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寫作的不足和問題,進(jìn)而改進(jìn)自己的寫作水平。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閱讀一些范文范本,挖掘它們中蘊含的寫作奧秘和精髓。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一
深秋的一個下午,庭院內(nèi)一位衣著單薄、頭發(fā)凌亂的女子,在尋覓著什么。秋風(fēng)襲過,拉動著她的衣裳,她瘦弱的身體終是抵不過這瑟瑟秋風(fēng),在風(fēng)中搖晃著。
我連忙跑過去,將她扶住說到:“清照啊,您這又是在找什么呀?要不要我?guī)湍阏艺遥俊睕]錯,這位女子正是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我也不知道我在找什么,尋尋覓覓半天,卻只見冷冷清清,真是令人悲愁哀傷啊!”李清照滿臉愁容的說道。“最近天氣忽暖忽冷,天氣變化無常,現(xiàn)在又正值深秋,天氣寒冷,你衣著如此單薄,怎能抵得住寒風(fēng)侵襲呢!我扶您進(jìn)屋吧!”她望了望身后空蕩的庭院,一聲嘆息,便與我一同進(jìn)到了屋里。
我扶她坐下后,熱了一壺酒,對她說:“天氣寒冷,喝點熱酒,暖暖身子吧”,“好”。說完便將一壺?zé)峋埔伙嫸f到:“這酒……終歸是淡了點,怎么抵住寒風(fēng)侵襲呢?”說完便連聲嘆息,惆悵的凝望窗外。
“你看天空中那一行大雁,他們是我的舊日相識啊!”她說到。“您這是又想您的先生了吧?”“是啊,我的先生愛寫詩詞文章,喜歡研究收集金石,與我甚是情投意合。可現(xiàn)在呢?只有我一人冷冷清清的守著園子,獨自一個人,怎么挨得過這漫漫長夜?他走了,北宋亡了,甚至連我們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也丟棄殆盡了,什么也沒有留下,只留下了滿地黃花堆積。”說著她眼里的淚悄然而下。我用手帕將她臉上的淚輕輕撫去,安慰地說道:“您和您先生志趣相投,你們一起同甘共苦,這樣的愛情讓我甚是羨慕。正所謂“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你與丈夫雖相隔兩界,但情誼卻將你們緊緊相連。人生就像院中的黃花,總有凋落之時,但它曾經(jīng)也燦爛過,現(xiàn)雖憔悴零落但那片美景,獻(xiàn)給了天地,住進(jìn)了你我心里,燦爛盛大而又美好。趙明誠先生一定在你心里種了一片花叢,慢慢尋覓,細(xì)細(xì)品嘗,愛仍在心頭,他的愛從未改變,只是換了種方式存在,需要您細(xì)細(xì)找尋。”“謝謝你的安慰,和你共度的這一下午,我很開心。但我心中愁緒早已積怨多年,怎是一個愁字了得。天色漸晚,姑娘也該早生休息了”她說道。
走出屋,回頭望去,屋內(nèi)微弱燈光旁那“人比黃花瘦”的身影,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不斷折磨著她的身心,她將錐心蝕骨的痛苦和哀怨化為凄涼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次地怎一個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傷心人,未到真正的傷心處,是斷然寫不出這空前絕后的哀婉之詞。
李清照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她以筆抗世,以詞換天,將故國之思與家國之恨,抽絲剝繭般進(jìn)行紡織,化愁為詞,為后人留下了苦難時代的靈魂絕唱。她的詞將永遠(yuǎn)被人們傳頌。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二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從小讀過這首詩的時候,一直覺得如此有英雄氣概,有民族氣節(jié)的詩人一定是蘇東坡,辛棄疾一類的不屈男兒。可是當(dāng)我知道這是一個出自纖弱女子之手的千古絕唱,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李清照,這古今第一才女,她的詩詞之中不僅有女人的溫婉柔情,更有許多男子所望塵莫及的奔放豪氣,她的一生道盡了人生的悲歡離合,雖有纏綿凄苦,卻也不乏豪邁博大,應(yīng)該說李清照的生活是否與歷史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正是因為它所處的那個社會時期,周遭是是一批政治人士,才有了她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在這種不同尋常的歷史玩笑中,李清照堅定如山,一身正氣。正是如此,李清照與丈夫渡過烏江鎮(zhèn),在項羽自刎之地,面對浩浩江水,才能吟出這具有大丈夫氣概的史詩。
每次讀李清照的詩,內(nèi)心都會被觸動。她寫的愛情詩詞很經(jīng)典,滲透了濃濃的情誼,使讀者心靈交匯。在她的詩詞里面,我們感受到的既有甜蜜,又有痛苦,對于她這個把愛情作為神圣的女人,上天卻帶給了他太多的不公,她把那種對幸福的追求,相思的痛苦,以及離別的思念用詩句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雖然忠于愛情,但但她永遠(yuǎn)清醒于做人的高格,她曾親自告發(fā)了自己的丈夫張汝州,盡管自己也必須走進(jìn)牢房,但她卻毫不猶豫,依然堅持心中的正氣。那雙手握雙筆的柔弱手指伸進(jìn)了冰涼的枷鎖中。李清照的一生是悲壯的,是充滿豪氣的,是不屈的。
品讀著李清照的人生,想想今日別說女子,有幾個男子能夠有如此氣節(jié)呢?她的一生給了世人多少啟迪。月光如水,獨自步入庭中亭,坐倚心涼,想清照之男兒氣概,敬佩羨慕。可以說李清照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在我迷茫,猶豫,彷徨的時候,她的品格總能讓我找到方向,堅定正確的觀念。
從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世間萬物的自由都不如用自己的堅守來換取幸福;多么深厚的情誼也不能失去原則與正義;芊芊女子也可以做出不朽的偉業(yè)。一切經(jīng)歷都并非枉然,人的一生不能上自己后悔。
天地之大,萬物之多,人生何嘗不是一份考卷,考驗著你的品格,你的節(jié)操,如果真是如此,我想李清照的一生算是一份不錯的答卷。在愛情面前她沒有迷失自我,在氣節(jié)之中她慷慨激昂,愛國情,民族請將她女兒的豪氣盡顯無遺。
用生命書寫輝煌,用情感澆灌英杰。隔著千年時光,我讀懂了那美麗女子柔軟之下的英雄氣概。
壯哉!李清照;美哉!李清照。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三
穿越千年,與她邂逅,雜草紛飛的盡頭,她單薄的身子披著輕紗,回眸,留下無盡的哀愁。
讀清照只能在夜里,萬家燈火都已熄滅,只留下孤燈一盞,在無盡的黑夜里搖曳。翻開書,墨香撲鼻,清照的身影也隨之清晰起來。
朦朧的,一陣清脆的笑聲傳來,由遠(yuǎn)及近,哦,原來是清照劃著小船誤入了藕花深處,那醉人的夕陽,田田的荷葉,盛開的荷花,連同她動人的笑容,構(gòu)成了一幅絕美的圖畫。“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連水鳥也來湊趣,那舒展的雙翅,那清脆的鳴聲,讓整幅畫面都活了起來。清照少女時的爛漫與天真彌漫在整個空間,我的心也不由地自失起來,忘記了自己是在今朝還是夢回了宋朝。
后來,清照帶著她滿腹的才華,帶著她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進(jìn)了趙明誠的生活。共同的志趣把他們的生活演繹得多彩多姿。而丈夫的遠(yuǎn)游把孤寂留給了幸福中的清照,她斜倚欄桿,朱唇輕啟,留下了“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佳句。細(xì)細(xì)品來,那情思如霧如云纏繞心頭,揮之不去。一個情牽夫君,細(xì)膩真純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呼之欲出。清照啊,千年前的奇女子,與你邂逅,今生無悔!
