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要能夠引人入勝,讀者讀完之后會被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筆所折服。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并希望能夠給您的寫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一
我的家鄉在群山環繞的鄉村里,那里沒有都市那樣繁華,也沒有引人入勝的名勝古跡,但我還是愛自己的家鄉。
聽爺爺說,以前鄉村很貧窮,由于種植技術不好,莊稼收成不是很理想,村民連溫飽都成問題,村民們都是用馬、牛來運東西和耕田,山上的樹木大量被砍伐來賣錢和燒火,通往縣城的是一條泥巴路,住的是泥墻瓦房,生活過得很艱苦。聽爺爺說完后,我感到很震驚,因為現在家鄉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的家鄉已化蛹為蝶。
你們看,連綿起伏的山上長著密不可分的樹木,青翠欲滴。一條筆直寬敞的水泥路直通縣城,縱橫交錯的小巷把各家連在一起,一幢幢樓房就像春雨孕育下的竹筍拔地而起。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貫穿全村,灌溉著幾百畝田地,那是村里人的命脈。
隨著科學技術得到了普及,村里實現了機械化生產,省時又省力,種植也多樣化,不但自給自足,還送往縣城以及區內外各地。人們生活得到了提高,不少家庭還有了私家車,正朝著小康生活邁進。
這就是我可愛的家鄉,像妙齡的少女一樣越變越美麗,希望你們能來到我的家鄉做客。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二
離開家鄉兩年多,我無時不在想念著家鄉。這次有機會回去,我興奮得t一宿沒睡好覺。我的家鄉在臥龍泉,那里雖然不是很繁華但也不算落后。這次回鄉,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兩年時間,家鄉已經不是昨天的樣子。
走下公共汽車,以前是必須坐在三輪摩托車上,經受坑坑洼洼的石子路的顛簸才能回老家。現在我大可以坐在小面包車上,享受在柏油馬路上奔馳的快感。一路上,以前的平房不見。一排一排的搗制房、樓房映入眼簾,“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看到這一切我忽然想起我的母校。家鄉現在變得這樣美,我的母校也不會例外吧?下車之后我便直接去母校。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座高大的四層樓房。樓前新修花壇、噴水池,鮮花在微風中搖曳,噴水池里,金色的鯉魚正在噴云吐霧,讓我不由自主想起家鄉那好聽的名字——臥龍泉,仿佛這里有一條巨龍噴吐無盡的幸福,看上去簡直就像城里的公園一樣。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晚上,坐在奶奶家的炕頭上,打開電視,以前只能看到幾個頻道的節目,現在卻可以看到二三十個臺。我問奶奶這是怎么回事?奶奶說:“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大鍋蓋,想看什么節目都有。”
我的家鄉現在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舊貌換新顏”。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三
我的家鄉是濱海新區的漢沽。改革開放了30,家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座城市就好像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帶著我們飛向繁榮、富裕的新生活。
現在的家鄉,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鱗次櫛比,家家都住上了嶄新的樓房。彩電、冰箱、空調、電腦走進了千家萬戶,網絡將每個家庭與全世界緊密連接起來。
聽媽媽說,她們小時候的玩具都是一些皮筋、石子、沙包之類的。那時她們沒有渴求,能夠有玩具玩就知足了。因為家家都窮,都買不起,也買不到像樣的玩具。可今天,我們玩得玩具都在不斷進化著呢!你要是到每個孩子家里看一看的話,就會發現,現在孩子們玩得都是做工精細的小汽車、飛機、變形金剛,還有各類電子遙控玩具呢!
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們生活變化的最好證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首先反映在吃飯上。人們從過去吃不飽、吃不好,到后來有魚有肉,有大米白面,已經發展到現在要吃出營養了。所以人們餐桌上的食物有時令我驚奇!
