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一
當耶穌在餐桌上說有人出賣了他時,眾門徒的表現各不相同,而真正的叛徒——猶大的表現卻與眾不同。
在十二個們徒中,猶大沒有被分到另一邊,而是和其中五位門徒一起坐在耶穌的.右手邊。我把電腦上的照片放大,再放大,心中涌起了一股奇異的感覺。大了,更大了,猶大的形象像被揭開了蓋在上面的層層紗布般,一點一點的鮮明起來。我終于把他看清楚了。他的臉上露出驚恐的神色,他的眼睛里透露出緊張,眉毛微微皺著,仿佛在想著怎么逃走,仔細看著他,你會懷疑這就是一個真的人,而不是用筆畫出來的人物。
他那不安的眼神,微微皺起的眉頭,好像在暗示他就是叛徒。在那緊張的眼神里,不時流露出他此時害怕的心情。那眼神,有時讓人覺得局促不安,有時讓人覺得正在想法逃走,有時讓人覺得恐懼、害怕。猶大的眼神讓我們清楚地知道他就是出賣耶穌的叛徒。達芬奇憑著他的細致觀察和精準刻畫,使猶大的面部表情,像真人一樣惟妙惟肖。
猶大的身體和緊攥著錢袋的右手,也顯示出他的緊張、恐懼。他的身體,下意識地向后倚著;仿佛想從耶穌前往后退縮似的;他的右肘,擱在桌上,仿佛是想在這時找到一個依靠;他的右手,死死的抓住一個錢袋,這里面是他出賣耶穌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賞錢。他身旁的門徒大多數表現出憤怒的樣子,這更是猶大顯的局促不安。
達·芬奇用他神奇的畫筆將猶大以及耶穌、眾門徒的面部表情刻畫得如此細致,這才使這幅《最后的晚餐》如此備負盛名。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二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后的晚餐初三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還好嗎?爺爺。我,想您了。我想和您再吃一頓晚飯,哪怕——是最后一次。
————題記
“爺爺,你快回來,我等你陪我吃晚飯。”無數次我在睡夢中呼喊,無數次我從睡夢中驚醒。枕頭早已被淚水浸得濕漉漉的,臉頰上只留下了兩行依稀可見的淚痕。
幾年過去了,都說:時間能撫平一切傷口,時間能模糊一切記憶。可,唯有那些時光,我永遠不會忘記。
淡黃的夕陽被強加在蔚藍的天空,顯得有點生硬,給人格格不入的感覺。
父親牽著我的小手,一言不發。我覺得有點奇怪,但也顧不得多想,因為是去爺爺家。走進大門,卻看到奶奶跪在地上,失聲痛哭。
我掙開父親的大手,跑到奶奶面前,卷起衣袖揩掉奶奶的眼淚,奶奶抓住我的小手,有點生疼。奶奶用膝蓋在地上移動。
那一刻,我看到了爺爺蒼白的臉龐,深邃的.眼睛黯然失色。我愣住了。摸著爺爺冰涼的手,我失聲痛哭。我再也聽不見爺爺親切又富有親和力的聲音,再也沒有一雙粗糙但又十分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再也不能像從前一樣與爺爺一起吃晚飯了。
從前也是這樣:淡黃的夕陽被強加在蔚藍的天空。爺爺與我們一起在夕陽下,共享晚餐,盡享天倫之樂。小時候,不知道吃一頓晚飯的可貴,只知道爺爺會給我許多好吃的。在餐桌上,爺爺總是將碗里父親夾給他的紅燒肉,再夾給我。總是看看說:“這肉太多肥肉了”我每次都特別高興,連聲謝謝也來不及說;爺爺總是將大大的雞腿夾給我,爺爺知道我不喜歡外面的雞皮。總是笑瞇瞇的說:給我的乖孫女補補,爺爺我最喜歡吃雞皮,最不喜歡吃雞腿了。”每每,我都欣喜地將雞腿啃完。連聲謝謝也沒說。飯后,母親總會捧上一碗濃稠的黑芝麻糊,特定叮囑我說:“這是給爺爺吃的,你可不準偷吃。”我總是信誓旦旦的回答道:“我肯定不會偷吃!”可母親怎么會明白:在她走后,爺爺總是將我拉到一邊,皺著眉頭說:“哎呀,這水也放的太多啦。”說著將它推到我的面前,會意我將它消滅。每次,我都埋頭將它咕嚕咕嚕的喝下肚。連聲謝謝也沒說。我臨走時,爺爺對我說:以后多回來玩。我說:好,我再陪您吃飯!
