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隨時調整和適應教學的實際情況。請大家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合理借鑒教學工作計劃范文中的優點和經驗,打破常規,創新教學方式。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一
1、復習8和9的組成,要求熟練掌握。
2、復習8和9的加法和減法,使幼兒較熟練地進行8和9的加減運算。
3、能看圖、看試、看數正確地自編8和9的加減法應用題并列式計算。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8和9的'數字卡。
(一)玩"報數"的游戲,復習8的組成。
1、"報數"游戲復習8的組成:教師先報一個數,幼兒再報一個數,兩人報的數合起來應為8,教師依次請幼兒,報數的速度越來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戲,復習9的組成"拍手"游戲復習9的組成:教師先拍一個數,幼兒再拍幾下,兩人拍手的次數合起來應為9,教師依次請幼兒,拍手的速度逐漸加快。
3、算題比賽。練習8和9的加減運算。
教師在黑板的兩邊各寫8和9的加減法算式若干,請幼兒一個接一個來寫出每題的得數。一人算一題,寫完得數將粉筆交給下一個幼兒上來算。比哪一組算得又快又正確。
(二)教師任意出示8和9的加減法算式卡,幼兒回答得數,或教師口說算式,幼兒回答得數。
(三)教師口述8和9的加減法的應用題,幼兒按題意列式算題。
教師板書8和9的加減法式,幼兒按式編應用題。
(四)練習指導幼兒做《數學》26—27頁練習,提高幼兒運算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作為一名剛剛小朋友來說,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是充滿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夠集中,課堂的過程又是一個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所以我根據學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養來設計教案,讓整個課堂活躍起來。這才是一節較成功的課。經過教學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學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數學活動對于善于形象思維的幼兒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呢?從數學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考慮,我使用游戲活動,一節課時間很長,孩子好動,長時間坐不住,課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戲,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二
1、進行學習數量的關系,了解加減法的意思。
2、進一步練習9的加減法。
1、幼兒每人一套1-9的數字卡、十、一、=、有關動物的頭飾。
2、教師準備磁鐵教具。
一、引發幼兒的興趣。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玩具9個,讓幼兒數一數。
2、讓幼兒說出9的`分合。
二、團體活動。
1、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圖形寶寶。出示三角形(紅色和藍色)讓幼兒說出加法算式。
師在問:9個三角形去掉1個還剩多少個?
怎樣寫算式?(書:9-1=8)。
9個三角形寶寶去掉8個,還剩多少個?
2、出示蘋果圖形。
小朋友,老師又帶來了什么?(7個紅蘋果、2個紫色蘋果)一共有多少個?用什么方法算?(加法)怎樣寫加法算式?(書:7+2)還可以寫加法算式(2+7)。一共有9個蘋果送給2個蘋果給小朋友,還剩多少個?怎樣寫算式9-2=7。
9個蘋果送給7個小朋友,還剩多少個?9-7=2。
三、操作活動:
四、游戲動物找家。
游戲規則;帶動物頭飾的小朋友算好得數,然后找家。其余小朋友說“xx動物你的家在哪里?”小動物回答“我的家在這里”。(王美英)。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三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觀看皮影戲》幼小銜接數學教案--感知10以內序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了解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2、感知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理解序數的方向性。
3、發展觀察、理解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皮影戲圖片、動物若干、ppt課件
一活動導入
1、情景故事,引出問題,拋出問題。
師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去看皮影戲啦,它們準備出發啦。瞧、劇場里座位這么多。
2、給小動物找座位,引出序數。
師:小兔子,小狗和小熊想看皮影戲,但是它們找不到位置。請小朋友來幫一下吧。
師:小兔、小狗、小熊分別坐在第幾行,第幾位上看皮影戲?依次提問
知識小結:像這種排列順序的數,稱為序數。
二、再設情景,感知序數
師:剛才小朋友都是下往上數第幾行從右向左數第幾位的,現在小箭頭的方向變了,我們一起看箭頭的方向從左向右數,看看小動物們左的方向說說小動物分別坐第幾位。并重新排序。知識小結:序數是有方向性的`,方向發生改變,序數也會改變。
三、鞏固知識
師:小貓的座位在第2行第8位。小狐貍在第3行第4位。大象的座位在第1行第7位。小獅子在第2行第5位。斑馬在第1行第9位。小松鼠在第3行第6位。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
四、指令游戲“找座位”,運用序數小動物們已經到了它的座位,它們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觀皮影戲,你們愿意嗎?(愿意)
用椅子搭成三排座位,分別編上1-10的序號,幼兒每人一張有編號的座位卡。幼兒依次按照座位卡號碼找座位坐好,教師當檢票員檢票。
活動結束。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四
2、情意目標:訓練學生的`加法計算能力。
3、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口頭計算能力。
通過畫圓圈計算10以內的加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
卡片小黑板。
一.開始環節。
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
二.基本環節。
1.出示3個黑圓片和7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2.板書3+7=107+3=10。
3.出示4個黑圓片和6個白圓片,教師進行講解.
