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提供教學過程的詳細指導,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有條不紊。編寫四年級教案時,教師應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一
認識、會寫“牌、煌、副、仙、宋、仲、憂、誦、猶、君、皇、湘”12個生字,正確讀寫“岳陽、瀟湘、金碧輝煌、水天一色”等詞語。了解“總—分—總”的文章結構。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好的語段。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
體會岳陽樓景色的優美,了解為什么人們稱岳陽樓為“江南第一樓”,從而培養學生賞美愛美的情趣,激發民族自豪感。
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岳陽樓的壯美氣勢和悠久歷史。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小黑板、生字卡片。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總—分—總”的文章結構,體會岳陽樓景色的優美。
教學難點:
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誰來說說。
二、再讀全文,理清結構。
1、默讀課文,想想人們為什么稱岳陽樓為“江南第一樓”?
討論,交流:因為岳陽樓有“浩瀚的洞庭、壯美的樓閣、不朽的詩文、動人的傳說”。
2、這些詞語分別是對課文哪些段落進行了內容的概括?
三、美讀鑒賞,融入文境。
1、小組學習。
你最喜歡岳陽樓的什么景點?選擇一個景點,讀給同學聽,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閱讀、交流“樓閣”部分。
(1)指名讀,樓閣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描寫樓閣的呢?說說這樣寫的作用。(用列數字、比喻的方法來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岳陽樓的壯美。)。
(3)分組比賽朗讀。
3、閱讀交流“詩文”部分。
(1)說起岳陽樓,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到這兒,你會不由自主地吟誦: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3)齊讀這一段。
4、欣賞洞庭美景。
(1)從屏風后的樓梯登樓,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
(2)配樂朗讀:樓四周回廊環繞,憑欄遠眺,洞庭湖水天一色,碧波萬頃,使人心境格外開闊。
5、動人的傳說也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誰來為我們講講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四、領悟中心,情感升華。
1、作者站在這兒,有感而發,齊讀課文結尾。
2、要是你來到岳陽樓前,看到這些景色,你會怎么樣?
五、拓展延伸。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名勝景點比比皆是,那么除了岳陽樓之處,你還知道哪些名樓?請模仿課文的作者寫作方法,向大家介紹你到過的地方。
27江南第一樓。
浩瀚的洞庭。
壯美的樓閣。
岳陽樓不朽的詩文。
動人的傳說。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
2.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
3.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4.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辨析領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理解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難點:培養如何通過細致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秋天的諺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思考:作者為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寫得這么細致、具體?
4.讀文中旁批的話。
5.在此基礎上要求聯系自己的習作情況,想想有什么好的經驗。
二、詞句段運用。
(一)連一連,為下面的動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兩組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廄”的字音。
2.讀完后告訴學生動物的家的稱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生自己連一連。
4.教師訂正。
(二)讀下面兩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師出示例句,學生自由讀。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
3.比較一下每組里前后兩句都有什么變化,體會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不同。
4.師生交流,體會不同。
5.小結:這二組句子,每組里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里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準確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請學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三、日積月累。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中的語句,要求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語句,糾正字音。
3.你發現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
4.交流自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丟:指立秋后,氣溫降低,炎熱的天氣就會逐漸涼下來。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話,秋天打霜會到的早。
八月里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歷八月,大雁就要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襖。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指北方一些地區,農歷_月很暖和,十月里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三
目的:運用各種形式來朗讀課文,深入體會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和敬業的精神。
一、導入。
1、說說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么時間?(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說著,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
(彎下腰來:說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說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說說,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余讀旁白。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江南第一樓。
2、賞析課文,體會江南第一樓的壯觀雄偉。
3、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和結構,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
4、通過賞讀課文,領悟作者對岳陽樓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人們為什么稱岳陽樓為江南第一樓。
2、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岳陽樓的壯美氣勢和悠久歷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了解課文內容,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課題。
二、質疑了解課題。
三、預習反饋。
我能讀。
我知道。
四、欣賞課文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五、引導學生賞析全文。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讀第6自然段:讀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關系?