沒想到,再當我回來,人去樓空。想要陪您吃飯時,您已經不在了。向門外望去,夕陽已與天空融為一體,淡黃色的夕陽已變得殷紅,正凝固成血,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
今天,人去樓空。已經看不到您了。好像,昨天我與您一起吃飯。還是在淡黃的夕陽被強加在蔚藍的天空下,您還是說著同樣的話語,您還為我夾來美味的紅燒肉與白白嫩嫩的雞腿,飯后,您還是把我拉到一邊,將芝麻糊移到我的面前。但我會向您說聲:“謝謝,爺爺”
現在,同樣是在淡黃的夕陽被強加在蔚藍的天空下,您還能再陪我吃一頓晚飯嗎?爺爺,哪怕——是最后一次。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三
《最后的晚餐》著名作家楊紅櫻的作品。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后的晚餐》400字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今天,我讀了《最后的晚餐》這本書,它是我國著名作家楊紅櫻寫的。
一只小鳥從山林飛到城市,在排列整齊的行道樹中,遇到了他的好朋友女貞樹。小鳥在談話中得知女貞樹是來城市當綠色衛士,可以保護人類的健康,可以自動地吸收過濾空氣中的塵埃和污染物質,還可以當聲波減弱或迅速消失,而且葉子表面的氣孔和絨毛,是多孔的纖維吸音板,能把聲音吸收掉。而女貞樹也在談話中知道了森林里許多好玩的事情。
我覺得我們應該多植樹造林,綠化環境。這既影響到今天我們的生活,又關系著子孫后代的幸福,而且植物是綠色的衛士,保護著我們的健康。
讓我難忘的動物是大象,因為他在琪琪迷路的時候,安慰她,送她回家。
我最難忘是事是畫眉就要做媽媽,筑了一個結實暖和的巢。杜鵑也要做媽媽了,可她什么也不做,就把蛋孵在畫眉的巢里,小杜鵑出生了,他在畫眉巢里舒服極了,每天還和“弟弟妹妹”搶食物。有一天,畫眉媽媽出門,小杜鵑一狠心就把“弟弟妹妹”推出巢外,摔死了。
我不喜歡杜鵑媽媽,因為她什么都不做,還把蛋孵在畫眉的巢里,讓畫眉照顧。
做人不能像杜鵑一樣,把什么事都推給別人,也不能像小杜鵑寶寶一樣,身在福中不知福。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四
達芬奇是世界著名的藝術大師,他多才多藝,受到許多人的愛戴。他有許多舉世聞名的美術作品:《蒙娜麗莎》,《巖間圣母》,《安吉里之戰》……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是《最后的晚餐》。
星期六,我有幸觀賞了《最后的晚餐》:“在一間陰暗的房間里,十一位男士和兩位女士坐在餐桌前竊竊私語。”這就是《最后的晚餐》的情景圖片。十三個人都在達?芬奇的筆下變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畫中,房間的構造,簡樸而富有神秘感。中間的男子耶穌揭開了真面目。他兩手一攤,眼睛似乎凝望著窗外的美景,又十分矜持,他的神情,是那樣的嚴肅。仿佛在思考著什么。又有一絲憂慮,像是擔心會發生什么事一樣。他顯得那樣無奈,像是對什么事感到不滿。
右邊的人們都在議論他,對他指指點點。有的眉頭緊鎖,神情恍惚;有的臉色蒼白,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有的面紅耳赤,一派無言以對的樣子。
坐在他旁邊的女士,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但又嫵媚動人。一頭金黃的卷發,更加突出她的高雅。紅綠相間的衣服,樸素中帶著華貴。她的眼神是那樣柔和,嘴唇看來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細看她的頸項,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她輕輕地靠在另一位男士的肩上,顯得十分大方,端莊。細致的刻畫,使她富有生命力。
周圍,許多男士又在竊竊私語,對她的美麗津津樂道。有的指手畫腳;有的像是在思考應該干什么;有的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她。
欣賞完了《最后的晚餐》,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心潮涌動著一股激動之情。達?芬奇不愧是世界著名畫家,畫的畫如此逼真,《最后的晚餐》不愧是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五
達芬奇所創作的《最后的晚餐》是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最后的晚餐》以構思巧妙,布局卓越,細部寫實和嚴格的體面關系而引人入勝。
構圖是,他將畫面展現于飯廳一端的整個墻面上,利用透視的原理,使觀眾感覺隨畫面作了自然的延伸。
細看這些人物,越靠近耶酥的門徒越顯得激動、哀傷、困惑,紛紛詢問耶穌:“主啊,是我嗎?”唯有坐在耶穌右側的叛徒猶大驚慌地將身體往后傾,一手抓著出賣耶穌的酬勞,臉部顯得陰暗。
當然,耶穌坐在正中間,他攤開雙手鎮定自若,和周圍緊張的門徒形成鮮明的對比。
耶穌背后的門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頭上仿佛是一道光環。他的雙眼注視畫外,仿佛看穿了世間的一切炎涼。
達。芬奇創作的《最后的晚餐》,不愧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六
最后的最后的失敗晚餐,聽起來也許很奇怪,但是這只是一個沒能堅持下去的失敗,沒能守護約定的笨人類。
像這樣!這一天同學邀請我去參加小學同學聚會,姑姑也同意了,我左思右想到底要不要去,我在克制我自己的飲食情況,我要克制,同學說“好不容易你的家人都同意了,嘟囔什么,好多同學都來了勒。姑姑也說“蒽,去吧,你也該去玩玩了,手機要隨時帶著,我方便接你。”我沉下頭努力的苦苦想,最終我說“走吧!我們去玩他個瘋瘋癲癲”但我卻在心里說自己少吃少吃少吃,絕對要堅持!
