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一
“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每當聽到這首《橄欖樹》,我就會想起故鄉,青海。
我的故鄉在遙遠的西部——青海省。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常常給我講述故鄉的山水和風土人情。于是,故鄉那青青的草原、藍藍的天空、清澈的小溪、皚皚的雪山就成了我兒時向往的地方,總想回到故鄉看看,去看看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在我十歲的時候,爸爸終于帶我回到了故鄉。
這次故鄉之行,我和爸爸從山東淄博出發,穿越江蘇、河南、陜西、甘肅四省,到達青海省會西寧已是晚上九點了,由于旅途勞累,我沒能欣賞西寧市的夜景,便匆匆趕到了奶奶家。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地讓爸爸帶我出門,去感受故鄉的風土人情和美麗的山水。走在西寧市的街道上,高樓林立,馬路寬敞,大街上非常干凈整潔,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路的兩旁佇立著高大的.白楊樹,各色盛開的鮮花則在樹的四周環繞,爭奇斗艷,互不相讓,仿佛在向人們證明自己的美麗。到了夜晚,人群依舊熙熙攘攘,霓虹燈不停地閃爍,處處展現了這座西部城市的現代文明氣息。
我的故鄉有很多名勝古跡和自然風景。塔爾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古跡。塔爾寺,藏文名為貢本賢巴林,位于西寧市東北部湟水流域的宗喀蓮花山,始建于公元1379年,是我國藏傳佛教四大中心之一。全寺占地面積6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主體建筑52座,殿堂、僧舍9300余間,鼎盛時期有僧眾3600名。塔爾寺古建殿宇雄偉壯觀,文物珍品琳瑯滿目,古跡藏書浩如煙海,藝術三絕(壁畫、堆繡、酥油花)異彩紛呈,所有這些,都向世人展示了青藏高原光輝燦爛的文化。
除了古跡,秀麗的自然風景也是青海省的一大特色,這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號稱高原明珠的青海湖了。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東北部,古稱“西?!保卣Z叫做“錯溫波”,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意為“青藍色的?!?,青海省也因此而得名。青海湖東西長109公里,南北寬65公里,湖岸線長約360公里,水體面積約4300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內陸咸水湖。青海湖的風景美不勝收。天空湛藍湛藍的,大朵大朵的白云,在藍天上悠悠蕩蕩,就像棉花糖。湖岸遠處的山尖上頂著白皚皚的雪,就像一只只白頭翁佇立在藍天白云下。湖水四周綠毯子一樣的草地上,點綴著各色野花,成群的牦牛、綿羊徜徉在青草與野花之間,就像一片悠悠的云。半山腰上,收割過的土地里,青稞的秸稈就像站成排的衛兵。這一切,都呈現出雪域高原的獨特自然景觀。從西寧到青海湖,還要翻越“日月山”,走過“倒淌河”。關于這座山和這條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走到青海的時候,因為她太想念自己的父親唐太宗及家鄉,就取出一面鏡子照向東方,一不小心將鏡子打碎了,就變成了今天的日月山。她流出的眼淚也匯聚成了一條自東向西流淌的河流,也就是倒淌河。如今倒淌河已經干枯,但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卻依然在流傳。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二