可能誰都沒有察覺,,一場變故已在陽光下萌生。丈夫的去世,國土的淪喪,轉(zhuǎn)眼間幸福的生活就像那七彩的肥皂泡一個個破滅,浸潤在幸福中的清照真的成了孤家寡人。無家無國,無依無靠,清照就像那秋日里的一片落葉,任憑風(fēng)吹雨打。當(dāng)所有的苦難接踵而來,壓在清照稚嫩的雙肩上時,這孱弱的女子又怎經(jīng)得起這諸多的打擊?她只能整日以淚洗面,從清晨苦熬到黑夜,這期間有過多少嘆息,幾許無奈?那滿腔的愁苦積聚于心,絲絲縷縷流淌成千古絕唱“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那萬般的愁苦浸透了字字句句,每品一字,滿心里都滴滿了愁緒,何以解憂,或許只有美酒。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酒入愁腸,卻化作了相思之淚。“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香爐里繚繞的輕煙,恰似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更平添了一層愁苦。清照啊,多想夢回南宋,做一回你的鄰居,陪你落淚,陪你嘆息,哪怕是陪著你靜靜地坐著,我也心滿意足。
清照,你的喜,你的樂,你的愁,你的苦,都化作了詩行,穿越千古,流芳至今。無怪乎人們常說“武有秦良玉,文有李清照”。
清照,你就像那亭亭粉蓮,再多的悲苦也阻擋不了你的奇妍絕香。你盛開在悠遠(yuǎn)的年代,卻香透了整個歷史空間。
穿越千古的邂逅,雜草紛飛的盡頭,你絕世而獨立,一回眸,留下千年的哀怨。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四
立于湖畔,一席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發(fā)烏黑如泉,化黑眸韻律其間,如花事般絢爛的一生,將會被歷史永遠(yuǎn)的銘記。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日暮共斜陽,翠水薄煙紗,易安女子,泛舟藕花深處。
湖畔,垂柳依依,湖心,荷語切切。乘著酒興,悠閑而又隨意,小舟載著女兒家的嬉笑聲,漸漸劃入藕花深處,劃出一闋詞的清香,縈繞著平仄的韻腳。夏日黃昏中,霧色脆笑,穿過時間的帳幔,落于溪亭泉,濺起點點水花。不遠(yuǎn)處,被欸乃聲驚起的幾只白鷺振翅而起,追著月光飛去。看著白鷺遠(yuǎn)去的身影,女子的目光投向紫藍(lán)色的蒼穹。“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白鷺好嗎?或者,就做一株冰清玉潔的月下清荷?”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
生在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泉城,泉清風(fēng)荷柳韻孕育了這樣一般荷韻的你。如一株婉約的清荷,將一世情愁化作荷蕊的幽香,在蒼茫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獨自美麗的綻放。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世間離別,也無可奈何。
荷已殘,香已消,涼秋至。獨自泛一葉蘭舟,荷風(fēng)微擺的裙角,散落一地相思情。亂世,將有情人分隔兩地,但永遠(yuǎn)割不斷纏繞心上的相思。心間綿綿的離愁,訴說對愛情的堅守。在舟首,翹首盼郎歸,如霧里看花,看不透,剪不斷。執(zhí)筆落花,碾一泓雅墨,填半卷清詞,輕吟漸行漸遠(yuǎn)的身影,押韻了離別后的傷感,描罘罳下的倩影,述花逝別離后的傷感。
嘆息吹不走滿腔郁郁的失落,淚水沖不盡心上厚厚的蒙塵。絲絲愁情,縈繞在婉約細(xì)膩的字句中,才情流露,盡致淋漓,綻放出水墨美麗的淡花。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深秋菊花殘,慘淡梧桐葉,顛沛流離,物是人非。
心已殘碎,被黑暗亂世所傷。笑容依舊如溫香縈繞,但有掩蓋不住的凄美。纖弱無骨之手,嬌弱無力之軀,演繹得令人刻骨銘心。已然不是女兒家的閑愁,那種空落的悲凄,又豈是一個愁字說盡的。那一箋失色感傷的詩行爬滿了濃郁的心房,只剩下一抹心酸的晶瑩之花。
當(dāng)初的清麗少女只剩遙遠(yuǎn)的一個背影,當(dāng)依舊不變的是那滿腹才華,澆灌的是少時早已盛開的那朵美麗的花。易安居士,你用你絕世的孤獨,在文化長河上跳了一支震撼人心的獨舞,你已被世人傳頌了千年,但未來也將被歷史所銘記。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五
從沒人見過你的照片,那個年代的你沒有留下一張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卻美于沉魚落雁的西施與昭君,美于閉月羞花的貂蟬與貴妃。你的美獨一無二,無人替代!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遠(yuǎn)的追求!
