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的創作需要考慮到文體、內容和結構等方面的要求,以達到典型代表性的效果。掌握這些范文范本的寫作技巧,可以使我們的寫作更加地道和優美。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一
法是由國家制定、認可并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以權利好義務為調整機制,以人的行為及行為關系為調整對象,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統治階級意志,以確認、保護和發展統治階級所期望的社會關系和價值目標為目的的行為規范體系。
2.法的特征。
(1)調整行為關系的規范。(2)由國家專門機關制定、認可和解釋,并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3)以權利義務雙向規定為調整機制。(4)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3.法的本質。
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表現。法體現的是整個統治階級的意志,而不是統治階級中個別人或少數人的意志,同時也不是統治階級每個成員個人意志簡單的相加。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二
20501、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是國家行政機關體系中最高的規范性文件。
20502、地方性法規,是指法定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的權限,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和頒布的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
20503、自治法規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大制定的與民族區域自治有關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20504、規章通常稱行政規章,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職權所制定、發布的針對某一類事件或某一類人的一般性規定,是抽象行政行為的一種。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
20505、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0506、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
20507、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20508、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優先適用效力,經濟特區法規的優先適用效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20509、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施行。
20510、特別規定優于一般規定、新的規定優于舊的規定的原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20511、法律實施包括執法、司法和守法。所謂執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職權和程序貫徹和實現法律的活動。所謂司法,也稱法的適用,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好法定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20512、法律適用的要求:(1)準確,指適用法律時,事實要調查清楚,證據要準確;(2)合法,指司法機關審理案件時要合乎國家法律的規定,依法辦案;(3)及時,指司法機關辦案時在正確、合法的前提下,還必須做到遵守時限。
20513、法律適用的原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實事求是,有錯必糾。
20514、法律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20515、法律關系的基本特征。法律關系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的社會關系;法律關系是以現行法律存在為前提的社會關系。它不屬于物質關系,而是一種思想關系。
20516、法律關系的構成。
20517、法律關系的主體:公民(自然人);機構和組織(法人);國家。
20518、法律關系的客體:物;行為結果;精神產品;人身。
20519、法律關系的內容:法律關系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20520、違法行為:違反現行法律規定并具有社會危害性的有過錯的行為。
20521、法的構成:違法主體,違法客體,違法的主觀要件,違法的客觀要件。
20522、違法的分類:刑事違法,民事違法,行政違法,違憲行為。
20523、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所產生的由相關主體所應承擔的具有法定強制性的不利后果。
20524、與政治責任、道義責任等其他社會責任相比,法律責任有如下特點:第一,法律責任是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而產生的責任。法律上的義務包括法定義務、約定義務以及正確行使權力、權利的義務;第二,法律責任具有國家強制性。該責任或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定職權和程序,以直接強制手段實施;或由當事人協商主動承擔,但以國家強制力作為潛在的保證。
20525、法律制裁是指由專門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應負的法律責任而采取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法律制裁主要有以下幾種: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違憲制裁。
20526、法律監督,是指由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察和督導。法律監督的基本構成要素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即法律監督的主體、法律監督的客體和法律監督的內容。法律監督的主體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類: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法律監督的客體是立法、司法和執法機關及其公職人員進行的公務活動。通過法律監督促使被監督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辦事,正確行使權力。
20527、國家機關的監督,是國家機關為保障法律的切實實施所進行的監督。具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和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20528、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在我國就是指人民代表大會所進行的監督。
20529、行政機關的監督,又稱行政監督,是指國家行政系統內部、上下級之間存在的法律監督,以及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機關的法律監督。
20530、司法機關的監督,是我國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體包括檢察機關的監督和審判機關的監督兩種。
20531、社會的監督:指各政黨、各社會組織和人民群眾對各種法律活動的合法性進行的監督。
20532、法與經濟的聯系是最根本的聯系。
20533、經濟基礎決定法的性質,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決定著法的發展變化;法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20534、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直接影響法的發展水平。
20535、法在市場經濟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引導作用;促進作用;保障作用;制約作用。
20536、法在規范微觀經濟行為中的作用:確認經濟活動主體的法律地位;調整經濟活動中各種關系;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各種糾紛;維護正常的經濟秩序。
20537、法受政治的制約。體現在: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是影響法的發展變化的重要因素;政治體制的改革也制約法的內容及其發展的變化;政治活動的內容更制約法的內容及其變化。法又服務于政治。
20538、法與政策的關系:黨的政策是法律的依據和指導,法律是政策的規范化、法律化,是實現黨的政策的重要工具。
20539、法的效力是指法具體生效的范圍,及法在適用對象、時間和空間三方面的效力范圍。
