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一
7月20日,我們來到了玉龍雪山,這是個今生難忘的日子。
來到雪山腳下,一股威嚴雄偉的氣息伴著一陣冷風迎面而來,使我們敬畏的打了個寒戰。玉龍雪山,像一座巨大而又神秘的城堡,在云霧里若隱若現,卻望也望不到頭。
下午4點10分,歷經千辛萬苦排了一個半小時的隊,我們終于跳上了大索道。隨著索道緩緩上升,我明顯感覺到氧氣不足,連忙拿出氧氣瓶開始吸氧。一邊吸一邊往下看,那條蜿蜒曲折略顯紅色的小道就是傳說中的徒步道,估計有了索道以后現在也沒有人走了,聽說如果不是經驗豐富的人走徒步道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約莫過了20多分鐘,索道到了。我們剛下索道就覺得一股子冷風直鉆心底,趕緊穿好羽絨服。到了觀景平臺只見一片迷霧,啥也看不見。于是我們二話不說就開始往上爬,此時海拔已經有4590米了。爬著爬著,看著漸漸與我們拉開距離的隊友,我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于是我拉著媽媽的手,互相扶持著,走幾步吸一口氧。每到一個平臺,我們都要坐下來休息幾分鐘。直到此時我才知道所謂的“高原反應——缺氧”有多恐怖了。當時我爬上峰頂的信心已經所剩無幾了,是那爬的比我們高的隊友遠遠的身影吸引著我,是媽媽那“我們一定能行的”低吟激勵著我。我們就這樣一步三歇的龜速移動著。在登頂之前的最后一個平臺我們趕上了隊友,她已經吃不消了,但是我們都不想讓她放棄,留下遺憾。于是我們在原地休息整頓了好一會兒。養足精神后,我拉著她的手走一步吸一下氧,終于爬完了最后一段長長的階梯,來到了海拔4680的峰頂。
一到平臺,看到石頭上那4680幾個數字,喜悅的心情難以言表,滿身的疲憊一掃而光。天公作美,只見厚重的云霧開始緩緩上升,遠處的最高峰遙遙在望,太陽公公也調皮的露出了半個臉,從云層中射出了道道金光,閃的我眼睛也張不開。一陣風吹來,一切又都藏了起來,云從手指間穿過;又一陣風吹過,山峰又露了出來,襯著周邊蔚藍、透徹的藍天,感覺心里所有的污垢都隨風而散了。
雖然這時的玉龍雪山沒有多少雪,略有遺憾,但是登山的這個過程還是令我印象深刻。我心里暗暗的下了個決定,下次等山上雪多的時候我還要再來一次!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二
1、遠遠望去,高聳的山嶺間絲絲白云繚繞不散,仿佛一條晶瑩耀眼的龍在藍天下飛舞。我們坐纜車上山,從海拔3000多米的高處往下看,山中人跡罕至,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只有一群小牦牛崽在吃草,悠閑地甩著尾巴,它們的睫毛上堆著一層厚厚的積雪,可它們一點都不怕寒冷,我想了寒風中的梅花。
2、玉龍雪山不僅巍峨壯麗,而且隨四時的更換,陰晴的變化,顯示奇麗多姿。時而云蒸霧涌,玉龍乍隱乍現,似“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神態;時而山頂云封,似乎深奧莫測;時而上下俱開,白云橫腰一圍,另具一番風姿。
3、我們坐在車里,遠遠地就看到了銀光閃閃的峰頂雪白雪白的,朦朧中,玉龍雪山猶如一條沉睡的巨龍躺在遼闊的原野上。峰頂被層層白云環繞,好像給這條巨龍戴上了一頂白絨帽。
4、白皚皚的玉龍雪山峰峰披云戴雪,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并肩聳立在金沙江東岸;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碧空婉蜒而來,騰躍于錦繡大地之上。它氣勢磅礴,洋溢著一種雄奇、壯麗的美。
