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個人對作品的評價和思考,可以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這些讀后感范文不僅是作者的個人體驗和思考,更是對作品內涵和意義的深刻洞察,值得我們借鑒和陶醉。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一
老一輩的革命家朱德爺爺以身作則,不怕辛苦,不怕犧牲,和戰士們翻山越嶺去挑糧食。朱德爺爺工作非常忙,卻仍然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路上有許許多多尖尖的'石頭,穿著草鞋,一不小心腳就會被石頭扎破。還挑著滿滿一擔糧食,就更容易把腳扎破,一不小心還會從山上滾下去。戰士們怕把他累壞了,就把那根扁擔藏了起來。朱德爺爺又做了一根扁擔,還在上面刻了自己的名字。
可見朱德爺爺把安全、休息留給了戰士們,把危險、勞作留給自己。朱德爺爺真是勇敢堅強的好領導。
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做一個像朱德爺爺一樣對國家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二
《朱德的扁擔》是一個家喻戶曉的革命先烈故事。讀了這篇文章,我被朱德軍長那種身先士卒、艱苦奮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朱德軍長是我學習的好榜樣,他與戰士們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事跡,一直縈繞在我腦海。
那是在1928年,朱德軍長帶領紅軍進行冬季訓練。由于敵人的嚴密封鎖,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困難,糧食等生活用品奇缺,紅軍發動下山挑糧運動。
朱德軍長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了,但他常隨著隊伍去挑糧。他穿著灰布軍裝,背著斗笠,扎著腰帶,打著綁腿,穿著草鞋。盡管山高路陡很難走,一天要往返50公里,但每次朱德軍長的兩個籮筐都裝得滿滿的。
戰士們既敬佩又心疼朱德軍長,想到他為每晚考慮作戰計劃,白天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大家便商量把他的扁擔藏起來,讓他好好休息。但他又自己動手削了一根新扁擔并特地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戰士們被朱德軍長的精神給打動,再也不好意思藏起來了。
在我身邊,也有許多像朱德軍長那樣勤儉樸素、吃苦耐勞的人,特別是我的外公外婆。瞧,外婆的一雙拖鞋穿了三十多年,外公的一頂帽子戴了二十幾年,卻舍不得丟棄。爸爸媽媽給他們買的新衣服,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收起來。我問起來,外公外婆經常說:“沒有穿壞就不用買那么多新的。”
想起自己小時候吃飯弄得滿桌子都是,就覺得慚愧;剛買了新衣服,幾天就劃了幾道口子;剛穿的新鞋子,幾天就張嘴了。我應學習朱德軍長那種精神。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三
教學時間:第14周。
重點難點: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熱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倩。
2.學會本課的13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突破舉措:
1、出示扁擔的圖片,讓學生說說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呢?揭示課題,板書課題:6朱德的扁擔。
2、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扁擔圖片,朱德用這根扁擔做什么用呢?為什么需要挑糧上山呢?(自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讀出相關語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全班齊讀。
4、出示朱德挑糧圖,說說你看到的朱德。出示句子:
5、挑糧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戰士們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藏起來呢?朱德和戰士們是怎樣挑糧的呢?戰士們這么做有沒有阻止朱德挑糧呢?默讀課文,指名反饋,教師小結:朱德愿意與戰士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他。
6、學習寫字。出示會寫字,讀一讀。小組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仔細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師范寫。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板書設計:
挑
五六十里(路遠)。
穿草鞋挑糧戴斗笠。
山高路陡(難走)滿滿。
做
藏(連夜趕)。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四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五
《朱德的扁擔》是紅軍長征的時候的故事。這篇文章講的是朱德在部隊時,糧草緊缺,他為了部隊有更多糧食,就跟著,部隊下山挑糧,還總是走在最前面。盡管戰士們不讓朱德下山去挑糧,但朱德總會想方設法和戰士們一起去挑糧。
