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精彩語句或者對特定情節進行詳細的描述,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思維和感受。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分享了一些讀后感范文的寫作技巧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一
整個假期,我讀了很多書,但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只有一套,它就是根據中國古代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軍事家、企業家最為重視的智慧寶典——《十六計》。全書分為三本,每一本都充分展現了“三十六計”中所蘊含的智慧結晶。
翻開書第三頁是《前言》,在《前言》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十六計》是一部堪稱“益智之薈萃、謀略之大成”的兵學奇書。這一句話完全可以概括我這篇讀后感,因為《十六計》的的.確確是一部耐人尋味、值得鉆研的好書。
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個計謀,可謂之計計精彩。我這里就擇要述之:苦肉計、連環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等等,這些都是很著名的計策,但最著名的要數最后一計,也就是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總之,由三十六計引出的故事很多,說不完,數不盡。
我看了《十六計》之后,只想說一句話: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動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圖片中領會“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的精彩的好書!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二
今天,我看了《三十六計》。里面共有三十六個計策。看了這本書,我學到了好多知識。
三十六計主要分為勝戰計、敵戰計、攻占計、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
瞞天過海是勝戰計。“天”是皇帝,原意是瞞著皇帝,讓他平穩地渡海。李代桃僵是敵戰計,是指用小損失換大勝利。調虎離山是混戰計,是指調動敵人,己方再乘虛而入,輕取勝利。關門捉賊也是混戰計,是指把敵人包圍一下子消滅敵人。反客為主是并戰計。是指自己先是客人。過了一陣就是主人了。反間計是敗戰計。是指讓敵人產生矛盾,自相殘殺,消滅敵人。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所寫的一部兵書,這部書是他的`智慧結晶。我為祖國有著如此輝煌燦爛的歷史而感到萬分驕傲與自豪。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三
看完《三十六計》,我感受最深的便是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最早的意思是:考慮這種兇猛的野獸,當它們居住在深山大澤里的時候,人們就會懼怕老虎的威風而敬畏它們。君王是天下最有勢力的'人,如果深居簡出,人們便會害怕他的勢力。老虎若是離開它們所居住的深山幽谷而走近人類居住的地方,人類就可以將它捕捉而失去原有的威風。做君王的若是離開王宮而與普通人混在一起,人們就會輕視他,以傲慢的態度看待他。所以說,老虎只有不離開它們居住的幽谷深山,人們才會害怕它們。
看完第十五計,我在一次與朋友下象棋的時候用到了它。一開始,他將我的一個“車”消滅了,便沾沾自喜說:“嘿,老兄,你過十年再和我下棋吧。”而我則沒有放棄,心想:堅持就是勝利。我皺著眉頭想,突然眼前一亮,我不是可以用三十六計之調虎離山計嗎?于是我用象將對方的防守子引到外面,而用已方大子攻破城門,取得了勝利。
我讀完《三十六計》后,感到:要有計謀才能成功。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四
今天再次在《三十六計》中感受到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大為興奮。他為收獲人心竟然能如此耐心和用心。他真不愧是一代軍事家和謀略家。
“圍魏救趙”。此計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就是說與其強攻集中的敵人,不如使用計而我最感興趣的是謀將它分散,然后逐一擊破;與其出兵正面打擊敵人,不如迂回到它虛弱的后方,爾后將它置于死地。
