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一
最近,我采訪了我的奶奶。她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并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家庭,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性。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從采訪奶奶中學到的體驗,以及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記錄和傳承家族的歷史和文化。
第二段:采訪奶奶
我開始我的采訪時,奶奶一開始感到有點害羞不知道說什么,但是隨著我的提問漸漸變得自信,分享了她的人生經歷。從奶奶口中,我得知了我們家族在歷史中的地位,他們如何在政治和經濟環境中幸存下來,以及我們祖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我意識到,我們的氏族歷史不僅僅是一段文字和照片,而是一個精神的遺產,它與我們的生命和身份緊密相連。
第三段:重視家族文化
采訪奶奶讓我看到了重視家族文化的重要性。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財富,它幫助我們塑造我們的思想,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我們應該保留這些文化傳統,并讓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繼續傳承下去。我首先要做的是把奶奶的經歷和故事記錄下來,讓它們作為永久的文檔,以便將來的世代可以了解自己家族的歷史和成就。
第四段:傳承
傳承家族文化需要我們的努力和堅持。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不是一成不變的過程,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變革而不斷變化的。我們必須為我們的家族文化定下目標,為了保持其活力,我們應該重新審視并開發適應于不同時間和地點的新的文化策略。
第五段:總結
采訪我奶奶的心得讓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族歷史和文化。我發現了它們對個人和社會的重要性,同時還意識到保留和傳承這些傳統不僅是我們自己的文化責任,也是向下一代傳承的寶貴遺產。我將在日后,繼續努力,融入家族文化,傳承與發揚家族巨大的歷史文化遺產。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二
隨著時代的變遷,大量的農田被征用,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一個個公園相繼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之中。小橋、流水固然是美,但美得精致,反而掩蓋了它的本色。遺憾之余,讓我感到慶幸的是奶奶家仍有一個小菜園。
這個小菜園位于奶奶家水泥場前邊,光照好,水源足,真可謂是“風水寶地”。五一放假,來到奶奶家中,我便將自己迷失在了園子里。
園子里最醒目的就是那幾十棵萵筍了。它們足足有一尺來高,莖厚實著呢,粗的地方就連一只手都抓不攏。它們的葉子是長圓形,摸上去皺巴巴的,手感并不是很好。但就是這一片片不起眼的葉子卻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如眾星捧月般托舉住了莖,形成了一朵朵盛開著的“花”。 蜂蝶飛來了,不知名的小蟲子也流連葉間,對于這一切,萵筍是來者不拒,于是菜園子就越發熱鬧起來。偶爾飛來幾只漂亮的鳥兒,逗留了一會兒,便又消失在遙遠的天際,卻給這園子留下了一個神話般的傳說。
