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寫發(fā)言稿時,需要充分考慮聽眾的需求和背景,用恰當?shù)恼Z言和論證方式來吸引和引導聽眾的注意力。發(fā)言稿的開頭部分可以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引用一句名人名言或者提出一個引人思考的問題,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優(yōu)秀發(fā)言稿范文,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寫作上的啟發(fā)和參考。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一
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謙就是一個廉潔奉公的人。他六十歲壽辰那年,當?shù)卦S多人都送來了厚禮連皇上也送了一只玉貓金座鐘??捎谥t卻一一回絕了他們的禮物。
宋朝的包拯。當時,包拯在端州任職,那兒盛產(chǎn)端硯。一方端硯要經(jīng)過千錘萬鑿才能生產(chǎn)出來。而當?shù)匾恍┕賳T不顧百姓死活,大量生產(chǎn),上貢朝庭,以取悅權貴和中飽私囊。包拯自己也說:“能持端州方硯,可謂死南昌無憾?!笨墒?,直到他離任,也未取一件。
民族英雄吉鴻昌將軍,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不僅以其鐵骨錚錚、英勇善戰(zhàn)讓敵人聞風喪膽,而且還以其體恤民情、正直清廉令人們敬仰。?他把“做官即不許發(fā)財”7個字寫在細瓷茶碗上,交給陶瓷廠仿照燒制。瓷碗燒好后,他用卡車拉到部隊,集合全體官兵,舉行了嚴肅的發(fā)碗儀式。他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我絕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家父的教誨,做官不為發(fā)財,要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jiān)督?!苯又H手把碗發(fā)給全體官兵,勉勵大家廉潔奉公。當時吉鴻昌在西北軍馮玉祥部下任營長,只有25歲。自此,吉鴻昌就將那只寫有“做官即不許發(fā)財”的細瓷茶碗帶在身邊,用它作為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應如何為人做事。這只碗隨吉鴻昌將軍走南闖北,直到他39歲犧牲。
新時期共產(chǎn)。
再說說發(fā)生在我身邊?的廉潔故事吧!
我的爸爸在政法部門工作,手中也有一定的權力,托他辦事的人也挺多,有請他吃飯的,也有送禮的??晌野职挚偸且灰痪芙^。有一次,我爸爸的一個朋友來請我爸吃飯。原來,那個人駕車違反交通規(guī)則所以駕照被扣留了,要一個月以后才能拿回去。于是就想求我爸幫忙??砂职謪s毫不留情地回絕了,并嚴肅地說:“如果你請我吃飯,我就幫了你的忙,這不就成了交易了嗎?再說,違反交通法規(guī)不好好接受處罰,對你今后開車沒好處。”朋友慚愧地低下了頭。爸爸常說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要做一個好的公仆就必須防微杜漸,從小處做起。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边@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重臣屈原常掛在嘴邊的話??上СK于還是到了滅亡的邊緣,屈原報國無門,決定投江自盡。在江邊站了一會兒,他悲痛欲絕地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闭f完,屈原抱起一塊大石頭跳入江中。
恰巧,一位土地公公在江邊散步,看到屈原投江,急急忙忙地上前搭救。把屈原撈上來后,屈原已經(jīng)快不行了。
屈原慢慢睜開雙眼時,發(fā)現(xiàn)自己正躺在一間茅草屋里。土地公公慈祥地說:“以后,這里便是你的家了。”屈原很感激土地公公,加上對楚國已經(jīng)絕望,便決定留下來和土地公公一起過安寧的生活。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怎能真正忘得了自己那即將滅亡的楚國呢?慢慢地,土地公公知道了屈原的心思,就語重心長地說:“屈原啊,那楚懷王當初拋棄你,把你流放,現(xiàn)在他也已經(jīng)死了,你為何還想著楚國呢?你看,你就在這里和我一起過平靜的生活多好啊?!鼻刂氐貒@了口氣,仰望藍天說:“這里雖好,可楚國畢竟是我的家鄉(xiāng)啊!”土地公公無奈地說:“那好吧,你這樣心懷國家,我也服了你了,我?guī)湍?。?/p>
土地公公走到江邊,大聲說:“東海龍王,請出來吧!”東海龍王摸著胡子,說:“土地公公,你找我有事?”“是的。”說著,土地公公把屈原的事情都告訴了龍王。龍王很敬仰屈原的才華和報國情懷,問屈原:“你是想請我們幫你打敗秦國?”屈原點了點頭?!昂冒?,我盡力?!鼻吲d極了,整個人一下子變得神采飛揚。
東海龍王很快出兵攻打秦國,可最后還是以慘敗告終,誰讓秦國勢力強大呢。東海龍王深感愧疚,屈原傷心地說:“這也不能怪您,更何況,您也盡力了,我已經(jīng)感激不盡了?!饼埻跽f:“現(xiàn)在談什么感激,等我?guī)湍愦驍∏貒俑屑ぐ伞!?/p>
