔,聲音有些大聲了顯得不夠親切。
2,表揚不夠具體。如:幼兒貼對圓點數或食物后應問幼兒,他貼對了沒有?而不應該總說太好了。
3,由于緊張,語速稍快了點。對幼兒的照顧也不是那么周全。
4,活動的設計如果能在后面加一個吃的環節,效果會更加好。
回顧準備這一次公開課的經歷,我感覺收獲很大。對幼兒教學有了一些更深的體會,對課堂的駕馭有了更多的體驗,對一些看似傳統的教法也有了新的認識。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三
1、認知:學會認讀詞語:餅干;練習說話;學會書寫“干”,會用“干”進行擴詞練習。
2、養成教育:吃東西時洗手的衛生習慣;好吃的東西不貪吃的飲食習慣。
3、觀察:觀察各種形狀、各種味道的餅干,豐富學生的知識,練習說完整的句子:
認讀“餅干”,重點練習說句子:這是一塊(長方形、圓形)的餅干。
矯正學生發音。知道餅干是點心。
一、復習導入新課:
1、今天繼續學習學習第六課點心,大家齊讀課題。
2、出示圖片面包,問:這是什么?(學生練習說句子這是一個面包。)教師板書:面包。引導說出:面包是點心。
3、同樣的方法看圖引出點心——蛋糕。
4、過渡:面包是點心,蛋糕也是點心,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種點心——出示圖,引出:餅干,教師板書課題——餅干,(看老師板書,復習:食字旁)學生跟讀詞語。
二、認讀詞語:餅干。
1、教師范讀。
2、學生逐一跟讀,教師注意學生的發音,尤其注意矯正口型。
3、齊讀。分小組比賽讀一讀。
三、認識餅干,練習說話:
1、出示圓形餅干:這是什么?幾塊?什么形狀的?引導二類生練習說句子:這是(一塊)餅干。一類生說具體的句子:這是一塊圓形的餅干。
2、同樣的方法,出示一塊長方形的餅干,練習說話:這是一塊長方形的餅干。重點讓孩子把句子說完整。
3、出示數字餅干、動物餅干、讓學生觀察樣子,說說這些餅干像什么,由此教師總結,這是動物餅干,數字餅干,它們也是餅干,是點心。
4、出示花朵形狀的餅干、彩色的餅干,豐富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認識不常見的餅干的。
5、小結過渡:這么多可愛漂亮的餅干你喜歡想吃嗎?那你知道餅干是怎樣做成的嗎?我們來放松一下,先來做餅干吧!
五、品嘗各種形狀的餅干:
1、把餅干發給每個同學。提出要求:看看形狀、嘗嘗味道、分享你的感受。(教育學生吃東西前要洗手,注意衛生習慣。)。
2、學生說說:我吃的餅干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味道的?我喜歡吃餅干。(餅干好吃,但是它是點心,不能貪吃。購買時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注意質量和生產日期,把食品安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六、鞏固練習:
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面包是點心,蛋糕是點心,餅干也是點心,請你從下圖中找一找哪些是點心。
2、出示三組圖片,讓學生找出來,說一說:什么是點心。
(1)蘋果香蕉蛋糕。
(2)茄子青菜面包。
(3)面包葡萄餅干。
小結過渡:通過學習你知道了哪些是點心呢?你喜歡吃這些點心嗎?
七、學習句子:
1、出示句子:面包、餅干、蛋糕,小朋友都喜歡吃這些點心。
2、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教師領讀、點讀、齊讀句子。
八、學習寫字:干。
1、教師出示卡片:餅干單獨認識:干。
2、組詞:餅干干凈干杯。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教師示范講解、學生描紅、書寫。
九、指導看書:
1、翻書。2、指導學習看書、指讀學習讀書。
十、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餅干,會書寫漢字:干,并且知道了吃東西時要洗手、好吃的東西不貪吃,養成良好的衛生、飲食習慣。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四
認識圖形,對各種圖形進行對應匹配。
活動準備。
1、說餅干:
“老師從超市里買了一些有趣的餅干,小朋友想不想看一下???哦,老師請你們把小眼睛閉起來,我們一起來把餅干請出來吧!”
