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要有獨特的文采和情感表達,令人過目難忘,并讓讀者產生共鳴。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一
(一)。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由此可見,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到了漢朝,《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在重陽節這天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有各種大型的宴會,這都是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的重陽節的雛形。
(二)。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或“老人節”。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起源于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三)。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
求壽說。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逐出宮,嫁給扶風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
辟邪說。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并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續齊諧記》記載。
吳均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
民間演化版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二
重陽節在我國的地位是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于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有著逢年過節祭祀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根本。
2、登高節。
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于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岳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對應都是有著不同的含義在里面的。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三
-->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游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飲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1、九九重陽悄悄至,火紅楓葉飄飄下,金色稻谷滾滾來,千言祝福輕輕去。祝你九九重陽:快樂每一秒!開心每一刻!甜蜜每一時!幸福一整天!
2、每逢佳節倍思親,千滴萬滴淚沾襟。遙知兄弟登高處,手機信號收滿格。祝福短信遍遍發,永遠不會少一人。祝你重陽節快樂,手機保持暢通哦。
3、夢是飛翔的翅膀,帶著我們遨游到遠方;心是溫暖的港灣,賦予我們前進的力量;短信是問候的帆船,載著祝福載著希望,愿你幸運永遠,重陽節快樂!
4、你如果現在一個人,我祝你重陽節快樂;如果兩個人,那也重陽節快樂;如果一伙人,請告訴我你們在什么地方,讓我們共同渡過一個愉快的重陽節!
5、年年九九,今又重陽;共舉菊花美酒,祝愿友誼恒久。愿親朋好友:幸福永久,事業成就!祝天下父母:健康長久,快樂久久!盼天下老人:無病無愁,活過九九,祝您們長命百歲,身體康健,歡樂永相隨!
6、年年重陽,今又重陽,等高望遠,兄弟安康,煩惱拋到九霄云外,快樂彌漫九州大地,憂愁隨風飄揚,開心勝似驕陽,重陽佳節,祝你快樂安康。
7、盼望著,盼望著,九月九要來了,重陽節要到了;你的手機要響了,我的祝福要發了;你的臉兒要笑了,我的心意要表了:重陽節快樂了!
8、朋友,歡迎乘坐我的重陽節祝福快車,起點是節日快樂,旅途是一帆風順,終點是一生幸福。祝愿我的朋友身體健康,福運綿長,九月九,快樂無疆!
9、朋友的祝福跋山涉水,餐風飲露,降妖伏魔,一路西行,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成功抵達你的手機,趕在九九重陽佳節之前,對你說一聲:節日快樂!
10、朋友在心里的世界中,打開心靈的天窗,釋放歡樂獲取幸福,尋求美麗追索夢想,品飲孤獨宣泄痛苦,譜寫希望向往明天,在這重陽佳節,把我的祝福收藏!
11、清霧白云飄悠悠,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卻把金菊嗅;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歡欣,簾卷西風,輕輕把你逗:重陽快樂,老友!
12、請你去賞九月菊,邀你共品重陽酒,把酒言歡,人生幾何,重陽佳節,與君同樂,送上祝福,略表心意:重陽節快樂!
13、秋,是個思念的季節;秋,是個多情的季節;秋,是個收獲的季節;秋,是個祝福的季節。愿你在這多情的季節里收獲更多的祝福。九九重陽節快樂!
14、秋分悄無聲息的走了,重陽悄然無聲的來了,這是個豐收的季節,愿你事業豐收,愛情豐收,身體健康,合家幸福,豐收盡在重陽中。
15、秋風涼,秋菊香,秋景中迎來重陽,合家歡,兄弟聚,好日子里秉燭敘,插茱萸,齊登高,九九快樂更美好,思念深,祝福來,祝你重陽開心愉快!
