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能夠明確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有助于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資源。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學計劃范文,供大家學習和借鑒,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一
一、學生概況:本年級學生六(1)有23人,六(2)25人,對美術課興趣濃厚,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對各種材料綜合運用能力,其中對繪畫材料的運用能力較強。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能大膽地發揮想象,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對一些廢舊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二、教學目的、要求。
(一)總目標: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和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學習領域目標:
1.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體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
2.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作意圖和手工制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制作與其它美術活動的區別。
3.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南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綜合探索學習領域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并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學重點:
1.學習色彩的明度漸變和純度漸變等色彩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運用。
2.能用日記畫的形式表現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義的事和自己喜歡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情感。用各種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膽想象并設計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
(二)教學難點:
1.利用多種媒體,如蛋殼、廢包裝、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2.欣賞情節性比較強的中外作品,認識該美術作品的藝術特點。
3.用水粉、水彩顏料表現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
4.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通過植物籽粒,纖維線材、織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貼進行造型設計。
5.能運用紫沙泥等材料進行立體造型,并用水粉顏料加工、裝飾。
四、教學措施1.應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2.多種形式,組織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寬容和尊重。3.采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4.教師的評價要體現多維性和多級性,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
五、課時進度安排周次課題課時備注。
第1周難忘的藝術形象1課時第1周多彩的郊外風光1課時。
第2-3周亮麗的城市景觀4課時。
第4-5周有趣的形象(1)(2)4課時。
第6周標志的應用2課時。
第7周文字的聯想2課時。
第8-9周吉祥物4課時。
第10周星火燎原1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二
通過白描花卉的學習,了解工筆畫的特點與用筆方法,以及以線造型的特點,對工筆花卉產生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運用勾線筆勾勒線條,畫一幅白描花卉
掌握工筆畫的用筆用線特點,用線勾勒花頭、枝葉結構時,起筆、運筆、收筆的技法。
多媒體課件、工筆花卉作品、筆墨紙硯等
組織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一、導入
師:“上課,同學們好,大家都知道老師今天讓你們準備了........生:“國畫材料"師:“同學們肯定猜出了我們這節課啊要畫一幅國畫,國畫是我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也是中國文化的表現。藝術都是源于生活的,大家抬頭看這是我拍的一張荷花圖,我想用國畫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師示范寫意荷花)展示問生這個國畫技法中的?生“寫意”。在課下我還畫了一幅荷花圖,同學們看看這幅畫是什么?生“工筆”。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工筆花卉。(板書課題《工筆花卉》)。
這一環節通過我們國畫的兩種表現技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一起走進工筆繪畫。
二、新授
1.特點。
同學們看看我這幅工筆荷花,也可以起身看看周圍張掛的工筆畫,也可以欣賞課本上的工筆畫,一起研究一個問題工筆畫的特點。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也可同學間相互討論一下。我們從線條、造型、設色以及畫面感覺等方面進行總結。生說自己的觀點。
2.用筆方法
不同的畫會給大家不同的感受,工筆講求勾線和填色。今天我們主要來研究勾線,拿起我們的勾線筆,請同學們用正確的執筆姿勢握筆。嗯,這個同學拿筆姿勢很準確,請你給大家展示一下。為什么這樣拿筆呢?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解說一起感受一下吧!在畫線時,大拇指往前推,食指中指往后勾,無名指小拇指向前抵。指實掌虛,中鋒用筆,讓筆與紙面保持垂直。
