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摘楊梅篇一
江南水鄉,瓜果豐盛,農歷六月份正是水果的淡季,這是,楊梅成熟了。楊梅的品種有很多,如:白楊梅,紅楊梅,紫楊梅。紫楊梅是楊梅中的純品,紫楊梅中的極品就是我們舟山的晚稻楊梅。
晚稻楊梅的外形十分可愛,圓溜溜的,上面有一個個小小的黑黑的顆粒,全身上下穿著紫色的衣裳。
最令我高興的那就是吃楊梅了。我拿起一顆又大又黑的楊梅,嘴里忍不住流口水。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啊!一股甜甜的汁水充滿了我的嘴。我咽了下去,那汁水直沁心扉,我又發現楊梅的里面有無數根細絲,越靠近里面就越白,我越看越想吃,便一口吃了,滿足了我肚子了的饞蟲。
楊梅不但好吃,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記得有一次,因為天氣太熱了,中署了,肚子痛,外婆見狀,便給我取來了幾顆燒酒楊梅,我一聞,一股烈酒的味道撲鼻而來,我想:這么難聞,能吃嗎?我慢慢的吃了一口,啊!
真好吃!楊梅中帶著一絲絲酒味,香甜可口,讓人發熱,肚子一陣折騰就不痛了。真是良藥甜口利于病!
我愛家鄉的楊梅!
摘楊梅篇二
;我6歲那年的楊梅季,媽媽端出一碗楊梅給大家品嘗。楊梅紫得發黑,它們長滿了刺,像一個個可愛的刺猬精靈。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往嘴里送。酸酸甜甜的,真好吃。這時,爺爺過來了,也拿起一顆楊梅,放進了嘴里,不一會兒就吞下去了。我驚訝極了:爺爺竟然連核也不吐,是怎么做到的?爺爺把核吞下去,它會不會在肚子里生根發芽?然后在頭上長出楊梅樹?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天天吃楊梅了。
哈哈!這太有意思了,我也要變成一棵楊梅樹,結出美味又多汁的楊梅。于是,我拿起一顆楊梅,把肉吃完,只剩下核了。我把核盡量放到和喉嚨靠近的地方,緊閉雙眼,手扶著脖子,努力地往下咽,哎呀!吞不下去。怎么辦?再試一次吧,這次我要留一點肉,一邊吃肉一邊把核和著肉吞下去……呀!這回更吞不下去了,差點卡在喉嚨里,我都憋出眼淚來了。哎!我嘆了口氣,只好打消了念頭。
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年,但每次想起它我都會偷偷地笑。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南白象一小六四班學生,指導老師:程素形)
責任編輯:青芒果
相關熱詞搜索:;摘楊梅篇三
楊梅不能和黃瓜一起吃。
因為在楊梅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本是十分有營養的,但是最怕維生素c的分解酶,而黃瓜中正含有此酶,如若一起食用,就會使楊梅失去原有營養價值,豈不是白吃咯。
楊梅不能和牛奶一起吃。
眾所周知,我們喝牛奶是為了補充蛋白質。但是楊梅中的果酸卻偏偏會使蛋白質凝固,從而影響吸收,所以,這兩者也不能一起食用。
楊梅不能和大蔥一起吃。
楊梅和大蔥雖然看似沒有什么聯系,但是兩者一旦同時食用,就會發生復雜的化學反應,從而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可能就會肚子疼。
楊梅不能和蘿卜一起吃。
因為楊梅中含有豐富的植物色素,植物色素與蘿卜一起食用的話,會在腸胃內消化分解,從而產生出一種抑制甲狀腺功能的物質,很可能會引發甲狀腺腫。
摘楊梅篇四
中國的楊梅,最好的要數我們家鄉仙居產的了。
楊梅圓圓的,它的顏色比深紅深那么一點點,比黑又淺那么一點點。它的顆粒非常飽滿,靠近核的地方,是一簇簇直的、白中帶紅、細細的晶體狀的筋;而外表,則是呈一粒粒小水滴狀的圓點。許許多多晶瑩飽滿的顆粒,緊密地圍繞著一個核,就構成了一顆甜中帶酸、散發著一股清香,健康美味的楊梅了。
因為楊梅是紅紅的,所以我就叫它“小紅”了。仙居的“小紅”分為兩類,一類是荸薺種,個頭較小,和一個一元硬幣的直徑差不多,成熟期較早。你別看它個小,其味道可不亞于林海音《苦念北平》中描寫的“冰糖包葡萄”的味道。另一類是東魁,個頭小的和乒乓球差不多,再大的比乒乓球還要大,東魁的成熟期比荸薺種的要晚。東魁楊梅并不是“四肢發達,味道簡單”,它的個頭可不是白長的,它酸味更少甜味更足,一口咬進去滿嘴的清新酸甜味道,滿足了更多人的味蕾要求。
“小紅”不僅味道好,還有醫療養生價值。消化不好的人,吃了“小紅”,就會有助于消除積食,通暢腸道。而很多病,都是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哦,從這個角度說,那“小紅”可謂可以“醫治百病”。
“小紅”還可以榨成楊梅汁或者煮成楊梅汁,夏日里,把楊梅汁冰凍起來可以消暑。想像一下,如果在炎炎夏日,能夠喝上一杯紅彤彤、酸爽爽、冰冰涼的楊梅汁,那是多么的愜意啊!楊梅還可以釀成楊梅酒、曬成楊梅干,還有當地的村民將楊梅與美食結合在一起,開發出新的菜品……六七月份,我們仙居還會舉辦美食節,有許多外地的賓客千里迢迢來到仙居,就為一品仙居楊梅的味道。
吃楊梅的同時,如果能夠親自體驗一下摘楊梅的感覺,一邊摘、一邊吃,讓楊梅的清新、鮮美與大汗淋漓的暢快結合起來,那是別樣的一份感受。
來我們仙居吃楊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