20540、法的對象效力:第一,中國公民、法人好其他組織在中國領域內一律適用中國法,在國外仍受中國法的保護并履行中國法定義務,同時也遵守所在國的法。第二,我國法律對外國的適用包括兩種情況:(1)在中國領域內的外國人,除享有外交特權好豁免權或法有另外規定者外,一律適用我國法律;(2)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對中國或中國公民、法人犯罪,按中國刑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適用中國刑法規定,但按犯罪地的法不受處罰的除外。
20541、法的空間效力:(1)有的法在全國范圍有效;(2)有的法在一定區域內有效;(3)有的法具有域外效力。
20542、法的時間效力:是指法的效力的起止時限以及對其實施前的行為有無溯及力。法開始生效的時間:一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后經過一段時間生效。法終止生效的時間:一是以新法取代舊法,使舊法終止生效;二是有些法完成了歷史任務而自然失效;三是發布特別決議、命令宣布廢止某項法;四是法本身規定了終止生效的日期。
20543、法的溯及力,指新法頒布后對它生效前所發生的事件和行為可加以適用的效力。法原則上不溯及既往,但法律有特別規定的除外。
20544、法的作用泛指法對人們的行為及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發生的影響。
20545、法的規范作用:作為國家制定的社會規范,法具有告示、指引、評價、預測、教育和強制等規范作用。
20546、法的告示作用:法律代表國家關于人們應當如何行為的意見和態度。
20547、法的指引作用:法是通過人們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以及違反法律規定應當承擔的責任來調整人們的行為的。
20548、法的評價作用: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準好尺度,具有判斷、衡量人們的行為的作用。
20549、法的預測作用:根據法律規定,人們可以預先知曉或估計到人們相互間將如何行為。
20550、強制作用:在于制裁違法行為。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三
【真題示例】關于藥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大部分藥品屬于處方藥,如注射劑、毒麻藥品等。
b.非處方藥不需要憑執業藥師處方即可自行購買和使用。
c.處方藥不可擅自使用、停用或增減劑量,否則可能引起嚴重效果。
d.藥品說明書用以指導醫生和患者選擇、使用藥品,但不具有法律意義。
【答案】d。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四
1.?【答案】c。解析:我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部,面向太平洋,擁有遼闊的海域,瀕臨的四大海域從南到北排列依次為南海、東海、黃海、渤海。故本題答案為c選項。
2.?【答案】b。解析: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人口少(稀疏);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故此選b。
3.?【答案】a。解析: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共1411778724人。故本題答案為a。
4.?【答案】b。解析:外國商船只能轉航東南亞,則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鴉片供給量會增加,進而導致價格暴跌,a項說法正確。煤炭價格下跌,會導致當時主要依靠煤炭資源發電的電力成本下降,b項說法錯誤。新品種土豆的推廣可以將農村勞動力從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從事其他工作,越適宜種植土豆的地區其解放出來的勞動力也較多,城市化水平就越高,c項說法正確。航空燃油附加費下調,機票價格也因此走低,航空需求量增加,使得相同地區的航空客流量增加,d項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
5.?【答案】c。解析: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始于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選項a在改革開放以前。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選項b在改革開放以前。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飛船發射成功。選項c在改革開放以后。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成功。選項d在改革開放以前。故本題答案為c。
6.?【答案】a。解析:海市蜃樓,又稱蜃景,是一種因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選項a說法錯誤。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是因為水蒸氣遇冷由氣態變為了液態,即發生了液化的現象。選項b說法正確。燈泡發光時溫度升高,固態鎢絲升華變成氣態,當燈泡熄滅時溫度降低,氣態鎢凝華再變成固態附著在燈泡內壁,因此燈泡會變黑。選項c說法正確。樟腦丸會變小乃至消失是因為固態樟腦丸變成氣態樟腦散發到空氣中了,是升華現象。選項d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為a。
7.?【答案】a。解析: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共1411778724人。故本題答案為a。
8.?【答案】c。解析:中國領土的四至點分別是:最東端的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最北端的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最南端的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故本題答案為c。
9.?【答案】b。解析: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漢族,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另說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軍事家、淮陰候,兵家四圣之一,漢初三杰之一,中國軍事思想“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奉為“兵仙”、“神帥”。“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是有關于他的典故。孫武,字長卿,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尊稱“兵圣”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圣”,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故本題答案為b。
10.?【答案】b。解析: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準確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長期建設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準確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這些成就和變革的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個意味著”: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選項a說法正確);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選項c說法正確);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選項d說法正確)。這個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選項b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為b。
11.?【答案】b。解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選項a說法正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選項b說法錯誤。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選項c說法正確。協調,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選項d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
13.?【答案】c。
14.?【答案】c。解析:我國位于亞洲大陸的東部,面向太平洋,擁有遼闊的海域,瀕臨的四大海域從南到北排列依次為南海、東海、黃海、渤海。故本題答案為c選項。
15.?【答案】b。解析: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人口少(稀疏);沿海、沿河、沿湖地區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區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經濟和交通運輸發達的地區人口多,經濟落后、交通閉塞的地區人口少;城鎮密集、工業發達的地區人口多,偏僻的農業、牧業地區人口少;漢族地區人口多,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人口少.故此選b。