有一次,我在奶奶家吃飯,奶奶端上一盤菜,我一看,差點沒把臉拉下半尺長。你們可能都猜不到那是什么,告訴你們,那是一盤子的野菜。奶奶對我說:快吃呀!不記得有多久沒吃到野菜了,多好吃啊!奶奶說著就坐下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當時我可真是左右為難了,那種苦澀的味道真使我受不了。奶奶看出了我的想法,說:你不愛吃吧?我點了點頭,奶奶這才又把炒好的海鮮,燒好的排骨端上了桌。看看那天天都吃的菜,我還是皺著眉頭。這時,只聽叮咚門鈴響過,媽媽手里提著燒雞、麥當勞和可口可樂回來了。這可解救了我。奶奶看到這一切,又感慨起來了:現在這孩子們啊,都不知道吃什么好了!回想以前,人們只可以用政府發的糧票,買一點限量供應的東西,多一點都沒有。平時一家人也只有一點點雞蛋,一點點油。過年過節,政府才供應一點肉、魚和酒。再看看現在,想吃什么就有什么,生活多富裕呀!
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應該感謝30年來的改革開放,感謝辛勤勞作,無私奉獻的勞動者們。我相信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強盛,越來越繁榮!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四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大理,這里四季如春,名勝古跡數不勝數,家鄉新貌。今年我回家過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這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更加絢麗多彩了。
家鄉最大的變化要數新修的公路了。剛下火車,我們乘坐的汽車就在嶄新的“大鳳公路”(大理至鳳儀)上行駛。這條路是八車道的,十分寬敞。公路兩旁和中間都有綠化帶,綠化帶中種著杜鵑花等等,正競相開放,小學六年級作文《家鄉新貌》。兩旁的綠化帶中還有觀光旅游的人行道。這條依山伴水的“大鳳公路”東臨洱海,西靠蒼山。乘車行駛在這條花園般的大道上,洱海的風徐徐吹來,真令人心曠神怡。
說到公路,“賓關公路”(賓川到下關)的變化也很大。這條新路不僅距離短,還很平坦。過去的老路坑坑洼洼、顛簸不平,有一段盤山公路足有幾十道彎。現在就不一樣了,新修的柏油公路又平又直,車在上面行駛得又快又穩,很快就可以到達了,比從前要節省幾個小時呢。
路旁的農村蓋上了許多新房。有兩層的、三層的,建筑風格十分獨特,不僅中西結合,還結合了大理白族民居的風格,還有寬敞漂亮的院子,孩子們在里面玩玩鬧鬧,可開心了。
我的家鄉真美啊!我相信她今后還會更美!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五
我的家鄉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群山環抱,山上樹木青翠挺拔。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緩緩地從村邊流過,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卻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鄉。可不,一所所住房都是茅草做頂,黃土壘成。咸菜蘿卜是人們桌上的家常菜。屋里的家具更是破舊不堪。村子的集市冷冷清清,除了幾個賣菜和日用品的小攤點外,就再也沒有什么別的售貨攤點了。村里的小賣部也沒什么人光顧。整個村莊顯得毫無生氣。因此,我這個在城里生,在城里長的孩子,從來就不愿去那偏僻而又貧窮的家鄉。
今年寒假,爸爸告訴我,二伯來信說他那已變了個樣,問我們今年去不去過年。說實話,我聽后根本就不相信,但出于好奇,我同意了。
幾天后,我和爸爸乘車前往家鄉。我坐在車上,心早已飛向了我辭別已久的家鄉了。我真恨不得一步跨到家,來證實二伯說的話是真是假。
約摸過了三個小時,車在家鄉的集市旁停了下來。當我下車時,看著眼前的景物驚呆了。以前冷冷清清的集市,現在攤點滿街、車水馬龍、熱鬧非凡。瞧,那水果攤上黃澄澄的柑子,紅通通的蘋果,讓人看了垂涎三尺;魚攤上,一條條又大又肥的魚兒正在木盆里活蹦亂跳,不時濺起一朵朵銀白色的水花,豬肉攤上擺滿了新鮮的豬肉……人們的臉都帶著喜悅之意。商販的叫賣聲和顧客的歡笑聲匯合在一起,組成了一曲美妙動聽的樂曲。
“怎么,連二伯也認不出了?”
“啊,是二伯!你怎么不穿你的‘老伙計,了?”在我的記憶中,他總是穿一套有補丁的灰色粗布衣褲。
“別提了,那些東西早成‘古董’進博物館”
“大家都富了?”
