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就是小編給大家講解介紹的相關方案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園本研修活動方案 園本研修方案范例篇一
長安區(qū)東大街道中心幼兒園 劉瑤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fā)展觀,以辦家長滿意的教育為準繩,以課改新課程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要為出發(fā)點,加強課程管理,園本研修,以教科研項目研究為載體,聚焦幼兒園內涵發(fā)展,注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行動研究,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開展課程改革,實施新教材的能力、教科研能力等,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二、總體思路
1、成立園本研修領導小組帶領全體教師根據(jù)本園研究重點,結合長安區(qū)教育局工作設定的五大領域,及教師實施新課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制定切合本園實際的研修框架、研修項目、目標、內容、形式和評價方式等。
2、堅持教、研、訓融為一體的原則,將園本研修作為提升本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教科研能力,提高幼兒園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有效的途徑和手段,并以此推進我園師資隊伍建設和園本教研質量的提高。
三、課程設置
將校本教研活動,作為幼兒園基礎性學習實踐課程的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將教師參加幼兒園校本教研的學習實踐情況,作為五大領域中各科目學習內容的考察依據(jù),從教師每學期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的出勤情況、學習態(tài)度、提問、討論發(fā)言的積極性,參與實踐交流的主動性以及失效性等方面定出相應的學分標準,進行評價。同時根據(jù)我園的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初步確立我們幼兒園教師基礎性實踐課程培訓的內容。結合師訓工作現(xiàn)定為: 德育能力領域——幼兒園主題學習活動中德育的滲透與實施(全體教師)
教學能力領域——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踐與研究(全體教師)教育科研能力領域——以“分享式備課”為載體提高教師設計組織教學活動能力的實踐研究(全體教師)
(一)德育能力領域
幼兒園主題學習活動中德育的滲透與實施
課程目標:在全面實施推進課改的背景下,根據(jù)《綱要》、《指南》和《兩綱》的要求,結合德育培養(yǎng)工作的特點,努力提升園本教師設計、組織實施相關主題德育活動的專業(yè)實踐能力。
研修對象:全體幼兒園教師 課程內容與課程時間:
1、學習《綱要》、《指南》中有關德育教育的要求和方法,熟悉各年齡階段的德育要求。
2、設計、組織與實施在學習主題活動活動背景下的各種形式的幼兒園德育活動。
3、幼兒園有效利用家長和社區(qū)資源的方法和策略。 活動形態(tài):? 1、以自學為主,級組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有關文件的學習。2、以班級和級組共同商討為基礎,在每個主題活動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設計1-2個有特色的德育活動。
3、活動力求以親子活動、走進社區(qū)活動等形式進行。 4、以實景觀摩的形式開展級組間的展示與交流活動。研修過程: 1、第一階段:
1)組織教師結合全員培訓活動,對《綱要》、《指南》中的德育要求進行自學和級組學習。
2)全體教師了解、熟悉幼兒園教師組織實施德育活動的學分認定方案和評價標準進行討論。
2、第二階段:
1)將德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落實在主題活動的過程中,要求每個班級在主題活動過程中設計1-2個德育活動。
2)骨干教師帶頭展示交流,通過觀摩和討論為老師積累相關的有益經驗。
3)組織“有效德育活動”的標準討論,修訂完善評價標準試行稿。3、第三階段:
1)全園各班組織實施在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德育活動,把其納入小教研組討論主題活動實施方案的過程中。
2)積累利用家長資源與社區(qū)資源的經驗與課例。
3)每班輪流進行實踐活動的展示交流,以小教研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完善。
4)積累相關的資料,如:案例、反思、教案等。4、第四階段:
1)各班展示交流一個德育學習活動的課例。2)以級組為單位,進行經驗總結與交流。學習結果呈現(xiàn)方式:
1、每位教師組織策劃一次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德育活動。
2、積累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德育活動的經驗與策略。
