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起點和終點篇一
存在起點,就必定存在終點。有些看似開始之后,便一直沒有結束的事物,一樣有結束的時候。不過,終點其實也是起點,終點的意義就是證明了起點的存在,終點是新一個起點的開始。當某個或某件事物到達終點之后,它會呼應起點,又以一種類似之前起點開始卻有不一樣的形式開始。
思維來源于意識,思維又決定了意識。起點是意識,終點也是意識。起點和終點都是意識,不過是不一樣的。同樣是意識,但是意識并不是原先的意識。雖然意識和思維以一種看似無限循環的方式發展下去,但是每次的起點與終點和上一次的起點與終點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類似但不一樣。
各個朝代的更替,總是經歷血與火的洗禮。仔細看那富麗堂皇的宮殿,其實是萬千白骨堆砌而成的,上面流淌的是陰謀與丑陋。這樣的事,終究不會終結。斬白蛇,秦滅亡。古來第一天命之人創下的基業,結束也是那么突然。劉氏天下,終是三分。開始、結束,又開始、又結束。從起點到終點,又從起點又到終點。終點亦是起點,但是終究已淪為他姓。
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也只不過是記憶。當時的天還很藍,清風都是溫柔似水的。那本書的名字,有時不忍提起。那道題的答案,至今沒有答案。世上從來沒有后悔藥,一旦錯誤,萬劫不復就是最終的歸宿。看著,記著,恍若隔世,模糊時好像又近在咫尺。過往不堪回首,風停了,雨止了,沒有彩虹,原來是黑夜。起點是什么?終點又是什么?原來根本沒有答案。
生既死,死亦生。本來就是來自于虛無,存在不存在,何必去在意呢。不需要萬年,也許幾十年,甚至幾年之后,便是一具枯骨。能化為塵埃也許是一種幸運,歷史的恥辱柱上能夠有大寫的名字不知道算的上什么。萬古蒼蒼,大江東去,埋骨淤泥,棄尸荒野,雖是一種悲哀,但也是一種常態。上千多年前的墓被倔開,不過是今人的財富。往昔叱咤風云,是送給今日的嚼頭。終點是死亡,死亡也是全新起點,不過與本人無關。
同理:錯亦是對;武力亦是道理;恨亦是愛;智慧亦是無知;是亦是不是;矛盾亦是不矛盾;一念亦是一切;相對亦是絕對;主觀亦是客觀。
起點的源頭是宇宙的源頭,源頭之上是至高無上的神。神說:開始。那便是起點。神說:結束。一切都將毀滅。
終點亦是起點,起點本是終點。
起點和終點篇二
春寒料峭的日子,柳梢初綠,天空卻還是冬日的模樣,仿佛一杯水潑向蒼穹,暈散出極淡極遠的藍。
我抓住背包帶,看著沖進蘇州樂園的同學們,心底忽地生出一絲茫然,就像那天空一般,曠遠得讓人有些無措——我該去哪兒?輕笑著搖頭,慢慢地向樂園深處走去,我不知會遇見什么,面對著未知的前方,心底莫名多了些期待。
不知不覺走到了一座山前,仰頭看見山頂處的纜車緩緩向樂園的一處滑去,纜繩在天空下成了五線譜,纜車則唱著無聲的歌。“獅山十八景?”,我看向一旁的路牌,腳卻不受控制地走向了石階。
山路不算陡,走起來不是很吃力。陽光微涼,光影鉆過樹葉的縫隙,投在石階上,化成淡淡的水印。樹木太過蔥蘢,目光所及只有石階,不知道何時才是終點。
一路踩著陽光向前,忽然看到了一個拐角。拐角處是平臺,可以遠遠看見樂園外的高樓大廈。“到終點了吧。”我有些自得起來,轉身卻看見另一段石階。原來,這平臺只是供游人歇腳,并非山頂。還上山么?我有些猶豫了,山頂似乎突然提升了海拔,讓我開始懷疑,我有沒有足夠的毅力走過去。我看向山腳,視線被樹木遮擋著,一時竟讓我重新回到了茫然:回首是未知,前進是未知。驀地,一陣“撲楞撲楞”的聲音劃過。抬頭,一群黑色的鳥兒飛過天空,那天空,藍了許多。
不愿辜負了這乍來的藍,我一步一步向山頂走去。路依然只有一條,向遙遠的地方延伸。身后的游人腳步越來越重,我的呼吸也開始不順起來,到最后,只能機械地向上走,一點一點地挪著。在我一步一步走向山頂時,我對山頂的執著便一點一點加深,似乎走不到山頂,就會留下遺憾。
我以為站在山頂上時,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然而當我真的站在山頂上時,我卻看見了初來樂園時,那極淡極遠的天空。仿佛它從來不曾藍過幾分,像被水稀釋過一般。
我終于明白自己對山頂的執著,那是對走到終點的堅持。在這里,我將泥土撒下。一個人的生命在漫長的時光長河中該有多短暫,惟有手捧之泥知我來過。或許當初的平臺是終點,只是在另一段山路前,它亦成了起點。
