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學工作計劃可以使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準備。在這里,我們為您提供了一份有關教學工作計劃的示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載、循環、自生自滅、一來二去、門道、曇花、秉燭夜游、見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載、循環、自生自滅、一來二去、門道、曇花、秉燭夜游、見識。
2.初讀課文并質疑。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觀看情景朗讀,然后說說有什么感受。
2.你養過花嗎?有什么體會?
今天,我們學習《養花》,看看老舍先生對養花有哪些獨到的感受。板書:13養花。
二、合作交流。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完成預習要求中提出的問題。
3、小組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盡”,分別組詞。
(2).說說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
(3).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4).談談已經讀懂了什么。
(5).提出不懂的問題。
理清課文脈絡,練習給課文分段。
4、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課下搜集老舍先生的生平資料,了解他的人品、作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品讀體驗。
1、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或對老舍先生的印象。
2.自己默讀、感悟。
3.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討論疑點。
4.班上匯報。
采取一組代表發言,其他組補充及教師點撥的形式。
著重理解這些內容:
(l)“花開得大小好壞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滿是花草”。
(2)作者養的花沒有奇花異草,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3)作者養花,不是對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地關心它們。(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過程中,摸出了一些規律,增長了知識,從中得到了樂趣。
“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這是作者學會養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這就是樂趣。
(4)養花有益身心。指養花鍛煉了。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二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課后練筆。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完成練筆。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條理。
2、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三、通過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
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養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滅”什么意思?
作者“摸著了一些門道”,這些“門道”指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
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因為作者因為養花而受益: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5、什么是“秉燭夜游”?
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
7、作者認為養花究竟有哪些樂趣?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試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載、循環、自生自滅、一來二去、門道、曇花、秉燭夜游、見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工夫、置之不理、三年五載、循環、自生自滅、一來二去、門道、曇花、秉燭夜游、見識。
2.初讀課文并質疑。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1.觀看情景朗讀,然后說說有什么感受。
2.你養過花嗎?有什么體會?
今天,我們學習《養花》,看看老舍先生對養花有哪些獨到的感受。板書:13養花。
二、合作交流。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完成預習要求中提出的問題。
3、小組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盡”,分別組詞。
(2).說說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
(3).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4).談談已經讀懂了什么。
(5).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課下搜集老舍先生的生平資料,了解他的人品、作品。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品讀體驗。
1、談談對課文的初步印象或對老舍先生的印象。
2.自己默讀、感悟。
3.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討論疑點。
4.班上匯報。
采取一組代表發言,其他組補充及教師點撥的形式。
著重理解這些內容:
(l)“花開得大小好壞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滿是花草”。
(2)作者養的花沒有奇花異草,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草。
(3)作者養花,不是對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地關心它們。(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過程中,摸出了一些規律,增長了知識,從中得到了樂趣。
“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這是作者學會養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這就是樂趣。
(4)養花有益身心。指養花鍛煉了身體,消除了疲勞。在辛苦中了解了勞動的意義,得到了樂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的感情。
這里有兩點值得進一步探討。
a.作者為什么說得感謝它們?
投影出示句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a.讓學生不改變意思,換一種說法: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
b.這句話說明什么道理?勞動可以創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人活著,就應該勞動。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5)作者養花能得到別人的贊賞,并與朋友分享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這也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
(6)當花受到摧殘時,養花的人難免憂傷,這說明作者對花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傷心中表現了作者愛花、惜花之情。
(7)養花的樂趣,歸結起來就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作者從養花中得到這些樂趣。正說明作者愛勞動、愛生活。
二、鞏固延伸。
1.通讀全文,感受喜與憂,笑與淚。
2.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對養花的新認識。
3.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布置作業。
1.摘抄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
2.實踐活動:每人養一種花。附:板書設計。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四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課后練筆。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完成練筆。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三、通過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
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養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滅”什么意思?
作者“摸著了一些門道”,這些“門道”指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
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因為作者因為養花而受益: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5.什么是“秉燭夜游”?
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
7、作者認為養花究竟有哪些樂趣?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試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花的樂趣。
c、總結養花的樂趣。
四、指導“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六、作業。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檢查背誦。
四、明確“練筆”要求。
1.學生自己閱讀練筆的題目。
2.討論。
這次練筆的內容是什么?(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草。)。
練筆有什么要求?
(寫一個片斷;寫出花草的特點;要寫出自己喜歡這種花草的原因。)。
五、學生寫作。
1.分組練說。
2.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交流,修改。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五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怎樣從養花中得到樂趣,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了解老舍先生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段落。
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怎樣從養花中得到樂趣的。
找到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并體會到作者對花的愛。
一、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了解了多少?
師:這節課,我們就從這篇發表在1956年的《文匯報》上的文章中深入老舍先生的內心,去體會老舍先生對養花的情有獨鐘。
二、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3--6自然段,劃出老舍先生愛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學生自己讀書,批畫句子,寫出自己的理解。
四、匯報:
重點語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從課文中怎樣體現“如此循環”?(“我工作的時候,總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在寫一會兒,然后再出去。”)。
2、想象搬花時會發生什么事?讀文章,體會樂趣,指導有感情的讀課文。
3、“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變換句型,意思不變。體會作者想強調什么。強調勞動才能把話養活,這是真理。
第五自然段:
1、引導學生分層,想層意。“夸花——上花——送花”。引導學生想想層意背誦本段。
2、講本段中破折號的用法:解釋說明。
第六自然段:
師:難道傷心的事也是樂趣嗎?