(1)出示圓、方形的餅干,分發給幼兒每人一塊。(在發餅干的過程中老師說:“小朋友們餅干告訴我“你們要認識它以后才可以分享它?!彼钕矚g認識它的小朋友!”)。
(2)幼兒相互向同伴介紹自己拿到的餅干是什么形狀的',介紹完了可以吃餅干。
2、分餅干:
―“老師還帶來了許多餅干,等一會還要招待許多動物朋友?!?/p>
請幼兒把紙制的圓、方形餅干分別放到圓、方形的紙盤中去,說說為什么要這樣放(因為餅干圓形的,盤子也是圓形的所以要放在一起。因為餅干是方形的,盤子也是方形的所以要放在一起。)。
幼兒互相檢驗是否擺放正確。(幼兒在相互檢驗時老師給予鼓勵。)。
3、喂餅干:
―“小動物們來做客了。你們知道它們喜歡吃怎樣的餅干嗎?”
這堂課幼兒興趣較高,對圓形和方形的掌握大多數幼兒掌握得較好。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應讓幼兒互相分享餅干,讓幼兒在分享中得到快樂。并讓幼兒養成不自私、大方的好習慣。在引出課題時幼兒的興趣較濃能很配合的閉上小眼睛等待請出餅干,當睜開眼睛看到餅干出現時那一張張可愛的小臉笑開了花。這次教學活動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力、分析能力、認識能力、動手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五
1、能說出橢圓形的名稱,通過比較,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2、在找找、說說、變變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橢圓形,擴散性思維得到提升。
3、喜歡參與數學活動,并產生興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大的圓形、橢圓形,動物拼圖;幼兒人手一份圓形、橢圓形、毛根、紙條教學過程:
1、小朋友,你們好,蝴蝶漂亮嗎?你知道我的身上有哪些圖形寶寶嗎?
2、教師手指圖形各部位,請幼兒說出圖形名稱。
3、引出橢圓形:你們認識它嗎?它叫橢圓形。
1、你們的桌子上就有圓形、橢圓形,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圓形和橢圓形有什么不相同地方?(讓幼兒進行觀察,教師巡回指導)分析:開始,我的提問是"圓形和橢圓形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地方?"針對中班小朋友,這樣一次性兩個問題,使孩子們的回答顯得凌亂,有的孩子說相同點,有的孩子卻說不同點,同時不能更深入的解決問題。針對孩子們"比較事物先找不同點"的特征,我改變了提問,變成"你覺得他們有什么不同"。
2、集中交流,讓幼兒自由說說。
3、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比較。
(1)通過兩圖形重疊比較的方法,發現橢圓形比圓形扁。
師:小朋友把圓形和橢圓形卡片重疊在一起,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操作比較,發現橢圓形比圓形扁。
分析:為了圖形的比較,這里教具的提供需考慮,圓形的半徑和橢圓形短邊的半徑是相同的,因為這是它們比較的前提。這個環節主要是先重疊看一看,通過看、比較得出結論"橢圓形比圓形扁"的結論。
(2)請幼兒第一次對折,你有什么發現呢?
小結: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
分析:這一次比較是"把圖形進行一次對折",強調要求對折。橢圓形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半徑短的一邊對折,另一種是半徑長的一邊對折。從而都得出結論,"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
(3)再次進行對折,你有什么發現?
