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我們應該重視心得體會,將其作為一種寶貴的財富,不斷積累和分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一
剪紙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之一,我從小就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一直在學習剪紙,并逐漸提高了自己的技藝。在這篇心得體會中,我將分享我的學習過程、體驗和收獲。
一開始,我嘗試著剪一些簡單的圖案,如圓形、方形和三角形等。雖然這些簡單的圖案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需要仔細的構圖和精確的剪裁。通過不斷地練習,我逐漸掌握了剪裁直線、弧線和鏤空等技術。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剪紙的樂趣,并越來越喜歡這門藝術。
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挑戰。有時候,我會因為剪裁得不滿意而感到沮喪。這時,我會重新調整構圖,或者重新剪裁,直到達到自己的要求。另外,剪紙需要耐心和細心,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來完成一個作品。這些困難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成果,也讓我更加努力地學習剪紙。
剪紙不僅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技術。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構圖、如何使用剪刀和如何剪裁。這些技能不僅可以用在剪紙上,還可以應用到其他領域,如手工制作和繪畫等。通過剪紙,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藝術水平,還拓展了自己的視野和技能。
在剪紙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有時候,我需要與其他人一起完成一個大型的剪紙作品,這需要我們共同構圖和剪裁。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如何尊重他人的意見,并如何協調我們的工作。
總之,剪紙是一門充滿樂趣和挑戰的藝術。通過學習剪紙,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藝術水平,還學會了如何構圖、剪裁和與他人合作。剪紙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我更加熱愛這門藝術。在未來,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剪紙,并希望能夠在剪紙的世界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二
國學剪紙,作為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憑借其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受人們喜愛。近日,我有幸參加了一次國學剪紙的活動,深入了解并親自體驗到了國學剪紙的魅力。在這次活動中,我收獲頗多,對國學剪紙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在此,我愿將我的心得與體會與大家分享。
首先,國學剪紙在傳承中展現了優秀的傳統文化特征。國學剪紙是一門源遠流長的技藝,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長時間的傳承中,國學剪紙不僅保留了豐富的創作技巧和傳統的審美觀念,更傳承了古代智慧和道德觀念。通過剪紙作品,我們能夠看到中國古人對自然、人生、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這對我們珍愛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國學剪紙能夠培養我們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國學剪紙作為一門藝術形式,它不僅僅是形象的剪紙,更是一種創造力的結晶。在完成一張國學剪紙作品時,我們需要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構思,將復雜的設計轉化為手指的動作,再通過剪刀和紙張的配合,最終呈現出一個美麗而完整的作品。這個過程不僅需要我們的靈感和想象力,更需要耐心和細致的動手能力。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培養了自己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不僅提升了我們的審美素養,更鍛煉了我們的耐心和毅力。
再次,國學剪紙使我們更加關注細節和傳統美學。剪紙作品需要非常細致的剪輯和雕刻技巧,任何一個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整個作品的失敗。制作國學剪紙時,我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處理每一個角度和線條,力求使作品更加精致和完美。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我們更加珍惜每一個細小的美好,打開了我們的眼界和心靈,使我們更加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
最后,國學剪紙在心靈溝通和情感表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剪紙作品寄情于紙,通過紙張的裁剪和刻劃,進行情感的表達。在我制作剪紙作品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心與身的溝通,觸摸到了心靈的細節和情感的溫暖。剪紙作品悄然訴說著我們的心聲和狀態,使我們的情感有了釋放的出口。無論是對自己的情感發泄,還是對他人的情感表達,國學剪紙都是一種獨特的形式。