這一計源于孫臏,是講齊國幫趙國攻打魏國的事。孫臏使用“圍魏救趙”占領了魏國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齊兵早已在那里設下埋伏,魏兵大敗而歸。多么高明的計謀啊,以迂為直,避實就虛,當本軍某部遭敵軍圍困不得突圍時,救援的軍隊不應直接攻擊圍困的敵軍,而選擇敵方防守相對空虛、又地處要害的地區進行攻擊,以迫使敵方撤圍回援,從而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孫臏!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我對孫臏這個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讀書可以開闊人的視野,可以增長人的見識。《三十六計》讓我變得更加聰明,來一起暢游書海吧!你一定能收獲到更多知識的。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五
《三十六計》是一本流傳廣泛、影響巨大的奇書,是根據中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的寶貴遺產。《三十六計》全書收集了各類典型戰例,介紹了不同環境下克敵避敵、勝敵的謀略。
我選了2個計謀,它們分別是:
1、上屋抽梯:在漢朝時期韓信和張耳面對強大的趙軍時所用,最終以小搏大,大敗趙軍。上屋抽梯,意為故意給對方某種可利用的方便條件,誘使他盲目前進,然后再切斷他的前方接應和后方支援,使他陷入孤軍作戰的絕境。這就像吃堅硬的臘肉導致牙齒損傷一樣,敵人貪利走進不該去的地方,就陷入了絕境。
2、欲擒故縱:在三國時期諸葛亮為了讓孟獲歸順蜀國使用的計謀,意為為了捉住他,故意先放走他。把敵人逼得太緊,對方就會拼命反撲;如果給敵軍一條生路,放他逃跑,反而能削減其氣勢。追擊敵人,只需緊隨其后,而不要過于逼迫他,以消耗其體力,瓦解其斗志,待其潰散時再捕捉他,不需要流血,就能夠不點而勝。
《三十六計》又稱《秘本兵書》,成書時間和作者不詳。有人認為是秦朝咸陽的楊南柯所著,有人認為是明清之際有心人士的集體創作,這些計謀對歷史發展提供了重大幫助。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六
我看完了一本名叫《動物生存三十六計》的書。書中,各種各樣的動物都使出了生存“絕招”。我就講講幾個例子吧:
借刀殺人:這是發生在海底世界的一件事。海葵的觸手非常厲害,它能麻痹其他小動物。線蝸牛的背上也長滿了觸手,這是它的武器。它的武器是怎么得來的?讓我們看看吧:
線蝸牛能夠“全副武裝”,多虧了海葵。海葵身上有很多毒刺。線蝸牛以“親戚”的名義,站在海葵旁邊。一只小海馬好奇碰了碰海葵的觸手,立刻,線蝸牛吃掉了海葵的一個觸手!可憐的小海馬,被海葵的大嘴吃掉了。
瞞天過海:雪兔的腳上有一撮鬃毛,當冬天到來,它可以不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腳印,使天敵抓不到它。
笑里藏刀:鸚鵡魚交到了一個新朋友,叫沙里路魚。沙里路魚表面上很溫和,其實它吃小魚,和吃珊瑚枝的鸚鵡魚完全不一樣。沙里路魚把自己化妝成食草魚來接近那些小魚,趁機吃掉它們。
金蟬脫殼:一只海參,長得很丑,它的親戚海星看不起它。海蟹跳出來一口將海星吃掉了,然后它又將自己的鉗子轉向了海參,準備吃掉它。海參先是脫掉了自己的一層外套給海蟹吃,海蟹覺得不夠,海參便拋出自己的全部內臟給海蟹吃,于是它便搖擺著空空的身體逃掉了。只要還有它的皮囊,內臟不久還會長出來的。
……。
正如前言所說,有些動物在生存競爭上的成功是值得我們人類借鑒的。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七
讀了三十六計后我知道了,我以前以為古代打仗是用人多力量大,讀了書后我才知道,原來靠智慧也可以打退兵比我們多的人,比如三十六計里的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計,書里說著:“曹操追兵趕到,但曹軍懼怕張飛勇猛,又見林中有很多灰塵,怕有埋伏,正沒有主意。
張飛突然很嚇人一般喊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和我決一死戰?“曹操的侄兒夏侯杰被張飛的氣勢嚇倒,摔下馬來,馬上就死了。
曹操看見了,便馬上退兵。”張飛用了樹上開花之計,就把曹軍給撤退了。這說明了智慧可以戰勝武力。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八
“瞞天過海”,“調虎離山”,“上屋抽梯”……這些成語是什么意思,它們又出現在哪兒呢?你們的腦袋里一定裝著大大的問號吧!帶著滿是疑惑,我們一起來看看《三十六計》吧!