3.用線方法。
我們蘸一下淡墨,在我們的熟宣紙上感受一下,熟宣紙的特性吸水性不強,我們感受一下用線,畫短線時手腕用力,畫中線時胳膊用力,畫長線時肩用力。勾線時,要用力均勻,氣韻流暢。起筆要頓筆,行筆要穩,收筆要虛。要注意線條粗細的變化。師指導生練習,找幾個同學的練習放大屏幕指點學習。
同學們看看這個容器好看嗎?是不是有點簡單了,(是)怎樣讓它變得更美觀?(裝飾)同學們說的很好,那用什么方法來裝飾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漂亮的陶器,借鑒一下它們的裝飾手法。
4.示范。
我這有張提前拷貝好的花卉稿,下一步就要進行線條勾勒,我們先從花頭勾起,勾花頭的時候墨色要淡一點,用筆要流暢,線條始終是中鋒用筆。然后勾花莖和葉子,墨色要重一點,注意線條的'粗細變化,表現出結構。由于時間關系,我先勾畫這些。那一幅好的白描圖要表現出事物的形神氣質,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好的白描作品。一起看大屏幕欣賞作品。
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方法,簡單嗎?(簡單)現在輪到你們了,有沒有信心?(有)看一看我們的作業要求。(大屏幕出示作業要求)
三、作業布置
1.作業要求:
1、勾畫一副白描花卉。
2、用正確的筆法和用線。
3、線條流暢畫面整潔
教師巡回指導。
(伴著背景音樂,學生認真的勾勒線條)
四、作業展評
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
五、拓展:
中國的花鳥畫作為一門獨立的畫科,題材包羅萬象,除了花與鳥,還包括蔬菜、水果、松柏、竹石等。可利用我們學到的國畫技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研究和學習。
六、總結,徳育滲透。
這節課我們通過練習勾勒線條,同學們對于線條的起筆、運筆、收筆都有了一定的掌握,不過我們若想勾勒出一幅比較完美的白描作品,還需要在今后的日子里持之以恒,不斷學習并掌握要領,相信同學們會做的更好。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三
教學目標:
1.回憶生活中一次難忘的經歷,感受事物的細節之美。
2.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學會用記憶畫的形式描繪一件難忘的事。
3.通過造型表現活動,形成將生活與創作相結合的美術實踐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總有一些難忘的片段,值得人們通過各種方法將其表達出來。本課的教學旨在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難忘經歷,關注生活場景中的細節之美。
本課教材圍繞課題,選用了多種形式的欣賞范例。如:漆畫、版畫、兒童畫、漫畫等,意在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教材中的4幅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漫畫作品,從多角度表現了同一個主題。漫畫的畫風簡潔,幽默風趣,人物形態豐富,敘事風格緊湊,為學生創作了形式和內容的借鑒。
教學重點:
刻畫最難忘的場景細節。
教學難點:
人物的動態表現。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思考什么樣的事最難忘,為什么難忘?常用的繪畫工具,假日生活照片。
(教師)美術工具一套,課件,范作,班集體活動的照片。
教學過程。
1.活躍氣氛、趣味導課。
(1)提問:你最難忘的事是什么?(簡單地描述當時的場景。)。
(2)情景表演:請一位或一組學生上臺大膽地表演一場難忘的情景。教師用簡筆畫的形式描繪表演的情景,讓臺下同學充分感知肢體與表情的特征。
(3)師生共同點評討論,解決課程難點。
2.探究需要表現的主題。
出示課件“最難忘的一件事”。展示班集體活動記錄或播放班級活動視頻,師生討論確定最適合表現“難忘”的場景。
3.深入討論。
(2)反饋后,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著名的敘事畫。拓寬學生的創作思維。
教案與修改:
4.大膽創作。
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學會用記憶畫的形式描繪一件難忘的事。
5.欣賞交流。
(1)評一評,同學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師:主題是否明確、構圖是否飽滿、色彩表現是否合理等。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四
教材提供了多幅中國民間木版年畫典型圖例,給予學生一種視覺上的藝術感受。教師應通過講小故事,引導學生感受民間木版年畫的形式美感和獨特的色彩搭配,加深學生對民間木版年畫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1.知識與技能:欣賞我國不同地區的民間木版年畫,了解民間版畫的制作工藝和藝術特色。
2.過程與方法:結合地方特點,通過對比,談談欣賞不同地方的木版年畫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木版年畫的欣賞,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
1.重點:不同地方的木版年畫比較,了解木版年畫的特色和不同的原因。
2.難點:學生能感受各地方木版年畫美感。
(一)課題導入。
談話導入。
1.讓學生說說新年一般在門上貼什么?
2.那以前人們會在門上貼什么呢?
(門神,門神是我們中國傳統木版年畫的一種,也是中國木版年畫最早表現的一種題材)。
過渡:你了解木版年畫嗎,今天老師帶你們走進中國傳統文化,木版年畫。
(二)揭示課題。
(三)新授過程。
木版年畫題材和貼的地方。
1.木版年畫從剛開始單一的門神畫逐漸發展出很多題材:門神畫、財神畫、灶王畫、喜慶吉祥畫、戲曲畫、風俗畫等。
2.木版年畫除了貼門上,還能貼哪里?貼在這個地方你會選擇什么題材?
(根據不同的題材,可以貼在不同的地方)。
門神秦瓊和尉遲恭的來歷。
1.今天主要講的是門神畫和喜慶吉祥畫。
2.播放短片,短片的主角是誰?你能說說有關秦瓊的事么?
3.出示朱仙鎮秦瓊門神木版年畫,這個秦瓊和剛才短片里的秦瓊給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覺?
5.你覺得人們為什么要把秦瓊畫成這樣?
6.還有一個人,他和秦瓊大戰了三百回合都沒有分出勝負,他是誰?
7.秦瓊和尉遲恭都是歷史人物,為什么會變成門神呢?
(傳說:唐太宗生病了,晚上經常做噩夢夢見冤魂來殺他,秦瓊和尉遲恭得知后就自告奮勇要求站崗,果然冤魂沒有再纏著唐太宗了,唐太宗見他們這么忠心這么辛苦,就命畫師將他們畫成畫像,然后貼在門上,這件事傳到了民間,于是百姓們紛紛效仿,當然最主要還是他們正氣凜人和英勇善戰)。
過渡:我們看的是朱仙鎮的門神木版年畫,那每個地方的木版年畫都會一樣嗎?
