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是富有鮮明個性和強烈感染力的文字,它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經典的優秀作文,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寫作上的一些思路和靈感。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一
走下公交車,我們就看見了博物館的外墻。博物館外邊是一條并不寬闊的“小馬路”,路上鋪著方形的小石塊,兩邊的樹全用齊腰高的石頭圍了起來,遠看像一只只盆景,路燈全是宮燈,整條馬路顯得干凈整潔。
走進博物館大門,看到博物館的建筑和我們的住房不一樣,粉墻黛瓦,屋面和墻體用深灰色石材做成,與白墻相配,漂亮極了!
參觀博物館要安檢,我帶了一個易拉罐飲料,誰知是不能帶進去的,所以我一下子把它喝完了,差點撐破了肚子。
進去以后,我們先去參觀楊明義的“百橋圖”。他畫的橋全是水墨畫。我們看到了蘇州的許許多多的橋梁,有大橋、小橋,平橋、拱橋,木橋、石橋。我還看到了我們甪直老家旁邊的東美橋和太平橋,畫得像極了。蘇州是水之鄉、橋之都。“小橋流水,人家枕河”是人們印象蘇州時用得最多的詞,楊明義無論走到世界哪個地方,始終都在家鄉的橋頭上進行創作,所以才有“百橋圖”。
我們還參觀了明清文人書齋雅物展、古代瓷器館、古代服飾館等,最后又參觀了“忠王府”。
轉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雖然有一點累,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二
星期六,爸爸帶我去參觀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我帶著無比好奇的心情來到了這里。它坐落在鄭州市鄭東新區,在大門口迎接我們的是栩栩如生不用伸手就能吃到樹葉的一個巨型恐龍模型,爸爸拿著身份證取了兩張門票,我就急不可待地跑了進去。
展廳里有地球廳、恐龍廳、生物演化廳等。我和爸爸先來到了地球廳,在地球廳里我知道了奧妙無垠的宇宙和地球許多知識。宇宙大約形成于150億年前,在經歷了億萬年的時間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天體——星系、銀河系、太陽系等,他們和宇宙空間共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星空世界。我們永遠也無法找到宇宙的盡頭在哪里。
恐龍廳是我最喜歡的展廳。這里展示的是大家都非常喜愛的史前恐龍,它們地霸主恐龍、空中霸主翼龍、海洋霸主魚龍等,我還看到了世界最大的一窩恐龍蛋化石,亞洲體腔最大、最重的恐龍,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中國唯一的結節龍。之后又參觀了生物演化廳、古象廳、礦產資源廳等。
雖然這次參觀的時間很短,可是我的收獲卻很多,不僅增長了知識還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同學們,有時間你們也可以來看看,我保證你也會喜歡的。
今天的第二節課,我們四年級前三個班去文化廣場參觀了博興縣博物館。
我們參觀的博物館內共有五個展館,第一個展館內陳列著線刻菩薩、武定五年碑、大業四年碑、線刻石獅……;第二個展館內陳列著地藏墓志、門砧、石財神、翁仲……;第三個展館內有象牙化石、陶馬、陶俑、瓦當等等;第四個展館內有書籍、工藝品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后一個展館陳列的是抗日戰爭以來的用過的武器、穿過的衣物等各種物品。