4.跟著老師板書4+6=106+4=10。
5.想一想10還可以分成幾和幾,畫在本子上并寫上算式。
6.教師巡視。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9+1=10。
2+8=108+2=105+5=10。
8.訓練學生的口頭計算能力,教師指導。
三.結束環節。
:加法就是把兩個數和在一起。
四.延伸環節。
: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
教學反思。
1.在備課過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內的加法是教學難點。
2.在活動過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兒,給他們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達到教學目標。
3.在這節課中,我已經了解到幼兒學了10的分解和組成。在這基礎上學習10以內加法,充分發揮幼兒能力。
4.這節課中,師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學有些小學化了。
5.自己的優勢是:能帶動并引導教學,使教學順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學小學化。
6.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小學的教學方法適當的應用到幼兒教學中,同時應用更多的幼兒教學方法。
7.如果讓我從新上一節課,我會以游戲為主,讓幼兒在玩中學。
8.幼兒教學是一門科學,它與小學教育不同。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五
2、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表格、卡片。
一、激發興趣。
1、觀察發現、引出課題。
師:這些算式我們學過嗎?
生:學過。
師: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幾的算式。
師:以前學習了哪些幾加幾的進位加法呢?
生1:學過8加幾的進位加法。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生2: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識、總結規律。
1、師: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9+2、9+6、9+9。
生:一個加數都是9。
師:另一個加數有怎樣的變化?你能說說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師:第2列算式分別是什么?生:8+4……8+9。
師:觀察這兩列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加數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個加數又逐漸多1。
2、師:它們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和也逐漸多)共同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觀察表格、發現規律,教師小結。
三、幼兒操作。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作業批改。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六
1、繼續學習10的組成和10以內數的加減。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方式記錄自己購物的過程。
3、能靈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購物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1、10以內算式題,禮品商店圖(見教學掛圖2)。
2、算式接龍卡、筆每人1份,幼兒用書第40頁(看圖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
一、游戲“開火車”,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
1、教師出示算式題,幼兒快速說出火車幾點開(即算式)的答案。
2、采用集體、小組、個別的形式進行練習。
二、教師出示禮品商店圖,引導幼兒進行購物猜測,復習10以內的加減。
2、請幼兒列式說明理由。(10-8=2或8+2=10)。
師:誰愿意把自己猜的結果告訴大家?你能把自己是怎樣想的說給大家聽嗎?