說起來我真的很窩囊,對吧,我也挺恨我自己的,為什么不堅持,為什么總是想著自己的現在,為什么不為其他的想想,為什么自己的夢想不成功,為什么說好的堅持卻消沉了。
這一次,這最后一次我努力的告訴自己不哭,因為這一次沒有能堅持,下一次把這一次的失敗當做下一次的墊腳石,話說沒有失敗,哪里會有成功呢?所以這一次的晚餐他是最后的一次,也是失敗的一次,不過也許也許還要感謝他,沒有這次的失敗怎能讓我明白什么是挫折,沒有這一次的失敗怎能讓我好好的靜下來思考未來,沒有這一次的失敗,怎能讓我知道,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堅持。
就這一次1是足夠的一次,最差的一次,我對自己說堅持下去,最后的晚餐,最后的失敗,最后的不堅持,最后的哭泣,最后的笑容,最后的謾罵,最后的不非事分全部都包含在堅持里面,堅持下去,繼續努力,這樣做對嗎,我想,它是對的,這樣如果一直堅持一件事,到了五年以后豈不是就成功了一半,到幾十年以后,是不是已經成功了,這未知的猜測,真的很神秘!
最后的失敗的不堅持的,他最終還是輸了,他輸給了一個女孩,輸給了一個愛著另一個人的女孩,輸給了倔強的女孩,輸給了什么都沒有的女孩輸給了一個平凡的女孩,不過他也贏了,他贏了一個女孩的堅持,他幫助了一個女孩的成功,他贏了女孩的信任,他也贏得了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一次機會,會在這一次晚餐過后,打起十五分的精神重新振作,不苦不累不放棄,曾經的夢想,曾經的誓言絕不輕言放棄,即使不成功,也安了心。
也不放棄。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七
在我第一次看到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之前我就聽過關于畫上的故事:
耶穌已經預知自己的死期將至,并認為自己的門徒中有一個人背叛了自己,在逾超節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是要當眾揭露叛徒。當耶穌入座后即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人類的兒子將如預定的一般,離開世界,但把人類的兒子賣掉的人要獲得罪譴。”說完此話,引起在座的眾弟子一陣騷動,十二個門徒都相應表現出來極大的震動:有的向老師表示忠誠;有的大感不惑,想要打聽那個叛徒究竟是誰;有的向長者詢問,到底誰是那個不忠的人,會做出如此卑鄙的.事。后來所有人都知道那個出賣耶穌的人就是那個緊緊捏著錢袋的猶大。
畫面的背景很簡單:空曠的房間,明亮的窗戶,一張長長的餐桌。全畫總共十三人,耶穌居于畫面中間的位置,整幅畫的排列是根據每個人的內心變化和感情聯系自然結合在一起的,畫中人的情緒造成了畫面的氣氛有動有靜,使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中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達芬奇利用餐桌這個有限的空間,用透視法畫出了畫面的深遠,予以觀眾心理的錯覺。所有人物都被畫在陽光中,顯得十分清晰,而背叛者猶大的臉和一部分身體處在黑暗的陰影里。這種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繪畫上是由達芬奇開始利用并創造的。
我通過這種畫法仿佛看到了這個事情的全過程,耶穌是怎樣說出那句讓人震驚的話,菲利普是怎樣一躍而起,猶大當時有怎樣的心理活動……這都給了欣賞者足夠的想象空間!