3、小組討論:課文哪些自然段分別寫了浩瀚的洞庭,壯美的樓閣,不朽的詩文,動人的'傳說。
4、與對子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
5、引導學生展示喜歡的語段,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6、說說人們為什么把“岳陽樓”稱為“江南第一樓”?
六、當堂檢測。
1、填一填,讀一讀。
2、說一說。
七、總結課堂。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五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2.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3.體會不同的鳥類所代表的不同含義,進一步體會漢字的規律以及漢字所蘊涵的文化。教學重點:
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體會不同的鳥類所代表的不同含義。教學難點:
進一步體會漢字的規律以及漢字所蘊涵的文化。
教具準備:鳥的圖片、生字卡片。課型:識字課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知道書中四種鳥代表的不同含義。
教學重點:認識7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教學難點:了解“亦”的演變過程,知道漢字的規律以及漢字所蘊涵的文化。教學過程:
1.同學們一定知道很多的.鳥類,你們都喜歡什么鳥啊?(鴕鳥、鴿子、喜鵲……)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鳥。
1.師貼圖,學生回答這是什么鳥?
鴿子、喜鵲、鸚鵡、孔雀、雄鷹(師板書)。
1.全班交流:
“亦”是“腋”的本字,教材給出了“亦”的演變過程,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古文字的“亦”字,像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形,兩臂之下的兩個點是指示符號,表示這里就是腋下。后來“亦”字多被借用為虛詞,相當于“也”的意思。因此只好另外造了一個從月(肉)夜聲的“腋”字來代替“亦”的本義。
“嬰”字是由“鸚”拆開的。貝在古代是一種非常難得的珍貴之物,除用做貨幣之外,婦女們還把它們串起來掛在脖子上作為裝飾。“嬰”字從二貝在女之上,其本義即指戴在女人脖子上的串貝頸飾。所以《說文解字》稱:“嬰,頸飾也。”此字后來多用指初生的女孩,又泛指幼童。
“畏”:甲骨文、金文的“畏”字,像一手持魔杖,頭型怪異的鬼怪形,表示特別威風的意思。因此,畏的本義是指威風、威嚴,通“威”,引申為恐嚇、嚇唬,再引申為恐懼、害怕、擔心、敬服等義。
“酷”“鸚”“鵡”“雅”這幾個字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結合原有的學習經驗利用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來自主識記。
2.讀一讀這些詞語。
鴿子喜鵲鸚鵡孔雀雄鷹酷愛和平傳遞佳音人云亦云舉止高雅英勇無畏教師指導:每種鳥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鴿子是和平的使者,因此說“酷愛和平”;喜鵲報春,所以說“傳遞佳音”;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孔雀美麗大方,“舉止高雅”;雄鷹展翅高飛,勇敢、無所畏懼,因此說“英勇無畏”。
學生再讀,體會不同鳥的不同含義。
1.出示鷹、畏、亦。2.學生觀察、書空。3.教師指導:
“鷹”共有18畫,是半包圍結構,部首是“廣”。“畏”是上下結構,共有9畫,下面不要多寫一撇。展示“亦”的字理變化圖。
4.學生練習書寫。
這節課我們知道五種鳥代表的含義。說說你記住了幾個?(學生匯報)我們在知道含義的同時也學會了三個生字,在寫“鷹”字是要注意“鳥”的上面是單人旁加“隹”,“畏”字寫時不要多一撇,“亦”字第四筆是豎鉤,不是豎提。課后讀幾遍生詞。
讀詞語、搜集其他鳥代表的不同含義。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六
目的:初讀課文,讀準本課的生字新詞,幫助學生理清本文的脈絡,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一、出示掛圖,揭示課題。
1、出示教學掛圖。
圖上畫的是什么花?誰能看圖說說杏花的樣子?
畫上的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在討論什么問題?
