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安徽篇一
我生長在一個美麗可愛的地方,那就是安徽。
那里有美麗的風景。著名的黃山名揚中外,那兒有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境內崇山峻嶺、連綿起伏,遼闊平原沃土無邊。大小湖泊星羅棋布,溪流河川密如蛛網。我國第一條大河——長江東西橫穿。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游客,激起了歷歷代代的名人志士,欣賞她,贊美她。
那里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淮南,淮北兩大煤礦,馬鞍山的鐵礦,銅陵的銅礦……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那里又是魚米之鄉,天府之國。南部盛產魚蝦、大米和茶葉;北部盛產小麥、五谷和棉花,為人民的物質生活供給了充足的保障。
那里京瀘,京九兩大鐵路南北貫通。是祖國的大動脈,是祖國的重要交通樞紐。鐵路,公路縱橫交錯。在祖國的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里又是革命的搖籃,新中國誕生前夕,大別山是革命的根據地。有名的淮海戰役也發生在那里。在中國的革命史上向世上展現了光輝的一頁。
這美麗的家鄉,這可愛的家鄉。孕育了我,哺育了我。我為我有這樣的家鄉而驕傲,我為我有這樣的家鄉而自豪!
安徽,我美麗的家鄉,我可愛的家鄉,我愛您,我贊美您!
安徽篇二
周日清晨,我獨自一人走在長長的青石小巷上,掩面是一陣陣醇醇的清風。初夏的氣息已在這座江南小城的角角落落里溫潤、發酵、舒展開來,讓早起的人們都能感受到它的熱度。今天,離中考只有可憐的一個月了,對于我們初三的學生來說,臨考的緊張氣氛絕不遜色于夏日的溫度。
公園里的石徑小路、湖畔亭下停歇著的閑人,或三五成群低語,或凝望薄霧中一池吹皺的湖水。所見的景色確實很美,但此時的我卻沒有一點賞景的心情。中考前的幾次模擬成績都不夠理想,每次拿著成績回家,雖聽不到父母以前的抱怨聲,但從我們目光相視的那一瞬間,我便清晰地知道他們內心的焦慮和擔憂。而從他們那些刻意鼓勵的話語中,我倒覺得自己就像一只找不準風向的風箏,隨時有墜地的危險。
正當我沉思的時刻,遠遠地傳來孩子們爽朗的嬉笑聲,打破了公園清晨的寂靜。我尋聲望去,只見潔爽的天空中多了幾只迎風起舞的風箏。我邁開腳步,朝風箏的方向尋覓走去,一塊蔥郁的草坪上,正有一對孩子放飛手中的風箏。一個孩子拿著風箏,另一個握著繞著棉線的線軸。清風從湖邊悠悠吹來,拿風箏的孩子將風箏往天上扔去,握線軸的孩子一面快速奔跑,一面飛快地將棉線繞出來。風箏顫巍巍地飄浮起來,搖搖欲墜,放風箏的孩子表情肅穆,沉著冷靜,左手持著線軸,右手捏著細線,一牽,一抖,一放,終于,風箏像一條靈動的游魚在空中游動起來了。
風,慢慢吹動。頃刻間,這些紙扎之物像成了一個個精靈,好似一只只翱翔天空的鳥,不,它比鳥飛得更自由、更讓孩子目癡神迷!
記得有位詩人說過:看一眼鳥兒的飛翔,就可以減輕心靈的重壓。因為人類有著自由翱翔的渴望!而眼前的歡躍再一次激活了我內心潛藏的渴望:在長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
仰望蒼穹,佇足凝思:是否要堅守一方的田地,周而復始地刀耕火種?是否要追逐脫韁后奔馳的涼風快意?或許只要跨出一小步,我就可以把自己放飛,去兌現“紅線凌空去,青云有路通”的志向。
候鳥也是在不斷的遷徙當中,尋找自己的最佳棲息地,并在長途艱苦的跋涉中,挖掘了飛翔的潛能,豐滿了全身的羽翼。在屋檐下盤旋的鳥,除了麻雀,還能想到誰?鼓起勇氣去展翅一躍,別再讓飛翔成為翅膀永不釋懷的渴望。縱使有“游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后的四顧茫然、沒有著落的失落,也要快樂地來把它消受!
