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是一種書面的溝通方式,用于向公眾或特定群體傳達信息或安排事務。在下面的通知范文中,你可以找到各種場景下的通知示例,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一
209月15日至9月17日放假,共3天。
9月15日(星期四,農歷中秋節當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9月17日(星期六)公休。
9月18日(星期日)公休調至9月16日(星期五)。
9月1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游人,達旦不絕。
明清之后,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愿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習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通過介紹,大家知道中秋節賞月的來歷了吧。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5.2016全年法定節假日放假安排通知【官方版】。
8.2015法定節假日放假時間通知(全年版)。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二
2017中秋的日歷表:
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補休。
二、春節: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2日(星期日)、2月4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2日至4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
四、勞動節:5月1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五、端午節:5月28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六、中秋節、國慶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節假日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要按規定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三
中秋節放假安排:20的中秋節正逢新歷9月27號周日那天,由此2015年中秋節放假時間為:9月26日(星期六)、9月27日中秋節(星期天,法定節假日),共兩天。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中秋假期只有兩天。根據國家放假安排,今年中秋節9月27日放假,不補休。這也意味著,今年中秋小長假為9月26日(星期六)、9月27日(星期日)兩天,和一個普通的周末雙休日沒有區別。
中秋節高速公路不免費。
根據相關規定,每年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4個法定節假日高速公路是免費通行的,但元旦、端午節和中秋節并不免費。
因此提醒市民,中秋節高速路通行不免費,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
盤點各國“中秋節”的不同習俗。
中秋節是我們合家歡樂的日子,是我們思念親人的日子,更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日子。而嫦娥則在月宮里施法,讓那明亮而又皎潔的皓月更加光芒萬丈。
實際上,中秋是中國民間五大傳統節日之一,然而明月卻非中華民族所獨賞。日本稱中秋為“月圓節”,竟還有兩個節日:除舊歷8月15日外,9月13日也是。白天,孩子們成群結隊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在院子里拜月,用瓜果、米團子等供奉,然后分食。女孩子則在月光下穿針引線,競顯巧手。有的還把“玉兔搗藥”作為節日點綴。
玉兔搗藥,是道教的典故之一。相傳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不老。久而久之,玉兔便成為月亮的代名詞。
在澳大利亞,因為南半球的氣候和北半球相反,那里有的人管“中秋節”較“中春節”,吃的也不是月餅,而是蛋糕。
中秋節還是中春節這是一個問題。在季節和北半球完全相反的澳大利亞我們剛剛脫去冬天的厚衣服,沐浴在春天的陽光里,這個時候中秋節就來了。現在和亞洲有關的一些澳大利亞機構也會尊重亞洲很多國家都過的節日,甚至有些機構還會在過節的當天送個月餅。澳大利亞的華人自己在中秋節這一天也會組織一些活動。比如今年在悉尼的中國留學生組織辦起的中秋晚會規模很大,在悉尼的市政廳會場舉行,來了不少人。另外,像我們家鄉,在中秋節晚上小孩子提的小燈籠什么的在澳大利亞的華人超市里也都有賣。當然也有一些到了南半球變了調的慶祝方式,比如我一位同事打電話去蛋糕店預訂蛋糕,明確指出要在這個蛋糕上寫中秋節快樂。我當時就很納悶,華人超市里面現在月餅鋪天蓋地,干嘛還要買蛋糕來慶祝呢?結果我這個同事就說了,說這是他和幾個澳大利亞當地白人周末要舉行的中秋派對,因為他怕人家吃月餅吃不習慣,安全起見,買一個大蛋糕就當大月餅來吃了。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每年中國農歷八月十五是世界各地的華人思鄉情緒正濃之時。當空的皓月總在這個時候把海外游子的思念之情投射到祖國、投射到遙遠的故鄉。