16.?【答案】a。解析:2020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在京舉行。習近平在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故本題答案為a。
17.?【答案】b。解析:2020年9月,中辦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意見》。《意見》強調,堅持黨對民營經濟統戰工作的領導,始終從政治和全局高度謀劃推進工作;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進一步增強黨對民營經濟人士的領導力和凝聚力;堅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形成良好政治生態;堅持信任、團結、服務、引導、教育方針,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一手抓鼓勵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導,不斷增進民營經濟人士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政治共識。故本題答案為b。
18.?【答案】d。解析:a選項“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意思是即使對有權勢的人,法律也不會屈從,準繩也不會改變。該句蘊涵的意思是法律必須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項說法正確。b選項“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意思是執法不能不公正。b項說法正確。c選項“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于市,過而不顧”的意思是一只兔子在野地中跑時,所有權未定,誰先占得就歸誰所有,所以大家爭相追捕;市場上的兔子所有權屬于商販,需要購買才能得到,所以人們路過也不會看一眼。這句話表明了確定所有權歸屬的意義,具有定分止爭的作用。c項說法正確。d選項“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意思是只有善德不足以處理國家的政務,只有法令不能夠使之自己發生效力,即僅靠道德或者僅靠法律都不能治理好國家,體現了法律和道德需要結合。d項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為d。
19.?【答案】a。解析:科舉制度是由隋朝隋文帝楊堅所提出,由隋煬帝楊廣正式創立的,由于魏晉以來選官注重門第,不利于選拔有真才實學的人做官,為改變這個弊端,隋朝創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隋煬帝楊廣時正式設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20.?【答案】c。
21.?【答案】c。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五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省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等基本素質等。考查內容主要圍繞時政考查最新的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科技等內容等。
題型特點:
近年來,遼寧省考常識判斷的考查題型為單項選擇題,考查內容涉及學科廣泛,需要報考者對基礎知識的熟悉與掌握。因此,大家一方面要加強日常積累,夯實基礎;另一方面,此次大綱中常識部分補充了一道與十九大相關的例題,這就要求大家積極關注時事動態,將學習到的基礎知識與時政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備考策略:
1.題干分析法。主要適用于題干很長的題目。題干比較長就會提供相對較多的信息,通過題干的關鍵詞尋找突破口,尤其是對于題干帶有材料的題目,材料本身就可能隱含答案。
2.排除法。就是排除本身錯誤的選項,或者本身沒有錯誤但是與題干要求無關的選項,最終找出與題干要求最符合的一個選項的解題方法。
3.詞義聯想法。即依據題干和選項中的信息點進行聯想,從而選出與信息點有關聯的選項,得出正確答案的方法。詞義聯想法常適用于考查概念性的題目,在遇到陌生的科技詞條時,報考者可以運用該方法協助解題。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包括根據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細節;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指定詞語、語句的含義;概括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斷新組成的語句與閱讀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據上下文內容合理推斷閱讀材料中的隱含信息;判斷作者的態度、意圖、傾向、目的;準確、得體地遣詞用字等。常見的題型有:閱讀理解、邏輯填空、語句表達等。
題型特點:
1.邏輯填空考點穩定,主要考查實詞、成語,偶爾涉及關聯詞。
2.語句表達穩中有變,“穩”指的是語句表達主要考查語句填充和語句排序這兩種題型,“變”指的是兩種題型的題量每年會有略微變化。
3.閱讀理解考點繁多,以片段閱讀為主要考查形式,涉及主旨觀點、細節判斷、推斷下文、詞句理解和標題添加等眾多考點。
備考策略:
1.潛心研究歷年真題,深入了解命題思路。尤其要注意材料類型和陷阱設置。當你能從命題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時,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2.熟練掌握相應題型的解題技巧,提高解題的正確率和速度。如閱讀理解中的找關鍵信息、邏輯填空中的找對應關系、語句表達中的解題思路等。
3.多讀文段,培養語感,提高對語句的敏銳感覺。好的語感無論對哪種題目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邏輯填空題的解答更是制勝的利器。
數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字推理、數學運算等。大綱雖然提及數字推理題型的考查,但從近幾年的考試情況來看,2018年此部分仍只考查數學運算題目的可能性很大,大家在備考時要將重點放在數學運算上。
題型特點:
數量關系側重方法技巧的應用,具體考查以經典考點為主,包括行程問題、工程問題、計算問題、排列組合問題、概率問題、幾何問題等。對此,大家在掌握這些重要考點的基礎知識外,還需要掌握相應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注意題型與方法的結合,以提升解題速度和效率。
備考策略:
1.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基礎知識雖然多,但不難,認認真真地掌握,為解題打下第一步堅實的基礎。
2.主抓重要考點。數學運算主要考查行程問題、工程問題、幾何問題、排列組合問題、容斥問題、比例性質等。掌握這些考點的公式、分析思路和常見解題技巧,才能得到考試的基本分數。
3.堅持做一定量的練習。備考數量關系必須勤動筆,多計算,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度。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題型特點:
1.圖形推理:每一年題型都會有所變化,但是考查的形式基本上脫離不了順推型、類比型、分類型、九宮格、空間型這幾種圖形推理。其考點分布也較為全面,位置類、數量類和結構類等都可能會涉及。
2.定義判斷:考查形式主要有單定義和多定義兩種,定義所屬學科繁多,包括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等各個方面。報考者在備考時,針對不同類型的定義要把握相應的解題方法。
3.類比推理:考查形式涉及兩詞型、三詞型和對當型,其考點主要有邏輯關系、言語關系、常識關系等。
4.邏輯判斷:考查形式包括可能性推理和必然性推理兩部分內容,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加強型題目為主要考查方向,必然性推理則重點考查復言命題的推理規則和智力推理的解題技巧。這一題型對報考者的綜合分析、推理能力有較高要求,是考試的一個難點。
備考策略:
1.圖形推理快速解答的前提是必須熟知常見的圖形推理考點。此外,還要掌握并熟練運用圖形推理題型的解題思路及方法,如特征圖形定位法、求同分析法等。要重點研究分析思路,自我總結,遇到新考點時才不會措手不及。因此在備考過程中大家還要有意識地培養觀察能力、辨別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做到能對所給圖形進行快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
2.要解答定義判斷,首先要學會快速定位題干的關鍵詞,抓住要點信息,注意題干的提問方式,有時命題人會增加個別定義判斷的難度,在題干中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相似定義,增加迷惑性,為此大家應掌握定義判斷的要點分析法和關鍵信息歸納法,然后將選項與題干定義進行比較。
3.類比推理難度較小,關鍵在于熟練掌握基本的詞項間關系,并能夠運用相關的解題技巧,如遣詞造句法、橫縱對比法等,以提高實戰能力。
4.邏輯判斷難度較大,很多報考者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但依然對其束手無策。這一部分要先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才能以對應的解題方法來快速解題。不論是可能性推理還是必然性推理,都要認真閱讀題干,明確題目所問,然后再結合選項尋找答案。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計性的圖表、數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題型特點:
