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孝道篇一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人有許多種美德,而孝敬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由此看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很有道理。老人年齡大,經(jīng)歷的事情相對也多,有著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對我們年紀輕的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是很有必要的。
那作為當(dāng)代的小學(xué)生,我們該如何盡自己的孝道呢?《三字經(jīng)》上有這么一句:香九齡,能溫席。這句話還有一個故事呢?東漢的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天氣寒冷,黃香就先鉆到父親的被窩里,等被窩里暖和了,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夏天夜里很熱,黃香就手執(zhí)蒲扇,對著父親枕席使勁扇著。黃香的舉動雖然很小很小,卻飽含著他對父親濃濃的愛。這無疑為我們作了很好的典范。
我們現(xiàn)在還小,不能給父母錦衣玉食,也不能讓父母住上高樓大廈。但只要我們留心,用心去愛我們的父母。或許是一聲輕輕的問候,或許是一杯普通的綠茶,或許是一份滿意的成績單……都能讓我們的父母、長輩感到莫大的快慰。
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yīng)該尊重別的老人。在全社會營造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社會風(fēng)氣,這也是我們新時代學(xué)生應(yīng)盡的義務(wù)。
孝道篇二
“孝”這一話題可謂在《論語》中占據(jù)了一席之位。孔子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
《論語》為政第二中提及的“無違”,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規(guī)定“無違”就是不要違背禮儀,時刻依照禮的規(guī)定來孝順父母,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yīng)該如此。因為熱愛自己的父母,死后還要常常祭祀紀念。這都是人之常情,不能違背。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了孝必須是對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重,是一種自覺的倫理意識和道德感情,而不僅僅在供養(yǎng)上,否則就是”華而不實“的孝。當(dāng)下,許多自以為孝的人,實際上卻把孝道完全形式化、淺薄化了。每個月寄點零花錢,就算完成任務(wù)了。只把孝當(dāng)作受控于潛意識中的義務(wù)奉養(yǎng)而不被社會唾罵所產(chǎn)生的行為。當(dāng)然,我們不僅為了履行義務(wù),但也不是光做給別人看的,而是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情感使然。有些人不僅不把父母放在心上,甚至把他們當(dāng)做一種負擔(dān),卻對自己的寵物呵護備至,常常掛在心上。這種行為,實際上早已背離了孝道,幾乎與狗、馬無異了。
做到了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孝敬父母之后,其次便是主張情感和意志上的順從了。我們要孝敬父母,也應(yīng)該繼承古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到“不違”,不僅僅滿足于讓父母穿好吃好,還應(yīng)該不違父母的意愿,在情感上尊重父母,跟父母交心。如果對父母而言,滿足他們的心愿遠比讓他們吃飽穿暖更讓他們開心,那么就盡量去實現(xiàn)他們的心愿吧,這也是孝,而且是真正的孝!這種在情感上的孝可能是今天最缺少的了。有些真正孝順的人確實給了父母衣食無憂的生活,卻給了父母另一種意義上的空巢感,即感情上的空虛。有時子女在外,忙于工作,對于父母也僅僅于下班時的噓寒道暖。父母真正希望的是生活上的陪伴,生活中的點滴共鳴。一個笑臉、一聲問候并不難,可我們的父母卻常常求之若渴而不得!所以當(dāng)代社會一個讓父母體會到這樣淳實的孝:有了兒女,他們便不再孤單;有了父母的牽掛,做兒女的會永遠感到幸福!
這便是圣人所說的孝子心情吧!
孝道篇三
中華孝道園,位于武進太湖灣旅游渡假區(qū),面朝風(fēng)景秀麗的太湖,背倚連綿起伏的群山,是個“世外桃源”。
踏進宏偉壯觀的孝道園大門,我仿佛來到了仙境一般,只見園內(nèi)寬敞無比,坐落在中間的谷地,依山逐級向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依山依水的風(fēng)景好不壯觀!
走過孝道長廊,突然,我眼前一亮,一些由石頭堆成的假山蔚為壯觀,原來那是蓼莪源,這可是古人對“孝”的最早認識啊!在旁邊,還有一些慈善竹,可能是為“孝”而種植的吧!
