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計劃書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養成教育計劃實施篇一
班級中只有12名幼兒,其中女生3名,男生9名。在開學一個月以來發現了許多不好的行為習慣,有的是本年齡幼兒的特點,有的是因為家庭環境的影響。現分析如下:
1、雖然幼兒已經習慣了幼兒園的學習生活,但在離園的時候還出現哭鬧的現象。
? ? ? ?2、沒有很好的入廁習慣。如下課多次提醒還不去上廁所,到上課時間就說要去了;還有的男生上廁所時候總會尿些在褲子上;有的女孩子不敢上廁所;不會擦屁股等。
? ? ? ?3、喝水方面。有的孩子不愛喝水;在排隊喝水的時候經常發生推擠;不會很好的拿杯子;喝水有的時候邊走邊喝。
? ? ? ?4、吃點心。許多幼兒有偏食的現象;不會自覺保護桌面和地面的衛生。
? ? ? ?5、部分幼兒有咬衣服、允吸手指的現象。
? ? ? ?6、玩具不會自覺收拾整理,在玩的過程中經常發生爭執。
? ? ? ?7、自我保護意識差。經常會玩危險地游戲。
? ? ? ?8、傾聽習慣較差,喜歡插嘴。
1、初步萌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逐漸形成“上課”意識。上課時,能在教師提醒下端正坐姿,不隨意離開座位,并能將有意注意集中到教育活動中。能大膽回答問題,知道插話、搶話是不禮貌的行為。
? ? ? 2、愛護學具,嘗試按教師要求使用學具,不隨意損壞學等等。
養成教育計劃實施篇二
“雅行”,即良好的行為習慣。古語云:“養習于童蒙。”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地說,就是養成習慣。”為加強幼兒“雅行”教育,促進幼兒行為習慣、個人品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我園將進一步認真貫徹實施《幼兒一日常規評價》,“立雅標”,“踐雅行”,“樹雅榜”,扎實細致、持之以恒地開展“雅行”教育活動,為幼兒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以此為激勵手段,抓好幼兒養成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紀律習慣、禮儀習慣、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引導幼兒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校園洋溢積極健康的和諧氛圍。
為把“雅行”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主線,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項工作中,本次活動,我園從小班開始強調一個“早”字(早發現,早引導),抓住一個“細”字(從點滴做起),著眼一個“實”字(教育有內容,有檢查),突出一個“勤”字(勤反饋),使這次活動真正落在實處。
1、突出進行做人習慣養成教育。
主要培養幼兒的文明行為、文明習慣、文明語言、文明衣著以及良好的個人心理品質等,也就是教會幼兒“如何做人”,培養幼兒掌握必要的交通規則,提高交往能力,以及正確的處世態度和行為方式,提高幼兒的社會化水平和社會適應性。
2、突出進行生活習慣養成教育。
主要培養幼兒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講的習慣;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生活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儀做起。
1、重常規明小節,體現計劃性。
2、抓實際促薄弱,體現針對性。
3、按活動定內容,體現適時性。
4、宣傳發動,全員參與。有效組織和領導討論,發揮正確輿論的導向作用,人人樹立“‘雅行’教育我有一份”的觀念,形成“人人關心‘雅行’教育,人人都抓‘“雅行”’教育”的良好氛圍。
養成教育計劃實施篇三
良好的課前習慣是上好體育課的基礎。所以,每一節課,我都要求學生必須將自己的課桌擺放整齊,將桌面收拾干凈,椅子靠近課桌,然后到教室外面的走廊上排成兩路縱隊,由體育委員帶隊,整整齊齊,安安靜靜地走到操場。這些要求,都是與學校的要求相符合的,所以學生能很快地適應并按要求去做。在這些環節中,如果哪一環節沒有做好,我就要求學生回到教室重新做好了再到操場。經過上學期的努力,現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好課前習慣,學生從教室到操場的過程中,也顯得更加朝氣蓬勃,神采奕奕。
課堂習慣的完善是體育課完美的保障。我把體育課的課堂習慣分為常規習慣、安全習慣、學習習慣、練習習慣四部分。
1.常規習慣:這是每一節體育課都必須完成的內容,包括體育委員集合、整隊、報數、報告人數、師生問好。除了師生問好,前面的環節都由體育委員組織完成。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能夠培養體育委員的組織能力,二是讓學生感受到體育課其實就是發揮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我在教學高段體育課時,就曾經實行過“一日體育委員”,讓每一個學生都輪流當一次體育委員,通過這種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一次鍛煉的機會。并且,由于教師的提示與安排,每一個學生都做了充分的準備,在輪到自己當體育委員時都做得很好。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都體驗和感受到要做好常規必須是全班同學共同努力,積極參與,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的。
2.安全習慣:室外體育課中不安全因素比較多。我在體育課上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首先是生病或不舒服一定要請假,以避免加重病情。教師也要積極詢問和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并有針對性的對這些學生進行安排。其次是著裝一定要規范,體育課中活動較多,規范的著裝能減少運動時傷害的發生。特別針對小學生愛搞玩具這一特點,嚴格要求學生不許在衣服或褲子的兜里裝長的、硬的物品如:小刀、筆、飯勺等。第三是在體育課上要有充分的準備活動,做好熱身練習。