小結:圓形4條折痕一樣長,橢圓形上下對折和左右對折的折痕不一樣長。
分析:這次比較是把"圖形進行第二次對折",孩子們發現橢圓形折痕不一樣長,還會發現兩次對折后交叉處會有個"中心點"。圓形沿著中心點對折,兩邊總是能重疊,而橢圓形沿著中心點對折有時卻不能重疊。
(4)教師小結: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橢圓形上下對折和左右對折的折痕不一樣長。
分析: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圓形與橢圓形的比較,感知橢圓形的特征。這個環節主要通過三次比較得出,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的原則。
出示典型的橢圓形物品圖片,說一說分析:生活中橢圓形的物品不少,通過這個環節告訴孩子,生活中要做個有心人,去發現一些橢圓形的物品,例如哈密瓜、西瓜、雞蛋、餅干盒、樹葉等。
1、介紹操作材料,講述操作要求,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毛根、長紙條,請小朋友來變變橢圓形。
2、講解部分幼兒作品分析:這個環節給孩子作品展示的機會,同伴間進行交流,談談自己是如何變出橢圓形的。
3、活動延伸:請孩子們去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橢圓形。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六
1、嘗試用各種線條繪畫出餅干。
2、初步感知線條畫的美。
3、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繪畫,體驗合作繪畫的樂趣。
1、實物:各種餅干。
2、繪畫紙、蠟筆、記號筆、
一、出示餅干,引發興趣。
1、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東西,看是什么呀?”
2、師:“原來是我們每天都吃的餅干呀!”
二、幼兒觀察餅干的形狀。
1、師:“看看,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呀?”(有正方形、有圓形、有長方形等)。
2、出示范畫?!翱纯?,老師呀把這些餅干都給畫了下來,仔細看,我是怎樣畫的?”(引導幼兒感知線條畫)。
三、幼兒作畫。
1、提醒幼兒用各種線條來繪畫餅干。
2、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四、繪畫點評。
小班的美術活動不應以技能為主,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讓幼兒在原有的經驗上一點點的進行提升,他們還不懂得什么是點、線,對于幼兒原來的經驗這樣的跨度太大,幼兒消化不了,或許將本堂課定位在色彩上會更好,讓幼兒去感受色彩帶來的美和自己所畫的不同的'圖案所帶來的美,讓幼兒覺得其實我這樣畫也是美的,讓幼兒感到自己成功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通過本堂課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去改進,并深思自己在美術活動中所缺失的東西,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改進,并且不斷的去學習。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七
幼兒的生活當中有很多關于大和小的比較,因此幼兒的這方面知識儲備相對比較到位。這就給了我們教育者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及時開展關于大和小的數學活動對幼兒是非常有意義的.
今天的數學活動就由此開展,活動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大多數幼兒都能很準確的比較物體的大與小。因此,主要針對那些能力相對比較弱的幼兒開展實物比較,并讓他們結合生活當中的實物了解大與小的概念。
本次活動設計的情節也很受幼兒的歡迎,很多幼兒能根據活動情節,自己想象比較更多與之相關的事物。
在最后一個環節的操作中,幼兒都能按照要求將大的象、猴、羊、河馬進行涂色。
類似的數學活動之前的引導部分要是能來源與幼兒身邊的生活,能與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碰撞,從而擦出知識的火花?;顒釉O計要留給幼兒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幼兒在熟悉、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這是我們老師努力的方向。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八
1、在正確感知圖形的基礎上,學習按圖形的某一特征(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2、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學習說:“我把×形×色送給你吃”。
