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地寫日記可以培養良好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下面是一些優秀的日記示范,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靈感。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一
想起冬至就要到了,我是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冬至到了,我就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餃子了;愁的是,冬至到了,天氣更冷了,數九寒天,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呀!
聽爸爸說,冬至是一年里白天最短的一天,也是夜晚最長的一天。按照地理課上講,冬至那一天呀,太陽跑得離北半球最遠,也就是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了。怪不得,快到冬至了,最近天氣越來越冷了,太陽公公偏心眼了,把熱量都給了南半球啦!
冬至很重要,家家戶戶都要過的,尤其北方。媽媽說,冬至以后就開始數九,三九天是最冷的,冷的會凍壞耳朵的。所以每年冬至,大人都會給孩子們包餃子吃的,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壞了,真有意思!
其實,圍繞冬至,還有好多學問呢。冬至之前是大雪,冬至之后是小寒,小寒之后還有大寒呢,大寒才是最冷的時候。小朋友們,你做好準備了嗎?讓我們開心地迎接冬至的到來吧,可千萬記住要吃餃子呀!
今天是冬至,媽媽說今天要吃餃子,我問媽媽問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呢?媽媽說:“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這一天中國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和南瓜的習俗。”說完媽媽拿出一個大白蘿卜,把它洗干凈,然后切成薄片,放在鍋里煮了煮,煮好后把蘿卜撈出來放涼把水擠出來,然后把蘿卜剁成餡和肉拌好,又拿出和好的面,媽媽搟的皮又薄有圓,包的餃子肚子鼓鼓的。
包好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到鍋里開始煮,媽媽說開鍋以后家三次涼水就熟了,很快熱乎乎的餃子就出鍋了!我吃著媽媽包的餃子真香呀,媽媽笑著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軒軒吃了餃子今年耳朵不會凍了。"我看著媽媽也笑了。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二
今天我們一塊兒去包餃子。在路上,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走著,終于到了包餃子的地方,大家爭先恐后地擠了進去,誰也不讓誰。
開始包了,我趕緊拿起搟面杖聚精會神地開始搟皮,這時我的眼中只有面皮,別人打擾我我也不搭理他。負責包餃子的人大喊:“快!快!快!”我心想:一定要贏,不能為我們隊拖后腿。于是我又加快了搟皮的速度,只見搟面杖滾來滾去,我的手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向后,熟練自如,不一會兒就搟完了。我一看他們還沒有包完,就馬上跑過去加入他們的行列。我用筷子快速地把肉餡放到餃子皮上,然后將餃子皮對折,再將邊緣小心翼翼地捏起來。費盡千辛萬苦,終于包好了一個奇異的餃子,非常難看。只見這個餃子的肚皮圓鼓鼓的,迫不及待地向我們展示它那鮮美的肉餡兒,大家給它取名為“一碗湯”……我捏的餃子雖然形狀各異,姿態百出,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的心里喜滋滋的。
開始煮餃子了,同學們連忙跑到鍋前,那些餃子在鍋里滾來滾去,正舒服地泡著溫泉呢!不一會兒,餃子出鍋了,同學們都快速地圍攏過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們都非常的開心。
這真是一節有趣的作文課,這樣的課堂我喜歡!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三
冬至就要到了。冬至俗稱“冬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人們非常重視,又把冬至稱為“小年”。這一天,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人們常說,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難熬的日子就到了,數九寒天的。
日記。
就開始了。
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北方人不論貧窮富貴都會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包餃子吃。聽姥姥說冬至吃餃子,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服食后,鄉親們頓覺渾身暖和,兩耳發熱,耳朵上的凍瘡都治好了。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學著做“矯耳”吃,這種習俗后來被人們稱為餃子。至今家鄉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呢!