3、請1名幼兒說出自己的購物設想,讓同伴猜測。
幼兒說出自己的購物設想后,請全班幼兒猜測并列出算式,再請幾名有著不同猜測結果的幼兒介紹自己的猜測過程。
三、根據所提供的購物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推理練習。
1、師:買兩件相同的禮物,花了6元錢,猜猜買了什么(如玩具狗)?為什么?(因為玩具狗3元錢1個,3和3合起來是6)。
請幼兒列出算式進行解答。(3+3=6)。
2、師:買了玩具狗和另外1件禮物,用了8元錢,猜猜買了什么?為什么?(因為3和5合起來是8,8減去3等于5)。
請幼兒列出算式進行解答。(3+5=8或8-3=5)。
3、師:買兩件相同的禮物,花了8元錢,猜猜買了什么(如xx)?為什么?(因為xx4元錢1個,4和4合起來是8)。
1、提供幼兒用書第40頁(看圖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指導幼兒按要求完成“看圖列算式”的練習。
2、卡片歸類。
請幼兒將接龍卡片按得數進行歸類,分別放在分類盒里。
開展“禮品商店”游戲,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進行10以內的加減練習。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七
2、能積極參加數學活動,大膽回答問題。
3、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操作完成后將物品歸還原處。
1、焦距準備:2個塑料簍子做“糧倉”、“糧袋”(上面寫有10以內的算式)。
2、學具準備:雙色圓片10個(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算式卡片若干,飛行棋、汽水蓋,塑料碗、撲克牌、紅棗等。
3、《操作冊》。
創設游戲情景:游戲連環套。游戲王國的國王知道小朋友門都喜歡做游戲,于是國王派使者送來了許多的游戲。今天我們就一起玩個夠。
1、游戲“雙色卡”。有那10個雙色卡(正面是紅色、反面是藍色)向上拋去,雙色卡落地后,數一數紅色的有多少片,藍色的有多少片,紅色的和藍色的合起來有多少片?教師將幼兒說的答案用算式在黑板上列出來。
2、游戲“扣碗”5人一組,每組準備10個汽水瓶蓋,一個塑料碗,一名幼兒左手向桌面上撒開瓶蓋的同時右手持碗扣住部分瓶蓋,大家一起數一數桌上剩下瓶蓋,在一起算算碗中扣住了幾個瓶蓋,可以調整瓶蓋的總數來復習10以內的減法。
3、游戲“抓抓抓”將小鞋盒挖個洞,里面放10個紅棗,請幼兒將手伸進洞里抓出紅棗,數一數抓了幾個紅棗,算算盒子里還有幾個紅棗。
4、游戲“小馬運糧食”幼兒分成兩隊扮演小馬運糧食,老師發出命令后,兩隊排頭跑向“小河邊”拿起一袋糧食,“糧食上貼有10以內加法和減法算式題目,幼兒將答案填在等于號的后面,跑向“糧倉”答案正確的才能將糧食袋放到糧倉,再將每隊的第二名幼兒上來運糧食,依次進行,相同時間里哪隊云的糧食多為勝利。
1、雙色圓片游戲,幼兒操作雙色圓片完成算式后,把得數填寫在方框里。
2、撲克牌游戲,幼兒兩人一組,撲克牌1到10,兩人各自抽出一張牌,比一比誰的大,用大數減去小的數,或者將兩張牌合起來列加法算式。
3、下棋游戲。2到4人為一組玩飛行棋游戲,每人兩次擲2次,顯示的點數相加就是飛機要走的步數,最后誰先到達中點誰就是勝利。
4、交流小結:
引導幼兒自由表達游戲后的感受,共同收集整理材料。
文檔為doc格式。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八
蘇教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40—41頁。
1、使學生經歷聯系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的過程,初步認識加法的含義,認識加號,會讀,寫加法算式,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加法算式。
2、使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數在5以內的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3、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學會解釋自已的思考過程和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4、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初步產生學習計算的'興趣。
用和小動物捉迷藏的形式出示5以內的數的分與合卡片,讓學生猜小動物們身后藏的數字。(設計意圖:小學生比較喜歡小動物,用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復習舊知,既為本節課的學習輔墊,也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創設情境:出示主題,讓學生觀察,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幾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幾個小朋友?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學生交流觀察結果)師結:原來有3人在澆花,又來了2人,一共有5人。
4、學寫算式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算式(設計意圖:利用主題圖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算法:并能說出算式的含義,讓學生把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聯系起來了,也是對簡單數量關系的滲透)。
5、教學“試一試”
(1)讓學生觀察兩幅圖,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2)提問:要算出一共多少人,就是把左邊1人和右邊2人怎樣呢?
(3)追問:把1人和2合起來,可以寫出什么算式?同桌互相說一說,在課本上填寫算式,算出得數。(設計意圖:有前一例題的基礎,這里可以簡單一些,并且多進行同桌交流,給每個人更多的`鍛煉機會)全班進行交流、匯報。
6、小結“3+2”表示把幾和幾合起來?“1+2”呢?可能怎樣算它們的得數?