5、玉龍雪山的積雪融化成雪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山腳下有個“藍月谷”,就是雪水匯成的一個湖泊群。
6、一眼望去,只見一座座銀白色的山像巨人一樣聳立著。
7、早晨六點,天色微明,蒙朧中天際里靜臥著一條銀雕玉塑的飛龍,通過飛檐的翹角晨曦中我看到了雪山的影子。天還沒有全亮,迫不及待的我便我坐上了通往雪山的大巴。山路蜿蜒,峰回路轉,漫卷的云霧擋住了我的視線,疾駛的汽車又讓雪山重新映入我的視野,翹首回望,碧綠的青黛從身邊蔓延到山下,而嵐靄裊裊的谷間依然飄浮著迷離。
8、到了雪山腳下,我抬頭仰望那巨大的玉龍雪山,那山上的積雪與深褐色的巖石,黑白分明。白云在山頂上飄,好像給雪山峰蒙上了一層面紗。
9、纜車平穩地出發了,在索道上看玉龍雪山,下面山坡上,綠樹挺拔,郁郁蔥蔥,棵棵樹木組成一片綠色,環繞著雄偉的玉龍雪山,壯觀秀美。我們在索道的纜車上向下觀望,峽谷幽深,讓人驚嘆美景的同時,又感到分外恐懼。山上,玉龍雪山蜿蜒崎嶇,峰巒疊嶂。潔白的積雪,給玉龍雪山帶上了一個白色的飄帶,多像白族姑娘帽子后面的帶子啊。
10、雪山近在咫尺,巍峨壯觀,更有數不清的高山在我眼前,遠方的山峰使我著迷,也一直對它們魂牽夢繞,可那是我無法攀越的高度,我可以極力嘗試我能嘗試的海拔高度,但我更愿意在這樣高海拔的地方,有這樣的機會靜靜地待上幾個小時,該有多么的奢侈。
11、我來到玉龍雪山附近,從老遠就看見了那玉龍雪山,它是小小的,身上穿著雪白的衣服,美麗極了。
12、腳下的雪干凈得連個腳印也沒有,只有風吹的痕跡。天空萬里無云,藍得讓人窒息。遠處巍巍群山,腳下是皚皚白雪和松林。這個纜車很陡,也很快,不一會兒就到了。
13、玉龍雪山海拔5000多米,遠遠望去,像一個巨大的云霧。人們不禁有點害怕它。山上的溫度總是在零下20度以上,對于我們這些習慣了南方溫和氣候的人來說,這是很不一樣的。
14、玉龍雪山表面被一層層薄薄的雪覆蓋一片白茫茫的。白色的雪和覆蓋一片白茫茫的。白色的雪和白茫茫的霧融合在一起,分不清那個是雪哪個是霧。
15、到山頂,一出索道,只見外面是一片冰川,白茫茫的一片,自己置身在冰雪世界里,呼吸著已顯稀薄卻十分清新的空氣,感受著這許域世界的神奇與美麗,真有一種來到世外桃源的感覺。
16、放眼望去,四周霧靄蒙蒙,白茫茫的一片,只可依稀看見不遠處的雪山,好似在與人捉迷藏。
17、玉龍雪山很高,最高處有3600米高,可我并不能看清頂峰,因為云把山劃為了兩部分,而峰頂則是上半部分,被云抓住。于是我決定乘坐纜車上山,看看這高3600米的雪山有多么震撼,多么讓人驚訝。
18、連綿的白白的山,一座接一座,似乎是變長了許多,雖看上去感覺不同了,卻是多添了點雄偉的味道,讓人感覺到連山都離我這么近。
19、玉龍高昂的頭,翹著的尾,龍身是疊泉飛瀑、原始森林、高山草甸等諸多景致為一體。真可為是氣勢磅礴的偉丈夫、也是風姿綽約的美女子,在日月下高聳入云,清新俊秀。但她的龍體仍然在經受從亞熱帶到寒帶多種氣候的侵襲,逐年的山體在風化,就是這風化著的山體,給登山者帶來無限的困難,沒有人登上玉龍雪山的最高峰,使她更顯得神奇脫俗,也讓無數的人為之神魂顛倒。
20、這是一座世界上“最溫暖”的雪山,這是一座壯美巍峨的雪山,這是一座神奇美麗的雪山,這就是壯美的玉龍雪山。
21、遠遠望去玉龍雪山好像穿著五彩繽紛的連衣裙一樣美麗的人,這里風景如畫,真是個可愛的地方。
22、一路上,我遠眺道路盡頭的整座玉龍雪山像一條飛舞的巨龍在云霧繚繞中若隱若現。經過十幾分鐘的車程,我們來到景區的入口處,站在山腳下,抬頭近看雪山就像一條尚未睡醒的巨龍靜靜的臥在那里。