核心考點以增長、比重、倍數及這些概念的綜合考查為主,其中綜合考查型題目占比上升,難度也相應增加。此外計算題占比較大,考查力度有所增加,要想實現解題又快又準,就必須掌握相應的解題技巧。
備考策略:
1.理解概念。常考的同比增長、比重、平均數、倍數、百分點等,以及多個概念的綜合考查,都需要完全掌握。
2.學會列式。用快速定位關鍵詞的閱讀技巧,定位資料數據,然后根據概念的內涵快速列式。一些數據雖是分步計算而得,但也需要掌握一步到位的列式方法,以提高解題效率。
3.掌握算法。利用最快最合理的方法進行速算。計算技巧方法多樣,報考者可以根據個人能力和習慣主要掌握幾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并通過練習真題進行鞏固提高。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六
1.關于沖突規范和準據法,下列哪一判斷是錯誤的?(a)。
a.沖突規范與實體規范相似。
b.當事人的屬人法包括當事人的本國法和住所地法。
c.當事人的本國法指的是當事人國籍所屬國的法律。
d.準據法是經沖突規范指引、能夠具體確定國際民事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實體法。
2.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下列情況仍然存在的是(c)。
a.萬馬奔騰。
b.川流不息。
c.五光十色。
d.短斤少兩。
3.我國財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
a.稅收收入。
b.國有企業的利潤。
c.債務收入。
d.各種管理費收入。
4.偵查人員在殺人案件現場收集到一封信和一張字條,信的內容與案件無關,但根據通信對方的姓名和地址查出了犯罪分子。字條的內容也與案件無關,但根據筆跡鑒定找到了字條的書寫人,從而發現了犯罪分子。對于本案中的信件和字條屬于何種證據種類,下列表述中哪一項是正確的?(c)。
a.信件是物證,字條是物證、
b.信件是物證,字條是書證。
c.信件是書證,字條是物證。
d.信件是書證,字條是書證。
5.下列選項中,屬于公務員應當具備的條件是(d)。
a.具有身份證、軍民證或護照。
b.年滿20周歲,且無犯罪記錄。
c.男性身高170cm以上,女性身高165cm以上。
d.具有良好的品行。
6.古詩云:“眼處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下列選項中與此詩所蘊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b.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c.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d.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7.《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是國內首部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條例創新設置了社會服務制度,規定違法行為人因不文明行為受到處罰的,可以申請參加有關部門安排的社會服務抵扣罰款,但最高不得超過(d)。
a.50元。
b.100元。
c.所處罰款金額的三分之一。
d.所處罰款金額的一半。
8.規定和認識公共政策的特征,首先必須從公共政策的本質也就是其內在規定性出發來理解,其次還可以從功能的角度來做概括。為此,我們可以把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概括為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統一,政治性與公共性統一,(b)。
a.行政性與公共性統一。
b.強制性與合法性統一。
c.階級性與公共性的統一。
d.政治性與合法性統一。
9.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行政處罰措施的是(d)。
a.罰款。
b.警告。
c.行政拘留。
d.拘役。
10.因張三不償還一年前的十萬元現金借款(利率5%),李四將其訴至法院,但李四丟失了借條原件,面臨敗訴的風險,最后在法院的調解下,張三自愿償還李四現金十萬元,李四主動放棄利息的訴訟請求。
下列法律內涵最能體現這一調解精神的是(c)。
a.無救濟,即無權利。
b.法者,定分止爭也。
c.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d.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七
法的淵源,也被稱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權國家機關制定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現形式。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主要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一般地方性法規、自治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等。
(一)法的淵源。
1.憲法。
作為法的形式,憲法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經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綜合性地規定國家、社會和公民生活的根本問題,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種法。憲法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修改、補充、廢止的。根據《立法法》第7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3.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是國家行政機關體系中最高的規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指法定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依照法定的權限,在不同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和頒布的在本行政區域范圍內實施的規范性文件。
5.自治法規。
自治法規是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人大制定的與民族區域自治有關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6.規章。
規章通常稱行政規章,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職權所制定、發布的針對某一類事件或某一類人的一般性規定,是抽象行政行為的一種。規章包括部門規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章。
(二)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級。
上述各種法的淵源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們的效力等級又是有差別的。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規、規章。
3.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于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4.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優先適用效力,經濟特區法規的優先適用效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5.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施行。
6.特別規定優于一般規定、新的規定優于舊的規定的原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八
特點一:計算型題目是考查的重點。
計算型題目仍然是考查的重點,但是計算并不是重點,很多題目只要能夠根據材料中各指標之間的關系列出正確的算式,經過簡單的分析,運用一些計算技巧,可以直接判斷出正確答案。
特點二:傳統考點,創新的問法,技巧性題目凸顯。
與往年相比,2016國考資料分析考點傳統,但考法卻一再求變,技巧性題目凸顯出與其他公考的不同,但整體依然保持微弱的計算量,體現了資料分析重分析、輕計算的特點。
特點三:查找、比較類題型仍受青睞。
特點四:材料綜合性強,緊扣居民日常生活。
資料分析材料綜合性強,但閱讀量不大,內容貼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材料內容包括物流、機票、影院、公共圖書館等。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欄目精心推薦: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九
大家都知道,行測常識判斷測查范圍較廣,這就需要我們平時多多積累,擴充自己。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常識典故。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大家加油啦!