因為自己始終相信:只要有向往天空的信念,風箏總歸屬于天空!
不會變的是堅持
沒有人會告訴你怎樣去堅持去努力,你只有靠自己才行。
以前我只知道去想可沒有去努力去堅持,可是一件事讓我改變了我以前的觀念。
放假的時候媽媽帶我去了黃山一趟說是去體驗什么叫做堅持。我剛開始覺的老媽這樣做是多此一舉,就沒太在意。
可是到了黃山的角下時我就有一種想臨陣脫逃的感覺,看著那高大挺拔的黃山這種感覺更深了。我不想走上去,我看著有些人都是坐纜車上去的。于是我也跟媽媽要求坐纜車上去。可是媽媽一口拒絕,我以為是媽媽小氣。氣呼呼的一骨碌的向上沖,等我爬到山頂時看著山下的風景驚訝的張大嘴巴。
媽媽來到我身邊好笑的看著我的樣子說:“怎樣知道了嗎?我為什么不讓你坐纜車了吧?!”我疑惑的看著媽媽想從她那得到答案。
媽媽笑了笑說:“每個人只知道享受這一時的歡快可沒想遠久的利益,你看看你在自己走上來的時候有沒有看到很好看的美景啊!”我想了想然后點了點頭。
對啊!想想媽媽的話好像沒有錯。看著這眼前的美景突然想高歌一曲。我終于明白詩人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的感覺了。
不會變的是親情
憤怒地甩門而出后才驚覺,走出這個曾以為是一生避風港的家,偌大的世界竟無我容身之處。惶惑中,我想起了母親,迎著黑暗,頂著悲風冷雪,踉蹌的我敲開了母親的門。
穿著母親的睡衣,依偎在母親身邊,一種久違的溫暖與安寧緩緩流遍全身。“你好久沒跟我這么親了。”母親的一句話使我泣不成聲。我就像一只小鳥,翅膀硬了就迫不及待地飛向更為廣闊的天空,受到傷害才記起母親的好。我愧疚地摟著母親的腰,兒時的記憶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遠在新疆,母親帶著體弱多病的我艱難度日,那時候,我常常會不爭氣地半夜發起高燒來,母親就要背我到幾里外的診所看病。記憶中有一段路是彎彎曲曲的羊腸小道,周圍是空曠的農田,偶爾冒出一兩個插著白幡的墳頭,在黑夜里顯得更為陰森恐怖。也許是感應到了母親的緊張,每走到此,熟睡的我都會被驚醒。母親就唱兒歌、講故事來分散我的注意力。我緊緊摟著母親的脖子,在晃晃悠悠中再次進入夢鄉。
看病回來,無論是半夜幾點鐘,母親都不睡了,她把溫度表一直夾在我的腋下,每隔幾分鐘拿出來看一下,直到我完全退燒,她懸著的心才稍稍放下。天剛放亮時,母親就起來熬米粥,不知過了多久,朦朧中聽到有人在耳邊輕聲喚我,接著感覺自己被輕輕抱起。我睜開眼,看到母親一手攬著我端了碗,一手拿著勺子,舀了一勺粥在唇邊吹了吹,送到了我的嘴邊。時至今日,我都忘不了那碗粥的味道,更忘不了漆黑的夜里蜷在母親背上的感覺,那是我童年最依戀的地方。
第一次離家讀書,是在百十里之外的寄宿學校。記得開學那天,母親細心地幫我打理一切,當她含淚離去后,我所有的堅強頃刻間土崩瓦解,無助的我跑到校園外的圍墻下痛哭流涕。那時,我天天盼著過大星期,回家的行李幾天前就收拾妥當。后來才知道,期待那天的不止我一人——母親早把我的歸期用紅筆醒目地圈在掛歷上,很早就去趕集,買菜、割肉,做很多我最愛吃的,床鋪也曬得暖暖的。可惜,我那時還不能體會母親的心情,只想著家里的伙食比學校好,我心里還很不平衡呢。事實上,母親一個月不見一點暈腥,才省下了那一天的伙食費。一旦想起這些,我就覺得自己是個十惡不赦的罪人,深深的愧疚積在心底形成淤血,至今不散。
