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感悟,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感悟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感悟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感悟范文大全,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毛澤東思想感悟字篇一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毛澤東思想的一個杰出之處
“古為今用”指弘揚古代的精粹,為今天所用;“洋為中用”指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在1942年5月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從文化的“源”和“流”的角度闡明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1964年9月1日,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學生陳蓮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反映該院教學和演出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毛澤東作了批示,肯定此信,指示解決她所提出的問題。就在這個批示中,毛澤東提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藝方針,這標志著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的形成。
就“古為今用”來說。毛澤東認為,對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不能采取“拿來主義”的態度,而應該批判地繼承,“學習我們的歷史遺產,要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給以批判的總結”,為此,他提出了對中國古代文化進行清理的任務。他認為,“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毛澤東指出:中國有些人“崇拜舊的過時的思想,這些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中國不僅不適用而且有害。這樣的東西必須拋棄”。我們必須尊重歷史,“但是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一定的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的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贊揚任何封建的毒素。對于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導他們向后看,而是要引導他們向前看”。
就“洋為中用”來說。毛澤東認為,文化發展應該“海納百川”,面向世界,積極學習和汲取世界各國文化的優秀成分為我所用。他指出:“要多多吸收外國的新鮮東西,不但要吸收他們的進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們的新鮮用語。”針對中西文化的差異,毛澤東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當然,我們學習外國文化不能簡單奉行“拿來主義”,而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毛澤東指出:“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以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鑒;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
總之,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不僅內在地要求繼承傳統文化,學習借鑒國外文化,而且要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對外國文化的學習借鑒必須結合起來,既要汲取積極合理成分,也要摒棄和抵制消極落后的因素。這是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的重要內涵和重要指向,也是毛澤東文化思想的杰出之處。
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之所以應該而且必須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要指導方針,原因在于:一方面,任何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自身的歷史和現實基礎,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古為今用”的原則,對傳統文化的積極成分予以發掘,并推陳出新,從而奠定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堅實基礎。人類社會的進步體現在,每一代人都是以前一代人所取得的成就為基礎不斷發展的,而文化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在當代中國,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立足于改革開放的實踐,繼承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進行文化創新,從而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博采眾長,才能充滿生機活力,增強競爭力。毛澤東主張尊重、學習、接受外國文化,其實質是要“洋為中用”,為新中國服務。從文化自身發展的規律和現實要求來看,我們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必須堅持和發揚毛澤東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以其作為我們應遵循的原則。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堅持保護利用、普及弘揚并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新時代鼓舞人民前進的精神力量”,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機制。”這充分說明“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仍然是當前我們發展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指導方針。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倡導”為進一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而“三個倡導”的內容本身體現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思想,這是顯而易見的。從形式上看,這些內容總體上體現了傳統文化價值內核的延續和西方文化價值精髓的吸收。當然,這種延續和吸收不是簡單地延續吸收,而是一種基于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現實需要的批判繼承的遴選吸收,是一個加工、提煉和轉化的過程。
核心價值觀在一個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體現著價值觀念體系的基本價值傾向,統率著其他處于從屬地位的價值觀念,是一種社會制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一種文化區別于另一種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和精髓。培育、凝練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工程,也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任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和未來,凝練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際出發,批判吸收傳統文化的積極成分,以開放的眼光和寬闊的視野汲取人類文明的積極成果。只有這樣凝練出來的核心價值觀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和價值追求,才能體現時代特點并反映人民群眾的根本價值訴求。從本質上說,這樣做的過程就是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在“三個倡導”基礎上進一步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因此,“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思想是在“三個倡導”基礎上培育核心價值觀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則。
毛澤東思想感悟字篇二
一
光陰似箭,一代偉人毛澤東,離開我們已經38個春秋;但毛澤東和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想,卻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始終指引著我們繼承推進著他未竟的偉大事業。研讀洋洋九大卷近440萬字的《毛澤東年譜》(前三卷自1893年至1949年,逄先知主編;后六卷自1949年至1976年,逄先知、馮蕙主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重新思考毛澤東同志那光輝的一生,真是難得的受用終生的精神之旅。
二
習近平同志精辟指出:毛澤東思想的靈魂,即貫穿其間的立場、觀點、方法,也就是哲思,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這三條。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作為一國執政黨領袖,真正完成過成體系哲學著作的,如毛澤東的《實踐論》《矛盾論》《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等那樣,恐怕只有列寧的《哲學筆記》等著作。貫穿在“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始終的哲學思維,正是毛澤東同志力倡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他作為一代偉人的豐功偉績,蓋勝于此。
三
《毛澤東年譜(1893—1949)》的“出版說明”道:“這部年譜記述了一代偉人毛澤東一八九三至一九四九年的生平、經歷和實踐活動,反映了他對中國革命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多側面多角度地體現了他的科學思想體系,包括他的理論觀點、戰略思想、政策和策略以及關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論述等,展示了他的思想發展軌跡,反映了他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過程,并盡可能地表現他的胸懷、情操、氣度和風貌。這部年譜從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和光輝歷程,直至取得全國勝利。”而新近出版的《毛澤東年譜(1949—1976)》的“出版說明”則進一步道:這“是一部記述毛澤東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他逝世27年間的生平、業績的編年體著作,比較全面而充分地記錄了他的各種活動,特別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過程,反映了他的思想理論和工作方法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發展,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的探索。這一探索經歷了復雜而曲折的過程。年譜如實地反映了這一探索過程。從這部年譜中,還可以了解毛澤東在這27年間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具體到幾乎是每一天的情況。”“這部年譜在很重要的方面反映了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他逝世的27年間黨和國家的歷史。”