綜上所述,國學剪紙是一門卓越的傳統文化藝術,它傳承和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智慧。通過參與國學剪紙的活動,我深刻理解到它的特點與魅力,對其進行了深入的體會。國學剪紙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藝術修養,培養我們的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更可以讓我們關注細節和傳統美學,實現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表達。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持續參與和學習國學剪紙,將其精髓和魅力傳承下去。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三
剪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過用剪刀在紙上剪出各種形狀和圖案,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對于我來說,剪紙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心靈手巧的體現。
自從我開始學習剪紙以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剪紙的魅力和它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每一次剪刀在紙上劃過,都能讓我感受到一種獨特的藝術感覺,那種感覺讓我仿佛置身于一個夢幻的世界中。
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困難。最開始的時候,我總是剪不出完整的花紋和圖案,甚至有時候還會把紙剪破。但是,我沒有放棄,我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慢慢地,我學會了如何控制剪刀,如何掌握剪紙的技巧和要領。
剪紙也讓我學會了如何專注和耐心。每當我剪出一朵美麗的花,或者一只可愛的動物時,我都會感到無比的滿足和快樂。這種滿足感和快樂感讓我更加熱愛剪紙,更加熱愛生活。
通過剪紙,我也學會了如何與他人合作和分享。有時候,我會和其他剪紙愛好者一起創作,分享彼此的創意和技巧。這種合作和分享的過程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剪紙的魅力和它所代表的文化內涵。
總的來說,剪紙是一門非常有趣和富有挑戰性的藝術形式。它不僅能夠鍛煉我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還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中國的傳統文化。我相信,剪紙這門藝術將會繼續傳承下去,并且為更多的人帶來美好的藝術體驗。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四
《民間剪紙藝術鑒賞與制作》學習體會
這一學期,選修了《民間剪紙藝術鑒賞與制作》這門課程。曾經一直對剪紙這門藝術抱有憧憬,覺得那些剪紙藝人太神了。一張彩紙,一把剪刀,便是他們的戰場與工具,而經過一番游走之后,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就神奇般的誕生了。
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由來已久,是華夏五千年燦爛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選修這門課程,一方面是抱著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去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想從中一窺剪紙這門古老藝術的廬山真面目。這門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10多個課時,但確實也了解到了一些東西,知道了一些剪紙技法,剪紙技巧,了解了從何種角度去欣賞剪紙藝術作品。
特別是田老師還邀請著名剪紙藝術家謝志平到課堂上為我們親自展示高超的剪紙技法,向我們介紹他創作的作品。真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可能平時我們也接觸過剪紙作品,但是聽著謝志平老師對自己所創作作品的詮釋,就好像身臨其境一樣,對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課堂上我們還學習到了些基本的剪紙技法,通過現場的學習,也掌握了些技巧,如:月牙紋、云紋、如意紋等。
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這對平常的生活調劑也是有用的,平時生活中剪些小玩意兒,自我欣賞,自我娛樂,不亦樂乎。另一方面,剪紙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放松,剪紙可以讓我們躁動的內心得以平靜!
對于這門課程的建議,希望老師能夠更多的邀請藝術名家來現場
剪影或者創作,這對于廣大同學們來說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廣泛激發大家的興趣,弘揚傳統文化!
剪 紙 學習心 得
姓名:張一祎 學號:111014086 班級:20xx級美術學三班
剪紙學習心得
在本學期的開學第一、二周,我們學習了剪紙。由李海濤老師代課,上剪紙課使用的工具很簡單,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張紅紙貫穿了我們兩周的課程。
開始,主要學習的是使用剪刀剪紙,剪動物花卉等,并且學習了團花的剪法。后來學習了刻紙,使用刻刀,在紙上刻出各種各樣的圖案,熟練地可以一次性刻出十幾張。在第一節課,老師講解了剪紙的理論知識,讓我們受益匪淺。
元六世紀。當時人們使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程工藝品,在紙還有出現的時候已經廣為流行,當時人們使用金箔、絹帛甚至樹皮作為材料,使用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去剪刻紋樣。