23、在玉龍雪山上,一眼望去,是一片茫茫的白雪。雪使周圍的環境更明亮,但它仍然引人注目。我的腳陷在松軟的雪地里。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三
我正在山腳下,緩緩走過那片布滿星點野花的干海子草甸,邊抬起頭仰望一座座崔嵬的白色山峰。今天的云南之行,我們就要攀登這座玉龍雪山。
我們先要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乘大索道上山。一路上向下俯視,腳下一片片蒼翠挺拔的雪松抬頭仰視著我們,萬丈深淵中的茫茫云霧也朝著我們洶涌而來;再向遠處眺望,山川們敞開懷抱,正熱情地迎接著我們——身處此情此景,頗有一番“騰云駕霧”的情趣。
終于,走過休息站后,我們的視野豁然開朗——萬里晴空下云霧彌漫,一陣陣凜冽的寒風迎面撲來,四周都覆蓋著銀白色的冰川,在陽光下折射出純凈的天藍色,甚至還可以聽見石縫中潺潺的雪水流向山谷,真可謂是人間仙境啊。
我穿上了厚實的羽絨服,一番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后就開始登頂。起先我和媽媽還是神定氣閑地攀著木棧道,我更是興奮得連蹦帶跳;可沒過多久,我就感到頭暈目眩,媽媽更是累得面色慘白、渾身無力,直接“退居二線”,把我一個人孤零零地丟在山上。我知道,這是高原反應,嚴重的甚至會流鼻血、昏迷不醒——但我還是決定,我要沖破重重困難登上頂峰,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于是我休息了片刻,就繼續獨自登山。
此時此刻,登頂已經十分艱難:我的身體像被枷鎖封住了一樣動彈不得,雙腿千斤重,腦袋更是疼得像裂開一般,腦中的熱血“怦怦”地沖撞著將要爆裂。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們遺憾地走下山坡,我也心灰意冷,即將半途而廢了。而這時,旁邊一個面色蒼白的陌生阿姨忽然轉過頭對我說:“小朋友,身體真棒!你都已經爬了一半了,繼續爬不要放棄。”這番鼓勵的話語立即激起了我的自信心:是啊,不爬到頂峰又怎能看到最美麗的風景呢?不要給這次云南之行留下遺憾啊!于是,我忍住頭痛乏力、眼冒金星的痛苦,扶著欄桿、閉著眼睛繼續一步一步向頂峰邁去。
終于,當我睜開眼睛時,“4680m”這個大牌子赫然出現在我眼前。舉目四望,白云、冰川都匍匐在我腳下,蔚藍澄凈的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陽似乎離我更近了一些,連石縫里星星點點的黃色野花都隨風搖擺,似乎在為我喝彩。心潮澎湃的我不禁遐思:雖然這次爬山累得我筋疲力盡,但是它挑戰了我的極限,讓我感受到心中頑強毅力的所在。只要如此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總有一天,我會登上人生更高的頂峰。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四
我游云南的時候,去了玉龍雪山,那里景區可多了,有藍月谷、白水河、印象云南等等景區都是那里的呢!
我知道,玉龍雪山很冷,海拔也非常的高,最頂上達到5569米,海拔真高!玉龍雪山以險、奇、美、秀著稱于世,氣勢磅礴,玲瓏秀麗,非常的美麗。
我從網上查了一下:清代納西族學者木正源曾形象地歸納出玉龍十二景,即:三春煙籠、六月云帶、曉前曙色、暝后夕陽、晴霞五色、夜月雙輝、綠雪奇峰銀燈炫焰、玉湖倒影、龍早生云、金水璧流、白泉玉液。玉龍雪山景觀大致可分為高山雪域風景、泉潭水域風景、森林風景、草甸風景等,主要景點有玉柱擎天、云杉坪、雪山索道、黑水河、白水河。我想,玉龍雪山真美!