中秋節當天,新加坡的很多家庭成員及朋友之間都會相約共同賞月、看燈、吃月餅。此外,華人會館、社團組織也會組織多種形式的節目來增加節日氣氛。已經退休的王全欽老先生說:
在我們民族傳統來說中秋節是一個大節日,我們都要開祭祖先,中秋節一定要買月餅。
而年過古稀的楊老太太表示,今年要和家人一起看燈展慶祝中秋節。
三代同堂來這邊看熱鬧,每一年我都有參加,我們都是一定有吃月餅,還提燈籠。這兒很多團體會館都有舉辦節日,這個是傳統的節日,過去我們會館每一年都在海邊的地方,三代同堂去那邊猜燈謎。只要你是三代同堂,那就鼓勵三代同堂一起過節日,就會送你一個禮囊。
而在泰國,當地華人華僑的祖輩多數來自中國南方的廣東潮汕地區,因此他們過中秋節還保留著許多潮汕人的傳統,比如在中秋節之夜要“拜月娘”,合家給嫦娥燒香祈福,并且要祭伺祖先,擺放供品,以保佑子孫福壽安康。
不過,由于一些華人華僑遠離祖國時間較久,越來越多的第二代年輕人慢慢不再過中秋節了,甚至只在小時候和父母那輩人的時候過中秋的。塔娜蓬是曼谷一名華裔自由職業者。
塔娜蓬:我是泰國華人,聽父母說以前都過這個節,會準備月餅、點心、水果還有一種抹在臉上的粉,人們相信往臉上抹這種粉之后,月亮之下會讓自己看起來更漂亮。
此外,在世界其他幾塊大陸上,也有和中秋節類似的節日。非洲的麻加爾各答島,居民過“月圓節”時,要在海灘上舉行盛大的“吹螺會”,且吹且舞,大聲呼喊,感謝月亮的恩典,在歡樂中飲酒吃魚飯。據傳說,他們的祖先在幾千年前駕舟漂流,由于在月亮的幫助下才發現了這塊陸地。
在美國中秋節被稱為“秋月節”。節日里,每戶人家都要吃葡萄、栗子、豆子等時鮮果品和新制作的食品。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四
國家假日辦正式發布了放假安排表,本次發布的20放假安排時間表包括: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發給大家。
一、元旦:1月1日放假1天。
二、春節: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6日(星期日)、2月8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5日放假,4月7日(星期一)補休。
四、勞動節:5月1日至3日放假調休,共3天。5月4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節:6月2日放假,與周末連休,即:5月31日、6月1日和6月2日,共放假三天,周二正常上班。
六、中秋節:9月8日放假,與周末連休【據推斷,高速應該免費!】。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五
2022年中秋節放假安排:9月10日至12日放假,無調休,共3天。2022年中秋節是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農歷八月十五。
2022中秋節法定節假日是幾天:1天國家法定的中秋節節假日為一天,也就是中秋節當天(9月10日)。法定節假日是由國家法律、法規統一規定的用以開展紀念、慶祝活動的休息時間,是勞動者休息時間的一種。
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我國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1、喝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2、吃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后,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3、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4、廣東吃芋頭。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1、男不拜月。
舊時漢族中秋節禁忌風俗。流行于全國各地。是日夜,男子多不叩拜月亮。俗謂月亮屬于太陽,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婦女(包括女孩)拜月。
2、忌身體弱、體質差的人賞月。
近段時間身體很弱的人不宜在野外賞月、拜月。若最近流過產或者生育過寶寶,那么,也不宜賞月,即使在家中的陽臺也最好不看月亮。
3、忌頭發遮額頭。
女子務必將自己的額前頭發捋向后邊或者兩側,千萬不要讓額頭被頭發遮住,因為這是你的神燈所在。
4、忌出門前或者回家后不燒香。
出門前燒香可以確保出行平安,回家后燒香則是表示答謝,為今后一年的出行平安祈福。
5、忌果餅不圓。
當中秋的月亮掛上時,人們設壇燃香,陳列月餅瓜果等拜月亮。每家會向有月光之位在月出之時供拜,拜祭完畢之后,焚燒月光紙,擺下供月食品,然后分給家人,中秋節全家應聚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又稱為團圓餅,吃了能使全家不離散,為了團圓祭月的果餅必須是圓的,即使把瓜果月餅切開來也必須是月牙瓣的蓮花狀。
中秋節的祝福語。
1、中秋的月亮,在窗外靜靜地懸著。我楞楞地看著它,仿佛它是一面明鏡,你我在互相注視,互致綿綿思意和祝福:心上人中秋快樂!