3、送信游戲(“想想做做”第5題)動物王國國王送來了許多獎品,要想得到獎品,必須把信送對(準確計算出信封上的加法算式)(設計意圖:課將結束,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把本題設計成答對題得獎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把加法計算從看圖算到脫離圖進行計算,從計算到課堂都達到了高潮)。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設計意圖:再次帶學生回憶加法的含義、加號、等于號,算式的讀法,加法的作用)。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九
1、學習按圖和操作順序,感知圖中事物的數量關系,學習列出算式。
2、復習5的組成,并知道41、32及前后位置互換都等于5。
3、進一步認識理解、=號的含義。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愉悅,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1、背景圖一副,動物卡片若干。
2、教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15數字,加、減、等號各一個。
3、學具:數量不等的物體圖片(幼兒人手一份)。
幼兒人手一份卡片,教師引導一起共同復習5的組成。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師出示背景圖,以小動物一起玩游戲的情節進行5的加法:草地上有2只梅花鹿在玩游戲,后來跑來3只小狗,草地上一共有幾只小動物?(5只)。
2、師生一起共同游戲。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水果的卡片,小朋友待會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游戲。媽媽昨天買回4個蘋果,爸爸又帶回1個蘋果,那么家里一共就有5個蘋果了。幼兒一邊聽老師講述,一邊擺卡片。
3、啟發幼兒用一道算式來表示這個游戲中所講的事情,并說出算式及符號所表示的含義。
(1)41=54表示什么?(4表示媽媽買回的4個蘋果)。
1表示什么?(1表示爸爸帶回的1個蘋果)。
表示什么?(媽媽和爸爸的蘋果合起來)。
(2)啟發幼兒再用一道算是表示這個游戲。
14=5(集體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3)比較兩道算式,說一說它們的異同點。
41=5和14=5,位置換過來了,但是得數是一樣的。
幼兒根據老師說的情節,用卡片擺出算式,并用作業本把算式寫下來。
請幼兒相互把算式讀一讀,體驗游戲成功的喜悅。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
2、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表格、卡片。
一、激發興趣。
1、觀察發現、引出課題。
師:這些算式我們學過嗎?
生:學過。
師: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幾的算式。
師:以前學習了哪些幾加幾的進位加法呢?
生1:學過8加幾的進位加法。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生2:7、6、5加幾的.進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識、總結規律。
1、師:請同學們觀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9+2、9+6、9+9。
生:一個加數都是9。
師:另一個加數有怎樣的變化?你能說說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師:第2列算式分別是什么?生:8+4……8+9。
師:觀察這兩列算式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加數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個加數又逐漸多1。
2、師:它們的和又是怎樣變化的呢?(和也逐漸多)共同整理20以內進位加法表。
1:9+2=9+3=9+4=9+5=9+6=9+7=9+8=9+9=。
3:6+5=6+6=6+7=6+8=6+9=5+6=5+7=5+8=5+9=。
4:4+7=4+8=4+9=3+8=3+9=2+9=。
3、觀察表格、發現規律,教師小結。
三、幼兒操作。
2、幼兒操作教室巡回指導,作業批改。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幼兒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好的成效。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一
我班幼兒進入大班以后,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而加減法也是剛開始學習。為了鞏固加深幼兒對加法的認識,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操作能力。根據本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動手能力,已有經念和數學水平設計了這節活動。幫助幼兒自主學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讓幼兒在愉快的數學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1、學習6的加減法,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
2、培養幼兒的動手、分析能力以及思維的準確性、靈活性和同伴合作的精神。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引導幼兒探索出6的加減法算式,并口述相應的應用題。
紅色、綠色圓形、牙簽若干,數卡1-10、+、-、=符號每人一套,實物若干(小毛巾、彩色筆、杯子、飯碗、鉛筆等)錢幣卡若干(1元—6元)、6以內數加減法算式卡一套。
1、出手勢表示、請幼兒說出算式。
2、看卡讀算式、等出得數。
二、學習新課。
一、動手操作(穿燒烤)。
要求:請幼兒用牙簽穿出6片為一串的燒烤,而且要用紅綠兩種顏色的圓形來表示。
1、提問:你們穿了幾串燒烤?每串都是6片嗎?是不是每串都用紅綠兩種顏色來表示?