16、秋風送爽菊飄香,一年一度又重陽,舉杯邀友登高望,神清氣爽心開朗,愿福伴隨在身旁,體健身強享安康,歡心樂事伴左右,吉祥富貴事事順!重陽節快樂!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四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7、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8、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9、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10、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五
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于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鐘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之后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
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_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_年)重陽節在公歷的10月26日。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六
雖然世人對重陽節已經有了新的解釋,但是慶祝重陽節的一些傳統活動仍然被世人所接受,并流傳下來。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登高遠眺、出游賞景、遍插茱萸、觀賞菊花、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1.登高遠眺。
登高是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故重陽節又名“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并無定數,一般是登高山、高塔。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非常盛行,唐代文人墨客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其中有大部分是寫重陽節的習俗,如杜甫的七律《登高》成為了寫重陽節登高的名篇。
2.出游賞景野餐。
人們登高并非單純的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花綠草,并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明清時期,北京地區登高之風頗盛,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臺、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別有一番趣味。
3.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早在唐代就已經很盛行了,人們或將茱萸佩戴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佩戴茱萸的大多為婦女或兒童,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節人們還喜歡頭戴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后來歷代盛行。宋代,人們會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互贈送佩帶。到了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4.賞菊飲酒。
重陽節恰逢一年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正是賞菊之時。據傳,重陽節賞菊及飲菊花酒均起源于晉代詩人陶淵明。陶淵明可謂是晉代家喻戶曉的大詩人,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而菊花酒在古代則被看作是重陽必飲、去災祈福的“吉祥酒”,晉代陶淵明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后來,飲菊花酒逐漸成為了重陽節的一種風俗習慣。
在重陽節眾多的食品中,最為有名的就是重陽糕。據《西京雜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因為“糕”與“高”諧音,寓意吉祥,所以重陽節吃重陽糕尤為盛行。在九九重陽節當天天明之時,父母會將片糕搭兒女頭額上,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講究的重陽糕要做九層,仿佛一座寶塔,上面還要做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會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由于年代久遠,跟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的形成已經不易考察明確,但民間流傳著眾多關于重陽節起源的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認為重陽節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一種儀式。
“大火”即心宿二(天蝎座的主星),是古代用作確定季節的標志。“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故而《夏小正》有“九月內火”之說。大火星的隱退,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這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內心產生了莫名的恐懼,因此,在“內火”時節,正如其出現時需要迎火儀式那樣,人們也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現在我們雖然很難知曉古人的祭拜儀式,但從后世重陽節習俗中,我們可以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有些地區重陽節有祭灶神的習俗,灶神就是家居的火神,這便是古代九月九祭祀“大火”的遺俗。
漢劉歆在《西京雜記》中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可見,古人是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相對應的春秋大節,而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便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代代傳承。
1、吃重陽糕。
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的含義在里面,比較吉利。
在重陽節的前兩天,人們紛紛用面粉蒸糕,糕上插著彩色的小旗,點綴著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或者做成獅子蠻王之狀,置于糕上,名為“獅蠻栗糕”,這都是南宋時期臨安(今杭州)的風習。這些栗糕,恰是“我輩合登高時攜帶的佳點。”
北方的重陽糕,以發面花果蒸糕最為著名(又名發糕)。發面蒸糕是將面粉發酵后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熟后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均在面糕上面,并呈饅頭狀。發面的重陽糕,松甜軟糯,十分味美。
