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孝道篇一
“孝”這一話題可謂在《論語》中占據(jù)了一席之位。孔子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
《論語》為政第二中提及的“無違”,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孔子規(guī)定“無違”就是不要違背禮儀,時刻依照禮的規(guī)定來孝順父母,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yīng)該如此。因為熱愛自己的父母,死后還要常常祭祀紀念。這都是人之常情,不能違背。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於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孔子在這里強調(diào)了孝必須是對父母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重,是一種自覺的倫理意識和道德感情,而不僅僅在供養(yǎng)上,否則就是”華而不實“的孝。當下,許多自以為孝的人,實際上卻把孝道完全形式化、淺薄化了。每個月寄點零花錢,就算完成任務(wù)了。只把孝當作受控于潛意識中的義務(wù)奉養(yǎng)而不被社會唾罵所產(chǎn)生的行為。當然,我們不僅為了履行義務(wù),但也不是光做給別人看的,而是從內(nèi)心發(fā)出的情感使然。有些人不僅不把父母放在心上,甚至把他們當做一種負擔,卻對自己的寵物呵護備至,常常掛在心上。這種行為,實際上早已背離了孝道,幾乎與狗、馬無異了。
做到了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孝敬父母之后,其次便是主張情感和意志上的順從了。我們要孝敬父母,也應(yīng)該繼承古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做到“不違”,不僅僅滿足于讓父母穿好吃好,還應(yīng)該不違父母的意愿,在情感上尊重父母,跟父母交心。如果對父母而言,滿足他們的心愿遠比讓他們吃飽穿暖更讓他們開心,那么就盡量去實現(xiàn)他們的心愿吧,這也是孝,而且是真正的孝!這種在情感上的孝可能是今天最缺少的了。有些真正孝順的人確實給了父母衣食無憂的生活,卻給了父母另一種意義上的空巢感,即感情上的空虛。有時子女在外,忙于工作,對于父母也僅僅于下班時的噓寒道暖。父母真正希望的是生活上的陪伴,生活中的點滴共鳴。一個笑臉、一聲問候并不難,可我們的父母卻常常求之若渴而不得!所以當代社會一個讓父母體會到這樣淳實的孝:有了兒女,他們便不再孤單;有了父母的牽掛,做兒女的會永遠感到幸福!
這便是圣人所說的孝子心情吧!
孝道篇二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代代傳承,深深影響著每一位炎黃子孫。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華夏兒女,他們的生命,因堅守孝道而精彩。
漢朝江夏的黃香,年方九歲,母親去世,家里非常貧寒。安葬母親后,黃香在母親墳前蓋一草廬,夜晚在墓廬里一邊守墓,一邊挑燈夜讀,這一守就是整整三年。母親去世后,他更加孝順父親。每當夏日炎熱之時,他為父親搖扇帷帳,令席清涼,蚊蟲遠避,以待父親安寢,方才回墓廬學習。至于冬日嚴寒,黃香總是先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捂熱后,再請父親入睡,唯恐父親受涼。就這樣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黃香始終步履堅定地行走在孝心與愛心的大路上,從未偏離。他扇衾溫被的故事家喻戶曉,廣為流傳;他在《二十四孝》中被推為首位,并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他將這份溫暖與大愛傳遞至五湖四海;他將堅守孝道的精神永傳于世。他的生命因堅守孝道而精彩。
對于黃香,三年對母親的悼念,對父親日日夜夜的關(guān)懷,是跨越時間的堅持長久難,但他的孝心堅定恒久,穿越日夜,穿越夏冬,穿越了一年又一年。
穿越千年,黃香的精神被完美地演繹于現(xiàn)代。不是她親生父母,她卻毅然為他們付出全部,她就是90后女孩劉紅。她的高考整整遲到了兩年,在求學路上,她一直走得很慢、很沉重,但她稚嫩的肩上擔起的孝道,卻溫暖了一座城。當養(yǎng)父母將她含辛茹苦地拉扯到初中畢業(yè)時,家庭無力供她繼續(xù)上學,她考慮到家庭的困難,瞞著養(yǎng)父母輟學了,悄悄地加入到遠去上海打工的人流,擔起很多人吃不消的工作。省吃儉用兩年,她終于攢夠錢,終于能夠繼續(xù)她的學業(yè),完成她的夢想,然而此時卻傳來噩耗,母親身患重病,家里正好,就缺這筆錢。一邊是養(yǎng)育自己的親生父母,一邊是已然耽擱兩年的夢想之路,這樣的選擇必定艱難。然而,劉紅沒有猶豫。她用自己的夢想換回母親的健康,她說她從不后悔,因為父母,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遲了兩年的大學,閃耀著她的新夢想:上醫(yī)學院,為父母治病。今年,她入選了中國好人榜,她的事跡感動了千千萬萬中國人。她的人生因選擇,因?qū)π⒌赖膱猿郑饷⑺纳洌陟谏x。