講白巖松寫的書《痛并快樂著》;講老子的“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告訴學生人生其實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挫折也是一種寶貴的體驗。老舍先生也視其為一種樂趣。
講時板書:有門道,有益身心,使人喜悅,讓人傷心。
五、師:所以老舍先生說有喜……[教師引讀]。
六、寫法知道:
師:請同學們再把課文瀏覽一遍,想一想3-6自然段與第7自然段有什么關系?(分總)那么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段又有什么關系?(前后呼應)。
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思路。用多方面的材料來突出中心。并且前后呼應,使文章更嚴謹。
七、課外延伸:
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先生是現代文學館館長,研究現代文學。他也寫了許多書。他在回憶他的父親時,說老舍先生一生有20多種愛好,其中養花是他十分喜歡的。向學生推薦舒乙的《花草》。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六
一、落實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在這節課中根據教材特點安排了《藝術與人生》的活動實踐,使學生在嘗試扮演的言語實踐活動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人人都樂于參與學習,參與傾聽表達。同時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作業練習等,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
二、正確處理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雖然教學是以活動促學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但并沒有脫離語言文字的學習,而是在引導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語言文字的基礎上,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交流、運用,同時鼓勵學生自覺地將角色語言帶進課堂,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有效地發揮了教師的組織與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絲毫包辦代替,機械控制,而是讓學生充分地表達。既尊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又因勢利導,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理解感悟上的難點、疑點、誤點進行了點撥。
四、注重了對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正確導向。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思想教育的訓話,而是在學生理解語言的實踐活動中步步引導。通過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情不自禁地受到熏陶感染。
五、體現了民主、平等的對話教學。教師從一進入課堂便與學生平等而坐,面對面地以朋友的身份進行交談。學生不感到壓力與緊張,只覺得有自我表現的輕松與自由,使課堂時時充滿著活力,即使在后半節的教學中教師也始終以鼓勵的語言對待每個孩子,所以學生的個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七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樂趣”“置之不理”造句。
4.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后四個自然段。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時間三課時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劃分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導課:揭示課題。
(板書:9養花)。
認識老舍。
老舍是一位熱愛生活的作家和語言大師。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個貧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他開始用白話文創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在現代文學史上影響很大。還創作了《方珍珠》、《龍須溝》、《月牙兒》、《西望長安》、《茶館》、《四世同堂》等劇本和小說。曾獲“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二)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指導學生“秉”字的寫法;“砸”的右半部按什么的筆順寫。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詞語的意思后,結合課文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樂趣:使人感到快樂的意味。課文中指養花使作者感到快樂。
計較:計算比較。課文中指作者對花開得大小好壞并不在意。
奇花異草:稀有罕見的珍貴花草。
霜凍:靠近地面的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使植物體受到凍害的天氣現象。
置之不理:置,放;理,過問;之,它,本課指花。在課文中的意思是把花放在一邊,不去管它。
自生自滅:由它自然生長,自然死之。意思是任其自然生長,不加過問。
關切:關心。
一來二去:形容交往頻繁。課文中指經常和花打交道。
門道:門路。課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養花的方法。
三年五載:載,年。三年五載指好幾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循環:事物周而復始地運動或變化,課文中指工作一會兒就到院子里看看花,再工作一會兒再去看看,不斷地這樣重復下去。
有益身心:有益,有幫助;身心,身體和精神。有益身心就是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
勝于吃藥:比吃藥的效果還好。
真理:真實的道理,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曇花:一種常綠灌木。花大,花瓣外面呈淡紅的紫絳色,中間純白色。夜間開放,開花的時間極短。可供人觀賞。
秉燭夜游:舉著蠟燭在夜間游賞。
贈給:無代價地把東西送給別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
(生詞的理解可以穿插于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沒有必要單獨去解釋)。
(三)閱讀課文,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并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學生默讀課文,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了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然后請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分段的,分段的依據是什么。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分段情況后,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如果學生的意見比較分散,將哪些自然段合為一個段落的分歧較大,教師可讓學生將歸并成段的自然段逐一讀一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指導學生理解自己歸并成段的自然段中,每個自然段都是圍繞“養花”這一中心表達不同方面的意思,是可以獨立成段的。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特殊,由于每個自然段相對完整地表達一個意思,全篇課文可以按自然段成段,共分成七段。
如果學生的意見比較集中,大多數學生將課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間2~6自然段為一段。教師在肯定這種分段方法后,指出將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課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確的。
結合這篇課文特殊的段落結構,教師幫助學生懂得在理清課文脈絡時,要從每篇課文的具體內容入手,按課文的實際情況分析、理清課文結構。將學過的分段知識靈活地應用于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文章中,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固定的模式。
在理清課文段落結構的基礎上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第二段:寫“我”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寫“我”是怎樣養花和養花可以增長知識。
第四段:寫養花有益身心,“我”從養花中了解了勞動的意義,得到了樂趣。
第五段:寫享受勞動果實的快樂。
第六段:寫養花中的傷心事。
第七段:寫養花的樂趣。
如果學生將課文分成三段,第二段(2~6自然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從養哪些花、怎樣養花、養花增長知識、養花有益身心、養花有成功的歡樂和遇到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體講養花的樂趣。
在概括段意時,以學生概括為主。對于較難概括的段意,可讓學生多讀課文并進行討論,教師給予適當的補充修正。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1.請七名學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段。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出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過程。
(-)以“樂趣”為話題,引入新課。
作者將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那么,養花究竟給作者帶來了哪些樂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思想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這一段在全篇課文中的作用。
(學生自由讀課文。只要開花;作者就高興,而不是只喜歡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種滿了花草;作者把養花當作了生活中的樂趣)。
通過對課文字(愛、滿)、詞(樂趣、計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導學生懂得作者是一個真正愛養花的`人。教師在此可向學生簡單地介紹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學生理解“沒有工夫去研究和試驗”的意思。從中體會出作者在繁重的寫作工作中仍要擠時間養花,可見其對花的愛之深及養花的樂趣之大。
(2)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這段的段意。
(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這句話向我們解釋了作者為什么愛養花。從全文來看,這段還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總述)。
(板書:1.為什么養花……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總述)。
2.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內容。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這一段作者告訴我們他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
(板書:2.養什么花)。
(因為奇花異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著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氣候也不太適宜養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語言大師,他的作品語言生動、精煉、幽默。在這一段,僅用三十一個字,就將北京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準確地概括出來了。你輕聲地讀一讀,體會體會。
(3)作者養的花,不僅好種易活,而且還要自己會奮斗,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好種易活是說花的品種普通,沒有奇花異草那樣嬌貴。會奮斗是指花草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在北京這種不適合養花的氣候中生存下來。)。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既因氣候的特點選擇好養的花草,也有欣賞這些看似平凡普通,沒有美麗嬌貴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的含義。
(板書:有花有果)。
3.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作者從中摸著了一些門道,學到了知識)。
(板書:3.養花要摸門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個句子嗎?