故鄉,一個多么溫馨而令人懷念的名字。我還清晰地記得,早晨醒來是父母忙碌的背影;我還清晰地記得,我背著知識回家時父母期望的眼神;我還記得故鄉的一起一切。
除了這些,我還聽到了心碎的聲音,碎得那么干脆,碎得那么絕情。想著這些,兩顆充滿了月色的思念的淚珠流過我蒼白的臉頰,流到我充滿傷痕的心。
故鄉,我生長的地方,哺育我的搖籃。兒時的我出現在我的眼前,捕魚、捉蝦、追蝶,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憶。窗外,風輕飄飄的,草軟綿綿的,雨依然“滴答、滴答……”,為我這貝多芬的眼淚伴奏。這不是耶穌拯救人民激動的眼淚,而是我心靈的淚;這不是乞丐的乞求,而是我內心的乞求;這不是死刑犯的哭嚎,而是我內心深處的吶喊。此時,雨仍在為我伴奏,故鄉仍在我的眼前,親人仍在我的腦海,但“彩虹”失去了色彩,天空變成了黑白,白云也變得僵硬。漸漸的,我進入了夢鄉。
夜,依然存在。此時,我只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經受思念故鄉帶給我的痛苦。我的內心被毒蔓束縛,無可奈何。在月光的映襯下,我的眼神是暗淡的,心是破碎的,雨仍在為我伴奏,貝多芬仍然在哭泣。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風唆使落葉漫天起舞,轉于百葉之中的,是我;站在人生路口上徘徊的,是我;心中充滿惆悵和傷感的,仍是我。皎月當空,清輝滿地,我依窗,我輾轉床褥,常常都會有一股濃濃的思鄉之情涌上心頭。我的故鄉在那遙遠的地方,那里有我揪心的記憶,那里有老一輩艱辛的故事,那里有我走出貧困的痕跡,那里還有一些抹不掉的歷史。
坐在夜空下,聽著奶奶訴說著揪心的故事:在時代還沒有更換的時候,家家戶戶的日子是同樣的凄慘;家家戶戶的歲月都是同樣的辛酸;家家戶戶的生活都是同樣的悲哀。
聽父親回憶往事:我們生活在貧困的鄉村里,隨著人口的增長,我們的日子越來越難熬,越來越艱辛。我們常常都是吃不飽,穿不暖。以至于窩頭,稀飯,粗面粉,糠糠菜菜都難以吃到。我們無時不刻都是扮演著空腹的故事,曾不知餓死多少人。多年過去了,往日的點點滴滴我從來沒有忘記過;我們生活的主宰是石磨,日日夜夜守伴石磨的是奶奶,用力推石磨的是爺爺。消磨了長長久久的時光,磨出的是粗粗的面粉。雖然只是粗粗的面粉,但它養活了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雖然只是粗粗的面粉,但它蘊含了老一輩歲月的滄桑;雖然只是粗粗的面粉,但它讓我們從平淡中得到滿足。
而如今,我們歷盡千山萬水走出了舊社會,走進新時代,走進新歲月。但那揪心的記憶從未忘懷。
歷史的滄桑,春秋的交替,每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演奏了故鄉的現實,每年重復無頭無尾的故事綴化了故鄉的依舊。父親夜以繼日,從鄉村走到了小鎮,我努力讀書,離開故鄉小鎮來到了城市。
故鄉,曾經我與你淡淡地相遇又淡淡地相識,如今,淡淡地相識又淡淡地相別,一日日,一年年的時光就這樣而去,而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淡淡的離愁,卻又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故鄉,你帶走了我的記憶。故鄉,你帶走了我的思索。故鄉,如今,我們盈盈一水,咫尺天涯。但想你的心弦仍在腦海里回蕩。往日的窩窩頭、稀飯、粗面粉、糠糠菜菜卻銘刻在心。
天蒼地老,遠方的故鄉,你永遠屬于我。盡管時代的更替,歲月的爬行,文明之風的盛行。但我永遠也沒有忘記那生我養我的故鄉,盡管我人在城市,但我的心仍在那里——故鄉。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四
