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幼兒中班期間的學習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進行總結和歸納的一種教育教學文檔,它對于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幼兒的學習成效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中班教案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在編寫中班教案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和特點,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一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一些習俗,試著學做香包。
2、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快樂。
課件、視頻兒歌《過端午》、三角形、圓形、愛心形、長方形的布袋、香料、貼紙、裝飾的圖案若干、盆子每組一個、蠟筆、桌布。
一、討論,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熱鬧活動。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賽龍舟。(你在哪里看到賽龍舟的???電視里,賽龍舟啊可熱鬧了?。?。
幼:掛香包。(小朋友們掛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門上還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蟲子趕走。)。
兒歌小結: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草、掛香包,小朋友們樂淘淘。
(評析:通過觀看小動畫《五月五》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并以兒歌的形式加以總結。)。
2、剛才你們說到了要吃粽子,那你吃過的粽子是什么樣的呢?幼:我吃過像三角形一樣的粽子。(哦,你吃過三角粽。)。
幼:我吃過方方的粽子。(哦,你吃過方方的枕頭粽。)。
3、那這些粽子都是什么餡的呢?(點擊出現相應的粽子。)。
幼:肉粽、豆沙粽、花生粽、棗子粽、蛋黃粽。追問:好吃嗎?豆沙粽的味道怎么樣?甜甜的。花生粽吃起來怎么樣?香香的。
小結:原來粽子的種類多樣,口味豐富??!
(評析:吃粽子更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通過說一說粽子的外形和種類,加深幼兒對粽子的認識。)。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二
1.練習身體側滾的動作并掌握動作要領,提高身體的靈活、協調和平衡能力。
2.大膽嘗試合作、敢于挑戰,能合作完成向中心側滾完成一個夾心粽任務。在包粽子的游戲中.
3.樂意參與到游戲中,感受合作游戲的快樂。
長短不一的廢舊橫幅布若干,活動前檢查場地上是否安全,幼兒的衣著、鞋襪是否合適。
1.創設“粽子王國舉行粽子展覽會”情境,帶領幼兒熱身,重點活動上肢、下肢。
小朋友們,今天粽子王國要舉行粽子展覽會,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吧,引導幼兒隨語言提示做側身走獨木橋、跑步助跳過小河,蹲走過山洞等,進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動作練習。
2.創設“變身粽寶寶”游戲情境,引導幼兒用橫幅做粽葉、小朋友做糯米,大膽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進入粽子王國有一個要求,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變成粽寶寶,請你選一塊橫幅,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粽寶寶吧。
(1)分發廢舊橫幅,人手一張,引導幼兒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導幼兒躺在粽葉的一端,用一只手把棕葉固定,然后側滾,在滾了半圈以后記得把手伸出來,然后一直側滾,直到把粽葉裹完。
(2)創設情境:粽子展覽會就要開始了,可是參加活動有一個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選手才能參加,下面讓我們比一比吧,引導幼兒進行個人包粽子比賽。
(3)幼兒自由包粽子,教師指導,鼓勵孩子解決游戲存在的問題。
4.合作包粽子,介紹游戲規則
創設情境:粽子王國展覽會開始了,今天要展覽的的是夾心粽子,請粽寶寶想辦法變成夾心粽粑。
(1)自由選擇好朋友,兩個孩子合作包夾心粽子,指導孩子從粽葉兩端向中間側滾,直到把粽葉滾完。
(2)合作包夾心粽子
(3)聽音樂,玩游戲。
5.創設粽子王國游玩的游戲情境,帶領幼兒進行放松活動,請幼兒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游戲活動。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三
1、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了解端午節來歷。
2、感知粽子的形狀,知道粽子有很多品種。
3、鼓勵幼兒大膽和小伙伴討論交流,提高幼兒創新意識。
1、各種形狀的粽子。
2、粽葉、米、盤子等。
一、出示粽子,引入話題。
幼兒回答。
老師:今天呀,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好多粽子,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動腦筋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出來。
小結:粽子有各種形狀,真有意思!