“您?”屈原疑惑地看著龍王。
“我可不是個輕易認輸?shù)娜耍饼埻跷罩^說,“我要好好操練我的手下,爭取東山再起,幫你打敗秦國?!?/p>
公眾號:興化小作家。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三
當時在戰(zhàn)國“七雄”中,最強大的是秦、齊、楚三國,“合縱”、“連橫”的斗爭非常激烈,最后誰能取勝,就由這三國的內(nèi)政外交的.得失來決定。屈原在楚國內(nèi)政上主張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企圖建立一個理想的如堯舜禹湯時代的社會;在外交上則主張聯(lián)齊合縱,對抗強秦的連橫。由于懷王疏遠了他,屈原這些正確的主張都未能實行。
懷王是個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離間和誘惑下,接連上當,斷絕了和齊國的聯(lián)盟關系,結(jié)果損兵折將,丟失土地,國勢漸漸衰弱下來。秦昭王繼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約懷王相會,屈原極力勸阻懷王不要再上當。但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的慫恿下還是去了,結(jié)果遭到秦國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國。懷王的長子頃襄王繼位,令尹子蘭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頃襄王面前構(gòu)陷屈原,頃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四
端午節(jié)來源于: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shù)氐臐O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由于端午節(jié)和兒童節(jié)挨得很近,所以美術老師教我們包“粽子”,一方面是讓我們學會怎么包“粽子”
端午節(jié)來源于: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shù)氐臐O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jié)。
由于端午節(jié)和兒童節(jié)挨得很近,所以美術老師教我們包“粽子”,一方面是讓我們學會怎么包“粽子”,另一方面嘛,就是為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jié)做準備。
剛開始包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很簡單,就沒聽老師的“教程”,自顧自的包起來,沒想到第三部的時候就弄不起來,但就住在這個時候,陳洋包起來了,我們有的就去請教陳洋,有的讓陳洋幫他包。陳洋忙的不可開交,我在旁邊一邊看陳洋包,以便自己摸索著,結(jié)果還是失敗了,我還是沒有放棄,把紙拆開來以次一次的重新折,一次一次的重新包,然后我總結(jié)了經(jīng)驗(其實是失敗的經(jīng)驗):每次做第四步時,老是折不立體。我只好讓陳洋幫我折了一個。
后來我仔細觀察了陳洋幫我著的那一個“粽子”,原來是要把那個上去,我若有所思。后來,我又折了幾次,但還想剛開始的時候,邊對不齊,氣得我火冒三丈。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五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chuàng)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chuàng)了“香草美人”的傳統(tǒng)。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六
一個夏天下午,屈原剛剛讀完書出去街上玩,他跑跑跳跳著,滿臉都帶著開心的笑容。他一邊踢著路邊的小石頭,一邊低頭欣賞著腳上那雙他媽媽剛給他做好的新鞋子:嶄新的布料,鮮艷的顏色,還有那根雪白的系鞋帶,漂亮極了。
他正追著滾動的小石子,忽然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條若隱若現(xiàn)的米粒痕跡。他抬頭順著米粒往前一看,只見一位老奶奶背著一袋米艱難地向前走著,米袋上有一個小窟窿,米正順著那小窟窿往外漏著。他急忙高喊:“老奶奶,請等一等,你的米袋漏了!”老奶奶連忙停下腳步,回過頭來。老奶奶看見大米不斷往外漏,焦急地說:“糟糕啦!這怎么辦?”他跑過來,看到婆婆焦急的樣子,眉頭皺了一皺。他忽然低下頭,看見那根白白的系鞋帶,靈機一動,對著婆婆興奮地說:“婆婆,你別焦急,我有辦法了!”話音剛落,他便毫不猶豫地把那系鞋帶卸了下來,這時婆婆明白了,她說:“多漂亮的系鞋帶,真可惜阿!”小屈原再不等婆婆再說什么了,他把米袋的小窟窿用手捏著,然后用系鞋帶綁緊扎緊,米不再向外漏了。他看了看婆婆那被歲月洗刷過得臉,對婆婆說:“你累了,我?guī)湍惚趁谆丶野?,你來帶路,好?”說著就從地上拎起米袋背在了身上就往前走了。走著走著就來到婆婆家了,原來婆婆是一位守著邊疆的戰(zhàn)士的母親,婆婆連聲給他道謝。小屈原就說:“你的兒子為國效力,我?guī)湍闶菓摰?。你就當我是干兒子?”