月牙鑲嵌在蒼穹之上,灑下微弱的光。窗外汽車的鳴笛,一遍一遍地重復著噪耳的旋律。工廠的煙囪上依稀閃耀著燈火,大朵大朵黑色的氤氳向天空升騰、飄散。環城的河流安靜地沉睡著,或許是黑夜帶給了它黑色的影子,或是它讓黑夜更加渾濁。我的故鄉,看來她真的要離開了。帶著失望,帶著悲傷,淚流滿面地踏上了漂泊遠方的路。
聽不到夏夜里蟬兒清脆悅耳的吟誦,看不到河底那五彩斑斕的鵝卵石,嗅不到那香飄十里的花的氣息。就連抬頭仰望的時候,也依舊得不到一絲慰藉,云朵不再如輕紗般柔軟,曾經像玻璃般明亮的天空,失去了和平鴿的點綴,似乎也好久沒有被擦拭過。它們倔強地緘默著,像在用最后一絲寧靜的力量,向人們發出反抗,盼望著故鄉的歸來。
那些華而不實的高樓大廈卻在以天馬行空的速度穿透云霄,它們的到來不知葬送了多少棵樹的生命。科技在不斷發展,這代表著世界的進步,人類的進步,但它不應該踩在大自然美麗的肩上前進,以毀滅生態為代價,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對故鄉的思念,流淌在血液里,遍布全身。我不知道她去了什么地方?;蛟S她走進了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感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悠然意境;或許她是去拜訪了劉禹錫的陋室,品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高雅情操。
真想播下大片大片的蒲公英,讓它隨風飄搖,載著我的思念去到遠方的故鄉……等待那么一天,人們開始反思,開始改變。那時候,這里綠樹成蔭,天空湛藍,溪流清澈。生氣盎然。
披著閃亮的綠色袈裟,開始呼喚曾經遺失的故鄉?;貋戆桑业墓枢l!我知道這次你不會再迷失方向,因為綠色永遠是你棲息的地方、靈魂的歸宿。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五
這便是煙雨江南,這便是我的故鄉,我的遠隔千山萬水的故鄉。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常常,于夢中與你照面,夢中:溪流潺潺,楊柳依依,蓮葉田田……小巷里人來人往;石板上,腳步聲咚咚成韻;沿溪的茶樓里人聲嘈雜,熱鬧非凡,清越的彈詞隨著琵琶之聲悠悠飄來,喧鬧也難掩其舒緩和悠揚。河道里船只來來往往,叫賣聲不絕于耳。呵,動聽的吳儂軟語!每每于此醒來,都禁不住淚濕枕被。
后來,我努力地尋覓你的芳蹤。除了夢境,我近乎癡狂地搜索與你相關的任何信息。于是,我知道了絕美如畫的蘇州園林,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放翁夜泊聽雨的煙雨秦淮,“橋從前門進,船從家中過”的水韻周莊……我還看道了白居易騎馬踏著淺草于白堤之上踽踽獨行,桃花庵里唐寅手持酒壺揮毫而書,拙政園里寶玉才華初顯,十八里相送中梁祝寫下了一段凄美的蝶戀,而荒涼的魯鎮上質樸的閏土早已走遠……這些都是我模糊的記憶里所不曾知道的。呵,原來故鄉,你這般聲名赫赫。
看著手中干癟的菱角,黑而硬。我知道在故鄉它是紅色的,我知道它長在蘆葦掩映的湖中成片成片的碧綠菱葉之下,我知道在湖里,魚兒們三五一群,或嬉戲或漫游,它們分外的喜歡它,正如我眷戀著遠方的你。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六
我還是一個幼小的孩子,總是跟在媽媽的身后覓食、玩耍、歇息。媽媽曾告誡我:孩子,你永遠也不知草叢或巖石后,何時就會有一道道可怕的目光盯著我們,獅子、老虎還有最可怕的人類。母親的這番話讓我增添了一份警惕感,可在玩耍的時候我常常就忘卻了這種恐懼,剩下的只有純真與美好。