二、嘗一嘗,說一說。
1、認識粽子。
老師:我們一起來聞一聞粽子,香嗎?小朋友們知不知道這香味從哪里來的呢?是粽葉散發出來的香氣。
2、品嘗粽子。
3、說一說粽子。
幼兒說一說自己吃過的粽子餡和味道!粽子的種類很多,真是豐富呀!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軟陶制作粽子(端午節手工)。
五彩粽子香包(端午節手工)。
信封袋做粽子(端午節手工)。
幼兒園手工——包粽子(端午節手工)。
端午節手工——粽子折紙。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四
1、時間:xx年6月xx日(星期一)上午9:00舉行開幕式。
2、地點:縣城xx牌坊下xx河段。
本次比賽共有9支代表隊,分別為xx鎮代表隊、xx鎮代表隊、xx鎮代表隊、xx鎮代表隊、xx鎮代表隊、xx鎮代表隊、xx鄉代表隊、xx鄉代表隊、xx鄉代表隊。每支參賽隊可報領隊1人、運動員14人,共15人。
為加強龍舟賽活動的組織領導,特成立“x縣首屆端午節龍舟賽活動”組織委員會,組成人員為:
主任:
副主任:
成員:
組委會下設七個工作小組,其組成人員及工作職責分別是:
1、協調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從縣教育局、縣政府辦抽調人員組成。
職責:負責督促、聯絡各單位出隊;負責上傳下達、協調、聯絡工作;負責邀請縣四套班子領導參加;負責龍舟賽經費申請;協助組委會制作獎品、組織頒獎儀式、發放有關獎品;做好相關會務工作。
2、競賽組。
組長:
成員:從縣教育局抽調人員組成。
職責:制定龍舟賽競賽規程和競賽工作實施方案;擬報競賽經費預算草案;做好各參賽隊報名工作;編制發放秩序冊、成績冊;組織裁判人員學習、上崗;選定、規劃好比賽場地,負責競賽用船的購置;安排各參賽隊的訓練日程。
3、宣傳報道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從縣文廣電局、縣供電公司、縣攝影協會抽調人員組成。
職責:負責供電設備及音箱的安裝;布置指揮臺橫幅;編寫宣傳材料和領導發言稿、活動公告以及繪制宣傳畫和海報;現場播音、攝像等工作。
4、場地組。
組長:
成員:從縣城管局抽調人員組成。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五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游戲的樂趣。
:了解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一、開始部分:故事導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ㄆ牌欧浅8吲d,驚奇的問:“你們怎么回來了,還帶禮物?!焙⒆觽儺惪谕暤幕卮鹨驗榻裉爝^節呀?花婆婆說“今天什么節日啊”孩子們說,打開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出示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依次出現香包、劃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師小結: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么節日呀?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農歷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入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為端午節。)
4、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都干些什么?隨機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谖恫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幼兒嘗試包粽子。
6、播放端午節劃龍舟視頻,幼兒游戲:賽龍舟。
三、結束部分
劃龍舟出場。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六
1、幫助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及愛國熱情,并在解說當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中增長歷史知識。
2、學生自己動手做“龍舟”、“粽子”,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生活。
學社自己動手做“龍舟”、“粽子”。
學生合理利用廢舊物。
一、導入。
師:農歷五月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又稱作端午節、午日節、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基本相同。在每年這一天,大家會進行一些掛艾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佩香囊等活動。
板書課題。
二、授課。
1、討論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據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上的民族詩人屈原,當年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一直追至洞庭湖,還不見蹤跡,而這便成了”龍舟競渡的起源。同時人們還煮了許多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久而久之,每年農歷五月五,人們都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屈原。”
提問:同學們知道端午節還有什么習俗嗎?
