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案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經常進行評估和調整,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這是一些小學數學教案的案例,希望對您的數學課教學提供一些實用的經驗和方法。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一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探險隊員師怎樣用冰取火的,從而感受探險隊員的智慧。頑強的品質與不放棄的精神。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學法指導:
1、南極的天氣怎樣?
2、探險隊在南極洲遇到了什么困難?
3、火有什么作用?
4、一名年輕的探險隊員是怎樣用冰取火的?其結果如何?
1、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南極的天氣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感受到得?
2、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探險隊在南極洲遇到了什么困難?
3、齊讀第三自然段,說說火的重要性,火有什么作用?
4、當大家絕望的時候,年輕的隊員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
結合“語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試著用別的詞語替換”。他舉著“冰透鏡”,向著太陽,讓太陽光穿過“冰透鏡”,形成焦點,射在一團干燥蓬松的火絨上。一分鐘,兩分鐘??火絨冒出一縷淡淡的青煙。又過了一會兒,火絨上出現了一個紅點,接著便燃燒起來了。
在讀這一句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學生交流,總結: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文中的句號與感嘆號。
自讀,抽讀,賽讀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體會探險隊員的聰明才智與頑強的意志品質。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寫本課的生字。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二
1、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脈絡。
2、抓住重點,復述故事梗概。
3、積累課文中的成語。
1、學習生字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把握課文內容,弄清文章線索。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引出課題:孩子們,還記得《田忌賽馬》的故事嗎?里面的主人公是誰呀?(孫臏)(簡介孫臏)今天就讓我們在學習一個與孫臏有關的故事,去進一步領路孫臏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驚心動魄的圍魏救趙這場戰爭。
2、讀題質疑:讓我們齊讀課題兩遍,“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的第二計。看著題目,你有什么疑問?(根據質疑梳理問題:為什么圍魏救趙?誰圍魏救趙?怎樣圍魏救趙的?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孩子們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這個精彩的故事,請孩子們跟隨朗讀帶自己輕聲的讀一讀課文。
2、孩子們,為了更好的讀懂課文,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本課的生字詞語。
詞語:課前我已經檢查了孩子們的預習情況,完成的很棒,讓我們把生字送回詞語中,用你們最美的聲音一起讀一讀這些詞語吧,每個詞兩遍。你們的聲音真的很美。
三、再讀釋疑,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用自己的話釋疑:(“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不疑則不進。”讓我們帶著剛才的疑問自己再次讀一讀課文。)。
靡,勢如破竹),把趙國的都城(邯鄲)圍了個嚴嚴實實,所以,趙國(危在旦夕)。于是趙國就向他的鄰國(齊國)求救。齊國會幫助趙國嗎?為什么?文中哪里告訴了我們答案。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吧!我們再來看看地形圖,或許你就會更加理解為什么齊國會出兵幫助趙國了。請看這是趙國與齊國相鄰,如果魏國占領了趙國,那魏國下一個攻打的目標可能就是(齊國),所以可以說齊國既是為了幫助齊國,更是為了自保,而不得不出兵。趙國和齊國的關系可以說是唇齒相依,唇亡齒寒的關系。(課件出示)孩子們,剛才我們說的這部分內容其實就是故事的(起因)看看文章哪些段落是故事的起因。(1--2)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請用雙豎線做好標記。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故事的起因吧,想一想能不能用簡單的話歸納故事的起因,(趙國被圍,向齊國求救)并記在文中相應的空白處。(5分鐘)。
(2)故事經過:齊國是怎樣救趙國的呢?這是故事的(經過)孩子們我們都知道,在寫作的時候這部分內容要怎樣描寫?(詳細)現在請孩子們小組合作學習這部分內容,想一想課文是根據(事情發展)順序寫的,完成課后第二題,并按照提示用雙豎線把課文劃分為四部分。(田忌和孫臏先根據戰勢商議好乘虛而入,直取大梁。再派小部分兵力佯攻襄凌,主力卻直奔大梁,逼得龐涓只能放棄攻打邯鄲,回護大梁。(交流)(田、孫商議,直取大梁3---8)(9----12佯攻襄凌、圍魏救趙)(10分鐘)。
a、第二部分,齊國派誰出兵幫助趙國呢?起初他們各自是怎樣打算的?他們最終商議,直接攻打哪里?孫臏是怎樣說服田忌的?哪些段落在講這部分內容。(3---8)你們小組合作完成得不錯,我想再請一個小組為我們快速的介紹一下這一過程,其他的孩子想一想能不能用簡單的話歸納這部分內容。(田、孫商議,直取大梁)。
