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經過反復思考和修改,以確保教案的邏輯性和可行性。接下來是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分享的六年級教案,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一
1.認識“酶、碳、冥、磁”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火星的情況及其成果。
學生對有關生命科學的理論、術語的理解。
1課時。
一、導入激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這一直是一個謎。《宇宙生命之謎》要回答的也是這樣一個問題。現在,讓我們跟隨著作者一同去解開這個謎團吧。
2、默讀“閱讀提示”,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分別是什么?
(1)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
(2)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
(3)結論是什么?
(4)提出不動或者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說一說。
二、理清順序,了解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2、想想課文從哪到哪開始討論“宇宙有沒有生命”這個問題的?
3、學生回答2——9自然段。
4、課文第一段和最后兩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5、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補充。
第一自然段寫的是從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最后兩個自然段講的是人們至今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謎。
6、現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嗎?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
7、全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進行自學后,請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8、學生自學課文第二部分。(圍繞問題學習)。
9、組內進行交流。
10、小組間進行匯報。
第一小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從理論和分析兩個方面說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從理論上講,第一,宇宙無限,第二,有許多類似太陽系的星球,“與地球類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這兩點證明了“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一定還會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
從分析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上說,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這四點的星球:一是保證一定的溫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因為這四點是人類和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宇宙之大,還有我們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會有保證這四個條件的星球。
第二組:分析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根據四點生命存活的條件,科學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條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運用列舉法,把這幾個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給我們一一進行了列舉,使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六個星球的特點。
作者根據四個條件證明,認為火星唯一符合這些條件,但卻一直被科學家們所爭論。
第三組:分析第六——九自然段。
為了揭開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奧秘,作者先用了比較法證明。他把火星與地球進行比較,找到了兩個相似點:1、自轉時間相似;2有晝夜,有四季,兩極也都寒冷。由這兩種比較出的相似點,又引出了科學家的兩種猜測:1、火星表面的黑色線條是運河,2、火星表面顏色隨季節變化,認為那是植物在變色。
一環扣一環,作者就兩種猜測進行了揭秘,并且過程很真實,一是拍照,二是近距離觀測。這兩種結果證實了火星上有人類、火星上有植物的兩種說法是錯誤的。
作者為進一步證實火星上沒有生命,闡述了宇宙飛船的發現。采用擺實事、列數字的方法,證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氣稀薄、溫度低、無磁場,這說明“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
作者為使讀者更加心服口服,通過到火星進行實地考察,列舉了兩個結果:1、土壤無有機分子,沒有有機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長;2是未發現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連微小的生命都沒有存在。這樣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說法。
第四組: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雖然火星上沒有生命,但在太陽系之外,還有許多人類不可知的星系。人們確信:在不斷的探索中,一定會解開這個“宇宙生命之謎”。
11、學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學生暢所欲言。)。
12、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二
本節課是閱讀課,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
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辯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三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收集、、運用信息的能力,練習運用資料闡述自己觀點表達方法。
4、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以及珍惜愛護地球的感情。
掌握關于宇宙生命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一課時。
多媒體課件。
一、引入:
(課件展示:星空。)仰望這美麗的星空,閃爍的群星,深邃的天空,多么讓人神往。地球之外的廣袤空間又是如此的神秘,吸引人們去探索、去發現。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宇宙生命這個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匯報預習收獲,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1、課前預習書讀熟了吧?多響亮的回答,充滿信心。好,老師把檢查預習的權利給你們。同桌兩個伙伴對讀一人讀一段,互相檢查,有錯要及時糾正。
2、讀的時候伙伴沒給你提意見的有哪些請舉手?書讀得不錯。
3、書讀熟了,接下來你們想干什么?