親愛的同學們,冬至你們吃餃子了嗎?沒吃的話,趕快去吃吧,不然小心你們的耳朵被凍掉哦,哈哈!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四
那天,我剛從哥哥家回來,看到媽媽正在包餃子,幾十個胖胖的餃子像堅守崗位的士兵一樣在那矗立著。我看了以后便說:“媽媽,讓我來,看我的吧!”我洗了洗手,胸有成竹地來到案板前,拿出一些餃子皮,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在桌上撒些面粉。我把餃子皮小心翼翼地放到手中,生怕掉了似的。我左手拿餃子皮,右手拿著筷子把餡子一點兒一點兒地“移”到餃子皮上,便慢慢地捏了起來,突然,左邊合不住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急中生智”,把“受傷的餃子”扔到面粉里面去,本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可當我拿出來時,餃子已經完全沒有餡了。站在旁邊的媽媽笑得合不攏嘴,說:“餡不能填那么多,如果填多了,你往哪‘扔’都是不行的。”說著,媽媽拿出一個餃子皮一點一點地教我包餃子的技巧。于是,我便按著媽媽教的步驟認認真真地包了起來。包完了,我把自己的“杰作”和媽媽的一比,不免有些失望。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說:“不錯,比我第一次包的餃子好多了。”
這件事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反復練習,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五
今天是星期六,我來到廚房拿東西,正好看見奶奶在包餃子,就站在旁邊認真地看了起來。只見奶奶一手拿著餃子皮,另一手拿著筷子加了點餡兒就把餃子裹了起來。看著奶奶熟練的動作我也不甘示弱,拿起一塊餃子皮就干了起來。我照著奶奶的樣子,不一會兒就包了許多個餃子。看真我的勞動成果,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這個星期六我真開心,因為我學會了包餃子!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六
冬至也標志著冬天最冷的時候來臨了。冬至還有一個習俗就是要吃餃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xx冬至的。
日記。
今天是12月22日,是我們中國的節日——冬至。
這象征著,以后的早晨,黎明會來的很晚,早上會很漫長,一切的一切,對我們來說冬至似乎不太重要,都在忙著商量12月25日圣誕節的準備。
早上的我匆匆起床后,看見媽媽在廚房里忙活著,一邊和面,一邊對我說:“今天是冬至,中午在家吃餃子。”我揉揉惺忪的眼睛,對媽媽說:“我來幫您忙,您去睡吧!”說著,我埋頭開始干了起來,不一會我就包了快20個餃子。最后,我還和媽媽說了聲:“媽媽,冬至過后,天就開始越來越冷了,您要注意做好防凍的措施!”
中午回到家后,仿佛身臨其境,在樓梯口就問到了餃子的香味。回到家后,我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
今年冬至剛好是星期日,上午我照例寫作業。寫完后,我突然想起來要包餃子,就叫上媽媽,開始動工了。
來和面吧,我把沾了水的面揉啊揉,終于好了,不過,弄了一手面,我趕快洗了一下,等吧······,醒好面了,我把面拉成細條狀,切成一塊一塊的,再用搟面杖搟成圓圓的形狀,就成餃子皮了。
再調餡吧,把肉、香菇、韭菜、蔥沫、姜末準備好,開工,先把肉和蔥、姜末拌在一起攪一小會兒,再放兩勺鹽,撒一點五香粉,倒點醬油、香油,再攪一會兒,再把香菇和韭菜倒進去,攪一會兒,就ok了。
最后,來包餃子。把餡弄一點到餃子皮上,就這樣一直包啊包,不一會兒,一個個誘人的餃子包好并整齊的擺放在托盤上,包完了,肚子也餓了。ok,下餃子,開吃!
今年的冬至真好“吃”,很有味道!
今天早上起床,看見奶奶在和面,我湊過去說,今天我們要吃什么飯呢?奶奶說今天是冬至,我們要吃餃子。我說冬至為什么要吃水餃,奶奶說這是我們的習俗。
冬至是什么意思呢?我打開電腦查了一下,原來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原來這么重要,我趕快和奶奶一起包餃子。上午我還幫奶奶一起下餃子,餃子熟了,我讓奶奶趕快給我盛了一碗,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我真高興!