b、第三部分,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為了麻痹龐涓,孫臏怎樣做的?(佯攻襄陵)佯攻是什么意思?虛張聲勢的進攻。而齊軍主力卻直奔大梁去了。)哪些段落在講這部分內容?(9---12)如果我們用簡單的話來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就是(佯攻襄陵,圍魏救趙)。
(3)故事結果:圍魏救趙的結果如何?請快速瀏覽故事的最后一部分,并歸納它的主要內容。(魏軍感到桂凌時,進入齊軍埋伏圈,龐涓只能率兵落荒而逃。)用簡單的話就概括為:孫臏設伏,齊軍大勝。
根據事情發展的順序,我們把本篇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2、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再次回顧一下圍魏救趙這個故事。有哪幾個國家,(魏、趙、齊),誰攻打誰(魏國攻打趙國),魏國派出的是誰去攻打(魏國將軍龐涓),趙國的都城邯鄲被圍得個嚴嚴實實,趙國危在旦夕,向(齊國)求救。于是,齊威王就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大軍出征。田、孫商議,在佯攻襄凌的同時直奔魏國都城大梁,在魏軍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救援時,在桂凌設伏,齊軍大勝。
四、抓住重點,復述故事:(剛才我們一起回顧了這場戰爭,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1、回憶復述故事的方法。
(1)分清故事主次。
(2)抓住每一部分的重點詞語。
(3)主要內容復述略詳,次要內容簡單帶過。
2、請生復述。
五、積累詞語,結束新課。
(孩子們:通過復述故事我們知道起初魏軍是一支所向披靡、勢如破竹、攻無不克的強大軍隊,可最后怎么就成了丟盔棄甲、潰不成軍、落荒而逃的殘兵敗將了呢?讓我們下次課再來合作學習圍魏救趙成功的原因吧!)。
作業(4分鐘)。
摘抄本課的四字語。(完成課后選做題)。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三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用心揣摩薩沙和媽媽的對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表達的不同語氣。
3、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體會問號、感嘆號的不同語氣。
有不甘為弱者、應該保護弱小者的意識。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一、談話導入。
師:現在你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但在親人的眼里,很多時候你們卻是最弱小的。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看到課題,你產生了哪些疑問?(“我”是誰?為什么說我是最弱小的?……)
學起于思,思緣于疑。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問,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課文主要內容,學會學習。
二、游戲導入。
學生做對對子的游戲:光明――(黑暗)夜晚――白晝強大――(弱小)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和弱小有關的故事。(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課題:我不是最弱小的)
對話平臺
一、自學
劃(邊讀邊劃出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記住它們。)
讀(讀通、讀準、讀熟課文。)
想(自己提出的問題,哪些能解決了?哪些還有困難?)
說(和學習伙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互相取長補短。)
二、識字
1、組內互相檢查生字讀音,注意“薩、簇、隨”都是平舌音,“鈴、傾”都是后鼻音。
2、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1)“芬、芳”可利用形聲字的特點,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2)在語言環境中識記。如,結合讀句子“帶著露珠的花朵隨風舞動,芬芳撲鼻”,認識“隨、芬、芳”等字。
(3)利用動作演示識記“托、掀、遞”。
3、教師充分利用生字卡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
三、感悟
1、輕聲讀文,思考:為什么薩沙說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學生找出薩沙保護薔薇花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
2、細讀課文,劃出描寫薔薇花的句子。
(1)林中曠地附近長著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著頭,因為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個句子,注意語氣的變化。(這兩個句子盡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
練習讀――范讀――指名讀――競賽讀
想象
4、看到這株薔薇花,你會怎么想?
書寫
本課有十二個要寫的字,其中“托、鈴、弱、末、芬、芳”六個字是本課新學的生字,可結合識字教學重點指導。“弱”字,要注意提示兩個“點、提”的寫法。“末”字,可與第二課的“末”字進行比較,這是學生最容易混淆的兩個字,建議采取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牢記,如,組詞、聯想記憶、多次再現。
“芬芳”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草字頭的橫不要太長,兩豎下方可略向內斜,寫出“呼應”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橫要寫長,突出這兩個字的主筆,以“支撐”整個字方正平穩。
1、學生練習書寫,教師相機指導。
2、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寫得好的班級評選“今日之星”。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復習
1、認讀上節課的生字:開火車競賽讀――齊讀
2、指名讀描寫薔薇花的句子,感受薩沙要保護薔薇花的心理。
師:薩沙為什么要保護薔薇花呢?是受了誰的影響?