朱德是一位不怕艱難、不怕累的'將領。在戰場上,他領導著紅軍戰士反日本侵略者;在戰場下,他是位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領導人。他為了部隊能多補充糧食,自告奮勇的下山挑糧,而且最有勁。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這位中國革命領導人一樣,能以身作則不怕吃苦,好好學習,成為一個好學生。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六
在很久以前有很多個解放軍戰士為我們現在的生活做出一件件很偉大的事情,也有一件件很普通的事情。朱德同志他就是一位這樣的人。
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1928年的一天,朱德的隊伍和毛主席一起走到了井岡山上。而打敗敵人需要足夠的糧食,所以要選一些人挑糧。朱德也和戰士們一塊去。因為戰士怕朱德累壞,就把他的扁擔藏起來。可是他又做了一個,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
這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就能他的品質。
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隊伍到井岡山,跟毛澤東同志會師了。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
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戰士們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大家勸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個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連夜又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了“朱德記”三個字。大家見了,越發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七
今天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愛國宣傳日,我們老師給我們講起了革命故事。
語文老師提著筆記本電腦,打開多媒體。他說:“我今天給大家講個故事,這個故事叫做《朱德的扁擔》”
在井岡山時期,紅軍和國民黨對峙。國民黨于是對井岡山進行封鎖,朱德為了革命,就和其他同志們一起挑糧食。一張巨大的圖片這事被投影在黑板的白色幕布上,上面是一位中年人在挑糧食。中年人穿著灰色軍裝,帽子上有一個鮮艷的五角星。在脖子間,有一條白色的毛巾,那個中年人正在用它擦汗。接下來另一張圖片被投影到上面。那個中年男人正在和其他也穿著灰色軍裝的人講話。語文老師說:“朱德要和其他同志比賽……后來,其他同志擔心豬的身體。畢竟,朱德晚上要處理公務,白天要和他們一起挑糧食,多累啊。這個時候,一個小同志站出來,他大膽的把朱德的扁擔偷走了。”“那朱德爺爺怎么辦啊?”我們一起問到。這個時候,有一張圖片被投影到屏幕上。上面是一根扁擔,在扁擔的身上寫了三個大字“朱德記”。“這就是朱德朱爺爺的處理方法,他重新用毛竹做了一根扁擔,并在上面寫字。從此,朱德的扁擔再也沒有消失過。”老師說道。接著,老師他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拍下的照片給我們看,其中就有這根扁擔。
歷史正在書寫著21世紀,透過照片,我們依然能從中感受到朱爺爺那份愛國情懷。他用自己的人生,為我們創造了這樣一個家園。而正是千千萬萬這樣的愛國人士,才讓我們的祖國說得更加強大、繁榮。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八
這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候的故事。朱德爺爺跟著戰士們一起去山上挑糧,山很陡,也非常難走。他們穿著草鞋,山上的路上有很多小石子,只要踩上去,有可能就會扎進腳里。
朱德爺爺白天和戰士們挑糧,夜里研究怎樣消滅敵人。
戰士們不讓朱德爺爺再去挑糧,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可是,朱德爺爺又做了一根扁擔,上面寫著“朱德的扁擔,不許亂拿。”大家看了,都很心疼朱德爺爺。
我要向朱德爺爺學習不怕吃苦以身作則的精神。我現在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一定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九
《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講的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候的故事。朱德爺爺帶領的隊伍在井岡山上和毛澤東爺爺帶領的隊伍會師后,糧食不夠。朱德爺爺白天和戰士們一起爬山挑糧,晚上還總是整夜整夜研究怎么和敵人打仗。戰士們心疼他,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可是,朱德爺爺又拿來一根扁擔,在上面寫上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后來,戰士們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擔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我們要以身作則,要與朋友同甘共苦,不搞特殊。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十