小屈原已經(jīng)把出來的目的――玩,拋到老遠了。他又低頭看看自己那雙少了一根系鞋帶的新鞋,心里感到非常滿足。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七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jīng)》。經(jīng)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jīng)》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知道嗎?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來?那天我親眼看見的?!贝遄永锇l(fā)生了奇怪的事,村民們跑來跑去,互相轉(zhuǎn)告著。
屈原的爸爸皺著眉頭,在廚房里走來走去,“奇怪!米怎么會少了?”
他把兩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樹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樹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唉!”屈原的爸爸嘆了口氣,從樹的后面走了出來。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這兒呀?”屈原嚇了一大跳。
“回家再說,咱們先把東西放過去?!鼻陌职忠呀?jīng)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兒子放的。
“嗯,嗯,謝謝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來,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窮得沒有飯吃,就想出了這個為大家送米的辦法。
他的愛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揚,但是爸爸說了另一些話,讓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這樣能讓所有的窮人吃飽飯嗎?
現(xiàn)在你還小,應該好好讀書,長大了,真正地為大家做些事情?!?/p>
“哈哈,我明白了?!毙∏α恕?/p>
世間皆濁唯我獨清,眾人皆醉唯我獨醒。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樂莫樂兮新相知。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八
屈原,字靈均,戰(zhàn)國時期楚國大臣,官至左徒,約于公元前340年,出生在一個王公貴族之家。他的父親在楚國不僅是一個學者,也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大臣,對子女從小要求嚴格,注重教育。由于他的哥哥身有殘疾,不能入朝做官,父親便寄厚望于他這個小兒子的身上,三歲時教他識字,五歲時向他灌輸做人的道理。屈原本人自幼不但天資聰穎且很有志氣,下決心不辜負父親的厚望。他學習刻苦,鍥而不舍,剛剛八歲的時候,就成為學宮中的高材生了,有時連老師也滿足不了他的求知欲望。
屈原從小喜歡讀文學,尤喜讀民歌、民謠??墒窃谒莻€年代,民歌民謠被作為野書看待,在學宮里是決不允許讀的。屈原只好每天下學后回家讀。
有一天,學宮放學,屈原見時間尚早,便拿出當時民間流傳的歌謠讀了起來。時間過了中午,他仍孜孜不倦。不一會兒,老師走來,見他還在讀書,心中十分高興,笑吟吟地對他說:“孩子,已過中午了,快回家吃飯吧!”
屈原一抬頭,見是老師,急忙拿起書就走了。老師有點不高興,心想:屈原平時是很有禮貌的,怎么今日連個招呼不打就走了?他又一想,也許是一見天晚了,急忙回家,忘記了打招呼;況且,屈原又是自己的得意門生,天資聰明,學習用功,別人要學一天的內(nèi)容,他兩個時辰就學會了,所以今日之事也就沒有在意。
第二天下學后,老師在回家的路上見屈原一個人又在讀書,便走了過去,笑著對屈原說:“怎么了?課堂上不是都會了嗎?這兩天為何老是不知道回家吃飯?有什么不明白的,給我說說,我再給你講講!”
說著,老師便順手把書從屈原手中拿了過來,翻開一看,臉色頓時變了:“我以為你在看課本,原來你是看課外書!”
屈原辯解說:“課本上的我已經(jīng)全背熟了?!?/p>
老師越發(fā)生氣說:“背過了,不等于理解了;再說,你看的是什么書?這些都是野書,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也是決不允許帶進學宮的!”