2、讀“竺、楨”2個字,能讀準字音即可。
3、討論第二題,相機板書課題:第一朵杏花。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讀要求:
(1)輕聲自讀課文兩遍。
[4]。
[5]。
(2)畫出生字詞,結合生字表讀準字音。
(3)標出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抽讀字音。
(2)指導讀長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舉、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讀句子,相機指導停頓斷句。
(3)指名朗讀課文。
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范讀課文。
1、范讀課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時間先后順序,本文應該如何分成兩段?
(2)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獨立成一段?
2、范讀后根據提示討論分段。說說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楨要知道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幫助下,竺可楨爺爺準確地記下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
第三段(16):竺可楨爺爺通過長年精確觀察,掌握了氣候變化規律。
四、指導書寫生字。
1、注意點。
2、學生用鋼筆描紅。
五、布置作業。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2、組詞。
3、朗讀課文。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七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1、本節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
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構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課的障外點。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發現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量關系。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八
在我們北方,最著名的就是包餃子了,餃子的種類繁多,有:酸菜豬肉的、羊肉芹菜的、牛肉蘿卜的、韭菜雞蛋的、玉米香菇豬肉的、白菜豬肉等等,依照個人口味來做。不用說,你肯定吃過餃子,可你包過嗎?包餃子是件挺難的事,如果沒有做過的話,那就跟我一起學習一下吧!請注意以下幾個要求:
1、必須要用上等的面粉。(因為這樣包出來的餃子皮,才有著光亮柔滑的表面、潔白如鉆的“皮膚”。)。
2、面要揉得不硬不軟、恰到好處。
2、如果包肉餡的餃子,最好用新鮮的肉,而且要肉多菜少才好吃。
3、提前先把肉剁碎,用調料拌好:油、醬油、鹽、味精、胡椒粉、蔥、姜等,30分后加入剁碎的菜,攪拌均勻。
4、餃子一定要包緊,不然在煮的過程中會爆開。
5、煮餃子要注意火候,先蓋上鍋蓋煮開后,再打開鍋蓋煮兩三個開即可。
好了我們已經把準備工作做好了,現在我們開始包吧!
先把已經揉好的面團分成大小基本相同的小塊,把每個小塊面團搟成薄薄的餅,這就是所謂的餃子皮了;在餃子皮中放入適量的拌好的餃子餡,把重疊的餃子皮邊捏緊后,這樣一個餃子就包好了,等全部包好后就可以放到已經燒開的水中煮了,在水中少放點鹽,據說這樣餃子就不會粘在一起了。
熱騰騰的餃子出鍋了,瀝干水后盛入盤中,快來品嘗一下自己的杰作吧,請你一定要告訴我們味道如何阿!
關于餃子的文化還很多呢!我們了解到的只是其中的一角。聽聽下面的餃子由來的故事吧。傳說是這樣的':
東北有一個小村莊,人們過著平靜又快樂的生活。可是,有一年山洞里,出現一只兇猛無比的大怪獸,有時叼走了小孩,有時吃掉了牲畜,村里的人成天提心吊膽,日子再也不快樂了!這年除夕村里來了一個外地人,名叫努爾哈赤,是個武藝高強,又愛打抱不平的人,他了解這個情況后,獨自前往大怪獸出沒的地方。經過幾番搏斗,終于刺死了怪獸。大家把它的肉剁碎,包在面皮里,煮來吃掉,發泄了心頭的憤恨。從此以后,每年除夕,村里人都要用面包肉餡,做成食物來吃。到了今天,餃子這種食物己不限新年才能吃,只要我們想吃,隨時都可上餃子館去,當然,也可以在家里自己包餃子吃。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九
“圣誕節”是“基督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日,因為這天恰是耶穌的誕辰,故而“圣誕節”又叫“耶誕節”。
關于耶穌的誕生,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據馬太福音記載,耶穌是由童女瑪利亞所生。據說,瑪利亞被天使稱為有福的女子,一日天使告訴瑪利亞,圣靈要她以童女之身懷孕耶穌。她感到驚奇,問道:“我沒有出嫁,怎么會懷孕呢?”