生命的路在起點與終點之間輾轉了時光,我在旅途上看過一道又一道風景,不及這一刻的參透給我帶來的震撼。下山時乘了纜車,在極淡極遠的天空下,走向下一個終點。
起點和終點篇三
有時候事事物物仿佛就在一個圈里面輪回。起點和終點在同一個地方。
——————題記
清晨,第一縷陽光照耀在臉上,燦爛·溫暖!草葉上的露珠滾動,滾動著年輕,滾動著激情!一絲晨風吹拂,吹起了歡笑的臉龐;吹起了年輕者心理的愛,激起漣漪,一波接著一波。
我喜歡清晨,不知是因為一日之計在于晨,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新的開始。
那年那日因為一個“哦”,所以開始了!開始了那些歲月,走過了那些年輕。走過了細雨蒙蒙奔跑后歡笑的喘息聲,走過了倚靠江邊感受威風的清新,走過招搖擁抱在車站離別時的難舍難分,走過相隔異地淡淡憂傷的相思。。。在走過這些時我忘記了那些自己一個人忙碌的日子,忘記了自己一個人兜里拿著不多的鈔票去燭光炒米絲度過空蕩情人節時的無奈,忘記了孤單,忘記了本來的自己。愛仍我充滿的笑,讓我的生活不再是空洞與枯燥的!
夜里的風很大,呼嘯的從身邊刮過,卻再也掛不起我意思的情緒,于是輕握一縷在手中,全是蒼涼,孤單。好久不曾有這種感覺了,久到我自己都忘記了有多久。窗外的雨落在窗上好似一張哭泣的'臉,印在眼瞳里是那么的棱角分明,是孤單?是蒼涼?還是失落?我不知道道是什么,只知道每一滴雨下在心理,每一滴都是那么的痛入骨髓!如同一顆石子激起千重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漸漸的沉入心底,遮住了所有的笑臉與激情,只剩下陰暗和糾纏。
yy喜歡說我懦弱,喜歡在電話里大吼大叫,喜歡有一個浪漫的男友,喜歡年齡比她大有經濟基礎的bf,其實我只是為了你開心,并不是不在意你的那些言語,又可能這些是你應該的要求,也可能這些時你的權利。有那么些時候我在想,我到底是得到了愛還是失去了尊嚴。后面想想還是在得到愛的同時失去了尊嚴!
是不是每一份愛都是以一個吻開始,最后以一滴淚結束。
不管“前世”“今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誰也逃不過輪回,也沒有誰可以輪回的時候不喝孟婆湯。輪回有可能使你延續著以前,也可能抓住了新一次的機會。
起點和終點篇四
;1958年,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他在蛋白質特別是胰島素一級結構上的貢獻。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學獎項,獲獎成果代表了人類科學研究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朋友們因此預測,諾貝爾獎的獲得是桑格科研的終點。
桑格采用“雙脫氧鏈終止法”測定dna序列——這個方法工作量極大,被科研界戲稱為“生物民工”,意思是研究者像民工一樣,把眾多生物分子從左邊搬到右邊,又從右邊搬到左邊。由于工作量巨大,dna測序在當時被認為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實驗過程枯燥而又機械,桑格每天面對的是將氨基酸分子拆解,然后拼合在一起,最后進行測試。測試過程反復進行了10年,每次都是從零開始,又以零結束,幾乎看不到希望。
即使如此,桑格仍然沒有放棄研究。為了盡快找到答案,他推掉一切行政職務和公共事務,甚至連最基本的教授職務也一并辭去,一心一意投入到研究中。最終,“雙脫氧鏈終止法”被印證能夠高效測定dna序列,這個方法后來被稱為“桑格法”。
“桑格法”被認為是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得以展開的關鍵之一。1980年,桑格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唯一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
對某些人來說,最高獎項是終點,但對桑格來說,它只是另一個起點。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