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期中試后的反思四百字篇一
上課鈴聲響起,班主任一臉嚴肅的踱步走進教室,同學們鴉雀無聲,仿佛在等待著宣判。
我們初三年級馬上要面臨升高中的壓力,在直升上海市實驗中學只有一半的名額。所以,近階段大家都進入最后的搏殺。我的爸媽對本人的學業一向比較寬松,最近也有點誠恐誠惶。老師們也放棄了中午的休息,數學、語文、英語各科老師利用中午30分的時間,穿梭于教室,記公式、讀句型、背古詩……家長的期盼、老師的教誨,都在這考卷中。
終于挨到報分數的時候了,當試卷發到我面前時,我緊張萬分,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簡直不敢看一眼。直到看到那紅紅的93分時,才如釋重負般長嘆一聲,心中的石頭落了地。
也許是太緊張的緣故,現在遇到這天大的喜訊,卻全然提不起我高興的興致。本想大笑一場,卻有一種想哭的感覺,心中百感交集,這大概就是喜極而泣吧!
再看看同學們,可謂神態各異。久經沙場的“老將”——張一峰再次穩坐江山,一馬當先,摘取第一名的桂冠,也許是因為得勝太多了,所以這次志在必得,因而臉上并無表情。而耿天然脫穎而出,竟得了第三名,她喜極而泣,真替她感到高興。夏甜笑到一半,臉僵住了,接著顯出沮喪的神情。李琦則緊張的在試卷上挑老師的“刺兒”,企圖“力挽狂瀾”找回一些分數。
考試后,有的歡呼雀躍,談笑風生;有的愁眉苦臉,一言不發。無論怎樣,結果已經成定局,如果你抱有遺憾,不妨下一次更努力一些吧。
期中試后的反思四百字篇二
一、對于身材矮小的我體育是我要跨過去的坎,不僅要做到每天晨跑,也要堅持鍛煉各項體育鍛煉,讓身上的肉肉逃離身體。
二、是地理,在這次考試中我忽視小看了地理,就覺得地理知識點理解了就能萬無一失,但是事實不是這樣的,地理的知識點也是需要把它理解了刻在腦子里的,以后這種麻痹大意的思想一定杜絕。
三、生物和地理如出一轍都是知識點沒有背會的結果。
四、信息簡直就是被我遺忘的科目,就沒看過它,就想這又占不了幾分,用眼掃了一遍就扔一旁了。這種思想也是要不得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分并排就好多名同學了。所以我以后要重視起來每一分的題。
五、語文是閱讀題上粗心、馬虎,答題不全面,有些題讓答三點我答得兩點,數學題是由于計算出錯而導致的大題中的小題出錯失分。
對于這些拉分狀況我總結以后必定要做的事:
一、認真對待每一科目,珍惜每一個得分的機會,不偏科。
二、積極背誦,每當上完一節課無論哪一科目都要當天把所學的知識點背會,做到日清。
三、認真做好課堂筆記,及時完成課后作業。
以上是我改進的地方,以此警告自己。
這次期中考試是一個不怎么完美的結束,但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我要吸取教訓,努力改變自我,讓這段不刻苦的階段成為歷史。
期中試后的反思四百字篇三
此次期中考試試卷卷面分值為100分,其中選擇題30分,概括題共3個小題共12分.簡答題6分.辨析題10分.觀察與思題題2小題18分.探究題)24分,考試時間80分鐘,采用閉卷的形式。
下面就試卷做進一步的分析:
該套試卷的出題范圍是思想品德八年級上冊第一課至第六課的內容,試卷知識覆蓋面大,側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
客觀題:第一大題是選擇題,分值是28分,每題2分。該題難度適中,側重對基礎知識的考查,考查學生對常識性內容的識記能力與掌握。
主觀題:二大題是考察學生的概括能力,三大題是簡答題考察學生對雙基的掌握,第四大題簡要分析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應變能力與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第五.六大題為觀察思考題和問題探究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理解,側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
總體來看,試題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系統性,能夠達到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各種能力的目的。
從統計分析來看,我校平均分為75.3分,其中,90分以上12人,80——89分35人,70——79分82人,60——69分21人,不及格人數11人。成績呈現的特點是:處于60——89分的中間層次的人數居多。
1、一些學生對書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認識不清,對題目的理解能力不夠,知識掌握不牢固,知識遷移能力不夠,欠靈活,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強,理論是理論,運用不到材料中去。
2、回答問題角度單一,重復,不能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問題。例如,第17題部分學生只能從某一個角度作答,思維很狹窄,視野不開闊分析說明不全面。
3、學生對一些重點、熱點時事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還比較欠缺。特別是材料分析題第19題,”觀察漫話中人物的表現讀談頌應該怎樣對待生命與健康?”很多學生知識學握缺乏系統性、整體性,知識遷移能力較弱。一些學生因為知識掌握不全面,運用能力和概括能力弱,不能對此材料進行正確分析,以至于答非所問或答題不全面。
4、答題不夠規范,語言表達不明確,條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學生答題條例不清晰,書寫混亂。
5、基礎知識不扎實,一些基本知識點不過關。特別是一些單項選擇題,一些學生做錯的主要原因是書本知識不扎實,教材不熟悉。
6、學生不能認真審題,拿到題目后不加思考就做,審題不清,結果答非所問。
7、學生回答問題不能結合材料。設問要求結合材料的,但是有不少學生根本不結合材料。
1、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特別是一些重點、熱點時事。關注自己成長中的一些問題,要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2、抓實、抓牢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對于書本上的重要知識點要分單元進行過關檢查,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能力。