作者使處于靜態的畫面成為一出戲劇的縮影,我想,這應該是情節性繪畫所要去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吧。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八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萊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作品取材于圣經故事,耶穌預知自己被叛徒出賣,在受難之前與其12門徒一起共進慶祝逾越節的一頓晚餐時,他說出了“你們中有一個人要出賣我”的話,畫面所描繪的正是耶穌說出這句話后引起門徒們驟然震動的場面。
鑒析《最后的晚餐》之后讓我深有體會……再能遺忘的人,也不能忘了親情;罪兇殘的人,也不能殺了親情!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只要不放棄,哪怕堅持到最后一刻還是會有機會的。人,凡事不輕言放棄,有了理想并為著付出不懈的努力,可以創造奇跡!
最后,用所熟悉的一句話來平息洶涌澎湃的心情——人,千萬不能犯什么特大錯誤,并不是所有的錯誤都能彌補的。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九
在慶祝逾越節的前夜,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的一頓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頓晚餐。
在餐桌上,耶穌突然感到煩惱,他告訴他的門徒,他們其中的一個將出賣他;但耶穌并沒說他就是猶大,眾門徒也不知道誰將會出賣耶穌。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這個題材創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這幅畫,是他直接畫在米蘭一座修道院的餐廳墻上的。沿著餐桌坐著十二個門徒,形成四組,耶穌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種悲傷的姿勢中攤開了雙手,示意門徒中有人出賣了他。
大多數門徒在激動中一躍而起,而耶穌的形象卻是那么的平靜。我們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輪廓襯托在背景墻的窗子里,通過窗子,我們看見恬靜的景色,湛藍的天空猶如一只光輪環繞在耶穌的頭上。
在耶穌右邊的一組中,我們看到一個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著,仿佛從耶穌前往后退縮似的。他的肘部擱在餐桌上,手里抓著一只錢袋。我們知道他就是那個叛徒,猶大.伊斯卡里奧特。
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的人,錢袋里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即使他沒有拿著那只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芬奇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
猶大的側面陰影旁是圣.彼得,我們也可以看見他一頭銀絲與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輕的圣.約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著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對著猶大的背后。圣.約翰的頭朝彼得垂著。在所有門徒中,他是耶穌最喜愛的一個。約翰象耶穌那樣平靜,他已經領悟了他主人的話。
耶穌左邊是小雅各,他力圖去理解他所聽到的可怕的話,他兩手攤得大大的驚叫了起來。
從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們看到了圣托馬斯,疑惑不解的托馬斯,他懷疑的神色通過他豎起的手指表現出來。
小雅各的另一邊,圣.菲利普往耶穌靠去,雙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說:”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遠不會出賣你的。”他的臉由于愛和忠誠而顯出苦惱的神情。
圍著耶穌的這六個門徒,處于故事的發生的中心。
巴塞洛繆與老雅各的身體向他們傾著,而他們身旁的老安德魯并沒有站起來,但他想聽聽,于是便舉起手似乎要求安靜。
右邊還剩下最后三個門徒,他們正在討論有關耶穌說的那句話,他們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均發生在這幅偉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當我們欣賞它時,都會從門徒的感情與性格中獲得新的含義。
最后的晚餐初三篇十
這頓飯很重要,因為這是表姐去美國前我們最后的晚餐。整個氣氛都很怪,沒有一個人先開口說話。表姐見狀,自覺調節氣氛,舉起杯子要和我們干一杯,我們也舉起了杯子。
我心想:讀大學要四年,難道表姐要四年后才能回國嗎?如果,真的一去就要四年,那我不是成了家族里娃娃中的“女老大”了嗎?這么快就被“升官”了,還真有點不適應。
我想著想著,眼淚卻忍不住要溢出來了,還不是因為表姐要遠去美國,不能見到她,才傷心的。
可我還沒哭呢,就聽見旁邊傳來小小的哭泣聲,看見表姐的眼眶也濕潤了,表姐也舍不得我們。
表姐不想讓別人看到她哭了,就連忙跑去衛生間,清洗自己的臉。回來后,表姐又一次舉起杯子,先跟爺爺奶奶敬,嘴里還說著:“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祝爸爸、媽媽……”大人們不住地點頭,都有點不舍的樣子。
晚餐很快就結束了,到酒店門口時,表姐抱住了爺爺,眼淚不停地流出來,“爺爺,你和奶奶要保重啊!
”爺爺也都哭腔了,“放心,你要認真讀書……”表姐哭著點點頭。
望著表姐遠去的身影,我終于忍不住,也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