在我國有些地方至今還留存著這樣的風俗:到了重陽時節,已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送重陽糕,一般是兩個大的,九個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北方農村流傳的“中秋剛過了,又為重陽忙,巧巧花花糕,只為女想娘”的民謠,正是反映了這個風俗民情。
2、吃糍耙。
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糍耙分為軟甜、硬咸兩種。其做法是將洗凈的糯米下到開水鍋里,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里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糍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適口,稱為“軟糍耙”(溫食最佳)。硬糍耙又稱“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搗爛,放在案上搓成團,搟開后放些食鹽和花椒粉做成“餡芯”,再卷條切片,再入油鍋中炸制,成色金黃美觀,咸麻香脆,回味無窮。
3、吃柿子。
吃柿子食俗,在我國民間還有一種傳說。據《奇園奇所奇》中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訪,這一天正值重陽節。他已經一天未食,感到饑餓口渴,當行至剩柴村時,只見家家墻倒樹凋,均為兵火所燒,朱元璋暗自悲嘆,舉目環視,唯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采摘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飽腹,又惆悵久之而去。乙未夏,太祖攻采石(今安徽馬鞍山市采石磯),取太平(今安徽太平縣),道經于此,柿樹猶存,便將以前微服私訪在此食柿的事告于侍臣,并下旨:“封柿為凌霜侯,令天下人在重陽節均食柿子,以示紀念。
4、吃牛肉。
全國各地重陽節也有吃牛肉的習俗。作為溫性食品老年人在秋季食用正當時。營養師告訴大家,新鮮的牛羊肉為溫性食品,在秋季食用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滿足人們“貼秋膘”過寒冬的愿望。
5、食蟹。
重陽佳節正值九月,秋菊飄香,螃蟹膏黃美味,肉質細嫩,正是食蟹的大好季節。古人有詩云:“不到廬山辜負目,不食螃蟹辜負腹。”宋代詩人梅堯臣有詩贊蟹:“樽前已奪螃蟹味,當日莼羹枉對人。”所以時至今日,陽澄湖的清蒸大閘蟹聞名中外,在港澳臺各家大餐館里,均被列為九月時令佳肴,極享盛譽。難怪著名學者章太炎和其夫人曾卜居吳中,啖蟹之余,夫人湯國梨女士曾吟詩曰:”不是陽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蘇州。”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啖蟹、品蟹、畫蟹,為后人留下許多軼聞雅事,為人們啖蟹平添幾分韻味。
今天的重陽節又有了新的含義。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取九乃大數,寓意健康長壽,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賦于重陽節敬老愛老的新內容。作為傳統佳節,古往今來,人們也都在這一天,開展敬老祝壽和登高望遠的活動。
6、飲菊花酒。
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同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歷史含義是:認為它是延壽,不老的美稱。民間將九月也叫“菊月”或“菊節”。故賞菊是重陽不可少的活動。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我國釀制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盛行。據《西京雜記》載:“菊花舒時,并采莖葉,雜以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之,故謂菊花酒。”詩人們對菊花酒情有獨鐘,頗有贊譽。晉代陶淵明有詩曰:“往燕無遺影,來雁有余聲。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頹齡。”《荊楚歲時記》亦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茸,飲菊花酒,可使人長壽。”賞菊之余,飲菊花酒自然是首選。
7、喝花茶。
清茶。吃的東西太多了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消化過濾腸道,只有茶,健康,綠色飲料。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七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農歷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八
3.揚尊老中華之風,護老人合法權益。
4.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5.建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和諧社會。
6.老年人的經驗和知識是社會的寶貴財富。
7.重視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
8.你對老人好,老人對你親。
9.關心老年人生活,發揮老年人作用。
10.落實老年優待政策,保障老人合法權益。
11.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12.完善老年服務功能,優化社區生活環境。
13.敬老傳統,代代相傳,代際和諧,老少共榮。
14.落實老年優待政策,保障老人合法權益。
15.關心老人,關愛老人,關懷老人。
16.尊老,敬老,養老,愛老,助老。
17.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18.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19.重視老齡問題,提高社會意識。
20.老人融入社會,參與社會發展。
21.完善老年服務功能,優化社區生活環境。
22.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
23.關心老年人生活,發揮老年人作用。
24.促進老齡事業健康發展,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25.踐行科學發展觀,共建和諧社會。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九
又是一年九九重陽節到了,下面讓我們重溫一下關于九九重陽節的詩吧!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節物驚心兩鬢華,東籬空繞未開花。
百年將半仕三已,五畝就荒天一涯。
豈有白衣來剝啄,一從烏帽自欹斜。
真成獨坐空搔首,門柳蕭蕭噪暮鴉。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天邊金掌露成霜。云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明月枝頭香滿路。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倒照秦眉天鏡古。秋明白鷺雙飛處。
自摘霜蔥宜薦俎。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帽墮笑憑纖手取。清歌莫送秋聲去。
颯颯霜飄鴛瓦,翠幕輕寒微透,長門深鎖悄悄,滿庭秋色將晚。眼看菊蕊,重陽淚落如珠,長是淹殘粉面。鸞輅音塵遠。
無限幽恨,寄情空殢紈扇。應是帝王,當初怪妾辭輦,陡頓今來,宮中第一妖嬈,卻道昭陽飛燕。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十
一、悠悠歲月久,愿財神和你手牽手,快樂永遠跟你走,成功伴你四處瞅,好運隨你逍遙游,幸福陪你到白頭。九九重陽節,愿你美麗心情到永久,吉祥如意到永久!