剪紙的內容很多,寓意很廣。祥和的圖案期望吉祥辟邪,娃娃、葫蘆、蓮花等圖案寓意著多子,中國的農民認為多子多福,家禽瓜果蔬菜等因為與農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剪紙的主要表現內容。剪紙可以充分地反映百姓生活的內涵,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從對剪紙的了解中,可以便捷的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其他方面。
我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征意義。
我學習剪紙的收獲與體會
醫學院 20xx級護本二班 20xx081008朱志勇
記得第一次課田老師跟我們講過,說:“選我的課是你們幸運,不來上我的課是你們的損失。”確實說這話一點也沒有錯,在每次上課前老師都會請不同風格,不同專注的老師給我們授課,其中包括專職的老師、剪紙協會的金牌、民間的藝術家等等。通過這一門選修課程讓我學會了很多,更讓我收獲了很多。
在老師授課的過程中,讓我深刻的明白成功的背后沒有偶然,努力才是成名的代價這樣一個道理。是的,不管你現在是怎么樣的,以后是怎么樣的,可一定要記住沒有誰一出生就是什么都會,都是經過生活之中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相信自己沒有做不到的。在教做花的課程中,我學會的不只是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做花,有的是制作過程中的那一份耐心、細心與一雙靈巧的雙手。有了這幾樣我們才能夠制作出好的作品。
這樣的一門選修課是值得開、值得上,那都是我們的祖先幾百年留下來的藝術,我們都應該要知道、要了解、要傳承不應該將其沉于大海,將其發揚光大。各個老師都來到了這個課堂,帶著那樣簡單而又那么容易被滿足的愿望和理想,在民族文化傳承的道路上,艱難的行走著。面對老師我們沒有理由忽視,沒有理由拒絕本應該就有的責任。
對于一個包括自己在內的民族的未來,對于一個不朽文化的重生
璀璨的未來,我必須跟老師們一起,主動地,樂觀的面對一個有民族文化多樣的夢想。一個民族的光榮,只能來自這個民族對文化傳統的傳承,更來自一種與時俱進的勇氣。可滋養我們整個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卻以我們都難以想象的速度流失著。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謝老師那個貼紙的作品,再配上田老
師精彩的講解,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設計、不同的想法,也就造就出不一樣作品,給人的感覺很親切、很溫馨。那種空間立體的感覺與花草樹木,人鳥房屋融為一體。
通過這次剪紙課學習,我充分體會到了民族藝術的魅力。對于剪紙這門課,我是一名初學者,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事前都沒有想到的,同時,我也深深的明白這是考驗一個人的細心和耐心。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五
記得我七歲時,媽媽決定給我報一個興趣班。當時我猶豫了一下,電視中的一幅畫面在我腦海中定格:那就是剪紙。看那些藝術家們毫不費力剪出來的小動物,我非常喜歡。于是就立刻告訴媽媽:“我要學剪紙!”媽媽答應了。
跨進學習剪紙的教室,我學習剪紙的生涯就開始了。我的剪紙老師看起來非常年輕,但是他已經有五年的剪紙經驗了。上課了,老師發給我們兩張紅紙,說:“紅色代表吉利,咱們先來剪個‘雙喜’。”由于這個圖形非常簡單,我三下兩下的剪完了作品。正端詳著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接頭處斷了。我想是因為當時太“輕敵”了,馬馬虎虎地剪,結果釀成了大禍。我趕緊找老師又要了張紙,認認真真地剪起來,剪完了又查了查,確認沒毛病了才坐著等老師驗收,第一節課下來,我感覺自己對剪紙更有興趣了。同時在以后的幾節課上,我掌握了基本功,而且對這門藝術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掌握了基本功,就要學難一點的剪紙了。這就是我們春節家家戶戶都能看到的“獅子窗花”了。這可不好剪,尤其是獅身部分,一環扣一環,令人眼花繚亂。老師叫我們別著急,先把獅子畫出來。說著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已畫好的獅子窗花圖片。我對這個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師的話深信不疑,拿到圖片就立刻小心翼翼地臨摹起來,絲毫不敢馬虎。但我還是畫錯了,把威風凜凜的獅子畫成了雞,我看著自己的畫又好氣又好笑。但我不氣餒,終于畫成了一頭獅子。最后,要進行最艱難的一步,那就是“剪”。我拿起剪刀,手微微有些顫抖。此時我的心就像一個調節器,指針已指到最緊張的位置……老師看見了我的樣子,便告訴我不要緊張,要放松。我做了幾下深呼吸,放松下來,開始剪紙。我的雙眼盯著花樣,一剪一剪,那剪刀剪紙時發出的輕微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在這美妙的音樂里,剪刀在我手中靈活地飛舞起來,獅尾,獅腿……最后又把獅身部分的環形一圈圈剪開。終于,我剪完了。看著手中雖然有些粗糙,但是基本能看出模樣的剪紙,我高興極了。我愛剪紙,因為他給了我無窮的快樂;我愛剪紙,因為它豐富了我的課外生活;我愛剪紙,因為他讓我增長了知識。我感覺世界上處處有藝術,藝術是我們的生活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我愛藝術,我要讓地球上充滿藝術的色彩!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六
剪紙心得與體會 最早喜歡上剪紙是在小學,我記得那時候每個人都會發一本圖畫書。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剪紙作品,就被書中各種精致的剪紙圖案給吸引住了。那時我就在心里堅定了一個信念,我一定要學習剪紙。后來,我就向奶奶學習了一些簡單的剪紙,有梅花、五角星、喜字、團花.........我把剪好的這些圖案粘貼在墻上,沒當家里有客人或玩伴來玩的時候,我總會向他們炫耀一番,那時候真的覺得自己好聰明好厲害,一把剪刀,一張紅紙,經過我的雙手就可以變成形象生動、風格迥異的精美圖案!
