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能夠幫助教師在時間上合理安排學習任務,避免教學進度過快或過慢。以下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分享的教學計劃樣例,希望對大家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一
1、通過兒歌誦讀,認識“姓、氏、李”等12個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個偏旁;會寫“姓、什、么”等7個字。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運用合適的方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對中國的姓氏文化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
識記12個生字,認識3個新偏旁,會寫7個生字。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ppt、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姓、李”等5個生字,會寫“姓、雙”等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運用合適的方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對中國的姓氏文化產生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引導: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姓名卡片,說說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那么,我們中國有多少姓氏呢?這節課我們就去了解一下吧。
出示課件1:
2、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為兩個部分,姓和名。通常情況下,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就是姓。
3、教師板書課題:2姓氏歌。
4、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由學生熟悉的話題入手,通過介紹自己的姓氏,與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聯系,點燃課堂活力,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自主學習,了解兒歌。
1、教師范讀:請同學們認真聽老師讀,把不認識的生字圈出來。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兒歌:請你自己讀一讀,遇到讀不準的生字,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反復讀幾遍。
3.學生齊讀。
4.小組合作。
(1)提出要求:請你自己讀讀兒歌,一邊讀一邊想,在文中你都知道哪些姓氏呢?告訴你的同桌吧。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邊做上記號,問問你的組員。
5、教師指名讀:其他同學當小老師,看著課文認真傾聽,指出錯誤。
6、提出要求: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
(設計意圖:兒歌內容簡單,教師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小組合作,互動交流中獲得對兒歌內容的大致理解,滲透“學貴有疑”的思想。)。
三、精讀課文,隨文識字。
1、學生齊讀第一節:好,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一起來學習第一小節。請大家一起讀一讀第一小節,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2、教師引導:要想把課文讀流利不容易,需要把課文里面這些字認清楚。你先試著讀一讀這些字吧。
出示課件2:
學生跟讀:請你再跟老師讀一遍。
3、學習識字方法。
教師提問:如果去掉拼音,你還認識它們嗎?
(1)識記“姓、李”:給生字組詞,為它找個好朋友,我們會記得更牢。
出示課件3:
預設:姓,姓名;李,李樹。
學生跟讀:請跟老師讀一讀。
預設:它們都是由兩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是一個我們學過的生字。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通過“加一加”的方法來識記。變成三字兒歌就更方便了,同學們可以試一試。
預設:女加上生是姓,我們可以說女生姓,那李就是木子李。
出示課件4:
(2)識記“張”:看“張”字。跟老師讀——張,張開。“張”的偏旁是弓字旁,它由三筆組成。弓是古代兵器之一,由富有彈性弓臂和柔韌的弓弦構成,當把拉弦、張弓過程中積聚的力量在瞬間釋放時,便可將弓弦上的箭或彈丸射向遠處的目標。這就是弓。
出示課件5:
教師提問:我們怎么記住這個字呢?
預設1:用“加一加”的方法弓加上長是張,我們可以說弓長張。
預設2:變成三字歌:弓長張。
出示課件6:
教師小結:很好,剛才學習的方法現在就用上了,這就是學以致用。我們一起讀一讀吧。
(3)識記“古、吳”:再看“古、吳”,你能為它們組詞嗎?
預設:古,古代;吳,吳國。
出示課件7:
學生跟讀:請跟著老師讀一讀。
教師提問:同學們看“古”和“吳”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預設1:它們都是上下結構,兩部分組成。
預設2:它們都有“口”?!翱凇鄙厦婕印笆本褪恰肮拧保弧翱凇毕旅婕印疤臁本褪恰皡恰?。
出示課件8: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說十口古,口天吳。
學生跟讀:請跟著老師讀一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多種識記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字形字義的整體識記。)。
四、鞏固練習,逐步提升。
1、教師指名讀:看,同學們。這些生字寶寶又跑回課文里去啦,你還會讀嗎?誰想讀?相信認真學習的你一定記得很熟,讀得很準了。
出示課件9:
2、小游戲:接下來我們一起玩個問答游戲吧。
(1)教師引導:先看看他們是怎么問答的。
出示課件10、11:
(2)師生問答:看明白了嗎?下面有五個小同學,他們的姓都不一樣。我來問你來回答。
出示課件12:
(3)同桌問答:同學們真是太棒了,相信你一定學會啦,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
3、學生自由讀:剛才的游戲有趣嗎?下面我們再把課文第一小節讀一讀吧。老師把拼音去掉,你會讀嗎?自己試一試。
出示課件13: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朗讀,可以對所學內容進行回顧;通過做游戲的方式鞏固,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識記“姓”:課文我們會讀啦,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生字。我們先看“姓”這個字。
出示課件14:
(1)教師講解:“姓”是左右結構,它的偏旁是女字旁。書寫時注意,女字旁的橫傾斜,且不能出頭。右邊的“生”第一橫寫在橫中線上,最后一行要長。
(2)教師范寫:姓。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本上進行練書寫3遍。
(3)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組什么詞呢?
預設:姓氏、姓名、百姓。
2、識記“雙”:再來看“雙”這個字。
出示課件15:
(1)教師講解:“雙”是左右結構,它的偏旁是又字旁。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筆是點,第四筆是捺,第二個橫撇穿插到左下格。
(2)教師范寫:雙。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本上進行練書寫3遍。
(3)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組什么詞呢?