(別人有了困難,我們要熱情幫助,不能置之不理。)。
在學生造句時,教師幫助學生分清什么情況下應該理,什么情況下應該不理,并鼓勵學生多造有積極意義的句子。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花的喜愛之真、之深。把花草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認真仔細地照管它們,為它們的茁壯成長而高興,為它們的不幸夭亡而難過,養花已經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換來了花草豐碩的回報,使作者享受到了養花的樂趣。你能從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樂趣嗎?(長見識)。
(板書:長見識)。
(自豪,驕傲。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
4.學習課文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
(1)四個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這一段講了養花帶來了什么樂趣,你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這種樂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出來。
(養花要付出勞動,在勞動中得到樂趣--須勞動。)。
(板書:4.養花要付出勞動--須勞動)。
學生結合課文談作者從勞動中得到的樂趣,相互啟發,教師予以點撥。
(澆水、搬盆的勞動使作者的腦力勞動得到調節,長期堅持,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這是樂趣;天氣突變時搶救幾百盆花,緊張的勞動雖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但看到花兒安然無恙,心里自是高興萬分,苦中有樂,這也是樂趣;天氣好轉,搬花出屋,讓好朋友們返回家園,這還是樂趣。)。
(反問句,表達出作者對勞動的熱愛。)。
5.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1)養花須勞動,而勞動則有益身心。
養花的樂趣并不止于此,我們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樂趣。
(2)請兩名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5自然段。學生們邊聽邊看書,體會課文內容,從第七段中選出適當的詞語概括這段內容。
(這一段主要講享受勞動果實的快樂,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來概括)。
(板書:5.養花使人喜悅……有香有色、有喜有笑)。
(進門就夸“好香”--驕傲;秉燭夜游;贈給--特別喜歡)。
結合以上語句,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重點引導學生領會看到自己的勞動果實自然讓作者歡喜;而自己養的花能得到別人的夸獎、喜愛讓作者感到驕傲;和朋友一同分享養花的樂趣,才是作者最為高興的事,體會作者將自己的快樂與人共享的思想境界。
6.學習課文第6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這段寫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難過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傷心的心情)。
(板書:6.養花使人傷心……有憂有淚)。
(2)作者和全家這樣傷心,從悲傷之情中還能體會出什么情感?
(對花的喜愛、憐惜之情)。
(3)五、六兩段作者采用的怎樣的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一喜一憂,有笑有淚,使感情更加強烈,給讀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4)男女生分別背誦,進一步體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的情趣及寫作手法上的妙處。
7.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在第二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基本理解第七段在全文中的總結作用,教師在這里著重指導學生理解這段總結的高度概括性和辯證性。
(1)我們已經知道養花給作者帶來了那么多的樂趣,而作者在總結時只用了二十四個字就將養花的樂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確切,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作者寫作的精練簡潔。
(2)學生進行朗讀體會末段表達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練簡潔,這段總結還有一個特點,你發現了嗎?
(用辯證的方法進行總結。“喜”與“憂”“笑”與“淚”,“勞動”與“見識”)。
作者對養花樂趣的總結是辯證的,養花既能讓人喜悅歡笑,也會讓人傷心流淚;既讓人有“香、色、花、果”帶來的感觀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體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獲。這樣的總結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耐人尋味,養花確有樂趣啊!
(板書:養花確有樂趣)。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加深體會,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通過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四)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學生回答,相互啟發思路)。
2.請一名作文基礎較好的學生口述片段,教師在黑板上簡單地列出提綱并進行講評。
3.學生可參考提綱的思路,寫片段。教師對作文基礎較差的學生適當地加以指導。
(五)作業。
背誦最后一段。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八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課后練筆。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完成練筆。
3課時。
1、理清文章條理。
2、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
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
(1) (2—6) (7)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養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滅”什么意思?
作者“摸著了一些門道”,這些“門道”指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
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因為作者因為養花而受益: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5、什么是“秉燭夜游”?
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
7、作者認為養花究竟有哪些樂趣?
1、熟讀課文。
2、試背最后一自然段。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九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教學準備:生字生調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同學們喜歡花嗎?哪位同學養過花?你能說說養花的感受嗎?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養花》,通過學習,我們能夠了解老舍先生養花的感受。(板書課題。)。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3.分小組討論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小組不能解決的'提出來在班上討論解決。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講“我”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第二部分是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從幾個方面具體講養花的樂趣。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總結養花的樂趣。
引導學生把在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在全班討論解決。一般有以幾個方面。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作者養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作者因養花而受益: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從養花的辛苦中作者體會到了樂趣。)。
5.什么是“秉燭夜游”?作者在照管花的過程中“摸著了一些門道”是什么意思?(“秉燭夜游”指舉著燈燭在夜間游賞。作者養花能夠得到別人的贊賞,并與朋友分享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這也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摸著了一些門道,是指增長了一些養花的知識。)。
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當花受到摧殘時,養花的人難免憂郁和傷心。這說明作者已經對花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感情,也說明了作者酷愛養花的程度。)。
7.作者認為養花究竟有哪些樂趣?(全班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熟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學生的讀音。注意指導:“秉”是后界青;“載”、“砸”是平舌音。
3.指導識記字形。
1.提出要求: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的哪部分寫了養花的“喜”和“笑”?哪部分寫了養花的“憂”和“淚”?哪幾部分寫了養花“須勞動”和“長見識”?用課文中的話具說一說。
2.學生自由朗讀課。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
1、理清文章條理。
2、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
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
(1)(2—6)(7)。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養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滅”什么意思?
作者“摸著了一些門道”,這些“門道”指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
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
因為作者因為養花而受益: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5、什么是“秉燭夜游”?
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
7、作者認為養花究竟有哪些樂趣?