玉龍雪山一會晴,一會下雨,一會陽光燦爛,一會大雨漂泊,又下起了傾盆大雨,幸虧我們租了防水的棉襖,要不然我就淋成落湯雞了。
我印象最深的景區就是藍月谷和白水河了,我還來那里照了幾張相,那里的水非常的涼,有很多的沙子,但是,水倒是挺干凈,我們還騎上了牦牛,在池中晃蕩。那些照相的人叫我們做一些稀奇古怪的動作,然后照下來,有一點水濺到我的腳上,真涼!遠處看,藍月谷一片藍,非常的好看。
玉龍雪山真好,還有很多的很多的景區,比如說印象云南,我不一一講了。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五
今天,我們一行來到了美麗壯觀的玉龍雪山上,這座雪山海拔有五千多米,我還是第一次到雪山上來呢!我們租了棉大衣和氧氣瓶后,就開始往上爬。
下了纜車,立馬覺得一陣寒冷,就連棉大衣都不起作用了。起初,我還以為高原反應沒什么,飛快地往前走。這一走,那可壞事了。才剛走了7步左右,就覺得胸口猛得發熱,心臟像一只小兔子似的,不停地跳動著。我手忙腳亂地拆開氧氣瓶,一連吸了七八大口氧氣,情況這才有些好轉。
媽媽教育我說:“你以后還要不要走這么快了?這兒可是高原地區啊!”
于是,我放下腳步,慢慢地在人工鋪設的臺階上往前走。真是累死了,走幾步就要在臺階兩旁的小板凳上歇息一會兒,吸點氧氣,吃幾塊巧克力,補充補充能量,休息到體力完全恢復時才可以繼續走,否則,又會氣喘吁吁。我們漫步在云層中,四周濕濕的,冷冷的。就像起了大霧一樣,什么也看不清。不過,這樣好歹也有幾分情趣。
氧氣瓶里的氧氣在漸漸地減少,同時,我們也在向山頂上的冰川靠攏。拼盡了最后一點力氣,卻還未能爬上最頂上的那個平臺,只爬到了4636米,最高的平臺有4680米。不過,我們看到了冰川。它們給光禿禿的巖石,增添了一份色彩。黑黝黝的巖石上,覆蓋著厚厚的白雪,十分的耀眼、引人注目。
山頂尖尖的,棱角分明,直插云霄。如果站在山頂上看下面的話,肯定會腿腳發軟。再想想,以前都抬著頭看云彩,可現在,卻要低著頭看了,真是覺得格外新鮮啊!
在那個平臺上拍完照后,就開始下山了。別看下山都是下坡,會很輕松。可在高原地區,下坡比平原上的上坡走著還要累。地面又滑,如果不扶著臺階兩側欄桿的話,恐怕還會滑下去呢!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的雪山,我感到無比的神圣。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六
一、當我在山腳下排隊等纜車的時候,抬頭望了一眼,在遠處的玉龍雪山,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從遠處連綿起伏,還像一條安靜的巨龍,若隱若現。纜車來了,當我們坐上去時,我望下去看到下面有茂盛的樹林,和高大的樹木。纜車一直往高處升,越往上感覺越冷,還有一種呼吸不了的感覺。
二、玉龍雪山的最頂峰全是白皚皚的,因為不是冬季,所以沒下雪,低峰卻是岡巒碧綠的,仿佛到了人間仙境,那時候雖然下著蒙蒙細雨,但雪山依然很美。玉龍雪山它是圣神的,是美麗的,它就像一位仙女般似的守護著麗江,守護著納西族。
三、時間過得真快,我們要離開美麗的玉龍雪山了,讓我再深深的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再看看那被白雪覆蓋著的玉龍雪山,別了,美麗的玉龍雪山,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玩的。
四、玉龍昂首天咫尺,遠視滇池照影白。玉龍雪山以險、奇、美、秀著稱于世,氣勢磅礴,玲瓏秀麗。隨著時令和陰晴的變化,有時云蒸霞蔚、玉龍乍隱乍現;有時碧空如水,群峰像剛被玉液洗過,晶瑩耀眼;有時云帶束腰,云中雪峰皎潔,云下崗戀碧綠;有時霞光輝映,雪峰如披紅紗,嬌艷無比,氣象萬千。
