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目標是置頂工作方案的重要環節。在公司計劃開展某項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為領導提供多種工作方案。優秀的方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村史館規劃設計方案集合分析篇一
根據《祿豐縣貧困村(鎮)史館建設實施意見》要求,為進一步全方位呈現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黨和政府強力推動、人民群眾自強奮斗的脫貧歷程及所產生的從物質到精神的巨大變化,激發脫貧攻堅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的的獲得感、認同感和幸福感,提升各貧困村(鎮)的歷史文化內涵,展示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步伐,加快金山鎮脫貧攻堅工作整體進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把村史館建設與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相結合展(鎮)村史館建設工作,與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相結合,與加強和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村史館“存史、資政、育人”的積極作用,協調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二)以人為本,明確主體。明確和強化村級組織在村史館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建立村史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各村的村史村情、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等,突出特色,結合當地脫貧攻堅工作開展情況,因地制宜,做好規劃,加快建設。
(四)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突出工作重點,優化資源配置,分步實施,分類指導,先行試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一)建館要求
以村(社區)為建設主體,在南雄社區及10個貧困行政村(含8個貧困提升村)各建設一所村史館。
南雄社區、官洼社區、河口村委會、小街村委會要求在6月中旬建成;楊家莊社區、橫山村委會、科甲村委會、大洼村委會、小鋪子村委會、中屯村委會、宋家坡村委會要求在9月底前建成。
(二)選址及建筑面積要求
村史館選址要立足安全便利,充分利用本村現有各類公共房屋設施(村級文化活動室、空閑的小學校、附近村民小組活動場所等),立足安全方便,不搞重復建設。村史館建筑面積應控制在30平方米左右。
(三)展示方式及內容要求
1.圖文展示。館內陳列的資料應包括文字介紹和圖片展覽。文字介紹要闡述本村概況和圍繞“兩不愁、三保障”、“6105”標準實現情況,其中包括:村情簡介、貧情分析、脫貧措施、減貧成效、人文關懷等方面內容。照片文字應突出新舊對比,聚焦巨大變化,充分展示貧困村貧困戶面貌大改變、生產大發展、生活質量大提升的顯著成就。
2.實物展陳。制作反映脫貧攻堅工作實物或模型,并配以簡單的文字說明或情景介紹,真實記錄貧困村脫貧軌跡和歷史變遷。
3.榮譽展示。主要陳列集體及優秀村民獲得的各級各類榮譽證書、獎牌、獎杯、錦旗等,表彰規格較高的獎項要擺在突出位置,并配以情況介紹,充分展示本村在各個領域發展中的突出成績。
(四)使用管理
村史館建成后,各村(社區)要明確村史館具體負責人,選派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熟悉本單位情況的工作人員專職或兼職負責日常管理,實時地進行村史館內容的替換和更新,同時還要注意選拔培養村史館講解員,充分發揮場館的教育作用。
(一)思想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學習《金山鎮村史館建設實施方案》,根據文件要求,在6月15日前先行建成南雄社區、官洼社區、河口村委會、小街村委會4個村(社區)的村史館,其余8個村(社區)及時開展圖文資料和實物的收集整理,場館選址及后期建設的規劃,并納入本村(社區)的重點工作行列,為后期村史館的開工建設打牢基礎。各村(社區)要充分認識建設村史館的重大意義,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上高度統一、行動上高度自覺,把建設好村史館作為金山鎮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任務。
(二)加強組織領導。涉及村史館建設任務的11個村(社區)結合本村(社區)實際情況,及時制定實施方案,成立村史館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形成合力,克期完成建設任務,并力爭把村史館建設打造成我鎮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大亮點。
(三)抓好組織落實。各村(社區)要積極開展建設工程前期籌備工作,摸清家底,作為示范建設的南雄社區、官洼社區、河口村委會、小街村委會4個村(社區)要在此基礎上積極整合有關資源,加大建設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同時各村(社區)要通過召開村民會議、張貼宣傳材料等方式,讓群眾充分了解,激發廣大村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村史館建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形成政府推動、村民主體、社會參與的共建機制。
(四)強化監督考核。為充分調動建設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村史館建設任務順利完成,鎮村史館建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將加大對本年度承擔村史館建設任務村的監督考核力度,每周五由各下鄉工作組將村史館建設情況進行匯報,同時領導小組將不定期對項目工程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對于存在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并落實整改。此次工作要切實做到以考核促管理,落實建設責任,保證建設質量,加快建設進度。