我們整個參觀的過程中,解說員都給我做了耐心、細致的講解,時間過的真快,我們很快就參觀完了博物館。我們戀戀不舍的走出了博物館,但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仿佛剛才完成了一個歷史的穿越,從悠久的歷史有來到了繁華的世界。通過這次學校組織的參觀,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們家鄉的歷史,更感受到家鄉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激發了我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勇氣。我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文物貨物文化遺產,使我們的文化和優良傳統一代代發揚下去,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雖然參觀的時間非常短暫,但是留給我思考和給我的力量是無限的,我會牢記歷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三
上周我參觀了徽商博物館,是大江晚報社組織的小記者活動,我特別興奮。
熱熱鬧鬧一行人剛進大門,就迎來一個“龐然大物”——鐵畫“鐵打丹青”,記錄的是徽商的創業過程,同時展現了我們蕪湖鐵畫的精美和莊重,我們一下子就被那凝重的氣氛感染而安靜下來,就像被點了穴一樣,情不自禁地親臨場景,渡進悠悠的歷史長河。我看見好像“屈原”的人物,他正在小舟上望江興嘆,在他旁邊,“皇上”正在和“妃子”嬉戲,一邊的大臣似乎有點煩躁地看著折子;一眨眼,我來到另一個朝代,這里的“皇帝”正在仔細地觀察地圖,一覽大局,看上去是個明智的君主;忽然間我們處在“五世同堂”的巨大橫匾之下,環顧四周,都是我們安徽的名人字畫,著實讓我們欣賞和驕傲了一把;接著我們來到一個大石雕門樓邊,那層層疊疊飛檐翹角的門頭,想必就是代表徽派建筑的獨特之處吧!一陣熱風,我們已然處于古徽州繁華的商業地,難怪如此熱鬧!這里是磨坊、茶莊、中藥鋪。
中藥鋪里有一個小女孩站在一個老人的身邊,眼神奇特地望著我。我看到老人那瘦削的面容,忍不住想掏兩文錢去買點中藥。我們路過一位書生的家,書生已然出門,書童正在向外張望。一回頭,只見織布機橫躺在一邊,這必定是織出布匹制出衣服的地方;剃頭匠挑著挑子四處吆喝著從我們身邊經過;一處大戶人家的祠堂里,子孫正拜謁祖先,盛況在目,聲聲不絕于耳……很多大戶人家里都刻著讀書處世的對聯,徽商重視讀書,對我的啟示十分深刻,原來做生意主要是做人,待人處世的學問離不開讀書學習,難怪徽商文化那樣久遠,那樣聞名!我仿佛明白了學習和做人、讀書以明理的真正含義!正在下定決心,要牢記這一刻的感悟,忽然眼前一亮,我們已經到了露天的“隨園”——一個不大卻有山石、雕刻、墻畫、水池和園藝,布局巧妙,幽靜雅致的小園子,跟這白墻灰瓦的徽派建筑渾然天成,令人感覺耳目清新,心神從喧鬧復又變得安靜。
悠悠歲月,悠悠古樂,心頭伴隨著琴音,我們通過石雕、木雕和磚雕這“三雕”刻畫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場景,穿越了一次縱橫四百年的徽商之行,獲得一種奇特的體驗,那就如一滴濃墨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游行,寧靜,淡雅,深刻,我不知不覺地拍了許多照片,直到電池告急還舍不得離開。真是一次有意義的徽商文化之旅啊!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四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我們宿遷晚報小記者要到來安小學農耕博物館參觀了,我們心里非常激動,一路上,我們難抑心中的喜悅,對即將看到的博物館充滿期待。
啊,終于到了,進入學校大門,撲入眼簾的是一條筆直的大道,大道兩旁栽著郁郁蔥蔥的樹木,兩側的墻上掛著許多標語牌,記錄了很多新創作的詩歌。劉老師熱情地給我們當起了向導,我們首先來到室外體驗區。我看到了幾個圓圓的大家伙,劉老師說,這是石碾子,拴在牛的后面,是用來碾壓糧食的,如果真的是這樣,那該多麻煩呀!