天使對她說:“圣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無上的圣靈蔭庇你,你就會未婚而孕,你所生的圣者乃是上帝的兒子。”
接著,天使又以瑪利亞的親戚伊利莎白年老而懷孕為例,說明上帝要做的事,沒有不可能的。果然就在這天夜里,圣靈與瑪利亞夢中幽會,二人纏綿悱惻,行云雨之歡。次日,瑪利亞去拜訪伊利莎白詢問未婚而孕之事。伊麗莎白告訴她圣靈所做之事,千真萬確。不久瑪利亞就感到自己腹中有胎兒跳動。這時瑪利亞已與大衛家族的約瑟訂婚,恰在這時,天使在夢中告訴約瑟:“不要因瑪利亞未婚而孕就嫌棄她,你要馬上與她成親,她所懷的孩子是上帝的兒子,你給這個孩子起名‘耶穌’,他的使命就是把百姓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約瑟牢記天使的話,很快與瑪利亞結婚。
當瑪利亞快要臨盆時,恰逢羅馬政府下命令:全體臣民必須申報戶籍。約瑟和瑪利亞只好遵命,回到約瑟的家鄉伯利恒申報戶籍。當他們到達伯利恒時,天色已晚,二人沒有找到旅館,只好在一個馬棚里歇息。就在這天夜里,瑪利亞在馬棚里生下了耶穌,并將他放在馬槽內。后來,人們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年年這天做彌撒,以紀念耶穌的誕辰。每年的12月25日,全世界所有的基_督教徒都會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用以紀念耶穌的誕生。不過,后來的很多圣誕節活動和宗教幾乎沒有半點聯系,而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活動。諸如交換禮物,寄圣誕卡,所有這些,都使圣誕節成為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
其實,教會開始并無圣誕節,是耶穌誕生后逐漸形成的。據說第一個圣誕節是在138年,由羅馬主教圣克里門倡議舉行的,而教會史中卻又記載第一個圣誕節是336年舉行的,直到440年,才由羅馬教廷確定12月25日為圣誕節。
16,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恒聚會,進一步確定圣誕節的日期為12月25日。從此世界上大多數基_督徒都以12月25日為圣誕節。由于耶穌生于午夜,故又稱12月24日之夜為“圣誕夜”或“平安夜”。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十
1.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樂趣,并進行創作。
2.理解不同詞語有著相同的意思,并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積累節氣諺語。
教學重點。
1.積累節氣諺語。
2.理解不同詞語有著相同的意思,并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會觀察事物,體驗觀察的樂趣,并進行創作。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葉圣陶經過細致觀察寫出了《爬山虎的腳》。有句俗話說得好,“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想體驗一下嗎?現在,我們來到語文園地這個版塊,就讓我們進入語文園地三,去汲取里面的營養吧。(板書設計:語文園地)。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單元,你們有什么收獲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書:完成填空)。
《蟋蟀的住宅》中蟋蟀建造住宅是作者運用了一些動詞來描寫,如:扒、搬、踏、推、鋪。作者進行了_______的觀察,才能寫得這么準確?(出示課件2)。
《爬山虎的腳》中表示時間的詞:不過幾天、后來,說明作者不但細致觀察,還_______觀察了一段時間,把爬山虎的腳寫的這么詳細。(出示課件3)。
“那傾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平坦”是作者觀察時用_______到的,“安靜”是作者用_______到的,“彈琴”是作者用_______到的。(出示課件4)。
(板書設計:細致連續眼睛看耳朵聽心想)。
片段一:灰鶴在沼澤地上開舞會,它們圍成一圈,起初用兩條長腿蹦高,后來越跳越上勁:索性大跳特跳起來了。那奇形怪狀的花步子,真能把人笑死!轉圈呀,躥跳呀,打矮步呀——活像踩著高蹺跳俄羅斯舞!