二、秋風落葉掃,群山盡岑染。今日又重陽,登高思故友。采插茱萸花,辟邪把酒祭。舉手拋祭品,吉祥好兆頭。好運當空照,瑞祥也來到。九九“重陽節”祝君福來到,生活美似玉,吉祥又如意,福祿壽盡享。
三、
漫山紅葉鋪彩云,又是重陽秋色深,登高望遠思親友,遍插茱萸少一人。摘片紅葉寫書信,托與秋風寄親人,霜重色更濃,久別的思念比海深,重陽節,遙祝遠方的您平安幸福。
四、秋天的重陽不似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祝您老重陽節快樂,健康長壽!
五、秋高氣爽遠眺望,秋景斑斕任你賞。秋風縷縷拂胸膛,心情安詳莫慌忙。秋云翩翩悠閑逛,花開花落人安康。重陽天漸涼,鴻雁又南翔,饑時飽胃腸,冷來添衣裳。人生路漫長,讓心去飛揚,快樂伴身旁,保重體健康。朋友祝福請收藏,惟愿情意暖心房。
六、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七、莫道重陽秋風涼,果實累累喜洋洋;莫道重陽雨霏霏,紅葉掛滿心頭醉;莫道重陽夕陽紅,閱盡風霜霞光美;莫道重陽話凄涼,登高遠眺思緒飛!祝重陽節快樂!
八、龍年重陽到,聲聲傳歡笑。金菊風中傲,茱萸門前翹。美酒莫喝高,身體最重要。閑來去登高,清風拂面繞。短信送祝福,吉祥如意心情好!祝你事事順心!
九、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又至,問候送上。品濃酒之香,念遠方老友,送真心祝福,愿你年年歲歲,無憂無愁!
十、重陽節心花放,拇指輕動短信忙,祝您生活喜氣洋洋,事業更加輝煌,心情沐浴陽光,身體健健康康,快樂心中蕩漾,幸福指數高漲,家庭美滿吉祥!
十一、秋風送來重陽節,金菊遍地撲鼻香。茱萸插門福運到,美酒入腸人心暢。品上一口重陽糕,甜甜蜜蜜滿嘴香。出門走走心情美,登高望遠豪情壯。祝愿朋友幸福健康繞,重陽佳節快樂永無邊!
十二、秋天的重陽不公是春光勝似春光,時值霜天季節,卻格外顯得神采奕奕。
十三、快樂一“重”復,心情“陽”洋得意;拼搏來加“重”,事業“陽”帆起航;做人需”重“情,愛情甜蜜“陽”溢;鍛煉幾多“重”,臉上無限“陽”光;祝福再“重”發,生活三“陽”開泰;重陽節,愿你快樂雙“重”,快樂喜洋“陽”。重陽節日快樂!
十五、重陽佳節,一片思念飄予君,片片都是情深深;身插茱萸,一絲牽掛贈予君,絲絲都是情濃濃;登高望遠,一份祝福送予君,份份都是情真真;重陽節愿君好運相伴,吉祥如意。
十六、摘一朵秋菊,遙寄思念暖心懷;插一枝茱萸,心許平安幸福愿;嘗一口甜糕,苦澀想念化蜜水;飲一杯美酒,香醇團圓心寄你;登一登高山,舒展身心好運至;擬一段祝福,字字真心愿安好。祝重陽快樂,幸福安康快樂伴!
十七、九九重陽已來到,茱萸遍插保安康;外出郊游登高處,舉目四眺心情爽;把酒臨風送祝福,點點情誼潤你心;愿你重陽交好運,福壽安康笑開懷!