伴著晨曦,越過千年,我走近了你……我走過“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的寂
寞,走過“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的青澀,走過“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的風(fēng)情萬種,走過“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yīng)恨夜來霜”的孤獨惆悵,走過“不如隨分前醉,莫負(fù)東籬菊蕊黃”的清冷無奈……維納斯因斷臂而美麗,貝多芬因失聰而偉大,而你卻因才氣而孤獨。你學(xué)富五車、詞動京華卻情無所托,學(xué)無所傳,在那個年代,你無疑是枝頭的一朵奇花,凜冽的秋風(fēng)摧殘著你,你卻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強(qiáng)地挺立枝頭,盡情綻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謝。你的才氣、倔強(qiáng)鑄就了你的孤獨,你那絕世的孤獨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絕的美麗!
你乘一葉扁舟,載著濃濃的愁緒,憂郁的眼神,莫道不消魂,人比黃花瘦,向我們走來。千年的風(fēng)雨淡退了琉璃繁華,沉淀了,你的淚光柔弱中帶著憂傷。家,已不能回;心,已無處歸;夜太漫長,凝成霜,慘白的彎月勾住了過往,使得這孤獨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難將息,直到“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你的一生被這漫天的愁緒所包圍,閨愁、家愁、情愁、國愁,又怎一個“愁”字了得!
面對著物是人非,面對著斷香殘酒,面對著綠肥紅瘦,沒有同道,沒有相知,只有一杯濁酒洗清愁。那愁情深深深幾許?蚱蜢舟也無能為力。既然載不動,那就和著孤獨化作咸咸的淚,滴在對趙明誠的追憶里,滴在對國仇家恨的綿綿思緒里。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遠(yuǎn)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盞孤獨的燈,照亮了一段孤獨的歷程,用那絕世的孤獨跳了一曲完美的獨舞,如一朵搖曳的花,守護(hù)著中華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六
從弦上緩緩流出,一個才華絕頂?shù)呐樱腔灿诖扒埃驮V著愁思。
少女時期,你天真無邪,“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在春季,你穿著輕衣蕩秋千,以致“薄汗”淋漓,“蹴罷秋千”,文化的汁液將你澆灌的貌美如花,內(nèi)秀如竹,你博古通今,你告訴我,女子應(yīng)好讀,應(yīng)自強(qiáng),女子絕不比男兒差!正當(dāng)你在享受著嬌寵和才氣時,上天發(fā)現(xiàn)了你更博大的藝術(shù)才華,如果只讓你寫些閨怨閑愁,歷史會從你身邊白白走過。于是,上天斬斷了你的愛河。你的愁緒早已不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兒女情愁了,國不是國,家不是家,人也不是人……就是真有舊愁,想覓也難尋了。在國破山河之際,你“欲將血淚寄山河”,希望收復(fù)失地,“徑持紫泥沼,直入黃龍城”,卻換來偏安都城的虛假繁榮,迫害忠良的事;你想追求一份安慰與寄托,卻換來“不終晚節(jié)”的千古罵名;你想將平生所學(xué)相授于人,卻換來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也”。
你乘一扁輕舟,在亂世之中流離,家不能回,心無處歸,花已然盡。面對物是人非,面對斷香殘酒,你沒有像祥林嫂那般麻木,也沒有像杜十娘那樣以死抗?fàn)帲且云矫裰恚虢y(tǒng)治者的過錯,想國家大事;以女子之身,求人格平等,愛情之尊。你教會我,女子應(yīng)該堅強(qiáng),人生在世多磨難,踏平坎坷是春秋。
當(dāng)你看到元夕時的少女,你回想以前,女扮男裝,與丈夫看花燈,想到了曾經(jīng)的那般快樂,你默默地從書架上取下丈夫的書,在微弱的燈光下,輕輕撫摸,你閉上雙眼,兩行淚光在微弱的燈光下閃爍著凄慘的光……。你繼續(xù)乘一葉扁舟四處游走,在黃昏,你獨自倚在窗前,一排大雁飛過,又不知幾何,窗外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你在窗前不禁喃喃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節(jié),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你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綻放的絕世之花,你是閃耀著傳奇色彩的亂世美神,你沒有留下你的風(fēng)華絕代,卻以你的經(jīng)歷,告訴我:人生總有起伏,難免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頭,陽光總在風(fēng)雨后。
我心中的陽光,你牽引著我的思想,引導(dǎo)著我向前,讓軟弱的我充滿力量,讓我不再輕易向生活低頭。葉落了,雁走了,花謝了,可我并不懼怕,因為我一直沐浴在你的陽光下。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七
李清照,這個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的傳奇人物到底是何許人也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jìn)她的世界,探究李清照的那些事兒。
浪漫才女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那里有一個人正在飲酒做詩,她是誰呢?我走近一看,原來是李清照,可是她的船劃反了,還不小心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還在和幾個朋友飲酒聊天,完全不關(guān)心船劃到哪里。于是她提起筆來臉上泛起紅暈寫下這首《如夢令》。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咦?李清照也有害羞的時候,可是只有一名男客人走過,她何必要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呢?難道他遇到了情郎趙明誠?沒錯,她確實遇到了趙明誠。后來官宦人家的小姐李清照和宰相府邸的公子趙明誠情投意合,最終結(jié)成夫妻。這段時間兩人一起游山玩水,精讀古文,過著甜蜜的“蜜月”。可是趙明誠因為工作問題,無法與李清照長期住在一起了。他們并沒有因為距離而疏遠(yuǎn),反而用書信留下一段千古佳話,變成人人羨慕的一對“才子佳人”。