預設:雙手、一雙、雙人。
3、識記“什”:接下來,我們學習“什么”的“什”。
出示課件16:
(1)教師講解:“什”是左右結構,它的偏旁是單人旁。書寫時要注意,“十”的橫靠近單人旁的豎的起筆,在橫中線上右行,豎靠豎中線的右側,收筆處比單人旁底端略低。
(2)教師范寫:什。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本上進行練書寫3遍。
(3)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組什么詞呢?
預設:什么。
4、識記“么”:學了“什么”的“什”,現在我們學習“么”。
出示課件17:
(1)教師講解:“么”是獨體字。書寫時要注意,撇在豎中線上起筆,在橫中線上收筆。撇折的折角不能太大,所以起筆的撇要傾斜一些,穿過中心。折筆處在左下格,略往上斜。
(2)教師范寫:么。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本上進行練書寫3遍。
(3)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組什么詞呢?
預設:什么、多么、怎么。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書寫,加上教師適時的鼓勵,讓書寫變得有趣,學習更有動力。當然,對于有難度的字,應該具體指導,帶學生一起書空練寫。)。
六、根據提示,背誦課文。
1、教師引導:同學們,今天我們讀了課文,學了生字。下面我們試著背一背課文第一小節吧。請你根據提示試著背誦。
出示課件18:
2、改變形式:看看你背得對嗎?再這樣試一試吧。
出示課件19:
3、改變形式:你背對了嗎?再這樣背一背。相信同學們一定背得越來越好。
出示課件20:
(設計意圖:根據不同提示,背誦課文。通過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決了背誦任務。)。
七、板書設計。
2姓氏歌。
姓雙什么。
第二課時。
1、認識“氏、趙”等5個生字,會寫“國、王”等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運用合適的方法,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姓氏,對中國的姓氏文化產生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引出新知。
1、自由背誦,回顧課文:你們還記得上節課學習的《姓氏歌》第一小節嗎?自己先背誦一遍吧。
2、教師引導:大家背得真認真。同學們,我們中國的姓氏有很多。古人就曾經編過一本書,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很多常見姓氏。這節課我們就繼續探索姓氏王國,一起來學習第二小節。
出示課件21:
3、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請你在拼音的幫助下,自己試著讀一讀課文,把課文中的字讀正確。
出示課件22:
(2)教師范讀:老師也想讀一讀,希望同學們認真聽。
(3)教師指名讀:誰想讀?3-5名學生讀,注意正音。
(4)師生合作讀:現在老師讀紅色部分,你們讀藍色部分,我們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通過背誦幫助學生回顧上節課內容,進入情境,為本節課探索新知做鋪墊。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可采用多種形式朗讀的方法,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二、精讀課文,隨文識字。
1、教師提問:如果去掉拼音,你還認識它們嗎?
出示課件23:
2、給生字組詞:給生字組詞,為它找個好朋友,我們會記得更牢。
(1)教師提問:“氏”可以組什么詞?
預設:姓氏。
(2)教師提問:“趙”可以組什么詞?
預設:趙國。
教師拓展:趙姓在《百家姓》中排第一。說起姓趙的歷史人物,三國時期的名將趙云大家一定都聽說過,他還是我們河北正定人呢。趙云跟隨劉備近30年,四處征戰,常勝將軍的形象被廣為流傳。
出示課件24:
(3)學生跟讀:請你繼續跟老師讀。錢,花錢。孫,子孫。周,四周。王,王子。官,五官。
出示課件25:
3、學生討論:同學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這些字呢?我們一起交流一下吧。
預設1:上節課我們用過的“加一加”的方法?!白印奔由稀靶 笔恰皩O”,我們可以說子小孫。
預設2:還是孫悟空的孫。
預設3:還可以編一個字謎:一個小孩子。謎底是孫。
教師小結:“孫”可以用這些方法來識記。
出示課件26:
預設4:除了“加一加”的方法,我們還經常用到“減一減”的方法。
識記“氏”:“紙”減去絞絲旁就是“氏”。
出示課件27:
預設5:我們可以用比較字形的方法。
(1)識記“趙”:看“趙”這個字和我們學過的起床的“起”字長得很像。把“己”換成撇點就是“趙”。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偏旁叫走字旁。
出示課件28:
(2)識記“周”:再看“周”字,“周”和我們學過的用心的“用”字長得很像,把“用”里面的橫橫豎,換成土和口就是“周”字了。
出示課件29:
(3)識記“官”:“官”和我們學過的漢字的“字”長得很像,把下面的“子”換成一豎和兩個口就是“官”。同學們,原來用比較字形的方法能記住這么多字呢。
出示課件30:
6、教師提問:你還有其他方法嗎?
預設:我還知道借助圖片的方法。
識記“錢”:接下來我們看“錢”字。古代的錢很多都是用金屬做的,我們現在用的硬幣也是金屬做的?!板X”的偏旁是金字旁,金字旁的字大都與金屬有關。
出示課件31:
7、提出要求:同學們,看。這些生字寶寶跑回課文里去了,你還會讀嗎?
(1)學生自由讀。
(2)教師指名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對多種識記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字形字義的整體識記。)。
三、了解介紹姓氏的方法。
1、介紹單姓、復姓:接下來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些姓氏,看看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對,有的姓氏是一個字,有的姓氏是兩個字。中國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個字,我們叫做單姓,也有兩個字的,比如諸葛、東方、上官、歐陽,這樣的姓叫復姓。同學們真了不起,認識了這么多姓氏。
出示課件32:
2、學習介紹姓氏的方法:那學了這篇課文,你都知道了哪些介紹姓氏的方法呢?