2、請幼兒互相交流、討論,說說能穿幾串燒烤。
3、分組檢查,及時幫助沒穿對的幼兒。
4、老師動手穿一穿,然后小結:以兩種顏色表示、6片為一串的燒烤,共能穿5串。
二、動手操作(看燒烤串擺算式)。
1、請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燒烤串,用數卡擺出算式。
2、請個別幼兒說一說自己擺出的算式,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互相討論,交流探討,聽聽別人的想法。
4、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小朋友說,老師把算式板書在黑板上。
5、小結:這些算式都是小朋友探討出來的,兩個數相加都等于6,減法都是用6來減,所以今天小朋友探討出的算式叫6的加減法。
三、結束活動。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本次活動的情況,對積極、自主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不夠大膽表現的幼兒。結束本次數學活動。
四、延伸活動。
在益智區投放一些實物(標價為:鉛筆1元、小毛巾2元、彩色筆3元、杯子4元、飯碗5元)的小商品,請兩幼兒扮演售貨員,其他幼兒為顧客進行買賣交易。如:一個小朋友要買鉛筆和飯碗,售貨員就要收取他6元錢,1+5=6。
在教學活動設計上,本著突出《綱要》精神: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凸現自主、自信的主體精神。本次活動主要從生活性,趣味性,過程性,科學性,開放性引導幼兒通過動手操作來探索出6的加減法,在操作活動過程中,使幼兒體驗并感知了加減法的意義,經歷把兩部分和在一起抽象為加法運算的過程,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減法來解決。
從中掌握了: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會根據直觀物體列出6的加法,減法算式,口述應用題,從而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觀察和運用數學語言的能力。幼兒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操作游戲中,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意識,激發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對數學的求知欲望。
著中注意了以下幾點問題:把握課程目標;教學活動過程中注重師幼交流的過程;關注每個幼兒的發展;個性化的鼓勵性語言;盡量創造性的組織教學。力求體現以下特點:倡導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呈現兒童學習數學:在玩中學數學;重視與生活的聯系。
文檔為doc格式。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二
電腦課件、飯盒、幼兒操作材料
通過操作游戲,感知搭配活動中的規律性和次序性。
學習看懂圖意,,根據圖示進行操作,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丁丁旅行"引出課題
提問1:孩子們,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問2:我們一起來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幾件衣服和幾條褲子?
二、幼兒操作圖片,教師運用課件驗證
(一)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操作材料,請幼兒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2、請幼兒講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師用課件進行演示。
3、教師小結:我們一起來數數,一共有幾種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復
3、比比誰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鞏固練習
提問:這些菜你們吃過嗎?它們哪些是葷菜,哪些是素菜呢?
請你看看今天的菜譜,一共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兒每人一個飯盒,自由走動搭配葷菜和素菜。
2、教師利用課件驗證。
四、活動結束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三
1.通過觀察了解及動手實驗,探索了解水的表面張力。
2.在操作活動中學習相互合作和分享、體驗探索的樂趣。
3.喜歡探究活動,萌發好奇、好問、思考的情感及態度。
杯子、滴管、硬幣、水、回形針、抹布等。
1.謎語導入。
幼兒猜謎語:看看沒顏色,聞聞沒氣味,嘗嘗沒味道,是透明的液體。(水)。
2.實驗活動。
(1)師:小朋友,我要用回形針和水做一個游戲,你們看看會發生什么。
(2)教師出示回形針,直接將回形針放在水面,回形針沉下去;
(3)將回形針托在紙上,放在水面,紙沉下去,回形針浮在水上。
(5)幼兒自由談論。
小結:水很神奇,它的表面能承受輕微的壓力,這就是表面張力。
2.硬幣放入水杯實驗,幫助幼兒理解水的表面張力。
(1)教師實驗。幼兒觀察。
(2)實驗工具有:十的硬幣,一個杯子。
實驗開始:老師把一枚硬幣往手里一捏,輕輕地投進水里,硬幣一個“360空翻”然后落地,水沒有溢出來。于是老師接著投下第二枚、第三枚……等到最后一枚的時候。
(3)師:“為什么水還沒有溢出來?”
(4)幼兒猜想。
小結:在水沒有流下來前,水面是鼓鼓的、向上的弧形,搖搖晃晃的.,往盛滿水的杯子加入硬幣,水面會慢慢的高而水不會流出來,因為水的表面張力就像人的皮膚一樣,讓水不會流出來。
3.探索硬幣盛水。
(1)出示硬幣,讓幼兒猜測,這個硬幣能盛水嗎?為什么?
(2)教師提出要求,幼兒進行硬幣盛水實驗:教師進行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硬幣上水的現象。(水面成了什么形狀、里面的字有什么變化)。
(3)師:你們是怎么做實驗的,發現了什么神奇的現象?