今天是冬至,奶奶早早的就準備包餃子,奶奶說,冬至不吃扁,凍爛半個臉。
媽媽說,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黑夜就會相應的變短。媽媽還說,現在,一些地方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我國的風俗習慣真是多種多樣,生長在中國,生活真是豐富多彩。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媽媽說過了冬至就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了。冬天雖然寒冷確是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這個季節有雪,我喜歡漫天雪花飛舞,我喜歡堆雪人、打雪仗。
俗話說:“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半個臉”,早晨起床爺爺就切肉,洗韭菜準備餃子餡,經過一番忙碌,爺爺準備好了餃子餡,接下來就輪到奶奶和媽媽搟餃子皮、包餃子了,奶奶和媽媽一個搟皮、一個包,不一會一個個可愛的餃子就誕生了,它們似乎在沖著我笑,讓我不忍心吃它們。接下來就是下鍋,幾分鐘后熱氣騰騰的餃子就做好了,我嘗了一口,真香啊!
今天是星期天,也是一年中的冬至,奶奶告訴我,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如果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
奶奶在搟面皮,媽媽和姑姑在包餃子,我也想學包餃子,但是媽媽不同意,我自己試著包了一個,結果把餃子餡包在了外面,姑姑說我是“小天才餃子機”
吃過餃子后,我和姑姑一起打羽毛球,我們玩的很開心。以前我看別人打羽毛球覺得很簡單,但是真正打起來才知道很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很多事都是看著簡單,做起來難,以后做事情都有認真,專心,持續練習,才能做好每件事。
加油!伊姿嵐!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中華傳統節日-----冬至快到了,我們又能吃到香噴噴的餃子了。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各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傳統,比如;賽龍舟,吃棕子,吃月餅,吃餃子等一些文化。
我最愛吃餃子了。看著奶奶在廚房里忙碌,我忍不住跟了過去。只見奶奶把剁好的肉餡,還有大蔥放進盤子里,又放了各種調料把餡拌好,最后又放了些香油,頓時,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把我饞的直流口水。奶奶看到我的羊子笑了起來,說:“小乖乖,你知到我們為什么愛吃餃子嗎?這里還有故事呢!”
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名醫,他的醫術很高,什么病他都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人們稱他醫圣張仲景。有一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張仲景從外行醫回來,一路上看見很多人穿得破爛單薄,臉上都生了凍瘡,不少人連耳朵都凍爛了,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于是,決定用自己的醫術幫助大家。他帶著人支起了一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進鍋里熬好后,又把它們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像耳朵一樣的東西,煮好了分給大家吃。人們的凍瘡慢慢到就好了。這是一種可以治凍傷的藥,張仲景給它起名“祛寒嬌耳湯”,那天正好是冬至,很多人都分了一大碗湯,兩只嬌耳,大家吃了以后,覺得兩耳發熱,凍爛的耳朵不出半個月就好了。
后來,每到冬至這一天,人們都要包嬌耳吃,慢慢地,就變成了今天人們吃的餃子了,還說,到了冬至吃餃子,就不會凍爛耳朵了。
聽了奶奶的故事,我心里敬佩著張仲景助人的事跡。我們這個大國家,有許多古人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有這么多的傳統文化感到驕傲,自豪。
“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大家趕緊趁熱吃吧!”