洋蔥、胡蔥、大蒜這三個孿生兄弟十分相似,總讓我辨別不清,但在園中逗留的時間久了,我逐漸發現了他們的不同之處,大蒜的葉子又細又長,扁扁的,呈青綠色。胡蔥也是長長的,但卻是空心的,輕輕一掐,手上便沾滿了濃濃的蔥味,特別嗆人。洋蔥的葉子與胡蔥相似,但卻短了不少,顏色也暗淡了不少。
絲瓜、黃瓜和香瓜也來園子里湊熱鬧了,它們覺得這太陽光不夠強烈,便將自己的根扎進了暖棚里。這里的熱量要比外頭多上好幾倍,它們可以茁壯成長,開花結果,以此來回報精心侍弄它們的主人。
奶奶不僅勤勞能干,還頗有些生活情趣。在地與地之間的空隙中,奶奶撒下了一些植物的種子。瞧,這兒的兩棵萬年青,一左一右,相互對稱,如同兩個衛士守護著園子。那兒的一簇薔薇青翠欲滴,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一旁的枇杷樹枝繁葉茂,看起來已是飽經風霜,估計它是這個園子的“元老”了。夏末秋初,枇杷成熟了,黃得誘人,吸引著你去采摘。剝開枇杷嘗一口,酸溜溜、甜滋滋,美味極了。
菜地南邊是一條小溪,溪水潺潺地流著,難得的是溪水永遠是那么純凈,那么甜美。溪邊的野花野草像滿天星似的圍住了小溪,藍幽幽的婆婆納,毛茸茸的狗尾巴,糾纏不清的金鈴草……這些野花野草在人工雕琢的公園里是沒有容身之地的,但在這兒它們卻可以盡情地綻放出生命的光彩。
園子與小溪之間,長著一棵棵參天大樹,有的還存活著,有的卻早已枯死,心思聰慧的奶奶便因地制宜,在樹與樹之間搭起了一個大大的葡萄架,被砍伐掉的木樁,奶奶則將它們磨平,制成了一張張天然的座椅。
徜徉在園子里,與蝴蝶共舞,與蜜蜂對歌,在木椅上小憩,你的身心便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三
紅衣奶奶是一本中國傳統兒童文學作品,作者是馮夢龍。小說以紅衣奶奶為主線,描寫了她慈祥敦厚的形象和她與孩子們的純真、溫暖的互動。通過從紅衣奶奶身上獲得的啟發和感悟,孩子們得到了心靈的滋養和成長。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結合自己的思考和生活經歷,從不同角度來探討“紅衣奶奶心得體會”。
第一段:紅衣奶奶的慈祥和善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對待他人還是對待自己,她總是散發出一股寬容和柔和的力量。在小說中,紅衣奶奶經常和孩子們分享她的智慧和溫情,她總是耐心地傾聽他們的煩惱,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和幫助。這種慈祥和善良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在現實生活中,我也遇到過慈祥的長輩和朋友,他們讓我感受到了人間真情,激勵我去關愛他人、關愛自己,成為一個更溫暖的人。
第二段:紅衣奶奶以她的智慧和愛心影響著孩子們的成長。在小說中,她鼓勵孩子們勇敢面對困難,并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解決方法。通過和孩子們的交流和教育,紅衣奶奶傳遞了許多人生道理和生活哲理。她教會了孩子們如何寬容待人、如何學會感恩、如何面對失敗。她用她的智慧和愛心為孩子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這讓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長歷程,我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我學會了積極面對困難,勇敢與其抗爭。紅衣奶奶的智慧和愛心激勵我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并從中獲得成長和進步。
第三段:紅衣奶奶教會了孩子們感恩的重要性。在小說中,孩子們總是在紅衣奶奶的鼓勵下幫助別人,并用心感謝他人的幫助。通過這些小事,紅衣奶奶向孩子們灌輸了感恩的道德觀念,讓他們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從紅衣奶奶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我也時常被一些人的感恩之心所感動。通過學習紅衣奶奶的感恩之道,我意識到感恩不僅可以讓我們將心比心,體驗到別人對自己的好,同時也能讓我們心存感激,從而更加珍惜擁有的一切。