3.學習習慣:體育課不同于其它科目之處就在于室外課較多,安全事故也比其它科目多,為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發生,我在教學一些容易發生事故的教學內容時,都要求學生做到三個字:“看、聽、說”。“看”主要是看教師的示范,體育課中,我主要對一些技術、技能動作進行示范,這時,就要求學生認真仔細觀察,自己感受教師示范時的時機、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聽”是在學習過程中認真聽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將自己的所看所聽有效地結合起來,以便在后面的練習中能按照要求去練習,這樣既能夠有效地進行練習,又能夠減少甚至避免安全事故發生;“說”是讓學生復述教師講解的關鍵或重點部分,這樣既有利于教師檢查學生是否認真聽,又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教師還要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鼓勵和關注,因為每個班都有幾個“困難戶”,如受身體肥胖、瘦弱、膽小等身體條件和心理條件限制,往往學生自己會產生心理障礙,對體育課失去信心。作為教師應注意抓住這些學生的特點,發揮他們自身優勢,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逐步樹立信心,同時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加強他們的身體素質訓練,教會他們一些鍛煉方法,就能起到積極效果。如身體肥胖的學生一般力量素質比較好,在投擲課上讓他們出來做示范,就能讓他們看到自身的優勢。在一些簡單的危險性低的項目,就可以請膽小的學生出來示范,并對他的示范給予表揚和鼓勵,逐漸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4.練習習慣:學生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技能,還必須經過練習才能完成。在體育課上,我將學生的練習習慣分為三部分,即“重安全、守秩序、認真練”。“重安全”是指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為練習的時候一般都是分組進行,教師必須關注全體學生,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有安全意識,既要愛護自己,也要愛護別人,每一個學生都應加強自我保護動作、保護和幫助動作的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學會自我保護方法,了解一般運動的操作處理。練習前還必須檢查自身和場地器材的安全因素,樹立安全第一意識。在練習的時候盡力做好保護幫助,避免自己和同學受傷;“守秩序”是指在練習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序練習,不要因為自己喜歡或不喜歡就多練或少練,更不要因為順序而發生同學之間的爭吵;“認真練”是指學生在練習中動作一定要規范,會正確使用器材。避免因動作不標準或因器材使用不當而出現安全事故。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始有終,體育課上的習慣培養還應有課后的習慣,體育課不同于其它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體育課的課后習慣也不同于其它學科,我在體育課上著重培養了學生的整理放松習慣和歸還器材的習慣。
整理和放松習慣的培養和堅持有兩個好處,一是幫助學生消除疲勞,保護身體,二是讓學生體驗到一節課的完整性,逐漸養成做任何事都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歸還器材的習慣是指在教學結束后可以有目的、有組織地安排學生收拾器材,歸還器材,保養場地、器材設備等,培養學生愛護場地、器材的習慣。從而讓學生養成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的良好習慣。
總之,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反復的培養和訓練。同時也要為行為習慣的養成營造一個好的集體氛圍,從而對學生行為習慣起到約束和促進作用。室外體育教學易在學生身體活動中抓住的閃光點,也很容易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針對這些問題,及時進行評價,提出表揚與批評。通過樹立榜樣、紀律約束、反復訓練、不斷提高要求等手段達到教育目的,從而影響學生的行為。決不能輕意放過一次機會。同時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為學生作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起到潛移默化效果。
養成教育計劃實施篇四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刻領會把握住《中學生德育大綱》的方向,結合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注重工作的科學性.思想性和層次性,抓好班級教育工作。通過各項活動的開發,落實教學計劃,并做好學校——班級——家長的橋梁溝通,互相支持配合工作。
1.我作為一名新組班的班主任,要加強班集體教育和班風形成教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緊跟教育的時代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創造性和創新性。
2.德育工作與政教處的計劃同步進行,并重視德育工作的內化過程。