“來吃草啦!”是母親在喚著我呢,我邁著輕快的步伐跑了過去。鮮嫩的略帶露珠的青草是我的最愛,所以在吃草的時候,我也總挑這種草吃,媽媽不得不說我真的很挑食。填飽了肚子就可以去玩耍了,我興奮地奔向了山林的深處,媽媽也在身后緊緊地跟著我。
永遠離開故鄉,離開親人。也許,這就是我們鹿的命運。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七
新年悄悄地走了過來,人人都渴望更上一層樓,以前在初九這一天,爺爺婆婆總帶我登山,說意寓著來年步步高升,這是一件重大的事,也是我們達州獨有的風俗。
小時候,我帶著疑惑不解的神情問婆婆為什么正月初九一定要登山呢?婆婆耐心地告訴我:這是因為紀念一位很偉大的詩人元稹。他在達州為官時作風清廉,做了很多好事造福了很多普通老百姓,后來他剛好在正月初九這一天離任,百姓們便紛紛登高遠送這位偉人。現在我們每一年都在這天以登高方式來紀念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初九登高的習俗。也有另一種說法,古時候翠屏山上有一座玉皇大帝廟,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登高上香,以此來慶祝玉皇大帝的生日。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回憶兒時初九這天可熱鬧了,人們身著喜慶的服裝從城市各個角落傾巢出動涌向鳳凰山。人們三三兩兩滿臉堆滿了喜慶的笑容,說也奇怪,每年這一天,天氣都格外晴朗,太陽公公都會露出他那親切的笑容,仿佛它也被這熱鬧的氣氛所感染,溫暖的陽光普照著大地,初春的寒意消逝的無影無蹤。放眼望去,山上全是攢動的人頭,大家所穿的紅大衣就如山上一朵朵盛開的大紅花飄揚著。
登山節的這一天,還有一件很重要的儀式,就是燒香拜佛。寺廟處處都被著香燭的味道環繞,人們在香煙繚繞的寺廟中雙膝跪地,虔誠的祈福來年國泰民安,生活幸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特有的`習俗,我愛這民風民俗。它顯示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美好生活的向往。
身在遠方心在故鄉字篇八
如今,回到故鄉,映入眼簾的是一條直直的灰白的公路,像一把利劍插入故鄉,我覺得有點耀眼。路旁臥著幾座低矮的土屋,遍地的雜草隨風蕭瑟著。遠處傳來丁丁的伐木聲和轟隆隆的挖掘機的聲音,隱約中還有小河的呻吟。路過一片曾經竹林,還剩有幾根孤零零的竹子在搖曳著,隱隱還在吟唱曾經的歌謠,帶著幾屢傷感,一份追憶。
啊,這就是我夢中的故鄉?
從不敢忘記故鄉的模樣,因為故鄉就像母親的微笑,就算無法觸摸,也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滿載著溫柔的情意。
小時候,我踏著滿地青翠的顏色,貪婪地呼吸著竹林里的清新氣息。那一桿桿竹子聳入天空,相互伸展著蒼翠欲滴的綠意。我徜徉在故鄉的竹林里,懷揣著綠色的夢,決心走向遠方。
小時候,我漫步在河畔,光著腳丫走在軟軟的小路上,去看天朦朦亮時,綠色的稻葉上掛著的晶瑩剔透的露珠在晨曦中閃光;忽然,稻葉迎風而舞,抖落掉那一串串珍珠,滴落在我的心田上,孕育著我兒時的夢想。
那時,故鄉的山是連綿起伏的,像一幅山水畫:由深而淺,由近及遠,看似淺淡,卻構成了自然而唯美的畫面。如今,山間的崎嶇小路被推成了筆直的大道,像一條條用尺子比畫出來的直線;那軟軟的路面也鋪滿了堅硬的石子??粗@一切,我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山崖下,正在施工的大橋和灰白的公路,將瀑布攔腰切斷了。充滿詩情畫意的小河哪里去了?那崖下千年沖涮不掉的巨石,如今在鐵鑿下徹底破碎了。一輛輛滿載著渴望的卡車高歌著,輾著灰白的公路,駛離故鄉,奔向城市……不,請不要載走我的故鄉!
多少個夜里,我在睡夢中滿懷希望地吟唱:“不要問我從哪里來,我的故鄉在遠方……”如今回到了故鄉,我卻一片茫然了。