“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傳統的香囊內有香料,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串,形形色色,玲瓏悅目?!?/p>
2、讀兒歌。
“五月五,過端午,鑼鼓喧天賽龍舟,掛艾葉,佩香囊。家家戶戶扎粽忙?!?/p>
3、老師示范。
1)將紙杯剪開;2)用膠水粘好;3)用吸管做船槳;4)做龍頭和小人。
4、學生討論,嘗試做。
5、示范做粽子。
1)把紙裁成長方形;2)連續折成三角形。
3)按折印來做粽子,再用繩子綁好。
6、小組制作。
1)選擇合適的廢舊掛歷、包裝紙、彩色絲線或毛線,做個紙粽香囊。
2)用紙杯和吸管來做一只“龍舟”。
7、老師指導。
點評作業。
8、展示作品填寫意見卡,填寫出自己對作品的評價以及他人對作品的建議。
9、分組進行扎粽子或劃龍舟比賽。學生集體評選出最佳選手。
三、小結:
紙粽可作為禮物過節時送給親朋好友,龍舟可以用來進行一次同學之間的友誼賽。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七
1、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在節日中的習俗。
2、 培養幼兒的言語表達力。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 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粽子、艾草、蒜頭、鴨蛋網等。
1、 談話導入。
2、 為什么在這段時間里人們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兒討論后,教師可以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傳說)
說說端午節的古老故事。
3、 提問:你們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 (門前掛艾草和蒜頭、賽龍船、胸前掛鴨蛋網)。
教師出示艾草、蒜頭,了解它們的特征,討論它們可能有的用途。
4、 拓展談話范圍:為什么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草和蒜頭?(幼兒討論)
教師小結:從端午節開始天氣會越來越熱,蚊子、蟲子也越來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時還沒有發明滅蚊劑,但古代中國人非常聰明,愛動腦筋,利用艾草、蒜頭的特殊氣味將它們掛在門框上,用以驅除蚊蟲。 出示鴨蛋網,討論鴨蛋網的用處及來歷,并欣賞鴨蛋網的造型、結構美。
5、活動延伸:請幼兒將自己的鴨蛋網帶到園,分組談論自己的鴨蛋網的形狀、來源,欣賞其結構美。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八
依照市、區文明辦有關文件要求,在我校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特制定本方案。
粽情粽意。
以回顧端午淵源為契機,以突出傳統習俗為特征,以增強民俗體驗為重點,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的始終,通過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挖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引導小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進愛國主義情感,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0xx年5月31日―6月9日。
1.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兒童節與端午節兩個節日較接近,結合六一“悅讀生香,童夢飛揚主題隊日活動,穿插誦讀關于端午習俗的詩歌,讓廣大學生在誦讀中了解端午、認同端午、喜愛端午、過好端午,在感受傳統文化氛圍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
2.以“走近端午”為主題制作一份節日小報,能反映端午的習俗,反映自己的心聲、生活的體驗。
3.以“我們的節日——端午”為主題,開展主題班會,組織學生說說相關的知識。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九
端午節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包形形色色,玲瓏奪目,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大班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逐漸提高,他們喜歡用各種工具和材料進行制作,并能嘗試借助輔助材料表現物體的細節特征。本次親子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家長的指導合作過程中,探索用剪、貼、針線穿縫等技能縫制香包的方法,體驗親子制作香包的快樂,感受節日的溫馨。
1.知道端午節有掛香包的習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嘗試用針縫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注意用針的安全。
3.體驗與家長自制香包的快樂。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針、線、各色花布、吊墜、彩珠等等。
2.幼兒已有用針經驗。
3.民間音樂的磁帶、教學課件。
1.利用教學課件,幫助幼兒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狀。
(1)觀察香包,了解掛香包的用途。提問:端午節人們為什么要掛香包?