預設:“加一加”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介紹。
教師提問:你能不能舉個例子?
預設:李,木子李;張,弓長張;胡,古月胡;吳,口天吳;孫,子小孫。
教師追問:還有哪些姓氏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紹呢?
預設:呂,雙口呂。
出示課件33:
教師提問:你還知道了哪些介紹姓氏的方法呢?
預設:“說偏旁”的方法。
教師小結: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還可以用“說偏旁”的方法?!靶臁钡钠允请p人旁,我們可以說雙人徐。“許”的偏旁是言字旁,我們就說言午許。像這樣“說偏旁”的方法還有劉,立刀劉。
出示課件34:
教師提問:還有什么好方法嗎?
預設:組詞的方法。
出示課件35:
3、小游戲:接下來,我們一起玩個小游戲吧?!皩O”我們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這樣介紹:你姓什么?我姓(孫)。什么(孫)?(子小孫)。我們也可以用組詞的方法這樣介紹:你姓什么?我姓(孫)。什么(孫)?(子孫的孫)。
出示課件36:
提出要求:相信,你一定學會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和同桌一起玩一玩吧。(介紹錢、周、方、林)。
出示課件37:
4、回顧課文:剛才的游戲有趣嗎?這次老師把拼音去掉,再試著讀一讀全文吧。
出示課件38:
(設計意圖:第二小節中出現的復姓,學生會有疑問,因此需要引導學生進行了解。通過做游戲的方式鞏固介紹姓氏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指導書寫,掌握筆順。
1、識記“國”:課文我們會讀啦,接下來我們來學習生字。我們先看“國”這個字。
出示課件39:
(1)教師講解:“國”是全包圍結構,它的偏旁是國字框。書寫順序是先外后內再封口,注意方框要寫得方正,上下寬度要相等。玉的豎寫在豎中線上,中間一橫寫在橫中線上。
(2)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組什么詞呢?
預設:國王、中國、全國。
(3)教師范寫:國。學生書空并進行練寫。
2、識記“王”:再來看“王”這個字。
出示課件40:
(1)教師講解:“王”是獨體字。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橫寫在橫中線上,豎在豎中線上,三橫之間的距離要相等,最后一橫最長。
(2)教師范寫:王。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本上進行練寫三遍。
(3)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組什么詞呢?
預設:王子、大王、國王。
3、識記“方”:最后看“方”。
出示課件41:
(1)教師講解:“方”是獨體字,書寫時要注意,點寫在豎中線上。橫折鉤要注意筆勢的變化,起筆在中心點上,橫要短,微微向右下方傾斜,鉤要在豎中線上收筆。最后一筆的撇要舒展。
(2)教師范寫:方。學生書空并在田字格本上進行練寫三遍。
(3)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組什么詞呢?
預設:方正、四方、東方。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課本觀察、集中講解、教師示范、自由練寫等方法指導學生書寫,并針對關鍵筆畫進行了反復強調,使學生準確掌握每一個漢字的書寫,為后續的`書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根據提示,背誦課文。
1、提出要求:同學們,今天我們在姓氏王國里學到了很多知識。下面我們就試著背一背第二小節吧。請你根據提示試著背誦。
出示課件42:
2、改變形式:看看你背得對嗎?再這樣試一試吧。
出示課件43:
3、改變形式:你背對了嗎?加上第一小節,試著背一背全文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背得越來越好。
出示課件44:
(設計意圖:根據不同提示,背誦課文。通過不同的填空形式,提高了趣味性,解決了背誦任務。)。
六、布置作業,播放音樂。
1、作業。
(1)背誦全文。
(2)了解自己姓氏的故事。
2、結束:最后讓我們伴著《百家姓》的歌曲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吧。
出示課件45:
(設計意圖:通過課文的學習和聯系實際,對姓氏有所了解,產生興趣。)。
七、板書設計。
2姓氏歌。
國王方。
教學反思:
本課是根據傳統蒙學讀物《百家姓》編寫成的韻語識字,將一些常用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兒歌之中。要求教師教學時借助介紹姓氏達到識字的目的,同時鼓勵學生運用于生活實踐中。在教學中,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合作讀,生生問答,填空等富有趣味的形式進行朗讀,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活動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姓氏產生了興趣。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二
1、趣味誦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課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生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三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等十二個生字,會寫田字格里的“姓、什、么、雙、國、王、方”等七個生字。
2.誦讀《姓氏歌》,了解中國人的姓氏文化。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生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請你自豪地告訴大家,你姓什么。(抽多個學生回答。)。
師:在我們這個小小的班級里,就有姓王的、姓李的、姓劉的……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姓呢?
師:我們的姓是從祖輩傳下來的。中國人的姓有幾千種。有些研究中國姓氏的專家把常見的姓氏列了一個表,叫《中華百家姓》,讀起來順口,便于記憶,就像一首歌謠。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改編的一小部分。(教師板書:《姓氏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邊聽邊思考你聽到了哪些姓?