五、雪山上云霧繚繞,好象置身于蓬萊仙境。一會兒,云霧飄過去了,太陽露出了笑臉。幾秒鐘的時間,我的眼前屹立著一座更高更大的雪山,真是雄偉壯觀,氣勢磅礴,我覺得它美得無法用詞語來形容了。
六、玉龍雪山果然奇秀無比,名不虛傳,如果你不想去像泰山和華山這樣的山,那不妨來云南麗江玉龍雪山過會癮。
七、從遠處望去,高聳的群山之間的縷縷白云迎風卷起,仿佛一條金光閃閃的巨龍在藍天上飛翔。我們把纜車上山,從海拔3000多米,山上很孤獨,鵝毛大雪已亂,只有一群年輕的牦牛吃草,悠閑地擺動尾巴,睫毛堆滿了一層厚厚的雪,但他們不怕冷,我認為冬天的。
八、這座山像一條臥龍,上面的雪像白玉一樣。清晨太陽升起時,山頂被照得紅紅紅的,更多時候它被云霧繚繞著,看不清真面目。原來,它就是著名的玉龍雪山。
九、玉龍山上的溫度很低,零下十多度。空氣很稀薄,但很美。從山腳到山頂,雪像一條水晶玉龍躺在山頂上,因此得名。山頂的景色更美。雪花在空中飛舞,樹上全是雪,地上的雪又厚又松又軟。
十、站在山腳下,抬眼望去,玉龍的山脈綿延到遠方,如同一條盤臥狀巨龍的白色脊背。再往上看去,濃濃的霧氣擋住了我的視野,看不到山的頂峰。
十一、玉龍托起了附近的天空,滇池依影白。玉龍雪山以其險峻、神奇、美麗而著稱。隨著季節的變化,或晴或雨,有時云蒸夏雨,遇龍突然出現;有時藍天如水,群峰似剛洗過的玉液,晶瑩耀眼;有時云帶帶腰,云雪峰清,云脫愛綠;有時霞光映照,雪峰如紅紗,十分迷人,氣象萬千。
十二、玉龍雪山,盡管終年有積雪覆蓋,但卻不是一派茫茫然然的素白,起伏疊嶂的山間,偶有嶙嶙峋峋的褐色巖石,從雪被下參錯地露出厚重的面頰,在日光的映照里,泛著楚楚的光暈。
十三、在雪山腳下,我們乘坐纜車向海拔4506米進發。坐在纜車上往下看,是一整片青翠茂密的樹林,一棵棵樹木站得筆直筆直的,好像在向人們展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十四、只見天空湛藍碧透,白云朵朵,鑲嵌期間。云朵的邊緣特別清晰,宛如畫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個冰雪世界,好像空氣也是冰涼冰涼的。
十五、我站在山腳下抬頭仰望雪山,看見山頂被白雪覆蓋,云霧圍繞著山腰,白茫茫的一片像是山姑娘穿上了雪白的婚紗。
十六、到了玉龍雪山腳下,我就看見了美麗的風景。白云纏繞著隱隱約約的大山,真是太美麗了!云層里的大山雪白雪白的,好像有一層奶油。山下的樹都很粗壯,有的紅紅的、有的綠綠的、還有的黃黃的,真是五彩繽紛。近處的小草都黃了,只有幾株還是綠的。
十七、極目遠眺,連綿的雪山伸向天盡頭,在簾天的映襯下,它仕一條銀色玉龍飛舞。地上的雪也慢慢地隱約可見了,我們馬上就要到海拔4506米的雪山了。
十八、“玉龍昂首天咫尺,遠視滇池照影白。”玉龍雪山以險、奇、美、秀著稱于世,氣勢磅礴,玲瓏秀麗。隨著時令和陰晴的變化,有時云蒸霞蔚、玉龍乍隱乍現;有時碧空如水,群峰像剛被玉液洗過,晶瑩耀眼;有時云帶束腰,云中雪峰皎潔,云下崗戀碧綠;有時霞光輝映,雪峰如披紅紗,嬌艷無比,氣象萬千。
十九、此刻的我,站在玉龍雪山之巔,好似成了雪山的孩子,成了善良熱情出圃的納西族人民中的一員!
二十、玉龍雪山不僅氣勢磅礴,而且秀麗挺拔,造型玲瓏,皎潔如晶瑩的玉石,在碧藍天幕的映襯下,像一條銀色的玉龍在作永恒的飛舞。
二十一、周圍是一團團濃濃的白霧,玉龍雪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二十二、來到玉龍雪山的山腳下,抬頭仰望高聳入云的玉龍雪山,再與旁邊的山比一比,玉龍雪山那云霧繚繞的山頂高得真有些神秘。
二十三、抬頭仰望一座座雪山,云霧繚繞。手,急忙伸進口袋,脖子也縮進了羽絨服里,乘車到達了大索道,海拔已經到了3356米,我邁著小小的步子,頭有些暈,不斷吸著氧氣,踏上了纜車。隨著海拔的緩緩上升,我的身體也飄飄然,窗外是白乎乎的一片,好似在云端,云杉筆直的堅挺在山腰上。天氣瞬息萬變,不知什么時候,云霧都散開了,山脈陡峭又險峻,修建這條大索道需要多大的心血啊!