村史館規劃設計方案集合分析篇二
為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鄉土文化在基層社會治理和涵養文明鄉風方面的功能,規范和提升我市農村地區村史館建設水平,按照全省統一安排,自今年起在全市開展村史館示范點建設,具體推進方案如下。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突出“傳承鄉村文脈、留住鄉愁記憶、守望精神家園、弘揚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建設主旨,積極推進村史館示范點建設,以此帶動更多的鄉村建設村史館,不斷拓寬農村思想道德教育陣地,滿足新時代農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和精神需求,為決戰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提供有利保障。
從2020年起,結合實際推行村史館示范點建設,到2022年,在全市農村形成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規模適當、群眾歡迎、充分發揮作用的村史館,農村思想道德教育陣地進一步鞏固提升。
2020年:每個縣區至少建成一個行政村村史館示范點,鼓勵基礎條件好或籌集社會力量支持的村自主建設。
2021年—2022年:全市省級以上文明村基本建成村史館。
1.堅持價值引領。村史館建設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的,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引導農民群眾追求崇德向善的價值取向,樹立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鄉土情懷,激發決戰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的精氣神。
2.堅持育人鑄魂。村史館建設要以史聚人、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運用多種形式展示村莊變遷、風土人情、文明風尚、發展巨變、家國情懷等內容,涵養文明鄉風,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引導農民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3.堅持地域特色。村史館建設要結合地域特色,充分挖掘本地在生產生活、飲食、服飾、節慶等方面的特色資源,全面展示村莊發展的歷史文脈,傳承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讓農民群眾留住鄉愁記憶,形成“一村一品”的鮮明特色。
4.堅持典型示范。村史館建設要堅持以點帶面、典型引路,具備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新路子,認真抓好示范點建設,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逐步擴大覆蓋面。鼓勵鄉賢能人為村史館建設貢獻智慧力量。
1.明確功能定位。村史館要具備收藏、展示、傳承、教育等功能,使之成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傳承鄉村歷史文脈、留住鄉愁記憶的精神家園,推進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實踐課堂,凝聚群眾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的宣傳平臺,達到凝聚村民、教育村民、引導村民的目的,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創新建設模式。村史館建設要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力求保持村落自然歷史特色,根據自身條件和展示需求確定面積,一般不應低于60平方米。一是共建共享型。充分利用村文化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農家書屋等各類公共房屋設施,通過場所共建、活動共享、功能互補等方式開展場館建設。二是標桿帶動型。經濟基礎較好或有社會力量資助的,可銜接當地土地利用規劃,選擇適宜的地方改建或擴建。三是綜合利用型。將村里空閑房屋、閑置校舍、騰退宗教活動場所等場地,通過修繕、改造、置換等方式轉化為村史館,提高村史館建設的經濟性、實用性。
3.用好史志資料。內容真實、史志豐富是村史館的靈魂,必須廣泛收集、嚴格把關。要充分發揮當地史志辦、檔案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等單位的作用,收集相關史志資料,協助核準有關圖文資料,確保史志資料有依有據、真實可信。發動當地“五老”隊伍、鄉賢、駐村第一書記等為村史館建設獻計獻策,搞好方案評審、物品捐獻、資料整理、展品布局等工作,提高村史館建設的科學性、群眾性。
4.科學設計展陳。村史館要圍繞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主題,結合場館面積、布局等實際情況進行科學設計,力求主題鮮明、版塊清晰、內容豐富,以圖文資料、實物展陳、榮譽展示、視頻展播、情景再現、愿景展望等板塊內容,全面真實地反映村落歷史變遷,展示鄉村獨特的地域文化、社會發展進步、歷史先進人物和農民精神風貌等,提升村史館建設的質量和內涵。
5.豐富活動內容。村史館主要服務對象是當地農村群眾,要發揮村史館的功能作用,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站、文化活動中心、鄉村學校、道德評議會等設計的活動載體有效銜接、互為補充,從農村群眾的思想特點和接受習慣出發,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舉行節日民俗、技藝傳習、經典誦讀等群眾性主題活動,舉辦成人禮、集體婚禮、先進表彰等公共文化活動,引導村民珍惜榮譽、接續奮斗,激發愛黨愛國、愛村愛家熱情。組織中小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思想教育,引領青少年向上向善、熱愛家鄉。
