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孝道孝道字篇一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代代傳承,深深影響著每一位炎黃子孫。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長河中,涌現出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華夏兒女,他們的生命,因堅守孝道而精彩。
漢朝江夏的黃香,年方九歲,母親去世,家里非常貧寒。安葬母親后,黃香在母親墳前蓋一草廬,夜晚在墓廬里一邊守墓,一邊挑燈夜讀,這一守就是整整三年。母親去世后,他更加孝順父親。每當夏日炎熱之時,他為父親搖扇帷帳,令席清涼,蚊蟲遠避,以待父親安寢,方才回墓廬學習。至于冬日嚴寒,黃香總是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捂熱后,再請父親入睡,唯恐父親受涼。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黃香始終步履堅定地行走在孝心與愛心的大路上,從未偏離。他扇衾溫被的故事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他在《二十四孝》中被推為首位,并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他將這份溫暖與大愛傳遞至五湖四海;他將堅守孝道的精神永傳于世。他的生命因堅守孝道而精彩。
對于黃香,三年對母親的悼念,對父親日日夜夜的關懷,是跨越時間的堅持長久難,但他的孝心堅定恒久,穿越日夜,穿越夏冬,穿越了一年又一年。
穿越千年,黃香的精神被完美地演繹于現代。不是她親生父母,她卻毅然為他們付出全部,她就是90后女孩劉紅。她的高考整整遲到了兩年,在求學路上,她一直走得很慢、很沉重,但她稚嫩的肩上擔起的孝道,卻溫暖了一座城。當養父母將她含辛茹苦地拉扯到初中畢業時,家庭無力供她繼續上學,她考慮到家庭的困難,瞞著養父母輟學了,悄悄地加入到遠去上海打工的人流,擔起很多人吃不消的工作。省吃儉用兩年,她終于攢夠錢,終于能夠繼續她的學業,完成她的夢想,然而此時卻傳來噩耗,母親身患重病,家里正好,就缺這筆錢。一邊是養育自己的親生父母,一邊是已然耽擱兩年的夢想之路,這樣的選擇必定艱難。然而,劉紅沒有猶豫。她用自己的夢想換回母親的健康,她說她從不后悔,因為父母,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遲了兩年的大學,閃耀著她的新夢想:上醫學院,為父母治病。今年,她入選了中國好人榜,她的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中國人。她的人生因選擇,因對孝道的堅持,而光芒四射,熠熠生輝。
同樣是90后女孩,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孝道。雖然艱辛填滿整整十二年,可是她的笑容依然如花燦爛。從8歲開始,最美的女孩孟佩杰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她在養母生病四千多個日子里,她日復一日照料養母,任勞任怨,不離不棄。20xx年,孟佩杰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因為不放心癱瘓在床的養母,而她決定卻是,我要帶著母親上大學。她也糾結過,猶豫過,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下家庭的擔子。她稚嫩的心靈卻如磐石一般堅毅,她兩全的選擇將中華民族的大愛無限延續,從而被評為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她用一捧沉甸甸的愛心填滿了生命,讓生命不空虛,她賦予了人生以質量,她給予了渺小的生命以最精彩的綻放。
對于孟佩杰,她甚至沒有選擇,就決定承受起了一切的全部,她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所有的艱苦,她堅毅地實現了人生的兩全。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其大愛與溫暖的氣息感染了千千萬萬人。堅守孝道,正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正如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如李密的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也如董永的賣身葬父,漢文帝親嘗湯藥。堅守,必定有難。然而在困難面前,他們從未放棄,在選擇面前,他們從未猶豫!久病床前無孝子,但父母生養我們豈止百日?堅守孝道,不僅僅是對父母生養的感恩,對父母的報答;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影響;不僅僅是愛心的傳遞;更是對自己人格與生命的升華!
生命,因堅守孝道而沉重;生命,因堅守孝道而堅毅;生命,也因堅守孝道而精彩!
孝道孝道字篇二
中華文明五千多年,孝道貫穿其中,何為“孝道”?