魅力。課堂上老師也教了很多剪紙手法與圖案,尤其是每次看到老師用一兩分鐘就能剪出一個漂亮的圖案時心里甚是羨慕!當然我自己也會動手剪,雖然剪的沒有老師那么好看,可畢竟是出自自己之手的“藝術品”,每次下完課我都會拿到寢室去炫耀一番,看到同學臉上驚訝的表情,聽到她們羨慕的話語,心理甚是美滋滋的!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就會打開電腦在寢室學習剪紙,它能讓我的心情得到平靜,也使我逐步養成細心、耐心的行為習慣。雖然這門課就快要結束了,但我自己的剪紙練習不會結束!謝謝田老師,讓我重新拾起自己的愛好!
《民間剪紙藝術鑒賞與制作》學習體會
這一學期,選修了《民間剪紙藝術鑒賞與制作》這門課程。曾經一直對剪紙這門藝術抱有憧憬,覺得那些剪紙藝人太神了。一張彩紙,一把剪刀,便是他們的戰場與工具,而經過一番游走之后,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就神奇般的誕生了。
剪紙,作為一種民間藝術,由來已久,是華夏五千年燦爛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選修這門課程,一方面是抱著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去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想從中一窺剪紙這門古老藝術的廬山真面目。這門課程雖然只有短短的10多個課時,但確實也了解到了一些東西,知道了一些剪紙技法,剪紙技巧,了解了從何種角度去欣賞剪紙藝術作品。
特別是田老師還邀請著名剪紙藝術家謝志平到課堂上為我們親自展示高超的剪紙技法,向我們介紹他創作的作品。真的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可能平時我們也接觸過剪紙作品,但是聽著謝志平老師對自己所創作作品的詮釋,就好像身臨其境一樣,對作品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在課堂上我們還學習到了些基本的剪紙技法,通過現場的學習,也掌握了些技巧,如:月牙紋、云紋、如意紋等。覺得還是挺有幫助的。這對平常的生活調劑也是有用的,平時生活中剪些小玩意兒,自我欣賞,自我娛樂,不亦樂乎。另一方面,剪紙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放松,剪紙可以讓我們躁動的內心得以平靜!
對于這門課程的建議,希望老師能夠更多的邀請藝術名家來現場 剪影或者創作,這對于廣大同學們來說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廣泛激發大家的興趣,弘揚傳統文化!
剪紙感想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據資料記載,剪紙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距今有3000年的歷史。是人民用雙手和心靈創造出來的,與人民的生活感情深深凝結的,它承載著民族精神、思想、傳統、情感與個性。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它博大精深,晶瑩璀璨,源遠流長。
我國的民間剪紙手工藝術有它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國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紙藝術的出現的,但當時人們運用薄片材料,通過鏤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藝品,卻早在未出現紙時就已流行,即以雕、鏤、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絹帛,甚至在樹葉上剪刻紋樣。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在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他們采用的是麻料紙,都是折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關于剪紙手工藝術的歷史,即真正意義上的剪紙,應該從紙的出現開始。漢代紙的發明促使了剪紙的出現、發展與普及。紙張是一種很容易霉爛的材料,在我國東南部地區氣候濕潤,再加上當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時間一長紙張制品就霉爛,而民間剪紙又是一種大眾化的東西,人們不會象珍寶一樣保存起來,搞壞了自己還可以再剪。而在我國西北地區天干少雨,氣候干燥,紙張也不易霉爛,這也可能是新疆吐魯番地區發現北朝剪紙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紙已處于大發展時期,杜甫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紙招魂的風俗當時就已流傳民間。現藏于大英博物館的唐代剪紙均可看出當時剪紙手工藝術水平已極高,畫面構圖完整,表達一種天上人間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頡,其鏤花木版紋樣具有剪紙特色,如現藏日本正倉院的“對羊”,其羊的紋樣就是典型的剪紙手工藝術表現手法。唐代民間還出現了利用剪紙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們用厚紙雕刻成花版,將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麗的圖案。