接著我們來到展廳的前面,老師指著許多磨盤給我們介紹,這是一條由磨盤鋪成的路,扶著石磙墻,踩著磨盤路,走進展廳,我真正體會到了農耕社會人們生活的艱辛。
博物館有三個展廳,分別是農耕器具展示廳、衣食住行展示廳和教育發展展示廳。在這里我看到許多農用工具,有木犁、木耙、鐵鍬,這些農具看起來都很笨重,用這些工具干活,不知要花多大力氣,以前農民太辛苦了。
進入第二展廳,有一把刀吸引了我,刀很大,很顯眼。老師說:“這是鍘刀,有兩部分組成,一塊中間挖槽的長方形木料,一把帶有短柄的生鐵刀。這是做什么用的呢?原來是人們用來切斷草莖的、切碎飼料的,這和現在的碎草機比起來,那可差遠了。我還看到了很多圖片,照片上不知是什么地方,仔細聽老師一介紹,原來是我們家鄉——泗陽,我很驚訝,那低矮的房屋是泗陽嗎?那泥濘的道路是泗陽嗎?和我們現在的家鄉相比,真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第三展廳的東西我最喜歡,我看到了很多舊課本、舊文具、舊課桌,最特殊的就是學生書包了,有的是竹子做成的書包,有的是用黃黃的布做成一個有蓋的書包,有的是用五顏六色的花布拼在一起的書包,還有皮書包,種類真不少,姚老師說她小的時候也用這種書包。我看也挺漂亮的。
正當我看得出神時,老師叫我們集合了,我依依不舍走出展廳,我的父母、爺爺奶奶生活在那個時代,一定吃了很多苦,今天我們擁有的太多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五
今天五一國際勞動節。風和日麗的早上,大家四(6)班家長委員會的父母們和克拉瑪依市礦史博物館的工作員機構大家全體同學參觀考察了克拉瑪依市博物館。
進館后,一位技術專業的解說員大姐在一進門處的服務廳內對克拉瑪依市博物館向大家干了個簡易的詳細介紹:克拉瑪依市博物館又叫礦史展覽館,坐落于市區準噶爾路21號,西接黑油山生態公園,它修建于1982年,場館有兩個廳,他們是前言廳和英模廳。現有四個館,各自展現的是大家油城的發展趨勢歷史時間,有主要表現五十年代的“艱苦奮斗館”,有主要表現六十年代“不畏艱難館”,有展現七十年代“奪油大會戰館”和八十年代“改革創新輝煌館”。全部博物館一共展覽了歷史照片300多副,商品130多份。
大姐帶大家一一參觀考察了四個館,用生動的語言敘述了我們這座城市的發展趨勢。最令我震撼人心的是體現五十年代的“艱苦奮斗館”。這兒個人收藏了的一套初期石油工人常用的鉆探專用工具和很多早已經歷很多年的衣服用具,也有一些和異地家人聯絡的變黃的信件。聽了大姐的敘述,我好像看到了從五湖四海來的石油工人,當她們發覺了黑油山的“金子”,她們激動不已。不管春夏季還是秋冬季,她們不畏風霜雨雪,迎戰在戈壁沙漠中,用“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上還要抖三抖”的豪情壯志,總算在1955年10月29日搞出的一號油氣井噴出來了灰黑色的“金子”!此后,克拉瑪依這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創立后的第一個大油氣田問世了。歷經幾輩的勤奮,美麗的家鄉變成世界聞名的原油之地。這是我的長輩,也有父母三代石油人的艱苦奮斗精神、不畏艱難的拼搏,才換得了克拉瑪依“荒漠佳人”、“塞上江南”的頭銜。
在諸多材料中,交給我印像深刻的是“奪油大會戰館”里一組克拉瑪依引水渠工程項目的歷史資料,要我從這當中掌握到是水給克拉瑪依產生了極大的轉變。可以說克拉瑪依河是大家城市的母親河。尤其是九龍潭旅游景區,它由高約8米的人力飛瀑、飛瀑下的巨潭和周邊大規模的園林綠化防護林帶、草地構成,這兒的獨特園林景觀使它得到了我國4a級旅游景區的美譽,吸引住了中國各省的諸多游人。
根據此次參觀考察,不但要我掌握來到克拉瑪依的發展趨勢歷史時間,體會來到石油工人舍生忘死的奮斗精神,更文化教育了我要學習老一輩石油人艱苦奮斗精神、任勞任怨的精神實質,在將來的日常生活一定要保證避免浪費電力能源和水源,為故鄉基本建設貢獻力量。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六
它是中國貨幣史上唯一統一的時代。它的圖案充分表現了經過多年的戰爭,剛要建立起的新中國,萬物復蘇的景象!也體現了全國人民煥發出對建設新中國的.高度熱情!
現如今,已經發行到第五套人民幣了。人民幣的誕生,翻開了中華貨幣嶄新的一頁!