一鼓作氣——曹劌這個典故對應長勺之戰,齊國伐魯國,齊國國君是齊桓公(春秋五霸第一霸),魯國國君是魯莊公,齊國指揮的將領是鮑叔牙(管鮑之交),魯國指揮的將領是曹劌。曹劌論戰,齊國攻打魯國,魯莊公想要迎敵,曹劌說“等一等,先不要迎敵,現在齊國擂了第一次鼓,正是士氣正旺的時候,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等到齊軍擂完第三次鼓后,士氣衰落,魯國迎敵,最終取得勝利。
老馬識途——管仲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個霸主,當時孤竹國入侵燕國,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帶領士兵幫助燕國對抗孤竹國,但在打仗途中迷路了,管仲建議跟著老馬走,果然跟著老馬找到了正確的道路。
一鳴驚人——楚莊王楚莊王一開始繼承王位后三年不理朝政,大臣非常憂心,伍舉給楚莊王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只鳥,三年不飛也不叫,是怎么回事”,楚莊王說“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又過了半年楚莊王開始親政,采取很多改革措施,誅殺了當時楚國的五個奸臣,對外戰爭連敗齊、晉,最終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晉文公晉文公姬重耳早年流亡到楚國,為了得到楚成王的幫助,表示“如果你幫我,以后一旦兩國交戰,主動后退九十里”(一舍30里,三舍90里)。晉文公當上國君后,兩國發生城濮之戰,在戰役中晉文公退避三舍,看似是信守承諾,實則是誘敵深入之計,最終晉文公取得勝利。
高山流水——伯牙此處人物名稱其實是存在爭議的,有人說叫伯牙,有人說叫俞伯牙,我們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伯牙(撫琴)與鐘子期(聽琴)是知己,鐘子期可以從伯牙的琴聲中聽到高山和江河的聲音,鐘子期去世后伯牙很傷心,破琴絕弦,再也不彈琴。
臥薪嘗膽——勾踐勾踐的國家被夫差所滅,勾踐一度想自殺,后被勸住,服軟“伺候”夫差三年,后夫差放松警惕將其放回國,勾踐為了記住恥辱,每天睡在柴火上舔苦膽,勾踐勵精圖治,最終復國成功。夫差手下的大臣伍子胥非常有名,一直提醒夫差要殺死勾踐,夫差不但沒有聽反而聽信讒言殺死伍子胥,伍子胥臨終前表示要將自己的雙眼掛在吳國的東門之上,要看吳國到底是如何滅亡的,果然最后吳國被越國滅掉。還有一個點需要大家記一下,伍子胥與年糕是有歷史淵源的,伍子胥被殺之前對部下說“一旦你們缺少軍糧,挖城墻會有驚喜”,后缺少軍糧,其部下于是挖城墻,發現墻磚是用糯米做的,依靠糯米度過。
三令五申——孫武孫武著《孫子兵法》,孫臏著《孫臏兵法》,這一點要區分清楚。孫武來到吳國見到吳王闔閭,表示自己可以治理軍隊,為了證明自己找來吳王后宮的很多美女進行訓練,其中有兩個是吳王的愛姬,無論孫武如何三令五申強調紀律都不聽,于是將其殺掉,其他美女看到后非常害怕于是變得聽話,在孫武的指揮下變得非常有紀律。吳王看到后重用孫武,后吳王闔閭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舉一反三——孔子這是一個教育方法,孔子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教你一個要想出三個,想不出來證明資質不夠,孔子就不教了。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
法律—行政法。
法律—法理學。
中等。
政治—建軍相關。
科技——生活科技。
中等。
科技——5g、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
中等。
地理——自然災害、星體運動。
簡單。
經濟——貨幣職能、金融政策。
簡單。
人文—書法名畫。
人文—古代詩詞。
時政——十九大常識。
中等。
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2018年江蘇省考常識判斷模塊的考試基本上呈現出“穩中求進“的考試基調,“穩”表現在考點都很常規,符合考綱中規定的“應知應會”的知識范疇。“進”則體現在考試題量的變化。常識題量的變化不是說明常識不重要,而是在說明公務員考試更加側重對考生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批判能力的考察。
整體來看,今年省考常識判斷的考察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一
在距離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還有兩個月的時候,小編建議大家每天花很少的時間(半小時以內)進行常識知識的閱讀和積累,但大家不需要將太多的精力放在這個版塊,畢竟考試時常識題目千變萬化,涉及范圍很大,要想拿這個部分的高分是比較難的。類比推理是公務員考試中涉及知識面較廣、技巧性較強的一類題目,這幾年考試中都會有所涉及,并且也是常識判斷部分的重點內容,今天就中國文學歷史常識做一個簡要總結:
1、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稱“三曹”。
2、“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曹操《龜雖壽》中的名句,表現了英雄人物老當益壯的胸懷。
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時期的女詩人。她的五言《悲憤詩》表現漢末政治的動亂所造成的人民疾苦。
4、阮籍是正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詩八十二首,總名為《詠懷詩》。
5、陶淵明,東晉(公元317---420年)大詩人。他的詩表現田園恬淡寧靜的生活情景,被人們稱為“田園詩人”。
6、陶淵明較晚時期所寫的《桃花源詩并記》標志著他思想和藝術的新高度,詩人在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會理想。
7、抒情長詩《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
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詩句,描寫了北方大草原的風光。
9、《木蘭詩》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寫了女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動人故事。
10、南朝詩人謝靈運是山水詩派的開創者。
11、干寶的《搜神記》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
12、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是紀錄魏晉南北朝時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動活潑,文筆簡潔。
13、《文心雕龍》是一部評論文學的著作,對后代文學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14、鍾嶸的《詩品》是一部評論詩歌的著作,對后代詩歌評論有很大的影響。
1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詩歌、散文和小說都十分發達,尤其是唐詩的成就最高。
16、唐代出現了很多的偉大詩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等等。
17、唐代文學家韓愈和柳宗元發起了古文運動。
18、唐代詩歌發展一般分成四個階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9、流傳到今天的唐詩有5萬多首,是這以前詩歌總和的兩三倍。
20、唐代詩歌分古體和近體。古體句數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較自由。近體分律詩、絕句兩種。律詩格律較嚴,每首四聯八句,中間要對仗。律詩、絕句平仄都有規定。古體、近體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2016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之歷史常識(十四)#e#1.下列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亞里士多德的文藝理論著作是《詩學》