2、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同時用曲線在文中標出生字詞。
(2)同桌交流,再讀課文,借助拼音掃除字詞障礙。(自讀、小組讀、分段讀)。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檢查生字的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指名讀。
(2)開火車讀,小組競賽讀,評出最佳認字小組。
2、寫字。
(1)出示我會寫的7個生字:“姓、什、么、雙、國、王、方”,指名認讀、領讀。
(2)教師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文詳解。
1、集體齊讀《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
陳褚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
華金魏陶姜……。
哪位同學還可以說出更多的百家姓?
2、交流姓氏故事。
(1、同桌商量、準備交流2、老師引入故事話題)。
教師講張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遠的過去,皇帝的第五個兒子的兒子揮很聰明,喜好狩獵,發明了弓箭,被任命為弓正,賜姓張;此外,晉國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也稱為張氏。張姓氏的名人有:西漢大臣張良;東漢科學家張衡、書法家張芝和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偉大作品;還有現代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等。
由其他學生講述其他姓氏的故事。
3、游戲活動。
(1)出示課件,讓學生讀一讀(邊拍手邊讀《姓氏歌》)。
(2)介紹自己知道的姓氏,同學評一評,誰介紹的好。
(3)活動總結:同學們,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學到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大家一起來說:不管我們姓什么,我們都是中國人!
五、總結全文。
學了這一課,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識字2姓氏歌。
趙錢孫李……。
百家姓熱愛祖國傳統文化。
李、張、胡、徐、許。
課后反思:
《姓氏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姓氏每個人都有,都不陌生,所以一開始介紹百家姓,孩子不陌生,但是說出大量的姓,對孩子來說可能一時說不完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百家姓的認識,對姓氏歌的學習,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并且產生了熱愛之情。。
本堂課自我感覺還不錯,我認為主要是內容吸引孩子,孩子的興趣就被激起,有了興趣后孩子們會跟著你走,迫不及待想學習后面的。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愿意學了,這是教學中最最基礎的。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此,你要想辦法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墒沁@一點我還欠缺著呢!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四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初步了解中國姓氏。能照樣子做問答游戲,了解班里同學的姓氏。
4、初步了解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
1、能正確認讀12個生字,正確認讀新詞語,會寫7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照樣子做問答游戲,
生字詞卡片,課件。
1、問:誰會背誦《百家姓》?
2、談話:你姓什么?請你寫一寫。
3、板書課題,指導認讀、書寫"姓",辨析:姓、性。
1、自由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檢查:帶音節生字。
3、檢查:去掉音節生字,交流識字方法,著重是合一合方法。
師生對答,如:木子李,口天吳等。
4、辨析:王、玉、主。
5、指導寫字:王。
1、指名逐句朗讀,要求:讀通順。
2、采用多種形式練習朗讀,要求讀流利。
3、教師范讀,圈出課文中的姓氏。認讀。
4、交流:班里的同學都有哪些姓氏?練習句式說話:
我知道班里的同學有的姓(),有的姓(),還有的姓()。
5、師生問答方式朗讀課文,交流:你發現了什么?
相機講解:單姓,復姓。并再舉幾個例子。
1、認讀:方。組詞,造句。
2、辨析:方、萬、放。
3、指導書寫:方。
五、布置作業。
找一找自己的親人、朋友都是什么姓氏。
教學活動。
1、認讀生字詞語。
2、朗讀課文。
1、朗讀課文前兩行: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問:你發現什么?
仿照例子說話。
2、出示三四兩行:他姓什么?他姓張。什么張?弓長張。
同法練習。
3、小結:介紹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1、采用多種方式練習朗讀。
2、熟讀成誦。
1、認讀:什、么、雙、國。
2、寫字指導。
1、和家人做有關姓氏的問答游戲。
2、誦讀《百家姓》。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五
多方式朗讀《姓氏歌》,熟讀成誦,了解漢字的結構,知道中國的姓氏有5662個,懂得單姓和復姓。
通過姓氏結構的講解,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了解中國人的傳統姓氏文化。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教師提問學生的姓氏,教師自我介紹自己的姓氏,讓學生明白單姓,再介紹一個復姓,比如諸葛亮,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復姓。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姓氏歌,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教師引導:“姓”是后鼻音,“氏”是整體認讀音節,并與“低”加以區分。
1、教師范寫講解生字:注意結構,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學生自主描紅、仿寫,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姓氏,區分了它們的字形結構,還學習了寫生字、組詞。課下,請同學們繼續了解自己的家人都姓什么?我們下節課一起來分享。
教師:我們中國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經編過一本書,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見的姓氏,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姓氏歌。教師板書課題。
根據學生的朗讀,教師強調:“趙、周”是翹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畫出: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諸葛、東方、上官、歐陽。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是如何記住這些字形的,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并滲透一定的識字方法。如:“趙、錢、孫”都可以用第一小節的漢字組合法來識記;“周”是半包圍結構,里面是“土”加“口”;“王”是獨體字結構,“三”字中間加一豎。
教師范寫講解:“國”是全包圍結構,筆順規則是先外后內再封口;“方”字的筆順中,第三筆是橫折鉤,略呈仰勢。學生觀察書空。
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學習復姓和單姓:中國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個字,也有兩個字的,如:東方、歐陽、上官、諸葛等,這樣的姓叫復姓。
學生再次朗讀并背誦第二小節:學生邊朗讀邊通過拍手讀書,感受其中的節奏,練習背誦。
教師:古人也把常見的姓氏編成《百家姓》這一本書。都是常用的姓氏,這本書原來收集姓氏411個,后來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有444個,復姓有60個,《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來排序的。據最新的資料統計,“王李張劉”這四個姓氏的人最多。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六
1、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12個生字;認識弓字旁、金字旁。
3、會寫“姓、什、么、雙、國、王、方”7個生字,知道筆畫順序,會組詞。
1、自己先讀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拼音。
2、老師教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3、說一說班上的同學還有哪些姓氏?