三月五日學校組織教師參觀三峽博物館.它位于市區人民大禮堂的正對面一座灰色的大樓與人民大禮堂相對屹立.當我們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廉的是一幅巨大的瞿塘峽風景畫.長江就從兩岸山巒中穿過.峽口很窄從遠處望去好象要闖山的感覺.當看到這個畫面時我不覺想起古詩中的一句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好象自己淘醉在三峽的美景中.再往前走是一幅纖夫拉船的塑雕像.解放初長江兩岸經常看見纖夫頭上裹著白布巾打著赤膊和赤腳,弓彎著身軀將纖繩扛在肩上吃力的向前拉著,把上水船拉著走.他們就是這樣常年累月的拉著,維持最低生活.當時交通極不方便,兩岸農民全靠一雙腳走,運輸東西靠肩扛.他們祖祖輩輩就生活在山區,買油鹽沒錢背東西到集上去換.聽說在偏僻的山里穿衣都困難,幾人合穿一件衣服,誰出門誰就穿.真是太原始了,太窮了.同是中華民族的兒女,他們為何受生活的煎熬啊!與富裕地區比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這不合理的現象非改不可.
改革開放后,三峽地區要建大型水庫,現代化發電站,由于三峽水庫的建設提高了水位淹沒許多縣區和名勝古跡,于是被淹沒地區就要移民,有的移到浙江,上海,廣東等郊區.大部分就近安置遷新址,修新縣城,修新居點.連名勝古跡也整體遷移如白帝城,張飛廟原貌修復.在新區修公路,建學校,醫院,廣播,電視,電話,電燈進村庫區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庫區的水,電北調支援建設.三峽工程還沒完成.幾年后將會出現展新的面貌.庫區人民將和全國人民一道走向繁榮富強的幸福大道.庫區新貌也是改革開放的碩果.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七
今天是11月16日,我們穿著干凈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艷的紅領巾,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學校小記者團參觀了東平縣博物館!去的同學很多,心情都無比的激動。
走進博物館我就被奇形怪狀的展物吸引了,有古代的錢幣,寶劍和各種青銅器,還有野人在原始時代生活的樣子,很逼真!老師說他們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幸福的生活,真的很了不起啊。
我今天很開心,在博物館收獲了很多知識,我要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回家講給妹妹聽!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八
今天我參觀了被譽為“書法藝術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它是由孔廟、碑林和石刻藝術館組成的專題性博物館。肅穆莊嚴的西安孔廟和令人嘆為觀止的石刻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來到碑林,我猶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過一間間藏室,仰望著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暢游在歷史的長河中。從秦篆漢隸到魏碑,唐宋明清諸多大書法家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真跡,里面有我們所熟知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樣的大師。但是最令我震撼的還是中國古代書法家—顏真卿。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顏真卿是怎么練成的一手好字,在他小時候,顏真卿家境并不富裕,是在沒辦法他就用碗當做硯,一只刷子當做毛筆,碗里的黃泥漿就是墨,墻壁就是紙。等到墻上被他寫滿字的時候,就用清水把字沖掉,然后又重新寫起來。日復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讓他練就了一手好字。所以在他年輕時,他的書法就已經赫赫有名了,而老年那就更是一位書法家了。
石碑上的漢字告訴我,古人顏真卿用最軟的筆寫出了最硬的字,頂天立地、落落大方,、我一定要像他一樣練一手好字。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九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云。我有幸參加了騰沖市組織的“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植物園博物館的展覽。
參觀結束后,那面設計巧妙的生物循環墻一直在我腦海里浮現。它呈拱形,上面是一個一個的熱熔膠方塊,里面包裹著一個個植物、昆蟲標本。這些標本都是按一個昆蟲標本、一個植物標本的順序依次排列的,而這種排列方法象征的`正是生物鏈中任何生物都缺一不可,互相依賴,互相生存,它們構成了完美的生物鏈。
的確,生物鏈是自然界中生物循環的最高法則,是不可以被破壞的。爸爸看看不遠處的青海湖,觸景生情,又給我講了一件他親身經歷的事:他從小生活在隴川江畔,江里有一種非常好吃的魚——癩鼻子。因為它非常美味,所以人們就天天去捉,甚至有人還拿著炸藥去炸魚,由于人們無節制的捕撈,現在這種魚幾乎看不到了。實在令人惋惜啊!