往地待我。我過月子時,十月的天,風已涼得刺骨,不會騎車的母親早上步行來我家,晚上再離去,三十天沒有一天間斷。洗衣做飯、洗尿布、烤尿布、抱孩子、照顧我,母親忙得像個陀螺,在我整個月子里她沒有安安穩穩吃上一頓熱飯。現在想來,讓雙鬢斑白的母親如此勞累,如此牽掛,我于心何忍。為了不讓母親看到我的淚眼,我把自己更深地埋進母親懷中,小小的心里除了感動與自責,生平第一次懂得了心疼的滋味。
不會變的是親情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彈指一揮間,三十年過去了,三十年的千錘百煉,三十年的磨合砥礪,磨去了少年的幻想,磨去了青年的沖動,磨去了中年的鋒芒,就是磨不去那永恒的親情。
真正使我感到親情的涌動和親情的生命力,是近幾年發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外出旅游,不知是腳上的皮鞋底硬,路跑多了,還是年近花甲的因素,腳踝忽然疼了起來,痛得連路都不能走了,回來之后我立刻到醫院請醫生診斷,結論是腳踝老化、缺乏鈣質,除了藥物治療之外,主要是保養,并再三強調:“不要再穿跟子高的皮鞋,最后是柔軟的布底鞋。”布底鞋,好一雙布底鞋,記憶的長河中,母親送布底鞋那一幕場景又在心中激起了波瀾,此時此刻我恍然大悟,我控制著像五味瓶打碎的心情,立即朝家里跑,人未到家,我已是泣不成聲了??往后好一段時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釋懷,我經常手捧著母親生前給我做的布底鞋,在思念,思念那愛子的深情。母親不但用農村婦女的雙手耕耘大地,更用那農村婦女的雙手編織一幅母愛的親情圖。同時,我又在懊悔,中年都不更事的我,當時,為什么不能理解、讀懂母親的一番話語,一片親情。
如今,我穿著母親給我做的布底鞋,腳踏實地,步履矯健。走遠路,不累;走山路,不滑;走崎嶇小道不跌跟頭;走人生之路心明眼亮。是親情滋潤著我,激勵著我,親情使我感恩,使我仁義,使我懂得了親情需代代相傳,是生命的延續。
親情永遠不會變!
安徽篇三
國慶期間,北京、上海的樣子只能說是:人人人從從眾……
“哎—”,看著那些去看天安門、東方明珠的同學們發來的照片我不禁在心里暗暗竊喜,國慶假期嘛,總要去些人少的地方嘍。看,在前往安徽的高架上一路暢通呀。在車上飛快地顛簸了好幾個小時,在我睡得脖子疼,腰要斷了的時候,我們終于到了目的地牯牛降風景區的飛龍賓館。
額,哇!蟲。哇!好多!!!
在艱難的度過了一個晚上后,終于迎來了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填飽肚子了,我們來到了牯牛降。啊,鄉間的空氣真好,沒有尾氣,沒有油煙味。
開始爬山了,一開始還真是累呀,山雖然不高但是十分的陡峭,身體似乎輕輕往后一傾就會摔下去。到腿快廢時,我抬頭一看,瞬間被這青山綠水給迷住了:藍藍的天空沒有一點雜質在里面,湖水是那樣的美麗,不僅僅有天空的湛藍倒映在水中,還有大山的翠綠,給我了一種九寨溝一樣的美,好似童話般夢幻絢麗。這樣的美景可真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人類無法創造出這樣的美。
當然來牯牛降還有一個不可錯過的美麗之景——蓬萊仙洞。那仙洞里還真是冷呀,走進洞時我不禁打了個寒顫,這氣溫相差的還真是大呀。慢慢地走過天洞,中洞,地洞,地下河,還真是奇妙呢。潔白無瑕的“羅紗帳”,晶瑩剔透的“天絲”,巨幅立體的“山水壁畫”,精美雄偉的“千佛山”讓人感覺宛如在仙境中一般,但因為曾經在桂林看到的仙洞比這更美,所以有許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