3、以級組為單位,每個教師分工合作,進行經驗總結與交流。 評價要點:采用自評、互評和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師實施德育活動加以評價確立學分。
1、專業(yè)精神——教師在組織策劃活動時所體現(xiàn)的一種樂于思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積極態(tài)度和職業(yè)風范。
2、專業(yè)能力——教師組織策劃和落實活動的失效性、分析能力以及社區(qū)家長資源充分利用的能力。
3、專業(yè)創(chuàng)新——教師圍繞主題活動的內容,在視野、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內的創(chuàng)新。
(二)教學能力領域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
課程目標:能主動貫徹落實幼兒園《綱要》、《指南》的精神,積極嘗試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育行為,開展以《新課程學習活動操作材料包》為載體的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提高教師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材料投放、觀察指導與有效回應的能力。
研修對象:全體幼兒園教師 課程內容與課程時間:
1、主題活動中,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價值取向和理論學習。 2、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材料投放及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3、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觀察指導與有效回應能力的提高?;顒有螒B(tài):? 1、開展在專業(yè)引領下的專家指導、同伴互助的合作學。
2、以教研活動為載體,根據(jù)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和困難,體現(xiàn)專業(yè)成長的軌跡。
3、通過學習研討、現(xiàn)場觀摩、案例分析、反思調整等提高教師實施個別化學習活動的能力。
4、在過程中積累案例和材料,做好整理和歸類,記錄過程性的研究工作,為以后的實踐提供可以分享和借鑒的資料。
研修過程: 1、第一階段:
1)通過問卷形式了解現(xiàn)階段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活動實踐工作中的困惑。2)以級組為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學習和交流。
3)對于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價值取向進行進一步的探討,對主題活動中的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內容進行再次梳理和豐富。
4)借助外出觀摩和級組交流等活動,開拓教師的眼界和思路,剖析個別化活動的內涵。
2、第二階段:
1)開展以三個不同年級組為單位的三階段兩反思的實踐活動,在過程中探討,根據(jù)各年齡階段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材料投放的實踐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2)以大教研組的實踐與研討活動為主,增強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3)根據(jù)實踐研究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老師在實踐活動中的困惑,進行進一步的理論學習和專家引領。
4)全體教師撰寫相關的專題,每人積累1個主題活動中個別化學習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材料投放的資料和案例,在過程中積累相關的有益經驗。
3、第三階段:
1)開展以三個不同年級組為單位的三階段兩反思的實踐活動,在過程中針對各年齡階段個別化學習活動中教師觀察指導與有效回應的情況進行合理討論。
2)以大教研組的實踐與研討活動為主,增強教師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觀察指導與有效回應的能力。
3)根據(jù)教師在實踐活動中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外出觀摩和專家引領。
4)在學期末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的展示,將研究過程在中收獲和經驗進行綜合地展示交流。
學習結果呈現(xiàn)方式:
1、個別化學習活動的實踐交流:每個教師都要在過程中承擔1—2次的實踐研討活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水平。
2、個別化學習活動的質量:實踐活動中幼兒與環(huán)境、幼兒與教師的互動情況,幼兒在探索能力、學習習慣、表達表現(xiàn)等方面的發(fā)展情況。
3、資料積累:及時將個主題活動中的個別化學習活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材料投放以照片或主題活動冊的形式進行記錄,以便以后交流和分享。