二十四、看到云南玉龍雪山的第一眼,我被震撼了。遠遠望去,那皚皚的白雪,銀雕玉塑般的千年冰峰,仿佛要刺破藍天,氣勢非凡。
二十五、太陽照過來,玉龍雪山上更美麗了,雪變得更白了。玉龍雪山一會兒云里來,一會兒云里去,忽隱忽現,神奇極了。
二十六、玉龍雪山海拔五千多米,但人可以去的高度只有4680米,山頂終年積雪,白茫茫的一片。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七
當我們住到麗江悅榕莊酒店時,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每間房子窗前都對著一座有雪的高山。
這座山像一條臥龍,上面的雪像白玉一樣。清晨太陽升起時,山頂被照得紅紅紅的,更多時候它被云霧繚繞著,看不清真面目。原來,它就是著名的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海拔5600多米。傳說,有一次納西族和其他民族對抗時打了敗仗,正在危急時候,山上突然沖出了一位穿白盔甲、騎白馬的王子,他便是玉龍雪山化身的神。在他的帶領下,納西族取得的勝利。從此,玉龍雪山便成了納西族人民心中的神山。雪山上的雪化下來成了人們喝的水;澆農作物的水;洗澡水;雪山的風景讓人參觀……它不光是納西族人們心中的神山,還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方便和源源不盡的財富。
第二天,我們出發去爬這座“神山”。我們的索道廂正在上升,一開始還是茂密的森林,接著樹越來越少,然后只剩下了草皮,最后連草皮也沒了,只剩下白色的大塊石頭了。我們的索道廂停了下來。往外走,一片白茫茫的雪在我眼前,我興奮地向雪的方向飛奔而去,爸爸說不能跑,不然會暈倒的。剛跑幾步,就真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我奮力向峰頂爬去,可越爬感覺越厲害:頭暈眼花,兩眼發黑,就像失明了一樣,我實在太難受了,一下子坐到地上,害怕極了,倒頭就想睡。媽媽見了,連忙把我扶起來讓我吸氧,我吸了一會兒氧,穩定住情緒,低頭看風景:下面的山怎么這么矮呢?它們都在云霧的下面。藍天比平時看到的要藍許多,沒有一點點灰塵,特別干凈。陽光也特別刺眼,要是不搽防曬霜就會曬壞皮膚。原來我們很高,這便是杜甫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吧!
小時候爬過的寶石山只有100多米高,北高峰有400米,外公老家新昌的山有600米,是之前我爬過最高的高度。爸爸爬上過瑞士3000多米的雪山,可惜那時還沒有我。現在我一下子上到了4680米,爸爸說我和他有著一樣的人生高度了。
當我們住到麗江悅榕莊酒店時,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每間房子窗前都對著一座有雪的高山。
這座山像一條臥龍,上面的雪像白玉一樣。清晨太陽升起時,山頂被照得紅紅紅的,更多時候它被云霧繚繞著,看不清真面目。原來,它就是著名的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海拔5600多米。傳說,有一次納西族和其他民族對抗時打了敗仗,正在危急時候,山上突然沖出了一位穿白盔甲、騎白馬的王子,他便是玉龍雪山化身的神。在他的帶領下,納西族取得的勝利。從此,玉龍雪山便成了納西族人民心中的神山。雪山上的雪化下來成了人們喝的水;澆農作物的水;洗澡水;雪山的風景讓人參觀……它不光是納西族人們心中的神山,還給人們帶來了生活方便和源源不盡的財富。
第二天,我們出發去爬這座“神山”。我們的索道廂正在上升,一開始還是茂密的森林,接著樹越來越少,然后只剩下了草皮,最后連草皮也沒了,只剩下白色的大塊石頭了。我們的索道廂停了下來。往外走,一片白茫茫的雪在我眼前,我興奮地向雪的方向飛奔而去,爸爸說不能跑,不然會暈倒的。剛跑幾步,就真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我奮力向峰頂爬去,可越爬感覺越厲害:頭暈眼花,兩眼發黑,就像失明了一樣,我實在太難受了,一下子坐到地上,害怕極了,倒頭就想睡。媽媽見了,連忙把我扶起來讓我吸氧,我吸了一會兒氧,穩定住情緒,低頭看風景:下面的山怎么這么矮呢?它們都在云霧的下面。藍天比平時看到的要藍許多,沒有一點點灰塵,特別干凈。陽光也特別刺眼,要是不搽防曬霜就會曬壞皮膚。原來我們很高,這便是杜甫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吧!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八