3、改變落后的教學手段,多嘗試用多媒體、投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要加強政治語言規范性表述的教學,要求在答題中表述準確,沒有歧義;表述完整,沒有信息丟失;表述符合邏輯,沒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5、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6、根據思想品德課綜合性的特點,學科教學要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的實際出發,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立體的學科知識網絡,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和學科能力。
7、教師應把握好每一堂課的教學質量,重視作業反饋,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及時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8、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時事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時事資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期中試后的反思四百字篇四
最近兩天,我班根據期中考試及其前期表現,進行了一次主題班會,從而使同學們知道如何提高學習成績,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其他同學分享經驗的時候,我學到了很多,同時我也在反思自己的過錯。
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與復習;上課專心聽講,不做與課堂無關的事;并且要將老師講課的精華寫在筆記本上,記在心里。
相關的經驗還有很多,我根據同學們所說,捫心自問,有一些我還真是沒有做到。
我們總也/同樣上去進行了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我們更加牢記了我們所講的那些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
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將自己的方法分享給同學,同樣的我們不但會更加牢記那些方法,也會收獲其他同學分享的方法。
學習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學校里,所有人都在學習,你不學習就是退步!通過這個期中考試,我對這個道理理解的更加透徹。
在期末考試之前,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一個滿意的成績。
期中試后的反思四百字篇五
此份物理試卷,題量適中,12個選擇題48分,實驗題兩個18分,計算題4個34分。在16個小題中有5個是學生做過的,其它11個是我從三份試題中挑揀的最簡單的題目,遠比高考要求低。學生平均分48分,即難度系數0.48,比較適合咱們學生做,成績較理想。及格24,及格率45%,優秀人數5人,高分率7%。
第一部分選擇題,原題正確率在67%左右,5——9題難度較大,正確率只在25%。說明計算題還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是實驗題,準確率在40%左右,但有些說法學生掌握的不夠準確。要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
第三部分是計算題,準確率在30%左右,對計算題學生掌握的不夠準確,分析能力欠缺。要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
1、在上課中,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反映較快,好像掌握得很好,但考試時學生幾乎毫無基礎,遺忘速度之快很難想象。由此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很差。學生兩極分化嚴重,成績最好的85分,而最差的只有0分。對于如此簡單的題目,還是有一半的學生幾乎不會做,反映出大部分學生處于學習放棄狀態,學習態度:習慣極差。
2、對基礎知識要求還是不夠嚴格、不夠細化,有些內容沒落到實處,高估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的自覺性,特別是在學習中學生對自我正確的認識和評價方面估計不足。
3、對教材知識拓展不夠,對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不夠,不能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課堂效率不高。加之課時緊,沒有時間進行系統復習,以至于影響考試成績。
4、分層次教學做得不夠,由于學生層次差別較大,在教學中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給予重視不夠。
1、在強化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擴大教材資源,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力爭學完一課,掌握一課,落實學案導學,堅持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的優勢。
2、隨著知識容量和難度的加大,抓好基礎知識的掌握,抓住重點和考點知識訓練,改變學生碰到靈活多變的題目就無從下手的局面。充分利用學案補充新材料、新背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會解答物理問題。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反復記憶、掌握和檢測,精講多練,使學生從整體把握教材內容。
3、深入分析教材和新課程標準,抓住重點知識,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運用物理知識回答問題的能力。注重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培養和訓練,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審題、提取有效信息、組織答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