“善事父母為孝”;“子愛利親謂之孝”。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系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孝心沒有具體的表現內容,它可以是對父母長輩語氣溫柔的一聲問候、一個祝福,甚至一個眼神,也可以是對家人的一絲掛念,常回家看看這些都會成為父母永遠溫馨的回憶。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它既是做人的準則,也是安身立命之根本。
可以說,孝不僅是百行之首,也是百行之先,百行之本。百善孝為先,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父母在,不遠行;不孝有三,無后為大。
在人們的意識上,孝不再是“封建倫理”,而是成了應該發揚的美德。發掘孝賢人物,講述孝道故事,用平凡人不平凡的孝道故事,去感染、教育更多的人。讓人們去感悟孝道這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溫情與感動,讓孝道故事去溫潤每個人的成長之路,讓孝道文化不斷傳承。
孝道也是知易行難,有個同學,早先是冠生園的小姐,家景殷實,現今退休在家,服侍兩老,老爸九旬,已住療養院,她每周多次看往;老媽獨居也要每周多次關心,家中小孩仍需照看,每天忙忙碌碌,忘了自己,若有生病就加班加點,沒了自己;有時外加公公婆婆之事,她會忙里忙外,辛辛苦苦,沒有了自由,我心中點贊她。
還有同學,又要工作又要服侍兩老,老父年老大病,老母多病年老,她一人管三家,樂觀開朗的她仍陽光彩爛,但言行中也有力不心的感悟。我心中有憂。
還有同學,本身有大病,長期生病已貧困交加,但仍愿為大家管理網絡,贏得尊敬,同學們也關心愛護,使她榮歸故里。
行孝道,其實,個人的力量是杯水車薪,社會的力量才是無窮的,國家的力量尤是必須的。
人民是國家的父母,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國家有義務有能力,辦好養老事業。“割麥留邊角,收麥遺麥穗”,讓大眾體面的生活是先輩的希望。
只有全社會共同關心養老;照顧養老;造福養老,我們的明天才能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我們國家才能進步。
孝道孝道字篇三
今天,陽光明媚,我們高高興興來到中華孝道園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伴隨著一路的歡聲笑語,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就到達了中華孝道園。中華孝道園這里的環境好美啊。背靠連綿的青山,面對著碧波萬頃的太湖。一進大門,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到處綠樹成蔭,,地上盛開著顏色鮮艷的各色花兒,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
走過樸素而莊嚴的孝道大門,穿過蘊含著豐富孝道內涵的長廊,我們在導游姐姐的帶領下來到了凈心池,看著點綴在池面上的朵朵蓮花,我們爭相吟頌著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先祖廟堂,映入眼簾的是先祖黃帝和炎帝的高大塑像,導游姐姐介紹說,黃帝是我們中國最早的首領,而炎帝是掌管農業的先帝,站在他們的石像前,我深深敬佩他們的偉大功業。
出了先祖廟堂,我們又來道觀音石窟前,只見這里雕刻了三個人:觀音菩薩、善財童子、哪吒。觀音菩薩慈眉善目,兩只手一上一下端在胸前,仿佛在點化眾生,我們不禁嘖嘖贊嘆。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在孝道講堂里聆聽的“百善孝為先”的講座了。我明白了“小孝”就是要對父母長輩盡孝心;“中孝”就是在學校要尊敬老師,要聽從老師的指導和教育。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大孝”就是要熱愛祖國。所以,以后我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孝順我的爸爸媽媽,長大后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下午三點,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中華孝道園,乘車返回了學校。今天的活動,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啊!