小結:古時人們在端午節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腳上掛上穿好的五彩線胸前還要掛著香包驅蟲辟邪,保護孩子們的安全。
(2)了解香包的不同形狀,激發自制香包的興趣。
小結:香包的形狀多種多樣,有圓形、心形的、圓柱體的、葫蘆形的、椎體的等等,色彩鮮艷,裝飾美麗,香包主要有吊繩、香包袋、吊墜三部分組成。
2.討論、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知道縫制香包時要與小朋友保持合適的距離,保護自己和他人安全。
小結:首先要根據自己想制作制作的香包形狀裁剪布料進行縫合,然后安裝吊繩、制作吊墜,最后在香袋里裝上艾草、干花等香料。
(2)親子討論制作什么形狀的香包,并與大家分享交流制作方法。
(3)討論做香包的注意事項,提醒家長和小朋友正確使用剪刀和針線,確保人身安全。
3.在音樂聲中,家長指導幼兒縫制香包,體驗親子制作的快樂。
4.共同欣賞、評析作品,共同分享親子制作香包的樂趣。
(1)幼兒和家長展示并講述自己的作品,重點引導講出自己作品的制作過程。
大班綜合優質公開課《鴨子騎車記》視頻+課件ppt+音樂+詳案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
2、能積極和同伴交流、分享,獲得更多的端午節經驗。
3、感受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體驗游戲的樂趣。
:了解端午節的各種習俗。
1、賽龍舟的圖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節ppt。
一、開始部分:故事導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個孩子,雖然這四個孩子都在很遠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順,一到過節都會回家來看望自己的親人。(小朋友你們都知道有哪些節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個孩子都回來了。他們每人給花婆婆帶回來了一件禮物?;ㄆ牌欧浅8吲d,驚奇的`問:“你們怎么回來了,還帶禮物?!焙⒆觽儺惪谕暤幕卮鹨驗榻裉爝^節呀?花婆婆說“今天什么節日啊”孩子們說,打開禮物你們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出示第一個禮物盒——艾蒿。請幼兒觀察猜節日。
2、依次出現香包、劃龍舟的圖片、粽子請幼兒猜節日。
3、師小結:現在你們告訴花婆婆,過的是什么節日呀?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這一天人們就會用這些特別的方法來慶祝。(端午節的各種來歷和傳說,最常見的傳說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屈原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秦國攻破楚國時,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農歷五月初五日,在寫下了詩歌《懷沙》之后,抱石投淚羅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國老百姓非常悲痛,紛紛涌入淚羅江邊去憑吊屈原。人們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為端午節。)
4、請幼兒交流:你們過端午節都干些什么?隨機介紹端午節的習俗。
——艾草通常是長在田野邊,它的作用是驅蚊,辟邪,把它插在門上。)
——粽子是中國的特色點心,各地方包的形狀各異,有三角粽,有長條粽。口味不同,有紅棗餡,有肉餡,有無餡的。
5、幼兒嘗試包粽子。
6、播放端午節劃龍舟視頻,幼兒游戲:賽龍舟。
三、結束部分
劃龍舟出場。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一
1、簡單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傳說,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以及熏艾葉的風俗。
2、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對端午節風俗問題的互動里,積極參與到端午風俗的游戲中。
3、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氣氛,萌發對節日風俗的興趣。
簡單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傳說,在活動中了解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以及熏艾葉的風俗。
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到對端午節風俗問題的互動里,積極參與到端午風俗的游戲中。
經驗準備:幼兒有過春節、清明以及端午的經驗。
有關端午節的視頻、賽龍舟的視頻、艾草、粽子的圖片劃龍舟的道具
一、引入部分看圖猜節日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師:什么節日要吃團圓飯放鞭炮呢?那我們再來看一組圖片
(4)師:看來我們中二班的孩子是真的長大了,這么難的問題都沒有難倒大家。
二、基本部分
(一):師:端午節當天要吃粽子你們吃過嗎?誰來說一說?
(二):
1、師: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節還有一種游戲叫劃龍舟那在我們新疆是很少見的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簡短的視屏看看真正的劃龍舟是什么樣。
2、師:現在我請所有的小朋友站起來跟我一起站起來嘗試一下劃龍舟做動作我今天還帶了五個可以劃龍舟的玩具我需要兩組孩子和我一起玩其他的小朋友當觀眾幫我們加油。
3、師:進行劃龍舟游戲沒有玩到的孩子下午我們出去作游戲的時候玩?