萬物有靈。前不久,我在新聞上還看到一盜獵團伙,為了牟取暴利,在高黎貢山上盜獵珍稀動物,被森林警察抓個現行,曝出來的死亡動物不計其數,現場極其血腥,這讓我對他們極其憎惡。
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和各種物種構成了這個美好的世界,如果缺少了其中之一,都是一種美的缺陷,是不完整的世界。同學們,為了地球母親的安全,人類的前途,行動起來,一起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同守住我們的家園!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十
領完門票,我們一行人跟隨講解員參觀了一樓的展廳,讓我對寧波幫有了基本的了解:寧波幫誕生于唐宋,歷經明清的考驗,民國的洗禮,一直發展到今天,不僅因為命運的眷戀,更因為寧波幫人士不居人后的開拓精神,那份"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豪情。寧波幫人士憑借經商致富,"誠信務實"是對他們真實的寫照,也是寧波幫在眾多商幫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更令我欽佩的是,無論老一輩還是新一輩的寧波幫人士,總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一顆顆火熱的赤子之心,為祖國的騰飛默默的做著貢獻。
沿著展廳而上來到二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艘艘精致華美的船模,整個房間,柜子里陳列的,墻上畫著的,幻燈片上放映著的都是船只,不同造型的,不同時代的,不同用途的,突然想起航運業是寧波幫的主要經營業務,不由得再次看了一下那些精美的船模,這普普通通的船只,竟然將小小的"寧波港"托舉為震驚世界的"航運帝國".由衷的佩服寧波幫人士因地制宜的本領,既然身處沿海,就充分利用沿海的優勢,這正是寧波幫人士的睿智。離開船舶展廳,各色店鋪令人眼前一亮:藥鋪,錢莊,絲綢等店鋪,當鋪那古樸的裝飾,令人恍惚中似乎置身古代,猛然回神,原來,各行各業都有寧波幫人士活躍的身影。歷史上功成名就的人數不勝數,但為世人所牢記的卻屈指可數,是什么讓寧波幫為世人所敬仰呢?"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是的,正是那份鄉土情結,那深深埋藏在寧波幫人士心中的愛國情懷:捐助貧困地區,參加慈善捐款,捐資籌建寧波大學他們是真正的實干家,沒有激烈的言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最樸素的民族觀。參觀完寧波幫博物館,我被寧波幫人士的精神深深折服:那份馳騁商場的勇氣,那份獨具特色的睿智,那份熱愛祖國的情懷!感謝寧波幫!祝福寧波幫!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十一
今天,我參觀了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博物館是由茂新面粉廠改建而來的,是榮氏兄弟創辦的中國民族工商業最早的企業之一。
我先參觀了大廳的紡紗機,足有幾十米長。接著往后走便是麥倉區。麥倉區有好多古老的機械設備:如拋蕎機,貯面機等等。
接著我們參觀了二、三、四樓,其主要的展覽設備就是解放前從英國進口的`成套面粉生產設備,工作人員向我們講解了這套設備的一個生產流程。
接下來,我們去后面一幢樓參觀了當時面粉廠的辦公區,主要是以一些蠟像為主的展覽,有榮德生祖孫三代,還有英國人亨特等一些當時面粉廠的重要人物的蠟像。
通過這次參觀,不僅讓我們了解了無錫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歷史,同時也對中華民族又多了一份新的認識,不僅對榮氏兄弟有了敬意,而且對榮氏兄弟的偉大創舉也感到驚嘆,更讓我們產生了一種歷史使命感。所以,我們以后不管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要繼承前輩這種艱苦樸素的作風,要發揚光大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為民族工商業的輝煌再貢獻我們新一代的力量!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十二
20xx年10月24日下午,我院團委組織參觀了石河子軍墾博物館。還未進入館中,一座高大的王震將軍雕像便屹立在門前。王震將軍是誰?石河子為什么叫兵團城市?以前的我并不了解。
后來我知道了,在毛澤東主席的命令與王震將軍的主動請纓下,屯墾戍邊的號角吹響了。1950年2月,王震將軍與陶峙岳將軍率領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石河子市,拉動了“軍墾第一犁”,創建了比共和國僅小一歲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在這冬日嚴寒漫漫,夏季短促酷熱的戈壁灘上,他們用鋤頭、坎土曼、木犁和自己的雙手,開拓了我們腳下的幸福沃土。這里的一切都要歸功于那些老一輩的軍墾人們。這座軍墾博物館,便是為紀念這些英雄人物事跡而建立的。