穿過蓼莪源,眼前豁然開朗,原來那是思恩廣場啊!在廣場正中,一個12米的白玉凈瓶正四處噴涌著蓮花形噴泉呢!噴泉如天女散花,忽聚忽散,忽斷忽續(xù),忽急忽緩,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拎了上來;噴涌出來的水花在陽光的照耀下,如鉆石般璀璨,又如水晶似閃亮,每次噴出的水花都令人想到: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而據(jù)說那是圣水,同學(xué)們都迫不及待地去用圣水洗手,討討圣氣呢!看著他們的樣子,我也情不自禁地去摸了摸圣水,一股清涼立即涌遍全身,我仿佛感受到了圣潔、祥和的氣息。
穿過思恩廣場,就是凈心池了,它是水心蓮花形,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這是一個非常清靜、可愛的地方。讓人一看就覺得溫馨而又美好。
繼續(xù)前行,走過菩提大道,右手邊就是我最喜愛的龍門石窟了,正中觀音菩薩高21。9米,兩手盤起,端坐于水蓮花上,在支撐她的二位龍王下,就顯得更慈眉善目,神態(tài)安詳了。在觀音旁邊,小龍女手捧蓮花,腳踏浮云,如仙女一般翩翩起舞;善財童子手拿竹笛,腳前后交叉,似為觀音的平安、高大而歡呼,遠遠望去,三尊佛像栩栩如生,但都保持微笑,仿佛在歡迎人們的到來,但仔細一看,他們端莊的神情令人肅然起敬。在石窟前,還有一臺香爐,人們?nèi)チ硕疾唤菀话荩@樣體現(xiàn)了人們對“孝”文化的講究。
孝道篇四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下去。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于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么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干完活回到家后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后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里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于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xué)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為的是什么?為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xué)習(xí)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為了父母,為了我們這個家。作為高中生的我們,應(yīng)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就只請我們,在學(xué)習(xí)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后,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fā)生的事。這些對于他們來說就已經(jīng)是孝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xué)習(xí)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里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tǒng)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孝道篇五
今天,我們?nèi)w師生一起去中華孝道園游玩。
站在入口處,遠遠地就望見“中華孝道園”幾個筆力遒勁的大字。走進園內(nèi),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玉凈瓶,它坐落在思恩廣場的中央。凈瓶潔白無瑕,高12米,周邊伴報恩泉甘露于八瑞浮雕圖間跌宕而下,圍著圓臺緩緩行走,一霎那,無數(shù)涼爽的水點到了我的每一寸皮膚上,涼絲絲的,仿佛每一寸毛孔都舒展開來,頓覺人心澄凈,清凈思恩。
隨后,我們一路邊走邊看,有先祖廟堂,正法明大殿、江南石窟——太湖觀,其中最讓我贊不絕口的要數(shù)江南石窟——太湖觀音了。
循著臺階走到了最頂端,只見一尊碩大無比的佛祖雕像矗立在正中央,善財童子和小龍女協(xié)持左右,三尊菩薩皆裝純金,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恍如佛光普照。雖說這尊菩薩比不上莫高窟珍貴,但絲毫不比它差。你瞧,那一雙炯炯有神,慈眉善目的大眼睛正在看著人間的點點滴滴,像是大慈大悲的觀音到駕慈航來到人間救助渡化眾生。
如果你仔細看,還會發(fā)現(xiàn)觀音菩薩下面還盤曲有兩條巨龍,只見它們游在佛祖底下,龍爪和牙齒都尖利無比,一副兇神惡煞的眼睛死死地盯著我們,好像時刻保護著佛祖的安危,不讓任何人靠近它。
佛祖身邊的善財童子和小龍女也在默默地守護著它。突然,我聞到一股幽香,原來是長長的爐臺。淡淡地清香伴隨隆重的佛教樂曲,顯示出佛祖的宏偉壯麗。這么精致的雕塑真讓人贊嘆不絕。
這次旅途,不僅讓我看到了美輪美奐的佛祖,還讓我明白了:“百善孝為先”,不論你身在何處,都要有一顆孝心。父母辛苦地養(yǎng)育我們,我們也應(yīng)該盡自己的一片孝心,去報答他們。
孝道篇六
一般人認為,只要對自己的父母克盡奉養(yǎng),就是孝順了。我不反對這種看法,這是孝順了,只是這個孝順只限于父母罷了。雖然這種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現(xiàn)在,這種看法也許會被人否認,因為許多家長都曾對孩子說:你要真的孝順我,就拿出點成績來。雖然現(xiàn)在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時代了,但知識卻是要的,事業(yè)也總是要的。許多貧困山區(qū)的父母寧可累死餓死也要送自己的孩子上學(xué),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點成績來,那也是可謂盡孝了。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孝順的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而且養(yǎng)育了我們,也許我們無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所以我們需要盡孝道。但我們又能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嗎?不能。可為什么我們不對老師也盡孝道呢。要知道,是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能力,給了我們機會,在老師的耐心指導(dǎo)下,培養(yǎng)出了大批的人才,我們?yōu)槭裁淳筒粚蠋煴M孝道呢?我們是應(yīng)該的,我們需要以優(yōu)秀的成績來回報老師的努力,我們需要才華來回報老師的培育,同樣需要以成就事業(yè)來證明自己。