2、月亮是詩,星空是畫,愿所有的幸福伴隨你,問候是春,關心是夏,愿所有的朋友真心待你,溫柔是秋,浪漫是冬,愿所有快樂跟隨你。祝你中秋節快樂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問候遙相寄;皓月當空灑清輝,中秋良宵念摯心;祝愿佳節多好運,月圓人圓事事圓!
3、看著天上圓圓的月亮,想著遠方美麗的你,雖然我很想你,但我不會寂寞,因為我與你在分享同一輪明月。
4、雖然千山將我們阻隔,萬水讓我們難聚,但想你的情難以舍!
5、煩惱隨風,刮向天空,快樂成風,迎面吹送。道順,人順,事事順,你好,我好,大家好。中秋快樂。
6、月到中秋分外圓,餅到餡中更覺甜,人到佳節盼團圓,送份祝福暖心間?佳節快樂!
7、中秋快樂!如果有什么值得慶祝的話,那一定是團圓;如果有什么值得慶幸的話,那就是平安。
8、共賞圓月一輪,喜迎中秋良宵。
9、喜事精神爽,人團家圓事業成。節日愉快身體硬,心想事成您準贏。
10、月到中秋,分外想你。看到那空中圓圓的月亮嗎?那就是我想你念你牽掛你的心!愛你吻你!晚安!
11、雖然你在遠方,但能和你看著同一個月亮,我就已經很滿足了!肥仔,中秋節快樂!蛋黃酥可別吃太多喔!
12、中秋節,中秋節,秋天到中間要過節。小長假,小長假,小假雖小也是休假。祝中秋快樂,萬事如意。
13、八月十五抬頭望明月,低頭思故人,雖然我很是想你,但我不會寂寞,因為我與你在分享同一輪明月。
14、合作的天總是陽光燦爛,私下的交情總是共苦同甘;今借中秋將至,我祝愿你,我的客戶好友,中秋收獲滿滿,順利如愿!
15、神州溢彩,滿園飄香,皓月當空,月明星稀,中秋將至,閣下安康,上帝賜旨,短信祝福,佳節快樂。
16、一輪美月映天庭,中秋之日喜相逢,路遙千里寄短信,佳節難忘相思情。祝我遠方的朋友中秋期間快樂無限!
17、中秋祝您,月圓人圓心圓;中秋愿您,餅圓臉圓眼圓;中秋望您,家圓事圓情圓;中秋讓你,圓夢萬事圓!
18、月是中秋分外明,我把問候遙相寄;皓月當空灑清輝,中秋良宵念摯心;祝愿佳節多好運,月圓人圓事事圓,中秋快樂!
19、清風帶去我的祝福,明月捎走我的問候,送你一絲風兒,贈你一縷月兒,風月無邊,人間有情,中秋快樂!