1.了解四大著名產地(朱仙鎮,楊家埠,楊柳青,桃花塢)所在位置。
(1)他們分別在哪些省?
(2)出示南北方分割線,哪幾個在北方,哪幾個在南方?
(3)北方人和南方人性格各有什么特點?
過渡:由于地域環境和人們生活方式的不同,他們的木版年畫風格也是不同的,我們來仔細看一下他們各有什么特色。
2.對比四大產地門神。
(粗獷,鄉土味較重人物夸張,突出頭部,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2)楊家埠,和朱仙鎮比,顏色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哪些地方相同?
(粗獷,鄉土味重,以紅、黃為主,加入少量紫、綠,更顯莊重)。
(色彩柔和,人物較寫實,繼承中國畫工筆重彩的特點)。
(4)桃花塢是南方的,用了哪些顏色,給你的感覺和之前幾個一樣嗎?
(雅致,顏色善用粉紅、粉綠、中黃等)。
過渡:不僅秦瓊和尉遲恭成為了門神,還有一些人成為了門神。
門神鐘馗。
1.你看到鐘馗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鈴眼、獅鼻、狼牙)。
2.為什么人們要把鐘馗畫成這樣?
3.桃花塢的鐘馗和朱仙鎮的鐘馗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為什么兩個風格差的這么多?
(朱仙鎮是在河南屬于北方,桃花塢是屬于南方,受當地人的性格和環境等因素影響)。
過渡。
1.看了這些門神,你覺得人們貼這些門神目的是什么?(驅邪,避魔)。
(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人們貼的主題慢慢變成喜慶吉祥的了)。
喜慶吉祥。
1.你覺得人們貼五子圖是為了什么?
2.一團和氣的畫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是圓形的?
3.看各種娃娃圖,他們又代表了什么吉祥的寓意?你是怎么判斷的?
過渡:了解了木板年畫的一些題材,我們再看一下它的制作過程。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五
本課主題“京劇臉譜欣賞”,在以視覺藝術切入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京劇唱段、電視劇片段、戲劇表演等各種藝術形式,讓學生從自己最感興趣的關于臉譜的起源、顏色、圖案、譜式等方面認識了解京劇臉譜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欣賞,使學生們對我國的國粹京劇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喜愛。
二、學習者分析。
京劇臉譜是傳統藝術文化,不太被廣大的年輕人所熟知,恰好本課面對的是六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資料收集能力,可以利用這一優勢,組織他們收集相關資料,便于課上與課下的交流。
傳統藝術教育中往往比較公式化,忽略了學生感知的存在,在欣賞藝術品后,只是對作品欣賞成了對知識的記憶,本課立足于情感主題,在學生和藝術品之間,更關注學生的存在,把學生看作教學活動的主動項,學習的主體,從學生興趣,情感入手,結合各種學生喜愛的藝術形式層層展開,使學生不斷收獲到一些驚異、神秘、真切。
三、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引導學生感受、欣賞、觀察、了解京劇臉譜,進而使他們對京劇臉譜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對京劇的喜愛。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的從顏色、圖案、譜式等方面感受分析京劇臉譜總所蘊涵的獨特的美。
3、在綜合的藝術活動中,發展學生想象、創造、思維等能力。
4、可后活動中,使學生運用已學會的各種能力把課堂教學進一步拓展。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準備活動中,帶領學生到京劇團參觀,使他們對京劇有初步的認識,回家后,通過上網、翻閱資料等途徑了解京劇特別是京劇臉譜的相關知識。
2、教學活動中,以學生想了解的京劇臉譜的各方面,如起源、顏色、圖案、譜式等主線貫穿始終,使教學過程清晰明了的逐層展開。
3、把教學主題同學生熟悉的電視劇片段、文學故事等藝術形式有機聯系起來,加深學生對京劇臉譜的感受認識和了解。
4、通過表演、談話、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5、課后,學會用各種方式繪制京劇臉譜。
五、應用信息技術的依據和考慮。
1、為學生展示大量京劇臉譜的圖片和資料,培養他們的興趣,增長他們的知識,增強直觀印象,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利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等藝術形式結合主題,開展教學。
3、在電腦網絡的條件下,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在相對自由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老師是他們的向導,學生在課下還可以和老師,學生及時交流溝通,老師當他們是朋友,這樣,學習空間拓展,課堂也延伸了。
六、教學或活動過程。
課前準備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的運用。
組織學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并收集京劇、京劇臉譜的資料。
積極準備,通過上網,到圖書館,詢問長輩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
讓學生自主收集資料,了解自己本來陌生的關系到京劇臉譜的信息,不僅培養了他們的能力,也為他們的信息交流提供了素材。
帶領組織學生到京劇團參觀。
學生很直觀的就看到了京劇臉譜的繪制過程,京劇道具及京劇演出等。
貼近生活,走進京劇,讓學生了解到更多有關京劇臉譜的信息。
組織學生制作一些簡單的京劇道具,活動中可以使用。
學生利用毛線、鐵絲制作胡子,卡紙制作帽子,麻繩制作馬鞭等道具。
親手制作道具,為傳達信息作鋪墊。