4、既然大多數同學覺得應該了解課文內容,就請你們談談自己通過讀課文發現了什么。
a)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回,點撥。
b)交流、匯報。
c)結合課文的學習,談談自己對“謎”的理解。
6、展開關于除地球以外的宇宙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小辯論會。
a)提出要求:
(1)像科學家一樣收集書和課外書中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2)辯論中,語言要簡潔明白,因此不能照著收集到的資料念,要選擇重內容。
(3)辯論時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分析比較別人的話,找漏洞給予反駁,才有說服力。
(4)推選代表,推出來的選手選擇助手組成自己的智囊團,共同參與活動。
b)準備。
你們是聽眾,在活動中增長見識,是評委掌聲代表你們的態度,是候補選手可以站起來對代表的發言做補充。辯論中選手可以叫暫停,與自己的助手商量,還可以找我商量,找在座的聽課老師商量。
c)辯論。
7、:親愛的同學們,老師真佩服你們豐富的知識、獨特的見解、能言善辯,今天的辯論不論是正方還是反方都是贏家,因為通過大家的參與,我們學到書本上的還有課外書上的不少關于宇宙生命的知識。參加了這么精彩的一場辯論會,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讓我們拿起筆,寫下你最想說的一兩句話,來記錄這一刻吧!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四
在學習本課時,我覺得以下學習效果明顯:
1、因為本課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旨在培養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所以,在上課之前,我根據小學生喜歡看介紹宇宙秘密的科幻小說、電視、電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課前搜尋一些有關宇宙生命方面的知識、資料。
2、課程進行時,我爭取詳略得當,把握重點。本課課文內容主要放在了兩大板塊上:一是生命存在的條件;二是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我在教授中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后,把握住這兩個重點,使學生在心中構建出整個文章的中心框架。
3、帶領學生進行宇宙是否有生命的辯論。在講到課文火星是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星球,那么火星上有沒有生命存在呢,同意的同學和不同意的同學分成正反兩方,進行了辯論,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使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二、成功之處。
本節課是一篇科普文,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雖然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但是因為自己缺乏對這種辯論式課堂的掌控經驗,所以,在辯論中有些收放不自如,學生們也討論積極,但是有個別學生趁機起哄,擾亂課堂,使得課堂秩序維持不穩。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將課堂的設計不光注重那些好學生,也要對準那些中差生,認真地分析每一個同學,為每一個同學都分配到適合他的問題和任務,使得這種放手的課堂也能收放自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收獲。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五
一、揭題:
2、學生討論,發表意見。(其中29位學生說有,13位說沒有)。
3、當學生發生爭論時,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找答案。
二、設疑: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的依據。
2、學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條件:(1)、適合的溫度,零下50至零上150攝氏度之間。(2)、必要的水分。(3)適當成分的大氣。(4)要有足夠的光和熱。
2、師按離太陽的遠近畫出圍繞太陽運動的九大行星的示意圖: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讓學生再讀課文,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說說在圍繞太陽運動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4、學生通過讀課文后交流: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300至400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顆高溫、缺氧、缺水、有著強烈陽光輻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攝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師問: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
三、探索:
1、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為什么,找出科學依據。
2、學生交流。
3、引導學生再認真閱讀課文,弄清科學家對火星探索的歷程,然后再理解科學家經過觀測分析得出的結論:“在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在飛船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四、辯論:
1、拋出問題:地球之外的太空中到底有沒有生命的存在?
2、同一觀點的同學組成小組后,個人充分自讀課文,積極為辯論準備材料。
3、在組內充分交流。
4、學生分兩組展開辯論。
五、拓展: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六
教學目標:
一、認識四個生字;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什么。
四、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
了解銀河系、太陽系等方面的知識。
二、學生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三、討論學習。
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理由。
2、討論: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條件。學生閱讀理解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
3、科學家探索火星上有無生命的情況及結論。
1)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思考:科學家是怎樣對火星進行探索的?
2)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人們的猜測是怎樣被推翻的?
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1)從課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2)我們該怎樣知道答案?
四、課外實踐活動。
“宇宙的奧秘”資料展。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生命條件探索火星解決奧秘。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七
教學目標:
一、認識四個生字;
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什么。
四、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
了解銀河系、太陽系等方面的知識。
二、學生自學課文,自由朗讀課文,劃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三、討論學習。
1、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出理由。
2、討論: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的條件。學生閱讀理解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
3、科學家探索火星上有無生命的`情況及結論。
1)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思考:科學家是怎樣對火星進行探索的?
2)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人們的猜測是怎樣被推翻的?
4、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1)從課文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2)我們該怎樣知道答案?
四、課外實踐活動。
“宇宙的奧秘”資料展。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八
1.認識“酶、碳、冥、磁”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科學家認為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這個問題爭論了一百多年。隨著航天技術的迅速發展,這個謎已經揭開了。本課要回答的就是這個問題:板書課題10宇宙生命之謎。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
2.默讀課文,看到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找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
2.討論交流明確:
(1)宇宙是無限的。
(2)哪些天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這個天體又必須具備什么條件呢?