《三十六計》一共有六套總計謀,而每個總計謀而分為六個小計謀,一共乘起來就是三十六計啰。這么多五花八門的計策凝聚了不少心血呢!所以這一個個故事既妙不可言,有時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但認真細讀起來時,你會覺得妙趣橫生,對主人公是佩服得五體投地。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空城計和馬陵之戰了。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那就先說空城計吧!這一天諸葛亮正在派他的手下運送糧草,身邊不足三千人。可探子飛馬來報:司馬懿率領十五萬大軍來攻西城。諸葛亮身邊的軍士們大驚失色,個個提心吊膽。可諸葛亮竟很快下令士兵們打開城門打掃街道。而他自己坐在城樓上若無其事地焚香撫琴。司馬懿見諸葛亮如此從容淡定不慌不忙,便懷疑城中有埋伏,居然撤兵回國。就這樣司馬懿的十五萬人馬被諸葛亮的三千人馬“嚇”跑了,這無不讓人拍手稱奇。我不但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更佩服他的.心態。如果沒有諸葛亮的這種臨危不亂的心態,就不會成就大的事業。我覺得用空城計一定要小心,稍不注意敵人就會乘虛而入,但有了諸葛亮這樣厲害的人物,一定讓敵人疑中生疑,落入他的圈套了吧!
再說馬陵之戰吧!它和空城計一樣都是了解敵人特征后見機行事的。孫臏和田忌兩位大將是奉命來救援趙國的。當討論該如何救趙國時,孫臏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在田忌面前耳語幾句,兩人一拍即合,想出了一條妙計。原來,孫臏得知魏軍輕敵就用減灶示弱之計讓敵人感到齊軍很懦弱。第一天,魏軍看見他們有十五萬的灶營,第二天就減少了一半。第三天僅有三萬個灶營了。魏軍哈哈大笑,以為人都跑光了。與此同時,孫臏見時機成熟便把魏軍引到地勢險要的馬陵。魏軍以為齊軍只剩三萬人,便卸下重武器帶著一隊輕裝的人馬去追……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讀了這本書,我有很大的收獲。我覺得在學習上、生活上,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不能因為一點勝利而驕傲,一點失敗而氣餒!
《三十六計》讓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我覺得古代人在戰爭歲月中能發掘這么多的計謀,我們在生活之中也要善于探索,勇于發現,以智取勝。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九
暑假里我最大的期待就是等爸爸休息,然后我們一家去書市看書。能在偌大的書市里看書猶如自己在知識的海洋中淌洋,別提有多快樂了。昨天又讓我幸福了一回。
昨天吃罷晚飯,我就嚷著要去書市,爸爸媽媽勉強答應,到了那里,我便一頭扎進書堆里,原來是一本《三十六計》吸引了我。讀著讀著,我被“圍魏救趙”迷住了。“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就是說與其強攻集中的敵人,不如使用計謀將它分散,然后逐一擊破;與其出兵正面打擊敵人,不如迂回到它虛弱的`后方,爾后將它置于死地。
這一計源于孫臏,是講齊國幫趙國攻打魏國的事。孫臏使用“圍魏救趙”占領了魏國的都城,等魏兵回到自己的都城中,齊兵早已在那里設下埋伏,魏兵大敗而歸。多么高明的計謀啊,以迂為直,避實就虛,當本軍某部遭敵軍圍困不得突圍時,救援的軍隊不應直接攻擊圍困的敵軍,而選擇敵方防守相對空虛、又地處要害的地區進行攻擊,以迫使敵方撤圍回援,從而到達克敵制勝的目的……多么了不起的孫臏,認識孫臏我是在田忌賽馬中,我被他那份睿智所深深吸引,今天我看了三十六計更是對孫臏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個睿智的人!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十
