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吃粽子的發現作文字 端午節吃粽子時篇一
在寶山村的簡易板房公共廚房里,有人買了綠竹葉糯米,幾戶人家圍坐在一起包粽子。幾片竹葉,一縷清香,將災區人民對幸福和健康的祝福包裹成一股粘稠的甜味。雖然方法簡單,材料普遍,但每個龍門山人的臉上仍然洋溢著充滿希望的微笑。
黃告訴記者:“這是我們民間的節氣。我們都很開心。我們要包餃子,煮咸蛋,帶娃娃上街,到處玩,好開心?!?/p>
每年端午節期間,龍門山鎮的人們早早起床,去集市上買艾葉等草藥,燒開水洗澡,打掃庭院,在門上掛菖蒲,象征著邪神。午飯后,家家戶戶都會出去“游百病”。
所謂“游百病”是指在龍門山的典故中,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中午是一年中最晴朗的時候,所以也叫端陽節。中午過后大家吃午飯,然后三五成群上山,采藥燒開水洗澡。這叫“百病游泳”。去爬山會讓你不生病。草沐浴,健康永存。
龍門山鎮是龍門山斷裂帶的核心區域。去年汶川地震,龍門山鎮損失慘重。在過去的一年里,這里的人們默默地愈合了傷口。煮草藥,掛菖蒲,“游百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傳統行為,其實充滿了對生命力的無限贊美!
端午節吃粽子的發現作文字 端午節吃粽子時篇二
身穿綠色大炮,里面紅彤彤,外邊白花花。你們猜到他是誰了嗎?給個提示是古代紀念屈原、吳子胥和曹娥的喲!
馬上要到端午節了,我們班舉行了一個包粽子比賽。我們一聽到這件事便鴉雀無聲,好像聽到了什么壞事,畢竟我們都不會。一兩秒過去了,我們從鴉雀無聲變得吵吵鬧鬧的,大家都開心的手舞足蹈。
3、2、1,開始!隨著這聲開始,我們所有同學都開始包粽子。有的滿頭大汗,生怕把糯米灑出來。有的不慌不忙地包著,這拉一下那卷一下便就做好了。還有的連粽葉都沒有拿起來呢!
不一會兒,我的目光集中在旁邊人的手上。
只見他一手拿著粽葉,另一只手把粽葉卷成三角形,捏著。拿著筷子往粽葉里放糯米,嘴里還哼著小曲。糯米裝了一半就放入一個紅棗,突然他的小曲不哼了,表情嚴肅過了。一會兒他又興高采烈地好像要一蹦三尺高。
聽我這么一講是不是就知道謎底了呀。而這個節日,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個不平凡的節日,是一個最有特殊意義的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吃粽子的發現作文字 端午節吃粽子時篇三
今天是端午節,我和媽媽一起準備端午節的主食——粽子。
媽媽坐在一張小桌子旁,桌上擺著幾個盆,盆里裝滿糯米、粽葉和肉。她拿起一張粽葉,將其一折,用食指在彎曲的地方一推,粽葉就形成了一個半三角形,再往底部鋪上糯米,蓋上肉后又鋪一層,最后,把留在后面的半截粽葉蓋在“口袋”上方,用線把粽葉綁住裹緊。這樣,一個精致可口的粽子就做成了。
我看得入迷,也想試試。媽媽叮囑我:“米不能放太多,否則收不了尾,要是粽葉小,就用兩張疊在一起包,還有肉,不要……”“行了,媽,我知道怎么做了?!蔽也荒蜔┑卮驍嗔藡寢尩脑挘苯娱_干。
我拿起一張粽葉,學著媽媽的樣子對折,誰知用力過猛,可憐的粽葉竟被我攔腰折斷。唉,沒關系,我再拿一張粽葉擺弄起來。這次成功了,我鋪上米,加上肉,用米蓋住,翻過旁邊的粽葉壓上去合攏,正要拿繩子裹緊的時候,粽葉突然裂開了一個大口子,里面的米和肉全跑出來了。
但我并沒有放棄,決定再試一次。折疊粽葉,放入餡料,蓋上,小心翼翼地握住粽子扎繩子。這些粽子似乎總喜歡跟我對著干,又豁開一張“大嘴”,幸虧我早有準備,拿起一張粽葉牢牢地堵住它的“嘴巴”,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裹上了繩子,粽子終于包成功了。
之后,我如法炮制,一口氣包了好幾個粽子。很快,媽媽把這些粽子趕下鍋,聽著噗嚕噗嚕的響聲,我在房間里仿佛也能聞到粽子的清香,別提有多興奮了。
大約兩個小時后,我三步并作兩步沖到鍋前,掀開鍋蓋一看,一陣帶有粽葉清香的濃郁氣味迎面撲來。一個個粽子像全副武裝的士兵一樣,靜靜地躺在鍋里,讓人迫不及待想咬上一口。但仔細看看,眼前的一幕卻讓人大失所望:我包的幾個粽子都咧開“大嘴”,里面的糯米露了出來,好像挺著個大肚子在嘲笑我。我心想:我先嘗嘗這些二貨味道如何!我夾起一個豁嘴“大茶壺”,咬了一口?!芭?”我立馬吐了出來,“這也太難吃了吧,行,我認輸!”我又夾起一個媽媽包的粽子吃,嗯,又軟又糯,肉也非常香,我一連吃了好幾個才飽。
自己包的粽子雖然不盡人意,但我卻從中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端午節吃粽子的發現作文字 端午節吃粽子時篇四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都要吃粽子。下面,我給大家講講關于端午節粽子的知識吧。
首先介紹一下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吧。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所留下的節日。屈原是我國古代一個千古 流芳的人物。他滿腹才華,卻遭奸人所害,被迫跳江自盡。人們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糟蹋,就回家拿米團往水里扔 ,時間長了,就形成了端午節,也就有了粽子。端午節還有好多別稱呢,如: 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端 禮節、解粽節等。