(3)科學家首先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了分析。
(4)太陽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過對火星的考察,發現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3.你對課文中講到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為什么?
(1)朗讀課文。
(2).總結。
我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這是一個謎,這就需要我們現在努力學習,長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奧秘,親自去揭開這個謎,給人類提供更廣闊的生命空間。
1.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2.教師展示相關圖片、錄像資料。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九
在我們生活的字宙中,有著千千萬萬生命,只是我們還未尋找到而以。這在這浩瀚的宇宙中,我們的地球,是孤獨的。歷年來,科學家們研努力研究,一代接一代,卻在太陽系中的除火星與地球外并沒有檢測到生命。水星溫度太高、金星有溫室效應,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離太陽很遠。而適合我們生存的溫度必需是-50~150攝氏度之間,還要有足夠的水、光,和熱。所以,火星是目前太陽系中唯一個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火星與地球的差別不大,一天長短、傾斜都差不多,這一點對我們的作息時沒有太大影響。但火星表面沒有水,大部分都埋在地下冰層中,雖然在火星上發現了微薄的水汽,但我們還是不適合生存。在火星上,表面并沒有發現生命因素,但在對隕石檢測時,卻發現包含一些生命因素。這種情況說明,除火星外,銀河系之外可能也有生命存在,來等著我們去探索。
現在的我們是孤獨的,沒有兄弟姐妹,猶如滄海之一栗,又好似茫茫海上的一只小船,孤獨的流浪地球。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十
《宇宙生命之謎》一文是一篇介紹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過閱讀理解,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領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較、排除的方法說明問題的表達方法。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火星的情況及其成果,學生對有關生命科學的理論、術語的理解是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火星的情況及其成果,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因此課前三天,我和學生都去了解搜集銀河系、太陽系、火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隨著了解的拓展,越來越覺得這篇教材過于“陳舊”——它選入教材只有幾年時間,但在這幾年中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已取得很多進展,歐洲于2003年6月2日發射“獵兔犬2號”于2003年12月25日登陸,日本發射“希望號”中途失蹤,美國“漫游者a”飛船運載火星車“勇氣號”在太空航行7個月于2004年1月3日在火星登陸,截止目前,已發回很多有價值的資料圖片,供科學家分析。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圍繞一個問題展開的闡述)我想采取全新的教學策略。課前,我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搜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上課伊始,導入后我把“在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寫在了黑板上,請同學們進行辯論,表明自己的觀點。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請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在辯論中,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投入,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課內外結合,討論爭辯,迸發出探索求知的火花,學生掌握的科學知識遠遠超越了文本。本文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我發現,通過這節課,學生的興趣已被激發出來。課下,那辯論聲還時常出現,因為他們時刻關注著各方面對宇宙探索的報道。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本節課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學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上課學生不是自己的學生,該班學生對于抓詞、句來理解課文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靈活。加上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引導上沒有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按照預先的設計,一環一環地牽著學生的鼻子往下進行,因而課堂效果不是太理想。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前段時間,對天文愛好者來說發生了一件喜事,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對,“火星大沖”現象,能說說是怎么回事嗎?人們為什么對火星如此關注呢?接著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看看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最后探究擴展: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十一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火星的情況及其成果,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因此課前三天,我和學生都去了解搜集銀河系、太陽系、火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隨著了解的拓展,越來越覺得這篇教材過于“陳舊”——它選入教材只有幾年時間,但在這幾年中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已取得很多進展,歐洲于20xx年6月2日發射“獵兔犬2號”于20xx年12月25日登陸,日本發射“希望號”中途失蹤,美國“漫游者a”飛船運載火星車“勇氣號”在太空航行7個月于20xx年1月3日在火星登陸,截止目前,已發回很多有價值的資料圖片,供科學家分析。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圍繞一個問題展開的闡述)我想采取全新的`教學策略。課前,我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搜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上課伊始,導入后我把“在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寫在了黑板上,請同學們進行辯論,表明自己的觀點。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請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在辯論中,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投入,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課內外結合,討論爭辯,迸發出探索求知的火花,學生掌握的科學知識遠遠超越了文本。本文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我發現,通過這節課,學生的興趣已被激發出來。課下,那辯論聲還時常出現,因為他們時刻關注著各方面對宇宙探索的報道。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本節課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學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上課學生不是自己的學生,該班學生對于抓詞、句來理解課文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靈活。加上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引導上沒有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按照預先的設計,一環一環地牽著學生的鼻子往下進行,因而課堂效果不是太理想。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前段時間,對天文愛好者來說發生了一件喜事,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對,“火星大沖”現象,能說說是怎么回事嗎?人們為什么對火星如此關注呢?接著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看看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最后探究擴展: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十二
教學目的:
1、認識“酶、碳、冥、磁”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這一直是一個謎。《宇宙生命之謎》要回答的也是這樣一個問題。現在,讓我們課件下載跟隨著作者一同去解開這個謎團吧。
2、默讀“閱讀提示”,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分別是什么?