1.提高思想認識。各縣區要把村史館示范點建設作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加強工作統籌,納入當地鄉村建設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定期通報建設進展,確保示范點建設按時保質完成。縣區文明辦要加強科學指導,做好事前方案論證、事中建設監管、事后組織檢收等工作,保證村史館示范點建設有力有序推進。
2.強化經費保障。各縣區要積極推進村史館建設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第一批示范點建設資金由各縣區結合實際,統籌各級各類財政資金、村集體資金及社會資金進行建設,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省文明辦按照先建后補的方式,擇優選取35個村史館給予資助。
3.加強建設管理。要本著選址科學、示范帶動、項目管理、有效運行、發展持續原則,因地制宜進行建設,厲行節約、公開透明、注重實效。要落實“四議兩公開”的程序,讓村民參與到村史館建設的各個環節,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省級獎補資金要嚴格執行相關財政規定,接受審計和監督。
4.搞好開放維護。村史館建成后要定期開放,各行政村要建立村史館開放、日常維護等管理制度,招募志愿者、返鄉大學生、退休教師、老干部、退役軍人等作為專兼職講解員、管理員,確保村史館正常運轉。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及時補充更新村史館內容,不斷拓展延伸村史館的文化內涵和載體功能,提高村史館吸引力,逐步打造成為本地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村史館規劃設計方案集合分析篇三
為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文化內涵和特點,加快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節奏,促進鄉村文化大進步大興盛,結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質,特擬定本策略。
全方位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進步工程的建議》,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傳承和保護優秀歷史文化、促進農村經濟社會進步為重點,通過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充分展示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的獨特底蘊,展示名人志士的美好事跡,反映人民群眾奮斗創業的光輝歷程,激起農村廣大群眾對美好家園的榮譽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教育和引導他們尊重優秀文化傳統,發揚優良民俗家風,留住鄉愁鄉情,共同締造美好人居環境,為建設全省“工業強縣、農產名縣、美麗家園為主題”供應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進力。
(一)統籌規劃,協調進步
要把村史館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與加大和鞏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村史館“存史、資政、育人”的積極功效,協調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方位進步。
(二)以人為本,明確主體
明確和強化各鄉鎮黨委政府及村級組織在村史館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功效,激起他們打造村史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
(三)突出特點,因地制宜
深入挖掘各村的村史村情、文化底蘊和民俗風情。一切從村落的地容地貌、經濟基礎、文化遺跡等實質出發,不搞大拆大建,不照搬、不復制,建設各具特點的“一村一品”村史館示范點。
(四)示范帶動,整體推進
突出工作重點,優化資源配置,分步推行,分類教導,先行試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
(一)設置準則
各鄉鎮地址選擇在進步基礎好、有鮮明文化底蘊和特點的村建成至少1所村史館示范點。發揮示范點輻射帶動功效,推進各行政村(社區)建設1所村史館。
(二)地址選擇及面積準則
村史館地址選擇要立足安全便利,充分借助本村現有各類公共房屋設施(村級活動場合、祠堂等),也可選擇歷史建筑或具有特點的建筑,達到建筑保護和借助的相統一。村史館建筑面積應在20平米以上。
(三)基本內容
以村史、村規民約、民俗風情、鄉賢名人、產業特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等為基本版塊,建本錢村特點功能展館。
(四)展示方法
挖掘本村在生產生活、飲食、服裝、節慶、家風家規、村訓村規等方面的傳統文化,通過村史小冊、村史碑文、圖文資料、實物陳展、視頻影像等形式,全方位呈現村落歷史變遷,傳承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
1.圖文資料
館內陳列的資料應包括文字介紹和圖片展覽,圖文并茂地展示村史、村貌、村姓、村賢、村風、村俗、村物、村藝、村訓、村愿等。照片應突出新舊對比,充分展示農村面貌大改變、生產大進步、生活大提高的顯著收獲。
文字介紹要闡述本村概況、進步特點、經濟情況、農民生活、典型事例、獲得榮譽等內容;圖片展覽要與文字資料相結合,包括村容村貌、歷史沿革、鄉賢名人、恢復高考后考取的大學生、道德模范、工農業生產、文化生活、生態環境、教育衛生等欄目。
2.實物展陳
如村史館面積較大的,建議增加陳列不一樣年代、不一樣時期的勞動工具、生產資料、生活用品、家居陳設、食品衣物、工農商品等實物或模型,并配以容易的文字說明或情景介紹,真實記錄農村的進步軌跡和歷史變遷。
3.榮譽展示
主要陳列本村集體及優秀村民獲得的各級各類榮譽證書、獎牌獎狀等,表彰規格較高的獎項要擺在突出位置,并配以狀況介紹,充分展示本村在各個范圍進步中的突出成績。
(五)采用管理
村史館建成后,由村“兩委”具體負責管理,要選派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熟知本村狀況的員工專職或兼職負責平時的管理,要注意選拔培養村史館講解員,加大平時的維護,充分發揮場館的教育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