進入展廳,一幅巨大的浮雕映入眼簾:老干虬枝的胡楊樹,巍然屹立的天山,一把鋼槍一柄鋤頭交叉在一起,上方是一書軍委要求14個師屯墾戍邊的命令。輾轉向右是關于中央軍進疆的歷史背景與進軍路線,幾位將軍的半身雕像與個人舊物。上到二樓,“軍墾第一犁”深深地扎入土里,幾件銹跡斑斑的鋤頭與那“坎土曼之王”沉默著。簡陋的播種機,昏黑的煤油燈,擰巴的腳手架……工具雖然簡陋笨拙,卻創造了不平凡的奇跡。老一輩的`軍墾人就用這些工具和開墾新疆的熱情與決心,用雙手造就了這年輕又偉大的城!他們穿著單調的軍大衣,幾乎被磨穿的襯衫,打了一百多個補丁的棉衣;吃著鹽水和辣椒面下飯,煮麥粒和玉米充饑;住在悶熱的地窩子里,在兩面墻上打個孔,兩間屋子共用一盞煤油燈;用人力在幾百公里外的林區運來木材。一個月一根,五千多次的往返,都是他們用步子丈量的啊!反觀如今的我們啊,已是幸福太多太多。
曾經,我以自己是新疆人而驕傲,卻根本不了解這個用汗水灌溉,腳步丈量,雙手開辟出的西部樂土。前一輩的身軀大多已經像王震將軍那樣永遠留在了天山,但他們的精神永遠流傳。“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將永遠烙印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努力學習,勤勞奮斗,讓兵團的明天更加美好。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十三
在11月21日這天,我們的王麗明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于1916年,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端、發展的歷程中,積淀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文化遺存,以典藏系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于亞洲同類博物館,并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余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中國地質博物館位于西四,一個很熱鬧的充滿著老北京的風情的路段,所以占地面積并不大,但是里面豐富的礦物展覽讓我們大開眼界。老師和我們在地質博物館的門口合了影然后入內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有,地球廳、礦物巖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和國土資源廳。
我們首先參觀了一樓的地球廳,一個巨大的地球儀首先映入眼簾,它繞地軸運動不停的轉動仿佛在向我們展示它巨大的力量。地球廳分為東西兩廳,東側展廳用模型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及其原理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體會到了地球內力作用的強大與奇妙,而那仿造的地震后的房屋更讓我們心驚膽戰。西展廳主要以介紹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并運用模型和多媒體設備向我們展示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這證明地球無論是內力還是外力都是巨大無窮的,是足以讓我們敬畏的神秘力量。
礦物巖石廳中有無數的礦物晶石,他們千奇百怪、五顏六色。這里有晶瑩剔透,璀璨奪目的寶石,有巧奪天工,各具特色的玉石雕刻。有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彩石制品,還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各種名硯,這里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各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大批國家級珍品。通過它們的顏色特征我們還可以基本掌握寶石的鑒別方法,自己區分天然品與相似品、合成品與模仿品的本質。在博物館里我們還可以在顯微鏡下放大并觀察一些礦物體的顯微結構,直觀地認識寶石。無論礦物還是晶石的形成,都有嚴格的要求,并且要經歷成千上萬年甚至上億年才能形成一小塊,這足以說明它們有多么珍貴。