1、熟讀課文。
2、試背最后一自然段。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養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內容通俗易懂,層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間連接緊密,過渡自然,邏輯性很強。是可以讓學生細細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以及預習課文的能力。
4、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多媒體課件
2、搜集關于老舍養花的資料
同學們,花草能裝點自然,美化生活。人們都愛賞花,有的人更愛養花。哪些同學自己養過花,把你養花的感受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言。)
養花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今天,我們學習《養花》,看看老舍先生對養花有哪些獨到的感受。
本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旅美時得了“腰脊骨軟組織粘連”,動了手術。后來在回國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動,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經痛”癥——即課文中說的“腿病”。
老舍養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后開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愛養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群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為進一步學習和理解課文作鋪墊。通過對作者養花的介紹,更加激起學文的興趣。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它。
2、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搜集有關老舍及老舍養花的資料。
(為什么養花;養什么花;養花要摸門道;養花有益身心;養花使人喜悅;養花使人傷心;養花的樂趣。)
2.談談自己已經讀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問題。
出示中心話題: 老舍從養花中獲得了哪些樂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結合中心話題自己默讀、感悟。
2.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討論疑點。
3.全班匯報。
a.作者為什么說得感謝它們?(因為養花,作者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了調節,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帶來的腿部不適,代替了吃藥,自然身體好,心里更高興,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兩次使用“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你認為作者是在抱怨養花勞累嗎?為什么?(作者不但沒有抱怨養花的勞累,反而從辛苦中體會到了樂趣。“這多么有意思呀!”這就是作者勞累后的感受,這是苦中有樂,是勞動帶來的快樂。)
4、、投影出示句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a.讓學生不改變意思,換一種說法:(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
b.這句話說明什么道理?(勞動可以創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人活著,就應該勞動。)
5、作者養花能得到別人的贊賞,并與朋友分享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這也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
6、菊秧遭災,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鄰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說明作者寬厚待人。當花受到摧殘時,養花的人難免憂傷,這說明作者對花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傷心中表現了作者愛花、惜花之情。
7、從小貓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 還養著曇花…… 說明:老舍養的花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多。“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這些都說明老舍的花養得很好。對養花充滿了樂趣。
8、養花的樂趣,歸結起來就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作者從養花中得到這些樂趣。正說明作者愛勞動、愛生活。)
掌握了養花的門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樣需要呵護,這足以看出他對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熱愛。走近自然,珍惜自然,關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
設計意圖:以一個問題,統領全篇。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到了作者養花的樂趣和表達的的情感。
有喜有憂 有笑有淚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熱愛勞動 熱愛生活
即須勞動 又長見識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寫的生字,養花教案。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以及預習課文的能力。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學生自主學會本課生字,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2、在朗讀感悟中培養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學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時對老舍養花提出一些疑問,或者提出自己對養花的看法。
1、多媒體課件。
2、搜集關于老舍養花的資料。
同學們,花草能裝點自然,美化生活。人們都愛賞花,有的人更愛養花。哪些同學自己養過花,把你養花的感受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言。)養花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今天,我們學習《養花》,看看老舍先生對養花有哪些獨到的感受。(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時得了“腰脊骨軟組織粘連”,動了手術。后來在回國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動,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經痛”癥——即課文中說的“腿病”。老舍養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后開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愛養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群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為進一步學習和理解課文作鋪墊。通過對作者養花的介紹,更加激起學文的興趣。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它。
(2)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搜集有關老舍及老舍養花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過程:4人小組學習,由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匯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并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a、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計較、門道、曇花、菊秧、大雨傾盆、狂風暴雨、奇花異草、三年五載、秉燭夜游、有益身心、勝于吃藥、置之不理、自生自滅(注意矯正計較的“較”、曇花的“曇”傾盆大雨的“傾”的讀音。)。
b.說說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注意弄懂“計較、門道、秉燭夜游、置之不理、三年五載”的意思。)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在學生經過課前預習、課堂上小組學習、教師的強化指導,以此來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1.指生按自然段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給每一自然段列一個小標題。)思考:作者圍繞養花講了哪些內容?(為什么養花;養什么花;養花要摸門道;養花有益身心;養花使人喜悅;養花使人傷心;養花的樂趣。)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理清文章脈絡的基礎上,可以整體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養學生概括文章的能力。這在教學大綱中對高年級段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2.談談自己已經讀懂了什么?
預設:
(1)老舍先生養的都是好種易活的花。
(2)養花很辛苦。
(3)養花能增長知識。
3.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設:
(1)“花草自己會奮斗”是什么意思?
(2)養花其實很辛苦,而老舍先生為什么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養花到底有哪些樂趣?)。
1.摘抄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課堂教學目標:
2.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樂趣”“置之不理”造句。
4.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后四個自然段。
課堂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設計 。
第一課時 。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劃分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9養花)。
(三)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指導學生“秉”字的寫法“”;“砸”的右半部按“”的筆順寫。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霜凍:靠近地面的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使植物體受到凍害的天氣現象。
一來二去:形容交往頻繁。課文中指經常和花打交道。
門道:門路。課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養花的方法。
三年五載:載,年。三年五載指好幾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勝于吃藥:比吃藥的效果還好。
真理:真實的道理,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秉燭夜游:舉著蠟燭在夜間游賞。
贈給:無代價地把東西送給別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
(三)閱讀課文,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2.學生默讀課文,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如果學生的意見比較集中,大多數學生將課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間2~6自然段為一段。教師在肯定這種分段方法后,指出將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課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確的。
在理清課文段落結構的基礎上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第二段:寫“我”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寫“我”是怎樣養花和養花可以增長知識。
第六段:寫養花中的傷心事。
第七段:寫養花的樂趣。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
一、教學目標。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段。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的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出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過程。
(-)以“樂趣”為話題,引入新課。
1.回想一下,“樂趣”一詞是什么意思?
(使人感到快樂的意味)。
課文的作者把什么當作生活中的樂趣?(養花)。
(板書:9.養花)。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給你帶來過樂趣?
(讀書、下棋、踢球……)。
2.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用“樂趣”造句。
你能不能用“樂趣”這個詞造個句子?
(二)學習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思想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這一段在全篇課文中的作用。
(2)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這段的段意。
(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板書:1.為什么養花……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總述)。
(1)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七段。
(2)第一段是對全文的總述,這一段在全文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對全文的總結)。
3.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內容。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這一段作者告訴我們他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
(板書:2.養什么花)。
(3)作者養的花,不僅好種易活,而且還要自己會奮斗,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板書:有花有果)。
4.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
(板書:3.養花要摸門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個句子嗎?
(別人有了困難,我們要熱情幫助,不能置之不理。)。
(板書:長見識)。
(自豪,驕傲。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
5.學習課文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
(養花要付出勞動,在勞動中得到樂趣——須勞動。)。
(板書:4.養花要付出勞動——須勞動)。
學生結合課文談作者從勞動中得到的樂趣,相互啟發,教師予以點撥。
(反問句,表達出作者對勞動的熱愛。)。
(3)練習背誦第四段。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四至七段。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五至第七段,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三)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課文第5至第7自然段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第4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的背誦。
1.請四名學生分段背誦課文。
2.同桌相互檢查第4自然段的背誦情況。教師了解背誦情況。
(二)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1)養花須勞動,而勞動則有益身心。
養花的樂趣并不止于此,我們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樂趣。
(這一段主要講享受勞動果實的快樂,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來概括)。
(板書:5.養花使人喜悅……有香有色、有喜有笑)。
(進門就夸“好香”——驕傲;秉燭夜游;贈給——特別喜歡)。
2.學習課文第6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這段寫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難過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傷心的心情)。
(板書:6.養花使人傷心……有憂有淚)。
(2)作者和全家這樣傷心,從悲傷之情中還能體會出什么情感?
(對花的喜愛、憐惜之情)。
(3)五、六兩段作者采用的怎樣的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2)學生進行朗讀體會末段表達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練簡潔,這段總結還有一個特點,你發現了嗎?