20、我一個人靜靜的坐在窗前,向遠方的你送去一片深情:祝你中秋如意。有好吃的月餅嗎?快帶一點來,等不及了。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六
12月16日國務院正式出臺了部分節假日放假安排。好消息就是除夕放假,但仍然只有7個放假日。同時,中秋節適逢周末只休兩天,中秋節(9月27日)正好是周日,往年通過調休得來的3天小長假被取消。
20中秋節放假時間安排:2015年中秋節是9月27日,9月27日放假,不補休。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七
2017年10月1日至10月8日放假,共8天。與國慶節連休。
9月30日(星期六)上班。10月9號(星期日)正常上班。
關于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后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于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并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祭月、賞月、拜月。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賞桂花、飲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八
中秋在2010月4日(星期三),為國家法定假日。與國慶節連休7天,即從2017年10月1日至2017年10月7日,放假調休7天。
10月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2017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共7天。與中秋節連休。
10月8號(星期日)公休調至10月6號(星期五)。
10月8號(星期日)正常上班。
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于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于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更多。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九
2017年10月1日至10月8日放假,共8天。與國慶節連休。
9月30日(星期六)上班。10月9號(星期日)正常上班。
一賞月(玩月):文人月下吟詩對詩,賞月,喝酒,聊天。民間月下踏歌,月下歌舞、月下。
三賞桂:桂樹下賞月,吟詩,喝酒。
四拜月:婦女拜月。
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拜月亭》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還是只有婦女拜。《新編醉翁談錄》記述拜月之俗:“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求愛情,求偶,愛情如月滿。
六吉祥物兔爺(兔君):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拜兔爺的習慣。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
七焚香:焚以桂花香。婦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
9月27日放假。
中秋節傳統活動有哪些。
1、祭月、賞月、拜月。
在春秋時代的《禮記》里就有“秋暮夕月”的記載,意思為拜祭月神。周朝時,每逢中秋夜人們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要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的風俗就以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鐘,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2、猜謎。
猜謎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智力游戲,起源于中國的易經八卦。猜謎就是指通過給定的提示性文字或者圖像等,按照某種特定規則,猜出指定范圍內的某事物或者文字等等內容。猜謎的形式中以中國燈謎最為常見。每逢春節、元宵、中秋,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猜謎的習俗,又以中秋猜謎的方式最為新奇。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燈謎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跟月餅已經是秤不離砣的搭配。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一
集團各項目部、各分公司、各部門:
在20xx年即將到來之際,為讓大家愉快度過新年的第一節日假期,參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xx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要求,結合當前集團公司經營工作安排,決定元旦放假3天,現將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放假時間:自20xx年12月31日(星期六)至20xx年1月2日(星期一),放假3天,20xx年1月3日(星期二)正常上班。
放假期間要求如下:
3、假日期間值班人員、加班人員對公司財產的安全負全責,須做好防火、防盜工作;
4、放假期間外出旅游或返鄉的員工須注意旅途安全,遵守法律法規,提前做好返程時間安排。
祝大家元旦快樂!
通知人:
日期: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二
20xx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怎么放??20xx中秋節是幾月幾號哪一天?20xx年的中秋節很特別:10月4日是中秋節,這將與國慶假期上演“喜相逢”。那么,20xx年中秋節放幾天?下面小編整理了,20xx年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表,一起看看吧。
20xx年中秋在20xx年10月4日。
為國家法定假日,與國慶節連休7天。
即從20xx年10月1日至20xx年10月7日,放假7天。
10月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也是緩慢發展而來的。隨著時代的變遷,在中秋時節,人們對著天上又亮又圓的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更多地被賦予了思念親人的色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句貼切地反映了中秋佳節的意義,反映了人們對月圓的祈盼和對相思之人的牽掛。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著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這又是情感釋放方式。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干事業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于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總之,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三