4、做課本上的問答游戲。
1、板書詞語:“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古月胡、上官、雙方、國王、什么”。(加粗字體是書本上要求必須認識的字)。
2、老師教讀,請學生上臺來教讀。
3、老師隨機抽取幾個字指一指,認識會讀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出來??凑l反應最快。
4、根據筆順歌自己想一想筆畫順序是怎樣的?請四個同學上臺來,把“姓、什、么、雙、方、國、王”七個字的筆順寫在黑板上,其余同學就在書本上,把這四個字按照筆順寫在田字格中。
(筆順歌: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里再封口。)。
5、說一說“張”“錢”“徐”“國”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雙人旁、國字框。
6、把黑板上的詞語一起來讀一遍,會讀了的就擦掉,較難的詞語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讀兩遍。
7、全班一起齊讀課文。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木子——()弓長——()古月——()。
口天——()子小——()言午——()。
2、根據筆畫順序,寫出下列字的筆順。
姓:,共()畫;。
什:,共()畫;國:,共()畫;方:,共()畫;。
3、將下列字與正確的拼音連起來。
gushiwuxingguanqianzhao。
姓氏古吳趙錢官。
4、給下列字注音。
()()()()()。
張周官王姓。
5、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1、用下列字組詞,再用組的詞造一個句子:姓、什、國、雙、方。
2、背誦課文。
3、練習冊。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七
《姓氏歌》是一篇有關姓氏的兒歌,第一節通過問答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一些常見姓氏的寫法,第二節列舉了一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段,《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的基本理念就是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理念,我在教學《姓氏歌》時,就特別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
齊讀第一節時,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戲的方式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每個孩子都高興得不得了,不認識的字就主動讀拼音,很快就認識了所有的生字。識字時,我讓學生用拆一拆的方法記住生字,如:張=弓+長,李=木+子,吳=口+天,許=言+午。倒過來就是加一加的識字方法。
課上還進行編輯識記:子+小=孫,調動孩子編記自己姓氏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間編,小組內編,讓其他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姓。孩子們七嘴八舌不停地編,不亦樂乎,從而達到了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認識掌握更多的漢字的目的,并注重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八
教學內容:
1、誦讀《姓氏歌》,了解中國人的`傳統姓氏文化。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通過誦讀《姓氏歌》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部首“弓、钅”。
3、通順、流利、有節奏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正確、規范姓氏讀法。
2、了解姓氏。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作。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兒歌第一小節中的6個生字,書寫“姓,什、么、雙”4個漢字。了解常見的姓氏,區分讀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寫法。
2、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第一小節并練習背誦。
3、結合學生自身的姓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重點:
朗讀韻文,結合句子認識姓氏,并正確書寫漢字。
教學難點:
在生活中認識姓氏。
教學準備:
了解周圍人的姓氏。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結合學生姓氏,談話導入。
1、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姓名卡片,說說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為兩個部分,姓和名,通常情況下,名字中的第一個字就是姓。(相機指導生字“姓”的書寫:左右結構,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時,第三筆橫畫改為提畫,不能出頭。)。
3、板書課題:姓氏歌,指名學生朗讀,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體認讀音節,并與“低”加以區分。
二、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自主朗讀課文第一小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句,相機出示詞語卡片“什么”、“李”,指名學生認讀,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讀輕聲;“李”是邊音,相機交流“李”的識記方法:上下結構,木加子。
(2)指名學生朗讀第三、四句,出示詞語卡片“張”,強調“張”是翹舌音,交流識字方法:弓加長,張。
(3)指名學生朗讀第五句,出示詞語卡片“古”“吳”“雙”,指名學生認讀,交流識字方法,師給予鼓勵和指導。
3、再讀第一小節,鞏固識字。
(1)學生再次自由朗讀第一小節,將這一小節中出現的姓氏用筆圈出來,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小節,匯報出現的姓氏,教師相機板書:李、張、胡、吳、徐、許。
(3)引導學生觀察字形,說說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4)重點區別“胡”和“吳”、“徐”和“許”。
學生交流匯報,教師適當小結:可以通過字形的不同組合來加以區分。
學生再次朗讀:“古月胡,口天吳,雙人徐,言午許?!?/p>
4、游戲鞏固。
摘蘋果送朋友:將六個姓氏卡片剪成蘋果狀,貼在黑板上,指名學生上黑板摘蘋果,蘋果反面寫的是什么姓氏,讀出來,送給班級姓該姓氏的同學。
5、練習熟讀并背誦。
(1)學生再次練習朗讀第一小節。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同位一問一答讀,拍手讀,男女生對讀,全班齊讀。
(3)指名學生背誦,全班齊背。
三、書寫指導。
1、出示第一小節要求會寫的字:什、么、雙,指名學生認讀,口頭組詞。
2、學生自主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教師給予鼓勵和指導。
3、師范寫講解:“什”左右結構,要寫得左窄右寬;“雙”左右相同,左邊略小,又字的捺畫變成點畫。生觀察書空。
4、學生自主描紅、仿寫,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正確的寫字姿勢。
5、交流反饋,評議提高。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九
1、誦讀《姓氏歌》,了解中國人的傳統姓氏文化。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通過誦讀《姓氏歌》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部首“弓、钅”。