孝道,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也應(yīng)該擴大范圍了。也許真的要我們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是大了點,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困難,但是整個民族養(yǎng)育了你,你是應(yīng)該盡孝的;是許多許多的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是應(yīng)該盡孝的;是一切的生靈給了你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所以你也應(yīng)該盡孝的。
成就事業(yè)方能顯出你的價值。盡你自己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輝煌,給生你養(yǎng)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師,給養(yǎng)育了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孝的一種吧!別人給了你,你就應(yīng)該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dāng)涌泉相報。對父母的盡忠盡責(zé)克盡奉養(yǎng)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業(yè),然后在自己的事業(yè)上默默地奉獻,用自己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
孝道篇七
父母是孩子們堅強的后盾,是孩子們最溫暖的港灣,是呵護著孩子們成長的羽翼。他們?yōu)楹⒆觽兏冻鏊麄兯芨冻龅囊磺校覀冏鳛樽优c孝道同行。
當(dāng)你出生時,是他們用期待和喜悅迎接你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當(dāng)你牙牙學(xué)語時,是他們用耐心和夸獎教你說出一個個你看來生僻難懂的詞語;當(dāng)你面對未知躊躇不前時,是他們在你的身邊鼓勵你并為你擔(dān)憂,而皺起眉頭;當(dāng)你遭遇失敗痛苦不安時,是他們一遍一遍的安慰你,告訴你人就是在一次一次失敗中變得更完美。
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恩。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古有王祥臥冰求鯉,今有彭斯割肝救母,幾千年來,孝道作為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一直流傳至今,根植在每個炎黃兒女的心中。如沒有千年孝道文化的傳承,又怎么會有舜以真情感得和諧美滿的家庭,若是沒有幾千年孝道文化的傳承,又怎會有炎子扮鹿求鹿乳;若是沒有千年孝道文化的傳承,又怎會有庚道憨萬里尋母。捧起書卷,品嘗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常常哽咽,無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判斷他們。
為了孝道,沈云英在異軍攻城圍攻義兵的時候,峨眉悍馬解圍城;為了孝道,狄仁杰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頰;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豐臣不愧民;為了孝道,楊乞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字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fēng)不斷吹;為了孝道,孟宗淚滴朔風(fēng)寒,蕭蕭竹數(shù)竿,須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我們經(jīng)常聽到別人感嘆一句:“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不是父母不等待,而是那些人懂得太晚。人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它的珍貴,所以我們必須珍惜現(xiàn)在,用盡一切關(guān)心呵護我們的父母。
少年時期,真正的孝道不是一盆洗腳水,是要做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孩子。青年時期,真正的孝道不是昂貴的補品,衣服而是能陪伴在老人的身邊和他們說說話。這才是真正的孝,才是父母所珍惜的東西。
人生在世,首先具備的是仁義禮孝,所以我們要與中華民族千年璀璨文化孝道攜手同行。
孝道篇八
中華孝道園,洋溢著濃濃人文氣息的文化圣地,是江南一代的世外桃源,一顆鑲嵌在太湖之濱的璀璨明珠。
今天,我們?nèi)熒阌行襾淼搅诉@個圣地,跨過一道高高的門檻,便入了園,內(nèi)順著石階向前走去,兩旁不時閃現(xiàn)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充滿了江南韻味。不知不覺中,就步入了思恩廣場,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簾,原來是玉瓶,矗立在廣場中央,潔白無瑕,毫無一絲瑕疵,充滿了神圣之感。幾道水柱沖天而起,就像綻放的白花,帶起絲絲雨霧,仿佛象征著深厚的恩情,讓人情不自禁抬頭仰望。
迎著柔和的春風(fēng),踏著歡快的腳步,我徐徐前進著,陣陣佛音劃過耳畔,此時,已處身于靜心湖畔,清澈的湖水隨風(fēng)而行,如一汪純潔的圣泉,洗塵著我浮躁的心靈,讓我沉浸在一個超凡脫俗的深潭中。
登上一條長長的臺階,便來到了正法明大殿,處處都是充滿了佛教氣息的雕梁畫棟,走入殿內(nèi),一股神秘感撲面而來,一尊天工巧奪的佛像呈現(xiàn)在眼前:眼睛緊閉著,嘴角輕輕上揚,露出淡淡的微笑,慈眉善目,讓人心生親切之感,正是如來佛祖。這精湛的技藝不禁讓人嘆為觀止。
離開殿堂,沿著山間小道向上而行,垂柳隨風(fēng)飄揚,蕩滌著春天的希冀。山石之間,一條清泉靜靜的流淌,發(fā)出悅耳的聲音,奏成了一曲天籟,淌入我的心扉。正在欣賞著這渾然天成的美景,也就到了江南石窟,三尊巨大的金色雕像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顯得格外顯眼,分別坐落于三個石窟中,在寬闊的廣場上,更是氣勢磅礴,雄偉壯麗。尤其是中央的觀世音菩薩,盤坐在一條威風(fēng)凜凜的神龍上,眼睛微瞇,儀態(tài)端莊,淡看世間一切,這恢弘的氣魄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時光悄悄地溜走,春游也接近了尾聲,讓我對“孝”的理解更深了,都說百善孝為先,“孝”不是滿桌的山珍海味,更不是數(shù)不清的錢財,而是一杯淡淡的熱茶,一個溫暖的擁抱和更多的陪伴……讓我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點點滴滴,來回報父母無盡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