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的運用。
以四個有關京劇臉譜的問題:源于面具,顏色代表性格,圖案象征意義,規定的譜式,用學生搶答的形式導入課題:京劇臉譜。
新穎的形式讓學生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很快的融入到了教學中。
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把問題一個個羅列,讓學生搶答,就象參加電視游藝節目一樣。
讓學生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教師適時引導。
學生對可以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知識點,興致特別高,然后通過各種形式,比如書籍,圖片,email等,和老師及其他同學交流,解決問題,并在和別人交流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增強自信心。
學生在此環節中,在課前對關于京劇、京劇臉譜的信息的收集了解,淋漓盡致的得以展現,創建了一個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寓教于樂的'快樂課堂。
教后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的運用。
七、相關資源。
1、主要教學地點:多媒體教室。
2、本次教學對教師的基本技術要求。
教師應能熟練使用:photoshop6.0、powerpoint。
3、本次對學生的基本技術要求。
學生應能熟練使用:電腦。
4、硬件:多媒體設備的操作。
(1)教師用計算機1臺。
(2)學生用計算機20臺。
(3)局域網:需要。
(4)專用教學平臺:需要。
(5)學校連接internet:需要。
(6)學生回家用電腦:需要。
(7)學生用internet:需要。
(8)其他硬件:不需要。
5、軟件。
(1)通用軟件:photoshop6.0、powerpoint。
(2)學科素材/資源庫:需要。
(3)學科教學軟件:不需要。
(4)本次教學教師必須自編課件嗎:需要。
6、外接設備。
(1)打印機:不需要。
(2)掃描儀:需要。
(3)數碼相機:不需要。
(4)其他外接設備:投影儀、電視機。
八、評價。
我希望在活動中,學生的內在潛能能夠被充分的激發,便于他們在參與活動時得心應手。在活動后,能夠學會感受欣賞了解包括京劇臉譜在內的這種獨特的各種藝術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夠使他們對我國的國粹京劇產生興趣和喜愛。
九、結論。
本課采用了綜合式的藝術教育方式,改變了以往只重視教學內容,忽略了學生感受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擺在活動中的主體位置,從學生的興趣、心理入手,利用各種藝術活動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促使教學活動更好的展開。
另外教學內容也改變了以往單一的授課內容,增加了一些課余活動來輔助教學,并能把信息技術較好的融入課堂,課下,來促進教學活動的更好展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使以往注重的傳統課堂教學發生了質的改變,拋開了教學中只注重最后作品的舊觀念,把教學中心更多的放在了增強學生各科知識,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上來。
十、致謝和參考資料:
感謝金水區教委室左主任,教研員陳艷,文化路二小領導、全組美術教師及別科老師的全力支持。
在本課中用到的圖書及影象材料均在河南省新華書店讀者俱樂部借閱。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六
知識目標:讓學生們了解中國繪畫的發展史,和中國繪畫都有著那些的表現技法.
增強學生們的知識和對美學的認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重點難點:讓學生主體參與,在繪畫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動自己的地方在哪兒里.
教具:范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引目標,激發興趣。
首先,把自己準備好的國畫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把他們的目光吸引過來.接下來看過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國畫哪些是油畫,問一問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來告訴大家.
二,創設條件.自主參與。
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畫成紅色的,因為它向征著熱情等等.
三.組織教學.體驗發現.
大家可以看一下羅中立的這幅作品,我們通過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著飯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來討論相互的交換一下意見.
四,引導創新,應用實踐。
通過今天的美術課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識,要想表現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向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我要畫一幅作品,我應該怎樣去體現.
五,反思小結,鞏固提高。
讓同學們自己去總結作品用自己的觀點去解釋同時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國繪畫的工具和分類外我們更應該進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東西.
六,研究性作業:。
同學們在了解中國繪畫的同時讓他們自己去書店或家里找一些有關中國繪畫的書籍,去總結其創作意圖.
板書設計:。
一.中國畫:。
工具:毛筆.墨.中國畫顏料.宣紙.