4、案例反思:每學習每個教師都要有1—2篇有質量的案例、經驗交流等,將自己在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和策略進行及時的歸納和梳理。
評價要點:
1、專業(yè)精神——教師在設計和準備活動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對方法、策略的精益求精、反復嘗試的執(zhí)著態(tài)度。
2、專業(yè)能力——個別化學習活動的效果(目標達成度、教師在材料投放、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觀察指導的有效性體現(xiàn),對每個孩子能力發(fā)展的作用體現(xiàn))活動后的反思能力(看反思是否抓住關鍵問題,有理論支撐、分析問題是否透徹、反思是否有價值)
3、專業(yè)智慧——教師的教育機智,在觀察指導與回應孩子的過 程中的有效性和靈活、隨即性。(三)教育科研能力領域
以“分享式備課”為載體提高教師設計組織教學活動能力的實踐研究。課程目標:
1、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機制,引領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或是潛在優(yōu)勢,學習同伴長處,建立良好和諧的教研組氛圍,在分享個體和同伴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中發(fā)揮每一位教師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
2、研究幼兒的學習方式,關注和支持幼兒的學習,促進幼兒的個性發(fā)展。
研修對象:全體幼兒園教師 課程內容與課程時間:
1、課題前期準備工作(收集相關信息、設計問卷)
2、對教師開展問卷調查,了解教師在二期課改背景下設計組織 教學活動中的困惑與需求。
3、根據(jù)教師的困惑與需求設計分享式備課活動的內容,探索分 享式備課的形式。
4、在園內全面開展分享式備課的實踐研究。
5、分享式備課實踐研究的案例整理、經驗總結,撰寫結題報告,邀請專家認證。
活動形態(tài):
1、圍繞幼兒園的園本教研研究的內容,開展實踐研究。
2、以校本教研為載體,在分享、互助的過程中解決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
3、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指導全體教師熟悉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 4、全面提高全體教師設計、組織集體教學活動的能力。? 5、在過程中積累相關的課例和資料,為以后的實踐提供可以分享和借鑒的內容。
研修過程: 1、第一階段: 1)設計問卷。
2)在原有基礎上收集個方面資料,拓展思路,開拓眼界。2、第二階段: 1)對教師開展問卷調查。? 2)了解教師在二期課改背景下設計組織教學活動中的困惑與需求。3、第三階段:
1)根據(jù)教師的困惑與需求設計分享式備課活動的內容,探索分享式備課的形式。
2)在大、小教研組的實踐與研討中,對教師預設集體學習活動的目標、內容、形式、提問等方面進行討論。
3)同過三階段兩反思的過程,積累相關的經驗和策略。
4)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小教研活動,尋找?guī)追N受老師歡迎、效果又好的教研活動的形式,提高教師分享與被分享的效果。
4、第四階段:
1)以各班級輪流的形式,開展實踐課例的研究。
2)通過大教研組活動,對活動進行實踐觀摩、現(xiàn)場研討,對教師在組織實施集體學習活動中目標定位、提問方式、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回應互動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剖析。
3)注重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提高教師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的能力。5、第五階段:
1)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展示的平臺,做到每個老師都有展示的機會。2)每位老師對分享式備課實踐研究進行案例整理、經驗總結。3)撰寫結題報告,邀請專家認證。學習結果呈現(xiàn)方式:
1、課題總報告:《以“分享式備課”為載體提高教師設計組織 教學活動能力的實踐研究》
2、分享式備課案例及教師在分享式備課中的反思錄。 3、在分享式備課中討論成熟的活動設計方案集及相應的教師實 踐活動錄象或光盤。評價要點:
1、專業(yè)精神——教師在設計和準備活動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對方法、策略的精益求精、反復嘗試的執(zhí)著態(tài)度。
2、專業(yè)能力——活動設計與組織的效果(目標的定位與達成度、教師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提問設計、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方面的有效性。)活動后的反思能力(看反思是否抓住關鍵問題,有理論支撐、分析問題是否透徹、反思是否有價值)? 3、專業(yè)智慧——教師的教育機智,在組織實施活動的過程中是否都及時捕捉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提升和遷移,并有效的通過幼兒自主探索的方式來提高孩子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能力。