才子佳人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趙明誠去工作了,突然一封信遞到趙明誠的桌上,他打開了信封,看到了這千古名句,他感嘆道:“寫得這么好,不行,我要寫得比她好”。過幾天后,他寫了一堆的詞,把《醉花陰》也放了進(jìn)去,拿去給他朋友品鑒品鑒,朋友看了又看,下了結(jié)論:“就一句寫得最好——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趙明誠還是敗給了李清照。
由于長時間兩地分居,李清照越來越想念趙明誠了,真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趙明誠也因工作繁忙好久沒回去,兩人互相思念著對方,可又沒辦法。于是李清照寫下了“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國難當(dāng)頭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上半生天賦異稟、家境優(yōu)渥、完美婚姻,而下半生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變:國破家亡、親人下獄、丈夫離去。這每一件事都沉重地打擊著李清照,這一個又一個的愁便聚成了李清照悲慘的后半生。難怪李清照想要九萬里風(fēng)鵬正舉,風(fēng)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的一生可以用24個字來總結(jié):
雨疏風(fēng)驟,海棠依舊。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人杰鬼雄,一代詞宗。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八
光風(fēng)霽月,天邊是雨后藍(lán)青色的云翳,屋檐磚瓦間的殘雨滴落,悄然無聲。桌案上茶煙裊裊,心中不由得想起了你,李清照。
我想在你潛心習(xí)文研墨時,悄然道一聲你好,不覺間驚擾得書香繚繞。藏書閣的書箋旁最是多見你的倩影,輕倚在窗欞旁,明凈的眸子里煥著才氣的光芒。窗外,我聽到了女伴們嬉戲的歡笑,可你卻絲毫不為所動。文化的汁液悄無聲息地將你澆灌得外美如蘭、內(nèi)秀如竹。父親的藏書、門第的濡染、藝術(shù)的熏陶,使得你在駕馭詩詞格律中已如斗草般隨意自在,在品評史實人物時已大氣如虹。
你好,李清照,由嬌寵與才氣編織而成的俏麗千金,引得世人驚嘆。
我想在你苦苦暗自神傷時,欣然道一聲你好,只為博得你驚鴻一瞥、莞然一笑。輕吟起那曲《點絳唇》,眼前浮現(xiàn)出你的模樣。輕羅薄紗、云鬢斜簪,一枝含苞的青梅掩面,鼻翼不覺清香暗涌,只因那人早已將心魂勾去,少女的心神被擾得泛起粉紅的漣漪,看著眼前的翩翩公子,暗自道:“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初春的和風(fēng)拂起那人的衣襟,漾起你面頰上的紅暈。
白皙的指尖拈起瓷白的茶杯,茶味入腸,茶香四溢。徹骨的愛戀沉入心底,沁人的溫馨洋洋灑灑。一盞清茶,一案棋局,一抹藏于眼角的笑意,一心只求一生一世與一人白首。世人只曉你那“凄凄慘慘戚戚”的苦情,卻少人知你在這之前太多太多的歡樂,少人聞趙李的琴瑟和鳴、錦瑟流年。賣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在你眼里,猶如那閑置在灰暗一隅的冰冷金石也映襯著欣喜的笑意。
癡癡的思念無處傾訴,只得化入闕闕詞中,將愁腸淌在筆下寄給遠(yuǎn)方的趙明誠。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你徹骨癡情地輕聲嘆著相思之苦,凄美柔長。
你好,李清照,儒雅的易安居士,惹得旁人黯然失色。
我想在你遠(yuǎn)眺東水,心潮萬千時,堅定地道一聲你好,為你擋一陣心中的寒風(fēng)。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落入浩浩江水,國恥與家羞使你身心憔悴。望著蘇杭的瓊樓玉苑,我看到你一介柔弱女子顯露出的不屈氣節(jié)。
你好,李清照,亂世中的美神。
萬千思緒終是消散了,望著你信步遠(yuǎn)去的身影,我不禁感慨萬千。你好,李清照。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九
淡淡的墨香裊裊地回旋,和著一盞清清的香茗,倏爾氤氳成過往的云煙。淺淺的痕跡,伴著昏黃的燈火悠悠,渲染出絢爛的繁華。畫屏漸冷,隱有一位女子簾卷西風(fēng),卻始終忘不了她離合悲歡的世界和那一顰一蹙的淺代凝眸。
清照生于書香門第,父親也因一手好字而揚名天下。這樣書墨熏陶下的她年少才高,一句“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毫無掩飾地流出內(nèi)心小小的志向和愿望。李清照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贊賞,以至于“文章落紙,人爭傳之”。空閑偷樂時間也是少不了的。在“日暮西亭”時,一時高興而“誤入藕花深處”,所以便“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年少的她,才情如含苞初露,美哉,美哉!
青蔻年華的李清照,有些心事又難以捉摸,就如白居易所言,“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霧里尋她來。
這天,她正在秋千架上搖晃,不亦樂乎。那人走進(jìn)來,就像午后微微的夢,不知所措的清照“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又不舍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少女終將長大,18歲那年,清照披上了紅裝與趙明誠結(jié)縭。她與丈夫情投意合“云鬢斜插,徒要教郎比并看”。趙明誠要負(fù)笈遠(yuǎn)游,清照尋覓了一條錦帕,寫道,“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上眉頭,卻上心頭”字里行間無比透露出濃濃的愛意。與心上人天各一方,心卻是相依的,清照恐怕是“只羨鴛鴦不羨仙”。
這時的她,就像怒放的花,至美至極。
正沉浸她幸福時光的清照以為一生就這么走下去,殊不知,命運只給了她一半的美滿甜蜜,另一半只剩下苦澀流離,自從金兵入侵,她隨著丈夫顛沛流離,她的也有了莫大的改變。
趙明誠的突然病逝給了清照很痛的打擊。回想之前的歲月時光,讓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她“尋尋覓覓”與丈夫的回憶倒影,望見的只有“冷冷清清”,何嘗不是“凄凄慘慘戚戚”?忽而想起辛棄疾“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落寞,才明白那些零零碎碎的小時光在她心中是不能夠釋懷的。
當(dāng)她慢慢習(xí)慣一個人,漸漸習(xí)慣了這世態(tài)炎涼,而我已從清照那讀到了那份惆悵與憂傷。“人比黃花瘦”的身影,永遠(yuǎn)在“簾卷西風(fēng)”的映襯下更加凄美。
她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
誤闖了清照世界的我,不知道自己生澀的筆,是否能勾勒出她的淺黛凝眸?