(用辯證的方法進行總結。“喜”與“憂”“笑”與“淚”,“勞動”與“見識”)。
(板書:養花確有樂趣)。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加深體會,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先確定文章中心,再想好選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然后把要寫的內容排列好。)。
2.參照板書,給課文編寫提綱。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3.請一名學生將提綱寫在投影片上,出示投影片,師生進行評議。
(五)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學生回答,相互啟發思路)。
3.學生可參考提綱的思路,寫片段。教師對作文基礎較差的學生適當地加以指導。
(六)作業。
將片段修改整理后抄寫在作文本上。
【板書設計】。
【小資料】。
老舍 本文作者。現代小說家、戲劇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曾任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歷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著作豐富。解放前創作的《駱駝祥子》等,對舊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創作了話劇《龍須溝》、《春華秋實》、《茶館》,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歌頌新社會,語言生動、幽默,被譽為“人民藝術家”。
寫作特點。
1.圍繞中心,組織安排材料。本文寫養花,表現的是養花的樂趣。作者圍繞這個中心,先寫了“養花的原因(愛花)和目的(只當作樂趣)以及對花草種類的選擇。接下來,寫自己在養花過程中“摸著一些門道”。養活了花草,還掌握了知識;下文著重寫養花需要付出艱辛勞動,既鍛煉了身體,又“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這些都表現了養花的樂趣。
2.語言簡潔生動,明白曉暢,感情豐富。作者老舍雖然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行文的語言是娓娓道來,如話家常,讓讀者感到親切自然。例如:“摸著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這平常的語言表達出掌握了一些養花方法之后的喜悅,感情充沛,溢于言表。此類語言,課文中比比皆是。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寫了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第一課時:簡介作者,初通課文,教同學字詞,理清課文順序,明白各自然段大意,找出課文中心句。
第二課時: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作者老舍愛花之切、養花之趣(情趣、智趣、理趣)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勞動、追求真知真理、積極奮斗的情感價值觀。
教學過程:
師:上課之前,老師和想和我們陶園學校五年級的同學們來一個小游戲,好嗎?老師演動作感覺,說說我的動作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師動作演示,同學感受燙、酸、冷)
師:下面進行語言感覺訓練,看看下面的詞句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冰( )火( )花( )蜜( )
“千朵萬朵壓枝低”讓人感覺花( )
“日出江花紅勝火”讓人感覺花開得很( )
“一枝紅杏出墻來”讓人感覺花有擋不住的(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讓人感覺花開得很( )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讓人感覺花叢中很( )
生齊:想!
師:老師走進學校,看到陶園小學花紅草綠樹青青,學校環境美如畫;接著禮儀隊員禮貌問好,熱情引路,笑容絢爛如朵花;剛才和同學的交流讓我感覺到我們五年2班的同學對答如流,思維敏捷真不錯。下面,我們開始正式上課!
(起立,師生互相問好)
1、這個自然段中哪句話讓你感覺到老舍愛花?說說你的感受。
2、這個自然段是圍繞養花樂趣中的哪一點來寫?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生:第四自然段最難。(多數舉手表示贊同)
師:那好,下面老師和你們一起來攻破難段。請同學樣自由讀讀這一段,邊讀邊考慮屏幕上的兩個問題。
(同學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讀后匯報:
生1:我認為“遇到狂風暴雨……熱汗直流”這句話讓我感覺到老舍愛花,他很在乎自身的花草,害怕他們被狂風暴雨打壞了。
生2:我覺得他不是自討苦吃,而是以苦為樂,因為他愛花,能把花草搶救活就很高興,很快樂,根本不會在乎自身的疲勞。
生3:老舍覺得能把花草養活就很欣慰,很勝利,因為他感覺到了勞動的快樂,這一段是圍繞勞動的樂趣來寫的。
師:說得多好啊,對,老舍就是這樣一個人,愛生活,愛勞動,哪怕勞動再苦再累,他也覺得是快樂的。他在自我簡介中寫到過一句話:“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吃點虧怕什么呢?只要能把心愛的花草養活,就算吃點虧,也是有收獲的啊。好,繼續往下說。
生4:我認為“我得感謝花草……勝于吃藥”這里可以看出老舍愛花,他是帶著感恩的心在養花,正因為養養花草對他的腿病有利,所以他更加疼愛他的花草了。
生4:反復重復著同一件事。
師:那老師讓你循環做一個動作,你會覺得快樂嗎?(讓同學反復站起、坐下、站起、坐下……)
生4:這樣循環只能讓人覺得單調枯燥,很機械。
師:那老舍為什么卻感到快樂呢?想想“澆澆這棵,搬搬那盆”與“全家動員搶救花草”的區別,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生5:哦,我知道了,“澆澆這棵,搬搬那盆”是很輕松自在地去重復做一件事,而“搶救花草”是緊張刺激的,因此它們都是快樂的。
生齊:好!
師:那該怎么讀呢?
生6:前面的澆花要讀慢一點,聲音柔一點;后面的搶救花草要讀快一點,聲音要急一點。
師:很好,就按你說的來讀,女同學讀前半局部,要讀出輕松悠閑的感覺來;男同學讀后半局部,要讀出緊張剌激的感覺來,讀出作者的感受來。
(男女同學讀文,讀得很不錯。)
生齊:沒問題。
生齊:好!(接著自選段落自學)
師:誰來談談你學的那一段的兩個問題。
生1:我學的是第六自然段,我覺得這一自然段是圍繞養花的“憂”和“淚”來寫,“全家都幾天沒有笑容”最能體現老舍愛花。因為他已經和花建立了深刻的感情來,花開他就高興,花死他就悲傷。
師:我覺得很奇怪哎,明明是寫養花的樂趣嘛,為什么要寫傷心事呢?
生2:我覺得養花有勝利有失敗,一個人假如只有勝利,那他的生活也就單調無味了,因此失敗的心酸苦楚反而烘托出勝利的不容易,烘托出快樂的珍貴。
生3:他們會把那些磚扒開,把那些砸死的花埋掉。
生4:老舍肯定會去找找還有沒有可以救活的花,假如有,老舍肯定不會放棄。
生5:我想,就算那些菊秧被砸壞了,那些根還是可以養活的啊。
生6:老舍以后會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會再讓自身的花草出事了。
生7:因為他太愛花了,所以沉溺在傷心中。寫這一段的時候也只記得傷心了。
師:完全正確,我們能把老舍這種傷心讀出來嗎?
(生感情豐滿地讀)
師:還有誰從其他段中讀出了不同的感受來了,與大家共享一下,好嗎?