在所有的展廳中,寶石廳展示的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展品最使我們驚嘆和震撼。在這里我們了解到寶石按其價值特征可分為三大類,即高檔寶石、中檔寶石及低檔寶石。每一類寶石由于生長環境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各自獨有的特性。這些展品旁的文字說明非常簡潔,但是在課堂上老師曾經講解過也用電腦向我們展示過,所以認起來并不吃力。使我們感慨的是,這些精美奇特的寶石標本生動的向人們訴說著它們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它們的感官特征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之后我們來到史前生物廳,在這里我們看到了許多動物的化石,古生物化石指是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并賦存于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跡,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跡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鑒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跡,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在展廳里,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系統的介紹了地球史前生物產生,進化,滅亡的過程。此外,該展廳還陳列了大型魚龍化石、“中華龍鳥”等原始鳥類系列化石,山頂洞人遺址中發掘的石器、石珠、骨針、骨飾,以及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云南元謀人牙齒化石。在這里我們可以生動的體會到生物進化過程的艱難以及生物在大自然變化前的脆弱,以及時間匆匆流逝,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時間過得真的很快。
國土資源廳分為四個部分,即土地資源--介紹了土壤的形成過程、我國土地資源分類、土地利用與土地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展示我國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關系密切的主要礦種的產地以及礦產與人類關系、礦產資源的可持持續發展。我國的海洋資源--重點展示我國沿海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極地考察標本。我國的測繪工作—以我國的版圖作為主題,從測繪技術的發展歷史到測繪工作取得的成就。
通過一個上午的參觀學習,作為博物館同行的我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地質科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感受到了作為一個國家級的中國地質博物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陳列展覽內容全面、形式飽有特色,尤其在展覽的主線設置、室內景觀的布置、互動設施以及多媒體運用等方面融入了為觀眾服務的人文設計理念,是公眾接受科學教育的理想場所,也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十四
今天氣溫很宜人,沒有了周四的寒冷,我決定去參觀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新館于20xx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貴文化遺產于當代建筑成就于一體,是一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年接待觀眾能力超過100萬人次。北京國寶薈萃,首都博物館收藏了一大批極具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在這里,觀眾不僅可以看到歷代宮廷古瓷,還可以欣賞名家翰墨;從溫潤玉器中體會古人對平安生活的向往,從古樸的青銅器遙想燕趙悲歌。新首都博物館擁有3000多平方米的臨時展廳,陳列了《古都北京歷史文化與城建》、《古都北京藝術精品展》、《京劇文化展》《京都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層還有潘玉良畫展,可謂是民族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參觀了每一層的展覽。我對歷史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先參觀了歷史文化展覽。從戰國時代一直到民國解放時期的歷史文物一一陳列在櫥窗中,貨幣、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專用物品都展示在觀眾眼中。清朝盛世時期的街市微縮景觀圖全部用木頭雕刻,做工精細,工程繁雜,陳列了皇帝身穿的龍袍,每一針每一線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與辛勞。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當考究,筆筒、帶勾、鳳釵、金簪、金鏨花飾件、紋鐲等全部是純金做的,顯示了皇室生活的奢華,這些是當時的百姓望塵莫及的啊!