(1)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
(2)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
(3)結論是什么?
(4)提出互動或者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說一說。
二、理清順序,了解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2、想想課文從哪到哪開始討論“宇宙有沒有生命”這個問題的?
3、學生回答2——9自然段。
4、課文第一段和最后兩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5、學生自由發言,相互補充。
第一自然段寫的是從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一直是一個吸引人的問題。
最后兩個自然段講的是人們至今沒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謎。
6、現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嗎?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探求結論)。
7、全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進行自學后,請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興趣的問題提出來與大家交流。
8、學生自學課文第二部分。(圍繞問題學習)。
9、組內進行交流。
10、小組間進行匯報。
第一小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從理論和分析兩個方面說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從理論上講,第一,宇宙無限,第二,有許多類課件下載似太陽系的星球,“與地球類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這兩點證明了“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一定還會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
從分析天體存在生命的條件上說,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這四點的星球:一是保證一定的溫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質,三是有適當的大氣成分。四是有足夠的光和熱。因為這四點是人類和生命存在的必須條件,而宇宙之大,還有我們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會有保證這四個條件的星球。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十三
《宇宙生命之謎》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從而讓學生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在學習本課時,我覺得以下學習效果明顯:
1、因為本課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旨在培養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所以,在上課之前,我根據小學生喜歡看介紹宇宙秘密的科幻小說、電視、電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課前搜尋一些有關宇宙生命方面的知識、資料。
2、課程進行時,我爭取詳略得當,把握重點。本課課文內容主要放在了兩大板塊上:一是生命存在的條件;二是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我在教授中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后,把握住這兩個重點,使學生在心中構建出整個文章的中心框架。
3、帶領學生進行宇宙是否有生命的辯論。在講到課文火星是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星球,那么火星上有沒有生命存在呢,同意的同學和不同意的同學分成正反兩方,進行了辯論。
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使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本節課是一篇科普文,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課中,雖然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但是因為自己缺乏對這種辯論式課堂的掌控經驗,所以,在辯論中有些收放不自如,學生們也討論積極,但是有個別學生趁機起哄,擾亂課堂,使得課堂秩序維持不穩。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將課堂的設計不光注重那些好學生,也要對準那些中差生,認真地分析每一個同學,為每一個同學都分配到適合他的問題和任務,使得這種放手的課堂也能收放自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收獲。
六年級宇宙生命之謎教案(精選14篇)篇十四
一、教學目的:
1、認識“酶、碳、冥、磁”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在地球之外,還有生命存在嗎?這一直是一個謎。《宇宙生命之謎》要回答的也是這樣一個問題。現在,讓我們跟隨著作者一同去解開這個謎團吧。
2、默讀“閱讀提示”,提示中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分別是什么?
(1)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
(2)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
(3)結論是什么?
(4)提出不動或者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說一說。
(二)、理清順序,了解內容。
1、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思考: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嗎?
2、想想課文從哪到哪開始討論“宇宙有沒有生命”這個問題的?
3、學生回答2--9自然段。
(1)、讓學生自己讀課文。找出到底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的依據。
(2)、學生交流生命存在的條件:
a、適合的溫度,零下50至零上150攝氏度之間。
b、必要的水分。
c、適當成分的大氣。
d、要有足夠的光和熱。
4、讓學生再讀課文,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說說在圍繞太陽運動的九大行星中,哪些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哪些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5、學生通過讀課文后交流:水星離太陽最近,向陽時表面溫度達到300至400攝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顆高溫、缺氧、缺水、有著強烈陽光輻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離太陽很遠,它們的表面溫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攝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那么,太陽系中唯一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6、師問: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的存在呢?
(三)、探索:
1、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為什么,找出科學依據。
2、學生交流。
3、引導學生再認真閱讀課文,弄清科學家對火星探索的歷程,然后再理解科學家經過觀測分析得出的結論:“在火星上生命難以生存”“在飛船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