9月15日至9月17日放假,共3天。
9月15日(星期四,農歷中秋節當日)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9月17日(星期六)公休。
9月18日(星期日)公休調至9月16日(星期五)。
9月18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四
中秋節2023放假安排時間表是什么?中秋節是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日,當天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觀潮、玩兔兒爺等習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中秋節2023放假安排時間表,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2023年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相連,2023年呢中秋國慶放假時間: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調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2023年中秋節具體時間:9月29日,星期五,農歷八月十五。
元旦: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放假調休,共3天。
春節:1月21日至27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上班。
清明節:4月5日放假,共1天。
勞動節:4月29日至5月3日放假調休,共5天。4月23日(星期日)、5月6日(星期六)上班。
端午節:6月22日至24日放假調休,共3天。6月25日(星期日)上班。
中秋節、國慶節:9月29日至10月6日放假調休,共8天。10月7日(星期六)、10月8日(星期日)上班。
賞桂花。
在中秋時剛好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關聯,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話故事。而桂花作為一種名貴的品種,它也有著喜慶、吉祥的象征。在中秋這一天賞桂花,聞著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古時很多的詩人、文豪也會在這時邀友賞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夜,要拜祭月神,設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對著月亮依次拜祭,再有家中主婦按照家里的人口切好月餅,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梁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只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么區別。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里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五
根據萬年歷的顯示,中秋節的日期是9月27日星期天,農歷八月十五。
20中秋節放假安排:年的中秋節正逢新歷9月27號周日那天,由此2015年中秋節放假時間為:9月26日(星期六)、9月27日中秋節(星期天,法定節假日),共兩天。
【最新新聞】。
君蘭禮品:中秋”把酒問月”禮盒全國限量上市。
時光匆匆,夏末初秋,月缺月圓,每年的中秋節期待是被月餅的廣告喚起的。不必說五仁還是蓮蓉,水果還是冰皮,月餅已然變成社交媒體上熱詞,在心里,你或許還會記得少時和朋友家人過中秋,賞月嬉戲,那時正是你愛談天我愛笑的年紀。當你已經在這個大都會變成形色匆匆的路人,是否會抬頭仰望,輕輕對月嘆息:年少多好。
逐漸長大過程,或許是不知不覺著中的,開始總是甜蜜的,后來就有了厭倦、習慣、背棄、寂寞、絕望和冷笑,曾經渴望與一個人長相廝守,后來,多么慶幸自己離開了,曾幾何時,在一段短暫的時光里,我們以為自己深深的愛著的一個人。后來,我們才知道,那不是愛,一份感情不會只有甜蜜也不會只有爭吵,也許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的,而在壓力面前,每當你說“沒事”的時候,心里或多或少都藏著點事。懂你的人會懂;不懂你的人,你也不用太在意。懶得解釋,也不需要去解釋,就對自己說,忘了。當你面對多年未見的老友時,不必再訴苦,只想說說天氣談談吃食也就罷了。
我們只能和每一個人談談無傷大雅無關利害的事情,不讓自己太被人群所孤立,誰又會關心你和誰是真心的朋友呢?沒人要你和他們掏心掏肺,你干嘛要把自己的黑歷史和愛憎喜惡全部告訴別人呢?把自己有關的不好的東西和可能成為談資的東西都藏好才能戴上堅硬的盔甲,不受傷害。學會與人交往時虛與委蛇,半真半假,才算是對自己的保護吧。畢竟認識一個朋友和認識自己一樣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你的選擇是否是正確的,也只有時間才能證明你的朋友是不是真心的。中秋漸進,把酒問月,不忘少年時。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六
2015年中秋節在即,為了便于公司同仁提前安排好工作和生活,現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及公司的福利政策,將“中秋節”期間的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節假日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要按規定及時報告并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七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后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云:“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中秋節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八
各單位:
據國家關于20xx年元旦節假日時間的具體安排,公司對元旦放假時間及注意事項通知如下:
1、20xx年12月31日至20xx年1月2日,3天為元旦假期,20xx年1月3日(星期二)開始上班。
2、元旦放假期間,如需要正常上班的部門,請部門負責人于12月30日之前將值班表報辦公室備案。
3、元旦放假期間全體員工及領導必須保證手機24小時開機狀態,確保聯系暢通;。
7、元旦放假期間在公司值班人員一律禁止使用電腦以外的所有電器及辦公設備。
8、回家或外出旅游的員工應注意安全。
祝全體員工:節日愉快,身體健康!
通知人:
日期:
中秋節放假安排時間中秋節放假安排通知(優秀19篇)篇十九
中秋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以及賞月的習俗。
2015年中秋節是幾月幾日:2015年9月27日農歷八月十五星期日。
2015年中秋節僅當天放假,和前一天的周六形成正常周末,往年通過調休而得來的3天小長假被取消。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