我想,大家都很喜歡吃粽子吧?,F在市場上的粽子有好多種呢,如: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 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叉燒粽等。聽得都流口水了吧。
關于粽子的做法,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粽子做法不一樣。我就說說紅豆沙味粽子的做法吧。做粽子之前首先 要準備好材料,主要有:一包紅豆沙,一大碗江米,一把粽葉粽繩,粽葉多數是竹葉,也有蘆葦葉做粽葉的。準備好 材料之后就開始進入做的程序:先把粽葉粽繩洗干凈用水浸泡;接著把江米用清水淘凈,然后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 水開火煮熟或者蒸熟;接著用同樣的方法把紅豆煮熟,并將煮熟的豆子攪拌成糊狀,就成了豆沙;下面就進入了包粽 子的程序:先取出兩片粽葉背對背重疊,再對折成三角杓狀,然后放入1勺米,攤平后加入1勺豆沙,再在上面酌情加 上1勺米,包成三角錐狀,然后用粽繩綁好即可。包粽子很有技巧,不會包的用粽葉包不住,還有的包出的粽子大小 不一不好看。粽子包好之后,放入蒸鍋中蒸20分鐘或者放入清水中煮20分鐘即可食用。
對了,關于端午節吃粽子的諺語也有好多呢,如: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未食五月粽,寒衣未入櫳。食 過五月粽,寒衣收入杠。食過五月粽,不夠百日又翻風。等等。
還有,現在流行端午節發手機短信,我爸就收到好多條,我給大家說兩條吧。第一條:我是粽葉你是米,一 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黏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信息,不然粽子 噎死你!端午節快樂!第二條:我用一份健康的綠豆,一份開心的花生,一份美麗的紅豆,一份快樂的調料,包成一個 開心的粽子送給你,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吃粽子的發現作文字 端午節吃粽子時篇五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歷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尸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吃粽子的發現作文字 端午節吃粽子時篇六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又名端陽節。
今年端午節,我準備自己包粽子,讓我的家人嘗嘗我包的粽子。
首先,我從筐里拿出兩片粽葉,把他們握成蛋筒形狀,然后,我抓了一把糯米,放在“蛋筒”里,我再把一個紅寶石般的紅棗放到糯米里,最后,我拿出了一根白線,一圈一圈的把粽子捆了起來,就這樣,美味的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了粽子,接下來就是把粽子煮熟了。我把粽子放進鍋里,剛開始,我把火開得大大的,煮了一個小時,然后,我把火關小了,又煮了30分鐘。這時候,香味撲鼻,我已經被香味熏醉了。我立刻打開鍋蓋,口水直流三千尺,真想大口大口地吃下美味的它。
我咬上一口,哇!好美味呀!甜津津的!過了一個下午,我的嘴巴里還有一陣清香。
說到粽子,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楚國有位詩人,名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主張聯齊抗秦,遭到當時一些貴族的強烈反對,還被罷官流放。后來,秦國擊敗楚國,屈原心如刀割,投汨羅江自殺。老百姓聽了,劃著小船來撈屈原。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人們將粽子投進江中,喂飽魚蝦。這一習俗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了。
端午節的粽子,真是人間美味呀!大家吃粽子的時候可別忘了愛國詩人——屈原哦!
端午節吃粽子的發現作文字 端午節吃粽子時篇七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于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xxx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源于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