——后記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十
李清照以其絕代風(fēng)華,而名動當(dāng)時。在整個中華文化圈,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出生書香門第,號易安居士,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雖說是一介女流,但她性格伉爽,頗有“江湖俠女”豪情。然而,心思卻又細(xì)膩婉轉(zhuǎn),寫的詞清麗溫秀,被稱為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
她早期生活優(yōu)渥,父親身居高官,亦為當(dāng)時代的一名學(xué)者。也正是這種家學(xué)淵源,使得李清照自童年時起便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時期李清照出嫁當(dāng)時的太學(xué)生趙明誠,也就是后來有名的金石專家。要說李清照前期過著錦衣玉食、任情使性的生活,并不為過。因為縱使婚后她仍然喝酒好賭,性格溫婉的丈夫都一一接受。
然而,所謂好景不再,世事無常。隨著金兵南侵,北宋王朝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作為一名地方官,本應(yīng)有守土之責(zé),但面對金兵的強(qiáng)勢進(jìn)攻下,竟棄城出逃。就在丈夫身心俱疲的情況下,也許是無意,李清照的《夏日絕句》一詩,對丈夫造成了嚴(yán)重的傷害。其間“生當(dāng)做人杰,死亦為鬼雄”一句,更是讓丈夫羞愧萬分,李清照在這里似乎顯得頗為刻薄。當(dāng)然,話又說回來,誰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是個英雄豪杰、在危難面前能夠挺身而出呢?在事業(yè)受挫、婚姻見疑的雙重打擊下,趙明誠終于郁郁而終。
金兵繼續(xù)南追,而她作為大宋的忠實子民,也只得繼續(xù)南逃。
就在此時,她開始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從李清照的立場來說,在落魄江湖之際,最需要的是有一個倚靠。所以,估計都沒有多想,面對追求者,就匆匆結(jié)婚了。但這次不同往昔,這次婚姻是她人生中的一個災(zāi)難。這個名叫張汝舟的男性,所珍重的只是李清照的豐富收藏。然而,當(dāng)發(fā)現(xiàn)所圖難成之時,竟對李清照拳腳相加。
性格剛烈的李清照自不甘任人擺布,她冒著牢獄之災(zāi),堅決告官與張氏離婚。當(dāng)然,由于家族勢力的原因,李清照并未在監(jiān)獄滯留多久,九日之后,她得以獲釋。再次孑然一身,李清照并未意志消沉,相反,她的創(chuàng)作熱情進(jìn)一步高漲,寫下了更多膾炙人口的詞作。
公元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凄涼中,結(jié)束她可歌可悲的一生,享年至少73歲。
從李清照個人來說,她的后半生,也許是個悲劇。但對中華文化來說,卻又是一個幸事。因為作者以其天賦才華,為古代中國貢獻(xiàn)了許多天才之作,大大豐富了中華文化知識寶庫。今天,我們有幸讀到眾多凄婉動人的詞作,必須感謝詞人的創(chuàng)作熱情。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十一
細(xì)雨如絲,淅淅瀝瀝,無序而孤單地滴落在易安君的思緒上,濺起一個又一個的回憶:歡樂,甜蜜,寂寞,憂傷……它們交織著,拉扯著,混雜在一起,像是易安君面前那一杯渾濁的糯米酒。她舉起杯子一飲而盡,閉目凝思,而那些畫面卻更加清晰了。
艄公搖一支長長的櫓,劃破湖面上的火燒云的倒影,荷花怒放像微醉的少女,稍稍解開衣襟,吐著鮮黃的蕊,沁著醉人的清香。我和侍女萍兒坐在船頭,學(xué)著大人們的樣子,玩喝“家家酒”。輕輕抿一口,舌頭都辣麻了!兩個花似的女孩邊咳,邊相互嬉鬧著。臉蛋兒透著淡淡的紅暈,不知是夕陽,是胭脂,還是酒在搗怪。船兒搖,兩人相依著睡去,而艄公深沉?xí)邕h(yuǎn)的漁歌恰是最美的搖籃曲,給水天相接處抹上一層琉璃般的色彩。
易安君看著杯中酒里自己的影子,感嘆時光易逝,少女時代的安閑,如東逝的江水,一去不復(fù)返了。她說著,從腰上解下一塊玉玦,色呈淡黃,仿佛浸透了書卷殘存的墨氣和漂泊半生的特殊回憶。
“明誠君啊!你如今可曾記得我們初見的情景?”
單純而又潔凈的陽光,傾瀉在我十六歲沒有一粒紅塵的青絲發(fā)帶上。我與侍女們在花園里無憂的嬉戲,直到看見爹爹身后的你:一個面容俊朗的少年,靈光聚頂,雄姿英發(fā),身穿一領(lǐng)巴山長褐袍,腰系雜色彩絲絳,足蹬一雙黃皮襯底靴。溫文爾雅卻意氣桀驁,身佩一塊淡黃色的玉玦,走動時清脆地碰撞聲,映射著你的抱負(fù)與夢想。我不敢未經(jīng)爹的允許就出來待客,只好狼狽的跑到院門后,折一枝青梅假裝嗅著,久久駐足相望。明誠君,你可知曉那青脆的梅枝被我握得比草根還軟啊!
易安君再次飲盡杯中酒。窗外雨更密,風(fēng)更雜,梧桐樹的枝葉無力地?fù)u動著,就連燭臺上的殘火也搖來晃去,站不住了。
她沉默片刻,放下玉玦,站起來。“人不似人,家不似家,國,恐怕也要守不住了吧!軟弱無能的朝廷,你總有一天會親眼目睹金兵鐵騎的馬蹄,踏碎這先祖世代相傳的九州大地!只可惜,我是一介女子,年老體衰,不能夠如男子一般身披戰(zhàn)甲,手握寶劍,抗金報國,守護(hù)大宋山河。像我這樣暮年失意,體弱多病,流離失所,喪父喪夫,家徒四壁的人,又有多少呢?”
“怎么辦?到底該怎么辦?”易安君坐倒在我面前。欲哭,可她的衣袖已容不下另一滴淚;欲泣,雙眼里擒著的,七分迷茫,三分向往,心中抑著的,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是我眼中的李清照么?
是吧,興許就是。
少時點絳唇,暮年聲聲慢。
人生如夢令,別離醉花陰。
不能永遇樂,何須一剪梅?