二、朗讀
1、指名讀描寫薩沙和媽媽對話的段落,重點指導問句和感嘆句的讀法。
(1)媽媽,你和托利亞都需要雨衣呀,為什么要給我呢?(引導學生讀好兩個語氣詞“呀”和“呢”,重音突出“為什么”。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理解媽媽和哥哥的做法而發問的心理。)
(2)這就是說,我是最弱小的了?(語調先降后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薩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3)媽媽,現在我還是最弱小的嗎?(朗讀時稍帶一點反問語氣。在朗讀中感悟薩沙認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能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這樣的心情。)
(4)不,不,你能保護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
(媽媽的話可以讀慢些,要讀出親切、和藹的語氣。)
2、學生練讀――教師范讀――分角色讀――自由找學習伙伴讀
3、師生共同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哪里還需要改進?
4、在對比閱讀中感悟文中對野薔薇描寫的作用。
(1)去掉具體描寫森林景色和野薔薇的句子,用課件顯示改編后的課文,啟發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
(2)引導學生在討論中探究,感悟課文描寫野薔薇的作用:被鈴蘭花簇擁有的野薔薇非常美,但大雨中的野薔薇卻顯得嬌嫩弱小。小薩沙用雨衣保護野薔薇固然有媽媽的啟發和鼓勵,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顆對美好而弱小事物的關愛和保護的童心。沒有這美麗而弱小的野薔薇,也許難以真切地表現小薩沙那顆純真的童心。
三、拓展
1、你喜歡薩沙嗎?為什么?你還喜歡誰?
練習
試著寫幾個問句和感嘆句。
書寫
學習剩下的幾個字,重點指導兩個帶提手旁的字(托、摸),可以引導學生回想并按照以前學習的提手旁的寫法練習書寫。
1、學生觀察,自己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2、根據實際情況,教師范寫指導。
3、師生、生生互相交流評價。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四
1、認識“攝、媚”等8個生字。會寫“突、按”等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小男孩對高爾基的崇敬熱愛、高爾基對小男孩無比慈愛、關懷備至的感情。
兩課時。
1.學生自瀆課文,自學生字、詞。
2.學生收集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3.教師準備投影片和道具。
學生說說課前自瀆課文的情況以及體會,介紹搜集到的有關高爾基的資料。
1.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便。
2.在學習小組內份自然段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小組內互相正音。
3.畫出不理解的字詞,通過讀句子、聯系生活實際、同伴討論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課生字,指名認讀。
5.自由說說課文的大體內容。
(1)高爾基喜愛小男孩。
2、默讀課文,自讀自悟。
(1)從那些地方看出高爾基喜愛小男孩,用“”畫出有關句子。
(2)從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熱愛高爾基,用“”畫出有關句子。
3.學習小組交流情況。
4.全班反饋交流。
5.老師小結板書。
這篇文章通過人物的對話,展示了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體現了文學家高爾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愛護,及孩子們對他的崇敬、熱愛。
這兩個人物,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讀、背、寫一句高爾基的名言。
1.男女生、同練習分角色朗讀高爾基和小男孩的對話,注意運用適當的語氣表達情感。
2.教師范讀,在指名讀,師生給予評價。
1.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
2.學生兩人一組,借助道具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提示學生注意語言、表情、動作的協調統一,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
1.投影出示下列詞語:
陽光明媚鞠了個躬咧開嘴吩咐準備停當膠卷。
秘書雜志社記者突然側過臉。
a.讀一讀。
b.用實物、動作、換詞、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詞義。
c.各小組以競賽的方法用帶點的字口頭組詞,詞語組得又多又正確的小組獲勝。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要寫的字,并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學生瞄紅仿寫,然后說說自己什么字寫得好,介紹經驗。
“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高爾基對記者和小男孩的態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對比。聯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進了高爾基的辦公室,高爾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萬事俱備,他卻忘了帶膠卷,所以他哭了,這是懊悔,這是自責。對這一點,高爾基是完全能體會到的。因此高爾基希望小男孩再來。小男孩還會再來嗎?討論中讓學生聯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據,并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喜愛。
高爾基小男孩。
熱愛。
對話、細節描寫。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五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其中的8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1、識字、寫字。
2、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2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準備。
大海的圖片和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6)。
1、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大海是什么樣的?
2、教師出示大海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大海的特點。
3、指名反饋:看了這些圖片,再次說說對大海的印象。
4、如果你有機會到大海邊,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呢?
5、教師導入課文:有三個小朋友也到了海邊,他們干什么也呢?
6、學生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15)。
1、教師范讀課文。
2、你們想讀好課文嗎?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學生小組內自由朗讀課文,互相考察生字的認讀情況。
5、反饋認讀生字的情況。
6、朗讀課文。
三、指導讀文,理解內容(17)。
1、小朋友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讀文后,教師指名反饋,出示相關的句子。
3、出示浪花的釁片,讓學生說一說小朋友為什么說浪花像問號?