隨著媽媽的一聲喊,我蹭的一下從沙發站起來,一路小跑來到餐桌前,拿起筷子就沖著目標——盤中的餃子而去,也顧不得燙了,慌忙夾起一個餃子就往嘴里送去,咬下一口,嘴里還沒品出餃子的香味,一股韭菜的清香味倒是搶先一步進入到了我的鼻子中,真香呀!鼻子聞著餃子的香味,手上和嘴可不能停,要不我的肚子可要跟我發脾氣了,可要狀告我虐待它了。
一個,兩個......我才吃了四個,這一大盤餃子可就沒了。這不奇怪,因為我們家人多呀!爺爺、奶奶、大伯、大娘、爸爸、媽媽、哥哥、弟弟和我,叔叔嬸嬸有事今天沒有回來,這一人一個,一大盤餃子很快就被大家消滅了。我是一次往我跟前的小盤里多夾了幾個,要不我還吃不了這么多呢。大家可不要說我嘴饞,不懂事呀,這都怨我的肚子,早上老早就餓了,所以就什么也不顧了。
“妞妞、源源、奇奇,今天可要多吃點,這可是冬至的餃子,吃了耳朵就不會凍了。”奶奶生怕我和哥哥、弟弟吃得少,一邊吃,一邊還對我們三個人進行勸吃。奶奶的這個行為我們都非常習慣,也都非常樂意接受,每次吃飯的時候我們都是吃的飽飽的。
又一大盤餃子上來了,三雙筷子同時伸了上去,咦,怎么回事,怎么這個餃子夾不動呀?一看,原來是我和弟弟同時去搶同一個餃子了。算了,我大,不和你爭,我再去夾另外一個。不對吧,我瞄準的那個餃子怎么又沒有了,再一看,原來是被爸爸夾走了,餃子也已經進到他的嘴里了。不能再看了,得趕緊下手了,要不一會這一盤餃子也沒了。沒過一會兒,這一盤也空了。這一盤我吃了三個。
“再上十盤餃子來!”我忍不住喊了起來。我的這一聲喊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的冬至餃子終于吃完了。我自己計算了一下,我今天一共吃了二十一個餃子。我的肚子吃的那個飽呀!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八
大家應該知道二十四節氣吧!今天是星期三,12月21日,陰歷十一月二十三。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冬至!
我想大家應該知道冬至——吃餃子!今天我們家就吃了一頓餃子宴!說到今天吃餃子,還有我的一份功勞呢!
第一個功勞是——包餃子。今天我早早的來到了姥姥家,做完奧數,便感到很無聊,東看看,西逛逛!突然,看到姥姥正在包餃子。我想:要不我幫姥姥一塊兒包餃子!于是我來到姥姥面前,給姥姥說:“姥姥我來幫你包餃子吧!”姥姥說:“行啊!”
我右手拿餃子皮,左手用筷子往餃子皮里放肉餡兒,然后,放下筷子,用手使勁擠了一下,便包好了一餃子。這時看看我包的餃子,哎!真是沒得說,什么都不像!說像包子吧,又不像;說像狗骨頭吧,也不像!再看看姥姥包的,個個都像樣(像包子樣)!
過了一會兒,看看我包的包子,個個都像打了個敗仗一樣!但是,再看看姥姥包得,個個都像將軍帶出來的`兵。餃子包完了,下一步就該下包子了!
我的第二個功勞就是——吃包子了!嘻嘻!不用猜,大家就知道了!今天我吃得特別香,吃得特別多,因為里邊有我的一份功勞幺!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九
冬至的時候,媽媽說要包餃子,于是,我和表妹也就加入了,雖然很想包餃子,可是我包的餃子也太爛了一點吧!不好意思獻丑,不過,最后我還是加入了。
看著表妹和媽媽包的餃子那么好,我也學著她們的樣子,包了起來,包好以后,原本自我感覺還可以的我,嚇了一跳,這還是餃子嗎?太慚愧了,竟然比表妹包的還差好多。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看見餐桌上那形狀各異的餃子,不由得陷入沉思:這餃子怎么能包成形狀怪模怪樣的餃子來呢?我求求媽媽告訴我包餃子的秘訣,可媽媽總是說:“你這孩子,個子還沒桌子高,就想學包餃子啦!”我心想:個子小又怎么,個子小但包餃子一樣很棒。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學會包餃子。
今天,我放學回到家,我看見媽媽在包餃子,我說:“媽媽,我來幫你搟皮子吧。”媽媽說:“那好吧。”然后,我就洗過手去幫媽媽搟皮子。我右手拿起搟面杖,左手拿起一塊面用手一按,面就扁了。把搟面杖放在面餅上,上下壓,最后再左右壓。一會兒就把皮子搟好了。媽媽夸我搟的皮子有進步。
中午,媽媽說要包餃子。我聽了,高興極了!我拿起餃子皮報了起來,可是,我怎么包也包不好,爸爸媽媽說:“你這孩子,怎么一邊包,一邊掉啊!”后來,我才恍然大悟,那個時候,我們的笑聲傳得很遠很遠。