分類:工筆,寫意人物.動物.山水.花鳥。
二.油畫:。
工具廣泛。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七
教材分析:
發現和感受老房子豐富的人文蘊含和工藝特色,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民居的多樣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的多樣性的地理和人文環境因素。
了解表現民居的藝術詞匯和語言。
能用形、色、材質、使用空間等美術語言表現家鄉民居的特征。
2、過程與方法:在觀察與比較中認識民居的多樣性。
在資料收集、分析、討論中養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探索中學會思考和體驗發現的樂趣。尊重傳統,能感受生活和藝術的聯系。
教學重點:
1、了解中國主要的五種民居類型。比較南北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點,并思考它們與環境、氣候的關系。
2、了解民居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多樣性。
3、欣賞和描述民居的造型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質。
教學準備。
有關民居的光碟、圖片資料;表現家鄉民居的視覺藝術作品。
教學過程:
二、欣賞課件。
1、設問、激趣。
對比一組民居圖片,分辨南北民居,激發學生欣賞的興趣。
2、觀察、感受。
觀賞有關民居的圖片或_,引導學生對民居進行初步的審美體驗和感受。
三、小組討論:
各小組可負責某一問題的探究,由組長安排組員先進行自主學習,然后組織組員發言討論,最后由組長或組員寫出學習報告。綜合各小組的研究結果后,就能對各種民居建筑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和理解。
四、學生描述、欣賞、表現。
認識家鄉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裝飾藝術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當的口頭或書面語言對典型的民居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感受,同時鼓勵學生課后以繪畫形式加以表現。
五、課后延伸。
引導學生課后觀察家鄉的古老民居,翻閱有關的資料表現家鄉民居的繪畫、雕塑和郵票上的作品。信息課可以網上查閱有關的資料。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體驗老房子帶來的視覺沖擊力,認識老房子的藝術價值,發現老房子的美感。(認知目標)。
2、學習用泥塑的方法表現老房子的美,在實踐中提高表現力。(技能目標)。
3、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陶冶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情感目標)。
重點難點:
發現老房子的美感和領悟老房子的獨特藝術價值是本課的重點。用合適的泥塑方法再現老房子的美是本課的難點。
教學理念:
1、學生有自己特有的學習方式,六年級的學生對事物有了一定的認識,在積累了一定的視覺經驗和審美經驗后,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個性。
2、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在教學活動中就是一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學課時:一課時(40分鐘)。
教學準備:
課件,泥塑材料、工具等。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受老房子的美。
1、教師用課件展示各種老房子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2、小組討論:老房子美在哪里?
二、欣賞研究表現技法。
1、教師出示《綠釉陶樓》圖片,進行簡單介紹。
2、引導學生欣賞分析其表現方法。
三、引導表現老房子的美。
1、教師進行適當示范:用簡單的泥塑方法表現老房子的局部。
2、課件展示老房子局部的圖片啟發學生。
四、學生用泥塑的方法表現老房子的美。
五、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評價。
六、提示學生課后繼續研究老房子。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八
在中國雕版印刷術發明前,圖像的復制技術不僅運用在紙張上,同時還運用在紡織品的印花技術上。1983年在廣州出土的越王墓文物中,有兩件銅質印花凸版與一些紡織品的圖案相吻合,也就是說凸版印花技術在春秋戰國時就得到了發展。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文物中,有幾件印花敷彩紗和金銀印花紗。這些充分說明在2000多年前,我國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術。雕版印刷術發明后,人們開始使用雕刻漏版技術印染花布,它就是“夾纈”。
我國民間夾纈印染的首要功能在于實用,它是勞動大眾物質生活的必需品,承載著勞動大眾向往美好生活的質樸愿望。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間美術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精神和物質財富。本課教學內容對兒童而言,既是一次有意義的視覺探究活動,同時也是他們了解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的一個契機。
根據木版畫操作性的特點,本課教學內容教師可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分2課時完成。
六年級兒童有木版畫基礎。將木版畫化為生活中的一件實用品,令人意外的視覺效果讓兒童有創作的沖動。不同尋常的創作,更是兒童對創作表現形式本身的一次有意義的體驗和追求。
教學方式、手段:直覺體驗、演示與賞析、練習相結合。
教師準備:木版、白土布、油畫棒、蠟等。
學生準備:木版、布、油畫棒、顏料。
知識與技能目標:兒童初步了解傳統印染工藝,感受民間能工巧匠的匠心和智慧。
過程與方法目標:兒童學會花布基本的印制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兒童的審美感知能力,加深兒童對本土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
教學重點:兒童初步了解傳統印染工藝的制作工藝,學會印制一幅花布。
教學難點:兒童對機械化紡織印染取代手工印染,面對逝去的傳統工藝與傳承的思考。
(1)同學們,春天來了,蝴蝶閃動著美麗的翅膀穿梭在花叢中,這樣的一段情景你一定不陌生吧!
我們來看看,它的舞姿怎樣呢?
(2)這是生活中的蝴蝶,請同學們仔細比一比,花布上的蝴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3)與老師手中的白布比,同為樸素,你更為喜歡哪一個呢?愛美是人的天性!這些花布又是誰制作出來的呢?是這些民間藝人!