暑假里,我有幸讀了《朱德的扁擔》這篇文章之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文中的這根扁擔雖然普通,但是它的故事卻家喻戶曉,幾十年來一直被人傳頌著,教育和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1928年,朱德同志帶領著一支紅軍隊伍到井岡山跟毛主席會師。井岡山上的糧食少之又少,十分珍貴,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去挑糧食。從井岡山上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朱德同志也跟戰士們一塊兒去挑糧。他白天挑糧,晚上還徹夜地研究怎樣跟敵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不料朱德同志又找來了一根扁擔,寫上“朱德扁擔,不準亂拿。”八個大字。當挑糧隊伍再次出發時,朱德依然站在那里隊伍中,大家都覺得很驚奇。這樣一位可親可敬,與戰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心疼?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感動?怎么能不讓紅軍戰士敬佩呢?讀完這篇文章,朱德爺爺吃苦耐勞、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跟他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有一次,我上培訓班時,老師留了一項任務——練習書法。回到家里,我拿出練字本,一筆一畫,認認真真地寫了起來,天氣悶熱極了,窗外蟬鳴不止。我漸漸不耐煩了,寫的字一個比一個難看。時間長了,我越來越沒有耐心了,開始抱怨起筆不好,因為這是第一次練書法,爸爸看到我發脾氣,便走過來笑笑說:“然然,怎么了,是不是寫得不好呀?沒關系,第一次練,難免寫得不好,爸爸教你一招,記住,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相信自己一定會把字寫好的。如果每天不堅持練,就算有信心,最后也只會功虧一簣。只要做到了這兩點,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夠練好的,加油,寶貝!”是啊,我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后,我每天都堅持練字,終于克服了困難,作品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此時此刻,我不禁想起我們這一代小公主、小皇帝們,像生活在溫室的'花朵,整天被長輩們捧在手心里,寶貝兒似的呵護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怕苦怕累、挑三揀四的日子。我們的美好生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生下來就先天具有的,而是革命先輩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一定要有朱德爺爺那種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讓這種永不凋謝的精神之花綻放在我們的心田,讓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讓幸福之花遍地開放。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十一
1928年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其中,發生在朱德爺爺身上的一個小插曲,正是我剛學的《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
當時,毛澤東和朱德帶領的隊伍在井岡山會師了。井岡山糧食不多,朱德和戰士們去茅坪挑糧。當時挑糧的路是陡峭的山路。尖尖的石塊很容易就會穿進草鞋,扎進腳掌。路邊雜草叢生,很有可能劃到手。晴天挑糧都困難重重,就更別說雨天了。滿路的泥濘讓鞋底打滑,一不小心就會從山上滾下去。可是朱德爺爺不怕困難,還常常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朱德不僅白天挑糧爬山,還日以繼夜地研究怎么和敵人打仗。看到這樣的朱德,大家心疼,就藏了他的扁擔。想不到,朱德又找來一根扁擔,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我想:如果我是當時的一名戰士,看到這樣一位愿意和自己一起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首長,我也會越發敬愛他。因為他的兩個肩膀,不僅能挑起擔子,還能挑起中國走進勝利的大門。雖然我不在那個年代,但現在我依然要學習朱爺爺這些美好品德,積累更多豐富的知識,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長大以后,我要做一個像朱爺爺一樣的人。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十二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學習了《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
這是在紅軍長征時候發生的故事。在井岡山時,糧食缺乏,朱德爺爺就和戰士下山去挑糧食。一路上要非常小心,稍不注意就要滾落山下。地上全是凹凸不平的石頭,稍不注意也會把腳劃傷。
朱德爺爺白天要和戰士們一起挑糧食,晚上還要和同志們商量怎么跟敵人打仗。戰士都特別心疼他,于是就把他的扁擔給藏起來了。沒想到朱德爺爺自己又做了一根扁擔,而且上面還刻著字“朱德扁擔,不準亂拿”。戰士們都不好意思再拿他的扁擔了。
朱德爺爺不怕苦不怕累,我也要向他學習。
朱德的扁擔讀后感大全(13篇)篇十三
朱德爺爺帶領隊伍跟毛澤東爺爺帶領的隊伍會師了。井岡山上生產的糧食不多,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攻,他們需要到茅坪去挑糧食。從井岡山到茅坪的.路途遙遠,山高路陡,非常難走。可是每次大家都爭著去挑。朱德爺爺也不例外。他不怕累,不怕困難,每天白天和戰士們一起挑糧食,晚上還整夜整夜地研究怎么跟敵人打仗。戰士們看見他這么辛苦,大家心疼他,把扁擔藏了起來,好讓他休息。但朱德爺爺又自己做了一根扁擔,還在上面寫了“朱德的扁擔”五個字。戰士們再也不好意思拿他的扁擔了。
我也要像朱德爺爺學習,做一個以身作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