片段二:街上出現了一些大蒼蠅,他們身上藍里透綠、閃著金光.它們跟秋天一樣,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它們還不會飛,只能勉勉強強用它們的細腿在墻壁上爬搖搖晃晃的。
片段三:叩頭蟲在表演它那暈頭轉向的把戲——把它仰面朝天放著,它就把頭吧嗒一點,蹦個高兒,在空中翻個跟頭,一直落在地上,站的好好的。
以上片段均選自法布爾的《森林報》。
這都是作者認真觀察才寫出來的。通過這些句子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首先,要想把文章寫具體、寫準確必須進行認真觀察;接著,要想寫出事物的變化,還要連續觀察一段時間;最后知道了觀察時要動用多種感官,如:用眼看、用耳聽、用鼻子聞、用舌頭長和用心想等。
2.詞句段運用。
(1)把下面的字組詞,體會相同事物的不同說法。(出示課件5)。
a.大聲朗詞語。
狗窩鳥窩鳥巢豬圈豬棚馬廄馬棚魚塘。
b.思考并說一說它們的用法相同嗎。
兩個詞語的意思是一樣的。如:“馬圈”“馬棚”。一個詞還有另一種說法。我們寫作時要注意。
(2)比較每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出示課件6)。
a.讀句子,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b.理解加上“逐漸”“最多”的不同含義。
師:一個句子加上不同的詞含義含義也不相同。
逐漸:在第二句寫出了爬山虎的腳是一點兒一點兒變成灰色的,使句子更加具體。
最多:表示程度,在第二句中寫出了蟋蟀住宅的深度。
師總結:通過比較,我們發現,一些句子加上某些限定的詞語更加準確表達意思。
(板書:有些詞語會使句子意思更加準確)。
3.日積月累。(出示課件7)。
(1)朗讀諺語。
(2)解釋諺語的含義。
(3)學生讀讀背背。
(4)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諺語。
(板書設計:表示節氣的諺語)。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知道了觀察的方法,明白了有些詞語還有另一種說法,一個句子加上一個詞語表達更加準確、具體,還學習了一些諺語,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品讀曼德拉在獄中不懈的斗爭。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文章中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感受曼德拉為了追求自由而傾注畢生心血,努力斗爭的精神,激發學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和大家初學了22課,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22課。
2、學生朗讀課題。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課文中的身份是一個(囚徒)。
二、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在書本中,電視中,你見過囚徒嗎?他們過的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啊?
2、學生交流。
4、學生讀書,交流(苦役;艱難的時日;狹窄的牢房)。
5、師:越是狹窄的牢房越是沒有自由,它時時刻刻在提醒著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艱苦的時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設法為每天的生活尋找些許慰藉;使獄中生活充實一點)。
9、出示上面兩句話,讓學生體會他這樣做的目的。
11、板書:樂觀向上、積極。
12、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個樂觀向上,積極生活的人,也是一個對菜園情有獨鐘的人。
3、朗讀。
4、交流:(親密接觸)讀好這句話。
5、是的,作者對菜園一直以來就是如此“情有獨鐘”,以至于他剛到羅本島,他就要求_允許他在監獄的院落里開辟一方菜園。但是,這一方菜園他得來容易嗎?讀讀課文第三小節,再來說說。
6、學生朗讀第三小節,交流(多年來,一直拒絕,但是最終)。
7、你從中又覺得曼德拉是個怎樣的人呢?