小結:硬幣上可以裝很多的水,在水沒有流下來前,水面也是鼓鼓的,向上弧形,搖搖晃晃的,還能把里面的字放大。
生活中有些小動物就是利用了水的張力,頁可以在水面上行走,請找出這些小動物都有誰。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四
按規律排序是幼兒園數學活動的一項基本活動內容,有多種變化的規律。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顏色、大小、形狀的多種間隔。于是便設計了“找一找、排一排、說一說、擺一擺”這一系列數學活動,幫助孩子們整合日常活動經驗,提升對規律排序的認識。
1、能通過觀察、推理發現物品、圖形或數字的排序規律。
2、能按照已有規律繼續排序。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之愿意并喜歡參加數學活動。
4、了解排序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并學習將排序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1、發現并按規律進行排序。
2、自己創造規律進行排序。
1、材料準備:動物圖片若干,幼兒操作材料,各種圖形卡若干。
2、經驗準備:認識幾種平面圖形。
一、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開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我們也去看看吧!
問題:(1)大森林里真熱鬧,誰來參加聯歡會?
(2)它們排隊有規律嗎?什么規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動物來晚了,我們來按照規律給它們排好隊吧。
2、引導幼兒排列出”abcabcabc”“aabbaabb”“aabaabaab”“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說一說。
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有規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紋)。
四、擺一擺。
1、操作材料練習。
問題:(1)你能看出來這些圖形(數字)是怎樣排列的嗎?
(2)你來試試接著往下排吧?
(3)說說你是怎樣排的?
五、分享自己的創造成果和經驗。
六、談談排序跟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五
1.根據生日的年月日比較年齡的大小,按出生日期排序。
2.愿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生日,了解自己與同伴的`年齡差異。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1.幼兒人手一張自制生日卡,上面貼著幼兒的照片,記錄著生日的年月日。
2.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一頁《生日卡》。
一、大一歲了。
1.過新年,大家都大一歲了。請大家介紹一下自己今年幾歲了。
2.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是七歲,有的是六歲呢?
3.要想知道班里哪位小朋友的年齡最大,哪位最小,有什么辦法?
4.幼兒交流自己出生的年月日。
二、給生日卡分類。
1.請不同年齡的兩位幼兒介紹自己的生日卡:我是何年何月何日生的。
2.幫助幼兒了解前一年出生的就大一歲。
三、為生日卡排序。
1.根據出生月份的分類結果,數一數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最多,哪個月過生日的人最少。
2.請幼兒說說,自己是按什么依據排列的,為什么這樣排。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六
1-10的數數、大小長短的比較、1-5的認識與書寫。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眼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通過學生之間合作游戲、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數一數:
師:讓學生觀察圖片,分別找出圖片中的有關1到10的物體。
學生觀察圖片,找物體,數數。
師:說數字歌,找數字。(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6像哨子,笛笛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麻花,擰一道。9像勺子,來盛菜;10像燈籠,掛得高。)。
師:讓學生練習,手口一致的`數數。
學生看著圖片,數數。
比一比:
比多少。
師:小朋友們,我們在數一數,圖片中蘋果有多少,梨有多少。比一比,是蘋果多,還是梨多。
學生比較,回答。
師:數一數自己鉛筆盒里的鉛筆有多少?與同桌比一比,看誰的鉛筆多?誰的鉛筆少?
學生數鉛筆、比較。
比長短。
師:老師手中有兩根繩子,比一比,哪根長,哪根短。
學生比較。
師:展示圖片,讓學生比一比,圖片中哪根鉛筆長,哪根鉛筆短。
學生比較。
比高矮。
師:展示圖片,比較長頸鹿和小白兔的個子,誰高誰矮。
學生比較。
做游戲,同桌之間比較個高個矮,聽老師指令,個高的坐下來,(反復)。
比遠近。
師:展示圖片,幫小明找到最近的回家的路。
學生找路。
師:找到距離我最遠的同學,最近的同學。
1~5的認識:
出示卡片,1~5,1像鉛筆,細長條;2像鴨子,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5像秤鉤,來賣菜。
帶著學生寫一遍,學生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1~10的數數,學會了比較多少,比較長短,比較高矮,比較遠近。(分別再舉例子復習)。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七
教材簡析: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因此單獨安排一課時。在10的認識這一課時中,教材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跳舞場面,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情不自禁地試著去數一數共有幾個小朋友,這就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在想想做做中,第1題幫助學生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練習順數和倒數,這既鍛煉了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第2題通過數10根捆成一捆的練習,為后面學習計數單位十作孕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實踐能力。第3題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出該怎樣又快又準地數數,達到了鞏固新知識的目的。第4題讓學生在比較中復習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會獨立認、寫10,并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教學難點是數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孕伏10個一就是1個十。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產生數數的欲望,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認、寫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
2、發展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孕伏10個一就是1個十的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好數學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講述:瞧,這些小朋友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節目。(《數鴨子》音樂聲響起,10個小朋友正歡快地在臺前跳舞)(表演完后)。
今天可不是叫你們數鴨子了,趕緊數數剛才有幾個小朋友在跳?舞吧!?