生1:我讀的是第五自然段,這一段圍繞了養花的“喜、笑、花、果、香、色”來寫,每句話都流露出了作者對花的喜愛,寫出了老舍的高興心情。
師:你能高興地為大家讀讀嗎?
(生有感情地讀)
師:讀得真好,老師聽出來了,你也在為老舍高興。
這一段中“秉燭夜游”是什么意思呢?給人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生2:“秉燭夜游”說的是夜晚拿著蠟燭去游玩。給人一種,一種……
多生答:(舒服感、享受感、美妙感、優雅感,浪漫感……)
師:對啊,這就是養花的勞動效果帶來的樂趣啊。
師:繼續說說前幾個段的體會,有沒有讀到前面段落的同學。
生1:我讀的是第一自然段,“只要開花,我就高興。”說明老舍愛花。
生2:因為他愛花,覺得花草都是他的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隨便丟棄的。
生3:因為這些花草只要有葉子就說明它們還有生命,還能養活,也許以后還能開花呢。
同學們讀得真細致,能聯系上下文來談,非常好。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生4:我要說是第三自然段。這段是圍繞養花長見識來寫的。“……像好朋友似的關切他們……”也可以看出老舍關愛花草,養花得到了知識很快樂,很得意。
師:這些知識不勞動、不認真、不仔細能摸出來嗎?
生:不能。
師:那么你由此得到了什么啟發?
生5:處處留心皆學問。
生6:我們要多去勞動,去實踐,才干得到知識
師:這節課,我們通過我們的勞動,我們的實踐從養花中得到了很多知識,高興嗎,自豪嗎?那就和老舍一起來樂一樂,就讀這段最后的兩句。
(全班齊讀……)
師:這篇課文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師:同學們說呢?
生8:這是說花草生命力強,不怕氣候的變化。
師:對,我們可以想象,春天的風刮來了,花草對自身說:——
生9:我要堅強,不要被風打壞了。
師:面對冬天的寒冷,花草挺直腰桿,說:——
生10:寒風并不可怕,冬天過去,春天就會來的。
師:秋天的霜凍來,花草毫不畏懼地說:——
生11:怕什么,挺一挺很快就會過去的。
師:夏天干旱和暴雨來了,花草說:——
生12:我要把根深深地扎入泥土里,讓它干不死我,也澆不死我。
師:很好,花草自身會奮斗,那我們人呢?
生:更應該自身會奮斗。
師:花如其人,我們可以猜想老舍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一個不怕困難和挫折、自身會奮斗的人。
師:對,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奮斗的一生。
師:《養花》這篇課文給我們的真多啊。下面老師要考考你們,點擊屏幕:
1、(老舍在勞動中發現了真理,其實我們還可以從他的文章中發現不少真理,比方:
不勞動,就( ),這也是真理。
2、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聯系你的生活說說:
不勞動,就( ),這也是真理。
3、養花的樂趣在于“八個有”和“既……又……”之中,但剛才我們讀文的時候,絕不止這些,請你補充:
有( )有( ),這也是養花的樂趣。
生1:不勞動,就不知道花草自身會奮斗,這也是真理。
生2:不勞動,就得不到知識,這也是真理。
生3:不勞動,就不知道養花的快樂,這也是真理。
(生活中的)
生4:不勞動,就沒有好成果,這也是真理。
生5:不勞動,就沒有責任心,這也是真理。
師:對,把花草養活、救活就是一種責任。下一題。
生6:有動有靜,這也是養花的樂趣。
生7:有得有失,這也是養花的樂趣。
師:非常好,再回答一個難度大一點的問題:
生1:我會說:叔叔,養花不是玩物喪志,可以讓得到一些植物知識,讓你得到放松,培養你的責任感。
生2:叔叔,小明愛養花草和小動物說明他很有愛心,他愛養就讓他養唄,老舍從養花中得到了很多樂趣,你知道嗎?你不能讓小明生活中失去樂趣啊。
生3:我想說:叔叔,老舍也愛養花和養小動物,他也沒有玩物喪志啊,他還寫出了那么好的文章。我們不能光讀死書,有句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師:對,實踐才干出真知,生活處處皆學問,只要我們留心,用心,處處都可以學習,時時都有樂趣。因此,老師的作業是:
1、讀——找到老舍的《勞動最有滋味》和《勞動的開端》認真讀一讀。
2、寫——老舍在養花時用心感受,發現了很多樂趣,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你能像老舍一樣,用一顆敏銳的“心眼”去感覺、去發現生活中平凡小事中的無限樂趣嗎?請你像老舍一樣圍繞“樂趣”有順序地、自然地、具體地把它寫下來。
兩題任選一題,能做好嗎?
生齊:能
師:好,下課!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一)學習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二)結合課文理解“樂趣”“置之不理”的意思,并會用“樂趣”“置之不理”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段。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的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出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過程。
(-)以“樂趣”為話題,引入新課。
1.回想一下,“樂趣”一詞是什么意思?
(使人感到快樂的意味)。
課文的作者把什么當作生活中的樂趣?(養花)。
(板書:9.養花)。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給你帶來過樂趣?
(讀書、下棋、踢球……)。
2.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用“樂趣”造句。
你能不能用“樂趣”這個詞造個句子?
(讀書可以豐富知識,是一種充滿樂趣的事。踢足球能鍛煉身體,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
學生在造句時,有些會仿照課文中的句式,造出“我把……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的`句子,對此教師可以給予肯定,同時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教師在輔導學生造句時,應當讓學生懂得“樂趣”是積極的,正面的快樂情趣,不能將消極的事物當作樂趣。
3.作者將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那么,養花究竟給作者帶來了哪些樂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思想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這一段在全篇課文中的作用。
(學生自由讀課文。只要開花;作者就高興,而不是只喜歡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種滿了花草;作者把養花當作了生活中的樂趣)。
通過對課文字(愛、滿)、詞(樂趣、計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導學生懂得作者是一個真正愛養花的人。教師在此可向學生簡單地介紹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學生理解“沒有工夫去研究和試驗”的意思。從中體會出作者在繁重的寫作工作中仍要擠時間養花,可見其對花的愛之深及養花的樂趣之大。
(2)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這段的段意。
(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這句話向我們解釋了作者為什么愛養花。從全文來看,這段還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總述)。
(板書:1.為什么養花……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總述)。
(1)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七段。
(2)第一段是對全文的總述,這一段在全文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對全文的總結)。
養花對作者帶來了很多樂趣。作者在篇末用簡練的語言進行了概括總結。而文章也正是圍繞著這些樂趣來寫的。
3.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內容。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這一段作者告訴我們他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
(板書:2.養什么花)。
(因為奇花異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著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氣候也不太適宜養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語言大師,他的作品語言生動、精煉、幽默。在這一段,僅用三十一個字,就將北京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準確地概括出來了。你輕聲地讀一讀,體會體會。
(3)作者養的花,不僅好種易活,而且還要自己會奮斗,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好種易活是說花的品種普通,沒有奇花異草那樣嬌貴。會奮斗是指花草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在北京這種不適合養花的氣候中生存下來。)。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既因氣候的特點選擇好養的花草,也有欣賞這些看似平凡普通,沒有美麗嬌貴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的含義。
(板書:有花有果)。
4.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作者從中摸著了一些門道,學到了知識)。
(板書:3.養花要摸門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個句子嗎?