宋代造紙業成熟,紙品名目繁多,為剪紙的普及提供了條件。如成為民間禮品的“禮花”,貼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燈彩、茶盞的裝飾。宋代民間剪紙的運用范圍逐漸擴大,江西吉州窯將剪紙作為陶瓷的花樣,通過上釉、燒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間還采用剪紙的形式,用驢、牛、馬、羊等動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戲的人物造型;藍印花布工藝制作的鏤花制版是用油紙板雕鏤成紋,刮漿印花的花版紋樣就是采用剪紙的技法,有陰、陽刻之分,長線要割斷,以點分虛實。
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并達到鼎盛時期。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的運用范圍更為廣泛,舉凡民間燈彩上的花飾,扇面上的紋飾,以及刺繡的花樣等等,無一不是利用剪紙作為裝飾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柜花、喜花,棚頂花等都是用來裝飾門窗、房間的剪紙。除南宋以后出現的紙扎花樣工匠外,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的最基本的隊伍,還是那些農村婦女。女紅是我國傳統女性完美的一個重要標志,作為女紅的必修技巧——剪紙,也就成了女孩子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從前輩或姐妹那里要來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以至最后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樣來。在我國的民間手工藝術中,這樣的剪紙能手為 數不少,她們是美的創造者,也是密件吧手工藝術的傳承者。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切不可忽視她們吧。中國民間剪紙手工藝術,猶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長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實用性、審美性成為了符合民眾心理需要的象征意義。
剪紙的內容很多,寓意很廣。祥和的圖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蘆、蓮花等圖案象征多子,中國農民認為多子便會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魚蟲等因與農民生活息息相關,也是剪紙表現的重要內容。作為民間藝術的剪紙,具有很強的地域特點:陜西窗花風格粗樸豪放;河北和山西剪紙秀美艷麗;宜興剪紙華麗工整;南通剪紙秀麗玲瓏。剪紙雖然制作簡便,造型單純,由于其能夠充分反映百姓的生活內涵,具有濃郁的民俗特色,是中國農村眾多民間美術形式的濃縮與夸張。從對剪紙的了解中,可以便捷地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其它方面。
再者,通過剪紙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細心耐心的心理品質,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促進了文化知識的學習,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平心靜氣,培養細心耐心的心理品質。一個缺乏耐心的學生,在課堂上很難做到把老師的講課聽完。耐心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也表現在學習結果的檢查中。解答一個復雜的數學應用題,需要持續幾分鐘的思維,這時不僅需要耐心,還需要細心,否則就會半途而廢,或計算錯誤。我們常常見到這種情況,某某學生的考試成績遠低于老師的預料,原因是他把最簡單的題由于不細心計算錯了,或者漏題,或者把解題要求理解錯了等等,也就是說把會的題做錯了。把不會的題做錯了,理所當然。把會的甚至很會的題做錯了能不后悔嗎?誰讓他缺乏細心和耐心呢?剪紙活動的自身特點要求操,在整個剪紙過程中自始至終不能走神,一不留神就會把不該剪的地方剪掉了。要完成一幅剪紙作品,少則十幾分鐘,多則幾十分鐘,有耐心才能堅持到底。
二、親近大自然,培養觀察能力。剪紙題材主要來源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提供現成的圖案,二是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大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無不為剪紙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準備素材到完成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剪出新花樣,培養探究能力。剪紙的圖案都是直線與曲線的組合。圖案的變化是通過直線與曲線的位置和數量的變化來完成的。用不同的方法對折,在紙的折疊方法上尋求變化規律,剪出了多種不同形狀的窗花,創造出一種“動態組合”的剪紙方法。