同樣是90后女孩,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qū)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孝道。雖然艱辛填滿整整十二年,可是她的笑容依然如花燦爛。從8歲開始,最美的女孩孟佩杰承擔起侍奉癱瘓養(yǎng)母的重任,她在養(yǎng)母生病四千多個日子里,她日復(fù)一日照料養(yǎng)母,任勞任怨,不離不棄。20xx年,孟佩杰被距離家鄉(xiāng)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因為不放心癱瘓在床的養(yǎng)母,而她決定卻是,我要帶著母親上大學。她也糾結(jié)過,猶豫過,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放下家庭的擔子。她稚嫩的心靈卻如磐石一般堅毅,她兩全的選擇將中華民族的大愛無限延續(xù),從而被評為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她用一捧沉甸甸的愛心填滿了生命,讓生命不空虛,她賦予了人生以質(zhì)量,她給予了渺小的生命以最精彩的綻放。
對于孟佩杰,她甚至沒有選擇,就決定承受起了一切的全部,她稚嫩的肩膀擔起了所有的艱苦,她堅毅地實現(xiàn)了人生的兩全。
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因其大愛與溫暖的氣息感染了千千萬萬人。堅守孝道,正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正如孟郊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正如李密的臣侍湯藥,未曾廢離;也如董永的賣身葬父,漢文帝親嘗湯藥。堅守,必定有難。然而在困難面前,他們從未放棄,在選擇面前,他們從未猶豫!久病床前無孝子,但父母生養(yǎng)我們豈止百日?堅守孝道,不僅僅是對父母生養(yǎng)的感恩,對父母的報答;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影響;不僅僅是愛心的傳遞;更是對自己人格與生命的升華!
生命,因堅守孝道而沉重;生命,因堅守孝道而堅毅;生命,也因堅守孝道而精彩!
孝道篇三
聽說,有一種品質(zhì)叫義;
聽說,有一個地方叫孝義,——題記
捧起一把黃土,去嗅它的淡淡泥土香;仰視一座高原,去探索它的千古奧秘;親近一片大地,去體會它的獨特魅力,接觸一群人們,去感受他們的淳樸自然。
孝義是我的家鄉(xiāng)。自古以來,孝和義是這座城市的文化與文明的精髓。之所以取孝義作為市名,是由當?shù)氐泥嵟d“割股奉母”的純樸孝行,和“義虎救樵夫”的美麗故事感動天下,演變而來。所以,孝,是我的魂,義,是我們命。
靚麗的風景。
盛夏季節(jié),勝溪湖畔充滿了歡聲笑語。清凌凌的湖水漾著微波,人們在水里透涼,一個個水花,激起層層漣漪。傍晚的夕陽斜映,紅光閃閃。烈日下的草地綠的逼人的眼;而陰涼處,一顆顆小草則暗暗幽伏在地上,享受午后的清靜和清風的溫柔。
一棵棵參天大樹成了人們遮陽的大傘,槐樹、榆樹,都愈發(fā)激烈地生長,飽食陽光的滋養(yǎng),顯出頑強的生命力。一簇簇的薰衣草在灌木叢中半遮半掩,散發(fā)出迷人的香味,卻是淡淡的,沁人心脾。含苞待放的荷花孤傲地立于水中,嬌艷欲滴;偶爾有一兩只蜻蜓點水,輕盈地飛過;荷葉上滾動著一顆顆透亮的珍珠,銀光閃閃。
悠久的傳統(tǒng)。
生動靈活的木偶戲,韻律迷人的腕腕腔,熱鬧喜慶的地方秧歌,栩栩如生的剪紙,雕刻精致的皮影……無不傳承著先人的技藝與文化,無不體現(xiàn)出孝義濃郁的文化色彩。更有傳統(tǒng)婚俗禮儀被列入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在孝義每年一度的文化節(jié)中,各類精彩絕倫的藝術(shù)品花樣百出,各具特色,令人大飽眼福。
舌尖上的孝義。
孝義人家的面食更為經(jīng)典。細長的拉面,薄薄的揪片,肉肉的貓耳朵,調(diào)上特制的鹵,可謂色香味俱全。中秋佳節(jié)的手工月餅,逢年過節(jié)的金燦燦的油糕,粗糧面食既有營養(yǎng),又美味可口,令人贊不絕口。
孝義的人們千百年來用孝和義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他腳踏實地,樸實善良,向一代又一代人昭示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孝道篇四
