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節初二字篇一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又要來到了,想必每個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著過春節,都有一些讓自己喜歡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長輩給的壓歲錢,四處逛街買新衣服,去親戚家串門拜年,去旅游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煙花了。
每到過年,我都會纏著爸爸帶我去放鞭炮,現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帶著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們都會買很多不同種類的鞭炮和煙花。
我們把鞭炮插在土里,用香點燃引線,我雙手緊緊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個腦袋,看著嗞嗞燃燒的引線,心里想:我到底是把手放開,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樣子,還是就像現在這樣害怕的樣子呢?我還在猶豫中,鞭炮已經“嘭”的一聲爆炸了,頓時紙屑四散,塵土飛揚,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硝煙的味道……我也高興得大叫起來!
看著滿天的煙花,聽著四處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熱熱鬧鬧的新年又來到了!
春節初二字篇二
在五個月前就開始期待的寒假于不久前終于如期而至,真是令人難掩歡喜。而現在卻是滿懷的不樂和慌張,這個寒假,這個春節,終究沒有那瞬煙花那樣的絢爛。
三分之一的寒假生活中,熬夜到眼珠將要滾出,再像游魂一樣爬上床,睡到該吃午飯的時候,再左手手機,右手早飯。從夕到朝,又很快到了夕,一天就這么不明不白地過去了,什么也沒干。
偶爾在熟悉的村道中走一走,再也聽不到該是怎樣的銀鈴般的笑聲。是誰家的狗,不識趣“汪汪”狂叫。又經過誰家的廚房,從煙囪中傳出的肉味格外的香。再也不會擔心那個角落會有個火炮,冒著煙,炸開了,嚇得竄上三尺,才后知后覺。也沒有看見那些熱情的爺爺奶奶們再坐在一塊兒磕瓜子、聊家常。
曾經的熱鬧,留在了曾經……
家里雖然不大,但感覺很空蕩。大家都各忙各的,帶著手機放首歌,時不時跟著哼幾句,親人們之間沒有交談。那天十攝氏度,卻是冰冷的'空氣。
年夜飯桌上只有湯水的沸騰,大家靜靜地夾菜,靜靜地吃,最后的晚餐,不見一點歡愉的氣氛。親戚朋友們坐在一起,討論的也盡是孩子們的不足之處,讓人覺得真是“寒酸”呵。
新年的第一刻,我們點燃火炮的引燃線,火炮只是收到了指令,不顧一切地沖上了天,然而,緊隨其后出現的只有一團光亮和一聲爆破聲,又把火炮當做煙花買了,又是一年,不見絢爛的開場。
沒有開樓道的燈,就在誰家的煙花的光亮照耀它所及之處時走上了樓頂。
看,煙花亂綻,紅綠交雜,現在的這片土地就像一個巨大的歌舞廳,廳內的燈光迷亂地閃著。歌舞廳的廳主將所有的音響都調到最大聲,煙花綻破,聲聲震耳,能感受到空氣也在震動,卻不知道它的心情怎樣。靜靜地站在那,不知所措,開心?煩惱?憂愁?也不知所想?!白屢磺袣w零在這聲巨響?!倍潭痰氖畮追昼?,這場歌舞就結束了,燈光也隨之熄滅了。呆呆地站著,回憶,這一年,竟沒什么銘記了的瞬間。
公元二零一九年,留下一個震撼的背影吧!
春節初二字篇三
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春聯,貼在自家門的兩旁,增添喜慶的氣氛。關于與貼春聯,還有一個傳說呢!
有一個鬼域,鬼魂都居住在那里,那些鬼魂只有在夜間才能到人居住的地方。鬼域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神雞,每當清晨神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須趕回鬼城。鬼域的大門在桃樹的東北方,門邊站著兩個神仙,名叫神荼、郁壘。如果有鬼魂在夜間干了什么壞事,神荼、郁壘就會立即把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捆綁起來,送去喂神虎。因此天底下的鬼都害怕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壘的模樣掛在自家的門上,以避邪防災,這就是桃符,也就是門神。后來,人們干脆在桃符上刻上神荼和郁壘的名字,認為這一樣能鎮邪驅災。
到了宋朝了呢,人們便在桃符上刻上富有辟邪、祈福、求運寓意的詩詞,掛在門上,一來,還可以辟邪去災。二來,能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這樣就形成了最初的春聯。后來,人們又將桃木換成了表示喜慶吉祥的大紅紙,在紅紙上寫春聯,在除夕夜貼到門窗兩旁。
年年我們家都貼春聯,今年春聯的上聯是:虎去雄風在。下聯是:兔來喜氣濃。橫批:越過越好。門心是一個兔子形狀的福字,可愛又喜慶。年三十兒,我幫著母親一起貼春聯。我一手拿著剪刀,一手拿著膠帶紙。我們很快分好了上下聯,正要往上貼的時候,我和母親卻發生了矛盾。母親說上聯應該貼左邊,我說上聯應該貼右邊,我們各執己見,互不相讓。于是我提議找“專家”去電腦上查。用百度搜索以后,發現電腦上什么說法都有,讓我哭笑不得,有的說左為上,上聯應該貼左邊;有的說右為上,上聯應該貼右邊;還有的和稀泥說:現在是個個性化的社會,左右都無所謂,過去是從右到左書寫,現在是從左到右書寫……不一而足??赐曛螅坏珱]有清楚反而更糊涂了,真是一頭霧水!過大年了,為了讓母親高興,我們還是把上聯貼在了左邊。
春聯貼好了,我退后了幾步欣賞著比平常漂亮了許多的家門,紅紙金字閃閃發光。愿我們的生活像橫批寫的一樣,日子“越過越好”!