星期天中午,媽媽在家里包水餃,媽媽先把面粉和成一個大面團,又把面團搓成一根長長粗粗的面條,后來用菜刀把面條切成一個一個小面團,再用手把小面團壓成小面餅,然后用圓棒把小餅壓成了大面皮,最后把肉餡用筷子挑在大面皮上,用手一捏,就成了一個水餃,水餃兩頭尖尖的,中間鼓鼓的,真好看。我對媽媽說:“我也想要包水餃”,于是媽媽給了我一個小面餅,我試著包,結果包成了一個小包子,不象媽媽包的水餃,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變成了黑黑的,正好爸爸回來了,我對爸爸說:“爸爸,你看我包的小包子好看嗎”?爸爸說:“你做的是黑包子,不能吃”。我們都哈哈大笑。后來我們吃水餃了,啊!媽媽做的水餃真好吃呀!
今天下午,媽媽、婆婆和我一起圍著桌子包餃子。婆婆負責把面切成小塊并打扁,我來搟餃子皮,媽媽負責包餃子。
我一手拿面杖,一手拿面塊平放在桌上,接著雙手握面杖來回滾動,餃子皮變成了橢圓形,然后我把面杖轉動方向,左右滾動,餃子皮就變成了圓形。
媽媽包得很快,由于我搟得慢,餃子皮供應不上,媽媽總是等著我。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五塊放在一起搟,不一會兒就搟完了。我看著包完的餃子,心里高興極了!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冬至就要到了。
冬至俗稱“冬節”,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人們非常重視,又把冬至稱為“小年”。
這一天,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人們常說,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難熬的日子就到了,數九寒天的日記就開始了。
每年的這一天,我們北方人不論貧窮富貴都會團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包餃子吃。
聽姥姥說冬至吃餃子,是因紀念“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
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里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
服食后,鄉親們頓覺渾身暖和,兩耳發熱,耳朵上的凍瘡都治好了。
后來每逢冬至,人們便學著做“矯耳”吃,這種習俗后來被人們稱為餃子。
至今家鄉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呢
親愛的同學們,冬至你們吃餃子了嗎
沒吃的話,趕快去吃吧,不然小心你們的耳朵被凍掉哦,哈哈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一
12月22日,冬至。有人也罷今天叫作“冬節”、“長至節”。聽爸爸、媽媽說,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365天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傳統節日。
放學一進家門,姥姥就告訴我,快點兒寫作業,全家要一起包餃子。
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在我的軟磨硬泡下,姥姥給我講起了冬至的故事。
傳說,“冬至到,吃水餃”的習俗,起源于古代一個很有名的醫生留給后人的一個祛病方法。有一年冬至,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窮人耳朵都凍爛了,就把羊肉和藥材放在鍋里一起煮,將煮好的羊肉、藥物切碎作餡兒包餃子,免費發給凍傷耳朵的窮人。那些人吃了張仲景給的餃子,耳朵不久就好了。張仲景的這個祛病方法于是一傳十十傳百地流傳開來,,“冬至到,吃水餃”慢慢地變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個習俗。
轉眼,熱騰騰的餃子一盤盤地擺到桌面上。全家人一邊吃餃子,一邊說著冬至的故事。
冬天來了,可是生活在溫暖的家里一點也不覺得寒冷。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二
今天,媽媽正在包餃子。我看著覺得很有趣。我也上去看了一下,我問媽媽:“餃子怎么做呀?”
媽媽告訴我說:“先把餡弄好,再和好面,把面用搟面杖搟成皮兒,然后再把餡放在皮上合起來一捏,餃子就做好了。再放到鍋里面煮上十幾分鐘就好了!”