難度武陵春,感作漱玉詞。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十二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個官宦人家。父親李格非進(jìn)士出身,在朝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學(xué)者兼文學(xué)家,又是蘇東坡的學(xué)生。母親也是名門閨秀,善文學(xué)。這樣的出身,在當(dāng)時對一個女子來說是很可貴的。官宦門第及政治活動的濡染,使她視界開闊,氣質(zhì)高貴。而文學(xué)藝術(shù)的熏陶,又讓她能更深切細(xì)微地感知生活,體驗美感。因為不可能有當(dāng)時的照片傳世,我們現(xiàn)在無從知道她的相貌。但據(jù)這出身的推測,再參考她以后詩詞所流露的神韻,她該天生就是一個美人坯子。
李清照幾乎一懂事,就開始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訓(xùn)練。又幾乎是同時,她一邊創(chuàng)作,一邊評判他人,研究文藝?yán)碚摗K坏珪硎苊溃€能駕馭美,一下就躍上一個很高的起點,而這時她還是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請看下面這三首詞:[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斜飛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一面風(fēng)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寶鴨,發(fā)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棉,黃昏疏雨濕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種游戲。)[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襪剗,不穿鞋。)。
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秀發(fā)香腮,面如花玉,情竇初開,春心萌動,難以按捺。她躺在閨房中,或者傻傻地看著沈香裊裊,或者起身寫一封情書,然后又到后園里去與女伴斗一會兒草。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著舒適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這在千年封建社會中并不奇怪。令人驚奇的是,李清照并沒有按常規(guī)初識文字,嫻熟針繡,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飽覽了父親的所有藏書,文化的汁液將她澆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內(nèi)秀如竹。她在駕馭詩詞格律方面已經(jīng)如斗草、蕩秋千般隨意自如。而品評史實人物,卻胸有塊壘,大氣如虹。唐開元天寶間的安史之亂及被平定是中國歷史是的一個大事件,后人多有評論。唐代詩人元結(jié)作有著名的《大唐中興頌》,并請大書法家顏真卿書刻于壁,被稱為雙絕。
與李清照同時的張文潛,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詩名已盛,也算個大人物,曾就這道碑寫了一首詩,感嘆:“天遣二子傳將來,高山十丈摩蒼崖。誰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見昏眸開。”這詩轉(zhuǎn)閨閣,入繡戶,傳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隨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五坊供俸斗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樓前走胡馬,珠翠踏盡香塵埃。何為出戰(zhàn)則披靡,傳置荔枝多馬死。堯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區(qū)區(qū)記文字。著碑銘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這詩哪像是出自一個閨中女子之手。鋪敘場面,品評功過,慨嘆世事,不讓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棄疾。李父格非初見此詩不覺一驚。這詩傳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陣躁動。李家有女初長成,筆走龍蛇起雷聲。少女李清照靜靜地享受著嬌寵和才氣編織的美麗光環(huán)。當(dāng)李清照滿載著閨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愛河時,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層樓,為我們留下了一部愛情經(jīng)典。她的愛情不像西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也不像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不是那種經(jīng)歷千難萬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開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頂上,就住進(jìn)了水晶宮里。
夫婿趙明誠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xué)知己,情投意合。趙明誠的父親也在朝為官,兩家門當(dāng)戶對。更難得的是他們二人除一般文人詩詞琴棋的雅興外,還有更相投的事業(yè)結(jié)合點——金石研究。在不準(zhǔn)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jié)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就像陸游的《釵頭鳳》為我們留下愛的悲傷一樣,李清照為我們留下了愛情的另一端——愛的甜美。這個愛情故事,經(jīng)李清照妙筆的深情潤色,成了中國人千余年來的精神享受。
請看這首《減字木蘭花》:賣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教郎比比看。這是婚后的甜蜜,是對丈夫的撒嬌。從中也透出她對自己美麗的自信。再看這首送別之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離愁別緒,難舍難分,愛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種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絕不是一般的只會嘆息幾句“賤妾守空房”的小婦人,她在空房里修煉著文學(xué),直將這門藝術(shù)煉得爐火純青,于是這種最普通的愛情表達(dá)竟變成了夫妻間的命題創(chuàng)作比賽,成了他們向藝術(shù)高峰攀登的記錄。
請看這首《醉花陰重陽》: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這是趙明誠在外地時,李清照寄給他的一首相思詩。徹骨的愛戀,癡癡的思念,借秋風(fēng)黃花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史載趙明誠收到這首詞后,先這情所感,后更為詞的藝術(shù)力所激,發(fā)誓要寫一首超過妻子的詞。他閉門謝客,三日得詞五十首,將李詞雜于其間,請友人評點,不料友人說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趙自嘆不如。這個故事流傳極廣,可想他們夫妻二人是怎樣在相互愛慕中享受著琴瑟相和的甜蜜。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卻得不到相應(yīng)質(zhì)量愛情的男女感到一絲的悲涼。
李清照自己在《金石錄后序》里追憶那段生活時說:“余性偶強(qiáng)記,每飯罷,坐歸來堂,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勝負(fù),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歡樂,怎一個“甜”字了得。這蜜一樣的生活,滋養(yǎng)著她綽約的風(fēng)姿和旺盛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但上天早就發(fā)現(xiàn)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藝術(shù)才華。如果只讓她這樣去輕松地寫一點閨怨閑愁,中國歷史、文學(xué)史將會從她的身邊白白走過。于是宇宙爆炸,時空激蕩,新的人格考驗,新的命題創(chuàng)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十三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李清照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李清照的成長,與她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也是分不開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風(fēng)景如畫,人文薈萃的家鄉(xiāng)歷城渡過的。大約在她五六歲時,因父親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隨父母遷居?xùn)|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她是在東京長大的。