3、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參與操作的興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幾何圖形片若干、食物餅干、小碗和幼兒人數相等、盤子6個、小動物頭飾6個、3個有標記的籮筐。
一、情景導入認認給餅干按形狀分類。
師:寶寶們,今天兔媽媽開了一家餅干店,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總結:寶寶觀察的'真仔細,兔媽媽的餅干店里,有紅的、有綠的、有圓的、有方的、還有三角形的餅干。
2、師:兔媽媽店里的餅干真多呀!我們一起來把這寫餅干分一分吧。怎么分呢?(幼兒討論)好,我們一起回座位想個辦法吧。
二、認識形狀標記按形狀分類。
師:寶寶看!這是兔媽媽準備的籮筐,這個籮筐是誰的家呢?你怎么知道的?這是形狀標記,啟發幼兒想一想:這是什么標記呢?(帶領幼兒讀一讀標記的名稱)那么這個籮筐里放什么樣的餅干呢?誰來放放看。提醒寶寶邊送邊說:×形餅干,我送你回×形的家。(依次出示三個籮筐,放完后師幼集體檢查)。
三、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嘴巴顏色形狀喂餅干。
師:寶寶真聰明把餅干都整理好了,餅干店開業了誰來嘗嘗好吃的餅干哎,寶寶看誰來了?小貓喜歡吃什么樣的餅干呢?(引導寶寶觀察小貓的嘴巴)對呀!小貓喜歡吃圓形的綠餅干。
師:一下子來了這么多的小動物,兔媽媽忙不過來了,誰愿意來幫助兔媽媽的?(幼兒集體喂)餅干喂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寶喂的對不對。
師:小動物們都吃飽了,他們高高興興回家了。(放進籮筐里)。
四、品嘗活動。
寶寶真能干,兔媽媽為也感謝寶寶還給寶寶準備了獎品呢,這些獎品在這個箱子里,猜猜看會是什么獎品呢?(請一個寶寶上來看看箱子)師:寶寶喜歡吃什么樣的餅干呢?好!我們一起去洗干凈小手來吃餅干。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九
1.感知物體的大小、排列的疏密與數量的關系。
2.學習用數字記錄操作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操作發現。
3.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一、看餅干
1.故事情境引入主題。熊媽媽有兩個熊寶寶,(出示圖片)一只叫大熊,一只叫小熊,它們最喜歡吃媽媽做的餅干??矗@些餅干有什么不一樣?(有大有?。?/p>
2.看看大餅干有幾塊?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小餅干有幾塊?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二、做餅干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感知物體數量的多少與物體排列疏密的關系
1.熊寶寶們吃了還想吃,熊媽媽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再做一些餅干好嗎?
2.教師示范用模具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面皮和模具,選一個模具在鋪平的面皮上面印壓餅干。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纯茨隳茏龀鰩讐K餅干,并將數量用數字記錄紙上的格子里。
3.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4.師小結:同樣大的面皮,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餅干排列緊,數量多;餅干排列疏,餅干少。
(二)、幼兒第二次探索操作:感知物體數量的多少與物體大小的關系
1.大熊喜歡吃大餅干,小熊喜歡吃小餅干,請你們再幫忙做一些大餅干和小餅干好嗎?
2.教師示范用模具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先用一個大模具在鋪平的面皮上面印壓大餅干。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排列整齊,還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纯茨隳茏龀鰩讐K大餅干,并將數量寫在記錄紙上大餅干后面的格子里。好了以后把面皮反過來,換一個小模具用同樣方法印制小餅干,并將數量記錄在小餅干后面的格子里。
3.組織討論:印出來的大餅干和小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
4.師小結:同樣大的面皮,餅干小,數量多;餅干小大,數量少。
四、吃餅干
1.師:"熊媽媽為了感謝我們小朋友幫助她,特意拿了些餅干讓我們品嘗呢!"
2.幼兒吃餅干,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學習將5以內的數量與物體進行匹配。
3、樂意參加操作活動,并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1、卡紙房子一座,貼有五種不同小動物的頭像。
(小狗1只、小貓2只、小雞3只、小羊4只、小兔5只)。