3.做好初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學生過渡好青少年身心成長的階段、樹立自信心。
4.針對初二將出現的兩極分化現象做好與后進生的溝通工作。
5.運用“四氣”練內功(壯底氣--樹正氣--興和氣--育靈氣),增強班級內聚力,創建優秀班集體。
6.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因為愛國主義是學校教育的主旋律。
7.讓學生都來參與班級管理。
8.開展多次主題班會,以及豐富的課余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才能。
9.開展:“走出去,獻愛心,參與實踐”等活動,抓住時機來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
10.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學校——學生——家庭)。
1.班主任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強化意識,要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在工作中應求“全”求“活”求“異”求“新”。提高自身素質:
(1)職業道德素質:a: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b:熱愛班主任工作。c:熱愛學生。d:以自身為范,為人師表。
(2)學識素質:a:扎實的專業。b:寬闊的其他學科修養。c:現代教育科學理論。
(3)能力素質:a:較強的組織能力。b:開拓創新的科研意識。c:人際交往能力。
(4)健康的心理素質:
2.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
(1)通過“周記”,“班主任信箱”了解學生。
(2)與學生談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3)開設專題知識講座,加強心理引導。
(4)召開主題班會,加深自我認識。
教育家克雷洛夫說過:“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是架在河流上個橋梁,信心則是行動的原動力,理想的實現需要信心的樹立。”
3.幫助孩子增強自信心:
(1)要求學生每月給父母寫一封自我方面總結的信,包括所取得的進步以及成績。
(2)禁止說:我不行、我不能等帶“不”字的消極話語。
(3)給每個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都能領略成功的喜悅,并將這份喜悅的心情帶到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4)制定一些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來加強他們的自信心。
(5)尊重學生人格,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3.做好學習困難生的心理溝通:
(1)寬容(2)真誠(3)期望(4)要求適當
4.讓學生自己管理班級:利用四包制度即:班級干部包人,組長包組,同桌包學習,個人包衛生。
養成教育計劃實施篇五
養成教育工作計劃習慣是從小培養的,好品質就是在養成好習慣的同時構成的。本學期,我班根據實際情景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校創立"生命教育"特色學校的契機,以研究圍繞學生構成良好的禮貌禮儀、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熱愛勞動習慣為根本目的,制定如下習慣養成計劃。
本班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6人,班級安全紀律管理難度較大。此外,多數學生自制本事差,時常不能控制自我,上課時愛隨便說話或者做小動作,個別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很多行為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
每月養成教育側重點
九月份:禮貌禮儀(待人接物、講究衛生、禮貌路隊等)
十月份:熱愛學習
十一月份:熱愛讀書
十二月份:熱愛勞動(堅持鍛煉、進取參加活動)
1、力爭做到"明確要求,指導具體"。如學生的作業習慣,首先要制定要求:一、書寫規范。二、正確率高。三、按時完成。四、及時訂正。用這四條要求經常指導孩子的作業,給予評判,好的在評比臺中加分,并在全班展覽,鼓勵本人,促進大家。此外,必要時需聯系家長,教師在學校指導,家長在家里指導,邊指導邊訓練,最終構成良好行為習慣。
2、教師堅持從語言到行動處處做學生的榜樣。如和學生一齊打掃教室,撿起地上的垃圾,紙屑等。下課后把歪斜的桌椅擺放整齊,把教室的柜子、講桌等擦干凈、擺放整齊,使學生由無意識地模仿逐漸走向自覺的行動。
3、建立一個比較科學的管理制度,隨時督促學生,提醒學生。如培養一些課間安全小檢查員、文具擺放督促員、值日班長、學習組長等小干部,讓他們對全班學生一天的學習、生活、文體、常規等情景進行督促,指出不良習慣,幫忙改正。
4、運用各種獎勵機制,激勵孩子,調動其向上的進取性,幫忙養成習慣。如利用教室的班級之星、作業展示欄等對一些行為好的學生提出表揚,對行為不規范的學生提示或批評。老以此激勵學生爭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堅持"每日一問制度"。引導學生午時放學前5分鐘自我問自我:今日在學習、課間生活等各類活動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應注意糾正。以此引導學生從小學會反思自我的言行,調整自我的行為。
6、不斷強化,持之以恒地滲透。如能夠在課前、課后、樓梯口、隊伍中等任何場合,都要加上一句提醒的話。如下課后說"記著收拾好自我的書包","別忘了擺放好桌椅";上課時說"擺放好學習用具";排隊時提醒說"要做到快、靜、齊";上樓下樓時說"靠右行,輕輕走";隊伍解散時說"走著,別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