3、通順、流利、有節奏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正確、規范姓氏讀法。
2、了解姓氏。
教學準備、資料百家姓資料、ppt。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1、誦讀《姓氏歌》,了解中國人的傳統姓氏文化。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2、通過誦讀《姓氏歌》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部首“弓、钅”。
3、通順、流利、有節奏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正確、規范姓氏讀法。
2、了解姓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設計與步驟各環節目標。
一、啟發談話,導入活動。
二、誦讀匯報。
三、交流姓氏故事。
四、游戲活動。
學生討論交流。
(出示課件:告訴學生,我國的經典詩文有《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等。
(出示《百家姓》課件。)。
1、集體齊讀《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馮陳褚衛蔣沈韓楊。
朱秦尤許何呂施張。
孔曹嚴華金魏陶姜。
……。
有多少同學愿意參與都可以,能說多少說多少。
提示:誰知道中國姓氏的來歷呢?其實每一個姓氏背后都有一個傳說。
誰愿意告訴大家,你知道哪一個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準備交流。
2、老師引入故事話題。
1)教師講張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遠的過去,皇帝的第五個兒子的兒子揮很聰明,喜好狩獵,發明了弓箭,被任命為弓正,賜姓張;此外,晉國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也稱為張氏。
張姓氏的名人有:西漢大臣張良;東漢科學家張衡、書法家張芝和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偉大作品;還有現代國民黨愛國將領張學良等。
1、出示課件,讓學生讀一讀(邊拍手邊讀《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張。什么張?弓長張。
古月胡,口天吳。雙人徐,言午許。
中國姓氏有很多,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諸葛、東方,
上官、歐陽......
2、介紹自己知道的姓氏。
2)開火車,來介紹。
3)同學評一評,誰介紹的好。
4)同學之間交流一下自己知道的有關中國姓氏的一些趣事。
4、觀看有關中國《百家姓》的表演唱視頻。
5、活動總結:同學們,中國的古代傳統文化,流傳至今。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課外閱讀中,學到更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
6、結束語:
大家一起來說:不管我們姓什么,我們都是中國人!
第2課時。
1、通過誦讀《姓氏歌》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部首“弓、钅”。
2、有節奏、熟練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采用多種方法誦讀《姓氏歌》,正確、規范姓氏讀法。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設計與步驟。
一、聽課文復舊導入。
二、出示字卡、識字認字。
三、布置作業。
1、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畫出要求認識的生字,自由練讀。
2、指名朗讀句子,注意停頓。
3、播音樂,加動作,自由輕聲讀課文。
4、按順序出示詞語卡片,讀生字、組詞,齊讀課文。
5、指導書寫生字。
(1)指名朗讀,正音。
(2)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識記生字。
(3)多媒體出示田字格生字“姓、什、雙”
學生觀察思考:這三個字是什么結構?(左右結構)。
比較其書寫特點。
教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
(5)出示“國”,回顧結構、部首并組詞。
6、有感情、節奏地朗誦課文。
7、完成課后練習。
讀讀:自由朗讀、同桌互讀、正音糾錯。
做游戲:師生互動,說姓氏。
例:你姓什么?我姓張。什么張,弓長張。
介紹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方法。
說說你還知道什么姓?
背背:自由練背,積累詞語。
抄寫課后讀讀記記的詞語。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十
中國姓氏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出現于商周時期。根據史書記載,姓氏的由來有三種:以祖先的名字或身份地位作為姓氏;以對人物或物品的稱呼作為姓氏;或者以特定符號作為姓氏。一個家族的姓氏通常由祖先所取,代代相傳。中國姓氏的數量眾多,而且有著各自獨特的文化和傳統。
第二段:我姓田,了解自己的姓氏傳承。
我是一個姓田的小學生,我對自己的姓氏很感興趣。在學校的歷史課上,老師曾經講過“姓氏”,我認真地聽了后,對姓氏起源、發展和變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還在家里向爺爺、奶奶詢問自己家族的一些傳統習俗,了解家族歷史的淵源,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姓氏文化。
第三段:不同姓氏的文化特點和地區分布。
在中國,姓氏多種多樣,每個姓氏都有著不同的文化特點和地區分布。例如,姓王的人較為集中于北方;姓李的人則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是中國最常見的姓氏之一;而姓郭的人,則主要分布于河南、山東、河北等地。每個姓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地域文化背景,這也是中國姓氏的獨特魅力所在。
第四段:姓氏的文化價值與傳承。
中國姓氏的文化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姓氏是一個家族、一個民族的代表。通過了解和傳承姓氏文化,人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家族的歷史淵源,增強自己的文化自信,并且有助于弘揚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姓氏文化也是一種無形的財富,需要得到傳承和保護。
第五段:保護和傳承姓氏文化的重要性。
保護和傳承姓氏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積極關注與自己姓氏相關的歷史文化,了解家族傳承和習俗;同時,也可以通過組織、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促進姓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還可以加強與家族成員之間的交流合作,增強家族凝聚力,傳承姓氏文化的同時也傳承這種深厚的家族感情。
總結:
中國姓氏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點,每一個姓氏都有著其地域和歷史背景。通過了解和傳承姓氏文化,我們不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家族的歷史淵源,增強文化自信,同時也能夠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保護和發展中國姓氏文化的獨特魅力。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值得我們積極行動起來。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十一