2、1到5的數字卡和圓點若干。
3、肉骨頭、小魚、毛毛蟲、小草、胡蘿卜的圖片若干。
1、森林里面發洪水,小動物的房子都被洪水沖走了。天氣晴了,小動物們一起動手建了一座很的房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們的房子?(出示房子)。
2、哇!房子好呀!如果再發洪水,它們的房子也不會被水沖走了。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的房子蓋了幾層樓呀?(5層)可是小動物們還沒來得及給樓層貼標號,我們一起它們好嗎?(一樓貼數字標號1,二樓貼數字2,三樓貼數字3,四樓貼數字4,五樓貼數字5)。
3、今天是小動物搬新家的好日子,看,誰來了?(小狗)。
今天小狗來得最早了,它搬到了房子的一樓。
喵!兩只小貓也來了,住上了二樓;三只小雞跑來了,它們住在了三樓;咩咩!來了四只小羊,它們高高興興地住上了四樓;蹦蹦跳跳來了五只長耳朵的動物,它們是誰?(小白兔)五只小白兔跳到了五樓住下了。
4、小動物搬新家了,我們小朋友給它們送點禮物吧!送什么呢?(幼兒展開討論,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已的想法)好吧,因為它們剛搬新家,家里都沒吃的食物,我們就給小動物送點它們最喜歡的.食物吧!要送多少呢?小狗說:“我是一只,我只要一根肉骨頭就行了。”請一個小朋友給小狗送一根肉骨頭吧。(給小貓、小羊、小雞、小兔送食物)。
剛才,老師接到了象伯伯的電話,象伯伯知道小動物搬新家了,給小動物寫了許多的賀卡祝賀它們。可是,象伯伯今天臨時有事,它想讓我們的小朋友按照賀卡的標號分別送到各樓層的布袋里。(放音樂,讓幼兒操作)。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一
1.能按數的小給一組(3個)物體排序,并匹配相應的物體。
2.能按要求操作材料,體驗操作活動的樂趣。
1.娃娃若干套(每套、中、小各1個),汽車、彩球、積木、小鈴若干套(每套、中、小各1個)。
2.幼兒用書第1頁的標記圖若干。
1.娃娃做客,聯系排序。
看一看。
教師出示3個娃娃:看,來了幾個娃娃?它們有什么不一樣?(請幼兒觀察并說說娃娃的小不同)娃娃排隊。
教師:娃娃要做操了,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后面呢?誰來試試給娃娃排排隊?(請個別幼兒在標記圖上給娃娃按順序排隊,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娃娃排列的順序)送汽車給娃娃教師:玩具汽車要找娃娃做好朋友,應該把哪輛汽車送給哪個娃娃呢?(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汽車送娃娃,小汽車送小娃娃。
2.小組操作活動。
教師鼓勵幼兒自由地選擇送彩球、送積木、松小鈴、送瓶蓋等小組才做活動。
教師觀察幼兒活動,引導幼兒先給娃娃按、中、小或小、中、順序排排隊,再為、中、小娃娃配送合適的玩具。
鼓勵幼兒邊送邊說:彩球送給娃娃……。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二
活動目標:1.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興趣。2.喜歡操作,擺弄,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簡單的分類?;顒訙蕚洌盒」?、小貓、小兔的圖片,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餅干若干活動過程:一.引出主題1.“今天我們班來了幾個小動物,現在請他們出來”教師出示小動物圖片,模仿小動物的口氣介紹自己并向小朋友問好。二.送禮物1.它們第一次來我們班,小朋友有沒有禮物送給它們。2.請小朋友在自己的凳子下面找找看,有沒有禮物,說說是什么形狀的,是哪個小動物喜歡的?3.請小朋友將自己的禮物送給相應的小動物。4.小朋友送了禮物,老師也要送禮物給它們。三.出示教具1.“老師現在給每個小動物一個盤子,禮物就在這個錦囊里,猜猜是什么?”2.請幾個幼兒上來摸摸看是什么,應該給哪個小動物,并與老師一起數數它們分別有多少餅干,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四.教師講解在《小朋友用書》上,小狗、小貓、小兔還沒有分好餅干,請小朋友幫它們一下,小朋友把餅干剪下來貼到相應的小動物那里。五.幼兒操作并強調用剪刀的安全,幼兒操作教師來回指導?;顒友由欤赫埿∨笥寻炎髌贩诺秸褂[處展示一下,看看自己有沒有做對。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三
一、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掌握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二、在親身參與有趣的情景活動中提高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分類速度。
三、體驗勞動和工作的快樂。
電視機、錄放機、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磁帶。
實物圖形餅干;拱形門、貨架、貨筐;嘴動物頭;圍裙。