孝道孝道字篇四
中華孝道園,洋溢著濃濃人文氣息的文化圣地,是江南一代的世外桃源,一顆鑲嵌在太湖之濱的璀璨明珠。
今天,我們全校師生便有幸來到了這個圣地,跨過一道高高的門檻,便入了園,內順著石階向前走去,兩旁不時閃現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充滿了江南韻味。不知不覺中,就步入了思恩廣場,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簾,原來是玉瓶,矗立在廣場中央,潔白無瑕,毫無一絲瑕疵,充滿了神圣之感。幾道水柱沖天而起,就像綻放的白花,帶起絲絲雨霧,仿佛象征著深厚的恩情,讓人情不自禁抬頭仰望。
迎著柔和的春風,踏著歡快的腳步,我徐徐前進著,陣陣佛音劃過耳畔,此時,已處身于靜心湖畔,清澈的湖水隨風而行,如一汪純潔的圣泉,洗塵著我浮躁的心靈,讓我沉浸在一個超凡脫俗的深潭中。
登上一條長長的臺階,便來到了正法明大殿,處處都是充滿了佛教氣息的雕梁畫棟,走入殿內,一股神秘感撲面而來,一尊天工巧奪的佛像呈現在眼前:眼睛緊閉著,嘴角輕輕上揚,露出淡淡的微笑,慈眉善目,讓人心生親切之感,正是如來佛祖。這精湛的技藝不禁讓人嘆為觀止。
離開殿堂,沿著山間小道向上而行,垂柳隨風飄揚,蕩滌著春天的希冀。山石之間,一條清泉靜靜的流淌,發出悅耳的聲音,奏成了一曲天籟,淌入我的心扉。正在欣賞著這渾然天成的美景,也就到了江南石窟,三尊巨大的金色雕像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顯得格外顯眼,分別坐落于三個石窟中,在寬闊的廣場上,更是氣勢磅礴,雄偉壯麗。尤其是中央的觀世音菩薩,盤坐在一條威風凜凜的神龍上,眼睛微瞇,儀態端莊,淡看世間一切,這恢弘的氣魄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時光悄悄地溜走,春游也接近了尾聲,讓我對“孝”的理解更深了,都說百善孝為先,“孝”不是滿桌的山珍海味,更不是數不清的錢財,而是一杯淡淡的熱茶,一個溫暖的擁抱和更多的陪伴……讓我們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點點滴滴,來回報父母無盡的恩情。
孝道孝道字篇五
一般人認為,只要對自我的父母克盡奉養,就是孝順了.我不反對這種看法,這是孝順了,只是這個孝順只限于父母罷了.雖然這種孝是最基本的,但已是孝了。
但此刻,這種看法也許會被人否認,因為許多家長都曾對孩子說:你要真的孝順我,就拿出點成績來.雖然此刻已不是什么功成名就、光宗耀祖的時代了,但知識卻是要的,事業也總是要的。許多貧困山區的父母寧可累死餓死也要送自我的孩子上學,如果孩子真的能拿出點成績來,那也是可謂盡孝了。
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孝順的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而且養育了我們,也許我們無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我們需要盡孝道.但我們又能報答老師的培育之恩嗎?不能.可為什么我們不對老師也盡孝道呢.要明白,是老師給了我們知識,給了我們潛力,給了我們機會,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培養出了大批的人才,我們為什么就不對老師盡孝道呢?我們是就應的,我們需要以優秀的成績來回報老師的努力,我們需要才華來回報老師的培育,同樣需要以成就事業來證明自我。
孝道,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就應擴大范圍了.也許真的要我們對整個民族盡孝對一切眾生盡孝是大了點,聽起來也覺得十分困難,但是整個民族養育了你,你是就應盡孝的;是許多許多的人給了你一個愛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就應盡孝的;是一切的生靈給了你一個美麗的生存空間,所以你也就應盡孝的。
成就事業方能顯出你的價值.盡你自我的努力,去創造屬于自我的輝煌,給生你養你的父母,給辛辛苦苦培育你的老師,給養育了你的整個民族一個滿意的答案,也許這是孝的一種吧!別人給了你,你就就應懂得回報別人,中國有句老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對父母的盡忠盡責克盡奉養并不是孝的全部。
成就一番事業,然后在自我的事業上默默地奉獻,用自我的成績與愛心來回報世界上的種種,這也是孝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