b.古希臘悲劇三大詩人是: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
c.莫里哀是十七世紀法國最重要的喜劇作家
d.歌德是法國著名作家,代表作是《浮士德》
2.下面詩詞搭配正確的.是( )。
a.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李白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楊萬里
c.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菊花》陶淵明
d.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涼州詞》王昌齡
3.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騷體”又稱“楚辭體”,得名于屈原的“離騷”,特點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雜劇,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曲子形式,形式比較自由
c.《白洋淀紀事》是孫犁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國偉大詩人,他的詩對我國五四以來的詩影響很大
4.初唐四杰指的是以下哪四個人?( )
a.王之渙、楊炯、盧照鄰、李賀 b.王之渙、李賀、孟浩然、王維
c.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d.王勃、李賀、高適、岑參
5.下列關于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闡述錯誤的是( )。
a.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b.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
c.法家的代表人物是墨子、商鞅 d.兵家的代表人物是孫武
6.以下說法完全正確的是( )。
7.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顧拜旦被譽為“現代奧林匹克之父”
b.鄧稼先被稱為我國的“兩彈元勛”
c.林則徐是近代史上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關漢卿與馬致遠、鄭光祖、湯顯祖并稱為“元曲四大家”
8.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b.我國古典小說中真正地吸收史傳文學寫人藝術經驗的第一部作品是《水滸傳》
c.《金瓶梅》開辟了一條寫平凡人生活的道路,顯示了現實主義文學的長足發展
9.宋代名人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膾炙人口的話是( )。
a.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b.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c.匹夫而為萬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0.“三部曲”泛指三部內容各自獨立,但又有一定聯貫性的文學作品。《幻滅》、《動搖》、《追求》是( )。
a.茅盾的《蝕》三部曲 b.巴金的“激流三部曲”
c.郭沫若的自傳體三部曲 d.郭小川的長詩《》三部曲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二
今年北京市考計劃招錄1874個職位,共計3243人,截至報名最后一天上午9時(報名結束為當日18時),已有39881人通過審核,競爭比大概1:12.3;已報考1699個職位,占總職位數的90.66%,其中最熱門職位為朝陽區將臺地區辦事處科員,競爭比為1:490。
今年的行測考試與去年相比相對穩定,小編為廣大考生深入解讀本次考試行測科目的具體情況:
第一,從題型題量上看,題型題量未變。總題量為135,已經近8年沒有變化。具體題型的分布也去年完全吻合,可以說是非常穩定,請詳見下表。
第二,從難度上看,總體難度變化不大,數量關系難度略有提升。總體難度與往年相比難度變化不大。很多考生反饋資料分析、言語理解、判斷推理難度基本與去年持平,數量關系和常識做的不太好,數量關系中計算題有點多。數量關系歷年來都是大部分考生的難點,今年考題難度較去年略有提高,多題目存在陷阱,比較考驗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常識判斷題如果復習不充分的話,確實感覺到很不順手。有考生反饋地理方面的題考查的相對多,看來這位考生朋友,對地理知識非常敏感的。但總體分析,總體難度基本與去年基本持平。
第三,從考點上看,萬變不離其宗。總體上看考點比較常規,定義判斷考查定義內容貼近生活,題干也較短。數量關系考點涉及計算問題、工程問題、年齡問題、行程問題等,醫療報銷成為題目背景,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比較接地氣。資料分析也是考查比重問題等常規考點。言語理解科普文章考查的比往年多,其中一篇“一致性悖論”考生反饋相對晦澀,需要細致閱讀,其他比較正常。常識判斷重點還是測查對國情市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境、自然、管理、科技等方面。其中,時政依然延續之前考試特點,比例與往年相近,考點為常規重大時政熱點,如十九大、中非合作論壇、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等內容。除此之外地理、歷史、法律等內容的考題較為常規,涉及到長江、明清歷史、選舉制度等考點。
祝各位考生都得取得好成績,高分進“面”!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三
解析:a項錯誤,雨果是法國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雨果的創作歷程超過60年,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b項錯誤,海明威,美國作家、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代表作有《老人與海》、《永別了,武器》等。《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c項正確,奧諾雷·德·巴爾扎克,法國小說家,被稱為“現代法國小說之父”。其代表作有《朱安黨人》、《驢皮記》、《高老頭》等。其一生創作甚豐,寫出了91部小說,塑造了兩千四百七十二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合稱《人間喜劇》。《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d項錯誤,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標桿”,代表作有《百年孤獨》等。故正確答案為c。
2.【答案】b。
解析:a項正確,《鏡花緣》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前半部分描寫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歷的故事,包括他們在女兒國、君子國、無腸國等國的經歷史。后半部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為的故事。b項錯誤,《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范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節選自《儒林外史》。該作品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岳丈在范進中舉前后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后鄰居對他的前呼后擁和鄉紳贈屋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及其陰暗的特征進行了辛辣的諷刺。c項正確,《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創作的劇本,全劇共兩卷五十出。作者采用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作為貫穿這部劇的主線,還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加以修飾點綴,真實地再現出一個癡情女子取得李隆基專愛獨寵的全部過程。d項正確,《老殘游記》是清末文學家劉鶚的代表作。這篇小說以一位被人稱作老殘的江湖醫生鐵英在游歷中的見聞和作為,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獨具慧眼地指出昏官常常比貪官更甚。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3.【答案】a。