那時候,北宋統(tǒng)治階級享樂成風(fēng),東京表面上仍極繁榮。李清照作為一個士大夫階層的大家閨秀,由于封建禮教的禁錮,不可能像男子一樣走出家門。接觸整個社會。但她畢竟出身于城市,不像鄉(xiāng)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樣閉塞。她不僅可以劃著小船,嬉戲于藕花深處,而且可以跟著家人到東京街頭,觀賞奇巧的花燈和繁華的街景、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豐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愛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說明了她曾經(jīng)受過故鄉(xiāng)山東的涵育。而她在愛情描寫上的“毫無顧忌”,顯示了都市社會風(fēng)氣和文學(xué)氣氛對她的熏染。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jié)婚。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
李清照與太學(xué)生趙明誠結(jié)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dāng)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xué)藝術(shù)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jìn)行詞的創(chuàng)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jié),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當(dāng)官的丈夫:“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
據(jù)《嫏環(huán)記》載,趙明誠接到后,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fēng),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后期。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后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同年,趙明誠被任命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亂中,趙明誠縋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贊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dāng)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fēng)嫁給張汝州。婚后,二人發(fā)現(xiàn)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fā)現(xiàn)李清照并沒有自己預(yù)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fā)現(xiàn)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后來的拳腳相加。之后,李清照發(fā)現(xiàn)張汝州的官職來源于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dāng)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妻子告發(fā)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后,由于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jié)束。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qiáng)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fù)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quán)辱國,意思表達(dá)得痛快淋漓,表達(dá)對宋王朝的憤恨。多年的背井離鄉(xiāng),她那顆已經(jīng)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yán)重的殘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十四
當(dāng)那條路的盡頭被染成金黃時,等待的人亦還沒有歸來。
秋意乍涼雨打樵,青玉白案幽燈照。
簾卷疑是故人來,卻道冷風(fēng)孤獨笑。
你已離去很久,但仿佛從未離開。因為就算走的再遠(yuǎn),卻也始終走不出我牽掛的視線。我把你的聲音,掛在我的脖頸,時刻縈繞在耳跡。抹不去你的容顏,忘不掉你的笑顏。時光如練,有些東西被它越洗越淡,有的卻被它越刻越深——比如,回憶和思念。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般快樂,而令卻只能在夢境中出現(xiàn)。從前一點一滴的涌起,在我難過的心里。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叫我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去經(jīng)年,那般殘花敗柳,日復(fù)一日的冷落我的孤單。
想念可不可以投遞,我可不可以飛檐走壁找到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尋覓的乃是我至愛的你,你的愛照亮了一千條一萬條的路,我只選了一條就跟你義無返顧的奔向幸福,希望這長久的思念與等待能換來屬于我們的天長地久,地久天長。
雁南飛,不見故人歸。夜深悲,空房獨徘徊。
黃銅鏡,閑置落塵灰。冷雨下,相思離人淚。
似乎是很久沒梳妝了。女為悅已者容,你不在,梳妝也無意。銅鏡上落了厚厚的灰塵,但是那銅鏡仍能清晰的照出一臉人比黃花還瘦的憔悴。
秋意有些涼了,帶來燕子南歸的消息,我問大雁,可否知道你的歸期,大雁不語,我又低聲問自己,回答卻是長久的嘆息。
…… “易安,我回來了。”我,聽得見你的呼喚。
清風(fēng)紈素,我聽見流逝的年華清澈如洗,所有的呼喚凜冽來去,和穿山越海讓人悲愴的欣喜。
我一直都在等你,卻還是沒有等到你。
如若今生都不能等到你,只愿來生得菩提時,心似琉璃! 后記:她是中國詩壇不可多得的女才。一生的遭遇令她心力交瘁,但她的才華依然在她不朽的詩作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為后人所津津樂道。謹(jǐn)以此文獻(xiàn)給這個傳奇女子——李清照。
指導(dǎo)教師劉軍喬 李發(fā)玉薦評:李清照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diào)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qiáng)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本文作者通過品讀其詩詞,走近李清照,理解李清照;文章語言精粹、溫婉、典雅;時隔這么久,還有人如此崇拜李清照,若她泉下有知,不知會如何開懷!
2023年李清照的一生(模板15篇)篇十五
論文摘要:“愁中愁”成為了李詞中的主導(dǎo)情緒。
本文重點從三個方面解析李詞中尋常之愁背后的憂愁、哀愁和悲愁,以揭示李清照獨特的悲情人生。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
但無論是前期還是后期的詞,字里行間都透出一股超出常人之愁的“愁中愁”。
前期閨中生活的閑愁中含有無奈的憂愁,夫妻相思離愁中隱有難言的怨愁,后期國破家亡鄉(xiāng)愁中更浸有凄苦的悲愁。
一、閨房閑愁中的憂愁。
李清照出身于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jìn)士,官至吏部員外郎。
李清照的生母為宰相王珪的長女,早逝。
吏部尚書王拱辰的孫女是李清照的繼母。
李清照在一個學(xué)識淵博、文化氛圍濃厚的家庭中長大,她的少女時代充滿著快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她的詞作表現(xiàn)出了對生活極大的熱情,抒發(fā)了少女無憂無慮的歡樂情懷。
她曾經(jīng)在“沉醉不知歸路”的情況下,仍然是“爭渡、爭渡”,結(jié)果“驚起一灘鷗鷺”。
也曾經(jīng)有著“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羞澀,更有著“眼波才動被人猜“的頑皮。
作為花季女子,李清照也抒發(fā)了青春少女常有的那種無可名狀的惆悵,表現(xiàn)了閨房少女對時光的敏感,其中寄托著淡淡的閑愁。
如《如夢令》:“昨夜雨疏風(fēng)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
”這首詞采用兩問兩答的形式,極為鮮明地表現(xiàn)閨房主人在“海棠依舊”的情況下所體察出來的“應(yīng)是綠肥紅瘦”的愁緒,“試問卷簾人”則直接表現(xiàn)了女詞人對海棠花的殷憂之情、惴惴之心。
詞人意念之中“應(yīng)是綠肥紅瘦”,更鮮明地映射出詞人心中對風(fēng)雨無情、百花怎能永駐的傷感,同時也流露出作者對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無限凄婉。