今天,陽光明媚,我們高高興興來到中華孝道園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伴隨著一路的歡聲笑語,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就到達了中華孝道園。中華孝道園這里的環(huán)境好美啊。背靠連綿的青山,面對著碧波萬頃的太湖。一進大門,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到處綠樹成蔭,,地上盛開著顏色鮮艷的各色花兒,一切都令人心曠神怡。
走過樸素而莊嚴的孝道大門,穿過蘊含著豐富孝道內(nèi)涵的長廊,我們在導(dǎo)游姐姐的帶領(lǐng)下來到了凈心池,看著點綴在池面上的朵朵蓮花,我們爭相吟頌著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繼續(xù)前行,我們來到了先祖廟堂,映入眼簾的是先祖黃帝和炎帝的高大塑像,導(dǎo)游姐姐介紹說,黃帝是我們中國最早的首領(lǐng),而炎帝是掌管農(nóng)業(yè)的先帝,站在他們的石像前,我深深敬佩他們的偉大功業(yè)。
出了先祖廟堂,我們又來道觀音石窟前,只見這里雕刻了三個人:觀音菩薩、善財童子、哪吒。觀音菩薩慈眉善目,兩只手一上一下端在胸前,仿佛在點化眾生,我們不禁嘖嘖贊嘆。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數(shù)在孝道講堂里聆聽的“百善孝為先”的講座了。我明白了“小孝”就是要對父母長輩盡孝心;“中孝”就是在學校要尊敬老師,要聽從老師的指導(dǎo)和教育。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大孝”就是要熱愛祖國。所以,以后我要更加勤奮地學習,孝順我的爸爸媽媽,長大后為建設(shè)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下午三點,我們依依不舍地告別了中華孝道園,乘車返回了學校。今天的活動,真是讓我們受益匪淺啊!
孝道篇五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jù)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xiàn)。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zhì)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jīng)常可以發(fā)現(xiàn):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xiàn)。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fā)展到今天的物質(zhì)、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而國外與我們不同,他們那里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guān)系只是金錢關(guān)系,家長只負責把兒女撫養(yǎng)成人,其余則撒手不管,全無關(guān)系了。而家長到了晚年,縱使兒女成群,也不會出現(xiàn)兒孫滿堂,歡聚一堂的情景,他們是冷漠的金錢關(guān)系。我聽過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當郵差來送養(yǎng)老金清單時,發(fā)現(xiàn)這個老人已死去多時了。是由于突發(fā)心臟病而亡。據(jù)了解,她有九個兒女,個個生活得都不錯,還有一個是大資本家。可她在這九個兒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頂多在圣誕節(jié)時收到幾份小禮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兒女也未曾表示過什么。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異。無怪乎有人這么評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是兒童的天堂,成人的戰(zhàn)場和老人的地獄。
可見,講“孝道”是中國人的美德之一。
我國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陳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由于行動不便,年老多病,把褲子拉臟了。當她看見陳毅進來,忙把臟褲子藏到褥子底下。當陳毅發(fā)現(xiàn)褥子下的臟褲子之后,埋怨母親為什么把褲子藏起來,自己的兒子有什么顧忌的。她母親說:“這粗活還是讓別人去干吧。”陳毅卻說:“我是您的兒子呀?別人怎能代替呢!”說罷,三下五除二就把褲子洗好了。
可見,上至領(lǐng)袖,下到百姓,無一不在遵循著“孝道”,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們青少年理應(yīng)繼承這一美德,決不能像那幅漫畫所畫的那樣做,而是進一步把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