一、做個餅干屋小員工。談話引入情景,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
二、開心分餅干。
1、按形狀分類。
(1)觀看采購員到餅干批發市場上貨的錄像。
(2)明確第一項工作任務---請小員工將餅干按形狀進行分類。感受分類的樂趣。
(3)師生共同檢查按形狀分類的結果,體驗初獲成功的喜悅。
2、按顏色及形狀分類。
(1)接到訂購電話,明確第二項工作任務。
(2)看實物投影,再次明確顧客的要求,開始分類工作。
班包裝的圓形餅干。
中班黃色包裝的正方形餅干。
小班綠色包裝的長方形餅干。
托班藍色包裝的三角形餅干。
(3)師生共同檢查按餅干的形狀及顏色進行分類的結果。
3、游戲《我喂動物吃餅干》。請小員工根據動物嘴巴的不同形狀喂相應的餅干。
三、神秘禮物。
請小員工們摸一摸神秘袋里的禮物,并說出它的形狀。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四
1、在游戲中能根據要求分辯顏色和形狀。
2、感受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4、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1、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紙片。
2、各種小動物形狀的紙盒。
1、出示各種餅干,認識顏色和形狀。
小朋友,你們吃過餅干嗎?"屈;老師、教,案網出處"你吃過的餅干是什么樣的'。
瞧,老師這兒有各種各樣的餅干,看它們都是什么樣的。
2、游戲,看誰找得快。
根據老師的口令,快速找到相應的紙片。(紅色的餅干、三角形餅干等)。
3、出示小動物紙盒,示范如何喂餅干。
看小兔子的嘴是什么形狀呀,它要吃什么樣的餅干呢?請幼兒示范。
幼兒操作,請幼兒相互檢查。
我認為現在的孩子對于圖形基本都能認識,但對于操作計數的能力還是很薄弱,因此,我決定把這個分類計數作為活動的難點去突破,因此在活動的組織過程中,也加重了這部分的比率。在我組織完活動后,我總體的感覺還是有收獲的。因為對一些問題我又有了更深的認識與理解,從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來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課前的預想效果。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五
1、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2、體驗成功的快樂。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小雞圓形房子、小鴨三角形房子、小貓正方形房子、小狗長方形房子若干。
2、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餅干若干。
1、幼兒參觀各種形狀的餅干,請他們說一說餅干的形狀。教師小結餅干的外形特征。
2、教師簡單講述餅干的制作過程。
3、幼兒品嘗餅干說一說餅干形狀和味道。
4、出示小雞、小鴨、小貓、小狗木偶出來玩聞到了香味說:“我聞到餅干的香味了,我的肚子餓了,餅干在那呢?”
5、小動物們尋找餅干:“哇,原來在這呢,有這么多漂亮的餅干呀?!毙‰u說:“我最喜歡吃和我房子一樣形狀的餅干?!毙▲?、小貓、小狗同上。
6、師:“小動物們都想吃和他們房子形狀相同的餅干,請寶寶們為它們去到家里去吧。
7、幼兒操作:給小動物送餅干,要求每一種餅干都要送到形狀相同的小動物家里去。教師巡回指導。
8、活動結束:帶著小動物到草地上去玩。
讓孩子在游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并通過觀察、比較、想、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征。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六
1、以游戲的形式復習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確說出圖形名稱。
2、培養幼兒思維的準確性,以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1、小兔、小豬、小牛頭飾盒各一個。
2、各種圖形餅干若干。小朋友每人一份餅干(各種形狀)。
3、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寫有數字的車票若干。
4、磁帶一盤。
(一)以游戲的口吻,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我們班做客了?(放錄音分別出示:小豬、小牛、小兔)。
師: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做客?你們高興嗎?那好吧,我們一起向小動物們問聲好,小動物你們好!
2、師:小動物來做客,你們喜歡送什么禮物給它們呢?(幼兒回答)。
(二)復習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1、師:你們看,老師準備了一盤餅干。(教師出示一盤有各種圖形的餅干)。
2、師:咦,盤子里的餅干是怎么樣的?它們都有哪些不同?