第四段:紅衣奶奶的故事讓我認識到寬容和理解的重要性。紅衣奶奶總是抱著寬容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她從不責怪他人,而是用寬容和理解去包容每一個人的不足和過錯。在小說中,她常說一句“饒人有余慶”,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紅衣奶奶的寬容和理解教會了我如何以寬容的心對待他人。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如果我們能像紅衣奶奶一樣,用寬容和理解去對待他們,信任和友誼就會在我們之間建立起來。
第五段:紅衣奶奶給予了我關于生活的啟示。紅衣奶奶的智慧和愛心,她的寬容和理解,以及她的感恩之心,都讓我重新審視了生活的意義。她用她的行為告訴我,生活中不應該只有追求物質,還應該有對他人的關心和愛護。從紅衣奶奶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種簡單而純真的生活方式,她的行為讓我重新認識到了幸福的真諦。我決定以她為榜樣,用愛心和善良去面對生活的挑戰,用寬容和理解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通過閱讀《紅衣奶奶》這本書,我收獲了許多。紅衣奶奶的慈祥和善良、她給予孩子們的智慧和愛心、她教會孩子們的感恩之道、她的寬容和理解以及她對生活的啟示,這一切都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從紅衣奶奶身上學到更多,將她的智慧和愛心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更溫暖、寬容和感恩的人。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四
漂,就是到處走動,甚至五湖四海的游,天南地北的蕩,而用“漂”來形容我老奶奶,是否適合呢,甚至是否含有貶意,連我自己都在懷疑,但一想到奶奶的行跡,還是覺得這字最準確。
對于山村里的老人家來說,若年輕時未出去走走,到老時就不必再提了,自己行走不便,兒孫們也不再愿攜其走,因為這老人家嗎,說不定半路途中來個突發疾病,豈不魂不歸兮?山村的老人家便只能廝守山魂,終歸山魂了??晌夷棠虆s不同,年輕時在外留下許多背影不說,老了,還是每年往城里跑。
自然,也算是我奶奶的命好吧。外出漂,可謂有著天然的優勢,因為我爺爺的姐姐,也就是我姑婆就住在縣城,這樣奶奶進城就無需住旅社了,有吃的地方,有住的地方,不象村里其他的人,城里無親無故。我姑婆特偏愛我爺爺,自然也不會怠慢我奶奶。每年,奶奶至少要到姑婆家一次,一般是天暖時節,最偏愛六七月了。那時節,正放暑假的我也可一同去享福,只是次數多了后,我偶爾會在路上想,奶奶也好象孩子般地每年去那度暑假。到城里,姑婆便會買上很多水果,特別是紅紅的大西瓜,夠我們婆孫二人飽脹肚皮了。其實,來城之前,奶奶就已對我說過要到城里吃西瓜。那時,我們山村是不種西瓜的。幾天后,當我們要回去時,姑婆還會奉送很多吃的、用的甚至錢給奶奶,而我們來時所帶的山村野味也很受姑婆家喜歡的。
然而天下終沒有不散的宴席,歲月無情生命有限,幾年前爺爺病逝,接著第二年我姑婆亦遠去。如果說奶奶之所以城里攀親,自是爺爺的血緣,而爺爺姑婆相繼去逝,則兩家最根源的親戚紐帶似乎斷了。雖然高齡的姑公待客一向熱忱,但這時的奶奶跑過去,總感覺缺了什么。而且,更巧合的是姑公的家因城市規范被拆遷,全家都擠到一間陰暗的老房子了,全家僅每人一個床位,再也沒客鋪了。我想,對于奶奶,城里的安身之地好象漸漸遠去,今后奶奶進城的機會可要減少了。