屈原見老師氣得臉色發(fā)青,心中不忍,只好認錯說:“老師,我錯了,今后再不帶到學宮就是了?!?/p>
老師這是平生第一次對他的得意門生大發(fā)脾氣,又見他認了錯,便把書還了他,并且緩了緩口氣說:“知錯改了就好。你是很有前途的孩子,以后像這類書,不許再看,快回家吧!”
老師不讓把這些書帶到學宮,他就利用放學后的時間在家中讀,在放學的路上讀。不料,后來又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便找到屈原家中,在他的父親面前告了一狀。父親大怒,不僅將屈原大加訓斥,還強行收走了屈原的所有課外書。
自從書被收走后,屈原心急火燎,一連幾天悶悶不樂,飯也吃得越來越少。對此屈原的姐姐女媭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女媭對讀書、寫字也十分喜歡,只是因為她是個女子,念到十一二歲,就被父親逼著輟學了。她十分同情弟弟的處境,她也在想:老師和父親所認為的壞書,究竟壞在哪里?難道只有那些讀了能做官的書才是好書嗎?但天下做官的人畢竟不多,難道大多數(shù)人因為做不了官就不能念書了嗎?況且弟弟對那些仕途之經(jīng)已讀得滾瓜爛熟,他另外多學一點有什么不好呢?基于這種想法,屈原的姐姐趁父親不注意的時候,又把被父親收走的那些書悄悄弄到手,還給了弟弟。
屈原一見,高興得流著眼淚說:“你真是我的好姐姐!”
不過,姐姐又給弟弟規(guī)定:看課外書可以,不能影響學宮的功課,并且不能再讓老師和父親發(fā)現(xiàn)。屈原痛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屈原又高興地上學去了。在課堂上,他學得十分認真,老師提出的所有問題,他沒有不會回答的。幾天后,老師又跑到屈原家中,特地在屈原父親的面前將他大加贊揚了一番。父親聽了,心中自然高興,對屈原就放松了看管。不過,姐姐卻發(fā)現(xiàn),屈原近來每天放學,都比過去晚回來兩個時辰,是在學宮學習呢,還是下學后玩去了?姐姐開始留神。
這一天,在快放學的時候,姐姐去了學宮,剛剛趕到,正巧放學,只見屈原第一個跑了出來。姐姐見屈原沒有看到她,就跟在后邊,看看屈原到底放學后去干什么。她跟著跟著,發(fā)現(xiàn)屈原拐彎向后山走去。姐姐更加懷疑了,緊追不舍。
當來到山腳下,姐姐見屈原一拐彎就沒影了,于是四下尋找,可仍不見弟弟的影子,便高聲喊道:“弟弟……”然而回答她的,是山間回響。
正在她十分著急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一棵樹的后面,有一個小山洞,洞口剛好能進去一個人。姐姐找弟弟心切,忘了害怕,就一步一步走進山洞里。開始,里面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見。又走了一段,便看到了亮光;再往前走,她驚異地發(fā)現(xiàn),里邊是個露天山洞,屈原正坐在一塊石頭上,借著從洞頂射進來的陽光,聚精會神地讀書。
直到姐姐來到跟前,屈原才發(fā)現(xiàn),不由得驚問道:“姐姐,你怎么到這里來了?”
姐姐笑著說:“來看看你在干什么?!?/p>
屈原得意地指著洞中說:“你看,這里不但光線充足,冬暖夏涼,而且毫無干擾,清靜幽雅,不正是讀書的好地方嗎?”
姐姐點點頭說:“這里是不錯,不過,老師課堂上講的你都學會了嗎?”