(三):師:讓配班老師悄悄點燃艾葉)大家聞到什么味道沒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來是艾草誰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會有很多蚊蟲點燃的艾草有這樣一股特殊的味道他可以趕走蟲子剛才我們只聞到了它的味道現在我們一起看看他的樣子。
2、觀看圖片
三、結束部分
1、師:今天呀我們小朋友一起感受了這么多關于端午節的事情最后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畫片,在動畫片里會告訴我們為什么會有端午節。
2、師:你記住了嗎?請男孩子慢慢的劃著龍舟去上衛生間吧!
四、活動延伸
1、手工課可以進行包粽子的活動。
2、環境創設上進行端午節的布置以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二
1.通過參觀使幼兒知道超市里的物品很齊全,并了解超市是方便人們購物的場所。
2.觀察、了解超市和人們生活的關系并嘗試購物,遵守購物規則。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事先與附近超市進行聯系;
2.幼兒每人準備兩元零錢。
一.談話討論
1.去超市我需要購買些什么?列出小清單
2.在超市里我們怎樣去購買物品?在購物時需要注意什么?
提出注意事項:
1.仔細觀察、不隨意亂翻、亂擺,小心輕放各類物品。
2.不將未付款的物品帶出超市,在收銀臺結帳。
3.注意觀察標價,不超支。
觀察貨物的分類方式,學著迅速、準確找到自己需要的貨物。
二.去超市購物
1.幼兒參觀超市。
引導幼兒觀察商品的歸放排列、商品的標價、付款處。
2.嘗試購物。
(1)指導幼兒獨自或結伴購物。
(2)觀察幼兒購物時遇到的問題并協助解決。
(物品放置過高,超出購買范圍,提醒找零錢,拿好清單,排隊付款等)
三.延伸活動:
與家長聯系,到超市購物時可帶孩子一起去,一起選擇商品,一同付款。
社會課程以培養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為目標。基于這一點,我在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上也是綜合的。通過教學培養孩子合理消費、節約資源的良好習慣,學習選購商品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在與生活聯系的活動中體會成長的快樂。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三
1.積極參與大灰狼是否該救的討論,能大膽地與同伴進行辯論。
2.思考大灰狼該不該救的理由,能用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初步理解狼的行為習性和有關生態平衡的出淺知識。
教學掛圖《大灰狼該不該救》;教學cd《大灰狼該不該救》;閱讀材料2《大灰狼該不該救》。
1.情境導入。
(2)教師播放教學cd,幼兒帶著問題傾聽故事。
2.理解故事。
(2)教師再次播放教學cd,讓幼兒在對故事比較了解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斷。
3.展開討論。
(1)幼兒自由結伴組成若干小組,圍繞問題暢談想法:要不要救老狼?為什么?
(2)幼兒分成"要救大灰狼"和"不救大灰狼"兩組,每組幼兒在組內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參與兩組的討論,了解幼兒的想法。
(3)持不同意見的兩組,各自說出本組的意見。
(4)教師作為參與討論的一員,談自己的想法:狼是肉食動物,但我們不能因為狼吃小動物而隨便捕殺狼,這樣會造成自然界生物鏈的斷鏈和生態的不平衡。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該和它們和平相處。
1.活動中的討論環節,教師可將自己作為討論小組中的一員,與幼兒一起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
2.在語言區提供閱讀材料2《大灰狼該不該救》,請幼兒自主閱讀并完成提示內容。
3.活動后,教師可以提供有關動物方面的百科全書請幼兒閱讀,使他們能從多方面了解動植物與人類之間的依存關系,了解隨意捕殺野生動物對生態環境會造成破壞,對人類的生存環境也會造成傷害,使幼兒對如何保護狼等肉食動物有新的認識。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四
1.理解故事,知道做事要有條理。
2.學習有條理地整理、保管物品,體驗整理物品帶來的樂趣。
1.設置娃娃家場景。
2.教室中設置場景(放亂的積木、手帕紙巾、小椅子等等)
3.娃娃一個。
1.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拉拉。(幼兒打招呼)
3.這是我的家,你們能夠幫助我一起找找我的衣服朋友嗎?(啟發幼兒在布置好的場景中尋找)找到以后對拉拉說:“拉拉,我找到了你的##”。拉拉說:“謝謝你?!?/p>
4.謝謝小朋友們,你們幫我找到了我的衣服朋友,可是我不會整理他們,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嗎?(請幼兒來到上面,一邊說,一邊嘗試師范整理衣物鞋襪等)我們一起學一學。
1.我們的活動室里有沒有不聽話的朋友?。浚ㄍ婢摺⒎e木、空著的小椅子、脫下來的衣服、小手帕和紙巾等)
2.我們的活動室里有這么多不聽話的朋友,我們可以把他們放在哪里呢?