可就在這時,我有幸從鄉下調入城里工作,幸運的奶奶又找到新的落腳點了。八十幾歲的奶奶說來就來,有一個月居然有事無事地跑我這兩次。說來也奇怪,我工作的單位很大,她居然也找到了我的辦公室,當時正在外忙的我匆匆趕過來,立刻見到奶奶清瘦的身影,還提著一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黑皮袋,拉鏈已裂開,衣什等物更是鼓鼓發脹。奶奶正芒然地呆坐著,與辦公室里忙碌的情形一點也不協調。我心底真在埋怨,一個人那么大歲數了,老遠跑過來,也不先打個電話過來讓我有個思想準備。
我把奶奶領入我的住房,奶奶捧出白白圓圓的雞蛋,一邊說著:“崽!這是家里的土雞蛋,有營養的?!蔽颐﹄p手接了過去。
可是,對于奶奶來說,我這個孫兒的落腳點似乎并不周全。平時我都上班,沒人能與她聊天,我一日三餐均在食堂就餐,只好拎只碗給奶奶帶一份簡單的快餐過來,更有其他的生活起居方面都不太合老人家的習慣。奶奶說,還是走吧。我說你能去哪?姑公家也不方便,現在都無法安宿客人了。奶奶說,我不去你姑公家去你克先爺爺家??讼葼敔敚课艺f怎么好象從未聽說過呀。
奶奶才說,他是自己親舅舅的`兒子。我心里格噔一下,親老表自然還算親,可平時也從未聞過他們彼此的來往,再說即使很親,可畢竟這么大歲數了,怎還來得及去照顧另一位老人家呢。我正想勸住奶奶,可她早已起身提上了行李。想到奶奶在這的不習慣,我索性就隨了她,只交待要是有什么事的話,就一定打電話。
事實證明,我的當心全屬多余。奶奶在那位克先爺爺家一連呆了好幾天,每日好飯好菜好住宿不說,甚至臨走時,克先爺爺還拿錢與奶奶。那幾天里,奶奶還四處走動,什么老表的嫂嫂妯娌姑姑呀,什么村里頭某某的干爹干娘呀,奶奶仿佛一見到他們就熟悉一熟悉就如故交。奶奶還告訴我說,哎,他們這些人呀,可都真好,就連某某都居然給我多少多少的錢……這連我都吃驚了。奶奶何來如此神奇魅力,另他們慷慨解囊?這就不得不令我們全家幾代人都羨慕了,因為奶奶的確有極好的外交辭令。
我與弟弟在經歷社會風雨之余??畤@:奶奶要是出生在我們這個年代就好了,絕然是一名優秀的女公關員甚至外交家,不管到哪,也不管遇到什么人,奶奶總能插入話題,娓娓敘來,可親可愛。就我自己來說,有時還真不大喜歡聽母親刺耳的聲音,卻極愿坐在奶奶身旁享受她動聽的話語。
我幾乎在猜想那些好客的人,因為可享受奶奶悅耳的聲音,那么即便多留宿奶奶幾日,多煩瑣幾日,甚至多開銷一些,也心甘情愿。當今不就存在付薪之聊嗎?也許奶奶的口才還真值這個價。而且,好幾位老爺爺還曾對我說:“你奶奶年輕時可是校花一朵……”我真為有這么個奶奶而驕傲。有時,根據奶奶目前清瞿的身形,輪廓有致的面容,我會獨自冥思去描摹奶奶當年的美麗的面容。可惜呀,那時的奶奶居然沒留下一張影照。
后來,奶奶還是一年來城里幾趟,每次都落腳于那克行爺爺家。我無不嘆奇,奶奶居然能被那七十余歲的克先爺爺及其夫人欣然接納。
奶奶就是抑不住對外在世界的好奇,而且這些年來,年紀愈大,行動愈不便,卻愈發地想溜出山村去看看。
前年,村里同族的一位叔叔在一座小城中結婚,奶奶從未去過那,聽說后,便決然要去。我的父母及至村里其他人都勸奶奶說:自己可想好,到底能不能去,身體如何。可奶奶說能去能去。結果,那天搭車返回時,老毛病頭暈發作,只好呆在我那里。接下來的幾小時吊針可真嚇我了一跳。至于后來輪到我的喜宴時,家里人不管怎樣勸,奶奶就一個字——來,而且奶奶當心酒宴那天太匆忙,確切地說更怕被我父母悄然撇開(這就象要離家遠行的父母甩開追隨的孩子一樣了),便早幾天跟隨我進城了。這次奶奶的身體沒出啥毛病,卻差點丟失,因為酒宴之時她一個人找不到酒店了。
奶奶有一個表弟,不過嚴格說來應是爺爺的表弟了,現已退休于省城,有時來我們家鄉體味一下鄉村風情。那爺爺嘴巴子特快,瞪著我奶奶說:怎么?到我那兒玩去吧。奶奶便閃著明亮的眼睛欣喜道:有這等好事就好羅。心里甭提多想去。可那表爺爺只是嘴上客氣而已。
奶奶的血性給了我,我也是個愛漂的人,我愛奶奶,愛自己。天南地北想去游,火車、飛機、輪船都想坐,大海、平原、沙漠都渴望,只要沒去過的地方,沒見過的景,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山腰,一條小小的曲巷,我都想去看看。我常夢想,還能帶著奶奶步出自己的家鄉,走出所屬的省份,到更遠更遠的地方。今年,我離開了原工作地得到外省學習好幾年,幾年后,清瘦的奶奶就是九十高齡了,她還能否經受住歲月的考驗?我真有點擔心。臨別奶奶時,我說:奶奶,保重好身體,幾年后,我帶你到很遠的大都市去。奶奶欣慰地笑著,兩眼閃著希冀的光芒。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五