我看著,有蘿卜餡的、肉餡的、三鮮的……。
有半圓形的、圓形的、正方形的……。
我自己做了餃子,很香,我很高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三
冬至是半球白晝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冬至吃餃子。
日記。
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一度的冬至到了,冬至必不可少的就是做餃子了,而奶奶就是一高手,她拌的餃子餡可真的是天下一絕啊。她先把肉剁成肉餡,拿作料腌好;接著又把白菜、蘿卜剁碎,擠水后放入肉餡中,再加入一些調味品,餃子餡就拌好了。
落日的余暉慢慢褪去了,夜色如一塊黑幕籠罩大地。電視打開了,里面傳出了歡歌笑語。奶奶把已經和好的面拿出來,在案板上揉勻,然后揉成細細的長條,切出了一個個的小劑子。這時,爸爸媽媽和我“上場”了。我把一個個的小劑子用手掌壓成扁扁的圓片,太簡單了,一會兒,我就完成了任務。
接下來我該干什么呢?我四處看看,該做下一道工序了---搟餃子皮,我從爸爸的手里奪過搟面杖,開始“教訓”一個個小圓片,受過我“教訓”的餃子皮不是這兒“缺了一塊肉”,就是那兒“鼓起了一個大包”,簡直就是“四不像”。大家看著我的“杰作”都捧腹大笑,我“敗下陣”來,灰溜溜地去嘗試下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先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小勺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的正中央,然后將餃子皮對折后,很細心地把邊捏好,最后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兩手的虎口一擠,一個餃子包好了。正當我興高采烈之時,這個剛誕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聽話,里面的餡兒漏了出來,我又趕忙拿了一個餃子皮“補洞”。這時,再看我包的餃子:又白又胖、油光滿面,身上還裹著一件厚厚的棉衣,結果又引來全家人的笑聲一片。
冬至到了,家家都充滿了歡聲笑語,我相信我明年我一定可以把餃子皮搟得很好。
今天是周日,是冬至。昨天晚上媽媽說今天早上要吃餃子。但是,冬至為什么要吃餃子呢?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后,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我還記得學過的一首九九歌小學生。
作文。
作文人網你也可以投稿,就是關于冬至的。歌詞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媽媽包的餃子餡有兩種,是韭菜木耳和肉的,還有一種是白菜肉的。我聞著韭菜肉的特別香,因為生韭菜就發出一種特別清新的香氣,有時我還卷著吃,但是我的胃不好,隨著年齡的增高,我也不怎么想吃韭菜了。我還是吃的我從小就喜歡吃的白菜肉的餃子。老師也說過平時要多吃蔥姜蒜,我蘸著加了蒜泥的醋,一連吃了十幾個餃子,感覺特別好。如果今天再下一場雪,那就更美了。
又是一年冬至時。
今天中午,我們八郎寨小學教工食堂里卻熱鬧非凡,一派溫暖、和諧、歡樂的氛圍,這是工會“熱乎餃子、喜迎冬至”活動正在熱烈進行。
包餃子是一項技術活,老教師手到拈來,惹得青年教師們艷羨,也熱情高漲的伸出了手,雖然有的包出的餃子形象差了點,但也不時會得到一些“技法真傳”,一會的功夫包的餃子也像模像樣了,有的嬉鬧可愛,別出心裁,包出的餃子象小刺猬,可愛極了。老師們開懷大笑,兄弟姐妹們同如一家。11時30分,在廚師大姐的掌控下餃子終于下到鍋里,時間不長,熱騰騰的餃子端上餐桌,大家爭相品嘗著,互相贊嘆各自的手藝,在分享美食中品嘗著快樂。熱乎乎的餃子香在嘴里,暖在心中。
工會此次活動的舉辦,豐富了教職工的業余生活,增強了凝聚力,營造了和諧的校園氛圍,同時也使“冬至”這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有意義,真可謂:熱騰騰的餃子,樂融融的情。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四
今天是冬至。我媽媽說她今天會吃餃子。我問媽媽冬至她會吃什么餃子。我媽媽說,“冬至是中國農歷中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最短的一天,也是最長的一夜。在這一天,中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有吃餃子和南瓜的.習俗。”之后,我媽媽拿出一個大的白蘿卜,把它洗干凈,切成薄片,放在鍋里煮,煮好后拿出來,讓它冷卻,擠出水,然后把蘿卜切成餡,和肉混合,取出好的面粉。我媽媽鋪開又薄又圓的皮,餃子鼓了起來。
包完餃子后,我們把餃子放進鍋里,開始煮。媽媽說鍋打開后冷水會煮三次,熱餃子很快就會從鍋里出來!我正在吃媽媽做的餃子。我媽媽笑著說:“沒人在乎我的耳朵是不是因為冬至的餃子碗而凍住了。郭瑄瑄今年吃餃子后耳朵不會凍住。”我看著媽媽笑了。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五
冬至的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奶奶家。爺爺說:“今天你們全家都來了,咱們包餃子吃吧。”我一聽樂了,我最愛吃餃子啦!