“對,前幾年扶貧工作隊來到我們三崗口,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在村莊里辦起了養鴿場、養魚場、養豬場、香菇廠、竹筍罐頭廠…哎,就是給你講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百聞不如一見,走,上我家去!”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六
今年,我回到了我的老家——興化市安豐鎮上學。在我兒時的印象中,安豐是一個偏僻而貧窮的地方。我有點不愿意回去,可是我沒辦法改變爸媽的決定。我只得離開北京,回到我的家鄉去。而當我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時,我不禁驚詫于它的變化了。
雄偉的振安橋。
剛下車,一座彩虹一樣美麗的大橋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我飛跑著去看,橋的北端立著一塊碑,上面刻著“振安橋”三個鮮紅的大字。這座橋有一百多米長,十幾米寬,雄偉高大。橋面干凈整潔,白色的欄桿像一排排威武的衛士,守衛在大橋兩旁。橋上還安裝了路燈,到了晚上一定是燈火輝煌。橋上,摩托車、面包車、小轎車、大卡車來來往往。
這里原來是什么樣的?我使勁地想著。哦,對了,這里原來也有一座橋,是只有二尺多寬的狹窄的木板橋。跟現在的大橋一比,真是天壤之別呀!
超市開到家門口。
在家里安頓下來,我的嘴有點饞了。想到原來鎮東頭的那個小商店去買點糖果。當我向媽媽提出要求時,媽媽笑了起來。她說:“那個小商店已經沒有了,東西太少了。現在小鎮上超市多得很呢。”我歡呼起來:“真的嗎,這里也和北京一樣啦!”
媽媽帶我來到了“蘇果連鎖超市”。啊,精美的裝飾品,各式各樣的手機,誘人的食品,漂亮的衣服,新奇的玩具……里面的商品真是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媽媽為我挑選了一件紅色的羽絨服,我興奮地說:“有了超市真是太方便了!”經過糖果柜臺時,媽媽給我買了我在北京最愛吃的棒棒糖。
游樂園里笑聲歡。
晚上,我發現爺爺奶奶都收拾得干干凈凈,一起出門去了。我很好奇:他們倆以前可是天一黑就上床了呀。這么晚了,他們這是去哪里呀?我悄悄地跟著他們,來到一排小樓前。
我趴在門上一看,那里掛著一個牌子:農民文化活動中心。一位阿姨看見了我,連忙招呼我:“小姑娘,快來看看,我們這里有‘農家書屋’、‘老年樂園’、‘少兒天地’。這里不比你們在北京差吧。”
我四周看看,游樂園里真是熱鬧非凡。咦?怎么看不見我的爺爺奶奶了?我找啊找啊,終于在一支秧歌隊伍里發現了他們,他們扭得正歡呢!
家鄉的人民生活富裕了,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了!
家鄉的變化讓我欣喜,讓我振奮。
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七
小時候,我躺在奶奶懷里聽她講她們小時候艱苦的生活:飯吃不飽,一年四季可能都沒有一件新衣服穿,大人沒有錢供她們讀書;長大了,我躺在舒服的大床上看《新聞聯播》,里面放著現在我們祖國欣欣向榮的場景:孩子們都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學,不止一次成功發射火箭,一日三餐都有可口的飯菜吃。和奶奶她們相比,我們是幸福的。聽奶奶說,她們那個時候沒有馬路,只有小小的一條泥路;沒有現在的高樓大廈,只有幾間破爛的茅屋;沒有汽車,一輛自行車都很罕見。現在祖國強大了,我的家鄉也發展了。
我的家鄉是美麗、富饒的桐鄉。桐鄉位于浙江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屬于嘉興五縣市之一;境內地勢平坦,河網密布,氣候四季分明,自然環境優美,一派江南水鄉景,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之美譽。
近幾年來,桐鄉一直發展不錯。現在桐鄉正在打造綠色桐鄉。在去桐鄉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綠意盎然的樹木。我想幾年之后,桐鄉真得可以放眼望去全是綠色一片了。到時候,夏天人們就可以不在躲到空調房里,而是在一棵棵大樹底下乘涼,小孩可以在一起玩游戲,老人也可以聚在一起聊家常,那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到了晚上,街上的燈都亮起來。人們都出來逛街了,大家都大包小包的提著自己剛買來的物品,碰到自己的熟人都會閑聊上幾句。走累了,人們就到大樹的樹背上靠一靠,看一看桐鄉美麗的夜景。一到深夜,原本熱鬧的街慢慢地靜了起來。