出圖:這些花布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方法,都與藝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就是他們創作的靈感!花布面料深受大家的喜歡!人們將它們做成包和衣服來美化自己的生活。
設計意圖:直觀感知民間印染花布的美感。
(1)一段花布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但是無論怎樣的想法都必須通過具體的操作才能實現,這些民間藝人又是怎樣讓蝴蝶跑到這白布上去的呢?(出示白布,同學們思考)
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印花布
(2)如果是印,那么又是怎樣印的呢?我們可以和同桌討論一下。
(3)我們就試著從祖先留給我們的部分家當中,來探秘古人的做法。
出圖:漢代“金銀印花紗”
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文物中,有這樣幾件花布“金銀印花紗”。我們來看,花布的紋樣設計合理、連續排列,組成了四方連續的'紋樣。
出圖:漢代“印花銅質版”
同時,我們還找到了這樣兩件印花銅質版,發現了嗎?兩件印花凸版與紡織品上的圖案相吻合,充分說明在2000多年前,我國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術。
出圖:漢代“印花敷彩紗”
所謂的“印花敷彩紗”,顧名思義就是印花和彩繪相結合。它是在繪出紋樣后,又以手工畫出部分花紋,形成精細、豐富的裝飾效果。
出圖:唐代“藍地團花連續紋夾纈”
在各大博物館里,我們找到了這些織品的殘片。這是在敦煌出土的唐代“藍地團花連紋夾纈”。圖案紅花藍蕊,四周圍繞有六片側面的綠葉,造型簡潔,淺花深底,使整幅夾纈色彩明快,花紋的排列也頗有節奏感。
出圖:唐代“花樹鴛鴦紋夾纈褥面”
紋飾夾染著紅、黃、藍、綠等色,色彩絢麗,以花樹鴛鴦組成團花。花樹下鴛鴦展翅對舞,團花外四只飛雁俯視,并由此加以連綴,便構成了大幅的四方連續紋樣圖案,設計之巧,令人嘆為觀止,亮麗而不媚俗。夾纈又是什么呢?在千年以后的今天,浙江溫州有一位民間藝人繼續在使用這種夾纈,讓我們一睹為快,一起去解開這個千年之謎。(錄像)
(4)夾纈(xie):是一種運用雕花夾版在織物上印花染色的技藝。
我國古代的印花染色的方法,唐以后更為普遍。用兩塊木版雕刻同樣的花紋,將絹布對折夾入兩版中,然后在鏤空處染色,成為對稱的染色花紋。后來發展為用鏤花油紙版涂色刷印,染成的織物叫夾纈。夾纈在制作時,先要怎樣做?夾纈在制作時,先要制圖,先將“粉本”緊貼在木版上,用刀一刀刀刻出花紋圖案,然后制版、夾版、浸染、卸板、展開、晾曬。把它做成被子,這便是民間最流行的“百子圖花被”。飽滿的圖案,雄渾而厚重。雖然今天殘留的夾纈,通過雕花版的“明渠暗溝”都是單色印染,以藍印花為主,卻可以揭開唐代夾纈多色印染的秘密。我們以敦煌出土的唐代紅花綠葉連續紋夾纈殘片花紋為例,可推測古代雕花印染的精妙技術。
(5)民間能工巧匠,他們用匠心和巧手在這塊普通木板上,創下了如此輝煌的奇跡!他們將自己澎湃的生命化作了生活藝術的結晶,推動了今天科技印染工藝的發展,至今還散發著熠熠的光彩,豐富了我們多彩的生活!
設計意圖:初步了解傳統印染技藝的制作工序,感受手工勞作傳遞的情感和美感。
(2)今天我們也試著就地取材,利用身邊的材料,制作一塊屬于自己的小花布。
示范:磨印法
在刻好的底版上蒙上白布。注意,一定要包緊。用蠟筆(注意選色時選擇略顯深色的蠟筆),用磨印的方法,輕輕打磨。看,一塊花布就印成了。
還有其他的方法嗎?你還可以用白蠟先在蒙好的白布上細細打磨,注意不要磨制到凹下去的部分中去。這又是為什么呢?用水粉色在涂過蠟的布上涂抹。邊涂邊用軟紙將涂在蠟上的顏色吸去。
(3)兒童作業:在雕花版上印制一塊小花布。
(4)評價:磨印法與上蠟法的運用。兒童對傳統工藝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兒童實踐動手體驗一次,利用親身體驗來加深兒童對本土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
同學們,事實上,在1834年法國的佩羅印花機發明之前,中國的手工印染技藝一直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在x疆博物館,我們還看到這些:清代,我國少數民族發明了“木戳印”和“木滾印”!所以,同學們,只要我們善于思考,敢于嘗試,我們也可以讓這塊布料煥發新的生命。
兒童創作印制一幅花布,在感性實踐中認識傳統印染工藝的魅力。
不同尋常的創作,是兒童對創作表現形式本身的一次有意義的體驗和追求。教學中兒童初步了解了傳統的印染技藝,感受到手工勞作傳遞的情感和美感,對本土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如何呢?也是教師在評價中需了解的。
民間印染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正發生著迅速的衰變,現代印染技術替代了土布和手工印染。生活在當下的兒童,他們吸收著外來的文化,享用更多的是現代機械化生產的機印花布和現代技術制成的紡織面料,對自己本土的民俗民間文化了解甚微。而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間美術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巨大精神和物質財富。兒童通過對民間印染的欣賞,包括對其制作工藝的基本了解和實踐體驗,可以加深兒童對本土傳統民俗文化的認識。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九
一、欣賞導人。
1、你們愿不愿意和鳥做朋友呢?能不能說出它們的名字?