3.幼兒與教師共同交流討論。
(1)玩具放在柜子上,排好隊
(2)書,一本一本排好隊,插進書架。
(3)空著的小椅子可以放哪里?一個個排好隊放在墻邊。
(4)脫下來的外套衣服掛在換洗室的櫥里。
(5)積木放在小框里,排隊放在柜子上。
(6)有的小朋友沒有口袋,小手帕和紙巾總是握在手里面,該怎么辦?準備一個小籃筐,手帕紙巾放進去,有需要的時候再去拿。
1.接下來,我們一起動手整理一下??梢苑中〗M整理,每組選擇一種物品。
2.你們都整理好了嗎?現在我們的活動室看上去又干凈又整潔。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五
1.初步知道食物變質的原因,了解一些食物保存的方法及食物保存的發展過程。
2.豐富幼兒想像,鍛煉其批判性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1.經驗準備
(1)在班上用塑料袋裝上面包、蔬菜、肉,過幾天后觀察其變化,了解食物變質的原因。
(2)了解家中的食物是如何保存的。
(3)觀察小區居民是如何曬菜干、做臘肉的。
(4)請家長帶幼兒到超市購一種食品。
2.物質準備
(1)幼兒自帶一種食品。
(2)情景:自選商店。
(3)標志圖。
(4)食物保存發展圖片。
1.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帶來的食品。
2.如果食物保存不好會有什么結果?(變質)分析食物變質的原因。
3.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聞一聞,學習正確購買食物的方法。
4.向同伴說說自己買的食物是用什么辦法進行保存的。
5.創設自選商店的情景,請幼兒根據標志,將食品按各種保存方法(低溫、高溫殺菌,抽真空,脫水等)進行分類。
6.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發明更好的方法保存食物。
7.向幼兒介紹食物保存的發展過程:熏烤一腌制一低溫保存、高溫保存一脫水一抽真空。
各領域滲透
健康:變質的食物能吃嗎?
生活中滲透
初步了解食物保存的方法,食物變質的原因,以及如何購買食物。
環境中滲透
讓幼兒注意觀察不同方法保存的各種食物。
家庭中滲透
1.家中的食物是如何保存的。
2.帶幼兒購物,教幼兒如何購物。
活動評價。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六
1、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氣氛,激發幼兒對傳統文化節日的興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幫助幼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認知方面)。
1、視頻(端午節兒歌)。
2、圖片(粽子、龍舟、香囊等)。
3、實物:粽子、香囊。
一、導入播放視頻。
1、問題導入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幼:端午節。
師:那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我們都要做什么事情來慶祝呢?
幼:賽龍舟。
2、教師講述端午節的來歷。
幼:屈原。
二、給掛圖選字活動。(鞏固上面學的端午節知識)。
1、師:在黑板上掛有關端午節的圖片,請小朋友選字貼在圖片的下面。
2、幼:選字活動。
三、看視頻,學兒歌。(再次鞏固有關端午節知識)。
師:教讀《端午節兒歌》。
五月五,端午到。
賽龍舟,真熱鬧。
吃粽子,帶香包。
蚊蟲不來身邊鬧。
幼:跟著老師和視頻一起學習《端午節兒歌》。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七
1、了解“過年”的來歷,知道“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2、學說簡單的祝福話和拜年動作。
3、感受“過年”的喜慶氣氛,激發過年的愿望。
了解“過年”的來歷,知道“過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年的傳說”的故事課件;“人們過年”的課件。
1、談話,引出過年。
2、播放“人們過年”課件,了解人們是怎樣過年的。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過年了,人們是怎么慶祝的呢?”