(別人有了困難,我們要熱情幫助,不能置之不理。)。
在學生造句時,教師幫助學生分清什么情況下應該理,什么情況下應該不理,并鼓勵學生多造有積極意義的句子。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花的喜愛之真、之深。把花草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認真仔細地照管它們,為它們的茁壯成長而高興,為它們的不幸夭亡而難過,養花已經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換來了花草豐碩的回報,使作者享受到了養花的樂趣。你能從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樂趣嗎?(長見識)。
(板書:長見識)。
(自豪,驕傲。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
5.學習課文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
(1)四個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這一段講了養花帶來了什么樂趣,你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這種樂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出來。
(養花要付出勞動,在勞動中得到樂趣——須勞動。)。
(板書:4.養花要付出勞動——須勞動)。
學生結合課文談作者從勞動中得到的樂趣,相互啟發,教師予以點撥。
(澆水、搬盆的勞動使作者的腦力勞動得到調節,長期堅持,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這是樂趣;天氣突變時搶救幾百盆花,緊張的勞動雖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但看到花兒安然無恙,心里自是高興萬分,苦中有樂,這也是樂趣;天氣好轉,搬花出屋,讓好朋友們返回家園,這還是樂趣。)。
(反問句,表達出作者對勞動的熱愛。)。
(3)練習背誦第四段。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四至七段。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怎樣從養花中得到樂趣,從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了解老舍先生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部分段落。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怎樣從養花中得到樂趣的。
教學難點:
找到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并體會到作者對花的愛。
教學流程:
一、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了解了多少?
師:這節課,我們就從這篇發表在1956年的《文匯報》上的文章中深入老舍先生的內心,去體會老舍先生對養花的情有獨鐘。
二、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3--6自然段,劃出老舍先生愛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三、學生自己讀書,批畫句子,寫出自己的理解。
四、匯報:
重點語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從課文中怎樣體現“如此循環”?(“我工作的時候,總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在寫一會兒,然后再出去。”)。
2、想象搬花時會發生什么事?讀文章,體會樂趣,指導有感情的讀課文。
3、“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變換句型,意思不變。體會作者想強調什么。強調勞動才能把話養活,這是真理。
第五自然段:
1、引導學生分層,想層意。“夸花——上花——送花”。引導學生想想層意背誦本段。
2、講本段中破折號的用法:解釋說明。
第六自然段:
師:難道傷心的事也是樂趣嗎?
講白巖松寫的書《痛并快樂著》;講老子的“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告訴學生人生其實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挫折也是一種寶貴的體驗。老舍先生也視其為一種樂趣。
講時板書:有門道,有益身心,使人喜悅,讓人傷心。
五、師:所以老舍先生說有喜……[教師引讀]。
六、寫法知道:
師:請同學們再把課文瀏覽一遍,想一想3-6自然段與第7自然段有什么關系?(分總)那么第一自然段與最后一段又有什么關系?(前后呼應)。
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仿照老舍先生的思路。用多方面的材料來突出中心。并且前后呼應,使文章更嚴謹。
七、課外延伸:
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先生是現代文學館館長,研究現代文學。他也寫了許多書。他在回憶他的父親時,說老舍先生一生有20多種愛好,其中養花是他十分喜歡的。向學生推薦舒乙的《花草》。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養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給報刊寫的一篇散文,刊載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藝報》上。通過寫養花的過程,表達了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內容通俗易懂,層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間連接緊密,過渡自然,邏輯性很強。是可以讓學生細細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寫的生字。并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以及預習課文的能力。
4、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1、多媒體課件
2、搜集關于老舍養花的資料
同學們,花草能裝點自然,美化生活。人們都愛賞花,有的人更愛養花。哪些同學自己養過花,把你養花的感受說一說。(學生自由發言。)
養花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今天,我們學習《養花》,看看老舍先生對養花有哪些獨到的感受。
本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旅美時得了“腰脊骨軟組織粘連”,動了手術。后來在回國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動,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經痛”癥——即課文中說的“腿病”。
老舍養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后開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愛養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群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為進一步學習和理解課文作鋪墊。通過對作者養花的介紹,更加激起學文的興趣。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它。
2、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搜集有關老舍及老舍養花的資料。
(為什么養花;養什么花;養花要摸門道;養花有益身心;養花使人喜悅;養花使人傷心;養花的樂趣。)
2.談談自己已經讀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問題。
出示中心話題: 老舍從養花中獲得了哪些樂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結合中心話題自己默讀、感悟。
2.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討論疑點。
3.全班匯報。
a.作者為什么說得感謝它們?(因為養花,作者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了調節,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帶來的腿部不適,代替了吃藥,自然身體好,心里更高興,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兩次使用“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你認為作者是在抱怨養花勞累嗎?為什么?(作者不但沒有抱怨養花的勞累,反而從辛苦中體會到了樂趣。“這多么有意思呀!”這就是作者勞累后的感受,這是苦中有樂,是勞動帶來的快樂。)
4、、投影出示句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a.讓學生不改變意思,換一種說法:(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
b.這句話說明什么道理?(勞動可以創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人活著,就應該勞動。)
5、作者養花能得到別人的贊賞,并與朋友分享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這也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
6、菊秧遭災,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鄰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說明作者寬厚待人。當花受到摧殘時,養花的人難免憂傷,這說明作者對花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傷心中表現了作者愛花、惜花之情。
7、從小貓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 還養著曇花…… 說明:老舍養的花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多。“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這些都說明老舍的花養得很好。對養花充滿了樂趣。