桐鄉正在實施的綠色桐鄉建設,我想提幾個建議:1、多種一些落葉少的樹木,這樣到了秋天的時候,環衛工人打掃起來就簡單多了;2、在路邊多種一些樹木,減少汽車的廢氣排放造成的污染;3、把污河里的污水清理干凈;4、少讓那些對環境有害的工廠排放廢氣和污水;5、減少白色污染,讓一些商家少用塑料袋,尤其是菜市場。
綿延的大運河、肥沃的土壤孕育了桐鄉悠久的歷史文化,構成了江南水鄉獨特而濃厚的自然人文景觀。這里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鎮,有每逢秋季遍布田野怒放的杭白菊;也留下了茅盾、豐子愷、錢君陶等文化名人成長足跡、作品的名人紀念館。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桐鄉有了很大的變化:原本街道兩邊沒什么樹,現在路上都是綠色蔥蔥的樹木,這些樹木像是我們桐鄉的守衛,守衛我們的這片凈土。天空也有改變,一些工廠的廢氣不再亂排放了,清新了許多。垃圾也少了許多,不再是路上隨便可見了。
桐鄉,我的家鄉。她變化了,那她的子民也會發生變化。我期待她發展的越來越好,走向繁榮、富強;期待她把綠色傳染給他人;期待她的環境越來越好,她子民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期待她的綠色桐鄉取得巨大的成功。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八
你們來過我們的家鄉濟寧嗎?我們的家鄉濟寧太美了。
一走進濟寧市,就會看到縱橫交錯的公路把整個濟寧市區規劃得井井有條。平坦而寬闊的路面上,各式各樣的車輛開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你坐在車里面會感到非常的舒服。一邊行走,一邊欣賞著窗外的景色,使你心曠神怡,簡直就是一種享受。道路兩旁聳立著一排排高大的現代化建筑,它們各有特色相互比美,再加上五顏六色的門扁和廣告牌,把這些建筑物裝扮得格外的華麗,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讓人驚嘆不已。
看,這座大廈大概有十七八層高吧。你站在下面仰頭望去,似乎一眼望不到頂。這充分展示了我市勞動人民聰明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才能。再看,這座樓頂上,一座鐵塔高聳入云,這是信號接收塔,一看到它,就會讓人感到我市的科技發展是多么的迅速。看到它不由得使我產生了這樣的念頭:“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好建設國家的本領,將來把我市建設得更加美好”。
我市的風景名勝非常多,如我市的古槐、鐵塔,還有聞名中外的太白樓,這些都是我市的歷史名勝。現代的建筑名勝更加多,像華聯商廈、百貨大廈、交通大廈、體育館等等,它們都非常的雄麗。還有小朋友們喜歡的動物園、植物園等各種注游樂場所,它們更具魅力。所有這些,它們都大大豐富了我市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
親愛的朋友,你們快到濟寧來吧,我們的家鄉的濟寧市人杰地靈,風景優美,一定會讓你們贊不絕口,流連忘返。
祝:朋友們生活快樂工作順利!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九
我的家鄉雖說是一個小縣城,但是它的名字在鹽城家喻戶曉,因為,它不僅有著特色的土特產,而且還有著令人留連忘返的風景。這幾十年來,從貧窮到富裕,中國邁出了很大的一步,我們的家鄉也處處都是新面貌。
我的家鄉在濱海,幾十年前,抗日戰爭的烽火,使這片貧瘠的土地變得更加蒼涼,可幾十年后,這片貧瘠的土地卻變得繁榮昌盛。
在我們家鄉,最令人驕傲的就是南湖廣場了。一大早,南湖廣場上一片寂靜,空氣十分清新,會有很多人在那里散步、打拳,湖上總會噴出像飛箭一樣的噴泉,使人心曠神怡。一到晚上,廣場上便人山人海,人們都聚在一起伴著音樂跳舞,橋上的燈光五彩繽紛,赤橙黃綠青藍紫,色色俱全,使人眼花繚亂。
在濱海,就連鄉下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幾十年前戰火紛飛的農村現在變得格外寧靜,空氣也十分的清新,樹上不時傳來清脆的鳥叫聲,河水清澈見底,一條條小魚在水中自在地吐著泡泡。人們的住房也發生了改變,從過去的草房變成了一排排整齊的瓦房,使人走到家鄉會有一種騰云駕霧的感覺。
我的家鄉是一個迷人的地方,它那迷人的景觀常常會使游客們心曠神怡,我想五十年后的濱海將不僅是一個迷人的地方,也是一個科技飛騰的地方。我愛我的家鄉。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十
記得九歲那年,媽媽帶我回南和老家,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汽車,心里幻想著南和應該是個世外桃源,人好景美,瓜果飄香。我恨不得汽車長上翅膀,一下子飛到南和。