這類作品還有《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詞中借春歸燕回、生命復(fù)蘇,襯托了閨中少女寂寞惆悵的情懷。
這種惆悵傷春的閑愁,可以說是大多數(shù)青春少女常有的心理活動,只是常人難用傳神的筆觸把這種情感表達(dá)出來。
李清照這個時期的詞不僅細(xì)膩地傳達(dá)了這種青春少女常有的淡淡閑愁,而且還表達(dá)出了少女閑愁背后對未來命運的隱隱擔(dān)憂。
如她寫的兩首《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
依樓無語理瑤琴。
遠(yuǎn)岫出云催薄暮,細(xì)風(fēng)吹雨弄清陰。
梨花欲謝恐難禁。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fēng)庭院落梅初。
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熏爐閑瑞腦。
朱櫻斗帳掩流蘇。
遺犀還解辟寒無。
兩首詞表面上和《如夢令》一樣都是傷春之作,傷春不同于惜春,惜春是惋惜春天的消逝。
傷春,則是由于春天的到來而傷感,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本應(yīng)該是心情舒暢,不料詞人卻躲在簾幕重重的深閨之中,“依樓無語理瑤琴”默默無語,落落寡歡,內(nèi)心是何等的孤獨和凄涼。
也往往沒有親生母親貼心,特別是在待嫁、擇婿這類涉及到少女內(nèi)心秘密的問題上,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怎好輕易對父親和繼母講呢?對于多情善感而有極具才情的李清照來說,就只好訴諸筆端了。
再者兩宋時期,雖然“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xué)不及以后朝代森嚴(yán),但在當(dāng)時社會,“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子地位低下,才情不易被人重視。
女子要格守封建等級禮儀,“三綱五常”、“三從四德”束縛禁錮著女性的一言一行。
如果天生愚笨倒也罷了,偏偏又有那么一些女子,天份極高,才情極富,如果有讓她們施展才能的天地,定能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
李清照恰恰正是這樣一位女子,她“自少年即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
(王灼《碧雞漫志》)在宋代諸媛中卓然自成一家,其姿質(zhì)、才情、見識膽魄、冠絕一時,但因為性別的關(guān)系,她也只能被鎖定在狹小的閨閣空間,只有在窗前簾內(nèi)去遙望那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的仕途空間。
這種矛盾隱隱地造成了李清照的無奈和煩惱,這也是李清照閑愁中藏有憂愁的原因所在。
二、相思離愁中的怨愁。
李清照18歲時嫁給太學(xué)生趙明誠。
婚后的李清照成了趙明誠的知音和合作者,被人譽為“神仙眷侶”。
然而也許是“天意從來高難問”,婚后一年,李清照的父親因黨爭的牽連,被罷官離京,直到去世都沒有再回到京城。
李清照不得不因為黨爭之禍而暫時離開京城,離開趙明誠。
再加上趙明誠愛好金石之學(xué),常常需要外出尋訪和考訂碑刻,趙李夫婦時有分別,雖然有時只是短暫的離別,但對于李清照這樣感情豐富細(xì)膩的才女來說,刻骨的相思之情實在是無法排遣。
于是,詞人將這無法排遣的“離情別意”訴諸筆端,寫下了表現(xiàn)“相思之愁”的佳作,如下面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此詞寫于大觀二年(1108)重陽節(jié)趙明誠與妹夫李擢游仰天山,留下李清照獨居青州。
面對良辰佳節(jié),無人相伴,把酒賞菊,寂寞和孤獨難以排遣,隨寫詞以抒懷。
詞的上闕,主要是寫作者獨處的寂寞。
不過,作者沒有直說自己如何孤寂、愁苦,而說:薄霧、濃云都在為時間太慢,永晝不夜而發(fā)愁;獸形的香爐也感日長難熬而點香來消磨時光。
詞人運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愁,變成一種具體可感的東西,并且使人感到,不僅人在愁,物在愁,而且天地也在愁了。
下闕主要寫詞人思夫的深切。
一開頭就寫愁緒的難于排遣:“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顯然這是在借酒澆愁。
然而以酒澆愁愁更愁,一直飲到“黃昏后”,非但沒把詞人的愁緒排遣掉,反而又勾出了一層新的愁緒。
她想與丈夫一起分享這醉人的清香,但怎么能送得到呢?這無疑又勾起多愁善感的詞人對丈夫更深切的思念。
這揪心的離愁和纏身的別緒排遣不了,掙脫不掉。
于是詞人呼出感人肺腑的詩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這三句是歷來為人稱道的名句。
這不過是一次尋常的離別,詞人為何而“愁”呢?我以為雖然李清照在詞中表達(dá)了他對丈夫的刻骨相思,這種相思是可以體味的,可以觸摸到的,也是常人在相同境遇中都會產(chǎn)生的普遍的離愁。
最感人的,最令人扼腕的是哪些道不出的、說不明的隱藏在離愁背后的深深的憂傷和不敢輕易示人的哀怨。
接下來看這首《鳳凰臺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guān)》,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yuǎn),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yīng)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這首詞寫于李清照屏居鄉(xiāng)里十年結(jié)束,趙明誠重返仕途之際。
在這首詞中,詞人明白地告訴我們:她新來瘦了,為什么會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在這里詞人排除了她自身的原因,因為詞人曾表白過“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那么究竟什么原因折磨的詞人又消瘦了呢?似乎只能從“多少事、欲說還休”這里尋找答案了。
我認(rèn)為“多少事”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此時作者的心情之所以愁苦,問題在于,此時不管趙明誠到哪里做官,均可以攜帶家眷。
在李清照看來,她和丈夫應(yīng)該像傳說中的弄玉蕭史夫婦一樣隨鳳飛升,但趙明誠卻偏偏要她留在青州。
李清照是一位有思想并渴望得到真愛的女性,需要永恒的愛與被愛。
然而丈夫卻把她獨自子留在家中,這對于詞人來說應(yīng)該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口頭上說最害怕的是“離懷別苦”,實際上還有更擔(dān)心的事,話到嘴邊又說不出口。
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也和普通人一樣是有矛盾的,如《金石錄后序》李清照記趙明誠臨死前的情況說:“殊無分香賣履之意”,就無意中流露了趙是蓄有姬妾的,雖然沒有確切的史料去證實這件事情,但以常理推之,當(dāng)時趙明誠正處于長期隱居開始出仕之時,姬妾這件事是有著極大可能的。
因此,我們可以想象李清照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心胸再大度,也不能不擔(dān)心自己的愛情被奪移。
對愛情的追求和外部環(huán)境所形成的重壓,使她有莫名的焦慮和擔(dān)憂。
“多少事,欲說還休”。
許許多多說不清道不明,卻無時不在威脅著她真愛的各種因素,都在她心中翻騰。
所以她的離愁詞中蘊含著太多的傷感與無奈、哀愁與眼淚。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鳳凰臺上憶吹簫》)在思念丈夫的離愁里,我們讀到了弦外之音,體會到隱藏在深層那種難言的哀怨。
還有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像李清照這樣極具才情的女性,卻只能蜷伏在狹小的空間里,命運只能隨著丈夫的宦海升遷、愛情變化而浮沉。
才情被壓抑的郁悶、無力把握命運的悲哀、和被動等待的焦慮、這一切,使她的內(nèi)心深處比別的女性更細(xì)膩深婉、更凄惻也更誠摯。
良好的家庭教養(yǎng)使她才情卓絕,勤奮好強(qiáng)又使她欲與須眉一爭高下。
但她的天地終究只能在家中。
與丈夫的離別,不僅撥動了相思的心弦,也激起了她對外面世界的向往,但這又注定與己無關(guān),心中的哀怨愁緒便愈加濃重。
(三)家國鄉(xiāng)愁背后的悲愁。
李清照生活在兩宋之交,當(dāng)時社會矛盾、民族危機(jī)不斷激化,金兵大舉南下。
1127年,徽欽二帝被虜北去,北宋就此滅亡。
趙構(gòu)南渡,偏安于東南半壁。
從建炎元年開始(1127年),李清照也經(jīng)歷了多年的輾轉(zhuǎn)流亡生涯。
在李清照的情感領(lǐng)域中,家國鄉(xiāng)愁是一個碰不得的、浸滿了淚水的話題,一提及便“欲語淚先流”(《武陵春》)。
李清照人在他鄉(xiāng),無時無刻不懷念著故國,“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菩薩蠻》)。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淫,點滴霖淫,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添字采桑子》)。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rèn)取長安道”(《蝶戀花》)。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