8、板書:堅持不懈。
(二)。
1、對這來之不易的菜園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愛護。他為菜園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讀讀課文四、五、七按節,邊讀邊做做記號!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談談自己的體會,抓住紅色的字;朗讀體會)。
b)首先選種了---。
(說說他這樣做的原因;從產量增長中,你有什么感想)。
c)訂閱書籍,學習耕種,了解方法,更加可貴的是作者不怕失敗。
3、在曼德拉的辛勤勞作下,作者的菜園一片生機盎然,收獲的季節到了,曼德拉來到了他的一方菜園。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說----(出示圖畫,學生練習說話)。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這一方菜園,收獲的不僅是碩果累累,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2.讀讀第八節,談談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絲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讀第八節。
1.作者收獲的不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獲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錄象。
4.四人小組討論,聯系實際,說說你們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讀這段話。
五、總結課文。
1.讓我們一起記著這位為了黑人的解放事業,窮盡畢生心血,堅忍不拔的偉大領袖曼德拉,記著在菜園中發生的感人的故事。
2.記著他的這段響亮世界的話語:"斗爭就是我的生活,我會繼續為自由而戰,直至我死。"。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二
一、本單元內容:
精讀課文:
21、《古詩三首》22、《寓言二則》23、《西門豹》。
略讀課文:
24、《三過家門而不入》。
語文實踐活動6。
二、單元教學目標:
體會古詩的詩情畫意,了解西門豹的智慧與才干,理解預言諷喻的意思,了解神話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熏陶,產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
三、重點分析:
本單元要學習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古詩;提出不懂的問題;了解每篇課文的內容,體會的思想感情。
四、難點分析:
體會古詩的詩情畫意,了解西門豹的智慧與才干,理解預言諷喻的意思,了解神話故事中的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熏陶,產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情感。
五、知識點地位及系統性分析:
本單元要培養學生用指定的詞語造句的能力;培養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力,背誦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讀了課文后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的能力;培養學生聯系課文的內容理解句子的意思的能力。以前學生都接觸過,此單元需要繼續學習,掌握方法。
六、學生已具備的知識水平及能力分析:
學生已經能用普通話正確的朗讀課文,但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上還需要練習。已經掌握了把課文分成幾部分的方法,但還要多練習。能提出不懂的問題,但字詞方面上比較多,還應交給學生方法。
七、課時分配:
《古詩三首》2課時《寓言二則》2課時。
《西門豹》2課時《三過家門而不入》1課時。
語文實踐活動63課時。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十三
本組四篇都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題材、體裁與第二組相同,但表達的主題不同。本組以執著的追求為主題,選取的是名人和普通人不懈追求的故事,富有教育意義。訓練的重點是: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的方法,體會人物的執著追求精神;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還要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描寫一個人精神風貌的方法。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伽利略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實驗過程,體會伽利略追求真理的精神。第三自然段是理解上的難點,要引導學生弄明白。
《全神貫注》,注意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語句,從而體會羅丹全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藝術創作狀態。再讓學生抓住課文的最后一句話,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有關羅丹的資料袋可先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讀讀,以豐富對課文人物的理解。
《魚游到了紙上》,魚游到了紙上與先游到了心里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課文理解上的重點,也是難點,可抓住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場景來理解。
《父親的菜園》要了解父親是怎樣開墾菜園的,從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可以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同樣,要抓住對人物描寫的語句重點學習和體會。
口語交際、習作:這是本學期第二次寫人的作文(第二組實際上也是寫人的)。作文指導的重點是怎樣選擇材料,即要通過具體的事例來把一個人的執著追求的精神風貌寫出來,把自己對這個人的敬佩之情表達出來。可以提示學生注意描寫人物的外貌、動作和語言。
1. 運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選擇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所要說明的意思。
教時:13課時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十四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了解課文內容,鞏固識字。
3。讓學生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該與別人共享。
1。認識11個字。
2。從故事中受到教育,能夠懂得美好的東西應該與別人共享。
游戲法、競賽法、表演法。
課件、生字卡。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都讀過哪些童話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這個童話故事名字叫《巨人的花園》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板書課題——《不認識媽媽的孩子》,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隨文識字。
1、出示讀文要求。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把生字寶寶圈出來,并在新詞下畫上橫線。
(2)數數本文有幾段,在每段前依次標上序號,了解課文內容。
(3)注意讀書姿勢。
2、學生自由發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3、聽錄音范讀課文,再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寶寶。
1、在小組內自由學習生字。
2、匯報學習情況。(小組長帶讀生字、一字開花游戲、猜字游戲)。
3、識字比賽。
四、將生字寶寶帶到課文中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全班朗讀課文。
2、游戲鞏固認讀生字。
二、細讀課文。
1、老師出示問題,學生找出相應段落,老師指導朗讀。
(1)巨人不讓小孩來花園玩,他做了什么?
(2)小孩子不來花園后,花園什么樣了?