3、小結:過年真熱鬧。
“過年真熱鬧啊,敲鑼打鼓放鞭炮,貼春聯,吃年糕,還能穿上新衣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真開心呀。這可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哦?!?/p>
4、看“年的傳說”課件,了解過年的來歷。
(1)“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可沒有過年這個習慣。每年的這個時候是人們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們知道為什么嗎?”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
(2)“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們來看一段有趣的動畫?!庇變嚎凑n件前半部分,了解人們害怕的原因。
(3)看“原來人們是怕‘年’這個怪獸。小朋友們,你們快幫這些人想想辦法,怎么對付‘年’這個怪獸吧。”幼兒討論,發表意見與想法。
(4)繼續看課件,了解人們戰勝“年”的故事。
“大家想的辦法都不錯,但最后到底是誰的好辦法戰勝了‘年’呢?我們一起來繼續看下去,看看是誰幫助了這些人們?”
(5)“白胡子老爺爺是用什么辦法對付‘年’這個怪獸的呢?為什么他用這些辦法?”
(6)“怪獸‘年’最害怕紅色、燈光、響聲,所以白胡子老爺爺用穿紅衣服、貼紅對聯、放爆竹、點燈的方法來對付它。從此以后,每年過年的時候,人們都穿紅衣服,貼紅對聯、紅福字,放爆竹,掛燈籠,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守歲。過年的風俗就由此而來?!?/p>
5、引導幼兒討論過年時,人們要做些什么說些什么。
(1)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討論。
“除了這些風俗習慣,過年時,親戚朋友之間還要互相做什么事情?”
“拜年時要做什么動作?”
“拜年時要說些什么呢?”
(2)教師小結:
過年時,人們之間要互相拜年。拜年時要說一些吉祥的祝福的話,比如:見到爺爺奶奶要說“祝您身體健康”;見到叔叔阿姨可以說“恭喜發財”“祝您萬事如意”;見到小朋友可以說“祝你越來越漂亮越來越聰明”等等。
6、和幼兒一起玩游戲“恭喜恭喜”。
我們邊唱歌邊找朋友,當歌曲唱完后要向好朋友說一句吉祥祝福的話。
7、自然結束活動。
中班社會活動教案過端午(優質18篇)篇十八
小動物的形象在幼兒的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在幼兒園的教育中,也常常引用動物形象進行游戲活動。特別是常見的小狗、小貓、小兔更是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和歡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養寵物狗的人越來越多,孩子們也經常能與這些寵物狗狗接觸,但一些不良行為和現象同時在影響著孩子們:住宅小區、樓道、馬路邊到處是狗狗的糞便,破壞環境衛生、冷不丁被串出的大型犬嚇一跳等。因此根據教育主題,我選擇了此教育內容,將身邊常見的現象引入活動,引發孩子們的思考,學會愛護環境,與動物和諧相處。
1、初步了解飼養小狗的文明規則,知道在人群中應牽好管好小狗,并幫助清理糞便;
2、樂于參與活動,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玩具狗一個、小狗一只、小袋子、繩子各一、創設街道背景。
1、情景表演:在馬路邊,導入活動
由一名成年人牽小狗入場散步,與老師偶遇,并進行交談。
2、組織幼兒討論:帶小狗在馬路邊散步時,應遵守的文明規則
剛才我們看到阿姨牽小狗在馬路邊散步,小狗脖子上戴了什么?為什么要戴項圈呢?
散步時,阿姨手上還拿著什么,它是用來做什么的?為什么一定要收拾狗狗的糞便呢?
馬路邊人很多,還有小朋友過來了,這時牽狗的阿姨是怎么做的?她為什么這樣做?
3、幼兒經驗講述:我身邊的小狗主人
4、幼兒表演游戲:我做小狗主人
請1—2名幼兒扮演狗主人,牽小狗散步,進行情景表演。
教師提問:這個小主人哪些地方做得好?為什么?
教師小結,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