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仲夏的夜篇一
;周末的清晨,在窸窸窣窣的雨聲中醒來。窗外,灰暗的天空,不疾不緩斜下的雨線,偶爾閃過的雙飛燕,共同奏響仲夏交響曲。
喜歡雨,更喜歡這種慵懶的雨,于情有詩意,于俗利于谷。母親說:雨疾濕地皮,都流走了,莊稼喝不著。故,自小就對毛毛雨、緩雨、柔雨充滿歡喜。
人說,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雨的天生氣質使之必然與詩情雅興之事纏綿在一起,自帶詩人氣質,是文人墨客的詠懷之尤物。無論哪個季節的雨天,都是我宅在家啃書的時間。
窗外淫雨霏霏,街面上的淺層積水泛著亮光,舉傘快走的行人和疾馳而過的汽車像電影片段一樣閃過。各色樣式的雨傘像在雨中行走的花朵,汽車濺起的雨水在歡快地跳舞。微風把雨水吹到窗戶的玻璃上,旋即匯成幾道長長的水柱,讓窗外的律動模糊起來。收回目光,輕觸屋內極致的安靜,伏案讀書,與書中人物一起聽雨、感悟。
不覺間黃昏至,雨婆婆收了工。藍黑色的天幕上出現了兩束橙色的光團,猶如巨大的烙鐵把黑了一天的天空燙出的洞團。山巒、城市建筑群掩映在黃黑相間的天幕下,莊重肅穆,彰顯了小城三燕古都的深邃氣質。
推開窗,一面潮濕潤澤的空氣,帶著些許涼意愣頭愣腦地與我撞個滿懷,不覺大口呼吸,用心肺的起伏與其共舞。樓下的綠植愈加清靈喜人,極目遠眺,滿目清爽,若非“商業城”三個字過于醒目,絕對有一種身在梅雨江南的錯覺。
日子平淡,疫情盈耳,胸無塊壘,亦無美景撩眼,寫出文字也是冷漠的堆積,毫無靈性,不如安靜地讀書。好的文章多讀幾遍,會有不同的收獲。曾幾次品讀辛棄疾的人物故事,讀他俠肝義膽,他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他帶領五百輕騎于萬人之中活捉叛徒張安國,他千里追蹤,輕取叛徒義端和尚的首級,看了幾遍,這個和尚的名字也沒能記住。這次再讀,突然聯想數學用語,線段的一端“義端”,一下子便記住了,不禁莞爾一笑,這可能就是讀書的樂趣所在吧。
喜歡雨,喜歡讀書,更喜歡雨天讀書。
相關熱詞搜索:;仲夏的夜篇二
已經到了四季中的一個夏了,說好的春華秋實也都如期而過。最近天氣反而反常得很,本應該首夏清和,送給人們的卻是陰雨綿綿。路上的人們停停走走,生活給予我們忙碌,也給予我們閑逸。每一把花傘,都很包容,默默地接受著無數滴那從天而降的沉痛的也或是溫柔的洗禮。
慵懶·狂躁像一只突如其來的雄獅闖進我的'大腦,它貪婪地吞噬著我的思想,我的心靈。整個人如同一灘散掉了的沙子,仿佛輕輕一碰撞,瞬間我便會灰飛煙滅,連自己都看不見隨風留下的細小顆粒。仲夏的我,便是這樣伴著慵懶和狂躁度過的。我并不是我,我亦是我。
我亦是我?!便有時候也會懷疑,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看到蝴蝶想到的卻是一只正在挪動的毛毛蟲,它那滿身的會掉渣的有顏色的小顆粒,頓時眼睛就轉移了,心腦也會避開了。小時候最喜歡追逐蝴蝶,看著它們翩翩起舞,也曾了解破繭成蝶的艱辛。只是人長大了,思想中的關注度也不一樣了。蝴蝶還會在那里飛著,只是我想多了。
皎月星光,藍幽幽的凌空,這就是仲夏之夜的天空。我劃著月光的船兒,無邊無際的銀河系便是我的大海,每顆星星都是我的航向塔。
仲夏的夜篇三
時在仲夏,氣溫一天天升高,空氣仿佛被火點著了,到處喧囂著洶涌的熱浪,讓人無可逃避。在農村,此時麥子已經顆粒歸倉,田野如同臃腫的孕婦經歷陣痛后生產完畢,得來的是輕松和喜悅。我的家鄉在旱塬上,少雨缺水,一年只種一料莊稼,收過麥子后田地都歇著,不像川道里的人家,麥子收割后一天也不停,搶時辰種上玉米,緊接著又是間苗、施肥、澆水等勞作。
沒有莊稼的田地是空曠的,麥茬泛著金色的光芒。門前屋后的綠蔭更加濃密了,不知來路的'野風不小心撞到樹冠上,發出嘩嘩的聲響。杏子熟透了,藏在交疊的枝葉間,不時掉落幾個,摔得裂開了嘴,露出誘人的果肉。午后,在門前的大樹下鋪一張舊席子,躺在上面乘涼,舒服得很。黑螞蟻不甘寂寞,沿著席子爬上來,一直爬到裸露著的胳臂和腿上,有的竟爬到了臉上,卻并不叮咬人,只是讓人感到酥癢,本能的一抖,就會掉下來,再往上爬,樂此不疲。
寬大的梧桐樹葉耷拉著,也是無精打采的樣子。持續的高溫,讓每一株樹、每一棵草、每一塊石頭,都期待著一場雨的降臨。蟬已經從地下爬到了樹上,偶爾鳴叫幾聲,零零落落、不成章法,一點兒沒有氣勢,倒顯得寂寥而落寞。黃狗躺臥在樹蔭下,呼呼地喘著,腥紅的舌尖滴答著涎液。鄉村的種種風物,在夏日的炙熱中顯得失神而無助。
在城市,我寧可汗流浹背,也不輕易開啟“空調模式”。下午,女兒放學回家,送我一本沈從文的《湘行散記》,作為父親節的禮物。我是一個粗心的人,對各種節日從不上心,女兒深知我喜讀書,精心挑選了這本書送我,真是“一片冰心在玉壺”啊。讀了幾篇,覺得沈從文的作品仿佛老朋友敘話,東拉西扯,娓娓而談,故事極鮮活,描寫的湘西景觀、風俗、人物也極細膩,讓人有很強烈的現場感。沈從文像一位導游,用文字記錄著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毫不矯揉做作,卻自然天成,有著一種難言的美感。引述的一些鄉民、水手等各色人等的話,粗魯到了極點,一點兒也不掩飾,既讓人側目,也讓人過癮。讀書總是讓人沉迷,不知不覺間熱氣似隱身而去。
夜色愈深,聽見窗外似有雨水滴答的聲音,一時喜出望外,忙探頭去看,卻不見一滴雨星,原來是鄰家的空調在滴水,這真是讓人失望。遂想到“望梅止渴”的故事,這滴答聲也讓人內心安靜。打開手機看天氣預報,只見一整排太陽圖標。期待一場雨,把這燥熱一洗而光,讓人從長久的干渴中解放出來?;蛘?,聽聽雨的滴答聲也很好,這是夏天里最緊缺、最迷人的聲響。
倘若在鄉村的椿樹下,此刻明月高懸、涼風習習,即或有幾只蚊子騷擾,又怎能讓人如此煩躁呢?雨向來是任性的,說不定一聲驚雷,幾綹狂風,就會不期而至,誰知道呢?!
(作者: 木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