二、自主探索。
1、出示掛圖,進一步激起數數的興趣,初步探索。
學生利用原有數數的經驗爭先恐后地數出共有10個小朋友。教師讓學生上臺作現場數數演示,其他學生對此作評價。教師鼓勵不同的數數方法。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八
1.感知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特征。
2.能嘗試按圖紙制作立體紙盒。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1.球體、圓柱體積木、長方體,易拉罐、乒乓球等實物若干。
2.自制圖形紙若干、剪刀、膠帶、漿糊等。
1.觀察比較球體與圓柱體,感知圖形的特征。
(1)出示球體與圓柱體。讓幼兒通過滾動實驗,感知兩個形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2)師小結:不管從哪邊看,球體都是圓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叫球體。看起來像柱子,從上向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并且兩個圓一樣大,叫圓柱體。
(3)進行游戲:看誰找得對。
請幼兒找一找老師提供的物體中有哪些東西是球體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
師:現在請你們來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找到后請你大聲說出這個物體是球體還是圓柱體。
2.認識長方體,并嘗試根據圖紙制作禮物盒。
(1)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現折痕。
(2)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體紙盒。
3.根據圖形紙,自己制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制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4.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并裝禮物。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十九
1、熟練計算10的加減法算式,加深認識加減法間的聯系。
2、逐步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能力,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瞧,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
今天我們就到松鼠家里云做客吧。
課件出示小松鼠。
1、課件出示松鼠過早。
看,松鼠媽媽有6顆松子,小松鼠有4顆,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那你能算出來嗎?
2、你們可真聰明,小松鼠們要出門去采果子了,他們要動腦才能拿到自己的`籃子,出示題卡。
小松鼠手上的數用10去減,得到的結果就是籃子上的數。
比一比,哪個同學做的快?
3、小松鼠提著籃子高高興興地出門去,在路上遇到了美麗的孔雀,花孔雀正在整理自己的羽毛。
課件出示p68孔雀圖。
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算算孔雀身上的羽毛是多少?
4、松鼠媽媽和兒子比賽撿松子,撿完了他們擺在地上比誰撿的多。
課件出示p688獨立看圖并填空。
5、p687看鄰居小白兔在忙啥呢?數一數屋后的冬瓜。
第。68面的第9、10題看松鼠來到了學校,你看圖中哪些可用7+3=10來表示。
幼小銜接數學以內加法教案(優質20篇)篇二十
1、能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初步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2、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ppt、幼兒畫冊、雪花片。
1、情景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陸老師要帶小朋友們一起去摘蘋果,你們愿意嗎?
2、實物圖與數字匹配。
師:看,我們摘了這么多的蘋果,一起來數數,這里有幾個蘋果,用數字幾表示(依次數數、配上相應的數字)。
3、初步理解單雙數。
師:你們真聰明,為了獎勵你們,陸老師要為你們變魔術,看好了,陸老師要把每一豎行能夠兩兩一起的蘋果圈起來。
提問:看,是不是每一組蘋果都被兩個兩個圈起來了?(不是的)。
哪幾組蘋果兩個兩個的圈,被全部圈完了?是那幾個數字?
哪幾組蘋果兩個兩個的圈,到最后沒有圈完的?是哪幾個數字?
4、師小結。
師:這些兩個兩個全部圈完的2、4、6、8、10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雙數,沒有兩個兩個圈完只剩一個的1、3、5、7、9叫單數。
5、根據實物認識理解單雙數(ppt)。
6、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雪花片。
找一找。
抱一抱。
7、鞏固練習。
幼兒畫冊1p7。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