我來到桌子旁,拿起餃子皮,用小勺舀了一些餡,放在餃子皮上面,然后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來。由于餡放得多,把餃子皮擠破了。第二次,我又重新拿起餃子皮來,這次把餡放少了,包出的餃子扁哈哈的。我又反復地琢磨,練習幾次,終于包成了。只不過餃子的姿態不同,有的像餛飩,有的像面團,有的像丑小鴨。不像媽媽包得那樣立正,都東倒西歪的。
晚上,爸爸下廚房去煮餃子,不一會兒就端上一盤熱氣騰騰的餃子。我頭一次吃自己包的餃子,味道好極了!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六
冬至有著吃餃子的習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冬至吃餃子。
日記。
150字,歡迎大家閱讀!
今年是20xx年,冬爺爺有些壞了,都快冬至了,但是冬爺爺怎么還不把它的女兒雪姐姐帶出來見見大家呢。我都等了好幾個月了。
星期四,是今年最值得慶祝的一天,究竟是怎么讓我們值得慶祝的,讓我來給你們娓娓道來。
早晨剛到學校,無數個“小糖豆”就飛進我眼里,撲到我懷里,飄入我鞋里,我高興極了,因為今年終于下雪了!
下了第二節課,雪就下大了,那雪白的小樹葉從天上飄飄悠悠的落下來,像七仙女從天上撒花,樣子壯觀極了。它飄到樹上,樹上立刻成了小動物們的“雪窩”;它他飄到屋頂上,屋頂上立刻披上了厚厚的銀裝;它飄到地上,地上立刻變成了人們的樂園……這一個個“小糖豆”的婀娜舞姿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和快樂。
下午課間活動,宋老師讓我們下樓堆雪人、打雪仗,我們玩得不亦樂乎,衣服濕透了也不管,照樣玩。一會叱咤風云的李振宇帶領一幫男生來“欺負”女生們了。他們一人手里拿著一個雪球投向女生們,我們立刻跑到一邊,躲開了。他們便灰心喪氣地走開了。玩了一會后,就按宋老師的命令戀戀不舍得回班了。
雪,你帶給我們很多的快樂,我愛你,因為你,我這個冬天過的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了,你要多多來濮陽做客呀!
我起床后趁媽媽不注意,悄悄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后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啊!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醫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餃子。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思。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我還學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們家今天也吃著香噴噴的餃子。讓我也記住一下有關“嬌耳”的故事吧!