屈原說:“姐姐的話我從不敢忘記。不信,隨便讓你考問?!闭f著,便把課本遞給了姐姐。
姐姐也毫不馬虎,真的接過課本,一課一課地提問起來。屈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姐姐非常高興,一把將屈原攬在懷中,很是欣慰地說:“好聰明的弟弟,這樣,姐姐就放心了?!?/p>
據(jù)說,屈原就是從這天開始,每天放學后都要在山洞里學習兩個時辰。節(jié)假日,姐姐為了讓屈原多一點時間學習,把飯給他送到洞中吃。
一晃三年過去了,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屈原沒有一天不來洞中學習的。就是在這小小的山洞里,屈原不僅熟讀了《詩經(jīng)》中的《風》、《雅》、《頌》等三百篇,還從民歌、民謠中吸取了大量的營養(yǎng),學會了寫詩作詞,后來終于成了一位劃時代的大詩人。
據(jù)說,在他剛滿十歲的時候,就能吟賦作詩了,而且寓意深刻,氣勢磅礴,顯露出驚人的才華。十五歲那年,屈原就被楚懷王召到朝中做了官。
屈原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他一到朝中,便竭盡全力,為楚懷王出謀劃策,修明法度,選任賢能,聯(lián)齊制秦,富國強兵;特別是在外交方面,他充分運用自己的豐富知識和驚人的口才,既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又得到各諸侯國對楚國的尊重。楚懷王為有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外交家而感到十分自豪。但是后來,由于他的卓越才華受到上官大夫靳尚的妒忌,逐漸被不明真相的楚懷王疏遠了,以至被貶降為三閭大夫,流放漢北。楚頃襄王時,他再度被流放江南。在此期間,他因憂傷國事,發(fā)憤寫下了我國文學史上的杰作《離騷》。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人楚國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縣北),端午(即農(nóng)歷五月五日)這天,屈原終因國破家亡,懷著滿腔的哀怨和憤怒,自投汨羅江殉國而死。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九
農(nóng)歷五月初五那一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重五、端五。早在周朝,就有了“五月五日,要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但端午節(jié)的眾多活動都和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在這一天里,家家戶戶都吃粽子,南方人賽龍舟。同時,端午節(jié)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喝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應出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十
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愛國。
詩人。那么在他身上有什么故事呢?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關于屈原的故事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司馬遷。
的《史記》。根據(jù)《離騷》“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誕生于丹陽,即今湖北秭歸,一生經(jīng)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為實現(xiàn)振興楚國的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后,轉(zhuǎn)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懷王十五年(前320xx年),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nèi)奸,同時以“獻商于之地六百里”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懷王受騙后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
此間張儀又一次由秦至楚,進行瓦解“齊楚聯(lián)盟”的活動,使齊楚聯(lián)盟未能。
成功。
懷王二十四年,秦楚“黃棘之盟”,楚國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
懷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約懷王武關相會,屈原力勸不可,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力主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jié)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異國。
時間。
約為頃襄王十三年前后。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jīng)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于悲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屈原死日,可能是五月初五,或距這一天很近的一個日子。五月初五原來是楚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后來人們就把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論其本來意義,反而鮮為人知了。
兩千多年以來,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以此紀念自投汨羅江,用生命譜寫愛國樂章的屈原。而和屈原的愛國事跡一樣不朽的,還有他創(chuàng)作的那些宏大瑰麗的詩篇。
屈原是戰(zhàn)國中后期楚國人,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因為出身貴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早年間他曾深受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位為左徒,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屈原一心想要振興楚國,主張對內(nèi)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則聯(lián)齊抗秦。然而屈原的勵精圖治卻遭到朝廷中一幫小人的嫉恨,于是群小屢進讒言,使楚懷王逐漸疏遠了屈原。后來,秦國派張儀入楚,幾次三番欺騙、忽悠楚懷王,屈原苦諫無果,反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