4、學生動筆畫一畫浪花。
5、指導感情朗讀這些句子。
6、是呀,一束束浪花像問號,它在問三個小朋友在想什么呢?小朋友想什么呢、請大家把課文讀一讀。
7、指名反饋,教師出示課文相關的句子。
8、誦讀句子,理解內容。
9、教師總結,鼓勵學生提問題。
10、指導感情朗讀。
四、布置作業(7)。
1、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教后感。
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的8個生字。
2、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繼續學習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索和想像。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復習,導入新課(5)。
1、開火車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
2、你們覺得可以用什么辦法幫助我們記住這些生字。
3、學生自讀生字并組詞。
4、課文中的小朋友,他們看到浪花時有許多的想法,一起來讀一讀。
5、從這三個小朋友所想的內容中,你們知道他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二、學習課文最后一節(10)。
1、教師小結:是呀,三個小朋友熱愛自然,喜愛探索,他們愛浪花,浪花也愛他們。請同學們讀詩歌最后一節。
2、讀了這節詩歌,你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說浪花也愛這三個孩子了嗎?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一節。
4、指名讀一讀,集體評議。
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10)。
1、學生自由地感情朗讀。
2、分角色讀一讀。
3、學生自由讀,試著背一背。
4、指名背誦。
5、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檢查背誦。
6、集體背誦。
四、指導寫字(10)。
1、明確本課要寫的生字,學生讀生字卡。
2、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如何寫好這些字,并說說書寫時的注意點。
3、集體反饋,教師強調,適當范寫。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5、教師選有代表性的作品,集體評議。
五、布置作業(8)。
1、抄寫生字。
2、朗讀背誦課文。
11、看浪花。
一個孩子:變淡水澆莊稼。
看浪花一個孩子:到海底探密。
一個孩子:采礦抱金疙瘩。
教后感。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六
朗誦詩句,同學們判斷是描寫哪個季節的詩句:
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冬: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喜歡春天的同學舉手我看看?夏天呢?秋天?冬天?
不論你喜歡哪個季節,今天,老師和大家攜手共同走進梁衡的夏季,體悟當代作家梁衡的《夏》讓我們感到的夏的緊張、熱烈和急促。那是一個流金的歲月,那是一個火熱的季節——夏。(板書課題《夏》)。
要求:注意讀準字音,聲音洪亮,讀出感情。
2、檢查預習:正音及文學常識。
(1)芊芊細草輕飛曼舞春日溶溶,秋波澹澹閑情逸致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2)梁衡簡介。
1、作者對“夏”充滿怎樣的思想感情?(要求:在文中找出依據)(板書)。
明確:喜歡和贊美。“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2、作者用什么樣的結構安排全文的?
明確:總分總的結構。
(全班回答,師生共同梳理。)先總概括了夏天的特點,總領下文;下文再緊扣“熱烈、緊張、急促”三個特點來寫;最后再總交代了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贊美夏天的其中原因,直抒胸臆。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七
1、認識“融、濘、邁、虔、佑”5個生字。理解并積累6個詞語:“衣衫、融雪、泥濘、虔誠、關照、保佑”。并用學過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知道詩歌寫的是一個小伙子幫助“別人的媽媽”過馬路的事,學習他關心老人的好品質。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八
1.板書課題、作者,指名讀,齊讀。
2.小組內先處理生字,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把古詩讀幾遍。(注意指導“塞”、“曲”、“棱”的讀音)。
3.小組展示(達到目標:通順無錯誤)。
4.劃節奏讀----小組再試讀----再次展示(達到目標:有清晰度、表現力。適當的停頓)停頓是表達語意的重要手段使得音韻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
5.關鍵詞語重讀----加著重號-----再次重讀展示(能說明重讀它的理由,渲染環境,讀出意境)。
6.師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演繹(配樂朗讀)。
7.就讓我們想象著詩歌描繪的情景,帶著對飛將軍李廣的贊嘆與敬佩,試背《塞下曲》。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九
1、糾正平時標點符號使用和書寫中的不規范行為。
2、熟悉常用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
3、掌握易錯標點符號(引號)的用法。
六種符號的用法。
冒號和引號的用法。
生字格磁貼。
一、設疑,引入標點符號。
1、課件出示一段亂用標點的話,學生默讀,說感受。
今天放學一回到家媽媽就走上來和小明聊天媽媽問小明昨天的語文測試考了多少分我考了90分全班第二呢小明驕傲地說兒子真棒媽媽摸著小明的頭說不過不能驕傲要繼續努力哦。
2、引入郭沫若的話,學生讀。
3、不管是從生活經驗中還是大文豪的話中,我們都能感覺到標點符號在我們表達中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標點符號,一起去感受小小的標點符號中所蘊藏的無窮奧妙!