到了南和,我才真正后悔此次“旅行”。街上到處都是垃圾,塑料袋滿天飛,我差點兒摔了個“老太太鉆被窩”。我到了家,只見家里也臟兮兮的,到處是蜘蛛網、老鼠洞,就連姥姥種的草莓也櫻桃般大小。老家的孩子都不上學,整天在街上亂跑,渾身都是土,整個兒一“小土人”。再看大人,穿著拖鞋在街上聊天,不務正業。我只在老家呆了半天就“逃”了回來。去年,媽媽說要回老家給莊稼撒肥料,一聽媽媽說起這件事,我自然想起9歲那年老家的難看樣,死活都不回去,可媽媽生拉硬拽,硬是把我“扛”上了汽車。
回到老家,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家變了,塑料袋不再滿天“跳舞”了,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如今變成了平坦寬闊的公路,前幾年在街上亂跑的孩子也背起了書包上學了,以前不務正業的大人也都做起了生意,發家致富,奔起了小康。再看家里,都是干干凈凈的,每家每戶都有了自家的小院,成了世外桃園,環境變了,家鄉的精神面貌也變了。
老家變了,老家真的變了!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十一
家鄉變化最大的是家鄉人民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出行變得更加的方便。以前人們出行,靠的是步行,現在不同了,只要出門便是交通工具。機動車的轟鳴聲響遍村莊,農用三輪車將沉甸甸的糧食一車車載回家,摩托車、小轎車載著人們去干活、去趕集。村組公路縱橫交錯,通達每家每戶、通達田間地頭,村民們的出行方便極了。
去年,我們村子的中央新建了一個活動廣場,每到下午時間,村民們陸續到達廣場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我發現人們的.更加曉得鍛煉身體了。大人們有的跳舞、有的打陀螺、有的三五成群的結伴走路聊家常。老人們也不甘寂寞,他們走到廣場邊上坐下來笑瞇瞇的看著小孩子嬉戲、玩耍。這個時候要數小孩子們最高興了,小孩子們有的在廣場上溜旱冰、騎小車、有的玩蹦蹦床、有的玩旋轉木馬,一群愛好籃球的少年在球場上打斗……,他們不知疲倦的玩呀、跳呀,廣場一片喧囂,直到晚上10點左右廣場才安靜下來。
家鄉的變化還不止這些,村民的衣服搭配風格比以前更加時尚了、村民吃的食物豐富了、家用電器更加先進了……我想,再過20年,我的家鄉還會變得更加的富饒和美好,也許,到那時爸爸媽媽們也不用再頂著烈日在田地間奔忙耕作,因為有機器人已經接替他們的工作,他們只需要在家利用智能手機指揮機器人干活就行了。
家鄉新貌的初二(優秀12篇)篇十二
我生長在常劉村,我熱愛我的家鄉,就像嬰兒眷戀母親溫暖的懷抱一樣,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我的家鄉也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家園,在我的心目中,家鄉充滿了詩情畫意,所以,我深深地為家鄉的新貌喝彩!
時光流逝,無痕無跡,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回首以往,我的家鄉沒有寬闊的柏油馬路,如詩如畫的風景,到了晚上,也沒有明亮的路燈,在我的記憶中,凡是城市里有的,我的家鄉都沒有。而現在呢?家鄉被科技點燃了進步的火花,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電視機讓我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往常人們穿的衣服色彩單調衣服樣式單一,現在的衣服,樣式豐富多彩,人們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去挑選;原來,人們住的都是瓦房,幾代人也只住一間房子,當然擺設也很簡單,現在,人們住進了綠色住宅小區,追求舒適生活,房間的設計也更精致了。這一切,都體現了家鄉的發展。
人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改善了,人們對生活的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一幢幢高樓,一條條寬闊、通暢的柏油馬路見證了家鄉的飛速發展;環境建設和諧發展是家鄉的驕傲。變了,變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啊!
我此時的心里有千言萬語,但是我最想說的是:“親愛的家鄉,我為你的新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