8、養花的樂趣,歸結起來就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作者從養花中得到這些樂趣。正說明作者愛勞動、愛生活。)
掌握了養花的門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樣需要呵護,這足以看出他對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熱愛。走近自然,珍惜自然,關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
設計意圖:以一個問題,統領全篇。課堂上,教師把寶貴的時間還給了學生,促進了學生的閱讀、探究、感悟。學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過程中,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深刻領悟到了作者養花的樂趣和表達的的情感。
有喜有憂 有笑有淚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熱愛勞動 熱愛生活
即須勞動 又長見識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課后練筆。
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完成練筆。
3課時。
教學目標:
1、理清文章條理。
2、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
2、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三、通過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
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
養花語文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養花》是老舍先生19xx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本文通過寫養花的過程,告訴我們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全文按由事到理的順序,層層遞進,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全文共7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內容。
課文第1自然段主要講:養花的原因、目的,即“把養花當做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課文第2自然段主要講:自己不養名貴花草的原因。一個原因是“珍貴的花草不容易養活”;第二是北京的氣候不適合養名貴的花。“冬天冷,”“夏天不是干旱就是大雨傾盆”;秋天“鬧霜凍”。
課文第3自然段主要講:養花可以多得些知識。文中主要講了花草“喜陰”“喜陽”“喜濕”“喜干”的不同特點。
課文第4自然段主要講:養花雖然辛苦勞累但有許多好處。那就是勞逸結合,“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課文第5、6自然段主要分別敘述養花的快樂與憂傷。
最后一自然段總結了“我”養花的種種樂趣。
【教學建議】。
一、聯系實際,談話導入。
2、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養花的,從中可以看出老舍是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指導學生自讀時,教師可以提示:老舍先生是怎么養花的?從文中找出相應句子,可以邊讀邊勾畫。
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即為什么養花;養什么花;養花要摸門道;養花有益身心;養花使人喜悅;養花使人傷心;養花的樂趣。
2、指導學生用列提綱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在指導中,教師注意巡視,發現問題隨機解決。
三、品味語句。
再細致地讀課文,結合養花的實際,看你能發現什么。
(1)老舍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從文中可以知道,老舍不但養花,還養了“小貓”。老舍的生活情趣這一點,從他兒子舒乙的那句話也可以看出。
(2)為什么只養好種易活,自己能奮斗的花?
一方面與老舍沒有精力照顧費心思的花草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舍的興趣愛好。對花草提出了一個內在的標準,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與否,要自己能夠奮斗。老舍的一生也是勤勉奮斗的一生。
(3)作者為什么說養花“有意思”?
增長知識,有益身心。在養花實踐中摸到門道:花種類不同,習性不同,對自然環境與管理要求不同;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4)老舍的花到底養的如何?
應該說老舍的花養得很好。一是數量多、品種多。從小貓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有多少!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還養著曇花……這些說明了老舍對花的癡迷。二是從“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說明老舍的花養的不錯。最可貴的是養花達到了把玩品味、物我相依的程度。想一想,曇花盛開的夜晚,幾個朋友在院中、庭中小坐,談天、論花,是多么愜意!
(5)從中我們還可以體會出老舍的為人。
——非常勤快。從養花搬進搬出可以看出。
——愛交朋友。從約朋友看花,把花贈給朋友可以看出。
——寬厚待人。菊秧遭災,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鄰家,只默默自己承受。
這一切,也充分說明了老舍對生活的熱愛。因為心中涌動著摯愛,所以它能夠發現山美、水美、花美、人美……生活處處充滿了美好。
……。
四、總結全文,了解作者。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體會理解中心句: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2、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么了解?(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斗。)。
五、學習課文寫法,選擇自己的愛好寫一個片段。要寫出點門道、甘苦和“多么有意思”。
【參考資料】。
1、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他一生創作豐富,著名的長篇小說有《月牙》《四世同堂》《駱駝祥子》等。老舍是一代“語言大師”,有駕馭語言的本領,尤其善于運用北京話,使作品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形成一種通俗又詼諧幽默的獨特風格。
老舍養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后開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愛養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群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事。
2、舒乙是老舍先生唯一的兒子,下面是他回憶父親“老舍先生”的幾段文字:
給孩子起名字。
為什么給我起這個名字?這要從我姐姐說起。我的姐姐生在濟南,所以叫“舒濟”。這個“濟”字繁體字難寫極了,所以起完這個名字,父母兩個人都后悔:“唉,怎么給小孩兒起這么個麻煩名字?讓她上小學怎么上啊?”到我這兒,就極端一下子,“乙”,就一筆。
兩個妹妹的.名字就都基本是觸景生情的那種起法。舒雨是因為生她的時候下了一個月的雨。我父親是很幽默的人,我看他文章里說過,原來他說,“給這孩子起名‘舒亂’得了”,意思說當時國家很亂。我母親說,“那怎么可以”。我父親就又說:“那就叫舒雨吧,趕明兒小孩兒寫字的時候就光點點兒了,那多好玩兒啊!”
舒立呢,是她的生日跟我父親很近,基本上是立春生的,我父親叫“舒慶春”,就不能再叫“春”了,就叫舒立吧。
啟發新鳳霞寫作。
祖光先生去北大荒的那些日子,鳳霞的日子也很難過。父親就自己到他們家里去看望,安慰他們,鼓勵鳳霞給祖光寫信。鳳霞說:“我不會寫信。”父親說:“掃盲你不是學了點字嗎?你每天給他寫。記著,第一要寫,第二要天天寫。你不是不會寫嗎?你不是有錯字嗎?你讓他給你改,再寄回來,你不就有提高了嗎?對他也是安慰呀,他感覺到家里溫暖,自己也愉快啊!”鳳霞非常感動,她真這樣做了,真的每天寫信,那邊真的每天給她改,你看后來鳳霞都變成作家了嘛!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5個生字及新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置之不理、秉燭夜游、自生自滅”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善于觀察、體驗生活,抒發真情實感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樂趣,感受生活之美好。
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讀中感悟,也可聯系自身經歷體會養花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養花的酸甜苦辣;學會作者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
預習作業:
1.課前通過查閱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面的詞語。
稀奇難得的花草。形容花草品種很珍貴,稀有罕見。
置:放。理:過問。之:它,這里指花。置之不理就是把它放在一邊,不去管它。
自然地發生、生長,又自然地死亡。形容不加過問,任其自然發展。
秉:拿著。舉著燈燭在夜間游賞。
載:年。指不太長的時間。
傾盆:大雨傾注的樣子。比喻雨勢急驟。
2.從課文中我們發現曇花似乎是很名貴,并且顯得有一點神秘,只在夜間開花,還令主人特別自豪。那么曇花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辦法進一步認識曇花,了解曇花,揭開曇花神秘的面紗。把你所說的制作成一份圖文并茂的“曇花介紹”。
3.熟讀課文,給每個自然段加一個小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