4、學生讀課題:標點符號。
二、練寫,規范書寫標點符號。
1、學生在練習紙上練寫,指名6名同學上臺書寫。
2、全班交流、評價,明確不同標點在田字格的位置。
(1)逗號(,)占一格,點在格的左下方。
(2)句號(。)占一格,點在格的左下方。
(3)問號(?)占一格,點在格的左邊。
(4)感嘆號(!)占一格,點在格的左邊。
(5)冒號(:)占一格,點在格的左下方。
(6)引號(“”)前后引號各占一格,前引號寫在右半格,后引號寫在左半格。
過渡:對于標點符號,我們不僅要認識它,能正確地書寫它,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會使用它。下面,我們就以“過關”的形式去檢查同學們對標點符號的掌握情況。
三、練講,正確運用標點符號。
四、讀記兒歌,牢記標點符號。
五、課堂小結。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十
2、能將自己學習本領的過程寫具體,并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會補充短句,體會“的、地、得”與詞語搭配的特點。
4、積累有關讀書、治學的四字成語。
5、看圖說成語,積累帶數字的或帶“大”“小”等方面的成語。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炮手為了國家的利益,從作戰的全局著想,而犧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對話,理解說話時的心情,從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炮手與將軍間的對話,理解說話時的心情。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詞。
2、理解課文內容,抓住炮手的語言、神態來體會他內心的變化與激烈的斗爭。
導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板書課題.。
1、問炮手是干什么的?
2、播放炮聲,隨著一聲聲炮響,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跨越歷史長河,走進一百多年前的一個冬日.(出示第一段文字,齊讀,問你讀懂了什么?)。
3、師小結:德國軍隊侵入法國巴黎郊外,法國人民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土被侵略,奮起反抗。這是一場正義的,保衛家園的自衛戰爭。
二、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詞。
1、自讀課文,畫出文中不認識的生字。
2、檢測生字,板書詞語,指名認讀。
1、再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為什么還要瞄準開炮?
3、師創設情境:同學們,這間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滿的家啊,他從小在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現在讓他親自炸毀自己的房子,他的內心怎么能平靜下來呢?我想,他肯定是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斗爭才做出決定的。
4、細讀課文,在文中畫出表現炮手臉色變化的有關句子,讀一讀。
(2)什么原因造成臉色發生這樣的變化?由此可以推測出炮手緊張的心情也在加劇。
(4)出示臉色慘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樣?此時,炮手又是怎么想的?體會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導朗讀。
(5)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決定?此時你對炮手產生怎樣的感情?
5、播放炮聲:隨著一聲炮響,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濃濃的硝煙中。(出示句子)。
此時,炮手和將軍的表現有什么不同?當將軍問炮手的時候,炮手有時怎么說的?他的話應怎樣讀?指名讀,齊讀。
6、當將軍聽到炮手的話時,將軍怎么說的?
四、布置作業: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體會炮手無私奉獻的。
2、結合語文天地中“筆下生花”中的內容。
3、指導寫字。,
導學過程:
一、回憶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炮手無私奉獻的精神。
1、通過學習課文,你覺得炮手是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內容談。
2、有感情地讀課文。
二、完成語文天地中的“筆下生花”。
1、想象戰爭結束后,炮手回到家鄉以后會怎樣?
2、同學之間討論交流。
3、動筆寫一寫。
三、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生字,說說哪些字容易寫錯?
2、重點指導多音字“顫”。
3、抄寫生字。
四、布置作業:
[炮手(網友來稿)教案教學設計]。
小攝影師小學課文教案范文(12篇)篇十二
(1)默讀7~11節,找出青年人幫助老婦人的相關動詞:冒、走、牽、扶、穿等,重點體會“冒”。
(2)談談讀了這幾節后的感受。
(3)隱去句中的動詞,試著說一說:
終于,人海里()出個青年,他快步()到老婦人身邊。
他()著她的手細聲說道:“大媽,我扶您穿過街道。”
小伙子()著腳步不穩的老婦,小心翼翼地()過馬路。
(4)指導朗讀:
我們已經學過多首敘事詩了,詩歌要讀出韻律,讀出節奏。老師以第8節為例,遇到斜線要停頓。
出示:
他/牽著她的手/細聲說道:
“大媽,/我扶您/穿過街道。”
學生試讀、齊讀。
(5)從青年人和他朋友之間的對話總,你感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