解析:a項錯誤,馬鈴薯,又稱土豆、洋芋等,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稻谷和玉米。故馬鈴薯可供食用的部分不是根部,是塊莖。b項正確,果糖,是一種單糖,是葡萄糖的同分異構體。它以游離狀態大量存在于水果的漿汁和蜂蜜中。c項正確,瓊脂,學名瓊膠,是植物膠的一種,為無色、無固定形狀的固體,可用作增稠劑、凝固劑等。廣泛用于制造各種飲料、果凍、糕點食品。d項正確,維生素c又叫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人體不能自主生成維生素c,因此必須每天從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中攝取來滿足全身需要。維生素c在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a。
解析:a項錯誤,聚乙烯主要用來做食品的包裝袋,聚丙烯主要用來做微波爐餐具。b項正確,茶漬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少量金屬離子參與了茶漬的形成。茶多酚溶于醋酸,因此可利用醋浸泡去除茶杯內茶漬。c項正確,車廂為金屬結構,閃電襲來時,金屬中的自由電子在閃電電荷的吸引下移動到導體一側,另一側因失去電子而帶正電,導體兩側出現的正負電荷在導體內部產生與外部閃電電場方向相反的電場,兩個電場逐漸相互抵消,自由電子不再發生定向移動,達到靜電平衡。此時導體中的電荷只分布在導體表面,導體內部不存在電荷(若導體內部有電荷,導體內部的電場就不可能為0,自由電子就會發生定向移動,導體也就沒有處于靜電平衡狀態)。閃電如襲擊車廂,人呆在車廂內相當于處在導體的空腔中,這時電荷只分布在導體外表面,內表面沒有電荷,即電場線只能在空腔之外,不會進入空腔體之內(此為金屬殼的靜電屏蔽效應),因此,在汽車內避雷,即便很不幸地被雷電擊中,汽車內部的電磁環境也基本不受影響,車內的人就可以安全待在里面。同時,雷電流會借助雨水通過車體表面達到車軸的位置,通過潮濕的輪胎很快就會將電流傳遞到地面,所以野外遇閃電可在車廂內避險。d項正確,維綸是一種合成纖維,化學成分為聚乙烯醇,因其分子鏈中含親水的原子團——羥基(-oh),故具有良好的吸濕性,被稱為“人造棉花”或“合成棉花”。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5.【答案】a。
解析:a項錯誤,物體所受的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b項正確,高壓鍋通過液體在較高氣壓下沸點會提升這一物理現象,鍋內氣壓升高,使水可以達到較高溫度而不沸騰,以加快燉煮食物的效率。用它可以將被蒸煮的食物加熱到100℃以上,在高海拔地區,利用高壓鍋可避免水沸點降低而不易煮熟食物的問題。c項正確,浮力是指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豎直向上托的力。d項正確,在物理學里,慣性是物體抵抗其運動狀態被改變的性質。物體的慣性可以用其質量來衡量,質量越大,慣性也越大。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四
公元前230元至公元前221年,利用9年的時間,秦先后滅了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六國,定都咸陽,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國家。
2.秦的制度。
秦始皇把自己的功勞堪比三皇五帝,確立了至高無上的皇權,首創皇帝制度;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度,加強中央集權。三公分別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實行郡縣制,郡縣的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此外,還書同文、車同軌、制定統一的秦律、焚書坑儒等。
3.秦的滅亡。
秦王朝二世而亡,主要還是因為其殘暴統治激發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其中以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最為代表。之后,項羽發動巨鹿之戰,一舉滅秦。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五
3.內部行政行為,比如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4.最終裁決,比如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行政行為;。
5.刑事司法行為,比如公安、國家安全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法的明確授權實施的行為;。
6.行政調解行為與仲裁行為;。
7.不具有強制力的行政指導行為;。
8.駁回當事人對行政行為提起申訴的重復處理行為;。
9.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不產生實際影響的行為。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六
類比推理是行測考試中,閱讀量較小,難度相對較低的一類題型,但是對于此類題型,大家亦不能掉以輕心,對于類比推理的常見考點應熟記于心,并通過橫向與縱向比對的方法進行解題,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類比推理中的易混淆考點——包含關系和組成關系,幫助大家避開陷阱,正確解題。
考點1:詞項間關系-包含關系。
包含關系,亦稱種屬關系,是指是指一個概念的全部外延與另一個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關系,這里外延指的就是一個概念所包含的對象。我們舉兩個例子,大家來理解一下,例如蘋果:水果,所有的蘋果都是水果,或者說蘋果是水果的一種,再如本科:學歷,本科是學歷的一種。
考點2:詞項間關系-組成關系。
組成關系是指其中一個概念是另一個概念的組成部分,例如硬盤:電腦,硬盤是電腦的組成部件,再如樓房:城市,樓房是城市的組成部分,又如新疆:中國,新疆是中國國土的一部分。
了解這兩個考點之后,大家來看一下,樹木:森林,是什么關系呢?楊樹:樹木呢?分析我們可知,森林是由樹木組成的,樹木是森林的組成部分,應為組成關系,而楊樹是樹木的一種,應為種屬關系。
快速區分的技巧。
兩者該如何快速區分呢?拿到a:b一組詞項不好區分包含和組成關系時,我們在a和b之間加“是”,如果符合概念間關系,即為包含關系;如果不符合即為組成關系。例如楊樹:樹木,楊樹是樹木,符合二者詞項間關系,所以二者為包含關系;樹木:森林,我們不能說樹木是森林,所以二者并非包含關系,應為組成關系。
通過對這兩個易混淆考點的辨析,下面我們來幾個題目,幫助大家加深理解。
例1.中國:臺灣。
a.東京:北京b.交通工具:地鐵。
c.行政官員:首長d.北京:海淀區。
解析:d。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淀區也是北京的一部分。a為并列關系,bc為包含關系。
例2.車輪:汽車:運輸。
a.衣服:衣架:曬衣b.鏡片:眼鏡:讀書。
c.聽筒:電話:通話d.墨汁:毛筆:書法。
解析:c。車輪和汽車是組成關系,鏡片和眼鏡,聽筒和電話也是組成關系,但車輛的基本功能是運輸。電話的基本功能是通話,但眼鏡的功能是矯正視力,所以c合適。
例3.雨刷器:汽車。
a.桌椅:家具b.燈罩:臺燈。
c.排氣扇:油煙機d.小草:植物。
解析:b。雨刷器是汽車的組成部件,為組成關系,bc均為組成,ad為包含關系應排除。再分析題干雨刷器不是汽車的核心組成部件,燈罩不是臺燈的核心組成部件,故本題選擇b。
例4.細胞膜:細胞。
a.皮膚:肌體b.盔甲:身體。
c.植被:土地d.土壤:地球。