四層是藝術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這里一覽無遺了,彩瓷、青花、黃釉等種類繁多,我對這種古董沒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個好看就行,我拍了兩張比較喜歡的',一個是松石粉彩多穆壺,還有鏤空六方套瓶,這兩種都應該算彩瓷,當然還有喜歡的,但手機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許遺憾。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一進入這個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個仿搭的戲樓,里面在介紹京劇的角色、行當,我沒有坐在那里看,繼續參觀,從左邊看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的演出資料以及他演出時所穿著的戲服,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右邊是京劇的臉譜及角色,因為我對京劇不是特別懂所以就不多介紹了,說錯了就是對國粹的褻瀆了。
還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覽吧,還是民俗最貼近百姓生活了,這一點無論何時都是讓人懷念的。這也是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這是西方國家所沒有的,許多外國觀眾對這些老北京京腔京韻的文化也是感到驚奇不已的。當我進入這個展廳時,感覺像回到了老北京,親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這里立刻感覺到了做個北京人的自豪與驕傲。老北京的結婚習俗、過年習俗、包括生子的習俗讓我們這些生長在80后的人感到新鮮。結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復的程序迎親儀仗隊、抬婚轎、抬聘禮、洞房花燭等一系列的程序,雖然繁復但熱鬧非凡,新娘要穿鳳冠霞披,女孩子一輩子的大事就在這熱鬧非凡的氛圍中完成了。過年是中國的大節日,過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這個節了,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財神、賣年畫、貼對聯、祭灶神,充滿了年味,大人孩子各個精神飽滿,迎接春節。老北京的街頭滿是熱鬧的景象,街頭賣藝的一人踩高蹺、舞扇、雜耍,一片太平盛世,體現了老百姓對平安生活的向往。
地下一層是畫家潘玉良的作品展,她是中國畫家的女中人杰,最早一批留學海外的畫家,從師西蒙等國外知名油畫大師,雖然我是學藝術類的,但是對她的作品了解的并不多,但看了就有益處。
這次參觀令我大長見識,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館濃縮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精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十五
在我參觀過的眾多文物古跡里,半坡博物館是令我最難以忘懷的,從它那里我感受到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敢。
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六千年左右。
來到博物館第一展館,里面擺放著半坡人制造的生活用品和各種生活器具,有精美的陶罐,漁具,紡輪,還有魚鉤和魚叉等等。我發現他們會把看到的雕刻在陶罐上,這些圖形,有的像魚,有的像動物,還有的像樹葉,可見某年前的人類已經有了欣賞美的眼睛。在這些器皿中,我最喜歡的是用來裝水的尖底瓶,把麻繩綁在瓶頂,把瓶子投入水中,當裝了三分之一的水之后,瓶子會自動立起。不得不讓人驚嘆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的半坡人真的是太聰明了。
第二展館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會生活。半坡人造房子,是先從地面向下挖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土坑,用坑底做墻壁,然后在地面上打一些一米多高的木棍,上面捆在一起,披上草皮就大功告成了,這真是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啊!展館里還用蠟像復原了半坡人的生活,男人們身穿獸皮手持木棍正勇敢地穿梭在林間捕獵,女人們在織補衣服,小孩子在打果子,祖先們的.生活場景就這樣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深深的感動。
在博物館里,我們可以了解半坡人生產生活的各種場面,仿佛看到那些半坡人用盡全力的活著,我想我們也要像祖先們一樣,做堅強勇敢的人,時時刻刻熱愛生活。
參觀洪陽博物館有感(通用16篇)篇十六
今天是我這次北京之行最開心的一天了,一整天我都是興奮無比、勁頭十足!因為我們全家一起去參觀了北京自然博物館。
當我邁進自然博物館大門時,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令人贊嘆的景象。這里有水族館、動物的奧秘、走進人體、恐龍公園。我一下子不知道該從哪里看起。那就一邊走一邊看吧!水族館就不用說了,形態各異的水底生物,總是令人眼花繚亂。趕快和小魚合個影吧!
動物的奧秘所展示的動物科學知識非常全面,我們看到的動物標本活靈活現,非常逼真。這里講述了各種典型動物的日常行為、動物之間的`關系、動物的運動、感覺、覓食、防御、繁衍等方面的內容。
在走進人體館里,我看到了我們人體的骨骼、肌肉、內臟的結構,并且看到了我們從一個小胚胎,經過幾個月的生長和變化,成為一個小嬰兒的過程。
在一個模擬媽媽的子宮里,我趕緊坐進去體驗體驗,輕輕閉上眼睛仔細感受,隱隱約約聽到了心跳聲,還有水的咕咕嚕嚕聲,我頓時覺得好溫暖、好神奇呀!
我走著看著,忽然,一個巨型的恐龍化石呈現在我的眼前,這就是馬門溪龍化石,大約有二十多米長。原來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了恐龍公園,我趕緊拿起手機,拍下了一個個形態逼真,活靈活現的恐龍造型。
緊接著我們又參觀了古爬行動物、古哺乳動物和神奇的非洲。
通過這次參觀自然博物館,媽媽和我邊看邊記,使我增長了不少以前沒接觸過的知識。反正,我覺得今天是我來北京最開心,最有收獲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