2、樹林里鳥兒們聽說小朋友喜歡它們,都高興地飛來了。
3、欣賞作品:
(1)這是一位畫家畫的鳥,畫得多不多?(因為他非常喜歡鳥,所以畫得特別多)。
(2)這些鳥都是他的朋友,它們是什么樣的?(有大有小,有的在飛,有的在唱歌,還有許多鳥寶寶等)。
二、我們都是鳥的好朋友,大家一起來畫鳥。
要求:老師畫的時候大家不畫,老師畫好了,大家一起畫,看誰畫得又快又漂亮。
1、畫一只大鳥。
老師畫一部分,幼兒說特征。
師:畫一個橢圓形,幼:身體。
師:再畫一個三角形,幼:嘴巴(尖尖的嘴會捉蟲)。
師:小圓圈,幼:眼睛。
師:半圓形,幼:翅膀。
幼兒也畫一只大鳥,教師為幼兒數數,并對幼兒畫得很快表示贊賞。
2、大鳥說:我要找一個女朋友。
老師畫一部分,幼兒說形狀。
師:畫身體,幼:橢圓形。
師:畫彎彎的嘴巴,幼:半圓形(大鳥的女朋友有個彎彎的嘴巴)。
師:畫眼睛,幼:圓形(師在眼睛上加上眼睫毛)。
師:畫翅膀(女朋友說:“我的翅膀也很好看哦”),幼:愛心。
幼兒畫大鳥的女朋友,教師也為幼兒數數,鼓勵幼兒比畫大鳥還要快。
3、飛來一只鳥。
師:(畫一個會飛的鳥)我要向小朋友學習,畫得和小朋友一樣快。幼兒數數。
觀察:翅膀和嘴。這是一只會唱歌的飛鳥。
幼兒畫飛鳥:鼓勵幼兒畫的鳥飛得比剛才更快。
三、幼兒創作。
像畫家叔叔一樣做鳥的好朋友,畫許多鳥,讓許多小鳥飛到大鳥的身邊來。
1、用為鳥命名的方法介紹幼兒的創意,畫出各不相同的鳥。
2、介紹幼兒作品的內容:鳥的羽毛也越來越豐滿了,鳥窩里的鳥蛋也一個個孵出來變成小鳥了。有的小鳥正在找蟲子吃,有的小鳥正跟著大鳥一起學飛。
3、用計數的方法鼓勵幼兒畫許多鳥。
4、鳥兒飛進大樹林:再一次欣賞作品并用涂色筆稍許涂色。
前面是一片樹林,鳥兒們的肚子餓了,快吃點東西吧,紅色的是果子,綠色的是毛毛蟲。吃飽了才能飛回自己的家。
四、展示作品,欣賞多媒體課件“鳥的歌聲”
2、欣賞多媒體課件,聆聽鳥的歌聲(幼兒選擇,老師播放,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聆聽鳥的歌聲)。
(1)請畫得最多的小朋友來請鳥唱歌,學學鳥鳴聲。
(2)請畫得最大的小朋友來請鳥唱歌,學學鳥鳴聲。
(3)請畫得最特別的小朋友來請鳥唱歌,學學鳥鳴聲。
(4)請果子喂得最多的小朋友來請鳥唱歌,學學鳥鳴聲。
3、小朋友喜歡鳥,鳥也喜歡你們,它們經常在樹林里唱歌。請大家注意聽,一定會聽到它們不同的歌聲。
活動準備。
欣賞作品一一眾多的鳥。
記號筆、蠟筆(紅色、綠色)。
活動目標。
嘗試用不同的圖形組合的方法畫各種鳥。
愿意和鳥做朋友,體驗關愛鳥類的快樂。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十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民間玩具的造型與質樸裝飾用色表現手法。
(2)懂得制作搖鼓的傳動裝置。
2、過程與方法:
(1)在合作創作中,探索打鼓鳥的整體設計方案。
(2)在欣賞活動中,學習民間玩具質樸造型與裝飾色彩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愛護鳥類.保持生態平衡。
(2)感受小組合作的愉快。
二、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懂得運用能量互換原理,利用傳動裝置制作出會打鼓的小鳥。
2、教學準點:合作探究,學會看圖制作,有效提高創作水平。
3、興趣點:制作出會發出聲音的小鳥。
4、觀察點:關注發聲玩具的鼓面與鼓架的`組合成型特點。
三、作業要求:
1、基本要求:能制作出一只會打鼓的小鳥玩具。
2、較高要求:能制作出一只既美觀又能打鼓的小鳥玩具。
3、個性探究:能制作出鼓聲清脆、轉動顧暢、造型獨特的小鳥作品。
四、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一:分享、討淪:
(2)說一說:你了解的民間玩具——搖鼓有汁么特點和歷史?