《三十六計》聚合了中國古代的重要軍事思想和豐富戰爭經驗,是一部兵法和智謀的奇書,被譽為東方思想寶庫的“明珠”,與《孫子兵法》并稱為古代兵法雙絕。全書共分六套謀略,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和敗戰計,每套計謀又分為六個計策,共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依據古代陰陽變化之理,以辨證思想論述了戰爭中諸如虛實,勞逸,剛柔,攻防等關系,做到“數中有術,術中有數”。書中的計名來源頗廣,有的來源于歷史典故,如圍魏救趙;有的來源于古代兵書,如聲東擊西;有的來源于日常用語,如指桑罵槐;有的來源于詩人的詩句,如擒賊擒王,李代桃僵。
在將這本書看完之后,我深深被里面的事例所折服。它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遇到的任何事情,哪怕是遇到麻煩,只要將事情巧妙的做好,將麻煩巧妙的避開,這便是智慧的所在。
最初《三十六計》只用于軍事。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早已超越了軍事著作的范疇,已經深入民間而與大眾生活緊密相連,每一計都成為一句瑯瑯上口的成語,上至朝堂,下至市井,廣為傳誦運用。軍事家以它運籌帷幄,政治家以它捭闔縱橫,商家以它爭贏取利,平凡人以它為人處世。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有各自的讀法,并在其中汲取各自所需要的精華和養分,將它運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而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譬如說經商,經商本身就是智力的角逐。商場如戰場,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商家總是千方百計想些點子以達到爭市場,創利潤的目的。天津第四鋁制品廠因“出其不意”制造出了帶哨聲的鋁壺,一時間,該產品供不應求。鋁壺是每家每戶都必須用的很普通的商品,很早就有人動鋁壺的腦筋,但只不過是在樣式上做點小小的改進而已,并沒有多大的新鮮感。可是天津第四鋁制品廠卻出其不意、別出心裁地想出了一個妙招,即在普通鋁壺上加上一個哨子,水一開,蒸汽就吹響了哨子,以提醒人們提水,僅此小小的出人意料的革新,就使這種“響壺”供不應求。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出其不意,攻擊不備”的智慧,往往也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男孩和他的女朋友吵架了,他們誰都不想先認錯。但這樣也不是辦法。于是,這個男孩就先給女朋友發了個短信,說他要出差,要好幾天才能回來。他女朋友也想合好,但只是拉不下面子。看到這個短信后,非常的失望,但也沒有任何辦法。第二天一大早,這個男孩就拿著鮮花站在了女朋友的面前,給了女朋友一個大大的驚喜。兩人的小誤會也隨之消除,并且感情更進了一層。在這里,這個男孩用的就是“出其不意”的計策。
《三十六計》一書讓我學會了很多很多,它帶給我很大的啟發,但是由于時間不太充裕,讀的并不仔細,還需多讀幾遍,增加理解度。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十一
我在暑假里讀了許多書,其中就有一本《三十六計》。這本書令我感受很深,得到了很多啟發。
在《三十六計》里,有一句話這樣的: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意思是:防備周密,那么意志就會懈怠下來;平常看慣了的,往往就不再懷疑。秘密蘊藏在公開事物中,而不是與公開事物相對立。極為公開的事情里往往隱藏著極其隱秘的計謀。