秦昭王八年(前299年),秦昭王(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又邀請楚懷王到武關會盟,楚懷王在公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去了秦國,結(jié)果被囚禁至死。其子楚頃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xù)受到迫害,被放逐到沅、湘流域。秦昭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國國都,屈原眼見國土淪喪,政治理想破滅,遂以死明志,投汨羅江自盡。
在痛苦的放逐生涯中,屈原寫出了《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傳世名篇。其中,長篇政治抒情詩《離騷》可以看作是屈原的自傳。詩人從自敘身世、品德、理想寫起,抒發(fā)了自己遭讒言誣陷的苦悶與矛盾心情,揭露了楚懷王昏庸、群小猖獗、朝政日非的政治現(xiàn)實,表現(xiàn)了詩人。
堅持。
“美政”理想、不附和惡勢力的自愛精神及對國家至死不渝的忠誠?!峨x騷》中大量運用了比、興手法,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zhì)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開創(chuàng)了后世詩賦中以“香草美人”為寄托的意象體系。
屈原死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學習屈原作品的形式,創(chuàng)作辭賦。到了西漢末年,劉向?qū)⑶⑺斡竦淖髌芬约皾h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等人承襲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匯編成集,共十六卷,定名為《楚辭》(后王逸為《楚辭》作注,增入他的作品《九思》,故傳世通行本《楚辭》為十七卷)。
《楚辭》是繼《詩經(jīng)》以后出現(xiàn)的又一詩歌高峰,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河,是一部對中國文學具有極深遠影響的詩歌總集。此后,“楚辭”成為以屈原的創(chuàng)作為代表的新詩體的專稱(又稱為“楚辭體”或“騷體”)。在語言形式上,“楚辭”突破了《詩經(jīng)》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字數(shù)不等,句法句式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等虛字來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造成跌宕起伏、一唱三嘆的韻致,更適合表現(xiàn)豐富復雜的思想感情。此外,“楚辭”運用楚地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并以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見長。
總而言之,“楚辭”是以屈原為首的詩人們?yōu)楹笫懒粝碌囊粋€純潔美好的世界。當我們忘情地誦讀美麗的“楚辭”時,就能和戴高冠、佩長劍的屈原一起走進楚地山川,享受壯闊的心靈之旅。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十一
屈原,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辭章《離騷》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屈原不僅是文學家,更是一個品德高尚、廉潔自律的人。在屈原的人生中,廉潔正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文將從屈原的事跡中總結(jié)出他的廉潔心得,且通過闡述廉潔心得的方式來讓人們認識屈原的為人、品德和風范。
首先,屈原深知廉潔的重要性。屈原出身顯貴,但他并沒有因此沾染上奢華生活。相反,他常常與百姓同甘共苦,了解百姓的疾苦。屈原懂得,一個人只有深入民眾、與民休息,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的需要,也才能獲得百姓的愛戴。在母親去世后,他將家產(chǎn)分給了赤腳醫(yī)生,他沒有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將自己的精力和財富用于幫助他人,這種廉潔的行為展示了他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
其次,廉潔的人生觀也是屈原心得的重要一部分。在屈原的思想中,物質(zhì)的追求并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相反,屈原深知,一個圓滿的人生應該以道德和精神為支撐。他在辭章中表達了對自己心靈的追求,他認識到物質(zhì)生活的繁華只是暫時的,真正重要的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屈原的這種高尚追求和崇高情操一直影響著后世。
第三,屈原注重自我調(diào)節(jié)和自律。他在生活中不沉迷于享樂和放縱,而是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為人處世之道。他知道要準確定位自己的位置,不被外界物質(zhì)誘惑所左右。只有經(jīng)受住了各種誘惑和考驗,才能真正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屈原尊重自己的家族和個人的名譽,以及自己所做的一切,因此他注重自我調(diào)節(jié)、自律,保持著他的高尚品質(zhì)。
第四,屈原具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不論在困境中還是在挫折面前,屈原都從不喪失勇氣和信念。他始終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進一步發(fā)展自己的個人優(yōu)勢,并為國家和人民做出更多貢獻。正是因為這種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他才能夠戰(zhàn)勝困難并最終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屈原的人生態(tài)度激勵著我們,在面對困境時要堅持積極的心態(tài),以更好地應對挑戰(zhàn)。