解析:a。細胞膜是細胞組成部分,并且位于細胞的表面;皮膚是身體組成部分,并且位于身體表面。b、c項不屬于組成關系,d項屬于組成關系,但土壤并不僅僅位于地球表面,故本題選擇a項。
例5.有理數:無理數:實數。
a.洋房:樓房:房屋b.陰刻:陽刻:雕刻。
c.西漢:東漢:漢朝d.西歐:東歐:歐洲。
解析:b。實數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兩種,為種屬關系,陰刻和陽刻是雕刻的兩種形式,亦為種屬關系,當選。a項洋房是樓房的一種,樓房是房屋的一種。c項漢朝有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組成,d項東歐、西歐是歐洲的組成部分,均為組成關系。故本題選b。
小編認為,通過上述題目我們發現包含關系和組成關系常作為易混淆考點,放在一起考查,需要大家掌握辨析方法,才能區別清楚。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對于組成關系,也會考查其核心部件或非核心部件,組成位置等更加細致的考點,需要廣大考生做題時更加細致。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七
1.行政機關依職權主動聽證的事項。《行政許可法》第46條規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行政許可應當聽證的事項,或者行政機關認為需要聽證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許可事項,行政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并舉行聽證。
2.依當事人申請聽證的事項。《行政許可法》第47條規定,行政許可直接涉及申請人與他人之間重大利益關系的,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前,應當告知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享有要求聽證的權利;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二十日內組織聽證。
申請人、利害關系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二)聽證程序。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48條規定,聽證需要遵照下列程序:
2.聽證的方式。聽證應當公開舉行;。
5.聽證筆錄的案卷排他原則。聽證應當制作筆錄,聽證筆錄應當交聽證參加人確認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行政機關應當根據聽證筆錄,作出行政許可決定。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八
定義判斷考查10道題目。仍然以單定義的考查為主,多定義題量上升考查了3道題目。題干長度出現兩極化,大部分題目較去年有所降低,2行長度定義考查6道,但是4行和6行題目各考查2道,部分題干閱讀量較大。問法考查“不屬于”題目由5道降低到4道,“屬于”與“不屬于”問法基本持平。難度略有上升。
【例題】群體規范包括正式規范和非正式規范,前者是指由組織明文規定的員工應遵循的規則和程序;后者是指人們在工作與生活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該規范的形成受到歷史的、習慣的、群體目的性的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模仿、暗示、順從等心理因素的制約,在群體成員彼此相互作用的條件下,發生的一種內化的過程。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于非正式群體規范的是:
a.公司要求每位員工在剛入職時簽署保密責任書。
c.春節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北方人常常要在除夕夜包餃子,而南方人則是煮湯圓。
d.在舉手表決時,盡管有些人不贊成提案,但礙于情面,也會舉手贊成。
【解析】答案選a。非正式群體規范的定義要點是:在工作與生活過程中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a項是公司的規則和程序,屬于正式群體規范,b、c、d項均是非正式群體規范,故答案選a。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十九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公司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公司卻息于起訴時……所獲賠償歸于公司。”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b項中的公司的合法權益沒有受到不法侵害,c項中“公司董事會就此提起訴訟”說明公司對不法侵害是積極應對的,不是“息于起訴”的,所以均不能提起股東代表訴訟,d項中丁公司的合法權益收到損害,同時其董事會和經理又未采取措施,所以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故正確答案為d。
2.答案:b。
解析:根據主體詞“兩個城市”排除掉c;根據“到對方城市消費”排除掉a,d。
3.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關鍵詞包括“承認自己犯罪”、“供述有關犯罪的事實真相”。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c兩項不符合題干中“供述有關犯罪的事實真相”,b項不符合題干中“承認自己犯罪”。只有d項符合定義。故正確答案為d。
4.答案:b。
解析:燈塔效應的定義的關鍵特征是:消費者都不愿意個人支付公共商品的費用。a項是借款,并非要求支付;c項村民響應號召,并非不愿意;d項圖書并不是公共商品。a、c、d三項都不符合定義;只有b項符合定義。故答案選b。
5.答案:c。
解析:由題干定義可知,“貨幣幻覺”是指人們對“用貨幣來表示的價值作出反應”。c項,是只看到“菜價”的漲幅,并未考慮封其實際價值。a項,通貨膨脹時,工資漲了,應聘的人并不為高工資而盲目,是因為看到了工資的實際價值。b項,人民幣貶值,如果只看貨幣價值,美元相對人民幣而言,應該是“貴”了,出國的人會減少,而出國的人不見減少,可見與貨幣價值無關;d項,并未有對不同工資的不同反應。故本題選c。
本站公務員頻道精心推薦: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題解析(精選20篇)篇二十
2019上海市公務員公共科目考試大綱現已公布。與2018年相比,2019年考試大綱的變化不大,考查題型基本趨于穩定。但綜合近幾年上海公務員考試大綱來看,行測科目的考查一直處于不斷調整之中。教育專家根據對比近幾年考試大綱及真題發現,考查題型的變化特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常識應用能力為單項選擇題。
在2018年上海公務員考試中,常識應用能力部分由不定項選擇題變為單項選擇題。2019年考試大綱也明確指出此部分為單項選擇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這類題目的考查難度。
2.增加數字推理的考查。
2017年和2018年均對數字推理題型進行了考查,且2019年大綱中仍點明要考查該題型。因此,考生在復習時,需要針對這一題型進行學習。
3.定義判斷是否考查并不確定。
2018年與2019年的大綱在介紹判斷推理能力的考查題型時,均列舉了科學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圖形推理和分析推理這五種題型。但其中的定義判斷題在2018年并未考查,而其在2016年及以前的真題中均有出現。由此看來,定義判斷題目是否考查并不能確定。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盡可能應依據大綱要求,全面備考。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上海公考行測科目的考查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這并不影響行測科目的整體架構與整體穩定性,考生備考仍有序可循。因此,小編就2019年上海市考行測科目的大綱進行深入解讀,為考生備戰2019年上海公考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