在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時,周瑜就巧用計謀,借曹操除掉了孫劉聯盟的心腹大患。諸葛亮用計在新野大敗曹軍之后,便和劉備等人來到了江夏,并與孫權聯盟,準備共抗曹軍。曹操氣勢洶洶地帶了百萬大軍南下,想與孫劉決一死戰。在大戰前夕,曹操命蔡瑁為水師大都督,張允為水師副都督,加緊操練水軍。蔡瑁曾為荊州水軍大都督,訓練水軍很有一套。周瑜很想除掉蔡瑁、張允,便心生一計。曹操派蔣干來勸降,蔣干是周瑜同窗舊友,與周瑜一起喝酒。周瑜喝了一些后,假裝醉了,要去睡覺。蔣干乘周瑜睡著了,便翻周瑜桌上的竹簡,突然發現了一封周瑜假擬的“蔡瑁、張允至周瑜的信”,蔣干信以為真,信里說蔡瑁、張允會割下曹操的頭,送給大都督。蔣干看后大驚,把信放入口袋,第二天急匆匆趕了回去,并把信交給了曹操。曹操看后,叫人把蔡瑁、張允叫來。曹操問蔡瑁水師可否訓練好,蔡瑁說沒有,曹操便把他倆斬了。周瑜巧妙地運用了計謀,借曹操之手除了大患,奠定了后來赤壁之戰勝利的基礎。
《三十六計》里講了很多計謀,我很喜歡這本書,它令我受益非淺。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十二
六六三十六計,數中有術,術中有數!以少勝多的壯麗,奇騎突襲的傳奇。這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寒假我仔細品讀,體會古典軍事文化的精華,學習古人高超的智慧謀略。
其中三十六計一一調虎離山,讓我印象深刻。在東漢未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東吳的孫策也打算向北擴張自已的領地。江北的廬江郡是一個戰略要地,孫策打算占領這個地方,但他心里明白,廬江郡南邊是長江,北邊是準水,易守難攻,不能硬攻。于是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妙計。
孫策先是派人給廬江郡的守城將領劉勛送去一份厚禮,還附上一封信。在信中,孫策先是夸劉勛才華橫溢,功勛卓著,接著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孫策說:“上繚經常派兵騷擾我們,我們弱小不堪騷擾,懇請將軍發兵收復上繚,我們將感激不盡。劉勛看信,非常得意,而且上繚一帶非常富庶,劉勛覺得孫策這樣軟弱無能,就沒有后顧之憂,于是決定先攻自己早已垂涎三尺的上繚,命令一出,劉勛的部將極力勸阻,但是此時,劉勛已經聽不進去了,他帶著精兵強將,開始攻打上繚。
孫策得知劉勛帶領精銳部隊去攻擊上繚,非常高興,便親自帶兵襲擊廬江郡,因廬江城中空虛,大軍幾乎沒遇到什么抵擋,就占領了廬江郡,孫策奪取廬江郡,為后來孫氏統一江南,割據江東奠定了基礎。
看完這本書我發現,嘿!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用到了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計計都充滿了智慧,大家都去讀一讀吧!
三十六計讀后感高中(匯總13篇)篇十三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放暑假了!
暑假里,我可以不那么忙碌了,更興奮的是:我有足夠的時間一口氣把一本本課外書讀完了!嘻嘻,還可以適當玩會兒電腦、看會兒電視了!不過,要說我的最愛,那當然是看書!
我常常靜坐在書桌旁邊,拿起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有時我會覺得我自己就在諸葛亮身邊,靜靜地看他端坐在城樓之上,悠閑自得的撫琴,而城下的魏軍將領司馬懿正在疑心不已:“是撤退?還是?”當我看到“樹上開花”時,我常模仿張飛的樣子:“我是燕人張飛!誰敢與我決一死戰?”這時,常把媽媽引來,她總笑著說:“嚇死我了!你這個熊孩子,模仿的挺像張飛!”其實現在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會大喝一聲:“我是超人王子胥!誰敢與我一戰?”這樣也怪,困難就被克服了。
還有書中的“拋磚引玉”、“金蟬脫殼”、“打草驚蛇”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是,我們平時學習可千萬別“瞞天過海”“渾水摸魚”哦!遇到“偷梁換柱”“無中生有”“順手牽羊”的事情可別“隔岸觀火”啊!哈哈,看看我在這里“反客為主”“拋磚引玉”了!
同學們,看到這里,你一定也喜歡上這本書了吧!那就趕快買上一本,盡情的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