最后,廉潔在屈原的人生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他的廉潔自律,他才能夠保持高尚的品格,追求人生真理。他的思想和品德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廉潔的影響。廉潔的心得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有意義的,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zhì)的同時,要堅守底線,保持純潔的心智。同時,廉潔心得也是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關鍵,它能夠指引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綜上所述,屈原廉潔心得是我們可以借鑒和學習的。廉潔不僅影響著個人的行為,更塑造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和態(tài)度。通過了解屈原廉潔心得,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他的為人、品德和風范,并從中受益,為人生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積極的指導。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培養(yǎng)屈原的廉潔精神,使之成為我們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動力和精神支持。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十二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于楚國丹陽,名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所在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鼻虺錾碣F族,又明于治亂,嫻于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他為實現(xiàn)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對內(nèi)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內(nèi)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fā)生了尖銳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終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幾起幾落的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終關心著楚國的命運,陸續(xù)地寫出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詩篇,表白了自己不愿與黑暗腐朽的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和決心。
【原文再現(xiàn)】。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摘自《屈原列傳》。
【素材評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詩中他自己寫到:“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边@是屈原受到奸臣讒陷,被楚王流放時,在憤激之下而寫的。正如司馬遷所說:“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所以作詩《離騷》泄憤。但是,屈原的高潔之處,在于他無論遭受什么樣的打擊與諂害,但他總是執(zhí)著地堅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馬遷贊美到:“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p>
【適用話題】。
適用“肩膀”、“位置與價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責任”、“理想”、“執(zhí)著”等等。
實用屈原的廉潔故事(模板13篇)篇十三
《屈原的故事》主內(nèi)容簡介: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楚辭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主義詩人。他是楚國貴族。早年受楚懷王信任,為左徒。主張制定法紀,選用賢能,聯(lián)齊抗秦。后受貴族排擠不被重用,被流放汗北、江南,最后自沉汨羅江。作品有《離騷》、《天問》、《九章》、《九歌》等。政治斗爭中失利的屈原把一腔忠怨之情傾注于詩歌創(chuàng)作,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屈原的詩歌連同他高尚的人格,早已化為人類歷史夜空中的一顆明星,在無盡的暗夜中,永遠溫暖我們的心靈。
戰(zhàn)國時代,稱雄的秦、楚、齊、燕、趙、韓、魏七國,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zhàn)。那時,楚國的大詩人屈原,正當青年,為楚環(huán)王的左徒官。他見百姓受到戰(zhàn)爭災難,十分痛心。屈原立志報國為民,勸懷王任用賢能,愛護百姓,很得懷王的信任。那時西方的秦國最強大,時常攻擊六國。因此,屈原親自到各國去聯(lián)絡,要用聯(lián)合的力量對付秦國。懷王十一年,屈原的外交成功了。楚、齊、燕、趙、韓、魏六國君王齊集楚國的京城郢都,結(jié)成聯(lián)盟,懷王成了聯(lián)盟的領袖。聯(lián)盟的力量,制止了強秦的擴張。屈原更加得到了懷王的重用,很多內(nèi)政、外交大事,都憑屈原作主。因而,楚國以公子子蘭為首的一班貴族,對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說他奪斷專權,根本不把懷王放在眼里。挑撥的人多了,懷王對屈原漸漸不滿起來。秦國的間諜把這一情況,報告秦王,秦王早想進攻齊國,只礙著六國聯(lián)盟,不敢動手,聽到這個消息,忙把相國張儀召進宮來商量。張儀認為六國中間,齊楚兩國最有力量,只要離間這兩國,聯(lián)盟也就散了。他愿意趁楚國內(nèi)部不和的機會,親自去拆散六國聯(lián)盟。秦王大喜,準備了金銀財寶,交給張儀帶去。張儀將相印交還秦王,偽裝辭去秦國相位,向楚國出發(fā)。張儀到了郢都,先來拜訪屈原,說起了秦國的強大和秦楚聯(lián)合對雙方的好處,屈原說:"楚國不能改變六國聯(lián)盟的主張。"張儀告訴子蘭:"有了六國聯(lián)盟,懷王才信任屈原,拆散了聯(lián)盟,屈原就沒有什么可怕了。"子蘭聽了,十分高興。楚國的貴族就和張儀連成一氣。子蘭又引他拜見了懷王最寵愛的王后鄭袖,張儀把一雙價值萬金的白璧,獻給了鄭袖。那白璧的寶光,把楚國王后的`眼睛都照花了。鄭袖欣然表示,愿意幫助他們促成秦楚聯(lián)盟。大家認為:"要秦楚聯(lián)合,先要拆散六國聯(lián)盟;要拆散聯(lián)盟,先要懷王不信任屈原。子蘭想了一條計策:就說屈原向張儀索取賄賂,由鄭袖在懷王面前透出這個風聲。張儀大喜說:"王后肯出力,真是秦楚兩國的福分了!"張儀布置停當,就托子蘭引見懷王。他勸懷王絕齊聯(lián)秦,列舉了很多好處。最后道:"只要大王愿意,秦王已經(jīng)準備了商于地方的六百里土地獻給楚國。懷王是個貪心的人,聽說不費一兵一卒,白得六百里土地。如何不喜。回到宮中,高興地告訴了鄭袖。鄭袖向他道喜,可又皺起眉頭:"聽說屈原向張儀要一雙白璧未成,怕要反對這事呢!"懷王聽了,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