《姓氏歌》是一篇有關姓氏的兒歌,第一節通過問答的方式,它告訴了我們一些常見姓氏的寫法,第二節列舉了一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
由于小學低年級段,《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的基本理念就是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理念,我在教學《姓氏歌》時,就特別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
因此,教學本課時,誦讀兒歌,我讓學生齊讀第一節時,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戲的方式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各個孩子都高興的不得了,不認識的字就主動讀拼音,很快就認識了所有的生字。識字時,我讓學生用拆一拆的方法記住生字,如:張=弓+長,李=木+子,吳=口+天,許=言+午。倒過來就是加一加的識字方法。
我還用我的姓氏進行編輯識記:子+小=孫,調動孩子編記自己姓氏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間編,小組內編,讓其他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姓。孩子們各個活躍的七嘴八舌不停地編,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說的不亦樂乎,從而達到了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認識掌握更多的漢字的目的,并注重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
1.趣味誦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課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生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姓氏歌》為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識字部分第二課內容,本課教學目標為:
1、正確朗讀課文并背誦全文;
3、會寫“姓、什、么、雙、國、王、方”七個生字,知道筆畫順序、會組詞。
本課以《百家姓》兒歌拉開帷幕,通過百家姓出示了一部分讀音相近或者形似的姓氏,通過難區分的姓氏引出本課課題——《姓氏歌》。通過學生自己讀課文以及互讀,整體感知課文,學生能夠較通順通讀全文,部分學生可以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引領學生細致領會全文,重點講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導學生認識李字的結構,并能找到其中分出的兩部分“木”和“子”,通過“李”字,學生能自己分解“張”字,通過學生的反饋,引導學生認識新部首弓字旁,并通過課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導學生記住弓字的形狀,再通過筆順展示,引導學生認識弓字旁的書寫方法。再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認識“胡”、“吳”、“徐”、“許”幾個字,引導學生自己對生僻字進行拆分,根據結構或者偏旁記憶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對單姓和復姓的認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諸葛”、“歐陽”等復姓。此后,對開篇出示的難區分字加以講解,學生通過同桌互助或者小組講解的形式能快速認識難區分的姓氏。下一個環節為指認生字環節,老師通過課件出示認讀生字,學生通過搶答、舉手回答等形式認讀生字,最后環節為課堂總結,并出示課下思考問題。
在本節課中,引導部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過難過多,沒有較好的聯系課文中出示的生字,導致課堂節奏過慢,沒有完成教學設計中應有的環節。在讀書部分,學生能分角色進行朗讀,但是讀的環節安排過快,沒有給學生充分認識和朗讀課文的時間,應該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讀,在講解“張”字時,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導能正確指引學生認識并書寫,但出示的詞語過難,學生認起來存在問題,特別是“張牙舞爪”這個詞語,沒有在課堂上更正學生出現的問題。在提示學生圈字時,沒有做出區分,導致認讀和書寫的生字沒有加以區分,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整堂課中,我用了較多的時間和語言組織課堂紀律,如果以表揚為主,會加快我課堂的步伐,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姓氏歌》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姓氏每個人都有,都不陌生,所以一開始介紹百家姓,孩子不陌生,但是說出大量的姓,對孩子來說可能一時說不完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對百家姓的認識,對姓氏歌的學習,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并且產生了熱愛之情。
本堂課自我感覺還不錯,我認為主要是內容吸引孩子,孩子的興趣就被激起,有了興趣后孩子們會跟著你走,迫不及待想學習后面的。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愿意學了,這是教學中最最基礎的。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此,你要想辦法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墒沁@一點我還欠缺著呢!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十二
1、 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體會打魚人的辛苦,激發學生探索大海、探索自然的積極興趣。
2、 學習并掌握本課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掌握新的筆畫“撇折”。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勤學好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一、自主學習: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 小朋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欣賞有關大海的圖片)
2、 喜歡大海嗎?那你們了解海水嗎?你知道它為什么是藍色的,你知道它為什么是咸的嗎?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海水》。
(二)、自學提綱
1、預習提示
1、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處理。
2、熟練朗讀課文,用“——”畫出向海水提問的句子。
3、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請到文中畫出來讀一讀。
(三)學生依據提綱自主學習。
二、自學檢測:
1、出示詞語,學生自己先認讀。
2、試一試把詞語回到課文,指名讀。
3、齊讀全文,在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
4、出示字寶寶,搶讀識字。
三、合作探究:
1、指讀課文,用“———”畫出作者向大海提出的問題。
指名回答,指導朗讀。
師示范讀,讀出疑問的語氣。
2、師問:“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請大家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3、為什么海水的懷里抱著天,海水就那么藍呢?
4、那么“漁人”是干什么的?,你們知道嗎?
5、師小結:捕魚人的汗水居然把一望無際的海水變成咸的!這讓你想到了什么?