今天中午,我們八郎寨小學教工食堂里卻熱鬧非凡,一派溫暖、和諧、歡樂的氛圍,這是工會“熱乎餃子、喜迎冬至”活動正在熱烈進行。
包餃子是一項技術活,老教師手到拈來,惹得青年教師們艷羨,也熱情高漲的伸出了手,雖然有的包出的餃子形象差了點,但也不時會得到一些“技法真傳”,一會的功夫包的餃子也像模像樣了,有的嬉鬧可愛,別出心裁,包出的餃子象小刺猬,可愛極了。老師們開懷大笑,兄弟姐妹們同如一家。11時30分,在廚師大姐的掌控下餃子終于下到鍋里,時間不長,熱騰騰的餃子端上餐桌,大家爭相品嘗著,互相贊嘆各自的手藝,在分享美食中品嘗著快樂。熱乎乎的餃子香在嘴里,暖在心中。
工會此次活動的舉辦,豐富了教職工的業余生活,增強了凝聚力,營造了和諧的校園氛圍,同時也使“冬至”這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更有意義,真可謂:熱騰騰的餃子,樂融融的情。
今天是冬至,媽媽說今天要吃餃子,我問媽媽問什么冬至要吃餃子呢?媽媽說:“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在這一天中國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和南瓜的習俗。”說完媽媽拿出一個大白蘿卜,把它洗干凈,然后切成薄片,放在鍋里煮了煮,煮好后把蘿卜撈出來放涼把水擠出來,然后把蘿卜剁成餡和肉拌好,又拿出和好的面,媽媽搟的皮又薄有圓,包的餃子肚子鼓鼓的。
包好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到鍋里開始煮,媽媽說開鍋以后家三次涼水就熟了,很快熱乎乎的餃子就出鍋了!我吃著媽媽包的餃子真香呀,媽媽笑著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軒軒吃了餃子今年耳朵不會凍了。”我看著媽媽也笑了。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七
早晨,一覺醒來,發現爸爸和媽媽已經包好了餃子,爸爸正在煮餃子。我問媽媽:“媽媽,今天為什么吃餃子啊?”媽媽說:“今天是冬至啊。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也是入九的第一天,天氣會越來越冷。在中國,冬至這天,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過去的冬至,和除夕一樣都是盛大的節日,就連皇帝也要到天壇祭天的。”
說話間爸爸從廚房端來了熱氣騰騰的餃子,等爸爸動筷子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吃起來,真香啊!我邊吃餃子邊問:“爸爸,冬至這天為什么吃餃子啊?”爸爸就給我講起了餃子的來歷:一代名醫張仲景是南陽人,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特別冷,它看到在白河兩岸居住的很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而且面黃肌瘦的。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把幾味中藥、羊肉和花椒等驅寒的東西混在一起,用面皮包成耳朵狀,叫做“嬌耳”,包好后放在鍋里煮熟,然后分給大家吃,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熱湯后,渾身發熱,就連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人們都很感激他,也記住了這個辦法。從那以后,人們每當冬天最冷的時節到來之前,就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叫做“餃子”或“扁食”食用,一直流傳至今。
冬至吃餃子日記大全(18篇)篇十八
餃子,我所欲也。都知道過年要吃餃子,小時候家里也不寬裕,所以都盼著過年,就能吃到美味的餃子。
有一次過年,我在屋里看電視。媽媽叫我到廚房幫忙包餃子,我極不情愿地洗了手過去幫忙。我包的`慢不說,還包不好,所以只好搟餃子皮了。搟了一會兒又不想搟了,于是我也開始包餃子。突然看到了旁邊碗里盛放著辣椒,我眼睛一亮就說:“ 在餃子皮里包點辣椒吧!做一個辣椒餃子。”媽媽笑著說:“你是像整人呢?還是想看誰有福氣?”我嘿嘿一笑說:“都差不多吧!”于是,我拿了一個餃子皮,挖了些辣椒,把餃子塞得鼓鼓的,捏好后和其它的餃子放在一塊。包了一會兒,就又去看電視了,我卻把這“辣椒餃子”完全忘了。
餃子熟了,我舀了一碗,一邊吃一邊看電視。吃了沒幾個后,又咬到一,“哇”的一聲叫了出來。是那個“辣椒餃子”,都進水了。里面的辣椒連汁一起噴涌而出,而且又辣又熱,滿嘴都是紅辣椒。媽媽也大笑起來說:“還是你有福氣,今年肯定能紅紅火火。”我吸溜著嘴也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