十八、兒時的記憶已離我漸行漸遠,今天只有在異鄉獨自淺酌,飲一杯九月九的酒,體味一縷綿綿的鄉愁,再把陳少華的這首《九月九的酒》,送給所有的老人,及老人遠在天涯的兒女,思鄉的游子們。愿你們九九順心在重陽!
十九、老年時最大的安慰莫過于意識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獻給了永不衰老的事業。
二十、摘一朵秋菊,片片都是相思情,插一枝茱萸,株株都是思念心,喝一口重陽酒,杯杯都是朋友情,送一段祝福,天天都要很開心,重陽節到,愿你吉祥如意,幸福相伴。
二十一、重陽節來到,登高望遠不可少。一為健身體,有氧運動身體好;二為祈福運,事事順利節節高;三為發祝愿,合家團圓常歡笑。愿你快快樂樂過重陽!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十一
60.九九重陽歡歡樂樂互賀添福壽(),年年相逢健健康康共賞夕陽紅。
61.鞏固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成果,推動沈河老齡工作再上新臺階。
62.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才有所教。
?
63.只有像關愛自己的父母一樣關愛公婆,才可能使自己的父母得到同樣的關愛。
?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十二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2日一年一度的,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閑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今天是,媽媽帶我去看外公外婆。經過三小時的汽車顛簸,終于到達外婆家。外婆和外公早已在家里等候多時,他們笑呵呵地接我們進門,張羅了一大桌美味佳肴:有紅燒肉、糖醋魚、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俱全,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迫不及待地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嘗美味的菜肴,邊談著一些家常,說說笑笑,多么的親熱又是那么的和諧啊!接著我們舉起杯子,祝外婆外公節日快樂,外公外婆像吃了蜜糖一樣喜滋滋的。
大家酒足飯飽后,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開始犯愁了,為了能使外公外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應該幫外公外婆做點什么呢?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外公外婆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總是拿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外公外婆哪一次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我和哥哥打算為外公外婆做一個小蛋糕,我們把這個想法告訴媽媽,媽媽非常贊同,但是媽媽之前也沒做過蛋糕,于是我們“請”了一個“幫手”——食譜大全。我們準備了全蛋、蛋黃、蛋白、色拉油、低粉、食鹽、砂糖等材料,開始做蛋糕了。我們先把蛋白打至粗泡,加入糖鹽打至干性發泡,再把全蛋、蛋黃、油一起用打蛋器打勻,我們不小心把油放多了,又得重來了,重復三次才完成這個步驟,接著加入低粉拌勻,最后蛋白霜分次和蛋黃糊拌勻,放入烤箱。大約半個小時,新鮮好吃的蛋糕終于出爐了,雖然還不是很好看,但是味道還是不錯的。
晚上吃蛋糕了!我把原先買的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后由媽媽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著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媽媽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蛋糕,真誘人啊!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塊,還變成了一只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我搶先祝福一聲:“祝外公外婆節日快樂,身體健康”。他們笑了,笑的那么滿足,那么慈祥,那么快樂。
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最新九九重陽節重陽節簡介大全(13篇)篇十三
今天上午,金色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們四·七中隊跟隨牡丹晚報小記者團開展了難忘的“,濃濃敬老情”活動,去看望住在開發區岳程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們。
我們集合完畢,便排著整齊的隊伍進了門,敬老院雖然不大,但卻干凈整潔。只見爺爺奶奶在院子中央的涼亭里安靜地坐著,好像在迎接我們的到來。
我們大家在寬闊的院子里為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有的唱歌跳舞,有的詩歌朗誦,還有的講笑話,精彩紛呈的表演給爺爺奶奶帶來了歡樂,也增添了溫暖!表演結束后,我們還把精心制作的小禮物送給了爺爺奶奶,看著他們滿臉的笑容,我的內心也像今天的太陽一樣暖暖的。
接下來,我們便坐在爺爺奶奶身邊,和他們啦起了家常。在和爺爺奶奶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們在敬老院的日常生活,爺爺奶奶還鼓勵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次的活動非常有意義,讓我對“重陽節”有了新的認識,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含義。我衷心地祝愿爺爺奶奶們身體健康,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