(3)孩子們來了以后,花園又是什么樣呢?
2、比較朗讀。(學生試讀、老師范讀、學生再讀)。
3、積累詞語庫,除了課后的,你還從課文中積累了哪些詞語?選擇你喜歡的詞說一句話。
三、齊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認讀生字寶寶。
三、學習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指導學生書寫。
1、讓學生對要寫的字進行一字開花,并且說說每個字的結構、偏旁、音序。
2、指導學生觀察字的特點,并說說自己將怎樣寫好這個字。
3、指名上黑板田字格中板書生字。
4、老師指導書寫(師在黑板上范寫,學生跟著書空)。
5、學生在自己的田字格當中練習書寫生字,并給生字組詞,說句子。
6、老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優秀作品。
四年級語文單元教案(熱門15篇)篇十五
(一)對聯(有關自然景觀的對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重重疊疊山曲曲環環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樹。
(二)花名歌謠。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蘭花盆里裝,三月桃花連十里,四月薔薇靠短墻,
五月石榴紅似火,六月荷花滿池塘,七月梔子頭上戴,八月丹桂滿枝黃,
九月菊花初開放,十月芙蓉正上妝,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臘梅雪里藏。
(三)成語故事。
1、胸有成竹——也說“成竹在胸”,畫竹子時心里已經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該成語講的是北宋畫家文于可的故事)。
2、杏林春滿——也說“譽滿杏林”,來贊揚醫生的高明醫術和高尚醫德。其中“杏林”稱頌醫生。(該成語講的是三國時期,吳國醫生董奉的故事)。
(四)詩《雨中的樹林》。
雨中的樹林。
雨中的樹林是個童話世界,走進去你就會變成一個小精靈。
每棵樹都會送給你很多喜悅,你還會發現很多新奇的事情。
晶瑩的雨珠滾動在葉面上,蜘蛛吐絲給你串一串項鏈。
落花鋪成的地毯又軟又香,還有青蛙擊鼓跳舞為你表演。
鳥兒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聽歌的松鼠搖著毛茸茸的尾巴。
細雨淋過的漿果酸甜可口,刺猬扎滿一身運回了家。
連那些小雨點兒都會變魔術,落在地上立刻就變成了蘑菇。
(五)關于動物的成語。
望子成龍來龍去脈群龍無首龍飛鳳舞如虎添翼調虎離山。
騎虎難下照貓畫虎天馬行空汗馬功勞馬到成功老馬識途牛刀小試笨鳥先飛。
呆若木雞膽小如鼠。
(六)風景名勝區對聯。
一徑竹陰云滿地半簾花影月籠紗(北京頤和園月波樓)。
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東濟南大明湖)。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江蘇蘇州滄浪亭)。
小學四年級語文學習指導:必備文學賞識。
1.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我國第一部介紹進化論的譯作:嚴復譯的赫胥黎的《天演論》,他是一個由不懂外,卻成了翻譯家的人。
3.我國第一部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4.我國新文學第一篇短篇小說是:狂人日記。
5.第一位開拓“童話園地”的作家是:葉圣陶。
6.我國第一部浪漫主義神話小說:西游記。
7.第一篇報告文學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龍須溝。
9.先秦時期的兩大顯學是:儒墨。
10.儒家兩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別被尊至圣和亞圣。
12.常把宋詞分為豪放,婉約兩派。前者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
14.兩篇《狂人日記的作者分別是:俄羅斯的果戈里我國的魯迅。
15.世界文學中有兩大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
16.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17.三從四德中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群為臣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師婆(巫婆)牙婆虔婆藥婆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農。
五帝:黃帝顓瑣帝嚳堯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釋。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
23.三山五岳: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25.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28.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
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29.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軍:上中下/左中右/海陸空。
30.三吳:吳郡吳興會稽(丹陽)三國:魏蜀吳。
31.三秦:雍王(西)塞王(東)瞿王(陜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吳-東楚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紅綠藍。
34.三墳五典:三墳:伏羲神農黃帝。
五典: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
35.三體石經:尚書春秋左傳/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