春節初二字篇四
瑞犬換酉雞,又是一年新春。每到這大年夜,銘記于心的.春節滋味永遠是最那具鄉土氣的紅薯干。
老家的紅薯干有兩種做法,一種蒸熟曬干,香糯綿甜;一種切片油炸,脆爽可口。
“阿囡,你和你爸媽在那么遠的地方,可不能忘了我們的彝家話啊……”
我點頭答應著,滿心期待的卻是那香甜的紅薯干。那時父母在外縣的單位工作,春節請了探親假就帶上我一路換乘,奔波回到老家鄉下,望著那蜿蜒的石板路、煙熏火燎的老屋、體型嚇人的水牛和狂吠不止的土狗,加上沒路燈、沒電視、沒個像樣的廁所……一切的不習慣都令我抓狂。這時,最能安慰我的就是那份香甜的紅薯干,那份我在城里永遠吃不到的紅薯干。
伴隨著鍋底水燒干發出的“嗤嗤”聲,紅薯熟透的香甜味漸漸彌漫開來,揭開木甑蓋子,甜蜜的水霧氤氳在我和奶奶四周。取出蒸熟的紅薯,奶奶用沾過水的菜刀將熟紅薯切成長條,偶爾遞過一條黃澄澄的紅薯心給我解饞。切好的紅薯條整齊地擺放在竹篾簸箕中,再放到屋外的柴堆上,在冬日的暖陽下通風晾曬三、四天,脫了水分變干就能吃。如果天公作美,陽光夠好,晾曬的時間夠長,紅薯干上還會形成一層淡淡的白霜,口感就會變的更甜更香。
晾曬好蒸熟的紅薯干,奶奶帶我回屋做油炸紅薯干。她從灶旁拿出一個小塑料桶——那是我爸媽帶回去的菜籽油,那時候菜籽油金貴,據說小小一瓶香油是要省著吃半年的,可奶奶總是毫不遲疑地將大半桶香油倒進鐵鍋,再次加柴添火,等熱油上的泡沫散去,將之前切好備用的生紅薯片放入滾熱的油鍋中,炸至金黃,出鍋濾油,放涼即食,一咬一個嘎嘣脆!
春節假期終于結束了。返程時,我對著村口大香椿樹下那日漸佝僂的身影拼命揮手,而在我的行囊里裝著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紅薯干。
“阿囡啊,你媽媽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就會說好多彝話了,你也要學啊……”
春節初二字篇五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為非常重視的節日了。這不,還沒到除夕,春節氣氛就已經相當濃了。
瞧!街道上擁擠著來買年貨的人們。很多家庭更是全家出動到超市購置年貨,一些人在家門口忙著貼對聯,掛燈籠。在我的家里,家人們也在緊張地忙碌著,爺爺,奶奶忙著殺雞鴨,爸爸媽媽在廚房準備各種食材,我在房間里幫忙收拾屋子。
春節當中,除夕是我最喜歡的時刻了。除夕一到,我們全家都穿著漂亮的新衣服,在一起吃年夜飯。當晚,每個人都舉杯歡慶新年,人人臉上會顯露快樂笑臉。每當這個時候,我和哥哥就是全家最高興的人了。除夕夜,我們可以一起坐到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這時候我們就會感到非常開心。
到了除夕之夜的晚上12點,我們就會到家里陽臺去看煙花,夜空中燦爛多彩的煙花,將天空裝扮得美麗絢爛,除夕的夜空變得如此美麗,這一幕就深深印入我的腦海了。
春節,我就記得這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