奶奶倒茶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倒出的每一杯茶,奶奶都是用心傾情的,每一次品嘗,都讓人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親情的濃濃。我與奶奶倒茶的經歷,讓我深感這種親情的力量,也讓我有了學習和體會的機會。
第二段:感受
小時候,我和奶奶一起倒茶,總是心浮氣躁,連續三次都不能順利地將茶倒入杯子中。而奶奶則耐心地教導我,這種心細和耐心讓我深感到了她的愛。隨著經驗的積累,我終于可以熟練地倒了茶,每一次倒茶的時候,我都會感到莫名的欣慰,仿佛似乎又回到了兒時與奶奶一起分享的時光。
第三段:技巧
奶奶倒茶的技巧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杯子的溫度和角度,這可以讓一杯優質的茶更加地入味。一般來說,奶奶會先加熱杯子,然后稍微傾斜燒開的熱水壺,借助水流和茶的氣味,倒入恰好的量的茶葉和水,讓它們在空氣中游蕩,生成更加濃郁的茶味。每一步都需要手到擒來,做的恰到好處,才可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第四段:體會
倒茶并不是簡單的技術動作,更代表了奶奶對家庭的關愛和責任心。當我和奶奶一起倒茶時,我可以聽到她的心跳和呼吸,也可以感受到她的體溫和情感。此時,我就仿佛有了翻開愛與人生的一張特別的合照,想到了奶奶對我種種的愛和關注,也感悟到了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理解和體諒的重要性。這種體會讓我更加珍惜家庭,在心靈上有了更深的體驗。
第五段:結尾
家庭是每個人最根深的情感源泉,就像奶奶倒茶一樣,簡單而有深意。只要我們注重細節,用心傾聽,就可以從中感受到親情的豐盈和價值。我相信,因為奶奶的傾情,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愛與溫馨,我們會永遠懷念這來自家庭的溫暖。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六
我的奶奶65歲了,無情的歲月奶奶的臉上刻上一道道皺紋,可她要是干活起來可真似個孩子一樣利索,我們全家的活她都會去做,被我叫為“勞動奶奶”。
說起來我奶奶一點都不老,少女般的短卷發,大大的眼睛,咋樣年輕吧!可是她的歲數使人覺得她很老。早上奶奶會早早起床做早餐給我們吃,然后跑著小步去買東西?;貋砗缶烷_始洗碗。奶奶每次干活總是我們不時。因為爸爸是想使奶奶來享福的,不使奶奶干活,可奶奶就是閑不住?。?/p>
奶奶對我的愛也是說不盡的,記得有一次我腳扭到了,爸爸媽媽去深圳了。這可把奶奶急壞了,奶奶便騎著自行車載著我來到醫院,醫生對奶奶說:“要是再不上藥你孫女的腳可能要起泡。”醫生說完,把藥酒給了奶奶。奶奶也只能無奈地載我回家,一路上總說:“怎么怎么不小心?!被氐郊依锬棠探o我上藥,她是那么輕那么輕,生怕弄疼我,藥總算上好了??墒悄棠踢€是不太放心我,總我身邊轉來轉去的,飯也顧不上吃了。頓時我的心頭暖暖的,覺得奶奶十分貼心。
奶奶有一顆寬容、仁慈的心。若有左鄰右舍吵架,她總是會義不容辭地去勸架。奶奶的人品好,又講理,很多人都會聽她的勸告,鄰居常常聽了她的勸告而停止吵架。要是你做錯了什么事情,奶奶不會過分斥責,而是批評幾句,就當作什么都沒發生。而往往就是這寥寥幾句,會你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你永遠記住這個教訓。
奶奶的最愛,莫過于是越劇了,凡是有關于越劇的事,奶奶幾乎是樣樣皆知,物物精通,常常會忍不住我們面前表演一番。似《西廂記》、《雙烈記》,她都略知一二,唱得是有模有樣,還真有幾分袁雪芬的味道呢!有時,一時興起,周圍許多東西都被她作為道具:圍巾,帽子,更有勝竟用起了衣架!每當奶奶唱越劇,看著她那樣子,我才深刻的體會到了“人老心未老”!