7月30日早上6點我的云南之行開始了。一路上,我參觀了許多景點,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數玉龍雪山了。
我們到達麗江之后,首先參觀了玉龍雪山。在山下,我們抬頭使勁往山頂上望,卻只能看見高山的半山腰。領隊告訴我們玉龍雪山海拔5596米,是北半球最南端的大雪山。山勢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25公里,雪山面積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風景區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我們聽后心中不禁深感震撼。
上雪山的必經之路只有一條——那就是索道。我們八人一個纜車,纜車時不時搖搖晃晃,非常刺激。但是唯一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只登上了通往海拔3000多米的纜車。領隊說如果登上了玉龍雪山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可能會有高原缺氧反應。所以我們只去了玉龍雪山的半山腰。
在搖搖晃晃的索道上,我們大家都膽戰心驚。就在這時,一個伙伴驚呼起來:快看,好多的樹!我們往索道下一看,天哪!底下的樹木實在是太多了。那些樹木種類不同,形態各異,它們就跟士兵一樣在守衛自己的崗哨。
盡管山頂上白雪皚皚,但半山腰那些樹木卻是綠色的,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們心中紛紛有了疑問?這里明明是雪山,可為什么沒有雪呢?哦!想起來了是因為雪山頂峰的溫度大大低于零度所以下的雪堆積不化,形成了雪山。而我們現在正處于雪山中部溫度很高,所以下的雪就都已經融化了。
我們下了纜車之后,便坐上了電瓶車,在半山腰游覽了一圈。在這里看見了很多各式各樣的花花草草。聽說云南有句俗語在玉龍雪山的草地上一坐,屁股底下至少有三種草藥,可見玉龍雪山的花草之多。這里有這么多的花草,肯定也是動物們的天堂。不瞞你說,我們在游覽時就看見不少牛羊,它們有的在吃草,有的在一起嬉戲,還有的正在和游客合影呢!
在玉龍雪山我們玩兒得十分開心。可我們中途遇到了一點麻煩,因為我們剛下游覽的電瓶車就開始下雨了,當時我們都沒有帶傘,所以只得匆匆下山。老天爺仿佛嫉妒我們在這里欣賞美麗的風景,一路上雨越下越大,我的衣服都濕透了,但心里卻倍感自豪:因為我登上了玉龍雪山!
游玉龍雪山字游云南玉龍雪山篇九
今天,我們去爬玉龍雪山。
當我們乘車快到山腳下時,就感覺寒氣逼人,窗外已經下起了小雪。一下車,抬頭望去,只看見高聳入云的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以險、奇、美、秀著稱于世,氣勢磅礴,玲瓏秀麗,隨著時令和陰晴的變化,有時云蒸霞蔚、玉龍時隱時現;有時碧空如水,群峰晶瑩耀眼。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是世界上北半球緯度最低、海拔最高的山峰。全山13峰終年積雪不化,如一條矯健的玉龍橫臥山巔,故名“玉龍雪山”。
我們乘電瓶車到草坪入口,再改乘電纜索道登上云杉坪,到達海拔3240米的地方。這里風景如畫,一草一木保持著原始狀態。森林參天,松紗漂浮,陽光透過粗大樹木投射出一縷縷光芒。云杉坪是古時納西族青年男女追求幸福和愛情的一片精神凈土,是世外桃園。
在印象麗江處換車,我們排隊搭乘電瓶車,繼續北行,到達藍月谷。藍月谷這里溪水湛藍,藍得如玉液湖。玉龍雪山的冰雪融水自雪山東麓穿谷而過,因月亮在藍天的映襯下倒映在藍色的湖面上,又因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筆下《消失的地平線》一書中描寫的藍月亮山谷近似于此,故名“藍月谷”。山谷從上到下為四個湖:分別玉液湖、鏡潭湖、藍月湖、聽濤湖。谷中湖水晶瑩,藍得透底,綠樹倒映如鏡,白云升騰,橫空天際,一群群牦牛在水中嬉耍,如同仙界。大家都以雪山、山谷為背景,爭先恐后地留影,急切地記下這美麗的雪山、藍月谷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