活動二:嘗試、探索:
(1)看一看、議一議:觀看制作打鼓鳥的步驟,書上介紹的方法能看懂嗎?不懂的地方與同學探討一下。
(2)說一說:哪些部分比較難解決?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解決嗎?
活動三:創作、表現:
(1)小組討淪:準備用什么材料,如何設計鳥的造型?
(2)做一做。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動手制作打鼓鳥。圍繞打鼓鳥的裝飾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教師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
(3)說一說: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如何解決的?
活動四:展示、評價。
比一比:進行作品展示交流,比一比誰的打鼓鳥發出的聲音最響亮清脆,誰的打鼓鳥轉動得最暢順,誰的打鼓鳥造型最簡練美觀。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十一
1、了解中國畫與油畫的各自特點。
2、感受中國畫的藝術境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
了解中國畫與油畫的各自特點。
感受中國畫的藝術境界,掌握欣賞中國畫藝術的基本方法。
教學課件
一課時
一、導入(展示作品,激發興趣。)
把已準備好的.油畫作品和中國畫作品展示給學生欣賞,并讓學生們對比區分,找出這兩幅畫面中不同的地方。
二、通過欣賞比較,了解油畫與中國畫的特點。
(一)西方油畫花卉作品與中國花卉作品的比較
1、欣賞西方油畫花卉作品
(1)意大利 卡拉瓦喬 《水果籃》
(2)北歐 丟勒 《野兔》
2、欣賞中國花卉作品
明代 徐渭的兩幅作品 《魚蟹圖》
(二)西方油畫人物作品與中國人物作品的比較
1、欣賞西方油畫人物作品
(1)十七世紀西班牙宮廷畫家 委拉斯貴支 《教皇英諾森十世》
(2)意大利 卡拉瓦喬 《女占卜者》
(3)十七世紀荷蘭畫家 倫勃朗 《戴金盔的人》
2、欣賞中國人物作品
(1)南宋 梁楷 《李白行吟圖》
(2)《對話的人》
(三)油畫與中國畫的特點
西方油畫最突出的特點是求真寫實,追求真實地表現事物的形貌色彩。
中國畫最突出的特點是追求真實地表達人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中國畫的藝術境界
(一)中國畫的藝術境界:追求筆墨韻味與情感思想合二為一
1、“以形寫神”的重要理論
2、推動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兩位關鍵人物:蘇軾和倪瓚
(二)中國畫藝術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追求真實地表達內心的思想情感
1、南宋 梁楷 《潑墨仙人圖》
2、南宋 梁楷 《布袋和尚圖》
3、南宋 鄭思肖 《蘭花圖》
四、總結延伸
省略
六年級美術木版畫教學設計(熱門12篇)篇十二
一、對學生情況的分析和預測:
六年級學生們的美術基礎不相同,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學生對色彩有辨別能力,把握物體形狀的能力很強,樂于動手,對手工制作課充滿了極高的熱情。對美具有了較高的欣賞能力。從六年級上學期的美術學習中不難看出同學們對畫畫充滿了興趣。作為美術教師要引導他們興趣發展下去,并且要繼續培養他們良好的繪畫習慣。對班上在美術發面有潛能、認識美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強輔導,進一步提高畫畫的能力。有個別學生學習美術有困難,要開展一幫一的活動。
二、教材的認識和分析:
小學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文化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情操,提高美術文化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包括欣賞、繪畫、工藝等課業。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三、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目標:
通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學習美術的基礎知識和。
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要求:
1、初步了解中外優秀美術作品的文化價值。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類文化藝術遺產的態度。
2、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繪畫表現能力和設計制作能力。
四、教學內容:
1、欣賞兒童能夠理解的中外優秀美術作品。
2、認識立體物的透視現象,初步學習運用線條和其它材料表現立體物。
3、學習簡單的構圖知識。
4、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臨摹中國畫。
5、了解木版畫的制作,并進行制作。
6、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有創意的制作活動。
7、運用學過的美術表現方法為書籍、新聞故事或事件進行配畫。
8、認識標志和街頭標識物的作用,懂得區別。
9、運用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綜合練習。
五、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育質量的措施:
1、認真學習大綱、認真備課,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在傳授雙基、培養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改進學習、教學方法,從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研究“教”和“學”的方法,充分運用視覺形象,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鞏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并逐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3、堅持進閱覽室學習,做到深入鉆研教材,抓基礎,制作好范畫,手工范品及放映幻燈、影片、錄象片等教學手段和現代教育即使進行直觀教學。
4、加強個別輔導,抓好課堂巡回輔導的環節,認真的幫助學生解決練習中的具體問題。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幾位學生,找出學習不好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幫助解決。推薦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課外美術興趣小組活動,使他們得到更大的提高。
5、關心美術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6、學業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考核可采取多種方式。
六、教學時間安排。
全冊19課書,共計19課時,
機動2課時考試1課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