6、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拓展訓練:
使用“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五、堂清檢測:
1、讀一讀
你好 笑著 回答 懷抱 流汗 因為 什么
2、用“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十三
中國姓氏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人們身份的象征,還代表著家族和親情的紐帶。我們一年級的同學們在學校的課程中也學習了一些姓氏知識。今天,我來分享一下我對于中國姓氏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姓氏的起源和歷史。
姓氏是人們的家族和血緣關系的象征,它源于我國古代的氏族制度。氏族是指以同姓為組成的一支支族群。在中國古代的社會里,氏族是相當重要的組織形式。古人認為,“身為漢族,不知道自己的姓氏,簡直堪稱癡傻”。因此,姓氏是一家人的標志,也是國家統一管理和統計人口的標準之一。
第二段:姓氏的意義。
各個姓氏之間都有著獨特的含義。例如,姓“王”的人,代表著皇室帝族的后代,具有極高的地位和榮耀。而姓“李”的人則被稱為“百家姓”之一,其意義是善于立木,有升高之意。這些各具特色的姓氏,不僅僅是它們的字形和讀音的組合,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人生價值觀的體現。
第三段:姓氏的演變和分類。
中國姓氏的演變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在古代的傳統社會中,姓氏是由父親傳給兒子的,因此,我們通常會發現姓氏會一直延續到后代子孫中。在生成過程中,姓氏還會不斷的演變和衍生,例如出現了諸如多音字、異讀字等變體。另外,中國姓氏主要分為單姓和復姓兩種。單姓只有一個字,例如“李”、“王”、“張”等,而復姓則由兩個字組成,例如“司馬”、“歐陽”、“夏侯”等。
第四段:姓氏的文化意義。
中國傳統的姓氏文化是一個相當豐富、深厚的文化系統,它不僅僅包含著姓氏來源、分類及變體等知識點,還關涉到家族和血緣傳承、人生命運和家族榮譽等方面。姓氏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種文化的傳承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后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第五段:學習姓氏的意義。
學習姓氏,不僅僅是為了了解自己的名字中所蘊含的文化深意,還代表著我們對自己家族歷史的尊重和傳承。同時,了解他人的姓氏也可以加深我們的人際交往,增進我們的人際關系。從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和角度來看待姓氏的文化體系,可以讓我們更加理解和感知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增強我們對祖國的熱愛和自豪感。
總結:
通過學習姓氏文化,我深刻地領悟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美和內涵豐富性。同時,也感受到了家族和血緣關系的深遠影響和意義,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我們應該珍視姓氏文化,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為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十四
《姓氏歌》是大靖大墩小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是陳金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課文原文姓氏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張。
什么張?弓長張。
古月胡,口天吳,
雙人徐,言午許。
趙、錢、孫、李,
周,吳、鄭、王,
諸葛、東方,
上官、歐陽。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姓、氏、李、張、古、吳、趙、錢、孫、周、王、官”12個生字;認識弓字旁、金字旁。
3、會寫“姓、什、么、雙、國、王、方”7個生字,知道筆畫順序,會組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己先讀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拼音。
2、老師教讀,男生讀、女生讀,全班齊讀。
3、說一說班上的同學還有哪些姓氏?
4、做課本上的問答游戲。
二、熟讀詞語、認識生字、會寫生字。
1、板書詞語:“姓氏、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古月胡、上官、雙方、國王、什么”。(加粗字體是書本上要求必須認識的字)。
2、老師教讀,請學生上臺來教讀。
3、老師隨機抽取幾個字指一指,認識會讀的同學站起來大聲讀出來??凑l反應最快。
4、根據筆順歌自己想一想筆畫順序是怎樣的?請四個同學上臺來,把“姓、什、么、雙、方、國、王”七個字的筆順寫在黑板上,其余同學就在書本上,把這四個字按照筆順寫在田字格中。
(筆順歌: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中間,后兩邊;先外后里再封口。)。
5、說一說“張”“錢”“徐”“國”都是什么偏旁呢?弓字旁、金字旁、雙人旁、國字框。
6、把黑板上的詞語一起來讀一遍,會讀了的就擦掉,較難的詞語就留在黑板上,可以多讀兩遍。
7、全班一起齊讀課文。
三、課堂練習。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木子――()弓長――()古月――()。
口天――()子小――()言午――()。
2、根據筆畫順序,寫出下列字的筆順。
姓:共()畫;
什:共()畫;
國:共()畫;
方:共()畫;
3、將下列字與正確的拼音連起來。
gushiwuxingguanqianzhao。
姓氏古吳趙錢官。
4、給下列字注音。
()()()()()。
張周官王姓。
5、齊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家庭作業。
1、用下列字組詞,再用組的詞造一個句子:姓、什、國、雙、方。
2、背誦課文。
3、練習冊。
姓氏歌教學設計一年級(通用15篇)篇十五
1、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表,會看鐘表上的半點時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掌握認識半點的方法,并會認半點時刻
引導學生發現認識半時的規律。
自備小鬧鐘一個,電腦課件一套,小動物的頭飾多個。
1、電腦出示一組整點時刻,讓學生認,并說一說,你是怎么認的(先同桌互說,然后指名說)
2、師:請認真觀察這些鐘面,你發現了什么?
(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出示鐘面:7時半、8時半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得出規律:鐘面上半時時,分針指著數字6,而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
出示二個鐘面上的表示的時刻,
3、認一認電腦出示圖片(即書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師:請你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干什么?
4、出示7時、7時半
(教師小結)
1、請你在你的鐘上面撥一個你最喜歡的半點時刻,并說一說你為什么最喜歡這個時刻?
2、準備幾把椅子,在椅子上掛出畫有整時半時的鐘面圖片,請幾位學生戴上標有相應時刻的頭飾,玩就各位的游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