四、享受成功,培養自信。我們用自己的勞動,完成了一件剪紙作品時,常常會沉浸在自我欣賞與自我陶醉中,這時候我們自然感覺到“我行”。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七
走進中國著名剪紙藝術家谷異的剪紙作品——萬里長城,我立刻被這幅壯觀的作品深深震撼。這幅長200。8米的剪紙作品,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從山海關到嘉峪關,在這幅剪紙作品中都能清晰地看到。那一顆顆樹木、一塊塊石磚、一層層臺階、一座座高山都是那樣的清晰,甚至連一片樹葉都是那樣的栩栩如生。畫面中的長城巍峨壯麗,如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著,曲曲折折地延伸,它連綿起伏的身影點綴了中華大地的錦繡河山,成為了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大奇跡。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句熟悉的詞句“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一把剪刀竟能創造出如此精致的藝術作品,我贊口不絕。
看著這幅作品,我仿佛走上了長城之旅。剛踏上長城,那威嚴而沉重的氣魄立刻震懾了我,那磚瓦石塊的堆砌隱藏了多少歷史呢?巍峨的長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先輩用血肉之軀鑄就的,她象征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意力。帶著沉重的心情,我繼續踏著臺階向前走,這迢迢的長途跋涉令我氣喘吁吁。
我爬到了長城的一座烽火臺稍做休息,倚著冰涼的石磚往下俯視,一切都是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此時,我更加佩服古人竟然有如此的毅力,搬起千斤巨石在如此高的山峰上修筑長城。我想到了《孟姜女哭長城》的經典民間傳說。看來,長城在今天人們的眼中是光輝的形象,而在修建它的秦朝卻讓無數人背井離鄉、沉吟悲嘆。長城不僅光彩而且凄涼,想到這里,我的心隱隱作痛。
看到烽火臺上凸凹不平的磚塊,我好像看到了它歷經的滄桑。自古以來,長城都是用來抵抗外族侵略的。蒙古族、滿族都曾向它發起過進攻,我似乎看到了長城上的刀光劍影,聽到了武器的碰撞聲與凄慘的人喊馬嘶。烽火臺上究竟燃燒過多少火焰,石磚上究竟沾染過多少次鮮血?這些歷史無人知曉。
不知不覺,我爬到了長城頂端,真可謂是高處不勝寒,冷風吹過,送來一絲涼意。成功登頂的喜悅使我忘記了疲憊,身心沉入在這愉悅之中,似乎看到花朵在向我微笑、清風在為我鼓掌。
我深深沉醉于剪紙藝術中,經歷了一場由剪紙引發的旅程。
國學剪紙心得體會篇八
剪紙藝術來自民間 ,產生于老百姓的心靈和日常生活中 ,在我國不少地區都有著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童年的記憶中,逢年過節,婚嫁吉日,祖母、母親、姑姑總要拿一把剪刀,隨心所欲地剪窗花、禮花、門箋等,動剪成形的人物、動物、花卉盡情地表達了她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盡管現代各種裝飾藝術琳瑯滿目,但是剪紙之鄉的風俗依舊。結婚吉日,逢年過節,人們總還是習慣貼上幾幅剪紙。
首先,老師從材料、用具、剪紙的形式一一講解,課件的每一個環節都比較細致。其次,又進行了剪紙基本形的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老師進行了耐心的指導,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剪紙藝術是一門“易學”但卻“難精”的民間技藝。
作為一名學生和一名剪紙愛好者,有弘揚民族文化的義務和責任,應當去傳承它、發揚光大它。可以說帶動一個人,就能帶動一個家庭;帶動一個家庭就能帶動了一個群體。讓更多的人去體味其中之美吧!
鄉村里的人,對剪紙一直是喜歡的,現在卻沒有人學了。老關出于對民族文化的本能熱愛,就一舉兩得的想用剪紙傳播日漸被很多人疏忽的民族文化。
他們是說著質樸的話、帶著天然微笑的農者,這是一些從山里、從田里走出來的最為純樸的民間藝人。他們的身上流淌著一個民族日漸稀薄的文化血液,這血液曾經澆灌過整個中華民族多樣的豐富與輝煌。
他們走來了,帶著那樣簡單而又那么容易被滿足的愿望和理想,在民族文化傳承的道路上,艱難地行走著。面對他們我們沒有理由忽視,沒有理由拒絕本應該就有的責任。
對于一個包括自己在內的民族的未來,對于一個不朽文化族群的重生璀璨的未來,我們必須將跟他們一起,主動、樂觀的面對一個共有的民族文化多樣萬彩的夢想。
一個民族的光榮,只能來自這個民族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來自一種與時俱進的勇氣。我們的文化在現代化,但是曾經滋養過整個民族輝煌歷史的傳統文化卻以我們無法想象的速度流失著。
這樣的流失,形成了拯救于瀕危的痛心之余的關注、嘆息之后的決心
通過這次剪紙課,我充分體會到了民族藝術的魅力。對于剪紙,我是一名初學者,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我事前沒有想到的,同時,也發現這是一門考驗細心與耐心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