(師:噢,我準備的圓形餅干;有正方形餅干;還有三角形餅干)。
3、師:小動物們見了這些餅干很高興,都說自己喜歡吃其中的一種圖形餅干,它們到底喜歡吃哪一種呢?那就要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我已經為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盤餅干,現在請你們看看盤子里都有哪些圖形的餅干,想一想該送給哪只小動物?好,小朋友我們一起給小動物送餅干吧,送到小動物的盤子里。
(錄音:小朋友好!謝謝你們給我們送了那么多好吃的餅干,不過有些小朋友送的餅干還不是我們最喜歡吃的。那么,你們想知道我們最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嗎?哈哈!問題可簡單啦,只要看看我們的嘴巴就明白啦。)。
那么小豬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圓形餅干)。
小牛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正方形餅干)。
小兔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三角形餅干)。
6、師:剛才我們有沒有送錯餅干呢?那好吧,我們趕緊把些送錯的換過來,給小動物送上他最喜歡吃的餅干吧。
(師:噢,我們看看送對了嗎?都送對了,你們真能干,一起來夸夸自己吧?。?。
(三)游戲《到森林公園》。
1、師:小動物們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歡吃的餅干,真是太開心了。為了表示感謝,邀請我們小朋友到它們的家里森林公園去玩。不過,小動物們說森林公園離這兒很遠,需要乘火車去,怎么辦呢?別著急!你們看他們已經給我們寄來了火車票,這些火車票可有趣啦!有不同的圖形,看,這張火車票是什么圖形?并且他們還告訴我們不能上錯車廂,如果你拿到了圓形的火車票就要上圓形的車廂,如果拿正方形的火車票就要上正方形的車廂,如果......
2、師:現在,請小朋友上火車吧!(幼兒持票上不同的車廂),列車員要檢票了,請把火車票舉起來吧?。ń處煓z查幼兒的對、錯)。
3、師:小朋友!我們的火車出發啦?。ǚ乓魳酚變鹤叱鼋淌遥?。
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直覺、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數、形的認識和理解,主要是通過感官和對具體事物的接觸、探索、實踐、操作、體驗而獲得的;在整個活動中,為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欲望,始終讓幼兒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幼兒在各種感官的調動配合下,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區分方形、三角形、圓形三種形狀。小班幼兒生活經驗還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認識圖形的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同時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我把三種圖形比作三個有特征的小動物來到班里與小朋友做客,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故事情境作為導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其次,在組織形式上,為幼兒手提供一套不同形狀的圖形餅干,讓幼兒在邊操作、邊觀察、邊發現的過程中自主地領悟知識。這種活動形式,對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幼兒要有良好的學習常規,特別是要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伙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在“給動物喂餅干”環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此不疲,活動中幼兒的主動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孩子的創造性,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在最后環節中,我是以游戲的形式,小動物們邀請小朋友去森林公園玩,為每個幼兒準備了不同形狀的火車票,去找相應的火車座位。
在本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兒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后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注重重點,為幼兒預留充分的自主空間,日?;顒又杏幸庖幏督處熣Z言,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幼兒善于表達的能力。
小班數學喂餅干教案及反思(精選17篇)篇十七
1、樂意操作材料,體驗分類的樂趣。
2、鞏固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并學習區分黃色和綠色。
3、能按形狀和顏色對物體進行一維的二次分類。
1、經驗準備: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會辨別黃色和綠色。
2、環境準備:黃色和綠色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卡片若干;簡易貨架3個;小熊、小白兔、小猴子的毛絨玩具各一個。
一、活動導入:
創設小熊邀請小朋友到自己的餅干店參觀這一情景導入活動。
二、認識圖形和顏色:
1、通過比較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基本特征來認識形狀,并在此過程中學習分辨黃色和綠色。
2、幼兒從凳子下取出事先放置好的“餅干”,用剛剛學到的本領觀察手中的3塊“餅干”。
3、通過與小熊一起玩“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鞏固對形狀和顏色的認識,并初步檢驗幼兒對形狀和顏色的掌握情況。
三、擺一擺:
1、讓幼兒對手中“餅干”按照形狀進行一維的第一次分類。
2、引導幼兒在第一次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顏色進行二次分類。
3、讓幼兒對擺放的“餅干”進行檢查和糾錯。
4、教師總結:不單可以只按形狀分類,還可以按照形狀和顏色兩個維度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