2016年12月20日
幼兒園園本研修活動方案 園本研修方案范例篇二
園本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校本研修工作精神為指導,提高師德水平、發(fā)展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為目標,不斷轉變教育觀念,落實教育行為,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突破口,加強學習、反思,提高“主動、有效”課堂,促進幼兒園保教工作質量。
二、總體思路
1、成立園本研修領導小組帶領全體教師根據(jù)本園研究重點,結合區(qū)教育學院師訓工作設定的三大領域,及教師實施新課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制定切合本園實際的研修框架、研修項目、目標、內容、形式和評價方式等。
2、堅持教、研、訓融為一體的原則,將園本研修作為提升本園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教科研能力,提高幼兒園整體水平的一個重要有效的途徑和手段,并以此推進我園師資隊伍建設和園本教研質量的提高。
三、課程設置 將校本教研活動,作為幼兒園基礎性學習實踐課程的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將教師參加幼兒園校本教研的學習實踐情況,作為三大領域中各科目學習內容的考察依據(jù),從教師每學期參加校本教研活動的出勤情況、學習態(tài)度、提問、討論發(fā)言的積極性,參與實踐交流的主動性以及失效性等方面定出相應的學分標準,進行評價。同時根據(jù)我園的三年發(fā)展規(guī)劃,初步確立我們幼兒園教師基礎性實踐課程培訓的內容。結合師訓工作現(xiàn)定為:
育德能力領域——幼兒園主題學習活動中德育的滲透與實施(全體教師)
a、課程目標:
在全面實施推進二期課改的背景下,根據(jù)《綱要》、《指南》和《兩綱》的要求,結合德育培養(yǎng)工作的特點,努力提升園本教師設計、組織實施相關主題德育活動的專業(yè)實踐能力。
b、研修對象: 全體幼兒園教師
c、課程內容與課程時間: 1、學習《綱要》、《指南》和《兩綱》有關德育教育的要求和方法,熟悉各年齡階段的德育要求。
2、設計、組織與實施在學習主題活動活動背景下的各種形式的幼兒園德育活動。
3、幼兒園有效利用家長和社區(qū)資源的方法和策略。 d、活動形態(tài):
1、以自學為主,級組學習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有關文件的學習。 2、以班級和級組共同商討為基礎,在每個主題活動設計與實施的過程中設計1-2個有特色的德育活動。
3、活動力求以親子活動、走進社區(qū)活動等形式進行。 4、以實景觀摩的形式開展級組間的展示與交流活動。e、研修過程: 1、第一階段:
1)組織教師結合暑期的全員培訓活動,對《綱要》、《指南》和《兩綱》中的德育要求進行自學和級組學習。
2)全體教師了解、熟悉幼兒園教師組織實施德育活動的學分認定方案和評價標準進行討論。
2、第二階段:
1)將德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落實在主題活動的過程中,要求每個班級在主題活動過程中設計1-2個德育活動。
2)骨干教師帶頭展示交流,通過觀摩和討論為老師積累相關的有益經驗。
3)組織“有效德育活動”的標準討論,修訂完善評價標準試行稿。3、第三階段:
1)全園各班組織實施在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德育活動,把其納入小教研組討論主題活動實施方案的過程中。
2)積累利用家長資源與社區(qū)資源的經驗與課例。
3)每班輪流進行實踐活動的展示交流,以小教研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完善。
4)積累相關的資料,如:案例、反思、教案等。4、第四階段:
1)各班展示交流一個德育學習活動的課例。2)以級組為單位,進行經驗總結與交流。f、學習結果呈現(xiàn)方式:
1、每位教師組織策劃一次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德育活動。
2、積累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德育活動的經驗與策略。
3、以級組為單位,每個教師分工合作,進行經驗總結與交流。 g、評價要點:
采用自評、互評和考評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師實施德育活動加以評價確立學分。
1、專業(yè)精神——教師在組織策劃活動時所體現(xiàn)的一種樂于思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積極態(tài)度和職業(yè)風范。
2、專業(yè)能力——教師組織策劃和落實活動的失效性、分析能力以及社區(qū)家長資源充分利用的能力。
3、專業(yè)創(chuàng)新——教師圍繞主題活動的內容,在視野、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沙鍋內的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