在這里,我之所以畢恭畢敬地原文抄錄這兩段“出版說明”的文字,是因為自己在認真通讀學習了這部鴻篇大著后,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寫得太精彩、太樸實、太準確了!這是我寫不出的。我真誠地向深情緬懷偉人毛澤東的億萬讀者朋友推薦《毛澤東年譜》。習近平同志說得好:知黨愛黨,知史愛國。“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今天,沉下心來,認認真真地通讀《毛澤東年譜》,修好黨史、國史課,我以為就是對偉人毛澤東的最好緬懷和紀念方式之一。
四
我正是從認真通讀《毛澤東年譜》中學習了黨史、國史和毛澤東思想,加深了對習近平同志《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的領悟。年譜以豐富而鮮活的歷史事實雄辯印證了習近平的論斷:“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懷坦蕩寬廣,文韜武略兼備、領導藝術高超,心系人民群眾、終生艱苦奮斗,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勛。”他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人,率領全黨全國人民探索出一條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贏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創建了新中國;新中國誕生后,他又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嘔心瀝血,作出了重大貢獻,并率領全黨全國人民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復雜而曲折的探索。盡管這其中也有一些教訓,但是,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講的那樣,我們“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于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精神、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任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習近平同志講得多么辯證!多么公正!多么具有說服力!
五
我不僅從《毛澤東年譜》中強烈感受到這位偉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為理想信仰百折不撓、無堅不摧的革命精神,而且被這位偉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對同志、對親人的人性人情所征服。他不僅自己從青年起就“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既懷“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舍我其誰的凌云壯志,又抱“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拼搏精神,而且激勵親人們為理想為革命勇于獻身。“為有犧牲多壯志”,且看從年譜中查閱的6位親屬的相繼犧牲:1928年,胞妹毛澤建;1930年,妻子楊開慧;1935年,小弟毛澤覃;1942年,二弟毛澤民;1946年,侄兒毛楚雄;1950年,兒子毛岸英。當聞訊過繼過來的胞妹毛澤建英勇犧牲時,他想起母親的囑咐,自責“未能照顧好妹妹”;當抗美援朝開始時,他率先垂范,送子毛岸英上戰場,并深情地說:“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一語千金,其間滾滾流淌的人格何其高尚、人性何其圣潔、人情何其深沉和豐富!
六
我還從《毛澤東年譜》中,摘錄出是以受用終生并引領我的精神航程的毛澤東的三句箴言:“讀點哲學”“讀點歷史”和“讀點魯迅”。
哲學管總。哲學通,一通百通。為什么有人從思想僵化、個人迷信又跑到另一極端搞“非毛化”、改旗易幟?就因為哲學思維上出了毛病,習慣于二元對立、非此即彼、好走極端。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就務必弄通哲學,掌握唯物史觀和辯證法,善于執其兩端,把握中間,兼容整合,全面和諧地辯證思維。這樣,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而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部連接現實的最鮮活的歷史。毛澤東同志正是善于從歷史中吸取智慧和營養的偉大典范。其例證在年譜中舉不勝舉,啟人心智。
毛澤東與魯迅的心是相通的,他尊稱魯迅是“中國第一等圣人”。魯迅的著作,是中國現代的一個寶貴的思想庫。讀點魯迅,可以長思想、生智慧、辨是非、強硬氣、固定力!
走筆至此,我不禁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名言:沒有毛澤東,中華民族不知還會在黑暗里摸索多少年!正如習近平同志《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系統總結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解決了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根據新的實際和發展要求確立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這樣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踐和理論,堅決頂住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為黨和國家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
偉人遠行,哲思永存。歷史已經并將持續驗證:與時俱進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思是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我們繼承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離不開哲學精神的指引、離不開歷史鏡鑒的啟迪、離不開文化力量的推動的!
毛澤東思想感悟字篇三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重大理論成果,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毛澤東思想是在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革命和建設正反兩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發展起來的.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和實踐基礎.
(一):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內容:
1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毛澤東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現實狀況出發,深刻研究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的顧慮,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的思想,創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群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反映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客觀規律的完備理論形態,是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的主要標志。
2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3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
4政策和策略理論。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
6黨的建設理論。
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與上述各個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它們有三個主要基本方面,及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毛澤東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運用與黨的全部工作,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艱苦奮斗中形成了具有中國共產黨人特色的這些立場,觀點和方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所確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奮斗方向,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指導著黨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推向前進。
2)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找到了一條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找到了一條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3)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毛澤東追求得喝倡導的中華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遠大理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奮斗宗旨,自立根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依然是中國人民不斷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將長期激勵和知道我們前進。
毛澤東一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但晚年確實犯了眼中的錯誤。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是由于違反了他自己主張的實事求是原則。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他的功績遠遠大于他的過失。他的錯誤時以為偉大的革命家,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犯的錯誤。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他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名解放軍的創立和發展,為中國各族人民解放事業的勝利,為中國人民共和國的締造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