如今,奶奶一天天變老,但她的仁慈,和藹卻還,我愛我的奶奶,她的一舉一動使我今生受到很大的影響。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七
奶奶是我們家庭中占據著非常重要地位的老人,因此,我選擇了她作為我的采訪對象。在這一次采訪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奶奶作為一個長輩所承受的壓力和人生經歷。
第二段:采訪過程
我的采訪開始于詢問奶奶的家庭背景。奶奶笑著說,她出生在一個文化環境很不發達的家庭,父母都是農民,而自己也只讀了幾年書。但是,奶奶總是很堅強地面對生活,努力地為自己和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在提到家庭生活時,奶奶也講述了她在二十多歲時婚姻和家庭的種種變故。她說,經歷過痛苦和辛酸的人生,在她的心底留下了很深的印記。但是,通過這些經歷,她更加堅定了自己面對人生的態度。
第三段:生活感悟
在談到人生態度時,奶奶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珍惜當下”。她說,生命是短暫的,我們必須要盡情地享受每一天的美好。在日常生活中,奶奶總是會嘗試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織毛衣、看電視、給家里的綠植澆水等等。她認為,不要被生活的瑣事所壓垮,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自己變得更加有價值。
第四段:奶奶對后輩的期望
作為一個負責的長輩,奶奶自然是有很高的期望。她希望我們這一代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有著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并且不斷努力去實現它們。她說,現在年輕人越來越多地追求物質和功利,但是只有心里有愛和責任感,才會有更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第五段:總結
通過這次采訪,我深刻感受到了奶奶這個長輩所承受的壓力和負擔。她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了我們什么叫做堅強和勇敢,什么叫珍惜當下和愛與責任。這些對我而言都是寶貴的財富,我一定會在今后的生活中認真體會和踐行。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像奶奶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珍惜當下的美好。
朱自清散文集閱讀心得篇八
說起我的奶奶,我就心疼。
奶奶生于1925年6月3日。奶奶的一生很艱難,她的祖籍在邯鄲。她不僅經歷了日軍侵華的戰爭,更因為蝗災,讓奶奶失去了家。只要看過電影《一九四二》,大體上就知道那時的悲慘。1942年時,17歲的奶奶跟著逃荒的隊伍逃到了河北的一個小鎮,也就是我的家鄉。爺爺家里有上百畝的田地,算富裕人家。奶奶的媽媽就把奶奶以十塊大洋和五斗高粱的價錢賣給了爺爺。因為爺爺原本的妻子不能生育,奶奶就成了比她大19歲的爺爺的生育工具。可想而知,奶奶在上有大老婆的爺爺家過得并不快樂,更談不上幸福。奶奶生了五個孩子,兩個女孩,三個男孩,我爸爸是最小的一個。
奶奶的命很苦。1960年,爺爺過世,家中失去了頂梁柱。緊接著又遭遇了1963年的大洪水,土坯的房屋在雨水的浸泡下相繼倒塌,連綿的雨水天氣使得傳染病蔓延。
奶奶的大女兒因傳染病住院,奶奶沒錢就賣血為女兒治病,但就是這樣也沒保住女兒的命,我的兩個姑姑相繼死了。爸爸的叔叔又悄悄把二伯送給了別人,因為當時奶奶確實無力撫養三個孩子。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讓奶奶受了刺激,因此得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癥。在以后的幾十年里,奶奶一直在服藥。
奶奶很瘦,眼角的皺紋很深很多。大家都說她性格比較古怪。大概格外疼愛父親的原因,奶奶對我是最疼愛的,這讓其他孫子很眼饞。
2019年,奶奶因為癌癥住院。當時我剛轉學到北京,我不能在她身邊陪伴,只能夠在放假的時候給她送送飯、捶捶腿。奶奶住院期間好多人來看她,但奶奶不領情,對他們的態度都不太好。因為種種原因,這么多年來,奶奶的精神一直處于緊張狀態。從我記事起就有了一種感覺:除了我爸爸和大伯之外,她幾乎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也包括我———她非常疼愛的孫女。我想,她之所以這個樣子,是因為一生太多苦難使她沒有安全感,對這個世界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